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台风》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走进台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四年级科学中天气单元内容,激活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发现在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提出问题。
2)、使学生试图认识天气现象中的台风,通过引导,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有关台风知识的课题。
2、过程与方法:
教学之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收看台风预报,了解台风,收集台风谚语,为活动顺利进行做铺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观点,在关心科学的同时关注生活质量。
2)初步学会辨证地看待台风,正确地对待台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收集台风知识,辩证地看待台风。
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符号所表示的台风现象。难点:辨证地认识台风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准备:
师:课件。
生:收看台风天气预报,收集台风谚语,收集因台风而造成的灾难,初步了解台风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课,引入台风课题。
1、课前准备,集中注意力,准备上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科学课本中学过一个单元,这个单元里我们观云测天,了解了风向风速,降水量等等,你们知道这个单元是什么吗? 生:《天气》板书
2、接下来老师就考考同学们,来猜几则关于天气的谜语,好吗?(师出示谜面)大家一起猜,猜到请同学大声说出谜底,好吗? 开始:
学生猜谜: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雪)
千根线来万根线,颗颗珍珠线上串,看得见来摸得着,掉在地上却不见。(雨)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风)教师板书:雪、雨、风。
黑板上的这些现象统称为:天气现象
2、除了黑板上的天气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
生:晴、阴天、霜、雾、虹、龙卷风、沙尘暴、台风、冰雹、„„ 师ppt出示几种天气现象图片
这么多天气现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给老师印象最深的是台风,因为在我们的家乡温州每到夏季和秋季,台风天气总是接二连三呼啸而来。每次台风来临,顷刻间大雨倾盆,大树被连根拔起,河水漫过街道。(ppt出示台风灾害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台风吗?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台风么,看你对台风了解多少呢?
台风就在我们身边,但是台风对我们来说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让我们走进台风》(板书)
二、看视频,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1、探究台风之前我们先来一起来看一段有关秋季台风的视频 带着问题:刚才的视频让你对台风知识了解多少? 学生回答
师:的确台风是这样子的,但是有关于台风的知识还有很多,下面就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最想了解关于台风的什么内容,比如台风是怎么形成的,还比如刚刚有位同学提出的„„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根据自己课前收集材料,提出有关台风的问题,并汇报。关于台风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请你写在纸上。看谁提的问题越多,越好。学生幻灯展示,老师评价鼓励。
三、师生探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关台风的问题,很好,但是我们还可以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接下来,就请跟随老师是了解台风知识,看看这些知识会不会给你带来启发
获知台风途径,提问有关台风谚语
1、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知道台风要来的?
(看天气预报、看手机信息、看报纸、听广播、上网、观察生活„„)学生说完,老师ppt出示。
2、现代人获知台风的途径有很多。那你知道古代的中国人是怎样知道台风要来的吗?(观察生活现象,总结谚语)
3、那么老师今天也收集了些关于台风的气象谚语,现在请同学来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些谚语的意思,看看古人是如何了解天气的。
5、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原来那么聪明,没有现代化的工具,照样可以用气象谚语来判断台风的信息。
这些台风谚语,对你提出问题是不是有所启发呢?
看台风天气预报,提问台风气象数据
1、师:前人的优秀经验我们要继承,但是当代的科学技术我们更要利用。谁知道我们最常 用的了解天气变化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师:收看天气预报。
2、看一段台风莫拉克的气象预报,你发现台风气象预报中会有哪些关于台风的气象数据呢?
学生看完汇报。(如台风路径,台风级别。。)师出示路径、级别图片,师:不看不知道,原来台风有如此多的气象数据。那么可不可以提出问题研究它呢?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探究台风与人类的关系、台风的命名
1、我们要及时地收看天气预报,了解台风资讯。下面我们来看看刚刚的台风莫拉克给我们带来什么? ——台风莫拉克受灾新闻视频。台风莫拉克给哪里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
3、台风带来的利与弊。
台风当然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灾害,但是台风带来的是都是坏处呢? 台风有没有给我们带来好处呢? 生:降水,降温。。
3、课下,你也收集了一些因台风而造成的灾难。
你还知道哪些台风呢?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一会儿选代表在全班发言。
(2008年6号台风“风神,7号台风“海鸥、8号强台风“凤凰”,13号超强台风“森拉克”、等)
老师罗列了近几年影响我们温州的台风。Ppt出示
同学们有没有察觉。台风的名字很有意思,有„„可这些命名你们知道是怎么来的呢? 师:是不是同样从刚刚的对话中找出你感兴趣的问题呢?
