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区别
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区别
(1)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它们在核内的螺旋程度不一,螺旋紧密的部分,染色较深,有的螺旋松疏染色较浅,染色质在光镜下呈现颗粒状,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细胞分裂时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化形成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的形状。不同生物的染色体(习惯不称染色质)数目、形态不同,具有种的特异性,而且比较恒定。
(2)每个染色体一般具有两个臂或一个臂,两臂之间有着丝点(是纺缍丝附着的地方)。细胞分裂间期由于染色体(习惯不称染色质)复制形成由一个共同着丝点连在一起的两个染色单体被称为姐妹染色单体,这时的染色体仍为一条染色体。当细胞进入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各有了自己的着丝点,这时就不再是染色单体而叫染色体了,随之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
①染色体的组成:一个染色体一般呈棍棒状(如图),包含一个着丝点(c)和两个臂(a、b)。着丝点是纺锤丝附着的地方,少数染色体的着丝点位于一端。一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因此,对染色体计数时就是看着丝点的数目。
②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形态有两种,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转化。下图中,A是通常所说的一个染色体。B是经过复制的染色体,包含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是完全相同的,其含有的物质也与A完全相同。B的着丝点分裂后,就变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染色体,称之为姐妹染色体。也就是说,染色体复制后至着丝点分裂之前,染色体的个数不变,但包含有染色单体,也仅在这一段时间内有染色单体。
③A的一个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而B的染色体中含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2个染色单体上。随着着丝点分裂,B形成了C中的2个染色体,因而每个染色体只含一个DNA分子。
④要计算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没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染色体数。
第二篇:习惯性流产和染色体异常怎么办?
习惯性流产在学术上称为反复自然流产,指连续两次以上在同一妊娠期内发生胎停育或死胎的现象,属不育症范畴,是许多影响妊娠疾病的共同结局,发病率为总妊娠的1%,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在早期流产的胚胎中。有60-80%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流产夫妇中约有33%存在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检查的结果,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染色体平衡易位。
医生把人的23对染色体分成1-22号和XX或XY。在细胞遗传学检查中把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之间的染色体易位称为平衡易位。平衡易位的一般患者本人不发生畸形和智力低下,但携带者既可生育正常儿,亦可生育平衡易位携带者、畸胎儿或死胎,其几率各占1/4,而且是随机的,后两种情况往往会导致流产。
须引起重视的是,这类流产至少一半是由丈夫引起的。因为胎儿的染色体一半来自母亲,另一半来自父亲。所以妻子流产,丈夫也必须去做染色体检查。这类流产一般不提倡保胎。待怀孕16-20周时,孕妇做羊水染色体检查,若发现胎儿异常就必须引产,否则,会生育智力低下的畸形儿。
二、染色体同源易位。
简单地说,同源易位就是两条同号的染色体之间的易位。这种易位使受精后所形成的胚胎100%是异常胎儿。因为多一条染色体的胎儿能生下来的全是严重痴呆畸形儿:少一条染色体的胎儿,除X单体外,全是死胎,因此,染色体同源易位患者惟一的选择不生育,以免痛苦终身。
三、染色体正常。
对于染色体检查正常者尚需进一步做有关检查。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夫妻双方染色体正常,但胎儿也有发生染色体异常的可能,因为很多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早期胚胎突变引起的。所以孕妇在未做羊水染色体检查之前,不要盲目保胎,以免生育劣质儿。
