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电教媒体功用,进行阅读教学
发挥电教媒体功用,进行阅读教学
山东滨州滨城区滨北办事处教委
王义刚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比较形象的事物。而电教媒体又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色彩鲜明等特点,如果能合理地应用于阅读教学中,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浓厚的阅读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强烈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自强不息地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够创设情境,使教学手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特别是新奇精彩的画面,常令学生惊叹不已。
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我巧妙的运用抽拉式投影片的演示引入新课。授课前教师出断尾巴的小壁虎的投影片,接着教师围绕“断”字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观察想象。一时间教室内出现了异常的安静,同学们都被这紧张的画面所吸引,产生急于想弄清事情真相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美丽的日月潭》一文中,作者描绘了日月潭秀丽的湖光山色。但由于同学们没有亲眼见过日月潭的实景,只凭作者的介绍和教师的讲述加以理解和想象,对日月潭的感受就不够深刻,阅读兴趣也不那么浓。针对这一情况,在讲读过程中,教师通过录相把日月潭秀丽的湖光山色呈现在学生面前,再加上教师那激情的配乐朗读,使学生如见其景,如在画中,有如身临其境,使学生觉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样,就使同学们更加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运用电教媒体,能够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能力。
电教媒体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表现力强,能将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等具体形象地再现出来,有效地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因此,有些传统教学无法讲清或难以讲清的知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传授,可以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快为慢,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写小壁虎在墙角里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了尾巴逃走了。大部分同学则误认为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焦点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抽拉片,把小壁虎断尾巴的整个过程展示给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挣”的意思、挣尾巴的原因,从而也使学生弄清了小壁虎断尾巴是由于蛇咬住和小壁虎一挣这两个合力作用产生的结果。这样做,即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再如,“注·提”实验课本《翠鸟》一课。翠鸟的捕鱼在瞬间完成,翠鸟的动作学生难以真切体会。在教学中,教师剪辑了翠鸟捕鱼的慢动作录相片。通过播放,翠鸟捕鱼时眼光锐利,动作敏捷等情形便十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疾飞”、“注视”、“锐利”、“蹬开”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运用电教媒体,能够更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
比如,投影片的演示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它把图象放大很多倍,色彩鲜艳夺目,大大地增强 了观察的可见度和清晰度。不少难以观察的现象,如日食、月食、水的变化以及种子的传播等,都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在 课堂上进行观察。许多不便实地观察的事物,如,七星瓢虫、啄木鸟、猴子等,也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在教学《精彩的马戏》一课,我先要求学生试读课文,之后再看书中插图的投影片,让学生说说妈妈带我看了哪些 动物的表演?他们表演什么节目?表演的怎样?观众会说些 什么?这样即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练了表达能力。很好的解决了学生表达时无从下手的不利局面,为以后的看图说话、写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电教手段也是行之有效的。如:《会摇尾巴的狼》一文,写了一只狼掉到陷阱里去了,狼装做狗说了很多漂亮话,哄骗老山羊并哀求老山羊救它。老山羊认出它是一只凶恶的狼,没有受它的骗。文中并没有告诉狼是怎样掉到陷阱里去的,为了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出示一幅狼在陷阱里摇尾巴的活动式投影片,让学生想象狼掉到陷阱里去的原因。思考片刻,教室内便议论纷纷。有的说:“狼是为了追一只小兔子掉到了陷阱里。”有的说:“狼是为了躲避猎人的追赶,掉到了陷阱里。”有的说:“狼在为自己的孩子觅食掉到了陷阱里。” 还有的说:“这只狼饿极了,边走边吃捕到的猎物,一不留神掉到了陷阱里。”此时此刻,学生已置身于课文的情境之中,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驰骋。
四、利用电教媒体,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学生审美情操的陶冶,不能靠说明、讲理或灌输,而要靠感染、熏陶,靠形象的诱导,靠潜移默化来进行。在“注·提”实验课本中,既有歌颂人类社会真善美的篇章,又有揭露和批判假恶丑的作品,描绘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运用电教媒体,可使文章中所描绘的事物形、声、色直接诸于学生的感观,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并在心理上有所感受,情感上受到感染。
逐渐形成区别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艺术鉴赏水平,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操。
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师采用投影教学,把五光十色的海水,海水下面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贝壳和海龟,树林中的各种海鸟和鸟蛋等等这些小学生从未见到的新奇事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他们面前。再加上教师对画面声情并茂的讲解,便能使学生陶醉于西沙群岛的美景之中,不但会使学生获得自然美的感受,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和保卫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感。
