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彝人的五场战争
古代彝人的五场战争
作者:eb棋圣
现代彝族是个跨国居住的民族。据史书记载,彝族的祖先很早就已经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在比邻的越南、缅甸等国也有彝族居住。国内现有彝族人口八百多万,在我国56个民族中居前8位。彝族有自己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生活习俗和共同的居住疆域,建立过统一的王国,是个强大的民族。关于彝族的族源问题至今是个争论不休的论题,有土著说、南来说、东来说、北来说等等,但能够令学者普遍认可特别是令本民族彝人心理认同感受并且具有较强说服力的是北来说,北来说认为彝族发源于今甘肃河湟地区的古氐羌族南迁与西南土著族融合而成。可见彝族的历史可追溯到炎、黄、神农等传说时期的史前文明时代。那么彝族在那样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呢?彝族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逃过战争劫难的呢?在这里本作者对中国古代历史上与彝人生死攸关的一些战争战役,即三国之前的五场大战役进行列举并简要评述,意在抛砖引玉,望更多专家学者关注并为彝族文化研究领域添砖加瓦。
一、商、周牧野之战
周灭商朝之战,最关键的是牧野之战,牧野之战大约发生于商纣王三十三年(即公元前1027年)。根据史料记载:周联合同盟军微、卢、彭、濮、羌、庸、蜀、髳等部族,武王亲率戎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沿渭水、黄河向东进发,大会诸侯于孟津,渡过黄河后会战于牧野,商纣王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身亡。在这次战争中,周武王率军战胜了商纣王,从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中国社会进入了西周时期。
牧野之战是有史料记载的彝族先民居住国(蜀、濮、羌、卢等)直接参与的一场古代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为彝族先民南迁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赢得了古巴蜀文明的繁荣发展,也证明了古代彝族文明与中原华夏文明相互渗透融合而千丝万缕的关系。
古蜀国的帝王蚕丛、杜宇、鳖灵等都是古彝人的头领,彝族《勒俄特依》中关于洪荒泛滥传说故事发生于古蜀国杜宇称王时期,杜宇就是笃慕,笃慕因为洪荒泛滥失去了王位,两个儿子战死于治理洪荒之中,只有小儿子笃慕乌武逃脱洪水南迁云贵高原发展成为彝族的“六祖”分支及后来的“古侯、邛林”两大谱系大家族。
二、秦灭巴蜀之战
蜀、巴与先秦接壤,于秦国西南部、物产丰富,是片广袤富庶的土地。蜀国都城在今成都,巴国都城在今重庆。周慎靓王五年,即公元前316年,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命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人率军经石牛道攻蜀,蜀王鳖灵亲自率军至葭萌(今四川剑阁东北)抵御,兵败遁逃,被秦军杀死,古蜀国灭亡。随后,张仪、司马错等人又带兵攻灭苴、巴,俘虏巴王。此战役击灭了蜀、巴、苴等古国,秦占领秦岭以南广大地区,达到了进一步“富国强兵、占地扩疆”的目的,为进一步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华阳国志》所记,先秦巴蜀地区的民族有濮、賨、苴、龚、奴、獽、夷、蜒、滇、僚、僰等族称,其中大部分是百濮支系。我认为这些地区众多古民族因为战争逼迫而迁徙,是造成我国西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大聚居的主要原因。许多出土文物表明,古巴蜀文化是与中原有别的另一民族文化,但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在属于战国时期的兵器及古玺上,还发现两种迄今未能释读的文字。这就与三星堆一样,成了吸引我们眼球的千古不解之谜。我们不难想象在这场秦灭巴蜀战役之中,许多土著先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被迫迁出了巴蜀这片富庶的土地,从而游离于西南崇山峻岭之间。彝族先民消失于巴蜀这片富庶的土地往南大迁徙也是发生在这个时期,彝族古经《勒俄特依》中有一篇《兹住谱》关于彝族兹(君王)从四川境内迁出最后落脚云南昭通地区的记载。原巴蜀大地融入了秦国统治。
三、楚庄蹻伐滇之战
楚国乃战国七雄之一,于公元前339—329年楚威王在位时期,楚庄蹻带兵伐滇,用武力占领滇池地区,征服了当地土著夷族后,庄蹻自命为滇王,跟随庄蹻的将士们,分别出任滇池地区各土著民族头领,称为众王滇,直到西汉中叶,降汉受印的滇王都是庄蹻后裔。在庄蹻称王滇之前,彝族先民就已经在此领域建立了相当繁荣的古滇王国,庄蹻称王不仅没有摧毁古滇王国文明的繁荣,反而使楚国先进文化融入到了夷族文化里面,从而使古滇国夷族古代文明发展跃进了一个新台阶,直到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从此受制于汉王朝郡县制度的统治。据考证,古滇王国是云南古代彝族建立的奴隶制帝国。它勃兴于滇池之滨,鼎盛于战国至西汉时代。由于偏居西南一隅,远离中原文化视野,古滇国曾经长期湮灭于历史尘埃之中,显得神秘而离奇。而现在许多学者的“彝族东来说”也是受这场战争结果的误导,甚至是否有“庄蹻入滇王”是不是历史事实也成了一个众说纷纭的谜团,“楚文化”和“古彝族文化”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今的彝族也不完全是古滇国的后裔,因此这个谜团有待进一步研究。
至今流传于广大彝族地区的《支格阿鲁》传奇反映了古滇国国王鹰与濮族女子濮莫列依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滇池与昭通两地夷人王族联姻的历史故事。支格阿鲁因为娶了两个妻子,神马的羽翼被妻子偷偷剪掉而葬身滇池反映了古滇国被中原文化入侵征服后神秘消失的历史事实,也反映了当时古滇夷区已进入了一夫一妻制社会,包括那些帝王贵族也是如此。
四、汉武帝伐南越、攻南夷之战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十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十数,邛都最大。自巂以东北,君长以十数,徙、莋都最大。自莋以东北,君长以十数,冉駹最大。自駹以东北,君长以十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也就是说自中国历史进入汉代之前,古彝人在我国西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建立过许多强大的古国,其中以十个十个地数以“夜郎、滇、邛都”三个最大,“徙、莋都”也是古彝族先民居住的大国也。
到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汉发兵攻打南越,分桂阳、豫章、零陵等数路,逾五岭而下,击败南越。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驰义侯发兵征服夜郎,设牂柯郡。其后又诛杀邛君,以邛都设越嶲郡。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发巴蜀兵临滇,滇王乃随邛都入朝,设为益州郡。就这样汉在西南夷区设郡统治。后来在夜郎、钩町、洱海、滇池和邛都等区域都曾发生过夷人的反抗斗争,但都被镇压。
