第一篇:说明文阅读复习课堂教学设计详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堂教学设计详案
新乡市三中李玲玲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说明文的一些知识。
2、学会运用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做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运用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做题。
三、教学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通过练习,探究,再练习,以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说明文基础知识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说明文阅读指导。首先,老师想先了解大家对说明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咱们来一个小型的知识竞答,不用举手,在你听到问题后,用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声音把你的答案告诉大家,看谁回答的正确,声音宏亮,准备好了么?
请听题
1、根据说明对象及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
根据说明语言的风格,说明文可以分为:
2、常见的说明顺序:
3、请你说出常见的说明方法:
4、说明文语言突出的特点是:
大屏幕显示答案:
1、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2、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引用
4、准确科学,生动形象
结合课文复习以上知识点。
小评:
过渡:大家不仅要记住这些知识点,还要知道他们是如何体现在中招试题上的,老师通过对近年来中招试卷的分析,将说明文的命题角度大致上划分为六个方面:师读:
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辨别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判断说明顺序
5、理清文章结构
6、综合素质的考查。(学生读)
(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本节课,我们重点复习前三个方面的知识,先看第一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标志,这个命题点其实就是考查大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表现在中考试题中,通常情况下,有以下几种出题形式:
例如,在2005年河南中考试卷《钧瓷》中,是这样问的:从全文看,钧瓷与其他瓷器相比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什么?这个出题方式直接问你说明对象的特征,而在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试卷的说明文段《话说海淀》中换了问法,选文第一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无论怎么问,其实都是在考查你对说明对象及特征的把握,想要准确的答出这些题目,老师这里有两个技巧教给你:
1、寻找中心句法
2、抓关键词概括法
要想寻找到中心句,就必须知道什么是中心句。中心句就是能够较为全面的概括文章内容的句子,怎么寻找中心句呢?我们可以通过位置来确定,一般说来,中心句的位置在段首或段末,阅读时要特别注意寻找这两处位置上的句子,看他们能否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过,中心句偶尔也会出现在中间,这种通过寻找中心句来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叫做寻找中心句法。有时,你通读了全文仍未发现这样的句子,此时,你可以寻找本段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将这些词语,重新排列组合,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这就是抓关键
词概括法.大家看例题:
(一)2005年河南中考试题《钧瓷》片段
与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所产名瓷相比,钧瓷最大的特色就是“窑变”。别的瓷,描云是云,画竹是竹。而钧瓷不然,你想让它是什么,它 a ;你不想让它是什么,它 b。钧瓷烧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釉料的配方不同,所用燃料不同,窑内温度不同,窑炉结构、烧制程度不同,都会造成千差万别的结果。有美艳绝伦的,也有根本不成器的。即便同用一种釉,同装一个窑,同烧一种燃料,同样三天出窑,烧出来的钧瓷也是境界各异。“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些色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世界。钧瓷周身还往往会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蟹爪纹或蚯蚓走泥纹等各不相同的窑变流纹。甲有的像春花烂漫,有的像冬雪裹枝,有的像高山流瀑,有的像繁星满天……这种流纹的变化是无法事先设计的,所以有“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说。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多端之美。一个小小的钧瓷窑,简直能烧出缤纷天下。
这个题目是这样设置的:从选文看,钧瓷与其他瓷器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快速阅读文段,说说你使用什么方法答题,答案是什么?
