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

时间:2019-05-15 05:4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

第一篇: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

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 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 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 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提高教学质量,亟待研究解决。基于此,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1)写作教学现状和对策。

(2)个性化阅读写作教学和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3)个性化写作中科学的思维训练体系。(4)写作教学和语文课堂的交融、整合。(5)个性化写作过程中资源的开发。通过重点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课堂教学:师生民主,氛围宽松,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形成自、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

(2)队伍建设:积累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案例,提高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的业务素养和学科科研能力水平,为学校培养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3)学生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健全人格的形式和发展。3.主要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和把握学生、老师在教学中的现状和感到的困惑,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②文献分析法:课题组及时搜集、整理、借鉴国内外教学的相关理论、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③行动研究法: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和感悟,注重挖掘材料和积累素材。

④经验总结法:将在实践中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并从中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方法。4.课题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课题起止时间从2006年至2009年,具体分三阶段开展:

(1)从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为起步阶段: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制订方案,明确思路,做好计划,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个性化教学”课题相关理论,要求教师教学时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2)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为攻坚阶段:理论创新,有所突破。探索语文个性化教学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系。

(3)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为总结阶段:运用整合,总结结题。对各阶段的测试数据、资料统计进行分析整理,撰写实验报告,介绍实验做法。现将各阶段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起步阶段: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1.领导重视,骨干参与,更新理念,深化认识

课题开题后,语文组成员人人参与,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总方案及实施方案”;课题组教师一起交流谈心得,认识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通过学习讨论,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在沉重的反思的同时,打开了教学的一扇新窗户。2.结合本校实际,制订课题方案,明确实验研究思路。

课题开题之初,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上好第一堂实验课开始,课课落实,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明确要重视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校语文教研组围绕“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作为课题的领衔人,我带领全组人员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开展“经典重温”阅读工程

阅读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认为是传播人类文化、吸取思想精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精神境界的最佳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强调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高考也明确地将十部名著列入江苏省高考考查范围。因此,为学生开列书目,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积累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我校语文教研组经过认真研究后,决定三个年级一盘棋,高中三年学生必须有整体阅读的计划。

附新课程推荐篇目阅读安排表: 时间 书目 作者 活动内容 第 一 学 期

09.01——10.15 谈美书简

朱光潜 讲座

10.18——11.15 呐喊 鲁迅 读书交流会

11.18——12.15 泰戈尔诗选

(印)泰戈尔 诗歌朗诵会

12.18——01.15 老人与海 海明威 读书交流会 寒假 三国演义 罗贯中 讲座

第 二 学 期

03.01——03.31 语文常谈 吕叔湘 语文知识竞赛

04.01——04.30 论语通译

文言知识竞赛

05.01——05.10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法)莫泊桑 讲座

05.11——05.20 鲁迅杂文精选 鲁迅 讲座

05.21——05.30 朱自清散文精选朱自清 讲座

06.01——06.15 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读书交流会

06.16——06.30 子夜 茅盾 读书交流会 暑假

欧也妮·葛朗台(法)巴尔扎克 读书交流会

红楼梦 曹雪芹 讲座

哈姆莱特(英)莎士比亚 读书交流会

第 三 学 期

09.01——09.30 孟子选注文言知识竞赛

10.01——10.15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俄)契诃夫 讲座

10.16——10.30 家 巴金 读书交流会

11.01——11.15 茶馆 老舍 读书交流会

11.16——11.30 歌德谈话录(德)艾克曼 讲座 12.01——12.15 女神 郭沫若 诗歌朗诵会

12.15——12.31 巴黎圣母院(法)雨果 读书交流会

寒假 复活

(俄)列夫·托尔斯泰读书交流会

第 四 学 期

02.17——04.05 庄子选译 文言知识竞赛

04.06——04.20 西厢记 王实甫 读书交流会

04.21——04.30 匹克威克外传(英)狄更斯 读书交流会

05.01——05.10 普希金诗选(俄)普希金 诗歌朗诵会

05.11——05.20 雷雨 曹禺 读书交流会 05.21——05.30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美)欧·亨利 讲座

06.01——06.10 边城 沈从文 读书交流会 第五学期 暑假 尘埃落定 阿来 读书交流会

除阅读教育部推荐的经典著作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诵读一首古诗;课前交流一句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句格言。

2.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篇读书心得;举行一次读书会,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和积累;每周一次专题讲座,由语文组教师分工协作,就写作中的基本理论进行指导。

为配合读书计划,各年级在平时及寒暑假的作业布置上特别注重阅读、写作的安排,例如:2006年高一年级布置的寒假作业是

(1)阅读:完成新课程推荐篇目阅读任务——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阅读时需做读书笔记,开学后将举行读书报告会,进行交流。

(2)写作:完成四篇小作,其中两篇为《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或文学鉴赏。(3)积累:完成20首诗歌及其欣赏内容的背诵任务,一天一篇,开学前的作业检测将从中挑选五首进行考查。

为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高二语文备课组于2007年推出文学名著导读系列校本课程。老师们带给了同学们一份红楼大餐,解说了《围城》的经久魅力,诠释了《哈姆莱特》。让高二学生走进了文学的殿堂,享受了一次文化的盛宴。2007年12月,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我校举办了“弘毅读书报告会”,学生们就自己的读书经历与思想感悟作了交流。一项项活动的开展让阅读真正成为了“悦读”。经典的重温,让学生陶冶了情操,放飞了思想,积累了素材,拓宽了视野,成了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2008年由语文组陆纪登老师参与编写的名著《快捷通》出版,成为文科学生阅读名著的辅助资料。

