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语论文
高 中 语 文 导 语 设 计 浅 析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富 县 高 级 中 学
蔡
敏
摘要:好的课前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求知欲,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文本的学习,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益,增强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就高二选修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总结和分析了常见的导语设计方法及其原则,总之,好的导语设计不仅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也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为教师的发展奠定基础。关键词:方法;原则;兴趣
所谓课前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文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教师讲授新课前,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一定方式方法设计的简洁洗炼的教学语言,引人入胜、巧妙精当的导语,它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步骤,能为一堂课的成功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就要有恰当的导语方法和艺术。
一、设计导语常见方法:
成功的导入法,能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调动情感,激发兴趣,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语文导语设计的方法有很多,结合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就较为有效的导入法,经过实践总结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情境导入法。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例如教《春江花月夜》一课,就是这样设计导语 的:当我们遥望星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仇,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故事导入法。即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如典故、传说、历史故事等)导入对新知识、新课题的讲解。故事导入最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来,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去。但要注意:故事的内容与课题要紧密相联,做到贴切、典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导入: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两人的爱情,走进《长恨歌》。
(三)教具导入法。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相、FLASH动画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现代科学证明:人大脑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挂图、模型、实物、幻灯片等教具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获得较深的感受,在讲说明性的文章时,就可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例如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这一课,可以展示文与可与苏轼二人画的竹子,让学生自己感知不同风格和形象,引出话题。讲授杜牧的《阿房宫赋》可以通过投影展示现在我省西安的阿房宫遗址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阿房宫的气势和宏伟,这样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会被图片中优美的景物所吸引,对枯燥的文言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
录音有课文朗读带和与课文相关的乐曲,朗读带既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又能让学生沉浸在朗读者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乐曲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录音一般适应于散文、小说、诗歌的讲授。如讲《湘夫人》的时候,这篇文章生字生词较多,但读起来节奏却是很分明的,可以让学生在听配乐朗读的情境中导入新课,又处理了字词,又让学生整体感知了文章。诗歌如李清照的《一剪梅》,李煜的《虞美人》等都有相应的乐曲,这些乐曲既让诗情变得更加浓郁,还有助于学生背诵。除了播放相应的乐曲,还可以播放与文意相符的歌曲。
视听结合,更能增强教学效果,运用影视片、FLASH动画等现代化教学媒体,会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体会、去领会、去把握。如学习《庖丁解牛》时,播放本文相关的动画视频,视频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文章的内容,而栩栩如生的动画形象也让学生很自然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入时,因为本文围绕的主题即“胸有成竹”因此用这个成语的动画导入,也是非常形象的,导入结束,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练习造句,这样可以变枯燥难懂的文言文为形象生动的故事,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具分门别类,各具特色,运用哪种教具,由教学内容和当地教学设施所决定。教师在运用教具时要注意运用的适度,做到自然和谐、恰到好处。