再如:《关怀》这篇课文,写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关怀少年儿童成长的事。由于同学们对总理的了解不多,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出示一幅周总理和孩子一起上课的投影片,并向学生简介周总理的生平事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总理。然后采用投影片和课文内容相对照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周总理到底是怎样关怀少年儿童成长的。在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时,教师继续让学生观察投 影片,并且想象窗外情景和室内情景,并使学生认识到周总理虽然工作特别忙,但他在百忙之中还到学校和大家一起上课、听课,他是多么关心我们啊!这样,周总理的高大形象在孩子们眼里愈来愈鲜明,周总理的高贵品质在孩子的心目中愈来愈深刻,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便会愈来愈强烈,增强 了学生热爱和关怀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篇:如何利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如何利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姓 名:单 位:宝丰县肖旗初中日 期:
潘 奎
2010年10月8日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网络及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正好顺应了这一教学模式。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利用电教媒体中的形、情、境、趣等特点,为儿童创造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唤起注意,激发兴趣,从而精要地引导学生多读,自主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感悟音乐的魅力
《月光曲》一文记叙的是100多年前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全过程。课文以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明线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暗线是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变化交织而成的。要想讲清这两条线索,体会课文内容的含义,重要的是讲好开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先放《月光曲》乐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此时,教师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富于感染的语气道来:“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钢琴曲
。《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它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问题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的巧妙点拨引发了学生欣赏音乐时探究的心理,又交代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对《月光曲》的欣赏,也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2.欣赏画面的精彩
小学课文中,文章有的文笔清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创设出课文情境,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如《乡村的傍晚》一文,作者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美景,情景交融,恰似一幅生动的多彩的画面。我根据乡村傍晚时间的推移,设计了三张投影片。讲课开始,先出示投影片,加之配乐朗读,这时在学生面前分别看到的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夕阳还探着半个脸,最后一缕晚霞已隐去等三个不同时间的景物。学生在耳边听到的是洗衣姑娘爽朗的笑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嬉戏声,大人们的呼唤声,牧童的柳笛声,以及牛儿的哞哞声„„声像同步,情景交融,展现给学生的是具有乡土气息的美的感受,使他们赏心悦目。此时,教师激励学生:“读书吧,它会使你得到新的知识。”学生满怀情趣,投入到乡村新天地的学习体验中。本堂课就这样在情景交融的气氛中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二、巧妙引导,提高效率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
造高效的课堂教学。1.演示操作,事半功倍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般都采用抓住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读、划、思、议。这些词句在课文中起到点明主题、提示中心的作用。教学中如果抓住这些词句,重点设疑,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一词是课文最后通过周瑜的话出现的,这是周瑜自叹不如的感慨之言,也是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高度概括,光理解“神机妙算”一词,学生很难体会人物的性格,悟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必须放在借箭过程中去理解。故此应围绕“神机妙算”启发思考:在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重点学习借箭的经过,同时配合使用复合投影片。讲“去借箭时”,推上底片。投影出现一支船队连接向北岸开去。“受箭时”,放下复合片,呈现的是船队头西尾东一面受箭的情景。诸葛亮下令调转船头时,把投影片翻过来映出,出现的是船队头东尾西另一面受箭的情景。投影的演示,使学生看清了借箭的全过程,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引读,学生各抒己见的议论,课堂教学异彩纷呈,井然有序。学生认识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巧谋划,进而体会到,诸葛亮能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他运筹帷幄,文治武功的经天纬地之才,及其胸怀天下、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气魄。借助电教手段,既省时又省力,突出了重点内容。
.解疑释难,启发思维
《黄河象》、《琥珀》等课文,属于科普作品,其间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推理过程。让学生参与科学家的推理过程,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智力活动,支配、运用已有知识,从中探求真理,发现真知是培养思维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于是我把阅读的思维突破点、结合点安排在假设—推测—成因—结论上。如讲《黄河象》一文,即采用变序式教法,先讲难点第四段(推测依据),再讲第二段(故事过程)。设计制作投影片(刚发掘时象骨架图),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投影,动脑思考:(1)发掘时为什么先发现象牙(2)骨架为什么斜斜地插入沙土里为什么脚踩砾石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大胆地假设推想,再让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各组代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修正,不断完善。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成因及小结:先发现象牙是由于黄河象落水时曾抬头呼救过;从“沙土”和“砾石”可以推测在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曾是一条河;从“脚踩砾石”可以想象黄河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在推测中,学生的头脑进行了一番紧张的比较、分析、判断的逻辑思维活动,直接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长文短讲,收效匪浅