四、学生提问,布置任务
1、刚才通过了解台风的知识,同学们又获得了很多有关台风知识,肯定对你的问题有一些启发,同学们是不是有了新的研究方向呢?给同学们时间,同桌之间可以讨论,再次把自己问题写下来,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讨论汇报,上台幻灯展示,师对问题进行表扬和引导。
2、但是有关台风的知识内容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来研究台风,可以利用各种途径了解有关台风的知识,及时和同学们分享。
五、小结:
1、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更多更完善的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台风的问题,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提出自己感兴趣更多更好的题目。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六、课后拓展:
下节课,老师还要和同学们一起筛选我们的研究问题,找出适合我们研究的问题。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报告1
初中“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课题开题后,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开题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习内容分为“综合性学习”、“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的五大板块。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新领域,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过去,我校语文教师对如何上好综合性学习课,指导学生搞好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虽然也做出一些尝试,但由于没有实践的深入研究和系统的理论指导,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效果不佳。据调查,许多教师把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当作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做,还没有深刻理解综合性学习的真正含义,不能联系本校本地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实践活动。也有一部分教师还没有意识到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教学内容老一套,教学方法凭经验,对综合性学习态度冷淡,急功近利,应付考试,没有把教育的终极目标放在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基本点上。基于此种情况,我校语文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通过交流、协作、发表演讲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扩展、创造了与他人的协作化和知识的共享,实现了学生的生成性学习。学生学到的,既有学生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知识,也有通过其他学习者展示的他们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知识,这些都将极大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我们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另一个目的就是提高教师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推动教师切实有效地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力图在实践中探索研究,总结经验,创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系统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3、现代教育特别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传统课堂教学已不太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从教育学方面来看,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目的在于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学以致用。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实践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重点探讨老师和学生(七九年级)如何在课内外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具体包括:
(一)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
1.活用文本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论会、研讨会、表演戏剧,图书馆、展览馆,布告栏、报栏、各种标牌广告,等等。文本是学生语文学习最主要资源。利用好文本资源,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2.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语文学科不再是其他学科工具性学科,而是能复合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养成,不仅仅是通过语文课本,而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学生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突破学科界限,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加强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的结合。
利用当地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一切“自然风光、人物古迹、风俗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题的资源,商南是秦豫鄂三省交界地,融秦豫楚文化为一体;这里有生龙寨、文昌阁等人文景观;这里有雄奇的金丝峡、有名扬全省的上仓坊、玉皇山森林公园等自然风光;有端午、重阳、民间戏曲等文化……这些自然、社会、人文等地方资源,是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
(二)探索新型的学习方式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1、实验法:每个年级选五个班作为实验基地,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控制与调节,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2、文献法:广泛搜集整理有关的信息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素材。
3、对比分析法: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角度,对照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对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对比,明确做法的科学性和改进措施。
4、经验总结法:发现提炼概括实验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通过理性的思考与分析,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全校语文教师参加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举办关于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专题讲座。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教科研方法培训。
4、建立课题指导教师队伍。
(二)课题起动阶段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研讨课题实施的策略。明确分工,并撰写开题报告。
(三)实验阶段
20xx年9月我校确立五个实验班和五个对照班。同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10月份实施教学实践。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能力基础,在活动安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七八年级段以教师主导的'活动为主,以口头表达教师要求的活动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想,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表达时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九年级学生能按照教师规定的范围和要求相对独立地完成活动,在规定范围内有自己选择研究、体验对象的自由,有书面的活动记录和认识体会,有活动过程中必要的设计活动和实践服务活动,提倡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掌握基本的调查、资料收集的方法,并注意科学性;同时在学校提供的大的选题范围内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活动,要求整个过程符合科学的一般规律。到20xx年1月底,完成第一阶段的实验,要求每个实验班完成二至三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各实验教师要注意做好活动记录和反思。20xx年2月完成《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例》两则,经验总结一篇,并在全校交流讨论,形成共识,调整完善下一阶段课题实施方案,撰写课题实验阶段报告。实验阶段的主要成绩:
1、对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收集了大量反馈信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2、实验教师设计了一些校本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这些案例收集在校本教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共三册,两本课内,一本课外)中,部分方案在优质课、公开课中受到一致好评。
3、师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并在活动中有许多新思考、新发现。
4、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所提升。
(三)深入探究阶段
20xx年3月5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20xx年6月,在全校举行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新模式”公开展示课,结集编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集》一本,并开始进行进行了课题研究总结。
通过本阶段的深入实践与探究,实验教师一致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以及活动结果的展示都应是更加开放的。活动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应该是更加开放的。综合性学习应遵循结合学生实际,在确立活动主题和设计过程时,应体现语文学习的阶段性和渐进性。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教师不能将活动结果作为评判学生的统一标准,也不宜将学生的活动结果进行比较,分出几个等次来,而应从学生参加活动的态度、情感以及参加活动时的能力、行为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初步总结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六条原则
