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堂教学实录

时间:2019-05-15 05:2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潘小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堂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潘小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篇:潘小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堂教学实录

潘小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堂教学实录

潘小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堂教学实录

电脑出示:三个花坛(图略),三个小朋友先后绕各自的花坛(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花坛)走一圈。之后——

师:如果三个小朋友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绕各自的花坛走一圈。你猜,谁最先走完一圈?请用1个手指表示选择绕三角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2个手指示选择绕四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用3个手指表示选择绕五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

在经过观察和思考后,大家用打手势的方法表示出自己的选择。大多数学生选择了1,也有选择2或3的。

师:看来,大家的选择不尽相同。面,请前后6人为一个小组,说说各自选择的理由。

生1:三角形花坛虽然只有三条边,但是,它的每条边都是很长的,而五边形花坛虽然有五条边,但是每条边都是很短的,所以,我认为绕五边形花坛走的朋友最先回到起点。

生2:我也觉得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因为五边形花坛的一条边是三形花坛一条边的一半,三角形花坛还多出半条边,所以,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师:如果五边形花坛的边长真的是三角形花坛边长的一半,那么,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可是,我看上去好像是超过一半的。

生3:我认为绕四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会最先回到起点,因为四边形花坛的四条边都比较短的。

大家互相争执着,谁也不让谁。这时,教师让电脑演示,同学们的眼睛注视着屏幕上的三个小朋友。随着绕四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的瞬间,学生中发出“耶——,我猜对啦!”的欢呼。

生2:老师,我刚量错了。

师:你刚才是怎样量的呢?

该学生重新进行演示。原来,他是举着一把直尺,手指指着尺上的刻度,按着同一角度,眯着小眼睛在进行着远距离的测量。

师:这样测量的误差是很大的。不过,你挺会动脑筋的!师:猜对了,当然很高兴。可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生1:五边形的边比三角形的边短,可四边形比五边形还少了一个边。

师:那三角形比四边形还少一条边呢?

生2:是看距离。

师:是看什么的距,是看一条边的长度吗?

生2:不是的。是看整个图形的——周长。

师:(故作听不懂地)他刚才说了哪个词?

有位学生指着手中的尺说,说了这个“尺”,逗得家乐呵呵地笑开了。这时,其他的学生补充说,他刚说的是“周长”。教师结合回答板书:图形的周长。师:周长——,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刚才的花坛来说说周长的意思吗?

生1:周长就是每条边长度的意思。

师:那么,一个三角形有几条周长?

生1:三角形有三个周长。

话刚出口,一些学生笑了,并表示不同意,说三角形有一个周长。

生2:三角形的周长,是指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总和。

结合回答,电脑进行演示,先去花坛显示出三角形,再顺次出示三角形的三条边。

师:四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五边形呢?

生3:四边形的周长是指四边形四条边总共的长度。五边形的周长是指五边形五条边长度的总和。

结合回答,电脑显示出四边形、五边形的周长。

师:上课之前,我说过你们自己会发现新知识的,事实证明你们是行的!“周长”这词是你们说出来的,而且经过交流,相互启发,用自己的话正地说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2.师:(电脑出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请说出三角形花坛的周长。

生:三角花坛的周长是39米。

师:(电脑出示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请说出四边形花坛的周长。

生:四边形花坛的周长是(11+9+6+8)34米。

师:(电脑出示五边形五条边的长度)请说出五边形花坛的周长。

数据刚出示完,有些学生激动地说出五边形的周长是37米。

师:你们的计算速度真快!你们是怎样算的?

生1:我是先记住一个数,等到再出来一个数时加起来,记住后再加后面出来的数。

师:和我的方法样。求五边形的周长只要把它的五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你们都是这样的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有三条边都是7米,两条边都是8米,所以,我先用7乘以3等于21,再用8乘以2等于16米,所以,周长是37米。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不仅会计算周长,而且还能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地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三角形的周长我们知道了,四边形的周长我们知道了,五边形的周长我们也知道了。我们所学的图就是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吗?

生:还有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

师:同学们,我想问一下,六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七边形呢?八边形呢?

生:六边形的周长指的是六条边一共的长度,七边形的周长指的是七条边长度的总和,八边形的周长指的是八条边长度的总和。

3.师:除了用线段围成的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外,还有其他的图形吗?请画一画,并指出它的周长。

在学生各自动手画图同时,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有的画了五角星,有的画了一个菱形,还有一个学生画了个半圆形(图略)。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

生1:半圆形是没有周长的,因为我们都是量直线的。生2:你别看这个半圆形是一笔画成的,可是,它也是——也是一个形状呀!

师:是形状总是有周长,你是这个想法吗

生2:是的。

生3:因为每个图形都有边,所以应该是有周长的。

生4:我得应该有周长的。

师:那怎么算呢?

生4:我觉得是很小的,应该是零点几。

生5:我觉得这个图形没有周长的,因为这个半形上面的线是弯的,我们没有办法去量它的长度。

师:噢——,这位小朋友认为没有办法去量它的长度,所以这个图形没有周长。

这时,同学们情绪激动地争开了,有些学生情不自禁地喊着:有,有的生1:可以用半圆形的尺来量。

师:你们看到过半圆形的尺吗?

许多同学都说有的,就在此时,有位学生高举起一把量角器说“这就是半圆形尺,可以量半圆形的周长的”。引起会场内的一片笑声。

师:(从小朋友手中接过量角器)这是一个量角器,是用来量角度的大小的,我们小朋友以后学习的呢!

