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教多媒体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电教多媒体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麻坪小学 杨大祝
多媒体课件是通过电脑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综合处理制作而成,用于课堂教学的软件。它具有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多媒体的作用,对于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该年段的学生年龄特点主要表现为:好奇好动、自主性较强,喜欢表现自我,无论是注意品质或是有意性,都在迅速发展。他们不可能对枯燥无味的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容易分散、疲倦。低年级儿童大部分属于认识的“空间联系”和“因果联系”阶段,喜欢新鲜、新奇、有趣、色彩绚丽等新事物。
本人通过在从事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这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其长短之处:
(一)“师——单机型”的教学模式
课例: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元、角、分的换算》,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一个动画情景:一只小骆驼打算利用假期到游乐场去玩,于是它驮上十五个硬币上路了。走着走着,小骆驼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骆驼辛苦地问:“小朋友,你能帮帮我吗?”这时,学生们的一只只小手已经迫不及待地举得老高老高……
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运用动画把光、声、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化静为动,触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为什么会这么重”的问题,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心欲求而想得”的心理动力,激发学生的需求感和求知欲,自觉主动完成学习目的,让学生感受到进行人民币单位间换算的必要性,体验这节课学习的知识的价值。
像这种由教师一人在多媒体教室中操控电脑,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师——单机型”模式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课堂讲授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便于教师对课程的调控,适合集体教学。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生——单机型”的教学模式
课例: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小括号》,教师在教授完小括号的认识后,创设了一个拼图游戏活动。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单人单机进行操作,计算带小括号的式题,如果学生算对了,计算机就会显示图画的一部分,算错了就要重来。当学生把所有题目做对后,一幅漂亮的图画就会出现在学生的眼前。
正所谓“激其情”才能“导其行”,只有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乐,才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结合软件有声、有光、有情节,快速形象、及时反馈等特点,通过人机对话发展学生思维,巩固新授知识——带小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
像这种让学生单人单机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操控电脑,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的“生——单机型”模式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个别化自主学习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和学习积极性,建立学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低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有限,在教学时难免会受客观条件的影响。
针对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在教学中应该还存在第三种教学模式能界乎于两者之间,取两者之长补两者之短。
探索多媒体课件的第三种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可以将书本上枯燥单一的练习变得形式多样、新鲜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运用计算机创设了一个情景导入:在一道楼梯的最底层有一只小猫,最高层有一条鱼。小朋友要帮助小猫答对全部算术题,才能跳到最高层取礼物。计算机所出示的题目都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
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做了三次尝试:第一次采取“课堂讲授型”的教学模式,由老师操作多媒体课件,全班学生一齐作答;第二次是由老师操作多媒体课件输入答案,全班分小组轮流作答;第三次采取“个别化自主学习型”的教学模式,由学生操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和情景的创设,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气氛也变得轻松活跃。特别是当孩子们看到小猫跳到终点吃到鱼的时侯,就像打了胜仗的小战士一样,高兴地竖起两个小指头说“Yeah”,形成一个催人向上的氛围。一节新课就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了。
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学法。
在《开学了》一课中,孩子们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各有多少?学生的观察开始是零乱的,无序的,要么重复,要么么遗漏,这是由于他们还没有有序思维,没有学习方法造成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或从左往右观察,就不会漏了,他们就能不重复地说出校园中的人物及数量是多少。再引导学生我们还可以从不同事物的多少来观察,先找出数量是1的物体,接着是2、3、4……的物体,最后根据数量多少,整理出书中第3页的内容。让学生再次数数。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学前数数的情况,而且,教给了学生观察、思维的方法----有序性。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没有其中的闪烁、重点显示,是很难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的。又如第二册教材P20,要算:①树上有几只小鸟?②跑了几只小鹿?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三个问题,如果没有大挂图来指导学生观察,仅凭借教材,大多数学生也是难以理解的。可有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则不同了。大屏幕上,色彩鲜艳、清晰的图片就能吸引孩子们,老师则可引导孩子们从远到近,从天上到地上的观察,分组说出你们看到的所有信息,再根据问题去寻找相关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既给予了学生很好的学法指导,先观察,先看,收集信息,再处理信息,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提出了价值的问题,并着力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年级的孩子们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一些数量关系、空间图形很难想像,很难理解。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就容易多了。比如这样的的问题:树上有一些鸟,飞走了7只,还剩8只,树上原来有多少只鸟?很多小朋友理解不了:把飞走的只数和树上剩下的只数合起来等于原来的只数这一数量关系。让孩子们想像,画图给孩子们,讲了几次仍有不少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想到借助课件,①出示一群鸟,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②演示飞走了7只,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树上还有几只呢?③出示信息:飞走了7只,树上来剩下8只小鸟,④想:要算树上原来有几只小鸟,怎么办呢?根据学生说的用圆圈起来,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把飞走的小鸟和剩下的小鸟合起来就是原来的小鸟。又如:立体图形直接画在黑板上学生难以想像,运用多媒体课件从实物中直接抽象出来,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运用多媒体课件,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渗透美育。