1、开放性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活动时,要摆脱教材的束缚,保证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与可选择性,活动形式不拘一格。活动结果的表现形式要灵活多样等。
2、自主性原则: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目标的确立,活动形式的选择,都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决定,教师只当“顾问”、“参谋”的作用。
3、综合性原则: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淡化学科界限,强调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的沟通,体现知识的综合性。通过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水平,体现教育功能的综合性。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把活动结果作为唯一标准,而应从学生参加活动的态度、情感以及活动时的能力、行为等诸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综合性。
4、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突出活动的可操作性。并给学生留足体验、探究、讨论、交流、汇报、展示的时间。
5、整合教育资源原则: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使研究性学习、社校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6、面向全体学生原则: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应有意识的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尤其要给弱势群体以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
(二)为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这次课题研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设计并实践了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案例,如“寻找散落民间的珍珠”、“古鹿城探幽”“春天之旅”、“奥运向我们走来”等案例,都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许多教师反思自己的经验写成了论文,有13篇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为我校进一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三)提高语文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艺术
通过实践探索,实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论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都明显提高。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课题研讨、活动研究,对新课程理念及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论认识得到了升华,彻底扭转了原有的重课本轻生活的旧做法,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自觉重视给学生创设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外,还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语文因子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真正认识到生活是个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近两年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各类语文竞赛荣获省、市、县级奖励20余人次,教师论文20余人次发表或获奖。学校编印《学生作文集萃》三册,收录学生优秀作文200余篇,较好展示我校学生作文水平。学生自办语文手抄报500余份,也充分展示我校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四)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语文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和周边环境,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校园文化等,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的道理,并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留意生活、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全新的学习方式深入人心。
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参加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了,参与活动的热情不断提高,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合作探究、资源共享、分享成功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深入人心,越来越表现出其优越性。
(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经过一年的实验,我校初中实验班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即席发言能力、写作能力明显增强。(3)运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明显提高。为这部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启发与思考
本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时间较短,有许多问题还没做更深的探索和研究,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何加强课内阅读教学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联系,达到课堂内外的融合统一?
二是如何使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三是如何更好地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等等。
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是成功的。从实践层面上看:它丰富了我校教师的实践经验,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思路,深入挖掘了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快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锻炼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使语文教学改革深入人心。从理论上看:本课题研究形成了指导我校进一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一系列理论,虽然还不够系统化,不够完善,但无论在学生还是在教师发展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前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一试。
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报告2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他们不断地有所发现、思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遵循“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形成解释,总结成果”研究程序,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
我认真制订学期课程计划,精心备课上课,搜集学生的活动资料,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参与性、选择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活动原则。
参与性——能做到人人参加活动,人人都有收获;
自主性——要求活动的计划设计、过程操作、成果总结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
研究性——鼓励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研究意识;
综合性——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系列性——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每个活动都形成较完整的体系。
具体实施方案: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面临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自身问题和文化问题为主,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并强调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于一体,来体现活动主题的综合性。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改中一门崭新的课程,也是这次新课改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首先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
2、积极行动,努力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如关注自然、研究自然;跟随父母一日,体验父母的劳动辛苦等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后拓展背景资料等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如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渠道。
3、投入实践,让学生走进综合课程。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我们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考察社区居民卫生习惯”“自制新年礼物”等主题。
反思本学期的综合实践工作,我想有成功也有不足!
成功之处是:
1、激发了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巨大热情。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不足之处有:
1、面对这门课程,深深了解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还需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给自己不断充电。
2、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好的主动学习、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精神。