师:这条弯线的长度是不好量的,看来——还是刚才的小朋友说得对,是没有周长的。

生2:不对,是可以量的。因为半圆形是把一条直线弯一弯就行了。

师:听明白他说什么了吗?

生3:听明白了,只要把半圆形的线弯直了,就可以量了。

师:我们小朋友很好,不但自己积极开动脑筋,而且还能认真倾听别的同学发言,得到启发。

教师边说边随手用一段电线紧贴着黑板上的半圆形围了起来,然再把围成半圆形的电线拉直成线段,测量出它的长度,问学生测量到的长度是什么。学生回答说是这个半圆形的周长。

生4: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这圆形有没有周长?

教师没有直接作出回答,而是把问题抛向了大家——

师:小朋友,你们说说圆形有没有周长?

许多的小朋友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有——

师:刚才有同学说,是图形都有周长,对吗?

同学们回答:对!

师:不管是角形、四边形、五边形,还是黑板的五角星、半圆形等,是图形就有周长,对吗?

众学生语气坚定地回答:对!

师:这话是你们说的? 众学生又一次响亮地回答:是!

师:们对自己所说的话是要负责任的,敢于负责任的把手举起来。

同学们勇敢地高举着手,教师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角。

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

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教师让一位说“有的”的小朋友去指出“角”这个图形的周长。该生指着角的两条边说,只要把这两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他的回答,引起其他一些同学的反对。

师:周长的“”是什么意思,我们小朋友经常会在操场上跑一周或者说一圈,是什么意思?

生5:一周是连起来的。

师:(指着角)这个图形有没有连起来?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

生6:一个要连起来的形,也就是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师:是呀!一个封闭图形周围长度的总和,是它的周长。4.师:给出一个图形,你会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出示:(图略)

让每个学生各自独立思考,动手测量,并尝试计算上面各图形的周长。之后进行汇报和交流——

师: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说说你先是怎样想的,再是怎样做的。

生:我先看这个图形是不是一个封闭图形,是封闭图形的,我再去量出每条边长,计算出周长。

师:好!请汇报。

生1:第一个是三角形,量出的边长是2厘米3厘米和4厘米,它的周长是9厘米。

生2:第二个图形是四边形,它的四条边的长度是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周长是10厘米。师:(指着长方形)这个图形你量了几条边,它的长是多少?

众学生积极举手,有的嘴里发出“唉、唉”的声音,以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

生1:我量了两条边。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有少数几个学生举起了手

生2:我量了四条边。

师:我也这样想的。因为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四条边长度的总和,所以,要量出它四条边的长度。从周长概念出发思考问题,好!

生3:他这样量太繁了,因为长方形有两条边是一样长的,量四条边是浪费时间。师:你们觉得这位小朋友回答得怎样?

许多小朋友都说“好”。

师:是好。好就好在他运用以前学到的知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只需量出两条边的长度,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他量的是哪两条边吗? 生4:只要量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

师:知道长方形的和宽,你能列式计算吗?

生1:先算5乘以2等于10,再算3乘以2等于6,再用10加6等于16厘。

结合回答,教师板书综合算:5×2+3×2=16(厘米)。

生2:我是先算5加3等于8,这是一条长与一条宽,长方形还有一条长与一条宽,所以只要用8乘以2,等于16厘米。结合回答,教师板书综合算式:(5+3)×2=16(厘米)。

生3:我觉得从5里拿出1去给3,这样都变4,四四十六。

师:你真会动脑筋,进行起巧算来了。好!

5.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屏幕上的图形。有的四边形,计算它的周长必须量出它的四条边的长度;有的四边形,计算它的周长只需量出它的两条边的长度;有没有这样的四边形,计算它的周长只需量出它的一条边的长度?

同学们积极思考着,不一会儿,大家争着要求发言有些学生忍不住说出——正方形。

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怎样计算?

学生很快回答出10乘以4等于40厘米

生:还有菱形,只要量出一条边的长度就能计算出它的周长。

师:你还认识菱形,回答正确,真了不起!

师:同学们,下课的铃声响了,是下课还是继续上课?

生:(众学生)继续上!

师:好!就听大家的。

出示:(图略)

计算草坪的周长。

师:用怎样的方法很快能计算出它的周长?生:用24加16的和再去乘以2。

师:这样计算好在哪里?

生:因为24加16是整数。

师:24和16本身都是整数,整数加整数当然是整数!

生:不是的。因为24加16的和是整十数,这样计算就方便了。

师:有道理。我们小朋友不仅能计算出草坪的周长,而且还动脑筋用简便些的方法,真行!

师:如果从草坪中划出尽可能大的一块,用来造一个正方形花坛,你能知道花坛的周长是多少吗?这个问题,课后你们可以去思考。

第二篇:潘小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实录4)

潘小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实录

1.电脑出示:三个花坛(图略),三个小朋友先后绕各自的花坛(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花坛)走一圈。之后——

师:如果三个小朋友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绕各自的花坛走一圈。你猜,谁最先走完一圈?请用1个手指表示选择绕三角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2个手指示选择绕四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用3个手指表示选择绕五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

在经过观察和思考后,大家用打手势的方法表示出自己的选择。大多数学生选择了1,也有选择2或3的。

师:看来,大家的选择不尽相同。下面,请前后6人为一个小组,说说各自选择的理由。

生1:三角形花坛虽然只有三条边,但是,它的每条边都是很长的,而五边形花坛虽然有五条边,但是每条边都是很短的,所以,我认为绕五边形花坛走的朋友最先回到起点。

生2:我也觉得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因为五边形花坛的一条边是三形花坛一条边的一半,三角形花坛还多出半条边,所以,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

师:如果五边形花坛的边长真的是三角形花坛边长的一半,那么,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可是,我看上去好像是超过一半的。

生3:我认为绕四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会最先回到起点,因为四边形花坛的四条边都比较短的。

大家互相争执着,谁也不让谁。这时,教师让电脑演示,同学们的眼睛注视着屏幕上的三个小朋友。随着绕四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的瞬间,学生中发出“耶——,我猜对啦!”的欢呼。

生2:老师,我刚量错了。

师:你刚才是怎样量的呢?

