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使用及二次备课的原则和方法(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5:0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导学案的使用及二次备课的原则和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导学案的使用及二次备课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篇:导学案的使用及二次备课的原则和方法

导学案的使用及二次备课的方法和原则

巉口中心小学 数学组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编写的学习方案。它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它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备课是教学常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如果说集体备课可以让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知识准确的话,那么,二次备课则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班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备课,二次备课能增强导学案的实用性、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下面是我们数学组在教研活动时大家讨论得出的关于二次备课的方法、内容和要求。

二次备课的方法:总体要求是做到“标、增、改、删、调”,具体做法如下: 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的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二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1、备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2、备教学设计。(1)看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看新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具体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领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3)看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其实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等,也就是预设与生成的问题。(4)看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5)看教学设计中的每一步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尤其看此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困生?

3、备练习设计 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加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重要环节。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是本班学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错误的,都要在二次备课时精心去构思。练习设计包括当堂练习与课外练习。

4、备教学效果。分析一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课时后的二次备课就是要分析教学的效果,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也就是我们写的小结或反思。

5、备教学评语。老师要在学生们展示之前,要对学生们在展示过程中的情况,做到方方面面的预测和预设。只有我们预见充分,我们才能驾驭课堂,做到游刃有余,尤其在“三疑三探课”中,更要好好准备预设问题。

6、备课堂教学模式。高效的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资源,特别是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我们不能搞形式主义,而要重实质。采用什么模式上课我们不做统一要求,教无定法嘛,但是我们所采用的办法一定要是受学生欢迎的方法,是教师能轻松上课,学生能愉快学习的方法,是科学高效的好教学模式。因此二次备课要特别注重备课堂教学模式。当然,教学之路艰辛而漫长,课改之路更是崎岖而坎坷。所以,它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勇于探索,不断前行。我愿与诸位同仁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共同提高,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课改之路。

2014年3月20日

为了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深化“帮助·竞赛·过关”六字教学模式,体现集体备课的智慧,以导学案为抓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经课改中心研究决定,进行第二次导学案展评。为进一步规范教学案,提高教师二次备课的质量;为有效使用教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经研究决定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编写的学习方案。它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它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首先,我们要明确编写导学案的目的。

1、方便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被形象地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

2、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课堂动态生成情境;

3、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效结合;

4、增强课堂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学习的分层次和个性化,体验知识的“超市自选”。

其次,我们要懂得编写导学案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3、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因此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

4、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教学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第三,我们要把握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1、吃透教材打基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 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因此,编写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知识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情感因素,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二度创作”有提示。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比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3、紧扣目标抓落实。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适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4、分层学习重差异。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即把知识转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把问题按阶梯式由易到难呈现出来。设计问题要本着以下要求:(1)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2)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和细碎;(3)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思考;(4)设计的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5)设计的问题所用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通常针对学生层次,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主要指本课的基础知识。力求全体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文本的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二层次为“提升题”或叫“拔高题”,这类题目在知识上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力求中等以上的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三层次为“拓展题”,这类题目有更强的综合性和难度,并与社会实践想对接。力求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能基本解决。在学生对照导学案“独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

5、学法指导在其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的指导,改变过去单一被动、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而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如指导学生如何有效预习;如何整合课内外资源收集有效信息,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何进行问题展示;如何进行问题质疑;如何用好纠错本;如何用好双色笔;如何整理学习笔记;如何进行自我反省;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要能让学生循着问题的思路进行思考,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在使用导学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变思想、统一认识:导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有对学习内容的引领,有对学习内容的实践、点拨及检测,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拓展。导学案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获取能力的提高。