本文由北京华博医院整理
第三篇:关于染色和染料的文化和资料
关于染色和染料的文化和资料
我们的染色技术并不是近代才有的,而很多染色工艺也是古老工艺流传下来的,那么由此可见染料是很早就有的,染料的提取也并不是现代化工业才可以制造的。
我们吃桑椹会发现手上染了桑椹的颜色,茶水溅到衣服上会有茶渍……
身边一草一木都是有颜色的,而正式如此,我们古代的很多染料就是由草本植物中提取的。
用植物染色,操作极其简单,原料随处可得。大部分身边所见的都可以一试;但是话又说回来,每个基本色,总是有一两种效果特别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原料。此类原料无须外求,前人早就替你总结了。那便是你翻开一本染事书都必然看到的那些名字:红花、苏木、皂斗、黄檗、姜黄、栀子果、槐米、靛蓝、茶……另一条:如果你从记录中发现一种植物”可以“染出什么色,并不代表你自己操作就定能成功。显然,许多色的染成,实际上需要较为精确的“配方”和条件,又也许有两种或多种植物的参与。比如染绿方法中的黄檗加靛水。黄色、黄绿色、茶色、紫红、砖红,这几样是最易染成的。
不同的芳香植物可以染成不同的颜色:
红花,番红花,栀子(果实)------深黄色 西洋甘菊,金盏菊,艾蒿-----淡黄色
薄荷,香蜂花-----茶色
薰衣草-----蓝紫色
玫瑰茄-----粉色
飞燕草-----淡兰色最后染成的颜色还会随着芳香植物的采集时间,用量,植物的质地等因素而稍有变异。在布料作成各种成品后,还可以在上面压染一些花纹,方法如下:选择一些形状美丽,叶脉清晰的芳香植物叶子,在叶背涂上丙烯画颜料,然后压染在织物上干后即行。还有用茶染色,大约是最容易在家里尝试的草木染了。
盐水可以用来定色。取茶包五六个,煮十分钟,便得了一锅黑红黑红的茶汤,放进待染棉布,煮染十分钟,取出洗净,入盐水泡十分钟,再入汤煮染。如此循环两次,已经得到了很深的红茶色。注意到空气和光会令呈色不均匀,晾干时不要让它直接接触空气,几块布叠在一起晾,上面另盖一块沾湿的布。
蓝色染料——蓝草;红色染料——茜草、红花、苏枋(阳媒染);
黄色染料——槐花、姜黄、栀子、黄檗;紫色染料——紫草、紫苏;
棕褐染料——薯莨; 黑色染料——五倍子、苏木 草木染棉麻布的染色前处理精炼处理棉麻坯布或坯线需要把里面的杂质去掉才可以进入染色。这个过程叫“精炼”。精练过的棉麻,线材可用2-3%的烧碱当主精练剂,再加布重0.5%左右的洗衣粉当作辅助精练剂。用布重20-3-倍的清水,放入不锈钢锅中煮炼1小时左右,煮时要不断翻动,煮后充分水系,然后晾干即成。做过此过程后不必再做退浆。退浆处理市面上买回的成品白布,在整理过程中都加了浆料,在染色前必须做退浆处理。方法是:将要染的布料放入热水(60度左右)浸泡半天,并加以翻动,使浆料溶解,在放入洗衣机中,加入洗衣粉,如一般洗衣程序洗涤,清洗干净后即可去除浆料,也可以用手搓揉,冲洗干净后晾干即可。如想快速一些,可加适量的洗衣粉及布重20-30倍的清水放入不锈钢锅中煮炼30-60分钟,煮时要不断翻动,煮后充分水洗,洗后晾干。豆浆处理蚕丝,羊毛等动物纤维主要为动物蛋白质,与天然染料和媒染剂可以产生非常良好的结合,染色效果好,所以不必再经过其他处理而直接染色,而棉麻纤维则不然,它们和媒染剂及天然染料之间缺乏亲和性,所以在染色之前可以用生豆浆浸泡处理,使棉麻布料充分吸收蛋白质,处理后充分晒干,再用来染色,可以得到较好的染色效果。生豆浆可以在超市买到,直接用不必加水;也可以自己在家里用豆浆机制作,水量为黄豆量的8-10倍,如一般豆浆做法,注意:千万不要煮熟!先将布料放入生豆浆中浸泡,要不断翻动搓揉,以免蛋白质局部凝固;浸泡一次越20分钟,然后将布料拧干扯平,再晾晒。若要效果更好,晒干后可以再重复一回。注意:豆浆处理最好在大晴天进行,否则容易发霉。处理好的豆浆布应保持干燥,以免因潮湿而产生霉点。洋葱皮是一种很好的染色材料,只要能在市场收集到一些废弃的洋葱皮膜,就可以轻易地染得带橙味的黄色。一.染材:洋葱皮200克(干)将在市场或超市捡来的洋葱皮外层(最薄的有鳞片的那种,颜色越深越好)用清水洗净,晒干。
二、媒染剂:明矾粉5-10克,生石灰50克。
三、用具:不锈钢锅(直径约36-38公分)1个玻璃棒2支,或竹筷一双炉子一个(煤气炉,电磁炉,电炉均可,最好可调温的)磅秤1台(秤布用)量桶2个、塑料水桶(大)4只、水瓢2个滤网、滤布各2个晒衣架、晒衣竿耐热手套2付、塑料手套1付(橡胶材质)白色塑料绳(扎染用)
四、材料:小方巾若干条(薄棉)每条方巾重量约25-45公克,白布或白色手帕也可以。愿意染丝巾的可以准备白色丝巾(真丝的,化纤的不行)。今天以白色棉布一块做简单的扎染。具体的染色步骤如下:一.染料提取1.将收集回来的洋葱皮膜用清水洗过,以去除部份残留的沙土,取200克然后置于不锈钢锅中,加入2000克(2升)清水后升水煎煮以萃取色素,萃取时间约为水沸后三十分钟,共萃取二至三回。2.将各次萃取后的染液经细网过滤后,调和在一起作为染浴使用。二.染色.被染物先浸泡清水,加温煮10分钟,清水漂洗,拧干、打松后投入染浴中染色,染色时升温的速度不宜过快,并随时玻璃棒或竹筷加以搅拌,煮染的时间约为染液煮沸后降温保持半小时。三.媒染1.媒染剂配备:明矾5克加水1升,石灰30克加水1升。2.取出被染物,拧干后进行约半小时媒染。3.经媒的被染物再入原染浴中染色半小时。加点食盐以用于固色。4.煮染之后,被染物取出水洗、晾干而成。5.将布料在染色前放入豆浆中浸泡也有好效果,大家不妨试试。