二、营造语文课堂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创设个性化课堂教学情境

学校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古今中外名言警句,并开设图书角,让学生家中的书籍流通起来。2.挖掘教材中写作素材

高中新教材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既是很好的课文,又是很好的素材。整合课本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到作文中去是提高学生作文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此,我校高三语文备课组做了, 大量工作,编写了独特的校本作文材料。高三备课组长在2007年我校对外公开教学中展示了这一成果,得到了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三、课堂内外的整合行动

1.2006年高一备课组开设了“快乐作文”校本课程,2008年开设了“经典阅读”校本课程,在校园网、校报上开设专栏,并定期印发刊物,将学生习作结集出版。2.邀请专家来校讲学。王力群教授的讲座提高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家毕飞宇、祁智、范锡林的讲座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校电视台定期播放名著的讲解,如“百家讲坛”的精彩节目的播放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提高升华,这些都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3.重组骥江文学社,不定期举行作文讲座、作文竞赛等,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组2007年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三次省作文大赛。在江苏省第六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中,我校顾碧阳同学荣获高中组特等奖,朱葭同学荣获二等奖;在省教育学会主办的“高考作文杯”江苏省首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中,我校徐天娇获特等奖,展楠、田晓贝、秦晴荣获一等奖;蔡慧、郭煜、周逸人荣获二等奖,我校被授予了优秀组织奖;在教育厅主办“镇中杯”第七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决赛中,朱葭、田晓贝、鞠云三位同学荣获省一等奖。语文组辅导学生参加省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我校高三(19)班戴唯、三(21)班常晓丹获首届“高考杯”创新读写大赛一等奖,取得了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资格。在江苏省第七届“中学生与社会”中学生现场作文决赛中,高一(3)班赵宸艺同学荣获高中组一等奖。2008年11月23日我校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学会主办的“高考作文杯”江苏省第二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我校选手钱梦姣获特等奖,赵宸艺、唐燕、黄诗婕、孙燕霏、周晗5名同学获一等奖,二等 奖4名,三等奖8名的好成绩。我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2008年组织学生参加“我与经典有约”征文比赛,高三(7)孙熙伟、魏艳波同学获省一等奖,另有二十位同学获省二三等奖。

4.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内知识得以拓展延伸。2008年5月,结合高二所学《唐诗宋词选读》,全年级举行了诗词名句默写比赛,又举行了“走进经典”唐诗宋词朗诵比赛,学生自己写串台词,自己主持,自选朗诵篇目和配乐,经过激烈的竞争,高二(7)班陈靖雯同学脱颖而出,先后参加了靖江市、泰州市“雅言经典朗诵比赛”,获得了泰州市二等奖。

5.2009年,在语文组的团结协作下,第二届“高考”杯(华东地区)创新读写大赛复赛在我校成功举行。我校高三两位同学获读写大赛一等奖,取得了名牌大学自主招生的资格;我校两位同学在“苏教国际杯”第九届江苏省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一位同学在“新语文学习杯”第八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七名同学在江苏省“高考作文杯”现场作文大赛中获一等奖。赵宸艺同学代表泰州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中华诵”夏令营活动,我校被评为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学校。

四、走进生活,重在实践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考察活动。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考察家乡名胜古迹和地名由来、传统习俗、饮食文化等,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众多的写作素材。2006年高一学生利用寒假对靖江店铺名折射出的文化现象作了深入调查研究并撰写了调查报告。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语文组配合校团委在高

一、高二年级中发起了 16 “写给灾区孩子的一封信”征文活动,倡导学生将视野投向社会,关注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二)攻坚、发展阶段:理论创新,有所突破

1.理论学习是基础,创新是根本。课题组所有成员认真交流探讨,并结合学校的课题科研实际做了认真反思。正是沿着这条教改科研的思路,每学期语文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三年来,有数十篇在国家级论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2.我们以课堂教学为研究主渠道,抓住重点,探讨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探讨个性化教学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好桥梁,我们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将个性化教学理论贯彻到个性化教学中去,这样才能达到经验普及的目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及时总结,并将成功的经验运用到教学实践。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教学,展示了语文课堂的魅力,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2006年我组羊琳老师在省语文优课评比中获二等奖;2008年我组荣雪飞老师在省语文优课评比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2009年羊君老师在省语文优课评比中获二等奖;丁杰老师获泰州市语文优课评比一等奖。黄越前、荣雪飞、羊君、曹成玉、羊琳等老师胜任高中循环教学。

(三)课题总结阶段:运用整合,总结结题

艰辛的探索产生了可喜的实验效应。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实验教师乃至其他教师的教学观念变了,意识到教学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能逐步意识到以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教学方法灵活了,教学手段丰富多了,青年教师也由一个高起点迈入,在实验中成长起来,能够熟练的驾御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课题实验所带来的教学教研成果是明显的,成绩是可喜的,教师业务素质水平提高了,教学 科研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高考成绩稳中有升。然而,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这只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良好开端,在接下来的教学科研过程中,我们将把“语文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教学”课题实验研究精神继续延伸,深入挖掘,拓展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思维,个性发展的内涵。

三、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该课题进行了三年,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还有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怎样促进学生由获取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转化,怎样在语文个性化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个性化教学的评价问题等等,都是我们今后继续要研究的问题。教改的路是艰辛的,但也唯有这种艰辛才能带给我们快乐和欣喜。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只能作为我们今后继续课题实验的基础,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2010.5.10

第二篇:课题结题报告基本格式

课题名称+ 结题报告

课题来源:(仿宋三号)批准文号:课题负责人:完成部门:联系电话:

年月日

摘要(宋体四号):摘要应具有独立性,通过摘要即能获得必要信息,摘要可独立使用及引用,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字数不超过200-300字为宜。(仿宋小四号字行距24)

关键词:关键词应从报告中选取,用以表示全文主题信息的单词或术语,每篇报告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便于文献标引。(仿宋小四号字行距24)

一、引言(宋体四号)

引言部分必须说明此项研究课题的缘由(自选课题、合作课题、上级部门资助或批准立项课题)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及研究空白(课题研究者不能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仿宋小四号字行距24)

二、正文(宋体四号)

正文是课题结题报告的主体,是课题报告的关键部分。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在正文部分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正文的撰写必须在掌握充分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判断、推理及综合。(仿宋小四号字行距24)

三、结论(宋体四号)

课题结题报告的结论部分是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它是整体报告的归宿。结论必须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在结论中必须对课题研究成果及成效进行分析,不是正文部分内容的简单重复,更不是谈几点体会。结论必须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简明具体,不能模棱两可,无论有没有结论都必须实事求是。(仿宋小四号字行距24)

四、参考文献(宋体四号)

参考文献是指在结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期卷、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仿宋小四号字行距24)

第三篇: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简介课题主要内容——做什么?(500~800字左右)

一、课题立项研究背景1000字左右——为什么做?(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别人研究本问题的进展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问题的解决所获得的效益

二、课题界定——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定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你的研究要达成的效果与实现目标所要研究的具

体问题,300字(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目标——研究所要获得的变化情况或收益情况,100字

(二)内容——达成目标所要探讨的具体问题或做法,200字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包括以下五六七块内容——怎么做?(1000~3000字左右)】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中所使用的科研方法,100字(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研究工作开展的程序与步骤,300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七、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研究中是如何具体操作实施的,是研究报告的主体和重点,2600字(岩边树色含风冷, 石上泉声带雨秋)

八、课题研究成果——你的课题研

究出什么?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500~1000字左右——做得怎么样?(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一)课题研究的效果——课题研究前后研究对象的具体变化,500字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包括研究者通过研究获得的认识和找到的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500字

九、问题与讨论——本课题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进一步研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500~800字左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子课题。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xx年10月顺利通过中期评估。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真正做到信息技术用到教学第一线,真正使信息技术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

了作用,各学科有效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逐步形成了38中的课堂教学特色。在市、区领导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现将课题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学校发展的需要

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挑战,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用全新的教育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当前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集体备课模式,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核心话题,也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中介或纽带。

学校办学对于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1%的不合格率就等于100%的失败!这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承受不起的。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加之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水平和教学设施在合肥市是

一流的,我们具备条件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加关注教学效能,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通过本课题研究工作,努力改善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模式和集体备课模式,运用教育理论及各种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提升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引导每位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与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忽略传统教育技能(导入、提问、组织教学、结课等)的有效性发挥,注重效果、提高效率、改进效能、追求效益,最终实现传统和现代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

(二)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种教学形式或教学手段,最根本的落脚点是:看它能否提高教学效率,能否增强教学效果。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实践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搭建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通过此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新的理论观念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多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建立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较高的有效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与实践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建构主义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等。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

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书本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活动都是学习,而通过后者建构的是无法靠他人传授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教师要想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有效地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

作为一般的教学常规,备课有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实际。而且前三备都要落脚在备学生实际上,教师备课只有坚持这一点,课堂的教学才是高效益的,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生动、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才能称得上有意义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理论目标

通过有效技能的研究与实践,教师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应用与创新中掌握教学设计、理论支撑、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信息技术的一般方法,并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创造性地以多种方式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探索出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集体备课模式。

(二)教学实践目标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熟练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努力改善教学活动,探索教师有效技能的培训模式,培养教师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创新的技能,把获得的信息应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传统和现代优势互补,特色发展,优

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整体提升教学水平。

2、探索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集体备课模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深入探究并最终构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集体备课模式,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每个学科均以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龙头,通过研究不断摸索优化各项教学技能,探索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总结有效的教学模式和集体备课模式。

(二)开展特色实践研究:不同学科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展具有本学科特点的特色研究。如数学组开展利用有效教学技能提高学生计算推理能力的研究,物理、化学、生物组开展利用有效

教学技能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等。

(三)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包括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有效技能具体要求的研究和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各学科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

(四)学校研究本课题并不排斥传统教学技能的存在,更鼓励教师就地取材对传统教学技能进行创新,探索出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能。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遵循理论先行、科研领路,注重实践的思想,侧重于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走“实践—研究—行动—思考—发展—实践”的行动研究路线。通过采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自我积累、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和专家咨询等方法,选择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进行研究,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xx年11月—xx年3月)

自xx年11月份承担课题后,学校健立课题领导机构,成立了领导组,领导组下设了专家指导组、课题实施组,并对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人人负其责,个个有任务,事事有人干,从而为实验的有效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了总课题组下发的专门文件,及时传达了总课题组召开的专门会议精神,学习相关理论,体会教育理论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积极抓起,从氛围上积极渲染,从行动上积极引领,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工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论证工作等。学校请高校教授、名师到学校给课题组教师做专题培训。专家们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展了教师的认知领域,启发了教师的智慧和

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实验阶段(xx年4月—xx年12月)

1、建立以学科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开展周周学习研讨活动

为了提高课题研究效率,我校独辟蹊径,将各教研组实行从周一到周五分天、分时间段学习研讨、领导蹲点制度。要求每次集中学习研讨两节课,交流个人一周学习心得,积极研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材重难点把握等,通过研讨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每位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活动,教师不是信息的唯一,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获取信息,教师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发展的促进者,师生之间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互为沟通、互为影响。课堂上,师