打开一年级的上、下册两书,我们看到每一章每一节每一页都是图文并茂,体现了数学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已不再是以前的以知识灌输为主,体现知识的逻辑性,而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张扬,渗透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些用传统方法一枝笔、一本书教学是不行的。多彩的情景图是无法用笔画出的,生动形象的画面组合是难以用一幅画来展现的。用小黑板写出练习题,虽简单,却缺乏美感,只有用多媒体,用大屏幕才能展现丰富多彩的生动画面。让学生观察有指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感受画面的美,渗透美育。在制作课件中,虽然课前要用大量时间,但制成了,课堂上却节约了许多多时间,无需提、挂小黑板,无需进行累赘的书写。只需轻轻一点,所有美的画面、书写、重点词句都勾画了出来。大大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便于学生更好地讨论,师生间更好地交流。
用多媒体来演示知识内容,课堂气氛看起来很活跃,学生思维看起来也很活跃,对一些难懂知识的理解也容易多了,但是这种理解,这种活跃是一种表面化的表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计算方法或是知识的形成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而是把老师嚼咀过的内容再咀嚼一遍,毫无疑问,这时学生获得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已经带上了老师的色彩,缺少的恰恰是最重要的也是学生最需要的对知识直接的自我感悟和自身的体验。
我在教学《秒的认识》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激起学生碰撞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心欲求而想得”的心理动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小组分工,合作交流中,在旧知迁移的基础下,结合观察结果,顿悟出1分=60秒的关系,感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在“小组协作学习型”的教学模式中,还要积极探索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教学互动的新模式,注意提高多媒体课件的交互应答功能,创造互动式教学的良好环境。
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也是媒体,但教师同时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因此,多媒体只是教学媒体中的一种,它既不是万能媒体,也不是唯一媒体,只能是教学的辅助媒体。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可将书本上枯燥、单一的练习赋予童趣,变得形式多样、新鲜有趣。“个别化自主学习型”进行计算机操作、人机对话,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适宜让学生进行独立练习;“小组协作学习型”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协调意识。
一节高教学质量、高效率的优质课,要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发展服务的方法,我们就要勇于探索、求真。
虽然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更好地体现课标精神,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我们却不能忽视操作在孩子思维形成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如100以内的加减法都需要靠操作来完成,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第二篇:多媒体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
多媒体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
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朱 玲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却是比较枯燥的学习内容,反复单调的操练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为帮助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我将机算机引入数学课堂,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电脑游戏来组织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兴趣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产生学习内驱力的关键。多媒体课件涉及动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可以创设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法”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如下的情境:一天,蓝色小精灵想到数学王国游玩,刚到门口,国王拦住他说:“小朋友,你想进入数学王国吗?必须先回答我两个问题,出示画面猫8只,鼠4只,问:猫和鼠一共有几只?猫比鼠多几只?用闯关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生活化是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征。从新教材的编排上,我们也不难看出非常明显的生活化色彩。正可谓: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购物情景”,课件演示大头儿子去买本子,每个本子3角钱,他带了两元钱,最多能买几个本子,指导学生思考讨论。引出钱的用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过钱。这样及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思考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从小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
三、利用计算机直观演示,丰富感性经验,培养抽象思维。要培养抽象思维,必须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内在的规律和本质,从中概括出知识结论。运用计算机教学,能系统、深刻地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事物内部的联系,帮助学生理顺思维的线索,进行合乎逻辑的思维,概括出客观事物变换的规律。如教学“8加几”的计算时,可以用计算机设计与算式“8+5=”相关的情景:游乐场上旋转椅有10个座位,有8个小朋坐在上面玩,这时又来了5个小朋友,其中有2个小朋友跳上剩下的2个座位。通过以上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在算8加几时如何使用“凑十法”,即先把8和2凑成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使学生顺利的学会使用“凑十法”来计算8加几。
总之,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电脑游戏来组织学习,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能取得明显效果。运用多媒体激活低年级数学课堂。
运用多媒体激活低年级数学课堂