四.注意事项:1..洋葱皮的色素浓度较高,染色时以被染物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己可染到相当的浓度。2.没有媒染剂的可以不用。蚕丝的染色较明亮:无媒染、明矾媒染呈橙黄色,石灰媒染呈红褐色。棉的染色色调和丝基本一致,但明度都较低些。3.由于初学者没有布料做前处理的经验,尽量采用市面上有售的本色白布,漂白的虽然也可以,但有漂白粉处理的不利于环保。有布料处理经验的可以采用白坯布自己做前处理再染色效果更好。3.扎染图片仅供参考,没有经验的可以不做扎染或做最简单的扎染。草木染,是利用草木之汁染制纤维的方法。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相当水平的这种染色技术。从当时染草的品种、采集、染色到管理的文字记载中得知,周礼天官中有染人官职,掌管染丝帛,也有掌管“染草”之职。“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以权量之,以待时而颁之。”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管理制度。草木染所采用的植物有:茜草、红花、苏木、蓝草、桅子、槐米、紫草、荩草、黄柏等。在诗经中“绿衣黄裳”“青青子衿”“我朱孔阳”“君子不以绀緅饰”“载玄载黄”这些词句表明这些色彩在当时社会普遍流行。秦汉时,染色已基本采用植物染料,形成独特的风格。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我国古代使用的主要植物染料有:红色类的茜草、红花、苏枋;黄色类的荩草、栀子、姜金和槐米;绿色类的冻绿(亦称中国绿);蓝色类的蓝草(靛蓝);黑色类的皂斗和乌桕等等,它们经由媒染、拼色和套染等技术,可变化出无穷的色彩。草木染也称植物染色。由于天然染料分子结构各不相同,染色方法也有较大差异,对于蛋白质纤维、纤维素纤维而言,染色方法主要有无媒染,先染后媒,先媒后染,同媒染色等。最佳染色工艺应该依据染料性质来定。媒 染 法:
(一)媒染作用什么叫媒染,媒染是利用载体对纤维没有亲和力的某些染料色素,使其染料染于纤维上,这种载体称为媒染。草木染工艺中,许多从植物里提取的色素,对纤维亲和力不是很强,这种植物染料在纤维上得色不高,色牢度较差,要提高色素与纤维较好地结合必须通过一些矾类物质的介入,这种媒介物称为媒染剂。传统的草木染媒染剂通常有白矾、皂矾、胆矾等,通过这些媒染剂的媒染,使纤维上色量增加,同时也提高了染色的固色作用。
(二)媒染剂的品种与应用白矾,又名明矾,学名:硫酸铝钾,化学式KAl(SO4)2?12H2O。白矾无色,八面晶体,溶于水,起水解作用而生成氢氧化铝胶状沉淀,常作净水剂与媒染剂。在植物染料染色应用中有强吸附性,为古代染工常用,故宋应星《天工开物》:“投矾化之,以之染物,则固结肤膜之间。”周代用植物茜草染红,必用明矾作媒染剂。《明会典》中记载,用苏木水加白矾染红,槐花与靛蓝水套染绿色,媒染时必用明矾。《天工开物》中:“木红色,则用苏木煎水,入明矾。”“大红官绿色,槐花煎水染,蓝淀盖套色,浅深皆用明矾。”古代许多实践经验证明 使纤维染鲜亮色时,多选择明矾作媒染剂,能保持色素原来色泽的感觉。皂矾,又名绿矾、青矾,学名:七水硫酸亚铁,化学式FeSO4?7H2O。此为硫酸盐类矿物水绿矾的矿石,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在干燥空气中即风化,在湿空气中迅速氧化,表面生成黄棕色的碱式硫酸铁。《天工开物》中记述了,染“紫色,用苏木为地,青矾尚之。” “茶褐色,用莲子壳煎水染,复用青矾水盖。” “油绿色,用槐花薄染,再加青矾盖染。”以上都说明在染色中青矾的应用是很广泛的。青矾在草木染染黑色中是最重要的一种原料,它与鞣质(如橡斗、栗壳、莲子壳、五倍子、柿等植物中含有丰富的鞣酸成分)可生成深黑色的化合物,也常与其他植物染料套染成深黑、深青、深紫色。《淮南子?俶真训》:“今以涅染缁,则黑于涅。”古染黑,主要有三种形式:①红色苏木、茜草染液染色,复染7—9次,明矾青矾媒染。②红色与靛蓝套染,用青矾盖。③用蓬壳、栗壳、五倍子、柿、橡斗含鞣酸,用青矾媒染。这里所说染黑,少不了青矾。青矾,是含硫酸亚铁的矿石,“涅,矾石也。”为皂矾。历代也有人制造“铁浆”用于染黑,“以生铁喷水,即堪染皂者。”也“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将铁薄片,置于米泔水或浸入醋中。”各种染皂铁浆创新之举、力求染黑技艺更完美,媒染剂的营造带来黑色染制业兴旺与发展,这也说明青矾在染黑中的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提高,利用新的染料资源,找到含有高鞣酸的植物与青矾媒染,染黑更深。因此,从过去直观选用有色素植物复染、套染染黑的思路,拓展到无色鞣质的利用,如鞣质含量较高的五倍子为主要植物染料,亲水性较好,易溶于水呈胶状溶液,能上染,与青矾媒染耐光、耐洗牢度都有所提高。这种染黑技艺的进步,对草木染的发展产生很深远的影响。青矾还用于靛蓝染色,靛蓝不溶于水,民间有习俗用皂矾石灰法,它可以将靛蓝还原为易溶于碱的靛白,供布吸收染色,经空气氧化成不溶性靛蓝色泽。青矾在这里不是被当作媒染剂来使用的,而是作为靛蓝染色的助染剂。胆矾,又名蓝矾,学名:五水硫酸铜,化学式CuSO4?5H2O。蓝矾在农药、印染领域广泛使用,作为一种良好的杀菌剂,可防治多种作物的病害。在古代染坊中作为媒染剂大量应用。