3、对于身边的资源利用的还不够,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寻求其他相关人士的帮助。
展望下学期的工作,发扬优势,改进不足吧,尽我的所能把这门课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与进步。
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报告3
一、问题的提出
20xx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所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①来,教育界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可谓全面深入,但是承德市双桥区范围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却并不乐观,制约课程实施的瓶颈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多数学校并没有真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本文通过对承德市双桥区范围内8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评价体系等情况的调查分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教育职能部门和教育实施机构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二、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在调研过程中,为了深入了解小学校长、教师和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看法,笔者约访了承德市四所小学的4位校长、9名教师和60名学生,获得了有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重要信息。
(二)问卷调查法
此次调研中所用的所有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承德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调查问卷),根据调查对象不同,分为学生卷、教师卷和家长卷,调查范围涉及承德市双桥区范围内的4所小学,样本选择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从对课程的了解、课程开设情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承德市部分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30份,回收30份,无缺损问卷、无效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学生问卷共发放150份,回收150份,剔除无效问卷和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40份,回收有效率为91.3%。
(三)观察法
为了了解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真实表现,此次调研采用了课堂观察法,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调查期间,共组织6次综合实践活动,共计听课42节。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
(一)课程开设情况
在调研的4所小学中,1所小学的班级课程表中有“综合课”,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余3所小学没有单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是以“健劳心”等课程代之。20xx年至今,4所小学中有1所小学实施过5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余小学未组织过综合实践活动。
(二)对课程的认识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多数小学校长认为其价值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导致这门课程的实施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在接受访问和调查的39名小学教师中,多数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持肯定态度,少数教师认为这门课程的开设还不具备条件。组织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认为,如果没有参加过相应的培训,其他学科的教师很难驾驭这门课程,加之教师平时的工作量,很多教师分身乏术。
(三)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课时难以保证
在承德市双桥区范围内的4所小学中,只有1所小学“偶尔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其余7所小学虽然在课程表中标注有类似的课程,但因没有专业教师,而且这门课程并未列入小升初的考核范围,在承德市范围内也未确立明确的评价标准,所以至今没有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体系,这门国家必修课程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2.缺乏专业教师
调查显示,4所小学都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业教师,所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由班主任或学科教师兼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后新增加的课程,其前身为“非正式课程”的课外活动,国内师范类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亦未开设相应专业,所以即使是必修课,学校也没有能够承担此课程的专业教师,只能由学科教师兼任,此为其一。其二,招生情况比较好的小学班容量大,学科教师工作量处于超负荷状态,无暇兼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城市周边小学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虽然班级人数相对较少,但学科教师缺口过大,依然难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3.课程资源开发范围小,利用率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作为物质基础和智力支持,从各学科教师到广大家长,从校内的阅览室、实验室、校园网,到校外的企事业单位、图书馆、青少年宫,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诸多资源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可利用的宝贵资源。在开展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小学中,最常用的是网络资源,即研究性学习中的资料查阅环节,其次是家长资源和校外的临时合作机构,如:药店、制药厂等。校外活动涉及学生安全问题,以及各部门的协作、家长的意见,资源利用过程中还会遇到资源有限、教师工作量难以统计等问题,致使课程资源的开发举步维艰。
四、反思与建议
(一)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职能――保证课时
作为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教育局(教育委员会)有权监督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必修课程,不同于校本课程,因此,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是地方教育行政组织不可推卸的职责。承德市双桥区教育局内设有多个业务部门,不论是成立单独的管理部门,还是归并至其他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监管都应成为地方教育行政组织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行政上的重视和支持,是各级学校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
(二)填补教师缺口,加强培训力度――建立师资队伍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主体,只有坚持教师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虽然国内暂时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业人才,但是多数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均已开设相关课程,这就为小学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提供了前提条件,即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逐步完善课程的管理与实施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报告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学期,我校认真贯彻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从意识上重视起了这门课程,实施课程的能力从无到有,从初步体验到有所感悟。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并培养了兴趣。在新学期中我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xx,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
学校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xx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
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我校采用以下方法:
1)“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档案袋。
2)“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实践。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
(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
(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xx解决,保障不够;
(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报告5
一、工作思路
继续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工作重心开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继续围绕学校在课程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逐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全面推动这门课程在全校范围内的有序开展和全面探索。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当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安排如下:
1、高一年级劳动与技术课以《劳动与技术》课本为依据设计教学,也可开发自编教材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需将方案报学校教科室备案。每周一课时。
2、高二、高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劳动与技术》课本为辅设计教学。每周一课时。