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吴玉蓉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与语文课比较显得枯燥、低调而抽象。并且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直观形象、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却能够激活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激活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引情激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低年级儿童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部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最活跃的因素。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恰当利用多媒体,能很好地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渲染气氛,震撼人心。比如在教学“9减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客人。”(出示花仙子姐姐的画面,同时播放配音,播出花仙子姐姐那甜甜的声音。)“你们认识我吗?我叫花仙子,大家叫我花仙子姐姐,我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礼物。(出示小动物头像)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不过,它们特别聪明,都住在数学宫里。数学宫里有三座大门楼,每座大门楼上都有数学题,如果你能解答出门上所有的题,就为你把大门打开,让你自己去挑选你所喜欢的小动物。有信心学会解答这些题目吗?”如此导入新课,生动有趣,身临其境,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冲动,迫切希望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运用多媒体,破疑解难。
课堂教学中,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展示知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会新知识。比如: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是教材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非常重要。由于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我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中的气球图制成化静为动的课件,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我的启发提问,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圆片,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就是把几和几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由于制作的课件色彩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运用多媒体,增效减负。
新授结束后,如果学生兴趣犹存,我认为运用灵活的多媒体手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进行课内练习是很好的方法,能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且通过学生思考练习,达到认知结构清晰的目的。在应用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增大练习密度,变化丰富等特点,使得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图多编、一式多编等练习形式充分利用。运用多媒体,能组织大量的变通题,起到了小黑板难以起到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练习密度增大,学习积极性提高,练得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教师可不必布置多少课后作业,减轻了作业负担。
实践证明,多媒体的运用,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上述各种效果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培养表达、想象的能力等等。
巧用多媒体 增效添彩课堂
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曹 玲
摘要:巧用多媒体,主动获取;巧用多媒体,开放增趣;巧用多媒体,设景激趣;巧用多媒体,优化课堂;巧用多媒体,形象理解。
关键词:多媒体 增效 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巧妙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科学地记忆知识,积极思考,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课堂气氛活跃,有神采,并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用多媒体,主动获取。
老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会给老师一个惊喜;老师给学生一个引导,学生就会走得更远。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提供了物质保证。我们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致力于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致力于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究、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网络环境下利用CAI课件辅助教学。首先屏幕上显示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钟面、车轮、交通标志、呼啦圈等),问学生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然后点击鼠标,每个图形变成大小不同的圆,从而建立圆的表象。然后屏幕展示圆形成过程的动画:一只小狗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拴在木桩上,小狗叫着,绕木桩跑一周回到起点,小狗跑动的轨迹,展示出一条封闭曲线,也就是圆,这样直观展示出圆的形成过程,过目难忘,初步建立了圆的概念。多媒体演示圆规画圆的过程:一脚固定,一脚旋转。然后学生尝试画圆,通过手眼脑各种感官的参与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多媒体动态展示圆各部分,圆心、直径、半径,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通过观察比较深入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让静态抽象的概念,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的融入变得生动活泼。又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借助CAI软件演示运动情况,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时间、地点、方向、结果这四要素的相互联系,从而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利用多媒体集图像、动画、声音等于一体的优势,为数学课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的感知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学习,从而准确快速的认识概念,发现规律,理解数量关系,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巧用多媒体,开放增趣。
现代信息技术能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互动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所创设的虚拟环境。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的一个著名数学教育思想是: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巧妙创造合适的条件,提供大量具体实际的例子,开放教学时间、空间,让学生操作电脑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把要学习的东西,发现和创造出来,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增加学习兴趣。
如学习圆的周长时,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是个难点。可以提前让孩子们通过自己上网查资料,比较全面地了解圆周率的历史,认识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刘徽等。通过这样的网络学习,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会为我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感到无比自豪!