在战国,荩草放在铜器中煎煮,其汁为绿色,于是人们总结出用荩草染绿的媒染剂确定为含铜盐的蓝矾。荩草本身汁液为黄色,染出的黄色纤维只有通过蓝矾媒染才能显现出鲜艳的绿色来,蓝矾成为当时染绿必不可少的原料。由于蓝矾媒染色彩鲜明,方可与其他植物染料拼色或套染,有时与明矾并用可得意外的纯亮色彩。草木染中使用的媒染剂在古代有明矾的铝媒;皂矾的铁媒;胆矾的铜媒。如今选用锡媒、锌媒也拓展了媒染剂的领域,也有学者将草木灰、碱、酸等物质归类为媒染剂,总之能使植物染料产生新的色彩、上色提高、牢度好,对人体又没有危害的新资源,是我们研究和发展草木染的必由之路。(三)先染后媒先用植物染料直接染制纤维,然后用媒染剂媒染发色,这一过程称为先染后媒。染色与媒染操作时,是分别在染色缸和媒染缸中进行。先染后媒这种方法能保持染液不被污染能持续复染,由于染缸中没有其他杂质,再添加新鲜染液可反复续染,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染液的重复利用率。
(四)先媒后染其程序,先将纤维在媒染剂中浸泡,再将媒染过的纤维放入植物染料中染色,这种方法称为先媒后染。这与先染后媒染在操作程序上不同,体现在先媒,还是后媒。程序的变化使其产生的染色效果也有所不同。纤维先媒比后媒上色要饱和些。可是,由于先媒的纤维上会含有余量的媒染剂成分被带进染液中,原液会造成提前媒染而沉淀,因此损失了原液的纯度,必将影响植物染料原液染色效果。采用先媒染还是后媒染?要取决于人们对纤维上色的要求和视草木染料色素本身特性而定。古代染工在丰富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染色工艺程序,来决定先媒后染或者先染后媒。复 染 法在周代,草木染大量应用,染色的程序及染色的颜色名称,都有明确要求并建立了必要的规章,规范了当时染色行业严格的技术管理。《尔雅?释器》中对草木染染红进行这样描述:“一染谓縓(quán)、再染谓赪(chēng)、三染谓纁(xūn)。”这縓——黄赤色,赪——浅赤色,纁?——绛色,说明纤维染三次,颜色一次比一次深重。植物染料本身与植物纤维亲和力低,染一次只有少量色素吸附在纤维上,要染深色,必须反复多次浸染,色素才可能较多地吸附与聚结,达到深度的要求。古代染工为了每染一次便于掌握染色深度,规定每染一次色就有一个色名的习俗,以此确定染色标准。《释器》:“一染一入,色名縓。”染二次则比第一次深一度,称赪,染三遍称纁。《周礼?钟氏》中说:“三染谓纁(xūn)、五入为緅(zōu)、七入为缁(zī)。”于是红色系列复染呈现从浅黄赤色到浅赤色、绛色,再从绛色到紫色,最后加深至黑色。这种同一色系反复染色达到深色的方法称为复染法。红色系列的复染技艺如此丰富多彩的变化,同样体现在蓝色系列的复染之中,作为靛蓝染蓝生产,染缸分浅色缸和深色缸,以江苏如皋明、清时期乡镇染坊习俗,头染为鱼白、月白,再染为浅月、毛月、鱼蓝、中蓝。深缸的头染为双蓝,再染为又蓝、红青。有的乡村染坊把复染名称更为通俗,染一遍色谓一厘头,再染谓二厘头,以此顺推三厘头、四厘头……。以上草木染复染技艺,大到官营,小到乡坊,都有一套染业俗规,以此规范管理。套 染 法现在的印染工厂染色是根据样卡(色卡)要求,通过染料不同量的比例拼色。配制成染液,将面料进缸一次性染色。而在古代,纤维上的各种色彩---间色,是采用多次在不同的植物染液里套染来完成的。套染工艺是先染一色后,再套染另一色,产生第三色的效果。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讲:“天青色,入靛缸浅染,苏木水盖。”说明染紫青色时,纤维先在靛蓝缸中染浅蓝,然后在苏木红色染料中套染,即成天青色。“大红官绿色,槐花煎水染,蓝淀盖。”天然植物染料本身没有绿色染料,这里染绿,要纤维先用槐花染成嫩黄色,然后再用靛蓝套染,经空气氧化,以黄套蓝即成绿色。传统的套染工艺正是遵循色彩构成原则,黄+蓝=绿、红+黄=赤、红+蓝=紫,以原色与间色的规律和基本要素来指导生产。氧 化 还 原 法草木染大都是染色后经媒染处理,使其色素沉淀附着并固结于纤维上。唯独靛蓝染色与其他植物染料染法不同。蓝靛染色采用的是氧化还原法。蓝染后,纤维出缸时呈黄绿色,一经空气氧化,纤维立即转变成蓝色。蓝草染蓝在古代商周时期,应用相当普遍。《齐民要术》中北魏贾思勰对蓝草制靛作了系统总结,并对靛蓝染色作了介绍。染色需在靛泥中加入石灰水呈碱性,配成染液使之发酵,把原来的靛蓝还原成靛白,靛白能溶解于碱性溶液之中,因此纤维上色,染完经空气氧化成蓝色。染蓝也需要多次复染才能达到深度,才能“青胜于蓝”。纤维的红中偏紫、绿中发青的体现,都离不开靛蓝与其他植物染料套染的结果。虽说染蓝工艺经过从制靛、发酵、还原靛白、复染、套染复杂的过程,蓝色作为三原色中不可缺少的主色,在创造绚丽多彩的纤维世界里,它与其他植物染料配伍性能较强,利用靛蓝套染、拼色的广泛应用,靛蓝的存在为草木染技艺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保持着重要地位。实际操作方面,其余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1.《染作江南春水色》
2.《中国传统纺织品印花研究》 3.《浙江传统手工艺调研》 4.《天然染料应用的现状与发展》 5.《中国植物染色简史》 6.《色谱与传统中国色》
7.《康熙字典之色彩文字义涵探讨》
8.《汉以前之汉字字书色彩表达调查研究》上边是染色材料的资料收集,还有一些染色的技巧:
1、全染:直接丢进染水就好了(? ̄▽ ̄)?