讲《开国大典》时,我采用长文短讲的方法,抓住入场—大典—阅兵—游行这一发展顺序,突出重点段的学习,发挥电教的优势。在讲“大典”过程中(第二段),用三张投影片和一段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原始资料片精讲这一部分内容。这样的讲解,烘托出大典的热烈气氛,使学生置身于开国大典的
三、提升情感,回味无穷
课堂结尾正是总结规律、理清顺序、提示中心的重要环节,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课堂教学总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朗读欣赏
如《桂林山水》一文,总结时适度地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片,让学生欣赏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再通过配乐朗读又把学生带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仙境之中,使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的形象、美的清调、美的旋律发出由衷的称赞。2.巩固升华
如学习《挑山工》一课,讲读后,放映投影片:在高高的山上,一条通向极顶的小径,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肩负重担,正弓着腰向上攀登。学生仔细观察后,结合课文内容认真思考,纷纷发表见解。通过热烈讨论认识到: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在心中树立起一个目标,朝着目标像挑山工那样,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不停地攀登,就一定能够达到胜利的顶峰。这样就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地印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永远攀登的形象,这种印象对于学生以后踏上人生之路,将起到多大的作用,是我们现在难以估量到的。
总之,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要求,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考虑各层次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拓
学生自学的渠道,熟读精思;在语言文字教学中,学会对语言的感悟,学会对语言的积累,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的特长,还学生以主人的地位,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就能教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篇: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普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专业音乐教师应高度重视唱歌教学,并以其为主要教学内容,此外,还应围绕着唱歌教学来进行读谱知识、综合训练和欣赏的教学。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还必须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这样更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更佳。
一、能准确表现体裁和音色 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此看来,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像《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二、能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一)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后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如欣赏《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除制作、演示《铁蹄下的歌女》的投影片外,我还给学生放映了当今“舞台上的歌星”的录像画面。在画面的对比下,让学生感受到:同是歌女,因处在两个不同的社会,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二)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比如教《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在幻灯映出的“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背景下,然后播放歌曲的演唱录音,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歌中的家乡和我们自己的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美感功能。美是客观存在的。音乐除了声音的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被人的感官所接受。如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
三、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乐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电教媒体。
四、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我们如果把这些内容在备课时与在明胶片上,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我在教《荆州花鼓戏四大主腔的欣赏与听辨》时,由于先把四大主腔的音乐特点和情感特点分别制成了四张投影片,因此在课堂上为学生的欣赏与听辨赢得了时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使用电教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幻灯、投影和录音录像等。这些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录像的合理放映,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由于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五、能丰富想象,激发写作兴趣
人的想象靠什么去激发?靠语言、靠情景。而在教学中,情景的再现是通过电教媒体来实现的。不使用电教,就很难直观地再现情景,没有情景,就不能激发学生更丰富的想象。如在欣赏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时,我根据乐曲内容,把它制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涧澜拍岩、矣乃归舟”八幅灯片,学生在欣赏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情致盎然。赏毕,我对学生说:“大家在小学时写过看图作文,今天,大家能否试一试听音乐作文呢?”当我再次播放录音时,同学们纷纷拿起了笔。一位学生曾写下这样一段不错文字:“从那典雅委婉、恬静柔美的乐声中,我仿佛听到了那沉沉隆隆的暮鼓、悠悠扬扬的渔歌和江水激岸的回响;从那一幅幅清丽淡雅、神奇辽阔的画面中,我仿佛看到了那明月晚浴后跳出江面时的盈盈笑脸,江风轻吻微波时的柔情蜜意,白帆飘飘荡荡的怡然,橹桨划开浪花的潇洒,花影频摇的舞姿,水天一色的和谐,归舟远去的幽静和满款鱼虾的快乐。此时此刻,我完全置身于云河仙境之中了,获得了不出校园而餐水乡秀,身居教室而醇花月之境的艺术享受。真是听之心旷神怡,观之赏心悦目,想之回味无穷”。从这里可以看出音乐在激发写作兴趣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电教媒体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
