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美术活动—水中的哈哈镜
大班美术活动:水中的哈哈镜
设计意图:
前几次,我带领小朋友去科学发现室玩耍,科学发现室里那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仪器、材料,让孩子们感到新奇不已,他们摸摸这,碰碰那,很是开心。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些材料逐渐失去了兴趣。而发现室里那几面令人捧腹的哈哈镜,却从未冷清过。无论哪次去,在哈哈镜的周围总会围上一大群孩子,他们对着哈哈镜做着各种各样的姿态,久久不愿离去。文文小朋友还拉着我的手问:“蔡老师,这个哈哈镜怎么这么发笑呀?”“为什么它照出的人会变形、变样呢?”看着大家对哈哈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便生成了:《好玩的哈哈镜》、《哈哈镜里的人》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孩子寻找答案,从而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
活动目标:
1.感受哈哈镜中人物身体夸张变形的多种姿态,能根据观察和想象用线条创造性地表现形象。
2.体验变形创作带来的诙谐、幽默和快乐。3.乐意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认识过哈哈镜,了解了哈哈镜的基本特征。
2.四面哈哈镜、各种形状纸、黑色笔、范例、白纸、剪刀等。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自由照哈哈镜,引起幼儿的兴趣。
1.请小朋友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有什么变化?觉得像什么? 2.自由说说镜子里的自己有什么变化,你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变成什么样了?
二、观察夸张变形的形象,进一步感受镜中人物的变化。
1.出示(水滴型的纸)先猜测:镜里的人会是什么样的?然后看看是什么样的?
请幼儿仔细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及衣物上的装饰品等的变化,并学学他的动作。2.出示(果核型的纸)和以上方法一样。3.比较这两个形象的异同点。
4.老师小结:不同形状的哈哈镜照出来的人就有不同的变化。
三、出示各种形状的纸,讨论。
四、幼儿创作哈哈镜里的人。
1.根据纸的不同形状设计哈哈镜里的人。
2.自己设计、裁剪不同形状的纸,再画哈哈镜里的人。
五、评价、欣赏。
1.说说你画的哈哈镜里的人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变形的?学一学他的动作。
2.说说你设计的哈哈镜是什么样的?里面的人是什么样的?学学他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遵循大班幼儿好想象、爱幻想的特点,从幼儿身边喜欢的哈哈镜入手,大胆改变以往美术活动中幼儿惯用的绘画材料——长方形白纸,以形状多样的有色卡纸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宽松、自由、平等的氛围中,自主观察、分辨、发现物体的基本特征,在自选的材料上自由想象,用线条大胆表现自己眼里、心里的可爱形象,充分体验了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会到了自我表达和创造的成就感。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及创作的热情令我深感意外,由此我想到:适合孩子的才是最棒的!
第二篇:照哈哈镜大班美术教学反思
我们大班美术创意班共有17位幼儿,每次参加社团活动,他们都是那样积极和高兴。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和画画时专注的神情我就知道,这些孩子们都很喜欢这样的活动,他们感觉在与画笔、材料、颜色一起玩、一起游戏。
这学期的社团活动又开始了,我安排的第一次教学活动是《照哈哈镜》,我让社团的孩子们集中在幼儿园的门厅里,然后在门厅里让他们依次上来照哈哈镜,观察自己在哈哈镜里的形态,其目的是引导幼儿对自己变形的滑稽的状态感兴趣。并结合提问思考:你照的是什么镜面的哈哈镜?你发现你有什么变化吗?通过照哈哈镜和平时积累的经验,知道人在照哈哈镜时的形体变化与哈哈镜面的凹凸有关。在愉快地照好哈哈镜后,我带领孩子们来到了活动室,启发幼儿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照哈哈镜时滑稽的形态画下来。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幼儿画出变形后滑稽夸张的形态……
反思:
“哈哈镜”是幼儿平日里非常喜欢照的,但通过照哈哈镜来画画,可能还是第一次,所以孩子们觉得很新奇。在画画过程中,孩子们边画边还在偷着乐,可能想到了照哈哈镜时滑稽的样子。从幼儿的作品中,我看到画出的人物有高又胖也有弯曲变形的。但也有个别幼儿还是有点拘束,作品看起来很安静不够夸张、大胆,可能受经验、技能表现等的限制。不过没关系,毕竟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引导幼儿善于观察和体验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变形形态的快乐。相信多次尝试后,孩子们的表现会更加大胆,作品会更加生动。