又如教学小学数学六年级《利率与利息》内容时,教师把银行利率牌、各行业职工缴税情况编成网页,供学生查阅。学生们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所需的信息,就可以计算出父母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况。这样,学生对自己得到的详细材料进行分析,无疑会十分的投入,兴趣高涨,同时也保障了学生选择学习的权利。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孩子们还深入了解了国家税收的应用范围,进一步理解“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
再如教学小学数学五年级《平移与旋转》内容时,先组织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图案,然后让孩子们说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平移、对称和旋转的,它们的特点又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图案设计。这是让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好机会!如果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有些图形做起来不容易,而且会影响图案的美观。但是若把它放到计算机上进行设计,就可以从一个简单的图形出发,将图形进行若干次的对称、平移和旋转,得到一系列新的图形,形成一个图案。开放的题目,给学生极大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他们可以兴趣盎然地任意驰骋在自由、轻松的世界里。最后通过学生机联网,集体欣赏学生的作品,从中感受图案的美、体会几何形体的变幻无穷,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三、巧用多媒体,设景激趣。
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使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知识的积累与智能的发展,也多在无意识下完成,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景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多创设情景迎合学生这一特点,让小学生觉得学习有兴趣,从而愿学、乐学,做到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巧妙运用电教多媒体,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将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教学中,设计一个由多种图形组成的卡通人物奥特曼,由奥特曼提出问题并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我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呢?哪个部位是长方形,哪个部位是正方形?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呢?”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之中。多媒体运用发挥了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并将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此外,教师还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特有的鲜艳色彩、移动的画面、科学的设计、合理的排版将新授后的巩固练习创设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情景,如:与智慧猫竞赛、射击游戏、画面拼图、游迷宫、太空一游、游动物园„„让学生在看看、玩玩、想想中轻松地完成单个、整个练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四、巧用多媒体,优化课堂。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亦有其规律。教师在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下,巧妙借助多媒体快速完成新知识传授,同时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借助计算机信息量大的特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加以巩固,用计算机对学生的答案及时作出反应,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很快知道学习结果,满足其求知欲望。这样,不但能增加课堂密度,缩短反馈时间,优化课堂结构,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计算机简要地说明问题,化繁为简,更好地配合教师掌握时间和进度。另一方面,根据心理学规律,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也是优化课堂的一种手段。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老是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感觉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智慧爷爷”出的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裁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裁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何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再电脑演示。演示过程中,画面不断闪烁,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原来精神不振的同学一看,兴趣来了,最后让学生开放自由的互相讨论解决了该题,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巧用多媒体,形象理解。
数学知识中的意义、性质、法则、公式、定理、定义、公理等基础知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依据,也是发展智力,发展思维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理论基础。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而数学概念是高度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的、缺乏趣味的。那么,怎样去学习数学概念呢?聪明的教师会巧妙借助计算机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从感知现象——形成表象——概括抽象——理解深化的认知过程。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往往出示硬币、钟面等实物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然而由这些实物的观察而建立在头脑中的圆的表象,往往不是数学中的圆的概念的确切反映。数学中的圆是指“以定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的点的轨迹”,而学生从实物中获得的是“圆面”的表象,不是“点的轨迹”。这就需要在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去除实物中的非本质的东西,抽取其本质。先由屏幕显示硬币、钟面等实物,再让实物慢慢地隐去,留下圆的外形,接着提问:这个圆是怎样得到的呢?同时可以用课件演示圆的形成过程,这样形象地演示学生很快理解了科学的圆的概念,这种多媒体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并促进其形象思维的过渡。
总之,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有助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理解,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获取新知,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下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既可以活跃课堂,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轻松愉快高效地学习。
信息背景下的增效减负——浅谈数学课堂的信息化
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孙义华
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减负提素”工作深入开展,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引发教育工作者深思。