汉朝时期通过战争征服并统一西南夷区统治,特别是恢复开通了南方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西南夷区与内地和东南、西域各国的联系,促进了西南夷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五、诸葛亮南征夷区之战
公元214年,刘备入川以后,企图恢复对西南夷区的统治,诸葛亮采取重用大姓的策略,结果却遭到了益州郡的雍闿、朱提郡的朱褒、越嶲郡的高定元等西南夷人的联合反抗。公元225年,蜀国兵分三路南征西南四郡。马忠攻破牂柯;李恢败南中;诸葛亮自安上由水路入越嶲,鏖战于卑水(今召觉、美姑、甘洛交界处),大败越嶲夷军,杀死高定元。雍闿带兵支援却被高定元部曲所杀,孟获代雍闿率残部边战边退,诸葛亮攻打到益州生虏孟获。诸葛亮南征胜利后,蜀国对西南夷区重新设郡统治。后来发生多起夷人反蜀之战,都被武力镇压。
诸葛亮南征是一次对南方夷区进行军事侵略打击和征服,意图是把南中作为后方使蜀国进一步强大,为后来的巍、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准备了条件。然而对于西南夷人而论这是一次蒙受屈辱的大惨败,为了洗刷这次战争惨败所蒙受的心理阴影,古夷人以一场“阿Q”式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淡忘了这次惨败的战争记忆,把雍闿、高定元战败被杀归结于地域妖魔鬼怪的作祟,因此彝族后来的毕摩祭祀习俗活动中,代表妖魔鬼怪的“杜死杜尔”(毕摩活动时由草捆扎而成的鬼符)都朝着难卜部罗魔山方向摔去,难卜部罗魔山位于今甘洛县境内,在大小凉山彝族毕摩活动习俗中此山具有“妖魔鬼怪生存地域”之意,由此断定诸葛亮就是在难卜罗魔山上设下埋伏,把越嶲高定元的夷军引到深山峡谷地带一举歼灭也。
我们站在今天讨论已经过去的事件,本来就是无稽之谈,因为谁也没有经历过真实具体的事实,仅凭一些前人的记载,许多不存在的事实被我们当成历史当成真理并不奇怪,以上有些观念只代表本人意见,你有意见你自己去评说吧。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1.史记《西南夷列传》和《后汉书》。
2.方国瑜《彝族史稿》。
第二篇:女儿与母亲的五场战争
女儿与母亲的五场战争
宋涵 @ 2014/05/20 ★(2989)对男性而言,母亲是他们最初也最持久的女神,是生命早期的安全感、是包容一切的温柔、是永恒的爱。但女性一生中最不可能想要成为的女人,恐怕就是从出生之日起就与她的生活亲密相连的女性:母亲。两个女人间或明或暗的对峙,从青春期就开始了。
【财新网·Enjoy】每个男孩心里都有一个英雄,每个女孩也有一个她想要成为的女性形象。比如,她想要成为像可可·香奈儿那样的大胆新女性,或者是日剧里拈花惹草养猫的小清新主妇,也或者只是公司里那个靠自己买房买车的优雅女上司。
而在她的一生中,她最不可能想要成为的女人,就是从她出生之日起就与她的生活亲密相连的女性:她的母亲。
要不要这么犀利呢?母亲节才刚刚过去,温情的节日祝福还未褪去余热,我却像身穿黑色大袍、面无表情的审判者抛出这个不愉快的事实。但是,我相信女人们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在她们漫长的一生,她们都在和一个女人进行战争,或明或暗。
男性读者也许会吓一跳,毕竟母亲对他们而言是最初也最持久的女神,是生命早期的安全感、是包容一切的温柔、是永恒的爱。性别的不同增添了神秘的崇拜感,他们永远不能想象母亲是如何孕育出生命的。但对女儿来说,女性身份的神秘就荡然无存了。母亲的身体所经历的一切,她都会经历。从青春期开始,这就是两个女人之间的对峙了。
几乎所有的女儿都抱怨过母亲的“控制欲”。从年少时期的不穿秋裤绝对不准出门、偷翻抽屉偷看日记,到工作以后的连环夺命call“我安排了老同事儿子和你相亲,你一定要去”……,我的许多女朋友们能如数家珍地道出母亲给自己留下的心理阴影。有个女朋友至今看见牛奶就反胃,是因为在她的中学六年,她妈妈雷打不动地每天为她准备一盒牛奶,无论她多么强烈地表达她讨厌牛奶的腥味。抗议无效后,她妥协了,然后每天在上学路上把牛奶偷偷倒掉。我的另一个朋友一到周五晚上就情绪崩溃、必须要上馆子吃一顿来抚平心绪,因为她妈妈每到周五就会给她打电话:“你都32岁了,还一个人,你以后要怎么办哟!还能不能生出孩子哟!”有些母亲还反抗不得,被女儿一顶嘴就以泪洗面、甚至绝食,让战争的另一方憋了一肚子没地方撒。这让很多女儿们暗暗下了决心:以后绝对不做像她这样专制的妈妈。——当然能不能做到,那是后话了。
女儿和妈妈的战争,还存在于对“美”的争夺上。进入青春期,女儿开始特别在意自己的脸蛋、发型、身高、体型,并对漂亮衣服和饰品蠢蠢欲动,母亲将这一切视为危险的信号。我亲眼看见一个14岁女孩让父亲买了一条略显隆重的裙子要去参加同学的生日party时,她母亲恐慌地问:“她才那么小,为什么就这么虚荣?”我也亲耳听见一个妈妈对她即将上大学的女儿说:“你要穿得烂一点。”这些行为都显示了母亲的两种心理:一,她难以接受女儿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女孩成为一个可能具备性感特征的女人,在许多父母眼里,子女永远都是“小孩”,而不是“人”;二,她担心女儿被男性伤害,于是用一种最保守的方法:裹住女儿的美的可能性,来隔绝伤害源。当她这样做时,她在无时不刻地传达一种潜意识:男人是可怕的,美丽是罪恶的。
第三种隐性的战争与前一种战争紧密相连。渐渐长大的女儿开始发现母亲不仅没有太多的女性魅力,还有作为一个女人最致命的弱点:她得不到男性的、尤其是丈夫的爱。无论女儿多么叛逆,她内心深处都会不自觉地将母亲的命运视为预测自己未来的镜子,毕竟她们彼此是如此血脉相连。女儿发现眼前的这面镜子是黯淡又落寞的--这对满怀罗曼蒂克期望的女儿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她并非不爱母亲,因此她感到委屈和愤怒,同时也深怀恐惧:害怕将来成为像母亲那样没有爱情滋润的中年女人。所以,当母亲苦口婆心地给予女儿关于如何挑选男人以及婚姻相处的建议时,大多女儿都像一扇坚定无比的铁门,将其所有建议反弹回去,不仅仅是因为她们在叛逆期,更是因为在长久的婚姻中,还能维持爱情之光的母亲太少了--母亲的那一大筐说辞,太苍白无力了。
许多女儿在工作成家以后,与母亲的关系也没多大的缓解,总是夹杂着些许不快。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当女儿有能力也有意愿让母亲享受更好的生活时,母亲总会以最扫兴的方式浇冷她的一腔热血。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在美国留学期间,给实验室导师打工赚了点美金,兴冲冲地把父母接到美帝,计划了半个月的游玩行程:路线、旅店、餐厅、景点都规划好了。然而如同往常一样,在这半个月中,她几乎每天都在和妈妈舌战或冷战。她每一次付账,老太太都会像一只老鹰一样紧紧盯住她的钱包,然后感叹:“这么贵哟!”在最美的风景里,老太太也不去欣赏,只是不停地念叨刚才又花了多少钱。我的同学在最后一天的晚餐上终于爆发了:老太太每责怪她一句,她就点一个昂贵的菜,直到点了十几个菜,老太太终于闭嘴了。她以这样残忍的方式赢得表面的胜利,内心却难过不已:无论她多么想去理解自己的妈妈,她也不得不接受这个顽固的老太太这么多年来一次又一次对她美好期待的毁灭。