该学生重新进行演示。原来,他是举着一把直尺,手指指着尺上的刻度,按着同一角度,眯着小眼睛在进行着远距离的测量。

师:这样测量的误差是很大的。不过,你挺会动脑筋的!

师:猜对了,当然很高兴。可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生1:五边形的边比三角形的边短,可四边形比五边形还少了一个边。

师:那三角形比四边形还少一条边呢?

生2:是看距离。

师:是看什么的距,是看一条边的长度吗?

生2:不是的。是看整个图形的——周长。

师:(故作听不懂地)他刚才说了哪个词?

有位学生指着手中的尺说,说了这个“尺”,逗得家乐呵呵地笑开了。这时,其他的学生补充说,他刚说的是“周长”。教师结合回答板书:图形的周长。师:周长——,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刚才的花坛来说说周长的意思吗?

生1:周长就是每条边长度的意思。

师:那么,一个三角形有几条周长?

生1:三角形有三个周长。

话刚出口,一些学生笑了,并表示不同意,说三角形有一个周长。

生2:三角形的周长,是指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总和。结合回答,电脑进行演示,先去花坛显示出三角形,再顺次出示三角形的三条边。

师:四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五边形呢?

生3:四边形的周长是指四边形四条边总共的长度。五边形的周长是指五边形五条边长度的总和。

结合回答,电脑显示出四边形、五边形的周长。

师:上课之前,我说过你们自己会发现新知识的,事实证明你们是行的!“周长”这词是你们说出来的,而且经过交流,相互启发,用自己的话正地说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2.师:(电脑出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请说出三角形花坛的周长。

生:三角花坛的周长是39米。

师:(电脑出示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请说出四边形花坛的周长。

生:四边形花坛的周长是(11+9+6+8)34米。

师:(电脑出示五边形五条边的长度)请说出五边形花坛的周长。

数据刚出示完,有些学生激动地说出五边形的周长是37米。

师:你们的计算速度真快!你们是怎样算的?

生1:我是先记住一个数,等到再出来一个数时加起来,记住后再加后面出来的数。

师:和我的方法样。求五边形的周长只要把它的五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你们都是这样的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有三条边都是7米,两条边都是8米,所以,我先用7乘以3等于21,再用8乘以2等于16米,所以,周长是37米。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不仅会计算周长,而且还能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地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三角形的周长我们知道了,四边形的周长我们知道了,五边形的周长我们也知道了。我们所学的图就是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吗?

生:还有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

师:同学们,我想问一下,六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七边形呢?八边形呢?

生:六边形的周长指的是六条边一共的长度,七边形的周长指的是七条边长度的总和,八边形的周长指的是八条边长度的总和。

3.师:除了用线段围成的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外,还有其他的图形吗?请画一画,并指出它的周长。

在学生各自动手画图同时,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有的画了五角星,有的画了一个菱形,还有一个学生画了个半圆形(图略)。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

生1:半圆形是没有周长的,因为我们都是量直线的。

生2:你别看这个半圆形是一笔画成的,可是,它也是——也是一个形状呀!

师:是形状总是有周长,你是这个想法吗

生2:是的。

生3:因为每个图形都有边,所以应该是有周长的。

生4:我得应该有周长的。

师:那怎么算呢?

生4:我觉得是很小的,应该是零点几。

生5:我觉得这个图形没有周长的,因为这个半形上面的线是弯的,我们没有办法去量它的长度。

师:噢——,这位小朋友认为没有办法去量它的长度,所以这个图形没有周长。

这时,同学们情绪激动地争开了,有些学生情不自禁地喊着:有,有的生1:可以用半圆形的尺来量。师:你们看到过半圆形的尺吗?

许多同学都说有的,就在此时,有位学生高举起一把量角器说“这就是半圆形尺,可以量半圆形的周长的”。引起会场内的一片笑声。

师:(从小朋友手中接过量角器)这是一个量角器,是用来量角度的大小的,我们小朋友以后学习的呢!

师:这条弯线的长度是不好量的,看来——还是刚才的小朋友说得对,是没有周长的。

生2:不对,是可以量的。因为半圆形是把一条直线弯一弯就行了。

师:听明白他说什么了吗?

生3:听明白了,只要把半圆形的线弯直了,就可以量了。

师:我们小朋友很好,不但自己积极开动脑筋,而且还能认真倾听别的同学发言,得到启发。

教师边说边随手用一段电线紧贴着黑板上的半圆形围了起来,然再把围成半圆形的电线拉直成线段,测量出它的长度,问学生测量到的长度是什么。学生回答说是这个半圆形的周长。

生4: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这圆形有没有周长?

教师没有直接作出回答,而是把问题抛向了大家——

师:小朋友,你们说说圆形有没有周长?

许多的小朋友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有——

师:刚才有同学说,是图形都有周长,对吗?

同学们回答:对!

师:不管是角形、四边形、五边形,还是黑板的五角星、半圆形等,是图形就有周长,对吗?

众学生语气坚定地回答:对!

师:这话是你们说的?

众学生又一次响亮地回答:是!