多媒体教学直观、多变、省时的优势,可激发学习兴趣,加大课堂容量,有利于教师控制上课进程,非常适合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如何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改革进人一个崭新的阶段?通过几年多媒体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主要精力应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上,适应个别化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课堂策略,因材施教,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把课堂空间真正还给学生。下面是我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运用信息化教学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年龄小,对学生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在开始正式教学内容前,通过多媒体课件设置一些场景导入教学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如教学“100以内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一课,上课伊始,我们设计屏幕上出现一些零乱散落的珍珠,教师问道:“为了便于珍藏这些珍珠,你有什么办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当一位学生说用线把珍珠穿起来,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展示它的美丽时,电脑动态呈现用一根线穿珠的过程,一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出现在大屏幕上,教师顺势说:“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像这些散落的珍珠,只有经过及时整理,应用起来才很方便。”这一导入不仅为本课先罗列知识点,再由点串线,最后形成知识网络的复习方法打下伏笔,而且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状态,诱发了学生感情行为上的参与意识,学生强烈的复习欲望油然而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低年级儿童来讲,是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而我们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可以美化数学课堂,创设轻松学习氛围。在视觉、听觉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学《统计》时,课前我让学生欣赏《蓝猫淘气三千问》片头曲,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在愉悦的气氛中,让学生明白只要你爱想、爱问、爱动脑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从而使他们感到学数学不是那么枯燥;又如教学《认识钟表》这节课时,课堂调节时让学生跟着多媒体课件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歌曲内容本身与本节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了时间稍纵即逝,要珍惜时间。在灵动活泼极赋感染力的节奏旋律中,自然而然地渗透了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人文教育。
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感受到一个有色彩的、鲜明的、会动的世界。学生感觉到眼前一亮,当然会觉得我们的数学很有趣。
二、围绕学生,提高效率。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学中的重点应放在围绕教学重点,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在通过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还剩下一个虚线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又如在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师在屏幕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图形,把它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地挑选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每涂一个,老师就让学生回答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当涂到第10份时,占图形几分之几?使学生很快发现十分之十即是1,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学生难理解的问题。
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掌握知识,获得结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并尝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学习的兴趣,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营造氛围,鼓励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而且,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发展也都是在无意识下完成,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境尤为重要。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小学生成长尤为突出,当表现成功时,越发激起再表现的欲望。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把学生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例如,某小学的操场长70米,宽55米,为满足学生活动需要,操场的长增加50米,宽增加25米,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出现这样错误解法:50×25=1250(平方米),如果我们按题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长70米,宽55米长方形,再延长长方形的长和宽,成为扩大后的长方形,并把面积扩大的部分涂色。从图上直观地看出长50米、宽25米的长方形不是操场所增加的面积,再让学生看图思考:增加的面积应该怎样求?在可视图形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四、开拓眼界,学习新知。
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我们现在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多媒体正是学生拓展思维、丰富知识,走向世界的窗口。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省时、多变优势,设计出题型多样、趣味性强的各类问题,从基本训练题、目标达成题到能力拓展题,加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信息反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们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屏幕上出现彩色的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转一周为一日。再配以教师亲切的解说和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宇宙,感知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怎样产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产生的疑问,通过这一新奇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认知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识,扩大知识面,使他们增长见识。又如教学小学数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可以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信息技术,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课堂的增效减负之路就不远了!
第三篇: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4时计时法研究课例 山神庙小学
杨金来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双休日笑笑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她要去车站接同学欢欢,欢欢打电话来说明天7:00到站。可第二天早上笑笑在车站却没有接到欢欢.笑笑可生气了.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不清楚是上午7点还是下午7点。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可问孩子如果是你你会什么时间去。〕
一天中会出现两个7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晚上7时又可以叫做什么? 师:你是说19:00就是晚上7:00对吗?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时刻?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说早上几时,中午几时,晚上几时,可我们却发现了一个19:00,这个19:00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计时方法呢?你知道吗?