是的,最后一种战争才是最旷日持久的:对抗母亲的唠叨。不知为何,在男性作家里的文章里,母亲的唠叨总是与母爱天然联系起来的,是爱的证明。女儿对母亲的唠叨却常常不耐烦,因为她们很敏锐地感知到(有些人是要在许多年以后才感知到),这是对她个人自信的一种凌迟。唠叨的本质是不信任对方的智商与能力,更何况中**亲的唠叨通常伴随着指责。大大小小、事无巨细、琐碎无边的唠叨与贬低,足够像一把微型的削皮器,日积月累,把女儿的自信与自我削得不剩骨头。男性在社会上还有另一种力量鼓励他们去勃起、去争取,女性的张扬却一再被挫败,当许多成年女性在挣脱自我压抑的过程中艰难前行时,她们会在自我贬低的源头,隐隐约约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听到那串熟悉的唠叨。
与儿子不一样,在母亲老去、女儿长大的过程中,女儿会以天然的女性视角,来观察她眼前这个女人的命运;母亲是她了解“女人”是怎么一回事最近的模板。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中老年女性的生活处境并没有那么幸福。她们很多有无力感,她们或多或少受过男权社会的倾轧,她们很容易放弃自我努力,在庸常、唠叨、抱怨与毫无安全感的路上一路滑下去。是的,她们大多劳累而辛苦--面对这样劳累而辛苦的母亲,儿子想的是:“妈妈如此辛苦,我将来要好好报答她。”女儿想的是:“妈妈如此辛苦……(请注意转折)……我将来一定不能像她那样,绝不。”
女儿与母亲的战争本质,是女性害怕自己陷入像母亲那样的生活中,是她不认同母亲作为一个女性的生活状态(如果一个女儿深深认同母亲的生活,她们之间肯定可以和平相处)。她希望从中蜕变出来,创造一个有美的、有爱的、有自由的、有接纳的新世界。她容易被母亲惹怒,恰恰是因为她对自己并没有太多信心,她害怕这个对自己一生最有影响力的女人真的影响了自己,并在潜意识里恐慌自己终究会变成她。她在用愤怒来抵御这绝望和恐惧。
在母亲与女儿的战争中,我通常站在女儿这一边。纪伯伦对父母说:“你可以庇护子女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在过去停留。”
好的“母亲”,应该是可以跨过无形的时间界限,常常站在“女儿”的那一边,去打量自我与世界的女人。
(“母亲”固然有她的局限和误区,“女儿”却并非完全没有,许多女儿也对母亲抱有不切实际的懒惰的期待,导致自己不能真正成长出来。下一期专栏我将谈一谈女儿的局限。)■
第三篇:彝人历史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
彝族
彝族主要分布在 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由于地区和方言不同,彝族支系繁多,主要的他称有“夷”、“黑彝”、“白彝”、“密岔”等。
云,贵,川,桂
主要的自称中,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自称 “诺苏”、“纳苏”、“聂苏”,这部分彝族约占总人口的1/2。
云南一带的彝族自称“密撒(泼)”、“尼濮”等。贵州的彝族自称“糯苏”、“纳”、“诺”、“聂”等。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族识别,以鼎彝之“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
彝族的来源众说纷纭,主要有北来说、南来说、东来说和云南土著说等,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北来说。据汉文和彝文历史资料记载,彝族先民与分布于西部的古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
羌寨
羌族
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大约在
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两个区域。根据彝族的历史传说,其祖先在远古时代居住在“邛之卤”,后来才南下到“诺以”、“曲以”两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
金沙江,红河流域
大约在公元3世纪以后,彝族的先民已经从安宁河流域等地 逐渐扩展到滇南、黔西北及广西西北部。由于彝族先民曾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同时,古代彝族居住的地区,又分布着彝语支的其他许多部落。因此,彝族在历史上的名称十分复杂。大约在2000多年前,彝族先民已经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
据彝文典籍记载,彝族的祖先“仲牟由”有6个儿子,这6个儿子就是彝族尊称的“六祖”。
“六祖”为武、乍、布、默、糯、恒六个支系的祖先。六祖分支标志着彝族先民由 氏族、部落走向部落联盟阶段。
彝族六祖石像
大约在公元前二、三世纪,居住在云南滇池周围的彝族先民已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公元8世纪,在贵州彝族地区也出现了“罗甸”等政权,总称为“罗氏鬼主”。清代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了对彝族地区的直接统治,从而使大多数彝族地区的领主经济解体,封建地主经济进一步发展。
云南“改土归流”地区示意图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在彝区大肆泛滥。
凉山彝族奴隶主利用鸦片换得大批枪支、白银,彝族内部的冤家械斗日益频繁,使广大彝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许多彝族被迫背井离乡,向安宁河以西至丽江地区迁移。
鸦片战争
为反抗剥削压迫,彝族人民在历史上进行过多次英勇抗争。清咸丰年间哀牢山彝族
李文学领导的起义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坚持斗争达23年之久(1853——1876年)。
1913年至1916年间,在凉山州的冕宁、越雟一带
爆发了彝族人民反抗奴隶制度的大起义。由于起义的高潮在1914年,这一年为彝历的虎年(彝语称虎为拉,称年为库),故史称“拉库起义”。
1935年至1936年,红军一、二方面军两次经过彝区,在滇东北、滇北和凉山彝区宣传民族政策,受到广大彝族人民的拥护,许多彝族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
在冕宁,红军打开了监狱,放出了“坐质换班”的彝民。冕宁拖乌彝族果基家头人小叶丹 在党的民族政策感召下,与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
按照彝族的传统习俗在冕宁彝海结盟,使得红军顺利通过了彝区,取得了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胜利。
彝海结盟纪念碑-西昌
刘伯承还将
“中国夷民红军沽鸡(即果基)支队” 的红旗授予小约丹,鼓励他们组织游击队反抗国民党统治。许多彝族还将
这一年出生的儿女用红军来命名,如“红军惹”、“红军嫫”。
飞夺泸定桥插画
在解放战争中,路南圭山和弥勒西山彝族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游击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滇南、滇东北、滇西和凉山