(四)背景导入法。即介绍作者写作时的相关背景,让学生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些信息,让学生理解了文意,拓宽了视野,与作品产生了共鸣。如教学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朝有许多优秀的诗人,但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却对李白情有独钟,在他的《怀李白》这首诗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先生的这几句诗充分彰显了李白诗歌的浪漫气质,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浪漫主义风格的话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问题导入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让学生有了探究欲望,会让学生集中思维和注意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辩,既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气氛,久而久之会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如:李煜《虞美人》们仔细读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得到回答。于漪老师针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巧设问题,造成悬念,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往下讲述效果自然会好。如司马迁《项羽之死》一课,先请同学们朗读《垓下歌》,提问:从这一诗歌当中,大家感受到了项羽怎样的人物形象?(明确:勇武、柔情、悲壮),项羽这一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是多面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项羽之死》去体验这位悲剧英雄的其他性格特征。
(六)温故知新导入法。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温故知新导
入,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如讲授杜甫的《阁夜》可以用背诵第一单元学过的《蜀相》或《登高》来引入,一方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参照以前学过的内容,感知此诗词和其他杜甫诗词所表达的感情的不同,学生也可以对杜甫诗歌感情进行总结。
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很多,还有名人名言导入,笑话漫画导入,诗歌导入,概述情节导入,目标导入,游戏导入,谜语导入,比较分析导入等等。有时候多种方式可以综合运用,同时渗透在一节课的导入中。
二、语文导语设计的原则:
1、导语设计要有知识性和灵活性。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2、导语设计要有审美性、情感性。青少年学生正值如诗年华,他们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在导语设计时要力求有美感。让优美、生动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追求美感的同时,也要注意情感性。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通过“言”和“声”,显情感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善于批文入情,以情动人,用自己的情感拔动学生的心弦,沟通彼此的心灵,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3、导语设计要有联系性和启发性。联系性是指教师设计导入的根据是教学内容。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
果。启发性则是指导入要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4、导语设计要有新颖性、趣味性。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中学生又具有想象丰富、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创造愉快的情景,营造活泼的氛围,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学生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
三、总结:
首先,精彩的导语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的过程,它需要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而注意力是否集中是这种认识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因此,只有精彩的导语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学生的兴奋中心立刻转移到课堂上来。
其次,精彩的导语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教学有无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生能否明确学习的目的是通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优秀的或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导语的设计中,总是尽量做到让学生先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精彩的导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收获丰收的喜悦。导语设计得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原来的厌学变得喜学乐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 中 语 文 导 语 设 计 浅 析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富 县 高 级 中 学
蔡
敏
第二篇:初中语文导语设计探究论文
情境渲染型的导语设计方法注重的是学生情感的挖掘,洋溢着人文情怀,通过极富感染力的导语使学生入情、移情、陶情,一言概之则是以“导”激“情”;而知识启迪型的导语设计方法则是工具性的体现: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已有知识的运用,一言概之则是以“导”启“思”。
一、设疑问、引思考
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
如:在教鲁迅的《孔乙己》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到。鲁迅自己也这样说: ‘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先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温旧故、引新知
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来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
如在教朱自清的《春》一颗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描绘的(生背)苏舜钦的《谁中晚泊犊头》一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生背)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回味古诗,无形之中,学生就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彩,而朱自清的《春》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这样导入,学生必会迫不及待的去赏《春》。