二、有效自学、成就课堂:对导学案的使用,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主动的意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理念,它使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对知识是自我经历而不是教师给予,对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对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因此,学生要满腔热忱、信心百倍、认认真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用好导学案。课下自学的质量,是保证三步一课有效实施的关键。全体学生对导学案的态度是热情而不是敷衍,积极而不是消极,主动而不是被动,渴望而不是无奈或拒绝。必须自主阶段认真写,课上互动认真标注,课后修订认真改。课下全体学生要依据学案独立自主全面完成导学案。自学主要是在自习课上结合教材、教辅资料独立自主去完成导学案(必要时也可教师帮助、同学间合作,这仅为辅助手段),但更多是强调自主学习,学生原则上不能自习课上讨论。但学案一定要自己去学去做,千万不能抄袭,弄虚作假。使用时教师根据学情适当增删的内容学生要记在学案上,并按要求去自学。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三、课上互学、高效利用:

1、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讨论开始时教师对讨论进行指导:

(一)校订学案,小组长带领全组首先校订学案,要逐内容进行;

(二)组内个别释疑解难,小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对于某同学的个别问题答疑解惑。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提倡合作;

(三)落实学习目标,小组长带领全组对每一个目标检验落实情况或对给定问题组织讨论;

(四)如有集中的困惑问题,小组收集。

2、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各小组的主要展示人,按事先分配的重点内容(对本小组领取的重点学习任务,认真研究,弄懂吃透,能够解答他人的疑惑,全部组员要高质量解决相关问题;也可以尝试不分配特定内容)板书展示,展示人要写上名字。

3、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课上集中的困惑问题记在学案上、个人的疑难批在学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得写在学案上、思维的碰撞更要注在学案上。

4、学后反思离不开导学案。对课堂知识方法的概括是对学的结果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展示反思可以借助学案,修改反思更需要学案。

5、复习备考离不开导学案。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整合以及阶段复习都需要用到导学案,可以通过自主评价等环节自查学习薄弱环节,有重点、有主次的复习。

6、课堂点拨离不开导学案。教师课堂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会写的教师不写,教师是对各知识点强调、指导、点拨,或对各目标所涉及的问题敲定、点拨。学生要结合教师点拨,进一步讨论展示内容,并对学案再次修订。

7、教师引导离不开新学案。课堂后十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生应适度浏览新学案,结合教师的引领初步了解新学案。

四、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1、课堂学习使用过的学案,下课不能立即收交,为了进一步落实学习效果,课余时间学生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红笔修订导学案,晚自习上课前课代表带领小组长逐一检查学案修订情况,晚自习前交给教师。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2、新学案的自主学习也需要督促,在晚自习下课前十分钟小组长检查本小组新学案学习情况。

五、想学能学、会学学好:借助导学案,有效实施“三步一课循环教学”根本目的是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热切希望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不仅要想学习更要会学习,只有能学习才能学好习。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必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全面广泛的课堂参与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限的学习时间、真实的学习过程、实实在在的学习体验必定使学习效率真正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学习效果得到有效保证。

我们了解了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那么,对二次备课的原则与方法的把握也非常重要。通过这几年的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总结,我觉得二次备课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目标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重新审核确立学习目标;

2、兴趣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指导性原则:根据学习目标就相关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4、预设性原则:根据导学案的编排对问题进行全面预设,同时要留有余地。

备课是教学常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如果说集体备课可以让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知识准确的话,那么,二次备课则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班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备课,二次备课能增强导学案的实用性、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下面我就谈谈二次备课的方法、内容和要求。

二次备课的方法:总体要求是做到“标、增、改、删、调”,具体做法如下: 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的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二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1、备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2、备教学设计。(1)看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看新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具体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领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3)看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其实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等,也就是预设与生成的问题。(4)看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5)看教学设计中的每一步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尤其看此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困生?