等地的彝族与其它民族人民也建立了游击队,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顺利进军,解放上述地区作出了贡献,许多彝族人民的优秀儿女 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彝族儿女入党宣誓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彝族居住分散,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各彝族地区存在不同的社会组织与政治制度。主要有土司制、封建地主制。
总体来讲,封建领主的剥削以实物地租为主。民国以后,国民党政府在1934年至1935年间,先后在这一地区推行保甲制,其政治组织与汉族地区基本相同。
奴隶制 凉山彝族地区,还处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
及一般劳动生产者之间的阶级关系,是通过森严的等级形式表现出来的。全体社会成员按生产资料占有 和严格的等级和血缘关系划为
“兹莫”、“诺合”、“曲诺”、“阿加”、“呷西”5个等级。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微商城。
第四篇:古代中国战争全集
古代中国战争全集
古代中国战争全集 之一
原始社会与夏、商朝战争
一、原始时期
年表
约公元前30世纪 神农氏攻斧燧氏之战
约公元前26世纪 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
约公元前26世纪
阪泉之战
约公元前26世纪 涿鹿之战
约公元前25世纪 颛顼与共工之战
约公元前24世纪 帝喾攻共工之战
约公元前23世纪 尧攻驩兜丹水之战
约公元前22世纪 舜攻三苗之战
约公元前22世纪 禹攻共工之战
约公元前22世纪 禹攻三苗之战
1.神农氏攻斧燧氏之战
相传神农氏时期(约公元前30世纪),神农氏部落进攻斧燧氏部落的作战。
一百六、七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即生活于中国大地上。至今约五千年前,在以黄河、长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形成若干部族集团。神农氏是古夷人部族集团的一个部落,生活于今河南东南部,以农业生产为主,已在冶陶手工业及交换市场。为开拓生产、生活空间,逐渐向东北民展,与生活在今山东西南部的另一古夷人部落斧燧(或称补燧)氏,发生利害矛盾,引起冲突。斧燧氏部落不肯屈服。神逐氏遂北上进攻斧燧氏,将其击败、兼并。随后,神农氏部落由今河南淮阳地区迁移至今山东曲阜一带。附近各部落自动归附,组成部落联盟。此战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记载的第一次作战行动。
2.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
相传黄帝时期(约公元26世纪),黄帝率领本部落联盟武装在中原地区征服其他部族的战争。
一百六、七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即生活于中国大地上。至今约万年时,先民足迹已北达黑龙江,南至珠江流域。通过各氏族、部落的增殖、分化及相互通婚、联盟、战争及迁徙,至今约五千年前,在以黄河、长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形成若干部落集团。姜姓古羌人集团生活于今关中、豫西及晋南;古戎人集团生活于今豫中、豫北及冀南;古夷人集团生活于江、淮之间及山东;古苗蛮人集团生活于江、汉之间及豫南等地,相继进入军事民主制时代。以黄帝为首的轩辕氏部族迅速强大起来,形成包括姬姓12部落的联盟。对内严密社会组织,对外加强武力开拓,对不肯归附的部族经常进行攻战。周边较小的氏族、部落,或被征服而加盟,或被驱逐而远走。黄帝逐渐成为一个较大部落的联盟领袖。专用于战斗的兵器,已从生产工具中分化出来,有了石矛、石钺、石戈、石殳及弓箭等。部族勇士组成的营卫队已形成,平时保卫首领,战时即为骨干。当时比较强大的还有炎帝部落联盟,不服黄帝号令。黄帝遂攻炎帝于阪泉之野(今河
北涿鹿东南,一说今山西运城解池附近),经过多次激烈战斗重又解仇结盟。风姓古夷人集团,此际已繁衍分化为以少昊及蚩尤为首领的两大部落联盟。蚩尤部落联盟,史称“九黎”,善制后器,战斗凶猛,曾征服二十余部落,控制了今苏、鲁、豫交界地区,积极向西、北扩展。黄帝于涿鹿之野(今河北涿鹿东南涿鹿山一带,一说今河北涿州,还有他说)擒杀蚩尤。少昊与黄帝结盟,听从黄帝号令。黄帝在泰山举行了联盟大会,古苗蛮人部亦有参加。“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
点评:从此黄帝英明远播,“东至于海”,“西至空桐”(今青海固原,一说甘肃高台),“北逐荤粥”后至釜山(今河北怀来),“南至于江”此后一些不同血缘、文化的古羌、戎、夷、苗蛮部族加速了融合,为华夏族及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涿鹿之战
相传黄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在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中,黄帝、炎帝两部落联盟与蚩尤部落联盟,在涿鹿之野(今河北涿鹿东南涿鹿山一带,一说今河北涿州,还有他说)的作战。
黄帝战胜炎帝(参见阪泉之战)在中原地区初步取得领导地时.活动于今河北南部及山东等地的以蚩尤和少昊为首的两个部落联盟,逐渐发展壮大。蚩尤部落联盟,相传由81个氏族和9个部族组成,史称“九黎”。为争夺生存空间和领导地位,它不断向中原地区扩展,与主要活动于黄河以北的炎帝部落联盟首先发生冲突,并将其击败。炎帝向黄帝求援。炎、黄两大部落联盟,遂联合起来共同与蚩尤部落联盟进行斗争。经多次作战,最后在涿鹿之野展开决战。蚩尤战败被杀。九黎残余一部退向南方,一部归并于少昊部落联盟。此后,黄帝继续进行征服中原各族的作战,“凡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
点评:黄帝在中原地区的领导地位得以确立,加速了各部族的融合,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黄帝则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4.颛顼与共工之战
相传帝颛顼时期(约公元前25世纪),颛顼部落联盟与共工部落联盟在中原地区(今河南北部)的作战。
原始社会晚期,相传黄帝之孙颛顼号高阳氏,继黄帝为该部落联盟首领。他生于若水而居帝丘(今河南濮阳东南),正处黄河(约当今卫河)东岸附近。炎帝的后裔共工,已成为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的首领,居九有(即九州)黄河中游河西地区(约在今河南辉县境),在颛顼部落联盟的上流。当时,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祸及百姓。共工率领部落联盟修筑西岸河堤,防止水患。大水冲毁东岸河堤,殃及下流颛顼部落联盟。两部
落联盟发生冲突,在中原地区展开大战。颛顼终于击败共工。
5.帝喾攻共工之战
相传帝喾时期(约公元前24世纪),帝喾部落联盟,进攻共工氏(约今河南辉县境)的作战。
原始社会晚期,黄帝之后,黄帝族部落联盟生活在中原东部高辛(今山东南部地区)一带。相传黄帝曾孙帝喾号高辛氏,继颛顼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炎帝族的一个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居其上流黄河西岸(约今河南辉县境),经常侵犯其他部落,不服帝喾管辖。帝喾遂进攻共工氏,将其一举击败。此战,给共工氏以沉重打击,巩固了帝喾及其部族的领导地位。