期待这学期的社团活动,孩子们会有更好地发展。
第三篇:大班美术活动
大班美术活动:
美丽的幼儿园
一、设计意图:
1.教学内容分析: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地方,易于幼儿感知体验和观察,接近幼儿生活。尤其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幼儿园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他们自己的记忆,对自己绘画的对象的熟悉之余能调动幼儿的情感体验。
2.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已经在幼儿园生活学习两年多,对幼儿园比较熟悉,有感情。由于小肌肉的发展以及中小班的绘画学习,对绘画的技巧掌握更好,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二、活动目标
1.能用绘画大胆表示自己对幼儿园的感受 2.体验绘画的乐趣
3.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绘画绘制自己最喜欢的幼儿园的地方或人物 难点:课堂时间的把控
四、活动准备
实物准备:画夹、铅笔、橡皮、彩色笔、画纸 经验准备:观察幼儿园、熟练使用画夹
五、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导入:师:“小朋友们早上好,咱们大班的小朋友们快上小学了,快要离开咱们幼儿园了,小朋友们说一说在幼儿园里有什么让你觉得开心的事情?”引导幼儿回忆在幼儿园的快乐时光,以及自己在幼儿园的成长和收获。
师:“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在幼儿园很快乐,就像是咱们的另外一个家。小朋友们快离开家了,要不要送给幼儿园一个礼物?”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或者一个老师,一个好朋友,就用笔把他们画下来。现在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思考,思考完了就去拿上画夹和画笔去认真地画。画 的时候老师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能乱跑,画完后就回到教室。”帮助幼儿找到画夹,引导幼儿快速有效地作画。
2.基本部分
引导幼儿快速找到自己想画的对象,有序地进行作画。知道每个幼儿所在位置,请配班老师帮助组织秩序,确保幼儿安全,并提醒幼儿认真作画。
等到大多数幼儿绘画结束时,组织幼儿回到教室。3.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都画好了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家都画的是什么好不好。”跟幼儿一起欣赏作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积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欣赏喜爱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师:“看完小朋友们的作品,老师觉得很感动,因为小朋友们把咱们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画得很漂亮。那过会儿小朋友们去区角里,把咱们的作品都贴在墙上留作纪念。现在该上厕所喝水了,请小朋友们自己有序地上厕所和喝水。”
六、活动反思 本次美术活动取材于幼儿生活学习的幼儿园,贴合幼儿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对大班的幼儿更是能激起他们的情感体验。没有规定统一的绘画内容,不限制幼儿的想法,符合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足之处在于,时间的把控会有难度,以及课堂秩序的保持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在上课过程中及时提醒幼儿。
第四篇:大班美术活动
大班美术活动:我们的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幼儿园的主要建筑和景物,用绘画表现幼儿园的楼房、运动器具以及花草树木。
2、根据幼儿园建筑结构和景物位置,学习合理布置画面。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在幼儿园里散步,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楼房、运动器具、周围景物等。
2、组织幼儿进行建筑游戏“我们的幼儿园“,初步掌握幼儿园的布局。
3、彩色笔蜡笔、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我们的幼儿园美不美,你们想不想把这么美的幼儿园画下来,今天就画“我们的幼儿园“好不好?