二、借助已有知识,初步建立认知联系 师:那你在生活中见到过24计时法吗?在哪?
我也找到了许多,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师:看来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还是被人们广泛使用的。那咱们今天就和一起来研究24时计时法。板书
瞧,这是我调查的咱班同学及家人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及这上面的播出时刻都是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的,找到你喜欢的节目了吗,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它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播出呢?
6:00 朝闻天下 9:07天天饮食 12:00动漫世界 12:45百家讲坛 13:00走遍中国 18:18智慧树 19:00新闻联播
20:00《老大的幸福》
三、对比教学,深化认识
1、认识和比较两种计时法
教师提问:节目单中的节目播出时间与以前学过的时间表示法不相同.你知道对应的时刻各是什么时候?学生汇报。2.我们把以前学的方法叫普通计时法,也叫12时计时法,今天学的叫24时计时法.大家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同桌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a、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 一种计时法要写清楚早上 中午 晚上这些修饰语,另一种计时法不用写.> b、怎样把12时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凌晨 上午的数字不变,下午 晚上的时间要用12时计时法的时间加上12.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2、借助钟面,强化认识
(声音课件:等一等,学习24时计时法怎么能忘记我呢?)谁家?出示钟面。原来是我们的老朋友钟表,咱问问他想干什么?课件播放:你们能不能在我指针停下来的时候,用24时计时法表示那一时刻呢?
学生观察钟表说出时刻
钟表停到晚上12时后,教师提问:这一天呀,钟面上的时针要转几圈共24小时?
24时,它是这一天的终点也是新的一天开始,而作为新的一天开始它就应该是几时。见过吗?播放春晚零点报时录像。
教师小结:一天中从0时到24时,我们把它分为四个大的时间段, 内圈的数分别叫凌晨和上午,外圈的数叫下午和晚上.把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要用原来的时数加上12。有了钟表的帮忙,大家是不是对24时计时法有个更清楚地认识呢?
3、练习
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知识你都弄清楚了吗?那它们混到一起了,你们能分清楚吗?
游戏:A两种计时法,(男同学代表普通计时法,女同学代表24时计时法,听到自己代表的计时法,就起立,17时,下午3时,早上7时,9时)同学的反应真快。
那进入实战练习,打开书完趁成54页1题
a、出示54页1题,你们还能分别用另一种计时法表示这些时刻吗?比如: 打开书54页找到这一题完成在书上,巡视、订正 b、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1)、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2)、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c、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师:两种计时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计时法呢?为什么?
师:两种计时法,各有优势,在日常生活中平时我们说话时喜欢用12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以特有的简明、方便被广泛应用在邮电、广播、交通等方面。
4.时间的计算
师:同学们去过乐购超市,从这张营业时间告示牌上你看出了什么?你能不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呢?
那它的营业时间是多长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算 你通过算的方法的得出了营业时间。
四、课堂小结
那今天课上的40分钟即将过去,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片断:
借助钟面,强化认识
(声音课件:等一等,学习24时计时法怎么能忘记我呢?)谁家?出示钟面。原来是我们的老朋友钟表,咱问问他想干什么?课件播放:你们能不能在我指针停下来的时候,用24时计时法表示那一时刻呢?
学生观察钟表说出时刻
钟表停到晚上12时后,教师提问:这一天呀,钟面上的时针要转几圈共24小时?
24时,它是这一天的终点也是新的一天开始,而作为新的一天开始它就应该是几时。见过吗?播放春晚零点报时录像。
教师小结:一天中从0时到24时,我们把它分为四个大的时间段, 内圈的数分别叫凌晨和上午,外圈的数叫下午和晚上.把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要用原来的时数加上12。有了钟表的帮忙,大家是不是对24时计时法有个更清楚地认识呢?