6.尧攻驩兜丹水之战
相传帝尧时期(约公元前23世纪),帝尧部落联盟在丹水(今丹江,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流域进攻驩兜三苗部落联盟的作战。
原始社会晚期,尧成为中原部落联盟首领。帝尧名放勋,因其曾为陶唐氏首领又称唐尧,初居冀方(今河北唐县境),后迁晋阳(今山西太原),再迁平阳(今山西临汾)。他领导的部落联盟,在当时有较高的文明程度和较强的力量。三苗族中一支以修蛇为图腾的部落联盟,生活在丹水流域,首领为驩兜。它日益强大,经常侵扰中原。尧率中原部落联盟向其进攻,在丹水岸边与之大战,终于击败驩兜,迫使三苗求和。尧将驩兜及其部族驱赶到崇山(今河南登封嵩山)一带,缓解了矛盾冲突。
7.舜攻三苗之战
相传帝舜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帝舜部落联盟在江汉地区进攻三苗部落联盟的作战。
原始社会晚期,舜继尧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帝舜姓姚,名重华,因其曾为有虞氏首领,又称虞舜,相传是颛顼七世孙。三苗部落联盟逐渐南移于江、汉一带,发展迅速,日益强大,常和舜领导的部落联盟发生冲突。舜遂率本部落联盟进攻三苗。经过激烈作战,将三苗击败。为防再发生冲突,又把三苗迁徙到偏远的三危(今甘肃敦煌东南,还有今四川、云南等说)。但其相当部分退至南方地区。
8.禹攻共工之战
相传帝舜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禹部落联盟进攻共工氏部落联盟(今河南嵩县北黄河附近)的作战。
原始社会晚期,中原地区生活着黄帝族系的部落联盟(今山西南部),舜为首领。当时,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祸及人民。舜命禹治水。炎帝族系的共工氏部落联盟,长期与舜领导的部落联盟争夺生存地域,并为治水发生冲突。于是,禹率领本部落联盟进攻共工氏,将其击败并驱离治水地区,以便治水。从此共工氏再也无力与黄帝族系部落联盟抗衡。
9.禹攻三苗之战
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帝禹部落联盟进攻三苗部落联盟(今湖北、湖南、江西交界一带)的作战。
帝禹姓姒,名文命,继舜成为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生活在南方的一些三苗(又称有苗氏,或苗民)部落再度发展起来,侵扰中原。禹率部落联盟进攻三苗。战前,禹率众誓师,宣布三苗“敢行称乱”(《墨子·兼爱下》引禹誓)的罪行,以激励士气,然后与三苗进行决战,大败三苗。三苗部落从此逐渐衰落。
二、夏、商时期的战争
夏商时期战争年表
(约前21世纪—前1057年)
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禹攻有扈氏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益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河西之战
夏王仲康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胤攻羲氏和氏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相攻东夷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夏少康复国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中后期)浇灭相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少康灭浇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季杼灭豷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伯靡灭寒浞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季杼攻东夷之战
夏王槐时期(约公元前18世纪)洛伯与河伯之战
夏王芒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商上甲微灭有易氏之战
夏王不降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夏不降攻九苑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施氏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缗氏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灭夏的战争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葛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韦顾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昆吾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鸣条之战
商王中丁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商中丁攻蓝夷之战
商王河亶甲时期(约公元前14世纪)商河亶甲攻蓝夷班方之战
商王阳甲时期(约公元前14世纪末)商阳甲西征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周边各国的战争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甫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沚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周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巴方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下危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武丁攻宙方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缶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子方攻基攻缶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亘方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荆楚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归、佣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虎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对西北游牧民族的战争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土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洋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羌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北羌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龙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震攻鬼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人方之战