3、备练习设计 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加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重要环节。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是本班学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错误的,都要在二次备课时精心去构思。练习设计包括当堂练习与课外练习。

4、备教学效果。分析一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课时后的二次备课就是要分析教学的效果,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也就是我们写的小结或反思。

5、备教学评语。老师要在学生们展示之前,要对学生们在展示过程中的情况,做到方方面面的预测和预设。只有我们预见充分,我们才能驾驭课堂,做到游刃有余,尤其在“三疑三探课”中,更要好好准备预设问题。

6、备课堂教学模式。高效的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资源,特别是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我们不能搞形式主义,而要重实质。采用什么模式上课我们不做统一要求,教无定法嘛,但是我们所采用的办法一定要是受学生欢迎的方法,是教师能轻松上课,学生能愉快学习的方法,是科学高效的好教学模式。因此二次备课要特别注重备课堂教学模式。当然,教学之路艰辛而漫长,课改之路更是崎岖而坎坷。所以,它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勇于探索,不断前行。我愿与诸位同仁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共同提高,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课改之路。

2011年11月7日于宁达中学

第二篇:使用学案导学教师应如何进行二次备课

使用学案导学教师应如何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学案一体化?使用学案导学,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学案一体化。这事因为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面向广大教师和所有同学段班级设计和编制的。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在备课,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次备课的一般步骤是:钻研课标——分析教材——研究学案——参与集体备课研讨交流——个人在学案上备课。

专研课标,重点把握教学的目标要求;分析教材则主要是了解教学的内容、知识体系结构、教学的重难点,确立基本的教学方向;研究学案主要是对学案的解读,理解编写设计的意图,研究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否得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是否正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的方法措施是否等当;带着自己研究的成果参与集体备课,在集体研讨中与老师交流,通过交流大家达成共识以后进入个人在学案上的备课步骤。个人在学案上的备课主要是:

(1)修订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提示;

(2)修订教学步骤中不恰当的教学环节;

(3)修订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方法;

(4)修订问题设计中不恰当的问题;

(5)增减相关的学习内容;

(6)增减有关的练习或作业;

(7)增减相关的检测与评价内容;

(8)将具体的指导、启发和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学案,将学案变成自己的教案。

总之,二次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一体化。使用学案导学应注意把握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学生使用学案学习的几个关键环节是:预习--学习研讨——交流反馈——巩固训练——拓展迁移。

教师在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跟上指导和服务,特别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指导和服务。为了提高指导和服务的质量,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明确要求——指示方法——学生学习——反馈展示——启发点拨——作业训练——反馈展示——再点拨——再训练,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教师必须重点把握:提出问题,它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路线、方向和目标,是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二是启发与点拨,这是教师主导的关键发挥,学生学习的质量保障、三维目标的达成都依靠它来实现,所以说点拨启发是关键中的关键,教师必须利用自己的智慧精心点拨、巧点拨,点拨到位。

第三篇:导学案中如何有效进行二次备课

导学案中如何有效进行二次备课 管永霞

有了二次备课的认识与策略,现代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些纠结就能很好地解决。教师的备课就不会再被“丰富的资源”所蒙蔽,被“名师方案”所左右,教师教学实践与研究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实现教学研究主体的回归。有了二次备课的认识与实践,教师的有效备课就能更上一个台阶。如果这位教师把小标题“教学反思”改为“二次备课”通过这几年的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总结,我觉得二次备课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目标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重新审核确立学习目标。

2、兴趣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指导性原则:根据学习目标就相关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4、预设性原则:根据导学案的编排对问题进行全面预设,同时要留有余地。

备课是教学常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如果说集体备课可以让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知识准确的话,那么,二次备课则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班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备课,二次备课能增强导学案的实用性、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下面我就谈谈二次备课的方法、内容和要求。

二次备课的方法:总体要求是做到“标、增、改、删、调”,具体做法如下: 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的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二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1、备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2、备教学设计。(1)看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看新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具体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领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3)看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其实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等,也就是预设与生成的问题。(4)看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5)看教学设计中的每一步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尤其看此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困生?