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在运用“温故知新”法的导语时,可以从知识点入手,也可以从题材、内容、风格处着眼。
三、析标题、明重点
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各有特色,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开始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待了几个地点?学生们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讯息?在三昧书屋须认真读书,“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分析出来后就可以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是什么呢?试着用一个字概括。”
四、作比较、难化易
即通过比较同一题材的课文来深化认识,将课文的难度降低。这跟“温故引新法”容易混淆。温故引新法更多的是从两篇课文的相同,相似处着眼的,而比较导入法主要是从两篇课文的不同着眼点的;温故引新是用旧知过渡到新课,而比较导入法既可以从旧课过渡到新课,也可以将两篇比较的新课放在一起讲,一起导入。温故引新法中,“故”只是导入时几句带过,而比较导入提及的话题将会贯穿始终。
如:教授柳永的《雨霖铃》时,可用小学曾学过的课文李白的《赠王伦》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别是文人墨客笔下常写的一个话题,在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赠王伦》,今天也是书写离别情怀的,同学们认真比较,稍加品读就会发现一个明朗豁达,一个哀伤凄切。一篇字里行间激荡着少女般的欢笑,一篇却蕴藏着少妇般的喟叹。为什么反差会如此强烈呢?我们现在先看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之后介绍柳永生平及时代背景又可以与李白作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就对柳永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其风格也有了大体了解,这样就会认真品味其诗。这段导语是从旧课过渡到新课的。李白的《赠汪伦》直抒胸臆,文风易于把握,与柳永的《雨霖铃》形成强烈的反差。学生从反差处入手,通过比较就容易把握柳永的《雨霖铃》的风格了。
总之,情境渲染以“导”激“情”,更多地体现了导语设计要求的新颖性与艺术性,知识性暗含其中;而知识启迪以“导”启“思”,更多地体现了导语设计要求的新颖性与知识性,艺术性暗含其中。
第三篇:青春导语
导语
青春是拂过脸颊的晨风,是河面上明净的涟漪。青春是抒情的雨丝、曼陀铃浪漫的琴弦,是飞鸟舞动的双翼。青春是青青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悠悠的云朵,大地深处蕴藏的无尽的芬芳。
翻开相册,总会发现有一张面庞最能打动你。那是青春。扑面而来的清新,无瑕的笑靥、纯净的眼神。青春,如此明媚,如此鲜妍。开启记忆之门,一定忘不了那缤纷的舞台,一幕一幕。歌声婉转,乐曲悠扬,舞者用灵魂诠释生之灵动,激情飞扬。青春,如此多彩,如此多姿。
日子像花瓣,轻轻飘落。时光是一面古老的镜子,照亮每一处所在。青春的驿站聚集整装待发的旅行者,英姿勃发,步履整齐,大声唱颂青春进行曲。翅膀从这里生起,梦想从这里开始,人生从这里起航,开启这一道崭新的航线。来吧,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一起站在青春起跑线。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同奔赴美好的未来。准备好了吗?让我们携手经受未知的考验。青春不会醉,青春我最美,青春不会退,青春最完美。年轻是我们的入场券,理想是不灭的灯盏。心中有大爱,眼里有真情,青春的我们是继往开来的新一代。
青春吐蕊,大地芬芳。燃烧的火炬,跃动的青春。青春精彩,生命精彩,不息的爱让世界微笑。爱是光明,世界如此灿烂,青春的火炬温暖这美好的世界。
“我的青春我的团”征文启事
青春是一首动人的歌谣,青春是生命中最美的华章!在如歌似火的青春岁月里,伴随着共青团的发展壮大,您一路留下了多少难忘的青春足迹。
激情燃烧的岁月,青春情系共青团。共青团铜陵市委、铜陵日报社在2010年隆重推出“我的青春我的团”栏目,我们诚挚邀请您提笔记录下您在共青团走过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您难以忘却的青春故事,记录下您爱心帮扶的心灵感悟,记录下您就业创业的孜孜探索…… “我的青春我的团”稿件篇幅在1500字以内,来稿请寄给团市委宣传部李帆(Email:tltswbgs@163.com)或铜都晨刊编辑部李屹梅(Email:lym@tlrb.com)。我们期待您的来稿!让我们青春的脚步一直走下去,走下去……
第四篇:引导语
引导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欢迎你们来到秦邮实验小学参加第十三届“书香文游”研讨会。我是今天负责__组引导的老师________,很荣幸能够引领大家对我校书香校园的创建工作情况进行督察和验收,希望大家在我校能够度过愉快而又充实的时光,并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三年级级部,我们三年级共有166名学生,分成四个平行班级。为了营造积极向上良好的读书氛围,保证所有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充分汲取课外书籍中的养分,每个班级均在本班教室的北侧书柜中设立了班级图书角,这些书籍来自孩子们自己手中,让他们将自己的好书推荐给班级里的其他同学,同时也从其他同学那儿得到自己所期待的好书。比如,《格林童话》、《我的小姐姐克拉拉》、《拇指班长》等这些书籍都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为了能够管理好班级图书角,我们将每位学生的书籍进行登记,每组安排2名学生负责借阅记录和图书整理的工作,保证班级图书角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此外,每隔一段时间,每班都会进行一次“班级读书之星”的评选活动,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书柜上的花草香和书香融合,孩子们课内和课外知识的融合,这样的场面充满温馨,这样的情景令人陶醉。
接下来,大家顺着我手的方向,可以看到在走廊的最西端,有些同学坐在垫子上读书,有同学靠墙而立,这就是我们三年级的“楼层图书角”,这里所摆放的书籍来自学校的图书室,是老师为孩子们精心挑选出来的。每节课间都会有孩子从这里的书架上拿出自己感兴趣的书进行阅读。书柜的外形一个是“书”,一个是“邮”,还有一个是一枚邮票,彰显了我们秦邮实小的特色。
然后,请各位跟着我来到学校的西门厅。可以看到,为了营造校园读书氛围,用阅读引领师生共成长,门厅的墙壁上悬挂了大教育家的名言和简介,用他们的言行鼓励全校师生认真学,认真教,共同成长。在门厅外我们看到的是8块展牌,这些展牌中展示着我们学校第一到第六届“萤火虫”读书节的活动掠影。从展牌中可以看到,师生们在浓浓的书香中快乐成长。