商王廪辛、康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廪辛、康丁攻危方之战
商王廪辛、康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廪辛、康丁抗击羌方之战
商王武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商武乙攻召方之战
商王武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商武乙攻人方之战
商王武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季历攻西落鬼戎之战
商王武乙二十四年(约公元前12世纪)周季历灭程之战
商王文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季历攻燕京戎之战
商王文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季历攻余无戎之战
商王文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季历攻始呼戎之战
商王文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季历攻翳徒戎之战
商王帝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攻商之战
商王帝乙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商帝乙攻人方之战
商王帝乙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商帝乙帝辛攻盂方之战
商王帝辛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商帝辛攻东夷之战
商代末年(约前12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周灭商的战争
商王帝辛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攻犬戎之战
商王帝辛三十二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灭密须之战
商王帝辛三十四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攻耆之战
商王帝辛三十四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灭邗之战
商王帝辛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周灭崇之战
商代末年(约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
1.夏禹攻有扈氏之战
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帝禹部落联盟进攻有扈氏(今陕西户县一带)的作战。
禹在完成治水及战败三苗(参见舜攻三苗之战)后,实力更强,威势益增。曾在涂山(今安徽蚌埠西,一说今浙江绍兴境)召集中原各族系部落首领聚会,以确立其最高领导地位。有不从者,如曹、魏、屈、骛等族,俱被禹以武力征服。此际,禹的权力已超出部落联盟领袖具有的公共权力范围。在会稽之山召集部落首领集会时,防风氏后至,竟被禹杀。与禹同为姒姓的有扈氏,是位于禹所在地阳城(今河南登封告城)西方的强大部族,对禹的权力膨胀,颇为不满。禹遂召集所属部落进攻有扈氏。经多次交战,终未能将其彻底征服。
2.夏启攻益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启率所属部落在箕山(今河南登封境嵩山)南击灭伯益的作战。
禹任部落联盟领袖时,因治水及战败三苗(参见舜攻三苗之战),得到各族系多数部落首领的拥戴,“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尚书·立政》)。禹生前向联盟会议推荐伯益为联盟领袖继承人。伯益(亦称益、伯翳或大费)是东夷的部落首领,曾佐禹治水,但时间不长。禹死后,禹子启受到大多部落首领的支持。益则“辟居箕山之阳”(《史记·夏本纪》)。启凭借其氏族远远超过其他氏族的强大实力,立即率部向暂居于箕山的益进攻,将其杀死,夺取了中原地区的领导权,并迁居于夏(今山西夏县西北)。
3.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启率夏军在甘(今陕西户县境,一说河南今郑州西,或说今洛阳西南)与有扈氏军的一次交战。
启击杀益(参见夏启攻益之战)后,积极组建军队、加强统治机构,获取中原各部族首领的承认,使子承父位及君主专制合法化;并在钓台(今河南禹州境)召开首领大会,将首领转化为诸侯、贵族,以巩固其统治地位。原先就对禹的领导不满的西方大族有扈氏,此时对夏启的夺权及改变制度更为不服,起而反抗。启遂调集配属战车的王室卫队及诸侯族军数干人,西渡黄河,进攻有扈氏,双方对阵于甘。启在交战前,对军、政六卿及部队下达动员令进行誓师。借口“威侮五行,总弃三正”,作为有扈氏的罪行,宣布“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规定作战纪律:“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御非其正”,即为“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有命,戮于社”(《尚书·甘誓》)。然后下令进攻。夏军初战小胜,后又经多次作战,方彻底击败有扈氏,进一步巩固了夏王朝的奴隶制统治地位。
4.夏启攻河西之战(资料不足)
5.夏胤攻羲氏和氏之战(资料不足)
6.夏相攻东夷之战(资料不足)
7.夏少康复国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少康为恢复夏后氏统治,指挥有虞氏、有鬲氏军在中原地区与寒浞的有穷氏、有过氏军的作战。
夏王太康
时期(约前20世纪中),都斟寻(今河南登封西北)。太康终日田猎,不理民事,国力日衰。一次,他游猎于洛水(今河南境)北,十旬不归。东夷有穷氏部族首领后羿(又称夷羿),率领部族军乘虚进入斟寻,夺取政权,拒绝太康回都。太康死后,后羿立其弟仲康继位,实由自己执政。仲康亡,后羿赶走其子相,自立为王。后羿也迷于田猎,将朝政交部属寒浞代理。寒浞培植自己势力,趁后羿田猎之机,联合后羿家臣杀死后羿,逼死其子而称王。
寒浞极欲消灭夏后氏势力,以铲除后患。相逃到同姓斟灌氏(今河南清丰东南)处,依靠斟灌氏和斟寻氏的力量,在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立国。寒浞有浇、殪二子,分别封于过(今山东莱州西北)和戈(约在今河南中部)。他派浇率领有过氏(居过地)军进攻斟灌氏、斟寻氏,将其攻灭,杀死相(参见浇灭相之战)。