师:你们对自己所说的话是要负责任的,敢于负责任的把手举起来。

同学们勇敢地高举着手,教师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角。

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

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教师让一位说“有的”的小朋友去指出“角”这个图形的周长。该生指着角的两条边说,只要把这两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他的回答,引起其他一些同学的反对。

师:周长的“”是什么意思,我们小朋友经常会在操场上跑一周或者说一圈,是什么意思?

生5:一周是连起来的。

师:(指着角)这个图形有没有连起来?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

生6:一个要连起来的形,也就是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师:是呀!一个封闭图形周围长度的总和,是它的周长。4.师:给出一个图形,你会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出示:(图略)

让每个学生各自独立思考,动手测量,并尝试计算上面各图形的周长。之后进行汇报和交流——

师: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说说你先是怎样想的,再是怎样做的。

生:我先看这个图形是不是一个封闭图形,是封闭图形的,我再去量出每条边长,计算出周长。

师:好!请汇报。

生1:第一个是三角形,量出的边长是2厘米3厘米和4厘米,它的周长是9厘米。生2:第二个图形是四边形,它的四条边的长度是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周长是10厘米。师:(指着长方形)这个图形你量了几条边,它的长是多少?

众学生积极举手,有的嘴里发出“唉、唉”的声音,以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

生1:我量了两条边。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有少数几个学生举起了手

生2:我量了四条边。

师:我也这样想的。因为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四条边长度的总和,所以,要量出它四条边的长度。从周长概念出发思考问题,好!

生3:他这样量太繁了,因为长方形有两条边是一样长的,量四条边是浪费时间。

师:你们觉得这位小朋友回答得怎样?

许多小朋友都说“好”。

师:是好。好就好在他运用以前学到的知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只需量出两条边的长度,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他量的是哪两条边吗?

生4:只要量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

师:知道长方形的和宽,你能列式计算吗?

生1:先算5乘以2等于10,再算3乘以2等于6,再用10加6等于16厘。

结合回答,教师板书综合算:5×2+3×2=16(厘米)。

生2:我是先算5加3等于8,这是一条长与一条宽,长方形还有一条长与一条宽,所以只要用8乘以2,等于16厘米。结合回答,教师板书综合算式:(5+3)×2=16(厘米)。

生3:我觉得从5里拿出1去给3,这样都变4,四四十六。

师:你真会动脑筋,进行起巧算来了。好!

5.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屏幕上的图形。有的四边形,计算它的周长必须量出它的四条边的长度;有的四边形,计算它的周长只需量出它的两条边的长度;有没有这样的四边形,计算它的周长只需量出它的一条边的长度?

同学们积极思考着,不一会儿,大家争着要求发言有些学生忍不住说出——正方形。

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怎样计算?

学生很快回答出10乘以4等于40厘米

生:还有菱形,只要量出一条边的长度就能计算出它的周长。

师:你还认识菱形,回答正确,真了不起!

师:同学们,下课的铃声响了,是下课还是继续上课?

生:(众学生)继续上!

师:好!就听大家的。

出示:(图略)

计算草坪的周长。

师:用怎样的方法很快能计算出它的周长?生:用24加16的和再去乘以2。

师:这样计算好在哪里?

生:因为24加16是整数。

师:24和16本身都是整数,整数加整数当然是整数!

生:不是的。因为24加16的和是整十数,这样计算就方便了。

师:有道理。我们小朋友不仅能计算出草坪的周长,而且还动脑筋用简便些的方法,真行!

师:如果从草坪中划出尽可能大的一块,用来造一个正方形花坛,你能知道花坛的周长是多少吗?这个问题,课后你们可以去思考。《倍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仪陇县马鞍镇小学校:吴旻

执教

仪陇县马鞍镇小学校:苏秀华 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50页。教学目标:1.经历“倍”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会“倍”的含义,理解“几份”、“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善于交流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经历“倍”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倍”的含义。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经历“倍”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游戏

师:上课之前,咱们一起来玩一个拍手游戏,谁愿意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玩?(找一名学生)

师:我先拍,听,我拍了几下?

生:2下。师:请你拍3个2下,其他同学判断对不对。师追问:你是怎么拍的?

生:我连续拍了6下。

师;谁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3个2下? 生:2下2下地拍,拍出3个2下。(学生演示)师:那我们就用这位同学教的方法试试看。(开始)

师: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请大家一起拍出2个3下。小游戏好玩吗?(好玩)课外活动时,你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好不好?(好)接下来我们开始上课!

【评析:“温故”是课堂教学起始的重要环节,它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前通过拍手游戏,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的同时又复习了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为“倍”的认识打下基础。】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知“倍”

1、出示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师:小兔收获了什么? 生:萝卜

师:它们收获了几种萝卜?

仔细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根?

生: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边汇报边贴)

师:根据每种萝卜的根数,你能找到它们之间相比较的关系吗?

生:胡萝卜比红萝卜少4根。

胡萝卜比白萝卜少8根…… 师:刚才大家找的是两种数量相差的关系,两种数量作比较的时候还有一种新的关系,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种新的关系“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评析:开门见山引出主题图,寻找里面的数学信息,通过让学生比较胡萝卜、红萝卜和白萝卜的根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 师:孩子们,我们首先来研究胡萝卜和红萝卜,观察胡萝卜有几根?

生:2根。

师:红萝卜有几根呢?

生:6根

师:如果我们把胡萝卜的2根看作一份,板书:(2根一份)那么6根红萝卜有这样的几份呢?