这是学校的主门厅,正中央是我们的校徽和办学理念,两侧墙上展示了学校的校歌以及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现在,我们来到书香校园的资料展厅,在教室里,摆放着我校第七届“萤火虫”读书节活动的一系列过程资料,手抄报,读书卡,读书笔记等等,都是我们阅读留下的痕迹更是我们阅读所取得的财富。
最后,我再次隆重邀请大家来到北报告厅,观摩即将开始的读书节汇报演出。谢谢。
第五篇:课堂导语
课堂导语-----精彩的开场白
[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其他学科的纽带。它有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美育等多重作用。为了使这些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总是从不同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就从设计各种不同的诱导语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诱导语:(1)引趣:妙趣横生的诱导语
(2)诱情:情真意切的诱导语(3)构境: 具体形象的诱导语
(4)激疑:疑窦丛生的诱导语
(5)沟通:纵穿横连的诱导语(6)引读:灵活多变的诱导语(7)音乐:与时俱进的诱导语
[关键词]
诱导语
兴趣
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他无时无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视线内。语文有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美育的作用,而且它涉及的范围也广,所以,有人称语文是气体,它占领着三维。
语文学科的重要,并不是纸上谈兵,大谈理论。语文要让学生轻松接受,所以,学习语文不单纯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学习方法只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智力正常,而语文学习的成绩较差的学生,首要的还是学习动力的问题,即非智力因素问题。先有信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喜爱学,才能学好语文。
这样,语文学习就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看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有的从写作方法上、学生的参与上等方面下手。当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认为,学习首要的应该是在那一瞬间抓住学生的心,所以,我就总结经验,抛开这些陈旧的方法,从细节着手,我从语文教学中的导入着手,在教学中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导入语(也叫课堂诱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引趣:妙趣横生的诱导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妙趣横生的诱导语,或交代背景,或描述画面,或阐释道理,或讲述故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中学生教材中,描写景物的课文不少,那奇异的山水,迷人的风景,对学生本身就有无限的诱惑力,巧用诱导语,或描述画面,或活化内容,或动画教程,就能很好地祈祷引趣的效果。如案例:《西湖的绿》导入时就可以这样导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美丽异常,她犹如一幅无边的山水,而西湖则是镶嵌在这幅图画上的一颗明珠,她一年四季放射着奇异的光彩,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你们知道西湖的魅力在哪里吗?你们想了解和体会它的魅力 吗?走,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到西湖边上去,去看看西湖的魅力有哪些?”这样导入化文为图,化远为近,化静为动,采用问的方式,把山水的美景变成了活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二、诱情:情真意切的诱导语
语文是易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引导学生深切体会蕴涵于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求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的融合,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由于不少课文远离学生生活,加上学生阅历和认识能力的限制,课文“情感”难以引起学生的“反应”。为此,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就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以情真意切的语言描述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促其与文中人物等产生心灵的共振,情感的共鸣,从而发挥情感对阅读教学促进作用。如案例:阅读冰心的《小桔灯》一文中的做小桔灯的过程,为引导学生理解小姑娘那坚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可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引发:“同学们,小姑娘比你们还要小啊,这么大的孩子,大都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而她却能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照顾妈妈。可想她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啊!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位小姑娘,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你能坚强、镇定、乐观地活下去吗?”这样一情诱情,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小姑娘的同情之情,大家一个个读得很有感情。朗读结束时,不少同学感动的小泣,这样讲解课文,收效自然很大。有些学生还对小姑娘的性格进行读后分析,并写成文章。
三、构境: 具体形象的诱导语