3、备练习设计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加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重要环节。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是本班学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错误的,都要在二次备课时精心去构思。练习设计包括当堂练习与课外练习。

4、备教学效果。分析一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课时后的二次备课就是要分析教学的效果,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也就是我们写的小结或反思。

5、备教学评语。老师要在学生们展示之前,要对学生们在展示过程中的情况,做到方方面面的预测和预设。只有我们预见充分,我们才能驾驭课堂,做到游刃有余,尤其在“三疑三探课”中,更要好好准备预设问题。

6、备课堂教学模式。高效的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资源,特别是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我们不能搞形式主义,而要重实质。采用什么模式上课我们不做统一要求,教无定法嘛,但是我们所采用的办法一定要是受学生欢迎的方法,是教师能轻松上课,学生能愉快学习的方法,是科学高效的好教学模式。因此二次备课要特别注重备课堂教学模式。

二、怎样做好二次备课

1、教学素材的重新选择备课及现代条件下的课堂,教师往往会塞进太多的“精彩素材”,课堂教学内容上有太多的“点”而致“消化不良”,最终是难点没有突破、重点没有突出。二次备课,重新感悟素材并作选择是必过的“坎”。

重在占有。课堂的教学素材涉及教学设计的细节及相应的内涵,要追求有效地读入,充分地占有,从而达到真正的积累与储备。很多教师上课之前重新熟悉素材,或默一下,甚至是背下来,追求有更深入的感悟,都是二次备课方面的努力,值得肯定和鼓励。充分占有素材,课堂上自会熟能生巧,自能纵横捭阖,处“变”不惊,应“急”有方,信手拈来。

重在筛选。课堂普遍存在预设教学素材过多、没有充分利用的现象。过多的教学素材挤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削弱了学生的深入探究。应重新认识并进行筛选,“瘦身减肥”,挤掉不那么重要的素材,甚至是忍痛割爱,摒弃课堂上材料繁多的“快节奏、高密度”的“高效”的做法,达成集中而深入的探究活动,课堂教学才可能有所突破。

重在发挥效用。教师对教学素材内涵不甚了了,或是没有设计好充分利用的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时自然就是“表面文章”,课堂上难免出现假问题、浅提问及应付式“读”“问答”之类的活动,课堂可能就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素材重在精,重在深入挖掘,重在效用。重新选择是素材的深度思考,是重新审视,有独特的感悟,有新的发现,找到素材与学生学习之间的有效联系点,发挥教学素材的应有效用。

2、学情的重新确定

只做一次备课,在“名师方案”及繁多的信息前,教师容易被迷惑,预设时往往是一厢情愿,或是被“他人智慧”所左右。他人方案上设计学生会怎样学,便误以为自己的学生也会有怎样的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应回到现实学情中来。

应明确

“属于学生发展需要的而他们自读自学又搞不明白的,就是应该教的”。明确学生课前已做了些什么,哪些学习内容由学生课前独立完成,不需要占用课堂时间;明确学生什么还未能做,未做好,是需要课堂上完成的。经常发现有的教师课堂上重复一些学生已完成的内容,做一些学生不费力就能轻松完成的内容,且教师在课堂上“如临大敌”,或是“装腔作势”,弄得学生昏昏欲睡。这是一种伪课堂假教学。

学情的重新确定是了解学生在课前预习到什么程度,了解学生能力形成情况及阅读、思考等学习习惯情况,确定什么样的有挑战性内容适合学生学习,确定学生课堂活动的能力层次,确定应训练点拨、提升并形成良好习惯的内容。

3、教学理念的重新审视

课堂教学中搬抄教参,解读以教参、课本为中心,以“名师方案”、为中心,还是从学生的理解出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对一次备课教学理念的重新审视与调整是必要的,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二次备课的有效性,决定了课堂上教学的有效性。

有的时候,教师于课堂上得到的反馈是学生已完成知识建构,就没有集中指导的需求与任务。

当然,广泛意义上看,所有的课堂教学的更好准备,所有的课堂教学更高水平的提升工作,所有的实现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更高追求,都是二次备课。

当然,教学之路艰辛而漫长,课改之路更是崎岖而坎坷。所以,它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勇于探索,不断前行。我愿与诸位同仁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共同提高,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课改之路。