相妻后缗是有仍氏(今山东济宁东南)女,逃到娘家有仍氏处生子少康。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浇又派兵攻打有仍氏,欲杀少康。少康逃至有虞氏(今河南虞城东北)。少康在有虞氏积极准备复国。他做了有虞氏庖正,并娶有虞氏二女成家;不断积蓄力量,“有田一成(方圆十里),有众一旅(500人)”(《春秋左传·哀公元年》)。
夏朝遗臣伯靡曾在后羿手下任职,后羿死后逃到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处,积聚力量,并和少康取得联系,准备配合攻打寒浞。少康和伯靡乘寒浞频繁用兵,内部矛盾加剧之机,终于发起复国之战。少康采取先除其羽翼,后击其首的方略,先率有虞氏大军突然攻打过地浇的有过氏军,一举灭浇(参见夏少康灭浇之战)。又命其子季杼领兵于戈地击败豷军,杀死豷(参见夏季杼灭豷之战)。寒浞两翼被剪,伯靡即率有鬲氏军大举进攻夏故都斟寻,大败寒浞的有穷氏军,灭寒浞(参见夏伯靡灭寒浞之战)。伯靡遂立少康为帝。少康回到夏初都阳翟(今河南禹州),恢复了夏后氏的统治。
8.浇灭相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中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浇率领有过氏军攻灭相及其领导的斟灌氏(今河南清丰东南)、斟寻氏(今河南巩义西南)的作战。
东夷有穷氏(今山东西部)首领后羿推翻夏后氏。不久,其部属寒浞又篡夺政权。仲康子相跑到在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避居,依靠斟灌氏和斟寻氏力量,进行有限统治。浇是寒浞长子,被封在有过氏部族的过(今山东莱州西北)地。寒浞为铲除后患,命浇攻相。浇率有过氏军进攻斟灌氏及帝丘,一举击败斟灌氏军,攻克帝丘。相再逃到斟寻氏处。浇又率军进攻并击灭斟寻氏,杀相。相妻后缗已怀孕,急从小洞逃出
,跑回娘家有仍氏(今山东济宁东南)处避居,生儿子少康。
9.夏少康灭浇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少康率领有虞氏军在过(今山东莱州西北)地攻灭浇的有过氏军的作战。
寒浞夺取政权后封长子浇于有过氏的过地。太康死后,位传经仲康、相至少康。少康一家经浇追杀,几经劫难,只剩少康一人逃至有虞氏处(今河南虞城东北)立住脚跟(参见《夏少康复国之战》、《浇灭相之战》条)。有虞氏是原始社会末中原地区部落大酋长舜的后裔,首领虞思不忍夏朝奠基人禹绝后代,便任命少康为庖正(厨官),封于纶(今河南虞城东南),并将二女嫁给少康。少康积极聚集力量,有一支500人的队伍,准备复国。他布施恩惠,施展才华,收笼夏朝遗民,安抚夏朝遗臣;又和在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的夏朝遗臣伯靡取得联系,共同行动。少康先派亲信大臣女艾到浇那里作间谍,分化瓦解浇的势力,刺探情报。然后,亲率有虞氏大军突然进攻过。浇忙率有过氏军迎战。有虞氏军一举攻灭有过氏军,为复国打下了基础。
10.夏季杼灭豷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少康之子季杼率领有虞氏军于戈(约在今河南中部)攻灭豷所率有穷氏军队的作战。
寒浞篡夺王位,后封次子豷于戈地。少康只身逃到有虞氏(今河南虞城东北)(参见《夏少康复国之战》、《浇灭相之战》条),聚集大批力量,开始复国之战。他先攻灭寒浞长子浇于过(今山东莱州西北,参见《夏少康灭浇之战》条)。又令儿子季杼率军进攻戈地的豷。季杼先至戈地,引诱、麻痹豷,使其丧失警惕性。然后,率领有虞氏军队突然进攻戈,一举歼灭豷部有穷氏军,杀死豷,为少康复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11.夏伯靡灭寒浞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夏臣伯靡率领有鬲氏、斟灌氏、斟寻氏军于斟寻(今河南巩义西南)攻灭寒浞所率有穷氏军的作战。
后羿篡夺夏权,寒浞又取而代之。夏朝属臣伯靡,先转为后羿服务,后因受寒浞所逼,逃到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处避居。他依靠有鬲氏力量,收笼被有穷氏攻灭的斟灌氏、斟寻氏等夏朝遗民,组织力量,准备为恢复夏后氏统治而战。此时,少康已在有虞氏(今河南虞城东北)积蓄力量,准备复国。伯靡和少康取得联系,配合作战。在少康攻灭寒浞二子浇和殪(参见夏少康灭浇之战、夏季杼灭豷之战条)之后,伯靡率领有鬲氏和斟灌氏、斟寻氏大军,进攻斟寻,与寒浞率领的有穷氏军队决战。伯靡
军声势浩大,战斗力强,一举攻灭寒浞有穷氏军,杀死寒浞。寒浞政权随之瓦解。伯靡进入斟寻,立少康为帝,恢复夏后氏统治。
12.夏季杼攻东夷之战(资料不足)
13.洛伯与河伯之战(资料不足)
14.洛伯与河伯之战(资料不足)
15.商上甲微灭有易氏之战(资料不足)
16.夏不降攻九苑之战(资料不足)
17.夏桀攻有施氏之战(资料不足)
18.夏桀攻有缗氏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桀率领夏军进攻有缗氏(今山东金乡东北)的作战。
夏桀荒淫无度,残暴异常,致使人民怨声载道,诸侯时有反叛。某日,夏桀为炫耀权力,命诸侯在有仍氏国(今山东济宁东南)盟会。有缗氏是夏朝东部较大的诸侯国,一向不满夏桀的残暴统治。其国君于盟会中途,愤然归国。于是,夏桀便征调大批军队进攻有缗氏,将其击败。夏军也遭受重大损失。有缗氏国君被迫献出琬、琰两名美女求和。夏桀纳二女,而将妻妹喜抛弃在洛水一带,冷落之。妹喜因此十分不满。商国名臣伊尹乘机与之交结,离间夏王朝,终使夏朝灭亡。
19.商灭夏的战争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出兵攻灭夏属国,然后在鸣条(今山西运城东北,一说今河南封丘东)击败夏军,灭亡夏朝的战争。
夏朝末年,夏王桀政治腐败,暴虐无道,一面大兴土木。造寝宫、瑶台享乐,耗尽民脂民膏;另一面穷兵黩武.连年用兵四方,致使民众怨恨,诸侯方国纷纷叛离。此时,在中原东部崛起一个古老的部族商,相传是始祖契的后裔。建都于毫(今山东曹县南)。商王汤在国力日渐强盛,但与夏相比仍处劣势的情况下,为求得向中原发展.表面上臣服于夏朝,实际上积极进行灭夏的准备。他对内励精图治,“以宽治民”(《国语·鲁语》),轻赋薄敛,发展生产,得到百姓支持;对外广行仁义,大力发展同周围方国的关系,扩大影响,使“诸侯皆归商”(《史记·夏本纪》)。商族很快发展成为有相当实力的国家。夏桀对商的强大十分恐慌,下令召商汤至夏都斟寻(今河南巩义西南),欲加谋害,但慑于诸侯拥护商汤,故闪禁不久又将其释放。商汤回毫后,为进——步查明夏朝虚实,任用贤人伊尹为相,出使夏都。伊尹目睹夏朝政治腐败,夏桀失道寡助,内部矛盾尖锐。九夷之师不服从调遣,即回亳报告。商汤组建了一支有勇士6000人、战车70乘的装备精良而又训练有素的大军,作为攻夏的突击力量,并召集各国诸侯在景亳(今河南商丘北)会盟,宣布:“夏德大乱
”,夏桀残暴,自己“受命于天”“奉桀众以克有夏”(《墨子·非攻下》),得到各国诸侯拥护。这就是著名的“景亳之命”。