2、渐变:搭在那里,要染的地方放染水里,等染水渐渐浸上去蔓延过度。
3、扎染:一个小技巧随便用,(用橡皮筋扎起来的地方是染不上颜色的哦(′-ω-`)~~)
4、蜡染:就是一块布你用蜡画上图啊丢进染水染完了你画图案的地方是不会染上颜色的。
5、云染:和扎染大同小异,把布煮好柔成一团用绳子扎好,随处染,由于效果像天上的云朵一样随意自然所以叫做云染。在洗衣机里放入温水,启动洗衣机进行漂洗,加入84消毒液,半缸水加大约三分之一瓶消毒液,溶解稀释,放入衣服,盖上机盖,漂洗大约25分钟,25分钟后捞出衣物,衣服晾干后,就回复原来的颜色了。如果想避免衣服不掉色,刚买回来的新衣衣,必须在水里放些盐(一桶水一小匙),洗后要马上用清水漂洗干净,不要泡太久哦!最后,不要在阳光下曝晒,阳光会使染料变性的哦~~应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1。用一下陈醋来洗一下被染的地方2。试试叫彩漂的化学用品,如白猫漂彩3。用84消毒液稀释以后,稍微泡一下试试,不过一定要掌握好稀释的比例和浸泡的时间,这个和被染的衣服之地和被染程度有关系,最好多漂几次,宁可麻烦点,也不要漂过头了。4。用高强度的清洗剂洗除5。高锰酸钾和醋酸,做法是先将少许高锰酸钾溶于水,再将要漂洗的衣服放进去,要充分浸透,浸10至20分钟后,衣服会呈暗红色,将衣服拿起,洗一下清水;再将少许醋酸溶于水,把浸过高锰酸钾的衣服放入醋酸溶液中,衣服就会由暗红色慢慢转变为原来的颜色,并且染了色的地方也一并褪掉而不会损坏衣服原有的颜色。有时穿到发黄的衣服也可以用这个办法。6。用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多的洗衣粉和洗洁精1:1加入温水中,把被染的地方放入温水中浸泡半个小时以上,再用手去搓洗。如果还是去不干净,就把全部的衣服都放进50度以上水中,加入少量的洗衣粉搓洗,利用该衣服的褪色来减小被染色的色差。7。被染色的地方画成,或者绣上一朵花,可以达到遮蔽瑕疵的效果。8。将被染色处用水打湿。再将食用盐涂满。再用手反复轻搓。被染之色便没了。再用清水清洗即可。
9。把染了色的衣物放入盛有热水的盆中,每升水加10匙小苏打。用月桂树叶覆盖衣物,就这样放一夜,次日早上,清洗一下,你会发现它们又重新变白。(小贴士:染色途中加盐水可以固色哦~
染色过程中固定面料的夹具最好选用全塑料制作的夹子,避免弹簧金属圈耐受不了酸性或者碱性的染色剂而生锈沾染面料。
还有还有,咱们小时候吃的板蓝根~这种植物就是可以染色的,都能喝呐,不过现在的染料尤其是化工的就不要去尝试了哈)——以上内容由向死而生一蜉蝣采摘自互联网加以编辑
第四篇:革兰染色和血浆凝固酶实验
革兰染色和血浆凝固酶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革兰染色法的原理以及实验步骤;理解血浆凝固酶试验的原理;掌握血浆凝固酶试验的操作方法以及结果判断。
试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载玻片、特种铅笔、试管夹、酒精灯、打火机、接种环、染色盘、显微镜
试剂:龙胆紫溶液、碘溶液、脱色液、沙黄溶液、生理盐水、蒸馏水、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物、EDTA抗凝兔血浆等
实验原理:
革兰染色:细菌的不同显色反应是由于细胞壁对乙醇的通透性和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是肽聚糖层厚度和结构决定的。经结晶紫染色的细胞用碘液处理后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乙醇能使它溶解,所以染色的前二步结果是一样的,但在G+细胞中,乙醇还能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隙变小,由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分子太大,不能通过细胞壁,保持着紫色。在G-细胞中,乙醇处理不但破坏了胞壁外膜,还可能损伤肽聚糖层和细胞质膜,于是被乙醇溶解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从细胞中渗漏出来,当再用衬托的染色液复染时,显现红色。红色染料虽然也能进入已染成紫色的G+细胞,但被紫色盖没,红色显示不出来。
血浆凝固酶试验:致病的葡萄球菌可分泌游离型凝固酶到菌体外,游离型凝固酶能被血浆中的协同因子激活为凝酶样物质,将液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固态的纤维蛋白而使血浆凝固。
实验步骤:
革兰染色:1.标记:用特种铅笔在载玻片上画一个小圈,用来大致确定菌液滴的位置。
2.涂片:滴加一小滴无菌生理盐水与洁净载玻片上,用打火机点燃酒精灯灼烧接种环,待接种环冷却后在培养基中取细菌,然后将菌落或菌苔轻轻涂布散开(菌液标本可直接涂在载玻片上),涂片完成消毒接种环,熄灭酒精灯。
3.干燥:涂片后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也可在酒精灯上略加温,使之迅速干燥,但勿靠近火焰(火焰上方15cm左右,可用手背试温,要求以玻片背面触及手背皮肤热而不烫为宜)
4.固定:用高温进行固定,即用夹子夹取载玻片一端,标本面朝上,在酒精的外焰快速来回移动3~4次,共约3~4秒,放置待冷却后染色
5.染色:(1)初染:龙胆紫溶液染色10
s
后用蒸馏水冲洗,沥去水分
(2)煤染:碘液染色10
s
后用蒸馏水冲洗,沥去水分
(3)脱色:脱色剂脱色10-20
s
后用蒸馏水冲洗,沥去水分
(4)复染与水洗:沙黄溶液染色10
s
后用蒸馏水冲洗,自然干燥后镜检
6.显微镜观察
血浆凝固酶试验:1.取一张载玻片做好标记,一侧滴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一侧滴加兔血浆