第四篇:关于导学案的二次备课(教师教学案)的说明

丰都县小学语文教学

基于导学案教学下的二次备课说明

一、基于导学案下的“二次备课”理解

一般的二次备课有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集体备课——专人主备——个人修改——教后反思”。也就是说通过校本教研集体备课的方式来确定备课的总体思路,主备教师按照集体备课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每一位执教教师在授课前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个人教学习惯、风格对教学设计进行个人修改,课后要结合教学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另一种是集体备课首先应该是一次备课,即人人备课,个个钻研,接着是二次备课,即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碰撞,集思广益,最后达成共识。

丰都县小学语文导学案,集中优秀老师经过初备、复查、审核后形成的产物,一般教师没有参与“一次备课”。所以教科所小语教研员于2012年9月1日,在听取城乡教师建议的基础上,设计了“丰都县小学语文‘导学案教学’课前预设案”(附后)挂在城域网《教育科研》“资源下载”栏目下,供全县小学语文教师使用,并邮箱下发通知。通知要求,一是教师不得手持“导学案” 上课;二是不得将“导学案”视为“教案”,必须进行“二次备课”。

二、做好课前二次备课

在上课前了解了导学案的基础上,教师认真解读文本,依据导学案内容,按照“丰都县小学语文‘导学案教学’课前预设案”中的“文本解读”、“变式训练”、“迁移运用”进行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第一,在导学案上,力争做到“标、增、改、删、调”。标:标记导学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

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

改:改正原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

删:删除原教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第二,在教材上,力争备好“三点”

由于我县小学语文导学案核心在“关注学法”上,所以,教师必须深度解读教材。

一核定学习目标、重难点。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课文(学案)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二核定教学设计。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的教学环

节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具体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领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其实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等,也就是预设与生成的问题。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

三是设计“变式训练”和“迁移运用”练习。根据新课标2011年修订版要求,语文应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即“语用”课堂。所以我们立足在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主要以“变式训练”和“迁移练习”两种方式进行。

三、注重课后二次备课的经验提炼

基于“教学反思”,围绕“课堂败笔”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和剖析,吸取教训,作重新设计,可以在以后再教学时得以改进和提高。

一是教学中闪现的瞬间灵感。课堂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去捕捉,就会时过境迁烟消云散。

二是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他们往住会有独特见解和发现。所以记录下并利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独到的见解和发现,也是对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也可以拓宽教

师的教学思路。

三是学生的困惑,可以促进教师寻找和探求更好的方式、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他们往往会有一些不同的问题和困惑。

第五篇: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一、导学案的编写意图

1、导学案是提高教学效益、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2、导学案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情、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3、导学案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线路图”。

4、导学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案。

二、导学案设计理念

1、以贯彻新课程标准为先导,以整体高效为目标。

2、以设疑激趣为先导,揭示规律为重点,精讲精练为策略,主动参与为途径,创新思维为方向。

3、关注教学细节的控掘,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关注师生关系的和谐。

三、导学案编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独自体验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感悟学习、成长生命。

2、探究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人的发展、兴趣的激发、问题设计等来

考虑,要针对能力展开对知识、问题的学习和探究,编写导学案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因此,导学案编写,要有利于学生探索学习,要激活学生的思维。

3、启发性原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导学案应当是启发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领悟问题,去与生产生活挂钩,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灵活性原则

学生认知差异、学习内容差异和学科特点差异,决定着导学案编写形式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灵活激趣是导学案的重要品质。

5、梯度化原则

问题设置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交流解决大部分问题,体验成功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6、分层设置原则

依据“因材施教”的原理,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既A、B、C、D四级,以A、B级为主,辅以适当C级,少量D级。既保证A、B层学生学习高效的同时,也满足C层学生的学习需求。

7、能力立意原则

导学案是高效学习的“线路图”,而线路图通向的目的地是能力

提高。要针对培养能力的要求来设计问题的提出、探究的过程和情景的预设,学生通过探究这些问题,思考这样的情景,他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8、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在学生熟知的情景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9、创新性原则

导学案是根据课标对教材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改造的二度创作,依据教材又不单纯依赖教材。编写导学案,强调内容创新、方法创新、问题创新、过程创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同时面对学生不断发展,教材不断调整及社会形势的变化,导学案编制随之不断创新和完善。