生1:3份(追问:你怎么看出是三份的呢?)生2:我是用分一分的方法。

师:请你上台来分一分。(生上台动手分一分)

师:你真是爱动脑的孩子,还有谁是用其它方法看出的? 生:我是用圈一圈的方法看出的。师:请你来圈一圈。(生上台圈一圈)

师: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圈一圈,数一数都可以看出红萝卜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有3个2根。(板书:3个2根)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3个2根,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师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师:你能随着老师一起说一说吗?(师边指着板书边和生一起说)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3倍关系的?

生:因为胡萝卜有2根,看作一份,红萝卜有3个2根,所以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师:你表达的真清楚!还有谁说说你是怎样看出3倍关系的?(抽生回答,并及时评价)

师:你们都会说了吗?(会)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说完后就坐好。

师: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的?

生:摆一摆,还有圈一圈。

师:是啊,用摆一摆,圈一圈让我们更明显地看出两种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多好的方法啊!

3、进一步感知“倍”

师:你能用摆一摆,圈一圈方法来找出白萝卜与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呢?(课件出示胡萝卜和白萝卜的图,完成练习纸上的第一题),圈一圈,填一填。

师巡视,并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孩子,白萝卜和胡萝卜比,你认为该怎样圈?(生操作:2根2根地圈)追问:你为什么要2根2根地圈?

生:因为胡萝卜有2根,我们把它看作一份,所以要2根2根地圈。(师生及时评价)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5个2根,所以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师根据发言,完成板书)

师:我们用圈一圈、摆一摆的方法同样找到了白萝卜和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

【评析:通过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感知“一份数”、“几份数”,在掌握“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倍”的表象。再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使学生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一份数的几倍,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三、多角度思考,理解“倍”

1、改变比较量,理解“倍” 师:(课件不断变换白萝卜的根数)老师现在可要考考大家,看谁眼快口快。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如果还是跟胡萝卜比,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生:6个2根)

师: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

生: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

师:好,现在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课件出示10个2根)师:(课件显示白萝卜变成2个2根)现在呢?(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2倍)你还能接着举例吗?

生:如果白萝卜的根数是15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15倍。-----

师:好,很会举例,如果白萝卜有50个2根呢?100个2根呢? 我们举了那么多例子,你们有什么发现?生说发现。

师小结:看来大家都体会到了,只要胡萝卜是2根这个标准不变,白萝卜的根数有几个2根,那么白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

【评析:在同一情景下,通过改变白萝卜的根数,让学生体会感悟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变化、几倍数也发生变化,再由学生自主举例,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你们有什么发现?”这一问题的提出,再次点燃了学生的思维之火,提升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对“倍”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改变标准量理解“倍”。(1)师:课件出示:请接着看,兔妈妈又拿来一根胡萝卜,现在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谁来说一说?

生: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2倍。师:怎么看出来的,谁来说一说?

生:胡萝卜有3根,看作一份,红萝卜6根里有2个3根,所以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2倍。

(2)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小红花奖励给你。刚才我们都是跟胡萝卜比,为什么一会儿是3倍,一会儿又是2倍呢?4人一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交流

师: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说说为什么?

生:我认为胡萝卜原来是2根,兔妈妈又拿来了一根就变成3根了,所以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2倍。

生:左边图胡萝卜是2根,红萝卜有3个2根,所以是3倍,右边那幅图胡萝卜有3根,红萝卜有2个3根,所以是2倍。

小结:太棒了,你们会对比着来分析了,因为每份的根数发生了变化,分的份数也就发生变化。所以几倍也就发生了变化。【评析:在前一变化的基础上,改变胡萝卜的根数,红萝卜的根数不变,几倍数也发生了变化,再通过对比讨论,让学生感悟到在不同数据背后的相同点,既以一方作标准为一份,另一方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使学生在不断对比与反思中,层层深入地理解“倍”的本质与内涵。】

四:巩固练习,应用“倍”

1、掌声中的“倍”。

师:孩子们今天的表现太棒了,老师想用掌声表扬大家,不过掌声有点特别。请仔细听。

师先拍4下,聪聪也想用掌声来表扬大家,听一听。

课件播放拍出2个4下,并提问:聪聪拍的是老师拍的几倍? 师:谁听出来了?

生:2倍。

师:大家很厉害,都听出了聪聪拍的是老师的2倍,用耳朵都能发现倍。明明说,他拍的是老师的3倍,我们来听听是这样的吗?(课件播放小男拍2个4下,一个3下。)生判断,说理由。抽生正确拍出老师的3倍。

2、花朵中的“倍”。

师:接下来有新的挑战哟,准备好吗?(课件出示红花与黄花)

师:请看

师: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生:先圈一圈,再填数。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孩子们在练习纸上先圈一圈,再填数。

师:老师看到很多孩子都已经完成了吗?(完成了)谁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圈的?

生:我是4朵4朵圈的。

师追问:你能说说为什么要4朵4朵地圈? 生:因为黄花有4朵,所以要4朵4朵地圈。师补充:也就是说,你把谁的朵数看作一份? 生:黄花(课件演示,集体订正)

3、跳绳中的“倍”。出示课件:

师:估一估,长跳绳的长度是短跳绳的几倍? 生:3倍(抽多名学生汇报)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用眼睛估量了一下,感觉一根长跳绳有3根短跳绳那么长!

师: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课件演示)

师: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接下来的任务会更艰巨,你们敢挑战吗?(敢)

4、图形中的“倍”

课件出示:不同颜色的圆片。师:图上有什么?(圆片)

师:图上有3种不同颜色的圆片,你能很快说出它们之间倍的关系吗?