2.接种环灼烧消毒,待冷却后用接种环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理盐水侧涂匀;接种环灼烧消毒,待接种环冷却后再跳去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兔血浆侧涂匀,5-10秒内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
革兰染色:1、涂片时动作要轻柔,使其薄而均匀,动作过大会改变细菌的排列形式
2、固定这一步骤能杀死细菌,固定细菌结构,保证菌体能牢固地黏附在载玻片上,以免水洗时被水冲掉,并且能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
3、龙胆紫是碱性染料可与细菌的DNA
结合使细菌呈紫色
4、媒染剂的作用使增强染料与细菌的亲和力更好地加强染料与细菌的结合5、脱色是革兰染色的关键步骤,目的是帮助染料从被染色的细菌中
脱色,利用细菌对染料脱色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将细菌加以区分;革兰阳性细菌不易被脱色剂脱色,而革兰阴性菌则易被脱色
6、复染的目的是使脱色的细菌重新染上另一种颜色,以便与未脱色菌进行比较
7、革兰阳性菌经染色后呈紫色而革兰阴性菌呈红色,另外要注意,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假阳性主要是由于脱色不完全,可能是由于涂片过厚,或者是结晶紫染色过度,导致脱色不完全。假阴性可能是因为细胞固定过度,造成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而出现假阴性结果;另外,细胞培养时间太长,可能已经有部分细胞发生死亡或者自溶,也导致细胞壁通透性的改变而出现假阴性结果。
血浆凝固酶试验:1、血浆凝固酶是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
2、运用玻片法血浆凝固酶试验可检测游离型凝固酶,使用EDTA抗凝兔血浆试验效果最佳。
3、血浆凝固酶试验结果的判断:出现明显的凝聚颗粒为阳性、无凝集颗粒为阴性。
第五篇:控制和减少染色色差浅谈
控制和减少染色色差浅谈
2006 年 09 月 27 日
在印染行业中,连续轧染色差的概念范围很广,有对样色差,批间色差、底面色差、左中右色差、批内色差等。这是印染工作者长期遇到的复杂而又难以解决的质量问题。随着我国纺织品出口扩大,参与国际性竞争愈趋激烈,品质的要求也愈趋严格。目前出口染色产品中,左中右色差和批内色差的标准要求在4·5级以上,远远高于我国国家标准。同时色差的评定,也由传统的目光评级转向电脑的测色和鉴定。即由传统的匠人技艺上升为科学技术,颜色的传递开始由实物色扳向数字化过渡到电脑的对色为CMC、DE值控制在0·6以内,批内色差是0·9以内。而且对色光源亦从普通的办公室灯光D65、CWF、TL84、D75发展到U3O、HORIZON、INCA等灯光光源对色,并且由一灯对色增加到两灯,叁灯分别对色而要求色光不变。为了达到客户的品质要求,提高企业出口竞争能力,控制、减少以至克服染色色差已成为印染工作者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笔者主要针对如何控制减少左中右色差(俗称边色)和批内色差(俗称LOT色)。
一、抓好原材料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控制色差的基础; 染色产品的原材料,主要指坯布和染化料,无论批量大小,要求原材料前后品质一致是确保克服LOT色的重要条件。即使客观上原材料品质有异,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处理有别,把LOT色严格控制在最少量的范围内。
具体有如下做法:
l、同一色号的坯布,要求采购部门尽量购入同一棉织厂,同一个批次产地配棉的坯布。
2、如中间商供坯,必须分清不同棉织厂的产品,如有两个厂的坯布,投产时需按批号分别投产。必要时前处理及染色工艺用料要作适当调整,以克服该批产品的批内色差。
3、对一些特殊产品,如亚麻、亚麻棉等半漂坯,虽经前处理,但敏感色仍难以控制其LOT色变化。控制的方法可先在每疋(卷)取样l米,做好每疋(卷)与试样的编号记录,试染较敏感的颜色。然后根据试样LOT色的结果,将每疋(卷)分批投产。染色时分批调整,可减少LOT色的产生。
4、凡同一色号产品,遇原材料变化(包括坯布产地来源,染料,整理剂)供应部门必须通知技术部门,分类堆放,严格对比测试,以便工艺、技术上的合理调整,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5、柒化料要坚持按批次需用量备足,一个颜色不论大小,首先要求是同一产地、同一批次、同一色光、浓度的染料。染料最好采用全验的办法,发现有异,要分开使用,重新试样,避免因染料的色光、力度不同产生LOT色。
6、不要忽视柔软剂等后整理剂对色光,深浅及边色的影响。一个批量大的颜色,在柔软整理过程中,最好使用同一批产品· 在同一机台上生产。同时也要剪样对色跟踪控制,否则批内LOT色和边色都难以控制。
7、染料选择是否正确,是控制LOT色及边色的又一关键。许多企业接到客户来样后就交化验室打样,染料的配伍由打样人员决定。问题是一些打样人员,恰恰缺乏生产实践经验。他们只管对准小样与客户来样,而对染色上染率高低、色光变化快慢、配伍性的稳定、不同色样同色异谱的变化大小难以掌握。经常小样送交客户确认,到生产时才发现问题的存在,这时再去更改染料配伍,又受到色光,对灯变化的制约,显得十分被动。为此,我们采用的是由电脑配色,根据平时选定的染料组合,选择DE值最理想的配伍,一式六个的配伍,再送染色主管根据品质好、稳定性强(上染曲线大体相同)、成本低的原则挑选其中一组配伍,再交试化验室打样,这样的小样既符合客户要求,又保证生产时色差能控制到最稳定。
8、三原色虽有万种变化,但三原色并非万能。实践证明:不能全部依靠三原色配搭,面对任何一个颜色,最好的办法是选择一个近似色染料为主色,根据色光再以其它染料微调。同时染料的配伍要坚持宜少不宜多,越少越好的原则。