四、导学案的结构与功能

导学案应分为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三大部分,每单元都有复习学案和检测题。

1、预习案:是引导学生预习自学,重在“导”字,为课堂探究学习做准备。

2、探究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案,强调学法指导,解决“会学”问题。

3、训练案: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提升的载体,立足实际目标,解决“学会“的问题。

预习案基本板块

1、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2、教材助读

3、预习自测

4、我的疑惑

5、信息链接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在预习案开始部分,附上本节课简明扼要的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明确预习中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很关键,直接影响学生预习效果。

举例:九年数学:结识抛物线

1、用15分钟左右时间,阅读探究课本的基础知识,自主高效预习,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学及我的疑惑栏目。

教材助读:

1、即指导学生通读教材,把需要通过预习掌握的知识在教材中得到落实,让学生把教材内容读细、读透,并保证基础知识。

2、助读题型的设计要根据教材顺序,由浅入深,将基础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预习自测:

1、即检测学生预习效果。自测题目必须体现基础性,不要追求“多、难、深”,要讲究基础性、针对性、时效性。既避免直问直答,失去思考价值,又不能难度太大,让学生难以着手,要与课内探究内容区别开来。

2、题目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思考题,加以变

通后放在此处,尽量不出教材原题。

3、题目要少而精,而且灵活多样,判断、选择、填空、问答等方式都可以。

我的疑惑:这部分内容由学生预习后完成,主要给教师提供了解学情信息,以便在课堂中有的放矢。

举例:我的疑惑

请你讲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信息链接:

1、介绍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学科知识和前沿知识,作为学生的伴学教材,旨在拓展学生视野,增加知识积累,增强学生的广度、宽度、深度、厚度等。

2、内容简明扼要,具有知识快餐性质,选取趣味性强,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材料。

3、此项内容适合文科学习。可视具体内容设置。

预习案的功能

1、预习案是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为课堂上的高效学习做好准备。因此,预习案是确保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探究案 探究案基本板块

1、学始于疑

2、质疑探究

3、拓展提升

4、我的知识网络图

5、当堂检测

6、我的收获

学始于疑:

1、通过教材的预习,学生的疑惑往往局限在肤浅的层面,对此,需要教师深入把握教材,从学生的角度并围绕学生目标凝练出2——5个学生自身可能存在的疑惑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学生预习后提出的疑问,也可能是学生根本想不到的疑点,也可以是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学生提出的思考点。

2、老师要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这一栏目,这些疑问虽然没有直接给出回答,但在后面的“质疑探究”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得到解决。

质疑探究:

1、贯彻“三探究”和“三不探究”的原则。“三探究”是指:探究重点、探究难点、探究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三不探究”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学会的不探究,深入学习也不会的不探究。

2、探究点要重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关注生活热点问题的过程中灵活理解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能力。

3、探究点要以小问题的形式由浅入深,层层展开。通过层层设问和讨论,不断激发思维火花,使之成为有序的思维训练过程。

4、探究点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现状和思维特点,并直指学生认识或思维的误区和盲区。

拓展提升:该环节是针对本堂课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提升,需要老师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设置题目或补充内容,达到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该部分内容要源于本课内容,又要高于本课内容。

我的知识网络图:

1、教师必须提供知识网络图框架,可以是框图、分支图、知识树、思维导图等形式,留出空让学生自己填写。

2、此版块主要培养学生组织、构建、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够比较清晰、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把握知识的总体特征及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可供教师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一节课的知识体系。

3、应注重知识网络图中所表现出来的横向、纵向层级关系。

我的收获:学生反思本节目标达成及意外收获,总结学习心得。老师在编写时需要留出该板块位置。

探究案的功能

1、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合作、探究、总结,进行高效学习。

2、帮助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高效学习。

3、课内探究案是导学案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知识的掌握,问题的解决及能力的锻炼提高的载体和主阵地。