生:不能。师追问:为什么不能?生:太乱了

师:那现在呢?(出示课件)

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倍的关系? 师;都交流好了吗?谁愿意说说你找到哪些倍的关系? 师生订正。

5、课后延伸: 3根和10根的几倍关系

师:孩子们今天的学习太棒了,请看第一行有3根小棒,第二行有10根小棒,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几倍?请同学们摆一摆。

师:看来第二行的小棒是第一行的3倍还多一根,那你们有什么办法,通过改变第二行小棒的数量,使它们成几倍关系呢?课后大家动手摆一摆。

【评析:设计的题组练习,对学生来说是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在比较、表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了“倍”的概念,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思维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而且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最后一个练习的设计,还激发了学生去探求新知的欲望。】

五、课堂小结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看来这节课你们对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请你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小结:在找两种数量相比的几倍关系时,我们先要找到比的标准,把它看作一份。再用圈一圈,摆一摆、量一量〃〃〃〃〃〃〃的方法找到另一种量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倍。

【总评】:

“倍的认识”一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起始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主要是要求学生初步感知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倍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它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生活对“倍”的接触机会也很少,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教材中也没有给“倍”直接下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明白“把什么当作标准量(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从而逐步建构“倍”这一概念。吴老师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结合课标要求,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教学上突出以下几点:

一、活用教材,建构“倍”的概念。

1、利用教材情境,初步感知“倍”。

课的开始,老师充分利用主题图中小兔子收获萝卜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中提出寻找数学信息,提出:“三种萝卜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吗?”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顺势揭示课题,探讨两个数量之间的几倍关系。课中通过让学生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理解一份、几个几和几倍之间的联系。学在这样的观察、操作、交流中经历了“倍”的概念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倍”的含义。

2、建立直观模型,深入理解“倍”。

教学中教师创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能解释倍的本质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倍,在比较中深化对倍的认识。例如,标准量(1份)不变,改变比较量,以及改变标准量(1份)比较量不变等活动中体会“倍”的变化,师学生感悟到在不同数据背后隐藏着相同点,寄一一个数量为标准(1份),另一个数量有这样的积分,就是几倍,在变中求不变。在建倍的直观模型的学习活动中,从“形”到“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帮助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了“倍”概念的本质与内涵。

2、建立直观模型,深入理解“倍”。

教学中教师创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能解释倍的本质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倍,在比较中深化对倍的认识。例如,标准量(1份)不变,改变比较量,以及改变标准量(1份)比较量不变等活动中体会“倍”的变化,师学生感悟到在不同数据背后隐藏着相同点,寄一一个数量为标准(1份),另一个数量有这样的积分,就是几倍,在变中求不变。在建倍的直观模型的学习活动中,从“形”到“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帮助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了“倍”概念的本质与内涵。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包括: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分类思想,推理思想、变与不变思想等21种。在这节课教学时,老师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像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看图到圈图再到用数字说出几倍关系的过程和后面的练习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另外,在初步感知倍的时候,通过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等方法,理解红萝卜里面有几个2根,这一教学中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中的分类思想。再改变比较量和改变标准量理解“倍”的本质和含义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

三、练习设计有坡度,灵活巧妙。巩固练习题构成了本节课学生内化知识系统,老师在练习设计时既突出学生作业完成的规范性,又注意练习内容设计的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给学生提供了思维拓展的空间。如:掌声中的“倍”,让学生通过听来判断几倍关系是否正确,并进行交流改正。后面的圈一圈,估一估,摆一摆从多个层面去练习,去理解“倍”的含义,并正确运用。特别是最后一道练习题的拓展,让学生体会“倍”不仅仅停留在“几倍”的概念上,“倍”还可以是“几倍多几”或“几倍少几”,为以后进一步深化倍的认识做了伏笔,使学生的思维又进入另一高度。老师组织的练习过程是学生深度参与思维活动的过程,整节课始终洋溢着浓浓的数学思考味。

总之,“倍”概念的认识就是一个帮助学生逐渐抽象、领悟本质的过程,学生是在不断的对比与抽象中把握了“倍”的概念。

第三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案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复习课教案设计

三年级二班

徐道欣

龙家圈乡中心小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周长的知识,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熟练计算。2.让学生能灵活地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检测试题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图①和图②中那个图形的周长最长?

猜猜看。说说你的理由。生:略。

师:你们用学过的知识,出色地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没白学数学。实际上,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测算长度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实施创造(1)自主交流

师:请同学们整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在小组内按要求进行充交流吧。(课件投示要求:①把你整理的方法告诉同学。②讲解清楚,语言简洁。③认真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质疑。)学生组内自主交流,师巡视

(2)展示整理成果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整理成果?

(生展示讲解,师作适当评价)

生1:我是用分类的方法进行整理的,就是把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整理在一起,把有关正方形的知识整理在一起的。我先整理了长方形周长的含义,它是指围成长方形的4条边的长度总和,又整理了以前学过的有关长方形的知识:长方形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接着整理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长+宽)×2。正方形也有4条边,并且4条边都相等,也有4个直角,它的周长计算公式是:边长×4 生2:我是用表格比对的方法进行整理的,先整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含义:围成它们各自4条边的长度总和,又整理了它们的一些特点:长方形有4条边、正方形也有4条边,它们都有4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最后整理了它们各自

的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

边长×4 师:同学们的归纳整理能力真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整理的很具体、比较全面。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并小结:

(1)师:通过整理、交流,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了哪些全面的认识?