组内交流
陈静:由闫冬梅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一课的教学重点是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的转换。教学中教师重视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问题、场景等的呈现更加直观,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起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的作用。
王旖旎: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教学设计新颖独特,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引导者。
李珊珊:课件出示一天的节目单,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让生醒目的观察发现出两种计时方法的不同之处与联系之处。再用课件演示一天时钟走两圈,每圈走12小时,同时利用课件的背景颜色的变化很好将白天与晚上的效果体现出来,从而体会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于洪建:24时计时法是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电视节目表引出问题“怎么会有14:00呢”引出新知。理解并掌握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特点进行施教,帮助学生发现一天里有两个12时和两个8时的基础上初步领会24时计时法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讨论16:00是下午几时,18:30是下午几时几分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明确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初步掌握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与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转换的方法,然后通过一些日常的生活中的计时法来表示时间的例子,帮助学生丰富认识加深理解。
在教学中调整了缩小教材练习内容、扩大了生活知识的外延范围,在每道题里都将对比、替换的知识隐射其中,学生能放松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敢于回答问题、提问题、及进行质疑,在步步引入、层层答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又提出疑问,整节课学生的思维较活跃,教与学的上课常态被师生互动相互学习所代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又带着问题准备上下一节课。
教学中个别学生对12时前的时间转换还混淆等还需要各位能提出宝贵意见,便于本人在修改中进步。
教学反思: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而数学概念是高度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的、缺乏趣味的。那么,怎样去学习数学概念呢?这就要求教师借助计算机,通过钟表的演示,使学生形象的掌握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两圈,一天有24小时,建立一个从感知现象——形成表象——概括抽象——理解深化的认知过程。
第四篇: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闫冬梅
一、情境引入
双休日笑笑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她要去车站接同学欢欢,欢欢打电话来说明天7:00到站。可第二天早上笑笑在车站却没有接到欢欢.笑笑可生气了.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不清楚是上午7点还是下午7点。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可问孩子如果是你你会什么时间去。〕 一天中会出现两个7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晚上7时又可以叫做什么? 师:你是说19:00就是晚上7:00对吗?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时刻?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说早上几时,中午几时,晚上几时,可我们却发现了一个19:00,这个19:00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计时方法呢?你知道吗?
二、借助已有知识,初步建立认知联系 师:那你在生活中见到过24计时法吗?在哪?
我也找到了许多,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件播放,指名读.师:看来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还是被人们广泛使用的。那咱们今天就和一起来研究24时计时法。板书
瞧,这是我调查的咱班同学及家人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及这上面的播出时刻都是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的,找到你喜欢的节目了吗,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它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播出呢? 6:00 朝闻天下 9:07天天饮食 12:00动漫世界 12:45百家讲坛 13:00走遍中国 18:18智慧树 19:00新闻联播 20:00《老大的幸福》
三、对比教学,深化认识 1认识和比较两种计时法
教师提问:节目单中的节目播出时间与以前学过的时间表示法不相同.你知道对应的时刻各是什么时候?学生汇报。2.我们把以前学的方法叫普通计时法,也叫12时计时法,今天学的叫24时计时法.大家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同桌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a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 一种计时法要写清楚早上 中午 晚上这些修饰语,另一种计时法不用写.> b怎样把12时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凌晨 上午的数字不变,下午 晚上的时间要用12时计时法的时间加上12.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2、借助钟面,强化认识
(声音课件:等一等,学习24时计时法怎么能忘记我呢?)谁家?出示钟面。原来是我们的老朋友钟表,咱问问他想干什么?课件播放:你们能不能在我指针停下来的时候,用24时计时法表示那一时刻呢? 学生观察钟表说出时刻
钟表停到晚上12时后,教师提问:这一天呀,钟面上的时针要转几圈共24小时? 24时,它是这一天的终点也是新的一天开始,而作为新的一天开始它就应该是几时。见过吗?播放春晚零点报时录像。
教师小结:一天中从0时到24时,我们把它分为四个大的时间段, 内圈的数分别叫凌晨和上午,外圈的数叫下午和晚上.把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要用原来的时数加上12。有了钟表的帮忙,大家是不是对24时计时法有个更清楚地认识呢?
3、练习
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知识你都弄清楚了吗?那它们混到一起了,你们能分清楚吗?