生、生生间的互动大大增加,形成了一种开放、广泛、交互、平等的课堂学习模式,大家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沟通、交流、学习的场所。

2、开展“有效技能”月月展示课活动

为了促进“有效技能”课题向纵深发展,我校每月都要开展一次为期一到两周的大型研讨课活动,一般安排多位教师上课,要求必须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多媒体络教室进行,必须自制多媒体课件,三校区同时交叉进行,每节课后,各教研组教师进行研讨。这一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活动,它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对教师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也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如xx年4月,我校开展了23位初三教师的有效技能复习研讨课活动,5月份开展了35位教师的有效技能期中跟踪课活动,9月份开展了32位新进教师有效技能亮相课活动,10月

份开展了26位星级教师有效技能展示课活动,11月份开展了38位骨干教师有效技能观摩课活动,12月份开展了37位年轻教师有效技能考核课活动。这些活动孕育着无限生机,因为它们的蓬勃开展,使38中的课堂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使38中的教师群体在向新的高度迈进。

3、开展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校内交流活动

除周周研讨外,我校每月都要开展一次全体教师的集体培训活动,请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谈研究心得和体会。我们先后请本校课题研究骨干教师陈文志、王华、光善慧、孙敦荣、许静、袁慧丽、马俊、刘晖等就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和全体老师做了交流。每月总结,不断提高,全体教师在交流中进步,年轻教师在交流中成长。

4、开展多次的校际交流活动

学校经常把课题组成员派出去,通过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教师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xx年暑期我校课题组教师与韩国大山中学和日本东林中学分别开展了两次友好交流,通过这些交流,我们将国外的优秀教育经验带回来,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改革创新。我们与上海、长春、吉林等十四所名校形成课题研究协作体,xx年9月我校派李震弘、刘月萍、张焱三位教师去参加课题交流比赛,均获得全国一等奖。xx年9月和11月我校先后两批派教师到江苏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学习(共四十多人),另外,我校还在本省、市范围内与一些学校“结对子”,开展频繁的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校际交流,有效地提高了我校老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5、建立了专题页,开通了博客论坛,制作了教师课题专业成长档案袋

为了更有力地提高教师的有效技能,在合肥市总课题组的要求下,我校及时开通了“38中科研专页”博客论坛,设置一个开放的交流环境,积极鼓励教师们交流研究心得,畅谈在教学和管理

过程中的得与失,反思教学各个环节的成与败,总结提高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6、采取了“自修——反思”学习方式

为了促进教师更全面、更有效、更长时间、更自主的学习,我校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教师的自修,将对有效技能课题的研究渗透于教师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校给每位教师发放一本《信息技术理论》、《有效技能研究》等书籍供教师自学,暑假、寒假分别给全体教师布置了学习任务,以书面作业的方式呈现,开学以后全校教师分组对假期的学习进行交流。

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教师们在自修中提升自我,学校还要求全体教师每周写学习心得、随笔、反思,教师将自己写的随笔定期发至科研处邮箱,一年里,共收到教师发来的学习体会一百五十多万字,一大批教师在反思中茁壮成长。

教师们自觉地加强理论学习,多次与专家交流研讨,不断反思,研究工作

一步步深入,每一个活动方案的设计,每一个研究过程的进行,大家都一起精心研讨、群策群力。研究中,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反复斟酌、毫不敷衍,直到大家找到满意的答案,再加上通过络实现资源和知识、思想的共享,教师在备课、学习中能充分地进行相互间的合作,集众人智慧和长处,从而大大提高了备课、研究的效率,促进了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

(三)总结阶段(2016年1月—2016年3月)

1、做好课题验收的准备工作,整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聘请专家前来指导,共同研讨,收集整理有价值的实验论文、反思。

2、开展青年教师“有效技能”三轮比赛。通过一年来的研究、探索,各子课题组已逐渐形成了具有38中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作为对教学模式的总结和展示,我校从2016年2月22日开始,共进行了近百人的“有效技能”比赛活

动,从说课到演讲,从无生上课到有生上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答辩,无一不展示出“有效技能”课题研究给教师带来的专业提升,通过这三轮活动,我们在总结中对“有效技能”课题研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有效地开发拓展了课程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构建了开放的信息化环境

面对21纪络化、数字化的挑战,学校提出以信息技术带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办学理念,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思想,正在加快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步伐,构建开放的信息化教育环境。

学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备课、收集、整理、归纳相关信息有计划、有目的地充实到教学中,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还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探究需求,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相关图片、影像、动画等内容,制作成教

学课件,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

(二)初步探索了一套具有38中特色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集体备课模式

一年里,在我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各学科组的积极学习、研讨、探索下,我校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学科教学模式。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探索与实践,我校形成了自己的集体备课模式,此模式需要各备课组教师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络资源,多渠道收集教学信息,各组形成合力,资源共享,有效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此模式本学期已在全校正式推广,其具体环节为:教案

1、主备人提供的原始教案;记录

1、集体分析记录;教案

2、修改后的教案;记录

2、心路历程记录;教案

3、实施的教案;记录3;备课组对教学活动的分析记录;教案

4、重新修订的教案。

(三)出版了《有效技能论文集》、《有效技能反思集》和《38中有效课堂

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四)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成长

由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用声音、动画、音乐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信息化教学也为个别化教育创设了美好的前景,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有效技能实践研究这一年里,我校各学科教学均取得了大面积的丰收,学生参加各学科、各类比赛,成绩斐然。对比xx年,课题组指导的学生获奖情况统计如下:

时间

国家级获奖

省级获奖

市级获奖

区级获奖

xx年

xx年

在众多项成绩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术以及理化生组的特色实践研究成绩,其中机器人比赛和科技创新因为多次获全国以及省市大奖,已成为我校乃至合肥市的亮点,在合肥市教育的蓝天绽放出一朵朵靓丽的奇葩。

(五)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形成了一支勇于开拓创新的新型教师队伍。

课题组科学严谨、合作探索的良好氛围,锻炼培养了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型教师,有效地带动了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全面

成长。教师的研究论文、教学设计、竞赛课等分别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xx年在合肥市举行的第二届教坛新星比赛中,我校有五位教师获得一等奖,两位教师获得二等奖,一位教师获得三等奖,获奖人数居合肥市初中组第一名,其中王华和刘允达老师在同年的省教坛新星比赛中,均获得“安徽省教坛新星”称号,刘允达老师的录像课作为沪科版教材的教学资源被发行使用。另外我校多位教师承担市级、区级研讨课任务,均受到专家的好评和同行的一致认可。对比xx年、xx年我校课题组教师撰写的论文和参加的各类比赛获奖情况,统计如下: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设备不够完善影响了研究面的扩展

虽然学校硬件设施齐全,但是并未做到每个教室都装多媒体和通络,所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技能的研究有时还有些滞后,经常性的教学工作还难以推广。

(三)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的课题研究是全员参与性的,课题组成员存在年龄的差异,少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较落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还偏弱,有时会影响课题的开展。

九、今后的设想

(一)加强培训学习

加强“请进来,走出去”的广度和高度,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

(二)加大硬件投入

学校将在所有的教室装上多媒体并联,给每位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实现让信息技术全面为教师的有效技能实践服务。

(三)总结提升推广

对我校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完善,在总结中提升,在校内甚至校外推广,让课题促进教学,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总之,通过一年多的实验与探索,充分证明了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从操作过程和实验成果来看,是科学的、有效的。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课题组

第四篇:课题结题报告

《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生字回生”现象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果说,语文教学像一个“瓶子”的话,识字教学就是瓶颈。识字教学的建设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进而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字,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第一学段(1—2年级)要认识常用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由此可见,第一学段的识字量约占小学识字总量的50%,而且这1600—1800个字在小学课本中的出现频率约占90%,这个比例让人感受到在第一学段认识这1600—1800个字的意义以及任务重大。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不像动画片、听故事那么有趣,枯燥单调的识字会使儿童很快感到疲倦,失去学的兴趣。

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当认识了250—500个生字以后,学生识字就出现了障碍——生字出现“回生”。主要表现在同音字、形近字的混淆、笔画多的字难以识记,错别字因此而产生。每篇课文要认8-9个生字,会写10个,每天算下来要与20个字见面,面对这么大的识字量,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再加上所学的生字没有再现、再认的机会,学生往往学得快,忘得也快,其中以中下水平的学生最为严重,往往学了这一课的生字,就忘了前一课的,复习了前一课的生字,却又会忘了后面的生字。这样反反复复,识字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在学生潜意识里,把识字当做一种差事完成。

另外由于我们西街小学是洛南县重点小学,一年级每个班人数均在80人以上,孩子年龄小,认知水平差,又特别贪玩好动,不能长时间专注于课堂,所以课堂上一半时间用来维持纪律,识字教学就像蜻蜓点水一样,不能面面俱到。一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依旧按照程序化来教生字,先分析字结构、字形、笔顺、组词,使“识字与写字”分离,孤立地、片面地学习生字,脱离了语境,脱离了生活,单调机械重复抄写,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生字的兴趣,所以识字效率极低。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关键。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高年级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如何减少“生字回生”现象,巩固识字率,使一年级的学生将这些比较枯燥的字,认得清,记得牢,而且能正确运用呢?这就成为当下我们一年级语文老师切实需要帮助孩子解决的大问题。鉴于此,我们特选此

题目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识字量又特别大,语文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会写会认的字,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掌握得很好。但由于一学期识字量特别大,在校时间有限,不能经常复习,学生回家又不能自觉巩固,这些曾经熟悉的字往往印象不深,造成“生字回生”的现象。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探索出减少这种“生字回生”现象的高效策略,提高识字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1、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据科学家研究表明,一年级上学期,儿童形象思维方法占主要优势,对图象感知接受优于文字和图表,这时安排看图识字是符合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但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儿童识记处于优势,并开始逐步向意义识记过渡,对字形分析能力明显提高,这时安排大量的韵文识字和各种归类集中识字,是行之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管齐下,走优化识字教学之路,让学生高效率地识字,杜绝“识字回生”,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2、现实意义

我国的汉字不是简单的书写或记录符号,而是一幅幅、一个个故事,是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人类最高智慧的杰作”(韩国专家语)。新课程标准中又提出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写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写字。这样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地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无论对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3、创新之处: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如何解决学生识记枯燥的生字,减少“识字回生率”成为教学的难点。很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研究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有效识字的目的。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1、分析识字教学中 “生字回生”现象的主要原因。

2、寻求和探索小学低年级减少“生字回生”现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3、通过研究,促使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识字教学的数量和质量上有较大提高,减轻学生识字的机械性。

4、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灵活应用识字的能力。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目前教学中出现“生字回生”现象的因素。

2、研究减少“生字回生”现象的课堂识字教学策略。

3、研究减少“生字回生”现象的课后强化识字教学策略。

4、研究识字教学模式的转化,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由“被动识字”变为“主动识字”。

5、研究作业的设计与“生字回生“之间的关联。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措施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具体实施步骤:

(一)、指导学生认识汉字,要给学生强烈刺激感,加强学生对字的第一印象认识。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景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深对所认汉字的第一印象。

(二)、采取多种方法复现。巩固汉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要重视在游戏中、活动中巩固认字,鼓励学生从身边商铺牌匾、路边广告、从书报上„„找到刚认识的字,在语言环境中及时巩固认字。

(三)、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如围绕一个专题(蔬菜、水果、花草树木等)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指导学生自创“识字乐园”、“识字百箱”等;随时将课内外认的字剪贴成册;或写成卡片装进识字箱,经常利用字卡巩固识字:开展趣味识字大比拼,看谁的识字方法多

(四)、开展趣味性极强的活动,巩固识字。例如“编故事识字法”、“谜语识字法”、“编儿歌识字法”、“编顺口溜法”等等,这样降低了学生识字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五)、搞好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之外,利用时间组织学生朗诵美文名诗、优秀童话故事,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多识字,多积累字、并指导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写一句话,做到读写结合,巩固所学生字。

(六)多元化评价学生识字,激励学生学习生字兴趣,巩固识字率。

七、课题的研究阶段

本课题的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3月——4月)本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1、教研组集体提出困惑,研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召集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立项前的论证并确定研究课题。

3、填写立项申请书,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及责任。

4、研究并编制课题实施方案。

5、开展有关理论的学习,查阅、收集有关识字教学的研究成果信息。

6、对一年级学生各个班识字、写字做现状调查。

(二)、实施阶段:(2013、5-——2013年8月)阶段主要研究的项目和内容为:

1、收集并整理相关课题研究必备资料,集中开展课程相关理论的学习,以课程新理念指导课题研究,并贯穿本课题研究的始终。

2、通过学习理论、课堂实践、课后调查,分析课堂教学中识字教学片断的有效性,诊断出现“生字回生”现象的主要原因,各个班制定实施有效识字教学计划。

3、通过名师示范课,探索优化识字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的研究。

4、研究减少“生字回生”现象的课后强化识字教学方法。

5、通过“同课异构”,开展听课、评课,探讨各种方法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反思。

6、教师展示优秀三笔字作品,形成识字氛围,给学生规范书写汉字做好楷模,减少“生字回生”。

7、结合典型课例研究,形成低段“生字回生”课堂教学的初步模式。

8、设计识字与阅读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9、进行各阶段的调查、检测、分析。

10、进行阶段性的评估,收集课题资料,分析实验现状。

(三)、深化、总结阶段(2013年9月——10月)

1、搜集资料。通过对实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归类、比较,总结识字教学的方法,分析存在的问题等。

2、全面回顾研究的过程,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和个案分析记录。

3、总结减少识字回生教学的新方法。

4、汇编识字教学教学的设计方法、案例、论文。

5、撰写课题报告。

6、整合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的专题总结或论文。

八、研究成果。(一)实践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本组教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增加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也提高了识字教学课堂效率,减少了识字的回生现象。

1、在教独体字时,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简单的特点,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把事物原来的样子临摹到黑板上,看像什么?学生看懂图意后,再写出这个字。如“鸟”,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哪是鸟头上的翎毛,哪是鸟头和鸟身,“•”是小鸟的眼睛。这样的教法,学生很乐意学,学得又很有趣味。

2、学习合体字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合体字的教学。把生字编成一个故事来学,如: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是“闻”。用肢解字形识字法来学,有些字看起来笔画繁多,学生一见认为难记、难写,如果把这些字分开来记,就显得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如“鼓”,可分成十豆十又。偏旁识字法(形声字识字),在学生学过部分合体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自编谜语法,如学习“全”和“碧”时,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编字谜:“一个人胆真大,敢把王子踩脚下”; “王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坐一块大石头”,这样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学会了新字“全”“碧”,又巩固了旧字“人”“王”和“白”“石”,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可谓两全其美。编儿歌识字法,如:一人门里躲“闪”;两人土上蹲“坐”;颜色丰富就是“艳”;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十字在里头“田”;再如在指导书写“心”字时,可把“卧钩”看成一个小锅,三个点看成是三条小鱼,可以编成这样的儿歌:一口小锅,煎了三条小鱼,两条蹦出了锅外,一条留在了锅里。这样学生对“心”字的三个点印象特别深,再也不会把它们的位置写错了。有些生字可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变成一个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虫是“科”„„在教学中各种方法可结合使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识字能力。

3、“经常见面”记得牢。对于小学生来说,生字的巩固是必不可少的。巩固生字的最好办法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根据儿童的遗忘规律,在认字后的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效果最佳。可以把教完的生字来让学生进行识字大闯关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

4、在教完某一单元后及时为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所学生字的机会,采用多种手段,周期复现,巩固识字效果。这种复现循环都是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鼓励学生互查识字情况;再用学过的生字进行口头组词、造句,练习说话和写话。将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再次复现;然后根据学生掌握的不同情况安排写字练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这是复习巩固生字的重要途径。

5、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外书、广告牌、电视中等去找一找学到的生字,并引导学生,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字,只要留心观察,多看课外书,就能认识更多的字。

(二)、理论研究成果。

近一年来,本组教师能积极学习理论知识,注重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每位教师都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后进行反思,通过“同课异构”,开展听课、评课,探讨各种方法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反思,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教学的方法,有效减少了大部分学生的“生字回生”现象,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能运用所研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快乐识字,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识字的愿望更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再此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全年级的识字竞赛,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每位教师都积极撰写相关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总计 20余篇,上各种公开课,示范课30余节。进行大型的教师“三笔字”和学生的识字竞赛三次以上,取得了初步的科研成果。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研究。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学生受学前教育程度的不同,我们想到了合作学习,利用差异促进提高,结果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互帮互助。另外部分学生的书写习惯较差,这些都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本着“想到一点,就做到一点”的课题研究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使课题研究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第五篇: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改条件下农村中学