训练案

1、训练案包括三部分题:基础巩固题、综合应用题和拓展提升题。

2、学生用25分钟左右完成。

五、导学案三大部分的相互关系

1、导学案是一个整体,预习案是基础,是前提,是课堂顺利开展并高效的保证。

2、课内探究案是导学案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问题解

决及能力的锻炼提高的载体和主阵地。

3、训练案是预习案和探究案的延伸,是对预习和探究中重要知识点巩固和检测过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复习案与单元检测

1、复习案:引导学生对一个单元或一章的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探究、归纳和梳理,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2、单元检测:根据单元学习内容灵活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并进一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六、导学案的编制

(一)编制要求

导学案的编制要做到四个符合:符合课标要求、符合具体教学模块要求、符合“三维目标”要求、符合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的实际。

(二)编制指导思想

1、导学案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要在“导”、“学”“案”三个字上下功夫。

2、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两个原则。

3、导学案设计要立足学情,贯彻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原则。

4、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层次感、立体感、新颖感、与生活实际结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导学案编制的基本程序

1、提前分工;

2、初稿研讨;

3、完成修正案;

4、设计分层个案;

5、课后优化

提前分工:学科督学或备课组长至少提前两周进行编制人分工,编制人根据集体备课的研究结果开始编制导学案。

初稿研讨:(1)编制人将初稿打印出来,每周集备前发给学科组的各位老师。

(2)初备人先说明自己的编制思路,然后每位教师都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初备人负责记录,修改初备案。

(3)修改后的初备案由学科督学或学部领导签字后,送到印刷室印刷。

完成修正案:教师拿到初稿研讨导学案后,再根据所任班级学生的学情进行修正,完成修正案。

设计分层个案:在修正案的基础上,任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教案。

课后优化:上完课后,教师要根据课堂使用情况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记录,课后再进一步对导学案修正完善。

七、导学案的具体使用

1、预习案

(1)课前提前1——2天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有充足时间预习、思考、讨论。

(2)用双色笔勾画出重点、难点、理解内容,并记录好自己的疑点。

(3)上课前一天,任课教师将预习案收回,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掌握真实学情。

(4)设想课堂多种应对措施,保证点拨精当、简洁。

2、探究案

根据探究案的基本环节的设置顺序,依次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下环节:

(1)读书自学,自主探究:结合探究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对探究题目的见解,并明确自己的疑问。

(2)分组合作,讨论解疑:针对预习自学和自主探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展示内容,小组内展开高效的交流讨论。

(3)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展示点评的内容可分为四点: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四类:规律、方法、小窍门、跟踪练习。

(4)清理过关,当堂检测:当堂检测至关重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

3、训练案

(1)课堂学习结束时,下发训练案。(2)学生课后完成并上交,由教师进行批阅。

(3)也可由学生互批后上交,教师进行二次批阅后,总结反馈学生完成情况。

(4)在教师使用导学案过程中,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下载导学案的使用及二次备课的原则和方法(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导学案的使用及二次备课的原则和方法(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的性质 导学案应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 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

    导学案编制、使用和管理办法

    “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和管理办法 在打造活力高效课堂,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过程中, “导学案” 是其中重要的关键。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

    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和使用

    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心得体会 经过这一段时期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导学案”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从学习内容上讲,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

    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制度

    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制度 一、指导思想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

    讨论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讨论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在3月13日上午进行教研活动中,物理教研组就张晓杰老师编写的&5.6向心力导学案进行讨论,目的是更好的贯彻我校入选的“三环六步1+1“的课改模式,同时体现......

    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及保存

    德成中英文学校课堂改革培训系列之三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及保存 导学案是引导学习的有效方案, 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的一个抓手,在高效课堂打造过程中显......

    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浅谈语文导学案编写的方法 2008年初,以“导学案”为载体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推广开来。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总结,实验中学确定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导促学,当堂达标”......

    高一化学导学案编制和使用的心得体会

    高一化学导学案编制和使用的心得体会 高一化学备课组 “五环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近半年的时间,现在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