-、现代教师大部分具备操作电教媒体的能力。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现在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经过各方面的学习与培训,都具备了操作电教设备的能力,对电教设备能够正确的使用,并能自己制作一些教学用课件,如:投影片、录象、动画等。这为普及电化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运用到歌唱、音乐欣赏及节奏活动中,帮助学生熟悉歌词,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等,并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利用投影将歌词内容直观化。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直接读记歌词有很大的困难。如:歌词--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将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学校组合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前一节课都记不住的歌词,现在用半节课就能记下来了。(二)、利用可视图片将音乐内容直观化。学生以前听音乐,就是听个热闹,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一点也不理解。如果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图片,二者结合,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如:欣赏《快乐的一天》在音乐播放的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内容所表现的图片--早早起、上学了、上课、课间活动、好好睡。音乐是抽象的,但在图片的表现下就变的直观起来了,很多的乐曲欣赏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三)、利用录象、VCD将音乐游戏、舞蹈直观化。低年级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度的,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生在下边基本上都是不知所措。如果先让学生对动作先有了感知,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教学《闪烁的小星》一课的舞蹈动作时,先播放舞蹈动作录象,使学生对与音乐同步的舞蹈动作先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然后通过模仿来学习。这样学生学的即快又好,同时也给教师省了不少做示范的力气,也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对于不善舞蹈的教师来说,更是帮了大忙。
(四)、化解音乐教育的难点,利用录音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特点及情感。每首乐曲都有它独自的特点及情感,教师的范唱及讲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唱录音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如:节奏的快慢、乐曲的特点(声音是欢快、是舒缓、是柔美、是诙谐„„),范唱带对学生的演唱起到直接指导作用。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五)、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加强欣赏,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感受不同的风格,感受音乐的强大表现力,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电教媒体。
(六)、进一步挖掘电教媒体的内在潜力,促进其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优化作用。创造是现代教育的主题,是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表现,培养学生创造力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教学目标上就有(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是即兴地做动作。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的要求。因此,利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听音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听音乐,即兴创作舞蹈动作;看图片,为图片配声音;看舞蹈,说出可以用哪首歌曲为舞蹈伴奏。经过这样的训练,我们学生的创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次上课,一提到自由创作,他们都是兴致勃勃,创作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一段乐曲,由学生创作出的舞蹈就能有很多种。学生们对自己的创作也是充满了信心,表演起来是兴高采烈,其他的学生也从中收获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创作的记忆也比教师教的要深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创作音乐作品的能力,这是以后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七)、音乐能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后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如:《咱们从小讲礼貌》学生们在观看录象的过程中,理解了文明礼貌的真正含义与做法,比起教师的说教来,要深刻的多。
(八)、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得音乐知识。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都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使用这些媒体来学习。因为现在这些媒体,已经普及到了每个家庭中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那比起课堂来,将是又一片广阔的天空。
三、当前音乐教育中使用电教媒体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电教设施浪费的问题。有的学校,电教设备齐全,但得不到恰当的应用,领导和教师不够重视,设备在角落里存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部分教师的素质急需提高。一些老教师还滞留在80年代的教学水平上,对现代教育的认识不够,他们对电教媒体的使用情况是表面上的敷衍,没有落到实处。
(三)、电教媒体的使用存在硬件和软件不配套的问题。很多教师都反映,缺少电教资料,自己动手制作的数量太少,也太费工夫与材料,希望教育部门能尽早多提供教育用的软件。
第四篇: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仍准确表现体裁和音色
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此看来,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二、能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一)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后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如欣赏《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除制作、演示《铁蹄下的歌女》的投影片外,我还给学生放映了当今“舞台上的歌星”的录像画面。在画面的对比下,让学生感受到:同是歌女,因处在两个不同的社会,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比如教《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在幻灯映出的“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背景下,然后播放歌曲的演唱录音,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歌中的家乡和我们自己的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美感功能。美是客观存在的。音乐除了声音的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被人的感官所接受。如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