游戏:A两种计时法,(男同学代表普通计时法,女同学代表24时计时法,听到自己代表的计时法,就起立,17时,下午3时,早上7时,9时)同学的反应真快。那进入实战练习,打开书完趁成54页1题 a出示54页1题,你们还能分别用另一种计时法表示这些时刻吗?比如: 打开书54页找到这一题完成在书上,巡视、订正 b、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1)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2)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c、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师:两种计时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计时法呢?为什么?
师:两种计时法,各有优势,在日常生活中平时我们说话时喜欢用12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以特有的简明、方便被广泛应用在邮电、广播、交通等方面。
4.时间的计算
师:同学们去过乐购超市,从这张营业时间告示牌上你看出了什么?你能不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呢?
1)那它的营业时间是多长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算 你通过算的方法的得出了营业时间。
四、课堂小结
那今天课上的40分钟即将过去,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片断:
2、借助钟面,强化认识
(声音课件:等一等,学习24时计时法怎么能忘记我呢?)谁家?出示钟面。原来是我们的老朋友钟表,咱问问他想干什么?课件播放:你们能不能在我指针停下来的时候,用24时计时法表示那一时刻呢? 学生观察钟表说出时刻
钟表停到晚上12时后,教师提问:这一天呀,钟面上的时针要转几圈共24小时? 24时,它是这一天的终点也是新的一天开始,而作为新的一天开始它就应该是几时。见过吗?播放春晚零点报时录像。
教师小结:一天中从0时到24时,我们把它分为四个大的时间段, 内圈的数分别叫凌晨和上午,外圈的数叫下午和晚上.把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要用原来的时数加上12。有了钟表的帮忙,大家是不是对24时计时法有个更清楚地认识呢?
分析: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而数学概念是高度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的、缺乏趣味的。那么,怎样去学习数学概念呢?这就要求教师借助计算机,通过钟表的演示,使学生形象的掌握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两圈,一天有24小时,建立一个从感知现象——形成表象——概括抽象——理解深化的认知过程。
第五篇: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学》期刊2012年5月刊推荐稿件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刘国栋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超文本及数据库、信息高速公路等技术的日趋成熟,现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计算机逐渐被应用到数学教学课堂中。使人们对数学本身及其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本文通过自己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谈谈在教学中得到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信息技术 数学课堂 自主性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集中发挥了传统电教器材幻灯投影、录音机和录像电视等的优势,图、文、声、像、影并茂。由于有形象生动的画面,并伴随悦耳动听的音乐,言简意骇的解说,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有利于良好教学情境的设置,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发挥动静结合优势,及时反馈,更好地创设合作探究机会,给学生印象中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增添无穷魅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快乐”学习,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有些老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往往会有这样的误区:
1、认为多媒体给教学添加了新花样,为多媒体使用多媒体。
2、把多媒体代替了教师和学生的活动,重在演示,而忽略了教学活动本身。为了认清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的真正目的,我们要明确多媒体计算机仅仅只是工具,为教师所用。是为了辅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替代教师的应有功能:传道授业解惑。我认为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做好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把信息技术恰到好处的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要能从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适合使用计算机教学来增强教学效果,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教学潜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有正确的认识。整合不是简单的拼凑,也不是把板书简单的搬迁到屏幕上,更不是为了搞花样,应该充分挖掘各种软件的应用潜能,把各种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运用这一技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动感性强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具有的优点。它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优点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
供形象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兴趣,促进学生尽快以最好的心态进行学习,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系统化。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导致一些学生不感兴趣,使数学教学质量低劣。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件制作,集图像、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便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课,一开始就出示各种不同的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只有书上的几幅图,容量小,学生兴趣不浓。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
3.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教育学》期刊2012年5月刊推荐稿件
依赖性,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二、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应该解决好的主要矛盾
首先要解决好课件、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有了课件就完全依赖课件,教师也被课件束缚,成了点击鼠标的操作者。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多媒体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时必须给予学生自由、独立思考的时间。
其次也不能因为有了课件,课堂过于开放,学生的注意力
放在了新鲜好玩上,使用多媒体反倒不如不使用效果好。学生的活动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证明。对教师而言,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多媒体。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应采取积极和谨慎的科学态度。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工具(网络、电脑)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完成与教学的整合,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爱文.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