二、改革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是减少色差的保证。印染产品之所以难做,印染厂之所以经营艰难,是印染产品的生产特点所致。印染产品从坯布到成品往往经过10多道工序。生产过程结合着化学、物理、机械、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变化。10多个生产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因此不断改革,强化印染产品的生产管理是控制减少色差、确保产品质量的需要。
1、坚持以技术为主导的生产运转管理,是控制色差的可行办法: 印染厂传统的企业管理,存在着计划与技术,车间与技术,技术与设备各自为政的弊病。对突出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的位置不利。几年前,我们把技术和计划合并为工务部,全厂生产只由工务部一个部门统领。同时把生产运转管理方式改革为以技术为主导,以品质为重点的管理模式。在确保色差小的前提下,针对难度大的颜色、品种、专门设计前处理工艺。改变了以前多个品种千遍一律的炼漂工艺。强调在生产运转管理中技术唱主角,计划、车间,设备当好配角。并把染化料采购划属工务部统管。在生产过程中,不论是计划的调整还是问题的处理,无论是日班还是中夜班,决策权,指挥权在技术主管手里。这样避免了互相扯皮、重产轻质的矛盾,体现出“以工艺为核心”的作用确保了质量。
2、强化生产运转中的现场技术管理,是减少色差的关键: 鉴于印染产品生产的特点,绝大多数色差或其它质量问题都是在生产运转中产生的。长期以来,印染厂经常提及“预防为主”。但如何体现在实际运转中呢? 我们认为印染厂的现场监控,质量跟踪、防微杜渐是最切实的“预防为主”,多年来,我们十分重视生产现场的管理。一切生产计划、工艺技术人员、办公地点都设在生产工场里面。无论工务部经理、车间主任,还是炼漂、卷染、轧染、后整理的技术主管及技术员,每天工作的重点就在车间现场,工场(车间)就是办公室。这样,技术员对产品的运作、机台的运转、员工的操作、品质的变化都能了如指掌。同时要求他们要做到 “三到现场”(开机时、转品种、因故停台必到现场),检查“四个第一”(接班第一件布、转品种第一件布、清机后第一件布、设备维修后第一件布),以及认真“抓好三化”(技术操作统一化、工艺上车检查制度化、下机质量标准化),擞到产品运转中工艺上车的“三度”(温度、速度、浓度)能保持正确及前后一致,从而各下机半制品质量也能稳定一致,是控制减少色差的关键。
3、履行各级质量否决权是控制减少色差的保证: 印染生产最致命的弊病是松散的管理,马虎的把关。经常出现大量质量问题才去追根寻源。有效治理色差的办法,除严格的管理外,亟需各级对品质认真细致把关。我们履行的是各级质量否决权,实践证明是减少色差的又一保证。
①使用部门发现原材料品质差异,有权责成其退货,更换的职权。
②工艺技术人员对设备状况要有严谨的检查制度。发现设备问题而影响产品质量时,有权暂停生产。通知设备部门维修到完好为止。
③染色技术主管对前处理品质拥有质量否决权。凡发现炼漂半制品影响到染色质量时,有权责成其返工至达标。
④质检人员对染色产品中边色和LOT色的检查,达不到标准的,有权退回染色主管返修到达标为止。
⑤各级技术主管,对属下员工操作水平和表现,拥有奖惩、调整、辞退权力。凡不符合该岗位技术操作要求的员工· 都要坚持处理,妥善安置。
⑥客户是“皇帝”,凡客户因品质问题要求产品返修,要无条件接受,不得扯皮拖延。
三、认真抓好各环节技术组织措施,才能达到减少色差的目的: 染色的边色和LOT色,并非只有染色过程才会产生的。边色和LOT色的控制,除涉及企业的管理和原材料外,还有工艺、技术、设备、操作及其控制方法等。整个过程错综复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触一发而动全身”,而造成色差。
1、前处理是控制色差的基础: 染色出现边色和LOT色,多数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染色工序里检查原因。而忽视前处理这个产生色差的基础。这个片面的倾向,显然是错误的。可以说:前处理毛效、白度的一致,对色差的产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达到控制减少色差的目的,就必须花力气先抓好前处理这个基础工作。
①退浆净煮炼透: 许多企业由于设备的局限或是计划及成本因素,往往把退浆煮炼合二为一。但是这种退煮工艺,对于一些含浆率较高的产品(如灯芯绒,巴基斯坦及印度的坯布),其煮漂后毛效十分不稳定。经过摸索,我们认为: 纯棉织物的前处理不能忽视退浆的重要性。退浆净才能煮透,而只有退浆净才可以给前处理一个稳定的先决条件。实践中,我们认为: 缝头→退浆→烧毛→煮漂是最理想的工艺设计,染色产品毛效一般要求8cm以上,左中右及前后的毛效波动要控制2cm以内。
②轧车轧液率一致: 前处理轧车的轧液率,是否保持前后及左中右轧液一致是印染厂容易忽视的问题。尤其是煮漂和丝光轧液的轧车,如轧液率不稳定,必然会引起染色色差产生。因此,要把前处理重点轧车的维护保养提升到染色轧车水平去处理。每周休息天,设备部都要重点去检修,每周的头班,技术人员都要测定轧车左中右的轧液率,符合要求才能投入生产。
③印染生产中,难以避免突发机电故障,这对容布量较大(600-800M)的连续性退煮漂机台影响较大。发生此类问题,煮漂停放时间超过规定时,各厂应根据实际制定严谨的返工措施,并把返工的数量,箱号准确无误通知染色主管,以便染色时分别试样投产,可避免色差的产生。
④坚持前处理质量检查和明确移交标准。前处理半制品的外观质量检查是较简单的。内在质量检查如毛效、PH值、含浆率的检查也非难事。本文前面已提及“下 机质量标准化”必须持之以恒、认真落实。但是上述的检查仍不能满足染色色差的实际要求。我们的做法是: 在染色前一个工序,每箱布取样 1米,并连接缝头,送染色主管检查并搭染相同或接近的颜色去鉴定。如染出的头子布每段深、浅光色及左、中、右一致,即为合格品,相反为不合格品。前处理要采取措施修正,如出现试样有边色,可把染前白布样转90度车缝,以纬向调作经向,再染一次。这样,可求证是染色还是前处理产生的边色。