三、主要工作
(一)积极落实课程常规,夯实课程实施基础
1.理性分析我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面的研究,落实课程计划。
2.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3.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的方式。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4.广泛征集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形成的优秀经验,并组织相关的评比活动(教师案例、课堂指导设计、计划总结等),逐渐丰富我校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5.继续开展教学实践周活动。
6.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
(二)组织多项教研活动,提升课程理解水平
1.继续开展“再学习课改理念,再反思课改行为”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体的研讨活动。进一步学习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等文件精神,提高对课程改革必要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熟悉相关学段的课程信息,如课程的产生背景、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等,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专业水平,始终保持与新课程同行。
2.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养成,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3.坚持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和不定期举办的主题沙龙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4.引导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5.继续组织高中教师密切关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三)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1.进一步稳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式的课程实验,紧紧围绕影响课程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行动研究,积累可行性经验,为整体推进课程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重点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创建课程与教学特色。
3.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
4.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状况。
第三篇: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高中生物实验探究”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强化“生物实验从1986年正式纳入生物教学大纲,生物教材几经修改,生物教材中实验的内容和数量大量增加,实验的调整,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相比较,我国在创新和能力培养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如美国的TheBalle:School:生物理论课和实验课之比为3:4/周,与物理!化学等课目基本一致”澳大利亚中李的生物实验为7“学时,占总学时的1/:,平均每周有1学时实验,还示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而我国高中实验仅H学时,占总课时的11%,平均每4一5周有一次实验,况且,有些学校还没开足。据俞莉丹等对中美中学生实验教学进行对比研究,如下图所示
表1中美中学生物实验课的课时安排对比
Table1ContrastbetweenChinaandUSAinseheduleinseniormiddlesehoolbiolo群 exPerimental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课改我国加大了生物实验内容的比例,但与美国相比,我国实验课开出率并不高”另外,在实验课时间的安排上,都比较短,不利于一些探究实验的进行“生物新课程主要倡导探究性学习,有许多探究性学习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开展实验教学除了有足量的课时外,还需要配套的生物学实验室!实验员!基本的实验器材和条件以及实验的经费,还要有实验用的的动植物!微生物等材料,这些都是生物实验的正常开展所不可缺少的“近几年国内对高中生物实验的研究的文献资料较多,根据研究的内容不同,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关于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认识方面的,作者从不同方面谈自己对生物实验的看法”如马友仙指出教师要在认真学习和领会生物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的实践,从而更好地体现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明确的发展取向和发展价值,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特点“谭雪琴等认为生物学实验的作用如下(l)运用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各种能力;(2)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的实验思想”徐明芳在研究中指出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从几个方面入手:(1)通过问题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2)通过了解仪器和药品的特性培养学生的使用能力;(3)通过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来进行实验;(4)重视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第二方面是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方面的研究”不同地区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生物实验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陈风棠研究了新疆乌鲁木齐市十四所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状况,发现能全部完成实验的学校占25.9%;实验室设备配备齐全的学校占47.4%,没有设备的占3.7%;有18.5%的学校没有实验员,有两个专职实验员的仅占3.7%;直观教具齐全的学校占14.8%,另外有74.1%的学校没有条件建生物园地,同时发现被调查的学校中没有实验经费很充足的学校,由于实验条件跟不上,被调查的许多学校不能完成当时的教学大纲中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根据周宏治!姚光玲等人的调查,四川省自1994年高考取消生物学以后,生物学教师的流失率为35%,甚至个别地方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流失率超过50%,兼职生物学教师多于专职生物学教师,占52.9%“中学生物实验课时被严重削弱或取缔,一些郊县和边远地区的学校,中学生物学实验室被征用,改作教室或做为他用,还有一些学校干脆就不开设生物实验课”据常淑红等对济南市部分高中的调查结果发现,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学校占18.7%,有现代化生物实验设备(如多媒体投影仪等)的占4.2%,实验室有专职生物实验员仅占37.5%“刘天学等的研究周口46所城乡中学具有生物实验室的学校有36所,占调查总数的78.3%,做演示实验的有32所,占总数的69.6%,有时做有时不做的占6.5%,从未做过演示实验的为n所,占总数的23.9%;上实验课的有28所,占总数的60.9%,有实验室但从未上过实验课的有12所,占总数的26.1%;实验课开课率在80%以上的仅有4所,占总数的8.7%,实验课开课率达不到教学大纲要求半数的有27所,占总数的58.7%;教学班数与生物课教师人数之比在6:1以上的有12所,占总数的26.1%”。第三方面是对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指导及实验改进方面的,如陈志棋!崔丽绮等根据普通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中卖验的数量明显增多,为了搞好新教材中实验内容的教学,对新增的21个实验提前进行了试做“结合他们的试验体会,对怎样做好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实验,提供了参考”程玉对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进行了改进,改变了以前用鸡血细胞提取DNA的方法,改用洋葱细胞进行实验,操作简单,节省费用,同样达到了教学效果“李文彩对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等实验提出了改进建议,同时在研究中指出,通过改进高中生物实验,不仅解决了实验材料!药品短缺问题,而且也节省了实验时间和实验经费”。
第四方面关于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教学方法种类很多,不同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如滕春喜指出生物学科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实验上,一般模式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和得出结论“林佩琴认为教会学生归纳分类进行应对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掌握实验的原理分析,实验步骤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灵活运用实验知识和具有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边丽荣认为生物学实验应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基本!有效的途径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应作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第五方面是关于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的研究”吴春秀在研究中指出,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整理分析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姬淑芳在研究中指出:要使学生掌握实际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实验程序的分析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解剖能力;陈博认为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几方面入手:传授生物实验技能和生物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第六方面是关于实验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生物学实验课程中的学生评价是指在生物学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在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的评价“如宋汉萍等在研究中,叙述了多元评价体系的涵义!