三、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电教媒体。
四、能提高教学效罕和质量
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我们如果把这些内容在备课时写在明胶片上,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我在教《荆州花鼓戏四大主腔的欣赏与听辨》时,由于先把四大主腔的音乐特点和情感特点分别制成了四张投影片,因此在课堂上为学生的欣赏与听辨赢得了时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使用电教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幻灯、投影和录音录像等。这些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录像的合理放映,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由于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五、能丰富想象,激发写作兴趣
人的想象靠什么去激发?靠语言、靠情景。而在教学中,情景的再现是通过电教媒体来实现的。不使用电教,就很难直观地再现情景,没有情景,就不能激发学生更丰富的想象。如在欣赏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时,我根据乐曲内容,把它制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涧澜拍岩、矣乃归舟”八幅灯片,学生在欣赏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情致盎然。赏毕,我对学生说:“大家在小学时写过看图作文,今天,大家能否试一试听音乐作文呢?”当我再次播放录音时,同学们纷纷拿起了笔。一位学生曾写下这样一段不错的文字:“从那典雅委婉、恬静柔美的乐声中,我仿佛听到了那沉沉隆隆的暮鼓、悠悠扬扬的渔歌和江水激岸的回响;从那一幅幅清丽淡雅、神奇辽阔的画面中,我仿佛看到了那明月晚浴后跳出江面时的盈盈笑脸,江风轻吻微波时的柔情蜜意,白帆飘飘荡荡的怡然,橹桨划开浪花的潇洒,花影频摇的舞姿,水天一色的和谐,归舟远去的幽静和满款鱼虾的快乐。此时此刻,我完全置身于云河仙境之中了,获得了不出校园而餐水乡之秀,身居教室而醇花月之境的艺术享受。真是听之心旷神怡,观之赏心悦目,想之回味无穷”。从这里可以看出音乐在激发写作兴趣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五篇:巧用电教媒体进行小学语文自学辅导课堂教学
巧用电教媒体进行小学语文自学辅导课堂教学
柯县清
CAI课件、投影、录音、录像等媒体,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在小学语文自学辅导课堂电化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最佳时机,创设情境,使学生从无兴趣向有兴趣转化,从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与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一、设情境 激发情趣 提高能力 在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中,努力创设课文情境,可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歌颂伟大祖国的语言优美的文章。利用投影和音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使学生幼小心灵迸发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激情。
教这篇课文时,我们先用音响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景物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音响诗情画意般的语言陶冶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再运用投影创设情景,增强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投影展现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刻,记忆清晰,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有条有理,形象具体。
二、助电教 理解词义 读懂句子
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丰富学生词汇的重要环节。但是词句的意义是抽象的,小学生往往不易理解,然而借助电教手段提供的具体形象的视听材料,可以使抽象的词句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使学生“耳闻其音,目观其形,心通其义”。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翠鸟》一文中,描写翠鸟外形美的词有“小巧玲珑”。这个词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是“形体小而精巧”的意思。“形体小而精巧”是“小巧玲珑”这个词本身的意思,本文用它来描写翠鸟的外形美又是什么意思?我们制作了《翠鸟》的课件进行教学。教学时,投影屏上出现了宽阔的水面和生长茂盛的芦苇,一只翠鸟从远方飞来落在苇杆上的画面。借助画面指导学生观察站在苇杆上的翠鸟和水面,用鼠标点击运行键,让小鱼在水中机灵的游动,这时站在苇杆上的翠鸟展开翅膀,双脚蹬开苇杆,闪电般地叼起小鱼,飞向天空。通过观察,学生弄清楚了“小巧玲珑”一词在本文是说翠鸟很灵巧、灵活的意思。同时,我们把“贴着”的“贴”,“疾飞”的“疾”这些词放在句子中,用投影片出示了这样两组句子:“翠鸟贴着水面飞,翠鸟贴着水面疾飞”,让学生读这两组句子后,我们又用鼠标点击运行键,让学生增强直观感,理解了“贴”是“紧靠水面,几乎挨着水面”的意思,“飞”字的前面加上一个“疾”字,表示翠鸟“飞得很快”。这两组句子的“贴”与“疾”字用得好,向我们展示了翠鸟飞的高超本领与飞行的速度。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疾飞呢?我们再次用鼠标点击运行键,让学生观察和反复读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不仅知道翠鸟能贴着水面疾飞与它的外形有关,而且对“小巧玲珑”一词又加深的理解。
三、发挥优势 减轻负担 提高质量
电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把大千世界的景象,鲜明、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富饶的西沙群岛》、《瀑布》、《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使用电教手段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祖国的山河是无比壮丽的,赏心悦目的。特别是《瀑布》一文的教学,我们到电视台借来了有关瀑布的录相带,让学生聆听了瀑布的声音,观察了瀑布的整体形象,运用录相机的特殊功能键,仔细观察了瀑布的局部形状,近处和远处的景象,运用慢放键使学生理解了瀑布在近处看像一道“珍珠的屏”的比喻。这节课,教者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总之,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对我们的小学语文自学辅导课堂教学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