(二)2005广东省中招试题
鼻行动物的另一个特征是什么?它们的四肢作为移动器官,早已失去了其本来功能,其四肢功能已由鼻子取而代之。鼻行动物的后腿有的退化成两条短小的赘物,有的干脆就没有后腿,前腿作为一种把握器官,依然存在,但很少使用。释题:从整个文段来看显然第一句话是中心句,以填空的形式让你概括鼻形动物的特征,看来必须用抓关键词概括法。读题,找关键词,概括,展示答案。
过渡:通过运用这两个技巧,我们更快更准确的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接下来,围绕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要想把说明对象特征说清楚,需要借助一定的说明方法, 而每个方法在文章中所承担的作用又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第二个问题,辨别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三)、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咱们先共同回忆说明方法的常见作用:
举例子:具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分类别:条理清晰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加趣味性 列数字:准确,令人信服 作比较:突出强调特点 作引用:增强说服力,引用诗词还可以增强文学色彩 下定义:科学准确的揭示本质特征 画图表:直观形象具体
如何结合语境来分析其作用,看例题
指出文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打比方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外形美观的特点,作引用的方法,有力地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分析思路,打比方(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作用)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具体语境)。作引用(说明方法)有力地(作用)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具体语境)。
强调技巧: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语境,用这个技巧解答着陕西省中考试题中的说明文段《迷雾探踪》。
针对大雾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滴以提高能见度。雾可以分为雾区温度高于0°C的暖雾和低于0°C的过冷雾。目前一般有三种消暖雾的方法:
一、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如机场跑道等,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
二、吸湿法。播散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气在凝结核上凝结长成大水滴。
三、人工扰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2002年12月,陕西就曾通过播散液态二氧化碳来改变雾的存在形式,使其变成雪后降落。经过现场勘查,在第一次作业20分钟后,距离作业下风方1.2千米处开始降雪,降雪后有小区域内能见度由原来的不到20米增加到300米。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其中两种方法的作用
释题:这个提出的比较灵活,选择其中两种分析,你要选择你判断最为准确的来做。先写出说明方法,然后举例分析,套用我们的技巧,说明方法+作用+具体语境来做。
供选择的答案:
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
举例分析: ①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简明准确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特点。
②运用分类别的方法将雾分为暖雾和过冷雾,然后分类说明,使文章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③举陕西消雾作业的 实例,具体说明人工消雾法的可操作性。
④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人工消雾的实际效果。
过渡:技巧握在手,做题不用愁
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我们一鼓作气,看今天要复习的最后一点是什么?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色。
说明文有的以语言平实见长,有的以语言生动见长,但不管怎样,说明文语言的前提是准确科学。怎样判断它是否准确呢?看它说明的内容,是否符合实情。先看图赵州桥共有5个拱,怎样用语言准确地描绘出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呢关系呢?看题“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①中的“各”字能否去掉? ② “两肩”能否换成“两侧、两端、两边”等词?
分析思路:“各”是分别的意思(解词),说明大拱的两肩上分别有两个小拱(带词解句)。去掉后,意思就变成了大拱的两肩上共有两个小拱(去词解句),不准确,这个字体向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两肩”说明小拱在大拱之上,如换成两边“”就无法确定小拱的准确位置,“两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换。
得出技巧: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用此技巧完成2005年广东省中考说明文段练习
⑤鼻行动物的第三个特征是大部分体表有毛。皮毛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的身上长有硬鳞。它们的皮毛很细,有光泽,很漂亮。足尖、耳朵、头部、鼻端一般都没有毛。
⑤段的开头句和结尾句是否矛盾?为什么?
释题:这题出得更灵活,和刚才的不一样,仔细阅读,发现仍然考的语言的准确性。
答 不矛盾。(1分)开头句“大部分体表有毛”暗含小部分体表没有毛的意思,而结尾句中说“没有毛”的“足尖、耳朵、头部、鼻端”恰恰是小部分体表。(3分)。
小评:虽然题目灵活了,但使用这个技巧依然能够准确地作出题目,请大家牢牢记住这个答题技巧。过渡:当然,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不仅是准确科学,它还表现为生动形活泼,这类题目怎么做,看2005年河南试题中考试题《钧瓷》