意义以及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情况” 第七方面是关于高中生物实验室的配置方面的研究“实验室的配置包括实验室的配备!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备!实验员的配备以及实验室资源开发等发面”如黄敏在研究中指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素养的教育目标,广大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在努力探索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应注重加强生物实验室资源开发与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切实开展好生物学实验教学“又如林农的研究认为,实验员的职能必须由传统单纯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准备的职工职能转向协助课任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教辅职能,甚至要能独挡一面地为任课教师分担学生探究性实验的部分教学工作;同时要求实验员要求做到爱岗敬业强化服务意识!具有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具备适应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和具有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及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关于高中生物实验的研究,如金本钱的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实验内容的比较,将旧教材中的三个实验与新教材作进行对比分析”郭建超的研究对实验设计题的审题和解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刘枫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目标进行了研究,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的实验教学目标!操作领域的实验教学目标和情感领域的实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分为知道!理解!掌握!评价四个层次,操作目标分模仿操作!独立操作!定型操作和创新四个层次,情感目标分动机与兴趣!习惯!态度与品格三个层次,并对生物教材实验中各种目标的体现情况进行了阐述”。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第四篇:《姓氏文化探究》的综合实践调查活动
《姓氏文化探究》的综合实践调查活动
指导老师:郝义德
一、活动设计
(一)主题活动背景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再高的大树也有根,再深的水也有源头。人也是一样的,要知道自己的血脉传承,弄清自己的祖根来源,姓名是每个人的文字符号,它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却很多人却一生也可能不知道这姓氏的由来以及蕴含的意义,也许很多都也一生忽略了与自己陪伴一生的名字凝聚着父母深情厚意和殷切的期望,通过姓氏变迁这个窗口,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姓氏起源与演化,纵览我们民族瑰丽神奇的文化发展史。
(二)主题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指导学生判断信息的真伪,学会筛选有用的信息。
2、指导学生获取“姓氏文化”的有关信息。
3、学生通过调查姓氏方面的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并对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收集整理资料,相互交流探讨,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查阅、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浏览、搜集、筛选、加工和利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协同探索的能力。
3、通过收集资料及调查、采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通过活动的参与,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探究实践带来的愉悦和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怀,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2、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方案设计
1、总体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贯彻着合作、探究这条主线,在活动中力求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及调查、采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学生自愿分成调查小组,为学生更好的合作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活动中,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放在一起进行共享,一起查阅姓氏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每个小组用自己的方式把学到的知识和获取的感受交流给全班同学,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姓氏起源与演化,纵览我们民族瑰丽神奇的文化发展史,产生民族自豪感
2、单元与课型设计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
四年级的学生之前已经参加过综合实践活动,已有一定的经验,但如何开展活动还需要老师作必要的指导,所以用课堂两课时作开题课。分别是“开题活动课”和“方案设计课”。在“开题活动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导入,让学生知道谜底,然后让学生一边说出自己的姓,一边把自己事先做好的写有自己姓的卡纸贴在黑板上,接着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32个姓,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想了解关于姓氏的什么内容?从而,确立了本次开展《姓氏文化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确定后,全班学生展开讨论要调查的内容,并把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把问题归类,从而确定研究的子课题:(1)、姓氏产生及原因(2)、姓氏数量及特点(3)、姓氏的意义
(4)、与自己的姓有关的故事及名人
同学们自愿组成了调查小组,填写调查计划表。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
用课堂两课时,课外两周的时间实施。方法指导课:教会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研究,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如:从学生和家长入手,利用采访、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后进行交流总结,设计统计图。做到调查活动人人参与,人人有任务,分工合作。中期汇报课:让学生汇报交流
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
课内两课时,课外一周完成。交流分享课:各小组汇报时间活动,分享收获余困惑,吸取他人经验完善自我活动。成果展示课:重点指导学生根据原始资料和数据,做出直观,生动的成果展示出来。
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
成果展示课:提出展示汇报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外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作展示汇报。总结反思课: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在活动过程中的困惑和得失,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活动过程
(一)开题活动 A、确定研究内容:
1、导入课题:
谜语导入:“ 由祖先,传给他的后代——儿子、孙子,一代一代,子子孙孙,有的是一个字,有的是两个字的”
2、让学生猜出这是姓。同时解释:姓也称为姓氏。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姓说出来自己的姓。并到黑板前把自己事先做好的写有自己姓的卡纸贴在黑板上。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姓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姓氏渊源道尽千古沧桑,龙脉传承铸就泱泱华夏。形形色色的姓氏,接着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30多个姓,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面对这些姓氏让孩子说说大家想了解关于姓氏的什么内容?
归纳研究内容。学生讨论,把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把问题归类,根据问题从而确定研究的子课题:(1)、姓氏起源
(2)、姓氏数量及特点(3)、姓氏的意义
(4)、与自己的姓有关的故事及名人 B、组织活动小组
1、形成课题,建立研究小组
过渡:同学们,你们觉得本次研究活动,我们可以开展哪些主题研究?我们可以怎样分组?我们可以采取哪些研究方法?会有哪些研究成果?
生:畅所欲言,相互讨论、交流
预设:调查采访,查阅图书,上网搜索„„
师:你们打算采访哪些人?查阅哪些图书?如何上网搜索?„„
预设:老师、家长、村上老人等;《百家姓》等书籍;输关键字或提问查索„„
2、自主分组。小组长组织大家协商研究主题。
3、老师与大家协商研究主题。
C、探讨小组研究计划,完善研究计划。
一次成功的活动离不开一份科学合理的小组活动计划。同学们都会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吗?同学们的活动计划可行吗?
1、小组分工。
2、填写小组研究计划表。
3、讨论交流,修改完善研究计划。
活动研究内容确定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同学们开始自愿组成小组。全班共分为四个小组,每小组8个人,共32人。每组负责一个调查内容,男女比例基本合适,每组选出了组长,初步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
(二)实践活动
课题确定了,同学们开始展开调查,根据调查内容讨论交流,一起制定学生和家长的调查表及问卷。活动过程中,他们通过询问、发调查表等形式展开调查。调查中,也遇到了许多波折,本次活动学生虽然搜集了大量姓氏方面的资料,但是,经过我的询问,有大部分学生不了解自己所搜集资料的内容,只是机械的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了,走了一个形式,学生没有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根据这一情况,我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如何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的讨论会,并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和记住资料里的相关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真正达到受益非浅。但是,经过同学们的努力,还是终于完成了调查工作。
1、同学一起制定问卷,为进行调查做好充分的准备。
《姓氏文化知多少》调查问卷
您好!本次调查仅作为一种了解,希望您认真选择,请在()里打“√”,可以不写姓名。谢谢你们的支持!