它们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有:都有4条边、4个直角;周长的含义都是指它的4条边的长度总和。(板书:相同)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不同的地方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边长×4(板书:不同)

师:板书

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正方形周长=边长×4

正方形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3)师:你觉着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还有哪些知识你感到有困难?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师:同学们在交流中表现得非常好,接下来你有信心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1)填一填

1)、长方形有()条边,对边();有()个角,都是()角。2)、正方形有()条边,而且都();有()个角,都是()角。

3)、()图形一周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4)、正方形的周长=()5)、长方形的周长=()6)、正方形的边长=()

师逐题提问,生逐题解答,师生逐题反馈。

师:掌握了这些知识后,你的能力逐渐升级。请把你的能力应用到实践中吧!(课件出示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师生逐题解决并反馈。

(课件出示3)能力运用一

解决问题

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分米,长是宽的5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分米?周长是多少分米?

师生逐题解决并反馈。

(课件出示4)能力运用二

解决问题

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 师生逐题解决并反馈。(课件出示5)能力运用三

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都是6厘米,宽都是3厘米。

(1)把它们拼成正方形,计算正方形的周长。(2)把它们拼成长方形,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师生逐题解决并及时反馈,加以鼓励。

2.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师:可见,你的运用能力进一步升华,是不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呢?还需进一步锤炼。

(课件出示6)

拓展运用一

比一比,谁最聪明。

拓展运用二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自主检测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你的智慧又提升了几级好吗? 师:拿出老师给你准备的题卡,开始吧。(课件出示8)

自我检测

填空:

1、长方形有()条边,对边();有()个角,都是()角。

2、正方形有()条边,而且都();有()个角,都是()角。判断

3、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

()

4、长方形的周长就是长与宽的2倍。

()

5、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长和宽也一定相等

()

6、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大。

()解决问题

7、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它的一半,周长是多少厘米?

8、一个正方形的一边靠墙,边长是6分米,周长是多少分米?(师巡视生做题情况)2.评价完善

(课件出示9)

真情畅言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生做完题后,师生互评

师: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中表现比较满意的地方?哪些地方还有待于加强?

守巢者的梦

老土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黑板写下的是希望,擦去的是功利------”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从来感动在别人的歌里,感动在“音乐人”制造的并不太真实的缠绵里,一直认为,痴痴地唱人家唱过的歌,默默地流人家流过的眼泪,这种情绪就叫感动。但是,有一天,当这首似乎完全属于自己的歌在耳畔响起,它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辉映着我的影子,那一段间奏,一声低吟都如此牵动着我,我真心体会到什么叫感动。

以前,不明白为何有人为一个音符而爱一首歌,然而,当我站上那一方小小的讲台迎接着那一双渴盼的眼睛时,当我抱着一摞书本喘着气上楼而有学生简捷的说“老师我帮你”时,当我身上沾上粉笔沫而有学生帮我轻轻掸去时,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我不也为那双渴望的眼睛,那温馨的话语,为那轻轻的一掸而深深的爱着他们吗?

当那一根一端系着今天,一端系着未来的教杆握在我手里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也享受到了这重大的责任带给我的幸福与快乐。

将生病的学生送往医院,为面临失学的孩子悄悄地付上书费,为学生的一节课而晕倒在讲台上-----我从未感到有什么异样的感觉。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爱学生也并不需要有什么理由。我不渴望学生亲口对我说一声“谢谢”。然而,当真真切切的“ 谢谢” 二字在我耳边响起时,我竟也如此的感动。

那是一个周二的黄昏,我接到了一个电话。那是一个在家养病的学生打来的。先是一阵沉默。良久,那一端传来低低的略带颤音的一句话——“老师,谢谢您!”

我微微一愣,蓦然间泪眼朦胧。我只是在课余时间为他补上落下的课程,而这是我应该做的。那一刻,我深深知道,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句深情的话语,永远不会忘记我这份真纯的感动。轻拥着这句微颤的话语,纵然在凄风冷雨冰天雪地中踽踽独行,我的心中也永存一份温情,一份感动,一份真诚,一份隽永而无暇的爱意。轻轻仰起头来,湿润的感觉又在眼前蔓延开来。

曾经无数个清新的早晨,曾经无数个美丽的黄昏;当太阳辉映蓝天,当星星闪烁夜空------和学生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谈天说地论人生,谈未来,时而大笑,时而沉思。每每此时,我总仿佛回到了年少时代。拥有精纯的本性,拥有爱,还复何求?

又有多少夏日,站在校门口,为即将远去的学生送别,僵硬的手臂再也无力挥洒出远去的珍重,然而心中却仍默念着那句“走好,我的学生,孩子们。”

我也深深知道,一方黑板将是我永远的背景,三尺讲台将锁住我的双脚。然而,这正是一个巢,一个守望者的巢。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准备好了站到老的激情。放飞希望和爱,是守巢者执着的梦。

第四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一)巧设情境 设疑激趣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好不好?(出示幻灯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赛场上赛跑,跑道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幻灯片演示)大家快看,喜羊羊获胜了,灰太狼气急败坏地跳起来喊:“不公平,不公平,我的跑道长!”喜羊羊也急了:“我的跑道才长呢!”看来没有人帮忙他们俩可能会无休止的争吵下去了。同学们来猜一猜,谁的跑道长呢?(学生争论)灰太狼可不是光凭我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让它心服口服。那么你觉得他们赛跑的路线和我们所学的什么知识有关呢?(复习周长的含义)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1、教师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可以用绳子绕跑道一周,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可以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然后看跑了多少步再算;可以直接用尺子量)教师顺势引导:如果用尺子量,需要量出几条边呢?(学生争论后得出长方形只要量一条长和一条宽即可,正方形只要量出一条边即可。)