与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所产名瓷相比,钧瓷最大的特色就是“窑变”。别的瓷,描云是云,画竹是竹。而钧瓷不然,你想让它是什么,它 a ;你不想让它是什么,它 b。钧瓷烧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釉料的配方不同,所用燃料不同,窑内温度不同,窑炉结构、烧制程度不同,都会造成千差万别的结果。有美艳绝伦的,也有根本不成器的。即便同用一种釉,同装一个窑,同烧一种燃料,同样三天出窑,烧出来的钧瓷也是境界各异。“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些色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世界。钧瓷周身还往往会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蟹爪纹或蚯蚓走泥纹等各不相同的窑变流纹。有的像春花烂漫,有的像冬雪裹枝,有的像高山流瀑,有的像繁星满天……这种流纹的变化是无法事先设计的,所以有“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说。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多端之美。一个小小的钧瓷窑,简直能烧出缤纷天下。但是,这种发展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窑变”的不确定性,恰恰是钧瓷有别于其他类瓷器的地方,也是钧瓷之所以珍贵的地方。
现在,乙由于“窑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所以钧瓷的产量迅猛增长。在神垕(地名,在河南禹州),十块八块钱就能买到一件钧瓷。昔日的皇家宝物,如今满街都是。对于这种变化,有人认为,“窑变”的可控性毁了钧瓷,使得钧瓷身价大降,把高雅的艺术品变成了大路货;另一种看法却认为,让昔日的皇家珍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在普通大众中普及钧瓷,正表明时代的进步,也是钧瓷的幸事,况且,钧瓷的大众化与少量高档钧瓷艺术品的存在并不矛盾
1、请从以上画横线的甲、乙两处句子中任选一处,对其语言特点作具体分析
同样给你技巧:说明方法(修辞方法)+作用+语境分析+指出说明事物的特点
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钧瓷“窑变”色彩与图案的瑰丽多彩、千变万化的特点(答出打比方、生动形象,答出说明的具体内容即可。)
(五)、结语:我们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复习要点,今天老师教给了大家阅读说明文段的四个技巧,运用这四个技巧让我们很轻松的完成了中招试题,希望大家能更自如的对待中招考试。
第二篇:散步: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手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分歧式构思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歧式构思在写作中的作用。
难点:学以致用,如何将分歧式构思运用到写作当中。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三国演义》你们看过吗?谁来说一说《三国演义》当中哪些人、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可不少嘛。杨老师也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件事,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就是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经在遗诏当中用这样两句话告诫他的儿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同学们知道这句话讲的什么意思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以为是小的坏事就去做它,因为小的坏事做久了就会变成大的坏事;也不要以为是小的好事就不去做它,因为小的好事做久了就会变成大的好事。发现没有,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一个字?(师板书:“小”。)话虽小,但是道理却很大、很深啊。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一件小事能够反映出一个大的理儿。(师板书:“小事”、“大理”。)今天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以小见大的文章,那就是莫怀戚的《散步》!
二、整体感知,体悟情感:
1、学生读书,寻找文章中的“小与大”。
(PPT:都说《散步》是一篇“以小见大”的散文,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如果同意,请找出“小”体现在哪里?“大”又体现在哪里?如果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散步这篇课文其实就是通过散步这件“小事”,来反映一种亲情,一种责任,一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个大的道理。
2、小组讨论,体悟情感。
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好,感受了特有的温馨。你们有同样的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吗?现在就来试试将那些打动你的句子或词语找出来,先读一读,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然后组长组织大家互相讨论,说说那些最打动自己的地方。组长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督促每个人都发言,不能有旁观者。等会儿,每组要选派代表发言。开始吧。
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初读课文,都体悟到了“浓浓的亲情和暖暖的孝心”
三、理清结构,分析构思。
散步这么一件平常小事,作者是怎么传达出这种暖暖的孝心和浓浓的亲情的,换言之,作者是以怎样的构思方法来表达的?每个小组讨论一下,然后组长指派代表发言,注意要给每一个同学创造发言的机会。好!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发言。
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是作者构思这篇文章的最精彩的地方。正是有了分歧,才能体现浓浓的亲情和暖暖的孝心。
师:下面同学们进一步讨论:文章中安排的这种分歧,真实性有多大?尽可能说说为什么。举手回答。
预设:生1:真的,因为它表达了浓浓的亲情和暖暖的孝心。生2:假的,作者为了写文章编的。生3:是真是假都不重要,只要能够表达出浓浓的亲情和暖暖的孝心就行了。
师:说得真好!这个问题对同学们来说,也许深了一些。不过同学们都已经理解了作者运用“分歧式构思”的作用,这种分歧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是为了表现人物情感世界的需要。这种分歧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是经常发生的,大家回顾一下,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分歧的现象,说说看!
七嘴八舌谈生活:现在同学们都明白了“分歧式构思”在讲述故事或者写作文章时的重要作用。因为有分歧,有波澜,文章才不会显得太平淡,也才能够更有意思,更吸引人。
(板书:1.预设分歧—2.出现分歧—3.解决分歧。)同学们现在根据黑板上提示的步骤,结合你们平时的生活,拟一个写作提纲。
同学们根据提纲,练习应用“分歧式构思法”完成写作任务。四、一课一得,谈体会。学生们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想继续了解什么?