例如:
1、你熟悉《百家姓单选》吗?A熟悉()
B不熟悉()2.你知道你姓氏的来历吗? A知道()
B不知道()3.你知道有关于你姓氏的传说吗?A知道()B不知道()
4、你想知道有多少人和您是同一个名字么?A知道()B不知道()
5、您知道第一大姓是什么吗?
A知道()
B不知道()6.你对中国姓名文化的演变有了解吗?A了解()B 不是很了解()7.请问您知道自己姓氏的分布吗? A.知道()B.不知道
()8.您是否打算或希望去了解一下自己的姓氏呢?
A.打算了解()
B.不打算这样做()9.您是从什么途径获得这些姓氏信息的呢? A.请教别人)
B.信息传媒(如书刊,报纸,电视,互联网等)()10.请问您知道您自己的姓氏有什么名人吗?(请列举出来)A.能数出3个以下()
B.6-10个()11.请问您说出您知道的复姓。(请列举出来)A.能数出3个以下()
B.6-10个()12.请问您知道有哪些少见的姓氏呢?(请列举出来)A.能数出3个以下()
B.6-10个()
2、分组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根据各组预定时间到相应地点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完成问卷。
3、数据整理
各小组在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从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从调查问卷,得到的结论是,现在的小学生对姓氏了解知得很少,对这方面的文化接触不多,所以得出的结论是有必要学习姓氏文化;从“姓氏统计及分析表”中知道四年级学生中姓“林、和陈”比较多,这是因为与本村的祖先有关,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姓氏往往与一个地方祖先文化有关。
(三)交流评价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
2、展开交流活动。
通过这个交流,让学生把自己了解的知识在小组里交流,增长了见识,从而让孩子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成果展示活动
1、主持人结合多媒体课件回顾班级进行活动的一些情况,并根据各小组的活动情况,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2、分组进行成果展示
各小组根据课前的预设,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汇报。
3、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三、收获与体会
(一)学生收获
学习姓氏文化的感受
作者:栁修宇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大家听,这是什么?对,它就是三百千之一《百家姓》从古到今,以有5600多个姓氏了。
我学习了《百家姓》这本启蒙书后,学到了许多丰富的知识,还知道了许多姓氏,我姓李,在《百家姓》中是第四个,来源于南唐李后王,虽然《百家姓》看起来很长很长,但读起来有趣又好讲,我从中知道了许多姓的来历和地带,李姓是世界人口是多的姓氏,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李姓还称,为“十八子李’’或”木子李,河南省还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告诉大家,李氏还有个历史,春秋时,恶文公(都城在今山夏县西北)相李悝都是早期迁入今山西的李姓人口。
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让我们从那现在开始,多看历史,多读课外书,提高我们的学习水平,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
学习姓氏文化的收获
作者:王远强
在“姓氏文化探究”活动中我读了《百家姓》,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知道了为什么要叫百家姓,之所以叫百家姓,是因为在以前的时候算出大概只有400多个姓氏,所以才叫百家姓。
《百家姓》使我知道了中国人的姓氏非常多,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姓,我还知道了中国人的姓氏中有57个是复姓。如:司马、诸葛等,这样的姓。而且中国的每一个姓都有一个小故事。
“赵”的故事就是:周穆王到昆仑山见王母,乘坐的是8匹骏马拉的车,驾车的人就是造父。造父因为有功,后来就被封在赵城(今天的陕西省洞县一带),造父的后代就封地为姓,世代姓赵。造父的第五代世孙赵虽作了晋朝的大将军,而赵虽的后代又建立了赵国。赵国是战国时期最强盛的七个国家之一。这就是“赵”的故事。
我姓陈,所以更加关注了姓陈的故事,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被周武王分封于陈,为满根据胙土命氏的惯例,遂以国为氏称陈氏,号满陈满,陈氏从此开始。
我觉得在多看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多读书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还可以活学活用,在学习中塑造一个崭新、健康的自我。
读《百家姓》有感 作者:张玉瑶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提起中国的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经过了解,我知道了《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赵钱孙李”能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代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百家姓》的次序并不是各姓氏人口的实际排列,仅仅只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使我知道了中国人的姓氏非常多,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姓,我还知道了中国人的姓氏中有60个是复姓。如:司马、诸葛等,这样的姓。通过查阅最新《百家姓》,我知道了我的班主任李老师的姓排在第1位,我的姓吴排在第11位,我们班最多人姓林排在17位„„这真是太有趣了!