英语学科加强学生人文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涉县河南店镇中学 李少军

摘 要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在战略主题第四个坚持,坚持全面发展。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课题通过对我校不同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分析人文素养缺失的主要原因,并对症下药,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究培养学生英语人文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和教学效应。

关键词 :农村中学 英语学科 人文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邓小平生前曾说过“十年改革开放最失败的就是教育了”。何出此言?我的理解是:我们的教育严重忽视了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教育变成了数字竞争、比拼升学率的游戏。曰之失败并不为过!目前,中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视考试成绩,不重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不重视思维能力、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不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导致绝大多数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当贫乏。紧接着就有人给这种教育扣上应试教育的帽子并批得体无完肤,把素质教育捧为救世主;其实教育不能没有应试,只是缺乏人文素养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应试教育中加入人文教育的成份,教育就回归其本意了。一个民族,如果忽视或轻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必然导致民族整体素质的下降。有知识还要有文化,有学问更要有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迫在眉睫!

(一)、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总体目标为:立足本校实际,结合本县和他县兄弟学校的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比较分析,试验研究,探索出适合农村中学英语学科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具体目标为:

(1)、掌握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探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3)、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二)、说明研究的意义;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围着应考转,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措施和教学环节等都受限于这些统考,英语的教与学变成了只重认知教育、轻情绪教育和性格培养;重应试教育、轻素质培养;重知识灌输、轻应用能力训练。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学生学习动力匮乏,这种忽略人文素养教育的结果就是英语高分低能。这些现象被称之为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迷失。

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镜子,文化的方方面面均在语言中有所反映”。语言不仅包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心里积淀等。如果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脱节,必然使学生缺乏“跨文化意识”,也就是缺乏中西文化素养。英语教学既要让学生具备中国文化的背景知识,也必须了解所学语言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学会比较和鉴别。但在中国人们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充分, 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由于专业的划分和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通常以为只要打好了基础, 完成了知识点的学习, 文化方面凭常识按习惯就可以水到渠成。相反,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有理论缺行动。本课题从我国农村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出发,着力探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以便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在现在和将来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二章战略主题中提到“三个坚持”的第三个坚持是“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立足本校结合他校进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根据调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并在日常实际教学中付诸实施,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3)、学生人文素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在调研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制定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该研究领域发表的关键的相关发现:

1、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立足本校结合他校进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根据调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并在日常实际教学中付诸实施,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二)对研究项目产生影响的其他研究领域的发现: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各学科既有独特的目标和独立的系统,又有彼此间存在的共同属性和必要联系。这些性质任务不同,对象范围有别的学科,分头齐进,交互作用,承传人类文明的薪火,以满足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英语属于人文学科,当然具有人文性。中学课程体系中政治、历史、语文等也明显地包容在这一类中。如果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看,人类的知识构成体系中,没有不包括人文性的知识,甚至可以这样说,人文性的外延包罗了全部学科。即使是自然学科,固然重在表现科学性,但难道没有人文性吗?正如著名科学家顾毓琇教授所说:“科学精神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它有宗教的圣洁而没有宗教的神秘,它有艺术的忠实而没有艺术的缥缈,它有哲学的超然而没有哲学的玄想。”

(三)未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研究计划中提出要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但是在现在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大环境下,还没有能力提出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主要原因可以分析如下,课题组部分成员存在如下观点:“难”字当头。认为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远非中小学教师能够胜任。相关的认识还有:“科研是少数人的事”、“评价中小学教师工作能力不应包括科研能力”等等。“忙”字当头。许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此繁忙,哪有时间搞科研工作?如果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只好东拼西凑一篇所谓的论文应付差事。“教”字当头。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受此影响,许多学校领导有这样一种观点: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互相矛盾的,教师如果在科研工作上投入过大精力,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于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搞科研就是想成名成家,不安于中小学教师的本职工作,等等。“文”字当头。许多主管教学的领导认为,科研工作就是写论文,考核教师科研水平的惟一途径就是检查论文,没有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就是不具备科研能力。“怕”字当头。学校和教师普遍认为,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比较麻烦,周期性长,见效慢,程序要求比较严格为此,参与课题研究缺乏积极性。“不”字当头。目前多数学校和教师,因为缺乏必要的培训与学习,对为什么要搞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做什么,怎样做课题研究,做的结果会怎样等问题不清楚,因此对课题研究工作不闻不问。新时代的教育呼唤着更多的中小学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尽快从“教书匠”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转化为“科研型”教师。而使这一目标得以逐步实现的当务之急是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自身以及许多有关方面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走出误区。

三、课题的设计;

(一)人文科学的界定: 人文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十五世纪欧洲始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以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多次演变。现代用作“社会科学”的别称。

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科学。

人文教育的界定: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

农村中学英语学科人文教育:

农村英语学科人文教育是利用现有农村中学的英语教育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包括学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在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下,使学生在近期及远期达到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为自己的将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英语新课程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教师用书前言中讲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要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教材的特点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在新课程中,英语被归类为“人文科学类”。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学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新型人才,我们应该将新课程的这种理念贯彻到课堂中去。

(三)研究目标;具体目标为:

1、掌握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探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3、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立足本校结合他校进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根据调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并在日常实际教学中付诸实施,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3、学生人文素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在调研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制定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五)研究对象;农村中学初中学生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主要思路:调研研究 → 比较分析 → 试验研究 → 结论与措施