第三篇:《掌声》教学设计(详案)
《掌声》教学设计(详案)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领导来听课,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好吗?(鼓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换了地方上课,还来了那么多老师,你们紧张吗?(紧张)老师也有些紧张,我想,咱们要是能送给自己一些掌声作为鼓励的话,咱们就不会那么紧张了。(鼓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掌声不仅能传递出欢迎鼓励还能传递出欣赏赞扬和爱。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第21课《掌声》。师板书 师:同学们,在写掌的时候,注意上半部分是高尚的尚的变形,高尚的行为表现在手上就是掌声。
二、导学
1、了解先前的小英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先前的小英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
生:先前的小英是()样的小姑娘。胆小的,害怕的,没朋友的,可怜的。。
师: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忧郁
课件1展示课文第一段
师:非常好。那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遍吧。一起走进这个忧郁的小英。师:引读,是啊,因为她小时候得过病,所以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因为一条腿落下了残疾,所以她不想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因为她不想被取笑,所以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
2、理解第一次掌声前的心理和动作描写
师:多少次不愿意啊!但是她只能用这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脆弱的心。这样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位新老师来了,她偏偏让同学们轮流上台讲故事。轮到小英的时候,她会怎么做?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当时的情景。课件2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呢?谁来交流一下。生:紧张 害怕
师:如果你们都是小英,此时此刻,你会紧张害怕地想什么事情呢? 请用上“如果上去。。如果不上去。。”的句式说一说。生:
师:是啊,小英拿不定主意,课文中用那个词来说明的? 生:犹豫
师:犹豫中的小英会怎么做呢? 课件3 师:你能体会到小英此刻的怎样的心情? 生:痛苦无奈
师:最理解小英的人大概就是你们了,你们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评价
3、理解第一次掌声
师:在万般无奈之下,在万般痛苦之中,小英终于站了起来,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假如她就是我们班中的一员,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一刻,你想对她说什么? 生:
师:你们的话语中流露出了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关爱。这浓浓的情谊化作了掌声。课件4 师:这是什么样的掌声? 生:热烈而持久的
师:让我们也来为小英报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的吧!
师:从这次掌声中,我们明白,掌声是一种鼓励,他能使人战胜自卑,把你们想要表达的感情融进第一次鼓掌的句子中,读读吧!师:小英一定听懂了你们掌声中的话语。她是多么激动啊!
4、理解第二次掌声 课件5 师引读第二次掌声的句子
师:多么感人的场面!让我们回到那精彩的瞬间,假如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对她说什么呢? 生:
师:原来掌声不仅仅是欢迎、鼓励,它还是赞扬和欣赏啊!小英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数的话语在她的心头涌动,她想说: 生:
师:通过掌声,我仿佛看到了小英那久违而迷人的微笑。仿佛看到了小英那被感动的心,让我们再次回到那堂难忘的演讲课上,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4自然段,把你们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融进你的声音里。
5、总结小英的变化
师:鼓励的掌声、赞扬的掌声到底具备怎样的魔力呢?让我们看看现在的小英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就明白了。拿起书读读第五自然段吧。师:现在的小英是什么样子的? 生:
师:真替小英的改变高兴那!总结板书 课件6 师:她被这掌声深深地感动了。除了深情的鞠躬,她还写了一封信来表达她对掌声的感激之情。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封信吧。课件7
三、导结
师: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引读最后一段。作业: 写一篇学后感。
第四篇:《风雨》教学设计 - 详案
《风雨》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根据群文阅读的理念,将本课设计为群文阅读课。通过本文与其他三篇文章(段)的比较,学习写景角度、写景方式、情感表达方式。【教学方法】
群文比读 【教学过程】
导入:
为了缓和大家的紧张气氛,我们先进行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含有“风”和“雨”的成语。“Are you ready?”
(生:风和日丽、风调雨顺、狂风骤雨、倾盆大雨、瓢泼大雨、风雨同舟„„)
一、整体感知文意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关于风雨的成语,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关于风雨的散文。(点课件2,稍做停顿。)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2页,快速阅读全文。然后想一想可以用你们刚才说到的哪些成语来概括本文风雨的特点。(出示课件3,学生阅读)
(学生阅读时间大约5分钟,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比如生字词,提醒标注段落等。)
生:(疾风骤雨、狂风暴雨)师(过渡):为什么是这些成语,不是“风和日丽”(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了风狂雨暴?)