2、(教师幻灯片出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6米和4米,正方形边长是5米。)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数据,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3、交流个性化方法。

师: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呢?(学生交流各种算法,并说明各自的理由,教师分别用幻灯片动画演示各种算法,帮助学生理解。)

(1)6+4+6+4= 20(米)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 = 20(米)即:周长=长×2+宽×

2(3)(6+4)×2 = 20(米)即:周长=(长+宽)×2

师: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生1:就是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即:5+5+5+5=20(米)

生2: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行了,因为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即:5×4=12(米)(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算法简便一些呢?说说你的想法。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也就是说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跑道一样长,看来比赛是公平的。

师: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能求出周长。

(三)应用生活 解决问题

师:赛跑中灰太狼输的是心服口服,灰太狼顿时对周长产生了兴趣,他要求和喜羊羊进行求周长比赛,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进入求周长闯关赛。

1、(幻灯片出示一张相片长5分米,宽3分米)要给相片做一个相框,至少用多长的木条?

2、(幻灯片出示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8分米)要在台布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3、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品,想办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4、(幻灯片出示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沿着其余三边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5、同学们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掌握的很不错,老师决定奖励大家一张贺卡,(出示正方形贺卡)这个正方形边长1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呢?(学生回答)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对折的贺卡打开,它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谁能求出这个长方形周长呢?(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把贺卡奖励给最爱动脑的学生。)

(四)巧设总结 争谈收获

师:在闯关赛中灰太狼和喜羊羊不分胜负,灰太狼高兴地回家去了。他写了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幻灯片出示)灰太狼日记:在运动会上和喜羊羊赛跑,我输了,但我学会了求周长的好多方法!我最喜欢的方法是: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今天通过各种比赛我可是大开眼界,长了不少见识。原来周长在生活中应用是这么广泛!不过求周长可得好好动动脑筋。还有,我得好好锻炼身体,要不然就追不上喜羊羊了。(学生发现小括号的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再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灰太狼的收获可真不少,同学们能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吗?(学生争先恐后的谈收获。)

第五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教案

《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并且能总结出它们的简便计算公式;

2、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由来,并且能灵活运用在实际问题中;

3、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难点:理解长方形何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公式由来,并且能够根据特定的条件求出其中的数量。

三、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卡片,练习单,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看看我们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卡片。你认识它们吗? 生:认识,它们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光知道它们的名字可不算真正的认识哦,你能说说它们具体有什么特点吗?(指名回答)生:长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四边相等。师:嗯,你回答得真好。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才算是真正认识。给你点赞!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长,谁能说说什么是周长? 生:周长就是边线一周的总长度。师:那你猜猜这节课我们会学什么?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师:没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请你们利用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在练习单上完成以下任务:(1)在练习单的相应位置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线;(2)用尺子量一量边线各边的长度,并且标注在边线旁边。

2、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个长方形卡片的边线,它由几条边组成的?分别是多长? 生:它由四条边组成,长度分别是5厘米、5厘米、3厘米、3厘米。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请你在练习单上完成长方形卡片的周长计算。(尽可能用多种方法计算。)(给学生大约3分钟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完成得怎么样啦?现在先前后桌同学讨论,交流一下你的结果和方法。看看谁的计算方法最好。(1分钟后指名同学分享做法,可上讲台投影展示)在学生作业展示的过程中进行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做法:3+5+3+5=16(厘米)

第二种做法:3×2+5×2=16(厘米)(或3+3+5++5=16(厘米))第三种做法:(3+5)×2=16(厘米)

其中第三种做法学生可能不易想到,可以借助课件动画进行演示。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先列式。你们知道这里的(3+5)是什么吗?对,是一组长+宽。那一组长+宽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看看,这个长方形的边线有几组长+宽?所以两组长+宽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同意吗?反过来,周长的一半就是一

列式板书 组(长+宽)的长度。指导同学用手比划,一边比划一边说。)

师:所以我们可以给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总结出一个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师:谁能说说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指名回答)

生:因为两组长+宽就是长方形的周长,2个长+宽,就是长+宽的2倍。所以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师:你说得真好,还有没有其他能像某某一样这样说吗? 生:…

3、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师:同学们,你们算算正方形卡片的周长是多少?想想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

(两分钟后指名同学展示作业情况)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你的做法的?

做法一:3+3+3+3=12(厘米)做法二:3×4=12(厘米)

提问:你为什么这样算?哪种方法更简单?

生:第二种做法更简单,因为有4个3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

师:同学们,也就是说正方形的4个边长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那我们可以归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和学生一起总结)

4、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简便了吗?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知识巩固与应用

1、《想想做做》第一题: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单位)

2、思考题:

(1)

1、小明用一根2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边长=周长÷4)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0米,长是3米。它的宽有多长?(一组(长+宽)的长度是周长的一半。)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你有什么收获要和大家分享的吗?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卡片的周长:

正方形卡片的周长: 第一种做法:3+5+3+5=16(厘米)3×4=12(厘米)

第二种做法:3×2+5×2=16(厘米)

正方形的边线长由4条长度 第三种做法:(3+5)×2=16(厘米)

相等的边组成,所以它的周长 长方形的边线长由两组(长+宽)组成,是边长的4倍。所以它的周长是(长+宽)的2倍。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下载潘小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堂教学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潘小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堂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赵岗小学雷绍星 教学内容:教材85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设计 教学思考:本课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以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针对现今学生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 、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案范文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练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练习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和理解,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解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刘晓宇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第63页— 64 页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将分教学思考、教学设计及教学随想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