2、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将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统计数据分析、专题研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考察、个案分析等方法,选择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教师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并在本校及周边学校进行实验研究,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研究过程

(一)研究进程和研究工作的实施: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从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研制课题小组研究计划,调查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2010.04—2010.09)

负责人:李少军、常秀芬、第二阶段 分析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原因,提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2010.10—2011.02)负责人:李少军、刘玉娣、第三阶段探究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重点、难点)(2011.02—2011.10)负责人:李少军、常秀芬、刘玉娣、马翠芳、赵利宁、江银兰、第四阶段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2011.11-2012.6)负责人:李少军、常秀芬、刘玉娣、马翠芳、赵利宁、江银兰、(二)中期检查;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分析了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

(三)综合研究:我们英语教研组经过问卷调查、教研活动、经验交流、课堂内外改革等一系列的课题研究活动,历时一年的时间,发现我们的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缺失,并且通过在课堂教学方面、课外活动方面、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努力地尝试,对我们的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渗透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英语方面的学习更有兴趣了,都迫切地想了解有关英美方面更多的文化,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思维方式,通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的发展,情感与态度的改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开创精神。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也不例外。如果说传输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实施过程,那么,塑造人文品行就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英语教师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能善于将教材中提倡和教学中阐释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好榜样,当好示范。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被逐步培养塑造出来,最终成为国家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四)后期论证: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或成果

(一)、主要结论及分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学英语新课标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更多的加入了对于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这些人文素养的关注。但是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围着应考转,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措施和教学环节等都受限于这些统考,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学生学习动力匮乏,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河南店中学全体英语组成员于新学期伊始,对我校三个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展开了不记名抽样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我校各年级学生在英语学科人文素养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善现在的农村英语学科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调查我们采取分年级,分层次,由任课教师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不记名抽样调查,七、八、九三个年级各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问卷分为卷一和卷二,卷一较易,卷二较难。

所有参与问卷答题的学生均表现出对问卷试题的高度热情,调查过后仍热烈地讨论试题的答案。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我校学生在英语文化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那么如何改善这种现状,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主题和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

从问卷中可看出,我校学生对英语文化素养存在严重缺失,以致学生对英语学科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创新之处;分析调查问卷,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客观条件限制:

a、学生学习环境影响,农村中学没有学习英语的氛围。b、城乡差别因素影响,农村中学学生普遍不重视英语学习。c、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不够重视,尤其在英语方面,家庭教育更是空白,父母出自农村,文化层次低,辅导不了学生英语知识。

2、教师主观方面制约:

a、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多落于知识教学,与英语文化教学脱节,甚至为零。

b、教师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自习课占据课外活动,学生没有闲暇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更提不上文化素养方面的学习。

针对以上情况,从我校实际出发,我们提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我校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立足英语五维目标,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发展学生人文素养。

2、改革课外活动,辅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为学生营造更多的英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们的文化情操,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3、借助校园文化建设的春风,创建优质高效的英语文化氛围,使学生们沉浸在愉悦的文化学习氛围中。

总之教师可以利用好课上课下两种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发掘文化教育的资源,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教育,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成果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使我们课题组成员对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同时通过教研活动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研究及探究的方向。

(四)成果的推广价值:本课题研究的成果认为农村中学普遍存在英语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我们研究得出可以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研究。并且积极探究了以上三方面的适合农村中学的方法和措施。分析总结了现行初中英语教材涉及的有关的英语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以为英语教师提供间接的经验和总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六、讨论与思考;

(一)对研究结果不足之处的必要说明;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我们的研究限于教师水平,以及农村中学硬件的限制,科研的层次还处于原始的表层,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不能够钻得很深,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笼罩部分教师的心,以至于课堂教学不能够深入。课外活动不能够顺利开展,文化建设形同虚设。

(二)值得与同行商榷的问题;如何在农村中学建立长久的、有效的英语人文教育的机制,不仅是我们农村英语教师的职责,更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如何长期有效地开展人文教育是我们英语同行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三)应该研究而由于其他原因未进行研究的问题;已经进行研究但由于条件限制未得出结论;由于受农村中学硬件和软件的条件限制,致使预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对学生的英语人文教育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能够积极进行校园文化的英语文化建设,势必能够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由于农中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的限制,对该项成果的研究暂时搁浅。

(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课题研究中的探究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时间的限制,对于该项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英语人文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中仍然是长期的、与时俱进的科研课题。我们会在未来的英语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学,为他们的长远学习奠定坚实的兴趣基础。

七、附录与参考文献。

(一)、调查图表;河南店中学学生人文素养调查问卷

(二)、测量结果;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

(三)、行动研究的有关证明文件:北外李晨讲义

(四)、参考文献应有原版著作或论文。《英语新课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下载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结题报告

    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所属单位:研究报告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焦元坦 微山县鲁桥镇教育办公室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

    课题结题报告

    黄山市“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黟县美溪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美溪中心小学严格按照黄山市“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方案,在县教研室和......

    课题结题报告

    高效课堂------小组学习的合作与评价探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我局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一阶段,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积极参与有密切关系。而要想......

    课题结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 ——“学校环境德育研究”结题报告邮编;562306Email: 305603376@qq.com 一、子课......

    课题结题报告

    《村小中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 题 结 题 报 告 太平小学低年级组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实施,以及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背景: 1、初中和高中都属于基础教育。把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日益显现出它的必要性,因此,应通盘考......

    课题结题报告

    目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2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

    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徐颖;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课题的提出;(一)背景;1、对当前教育形式和“变式教育”的认识;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孩;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