二、比读
【设计意图:比较写景角度的不同:《风雨》是侧面描写;《在烈日和暴雨下》正面描写】
1、分析《风雨》的侧面描写。
学生可能会说到文中的树林子在风中的情态,垂柳、杨叶、芦苇、断了绳的羊、牵羊的女孩、葡萄蔓、鸟巢„„说到2-3处就行。重点举例分析:(出示课件4,分析)
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分析:“精湿”完全湿透,“拼命地”竭尽全能的跑,也是为了躲避大雨。从侧面表现了雨之大。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 分析:这几个关键词,从侧面表现了雨大水急。
2、分析《在烈日和暴雨下》正面描写。(出示课件5,分组读)
师:课文通篇用了侧面描写来表现风急雨骤,现在来看看《在烈日和暴雨下》是怎样描写的?
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板书:
写景角度:侧面——正面
过渡语:刚才我们分析了写景的角度有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本文是侧面描写。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写景的方式。
三|、比读【设计意图:古诗的写景是概括而形象的;《风雨》的写景是具体而生动的】
《风》诗歌(出示课件6,齐读)
师:同学们能找出描写风力强劲的诗句吗?“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师分析:“千尺”表现风经过江河时掀起的巨浪之高。“万竿斜”风刮进竹林时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这句写景是概括描写,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就写出了风力强劲的特点。..师:我们课文中也有一处写风吹树斜,请同学们看第一段描写。(出示课件7)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
师:通过这些词语,描写树林子在风的持续状态下狂乱的状态。本文写景是具体细致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具体的画面。
板书:
写景方式:具体——概括 过渡语:“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中的风雨,在不同作者的笔下蕴含不同的情感。
四、比读【设计意图: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风雨》的表达是含蓄的;诗歌《风雨》的表达是直白的】
选最后一段来进行比较。(出示课件8)
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 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 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 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 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分析:孩子们天性活泼,看一切都是有趣,即便是暴风骤雨也阻挡不了快乐的游戏。在其他景物和人的衬托下孩子们的童真和快乐成了这个世界最美好、最感人的东西。这篇课文的情感表达是含蓄、隐晦的。需要我们的深入分析。而情感的表达也可以是直白的。
(出示课件9,师范读)
风雨
芦荻
风中大地卷来
雨中大地卷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的舵手的情怀
在大地的海上
师:同学们能找出这首诗表达情感的句子吗?(最后两句)表达的是搏击风浪的豪情。直白的表达了诗歌的情感。
板书:情感表达方式:含蓄—直白
师总结:今天,我们用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阅读了一组关于“风雨”的文章,学习到..写景角度有正侧面描写,写景方式有具体和概括,情感表达方式有含蓄和直白。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有所收获。谢谢大家,谢谢同学们热情的参与,谢谢!
板书设计:
写景角度:侧面——正面
写景方式:具体——概括
情感表达方式:含蓄——直白
第五篇:《晚风》教学设计(详案)
《晚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柔和、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美好情绪。
2.通过体验、探究,懂得八六拍号的意义,掌握其强弱规律。
3.在聆听表演的基础上突出主题,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柔和、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美好情绪。
难点:通过体验、探究,懂得八六拍号的意义,掌握其强弱规律。教具准备 电子琴 白板贴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1.课前互动
2.节奏练习——课前铺垫
导语: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赵老师喜欢花香鸟语、充满生机的清晨,也喜欢喜欢夕阳西下,落日余晖的傍晚。同学们,请你们描绘下心中秋日的傍晚,晚风徐徐的美丽景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歌曲《晚风》
二、学唱歌曲——体验探究
1、初听歌曲:
设问:半晚时分有怎样的美丽景色?
孩子们在傍晚在野外玩耍、歌唱心情是怎样的?
2、讲解八六拍及强弱规律 3.再听歌曲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打节拍,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力度和速度。4.学唱旋律,1)范唱曲谱,你们有什么发现?
2)接龙唱
3)自评、互评。区分第二乐句和第三乐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填词演唱
5)填词演唱,重点指导。6.情感处理:力度记号和渐弱符号。7.完整演唱
三、活动拓展——编创延伸
利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总结感悟——情感升华
同学们,愉快的音乐课堂就要结束了,和你们在一起的这三十分钟,我很快乐,你们又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