不光如此,我还了解到中国的每一个姓都有一个小故事。比如我的姓“吴”,这个姓的故事是这样的:因为吴姓的远古初祖居住在姬水流域(今陕西西北部),故以姬为姓。吴姓的远古初祖是黄帝。黄帝娶有四位贤淑的妻子,生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个,后就形成14个部族。黄帝正妻嫘祖生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他俩都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吴姓就是玄嚣这一支系传承下来的。吴姓的开氏始祖是吴太伯。他是《史记》记载的天下第一世家——吴太伯世家。吴太伯是吴姓的第一人,但无嗣,所以叫开氏始祖。仲雍是太伯的弟弟,继承了他的位子传承下来。于是仲雍就是吴姓的血缘始祖。
《百家姓》记载了华夏子孙的来历和姓氏名称的来由。阅读《百家姓》,不光知道了中国到底有哪些姓氏,还了解到祖先的生活,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二)家长感受
孩子学会百家姓
作者:栁修宇家长
柳荣亮
这次综合实践让孩子了解百家姓能知道自己的姓氏排列子几,知道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同一个姓氏表示着同一个母氏血缘关系的流传,能加深孩子百家姓在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百家姓的由来和发展对人类历史有着影响有着承前启的推动推动。
四、评价与反思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姓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门科学。一个姓就是一部史,一个姓续写千年情。透过姓氏这个窗口,可以逐步剖析姓氏背后蕴涵的文化元素,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姓氏起源与演化,纵览我们民族瑰丽神奇的文化发展史,产生民族自豪感,活动主题的选取具有较高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篇:开展综合实践暨自主探究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一、方案实施背景
把学生拘囿于学校这个“象牙塔”,禁锢了学生的手脚和头脑,泯灭了他们的创造天性,“高分低能”、“韭菜、麦子不分”种种理论知识和实践层面严重脱节的教育笑话不断上演。如何培养同学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实“逼迫”着我们不得不为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创造空间,给他们提供与社会接触、交流、学习的机会。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综合实践课程应运而生。纵观我校近几年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情况,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也暴露出了比如实践主题肤浅、持效性欠缺等问题。为将我校的综合实践课程开设做到有效持久,在育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二、方案培养目标
(一)增强同学们与社会的沟通能力,加大社会适应性和多层次能力的培养,强化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二)培养同学们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的正确趋向性发展;
(三)与潍坊市教育局提倡的生活教育理念进一步融合,侧重同学们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使其认识到劳动是创造一切价值的源泉;
(四)了解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水平,激发同学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现状分析
(一)基础优势
学校现有在校生684人,专任教师38人,教学设施及配套设备达6000余台(套),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器材达1500余件(套)。现有综合实践活动室、手工编织俱乐部、生活体验中心、红领巾种植基地各一处,总面积约500平方米,为同学们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建立了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寿光市种子市场、新世纪种苗公司、长安民俗村、晨鸣集团、畜牧养殖小区等6处综合实践基地。基本涵盖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层面,实践主题明确,为同学们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
(二)师资优势
1.在学校专任教师38人中,有7人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种植管理经验,建有温室大棚4个,为同学们开展“亲近自然”、“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2.社区内人才济济:据不完全统计在学校覆盖的10个社区中有乡村艺人10名,“农技土专家”、厂矿企业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多达50多名。其中30人被学校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客座教授”。半年来,为同学们开展科技报告或活动指导20多次,受益学生达千余人次。
四、建立综合实践课程研究团队
成立以教学处为主体,年级组长为引线,科任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团队。以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应用为主线,进一步明确活动育人的主题思想,以校内活动室和校外综合实践基地为落脚点有计划的开展系列活动。学校确定一名副校长具体包靠,定期调度,每名成员细化分工,明确自己的实践指导主题,做到既分工又合作。遵循不同年级同学们的认知规律,在学期初制定详实活动计划,期末及时搞好总结和经验推广。学校已先后为潍坊市综合实践活动暨课程整合研讨会和寿光市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提供观摩现场。并在寿光市级及以上会议上做典型经验介绍2次。
五、具体活动内容
时间参与年级活动主题地 点科技指导2010年9月三年级了解现代育苗流程新世纪种苗公司桑庆红(种苗公司负责人)
2010年10月四五年级知晓农产品的配送过程农产品物流园张洪伟(农产品物流园总经理)2010年11月五六年级明晰造纸工艺,增进环保意识晨鸣集团涂布纸车间庞伟(涂布纸车间主任)2010年12月三五年级找寻消失的民俗长安民俗村桑庆德(民俗村长)2011年1、2月三四年级了解畜牧养殖知识北付村养殖小区张群桂(社区教育北付片区负责人)2011年3月三四五六年级走进春天社区、田野、种植基地各科任教师六、方案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做到主题实践活动在广度和深度的有机结合,避免走过场;
(二)在课时实施有困难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的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
(三)在实践活动中以安全作为首要前提,活动组织人员应提前查勘路线,制定安全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