⑤保持工艺、设备路线的稳定性: 生产计划调度,绝对要服从工艺技术的需要,即一个批次或同色翻单再生产的品种,必须在同一工艺、同一设备上施工。如确需要调整机台生产,必须事先征得技术部门的同意后执行,不得先斩后奏或斩了也不奏的现象出现。另外: 目前宽幅染色产品(60-63“坯布)越来越多,而较多的印染厂由于设备的局限,被迫一机多用,即同一机台生产宽幅和窄幅产品。这种情况如何减少色差? 我们的做法是以技术为主导,要求计划编排把宽幅产品集中投产,生产前并要设备部门更换前处理重要部位的轧车,同时在轧染机前多配一台均匀轧车,专门生产宽幅产品。这样边色的控制较为理想。当然宽幅产品能做到专机专用就最理想了。
⑥磨毛产品的色差控制: 随着服装市场的需要,磨毛后加工的产品越来越多,目前,除了纯棉织物外,还发展到弹力斜,弹力府,尼龙棉交织的磨毛。由于磨毛的毛度前后和两边不一·也就易造成染色的边色和LOT色。为了保证磨毛下机品质的一致,磨毛时必须严格控制布的干湿度,磨毛的压力、张力、速度的一致。长时间的生产,磨毛砂纸因生产数量越大,损耗增大。因而磨毛时压力也要适当地调整才能保证毛度的前后长短一致。检查磨毛左中右长短是否一致,除手摸目测外,最好的办法还是抽样染色去检查鉴定磨毛的边色。另外因磨毛前大多教都要上柔软剂,所以,入染前最好再复煮漂一次,这样可去除表面花毛和柔软剂,使染色色光保持前、后一致。
2、染色工序是控制色差的中心: 色差,顾名思义是颜色的差异。印染产品也只有通过染色才会暴露出色差的问题,可以讲: 染色工序是产生色差的基地,也是控制色差的中心。因此要集中力量坚持认真细致的作风,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守好基地,控制好这个中心。
①备料: 一个颜色,无论批量大小,首先要求是同一批次、色光、浓度相同的染料。否则染色时要重新调整配方,试样后再投产。
②称料: 由于称料的差错造成批内色差,是印染厂最不值得去犯的低级错误,可靠的方法是: 分色称料、专人复核,并按照染料份量的大小严格执行衡器使用的规定。以达到堆确无误。
③开料: 开料桶容量每个最好在800-l000升,每台轧染机配套三个(活注焙固法每桶只能开300-500升),如采用活性汽固法及士林干还原法、硫化及涂料染色时,遇上批量大的颜色,可开齐2-3桶染液连通同时使用,这样可减少因染料或操作的误差而造成的色差。另外,每桶染液开好后,可用滤纸抽查,分析其扩散度及色光深浅的变化,作为对染料染前的最后把关。
④试样: 轧染试样的样布一般控制每次20米左右,这样可达到既准确又不浪费的效果。试样的工艺技术条件(包括压力、车速、温度、浓度)必须与正常生产相同。这样试样准,色差才会减少。试样时,除调方对色外,还应与左中右色差的调校一并进行到理想水平,这样正式投产时就能达到对色准、边色好的目的。
⑤预烘: 无论是红外线预烘还是横导辊预烘箱,织物表面的受热温度要保持匀衡一致,否则染料会随水份的泳移造成色差。尤其预烘箱的风力是否分布平均,要订出制度加强检查,以防出错。另外,有条件的企业可在预烘下机安装在线测湿仪,检查织物预烘下机的干湿度是否一致,以防止因干湿不匀造成的前后色差。
⑥蒸箱: 还原汽蒸箱的速度、温度、浓度需前后一致。特别是活性汽固液和士林还原液都离不开的烧碱,实践证明,色光对汽固或还原液中烧硷浓度十分敏感。为了减少烧碱浓度误差带来的影响,可把每色所需烧碱用量一次备好,并以滴定准确后使用。蒸箱温度、压力的控制,可规定控制进入蒸箱蒸汽的压力和温度表监控。另外可在蒸箱壁上装上蒸箱压力U型管,并对U型管的高低(即对蒸箱内压力高低)有个规定的控制点,由于U型管反应比温度表,压力表的反应更快捷灵敏,所以蒸箱内的温度、压力以U型管控制就更准确,前后色光就更为一致。
⑦监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边色和LOT色的监控仪器亦日益发展。例如:均匀轧车配上电脑,对其左中右轧液率的自动调控以及在线色差的测定和手提测色仪,温度自控、PH值自动控制等。有条件的企业,逐步添置一些先进实用的科技仪器,无疑对减少色差有极大帮助。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染色仍然要依靠员工的严格把关,认真检查去控制。每箱布要剪样对样最少三次,检查前后色差的变化。染色下机都要剪布条(一般应有20cm阔),再用缝纫机把左中右连接在一起检查边色。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⑧后整: 印染织物的后整理,会受后整理助剂的影响而产生色差。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和防止。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轧染试样时,要根据该品种的后整要求,如柔软、上浆、防水、防污、涂层、树脂等,剪样对色前,按后整要求进行整理后才去对色。这样可避免轧染下机对色准,后整下机色光变化的弊病。因此后整助剂的选用、配方、应由轧染主管制定。染后整理下机产品也需要剪样对色(色样由染色主管提供),并每箱布检查左中右色差的变化,以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
⑨成检: 目前,我厂成品检验的操作程序为: 验卷→分色→包装。验卷主要是检查布面外观疵点,分清A、B布。每卷规定剪前两条lOcm左右的布样(一条交客户,一条留厂备查)。分色要指定专人负责,主要根据布条色样分清LOT色和检查边色。合格品方可放行。包装要根据分色后的LOT色分别包装堆放,要有中英文的彩色标签显著分清,有利制衣厂分色裁剪。以上是笔者对控制和减少染色色差的肤浅体会,故作”浅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