2、引导幼儿回忆观察过的幼儿园的布局
教师:你们在园里看到了什么?幼儿园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门窗在哪里,是什么形状的?园内还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树和花长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先仔细想好,然后再动笔。在纸上先画楼房,再画运动器具和花草树木,将房子画大一些,画在主要位置上。如果幼儿画面较空,适当启发幼儿补充内容。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找一找哪张画上的房子画得很平稳;哪张画上画的幼儿园里的东西最多等。
小结:我们的幼儿园真美,今天大家把我们的幼儿园画下来了,我们要爱护幼儿园的一切东西,使幼儿园永远都那么美丽。
第五篇:大班美术活动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设计 《线描画树叶》
活动名称:《线描画树叶》 活动目标:
1、观察树叶的形状及叶脉的排列方式,感受树叶外形美和叶脉线条美;
2、尝试用线描画的方式绘画树叶外形,能给树叶添加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剪刀沿线较平滑地剪下树叶轮廓;
3、在观察与动手中感知树叶和色彩美,培养幼儿爱观察、爱自然、爱美术的品质;并能养成良好的收放习惯,学会管理操作材料。设计依据: 《指南》中指出在幼儿艺术领域教学中最终要实现“感知”、“欣赏”、“表现”、“创造”四种能力,运用多种素材去灵活教学;本次活动选择大班作为活动对象进行艺术领域教学,重在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能够在自然中区感知艺术的存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活动的目标设计主要从能力、认知、情感等三个维度来考虑,建立对幼儿的学情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上。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的树叶、剪裁好的卡纸、展板以及画好的模板“大树妈妈”、马克笔、水彩笔、圆头剪刀、固体胶、轻缓音乐 活动流程:
(一)活动导入:
运用情景导入的方法,教师将准备的树叶展示出来。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口袋,你们猜猜里面会是什么礼物呢?”
幼儿可能会回答出不同的物品,老师用暗示的方法选择1~2个幼儿上来摸摸,不能直接说出答案,告诉其他幼儿秘密礼物的形状、特征等让小朋友们猜。师:“现在小朋友能猜到老师带来的礼物是什么吗?”老师揭晓答案,展示不同形状的树叶并让幼儿仔细观察。
(二)活动的基本部分:在幼儿猜测游戏的基础上,老师展示树叶,引入本次活动主题。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美丽的树叶,你们看看老师手里的树叶有什么特征呀?”
通过提问让幼儿仔细观察树叶,除了形状不同之外,他们还发现了什么其他相同的地方,预想幼儿可以回答出树叶都有相同的叶脉。师:“现在你们告诉老师,你们平时还见过什么形状的树叶呀?” 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将现在的美术活动与他们在生活中见过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幼儿说出更多形状的树叶。师:“其实,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你们都很厉害,说了那么多形状的树叶,但是老师要告诉你们,每片树叶都有叶脉的,现在小朋友想想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树叶,想好了就把自己最喜欢的树叶画下来好不好。” 师:“小朋友在自己的卡纸上画好树叶,再给你的树叶宝宝画上美丽的颜色,挺清楚了吗?”
幼儿在这一环节的主动性较高,会自由发挥画自己的喜欢的树叶,少部分孩子不会按老师的要求的话,老师需要在巡视、观察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师:“现在呢,有一个很难的任务了,不知道小朋友们敢不敢挑战自己呢?现在请听老师的要求,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剪刀,你们要用剪刀把你们画好的树叶剪下来,能不能做到呀?”
幼儿在沿着线条剪的时候可能出现很多问题,需要教师积极指导,幼儿不能完成的情况下老师要给予帮助。师:“孩子们,现在,你们想不想快点把树宝宝送到树妈妈身边呀?每个小朋友都赶快在树叶的背面涂上胶水,我们要送树宝宝回家(教师示范涂胶水)。”
(三)活动延伸:小朋友剪好树叶,在老师指导下将树叶宝宝送到树妈妈的身边(将画好的树叶贴到大树身上),幼儿在老师带领下围着大树站成圈,老师自行提问,让幼儿在小组中指出自己的作品并与大家分享,学会表达与评价。
(四)活动结束:老师在大树妈妈身边给孩子讲故事,伴随音乐想象与树妈妈、树宝宝一起跳舞,活动结束。活动反思与总结
本次活动的设计充分参照了《指南》、《纲要》的要求,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建构幼儿艺术课程,让幼儿能够在学习中充分的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没有过多的强调幼儿在美术中的技能技巧,因为艺术领域里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更为重要。生活化的素材和重视了幼儿的个性化差异,尤其重视幼儿的参与性,体现了儿童本位。但是本次活动由于过度的赶教学进度,存在对孩子的反馈不够,教学时间的把握还不够准,在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不必要的限制性思维,如大树的范画,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我觉得在艺术领域中,我们更应该给孩子多一点的时间,我们应该学会“放手”,学会“等待”,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和足够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