叶老师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为亲。”将课文内容还原成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画面,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视其物、如见其人的阅读心理情境,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重要方法。而由于理解能力的限制,学生往往缺乏这方面的还原能力。因此,教师可借助诱导性的语言予以帮助。曾经一位小学老师,让我为他带一节课,这节课的题目是《我的战友邱少云》,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我为了能让学生能对邱少云的伟大形象有一个具体的印象,引导学生感受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感人情景,理解他严守纪律、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我就精心设计了课文导入语。我上这样说的:“同学们,邱少云附近的草丛着火了,火苗借着风势“呼呼”地乱窜,烧得枯黄的茅草劈劈剥剥地响。哎呀,不好火烧着了邱少云的棉衣,烧着了他的帽子,浓烟和烈火好像恶魔似的要把他一口吞下去。同学们,邱少云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啊,只要动一下,发出一点儿声响,都可能被敌人发觉。然而你们看,邱少云如钢铁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因为他知道身边的战友在看着他,志愿军首长在看着他,爸爸妈妈在看着他,祖国人民在看着他。于是他拧紧眉头,咬紧牙关……就这样,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这样引导,使学生 在具体的情境中深切感受了邱少云伟大而感人的形象,同时,也把学生带入到那种情境之中,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四、激疑:疑窦丛生的诱导语
“读书有疑者须要无疑,无疑者须要有疑,到这里方为长进。”这就其实我们,以有效的方法设疑、激疑、诱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语言实践,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如案例:我在教学《向沙漠进军》一课时,先让学生发挥想像,通过自己从电视、电影取得对沙漠的印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沙漠的状态,并弄清沙漠是什么样子。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同学们,文中多描绘的沙漠有神奇的地方吗?沙漠是可怕还是人类的朋友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出“向沙漠进军”这一口号呢?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就知道了。“这样诱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都自觉、自主地进入课文的阅读探究之中。
五、沟通:纵穿横连的诱导语
语文教学是高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熏陶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有效的方法兼顾三者。用巧用诱导语进行纵向承启、横向联系、上下沟通,则可使课堂教学灵活而不凌乱,有序而不呆板。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的案例中,我就这样引导:“这紫藤萝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也许有些同学看过紫藤萝花,紫藤萝花一开出来非常的茂盛,就像从空中垂下的梯子一样直上直下,非常的壮观;更像从山上流下的紫色瀑布,从天而降,又长又狭,非常好看。那么,这么壮观,这么美丽瀑布它是怎样形成的呢?紫藤萝的生长方式就是与牵牛花一样,要顺藤生长,向上攀登,勇往直前而成的景象。知道了紫藤萝的生长特征,同学们能想像到作者站在这充满生机的紫藤萝跟前有什么想法呢?又怎样理解作者对紫藤萝瀑布有怎样的感悟呢?在这里由对紫藤萝瀑布的形状及其生理特征的过程的描述展示了“纵”,又由对山道所隐含的内涵的发问展示了“横”,这就有利于沟通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
六、引读:灵活多变的诱导语
在朗读指导中,根据课文内容灵活多变地运用诱导语,或描述情境,或引发情感,或提示语气,或沟通联系,可以有效可发挥诱导语的引读功能。例如:我曾经听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位老师在上一篇《再见了,亲人》的文章时,这样引读:
师:悠悠岁月,绵绵情思,我们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在战斗及战后建设的岁月中,结下了多么深刻的情谊啊!这天,我们的军队就要辞别回国了,朝鲜人民扶老携幼,前来送行,望着那走在队伍中满头银发、身体虚弱、为我们操劳碎了心的老奶奶,我们的志愿军发出了 深情的劝慰---------生: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师: 要知道-------生:为了帮助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 师:忘不了啊----------生:八年来,您为我们花的心血,您给我们的照顾------------这样引读,寓境的创设、情的感受、意的理解于一体,有效地强化了朗读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学教材当中,也可以借鉴这位老师教学的诱导方式,灵活运用,也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独到之处。
七、音乐:与时俱进的诱导语
自古以来,文学和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从音乐不同而分出“风”“雅”“颂”的《诗经》,由音乐机构演化为诗体代称的“乐府”,从配乐歌唱的“曲子词”到亦歌亦演的“元散曲”等,音乐与文学一直是相伴成长。正因为音乐与文学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于是有许多教师在语文课中巧妙借助音乐来教学。如我在上《愚公移山》这一课,我就以音乐作为开场白,创设气氛。首先放江涛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这首歌,接着我说到:“这首歌歌颂了愚公那坚定不移的毅力,显现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勇气。这首歌词里面就有描绘愚公移山的艰辛及愚公不怕困难的决心的句子,请问是哪几句?请同学们找出来?”采取这种诱导方式,即使是枯燥的课文,由于音乐的介入,可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实,语文教学是一个全方位的教学过程,要不语文教学讲解的透透彻彻,这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觉得老师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语文也是一门需要细心工作的学科,它就像古代女子绣花一样,要不段创新,不断地转变思维,要留心每一件与语文有关的人、事、景,这样才能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所以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能抓住一个细节,你的教学就一定会成功,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也一定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参考书籍: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1996年版
《中学生语文教育基础》
1993年版 《中学生语文教育基础》
1993年版
《教育信息报》
2003年版 《新课程标准教程》
2003年版
《叶圣陶文集》
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