商汤基本完成灭夏准备后,即与伊尹、仲虺等制定了由近及远,先弱后强,除其羽翼,再攻夏都的灭夏战略。商汤首先发兵攻占了与商邻近的夏属小方国葛(今河南宁陵东北),揭开了灭夏战争的序幕。继之,调动大军向西北进攻,又先后攻灭了夏属韦国(今河南滑县东南)和顾国(今山东鄄城东北),保障了侧背的安全。位于商西南的夏属昆吾氏国(今河南许昌),较有实力。为扫除这一障碍,商汤亲率全国军队和各国诸侯联军,向昆吾氏国进攻,一举将其攻灭,使夏处于正面受敌地位。接着,商汤集合商军和诸侯联军进行誓师,指出“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尚书·汤誓》),揭露夏桀的暴虐,声称执行上天对夏的惩罚,并宣布作战中的奖惩规定,激发了士气。随即。亲率大军绕道从西方出其不意地进攻夏都斟寻。夏桀害怕被歼,带领夏军向故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方向退却。商军紧迫不舍,击败夏军。夏桀率军退至鸣条,欲与商军决战(参见鸣条之战)。商汤指挥大军列阵发起进攻,一举歼灭夏军主力。夏桀只带数百人奔往三?(今山西中条山中),不久再被商军攻破,逃至南巢(离三?不远,一说今安徽巢湖一带),后亡于该地。夏朝灭亡。商汤班师回都,建立了商朝统治。
点评:此战,商汤采取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心相结合,以及先翦除夏桀羽翼,孤立削弱敌人,后进行决战以取而代之的战略,对中国以后战略战术的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
20.商汤灭葛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在商汤灭葛之战中,商王汤率领商军攻灭葛国(今河南宁陵东北)的作战。
夏朝末年,国家衰败。位居黄河中下游的商族,原是夏属小方国,到商王汤时国力逐渐强盛。为实现灭夏的战略目的,商汤决定除夏羽翼,先打弱敌,攻灭与商邻近的夏属小方国葛。其君主葛伯放纵无道,给商汤提供了进攻的机会。葛伯不祭祀祖先,商汤便派人前去质问,回答说没有牛羊做牺牲。商汤使人送去牛羊,葛伯却将牛羊宰杀食之。商汤再派人去质问,回答说没有粮食做祭品。商汤又使入去帮助耕种粮食。葛伯却派人袭击给耕者送饭的人,抢夺酒饭,甚至残杀儿童,激起了商族民愤。商汤以此为借口,乘机率领大军进攻葛国。商军同仇敌忾,一举将其军队击败,灭亡葛国,揭开了灭夏战争的序幕。
21.商汤灭韦顾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王汤率领商军攻灭韦国(今河南
滑县东南)、顾国(今山东鄄城东北)的作战。
夏朝末年,商王汤兴师攻灭葛国(今河南宁陵东北)之后,继续展开了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他移兵西北,将矛头指向韦国和顾国。韦国是彭姓小诸侯国,顾国是已姓小诸侯国,均为夏朝盟国、商西北的忧患。为拔掉这两个钉子,扫除侧背后顾之忧,商汤采用各个击破战法,率军首先进攻韦国,一举歼灭守军,灭亡韦国。接着向顾国发起进攻。顾军力弱,抵挡不住商军进攻,大败国亡。
点评:此战,商汤翦除了夏朝的两个羽翼,鼓舞了士气,为夺取灭夏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22.商汤灭昆吾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王汤率领商军攻灭昆吾氏国(今河南许昌)的作战。
夏朝末年,中原东部崛起的商王汤,在相继灭亡夏属葛国(今河南宁陵东北)、韦国(今河南滑县东南)和顾国(今山东鄄城东北,参见商汤灭葛之战、商汤灭韦顾之战条)之后,决心乘胜举兵西南,攻灭昆吾氏国。昆吾是夏桀最亲近的盟国,东南方面的主要屏障,实力较强。为翦除夏朝最后一个重要羽翼,并随后立即攻打夏都,商汤亲率全国军队,在众诸侯国军队协同配合下,浩浩荡荡进攻昆吾氏国,一举将其攻灭。
点评:此次作战,连同灭葛、韦、顾之战,商军四战四捷,扫清了灭夏道路上的障碍,在进攻夏都、灭亡夏朝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23.鸣条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军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东北)进行的一场决战。
夏朝衰落,商将取而代之。商王汤都居亳(今山东曹县东南)。他和丞相伊尹等制定了除其羽翼、后攻夏都的战略,逐个攻灭夏朝盟国葛国(今河南宁陵东北)、韦国(今河南滑县东南)、顾国(今山东鄄城东北)、昆吾氏国(今河南许昌),清除了灭夏的障碍,完成了各项准备。接着,商军开始大举攻夏。
灭昆吾后,商汤即集合商军和各国诸侯联军进行誓师,指出“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有夏若兹,今朕必往”(《尚书·汤誓》)。他还宣布了必须服从的纪律。然后,他手持铜钺亲率商军武士6000人、战车70乘和各诸侯国联军,浩浩荡荡进攻夏都斟寻。夏桀也调集军队准备迎战。
此时,被夏桀冷落的元妻妺喜向伊尹提供情报,说夏桀梦见东西方两日相斗,西方日胜,十分迷信。商汤据此把军队调到斟寻西面再向东进攻夏都。夏桀害怕,连忙指挥夏军撤出斟寻,向故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方向退却,至有贼(约在今山西永济境)迎战商军。商汤率军紧追不舍,在河
曲渡过黄河,经邴(今山西中条山麓,永济境)至有娀,击败夏军。夏桀率军退至鸣条,摆开阵势欲与决战。
商汤赶到鸣条将大军列成左、中、右三军阵,自己在中军,指挥军队各横列看齐,向夏军阵发起进攻,史称“鸟阵雁行”(《墨子·明鬼》)。商军士气高昂,阵容整齐,协同良好,战斗力强。夏军则士气低落,抵挡不住商军攻势。商军一举击败夏军,歼灭其主力。夏桀只带500人仓惶逃至三腹(今山西中条山中)。商军追到,击破三腹。夏桀最后逃往南巢(离三?不远,一说今安徽巢湖一带),被困死在该地。
点评:鸣条之战是中国古代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的全面运用,最终达到战争速胜的最早的成功战例,对于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筑,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歼灭了夏朝军队,灭亡了夏朝,确立了商王朝的统治。同时也是最早有确切文字记载的一次使用阵法的作战。
24.商中丁攻蓝夷之战(资料不足)
25.商河亶甲攻蓝夷班方之战(资料不足)
26.商阳甲西征之战(资料不足)
27.商武丁攻周边各国的战争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军在中原地区进攻周边敌对小国,镇压属国叛乱的战争。
商王朝在盘庚即位前,历经九世之乱,人民怨恨,属国叛离,国力大衰。盘庚努力“行汤之政”,加强王室统治,将都城迁于殷(今河南安阳)。经小辛、小乙二王,国力渐强。至武丁开始,为振兴殷商王朝统治连年用兵。首先以武力迫使周边时服时叛的小国完全臣服于殷,然后,陆续攻打甫、衔、缶、蜀(皆在今山西南部)等国,将其地并入商王朝版图;镇压了让(今河南陕县附近)、亘(今山西南)等国叛殷势力,并使之成为商王朝的统治支柱。又进攻周、畀、宙方、下危等周边小国,迫使其臣服,初步巩固和加强了殷王朝的统治。
28.商武丁攻甫之战(资料不足)
29.商武丁攻甫之战(资料不足)
30.商武丁攻沚之战(资料不足)
31.商武丁攻周之战(资料不足)
32.武丁攻巴方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在商武丁攻周边各国的战争中,商军进攻巴方(今湖北西南)的作战。
武丁即位后,四方用兵攻打敌对方国,消除外患,扩大疆域。巴方是南方巴人的方国。巴人出自巴氏、樊氏、相氏、郑氏等五部族,生活于山水纵横地区,发展较快,不服商朝管辖。武了征调军队,亲自率领并与其妇妇好一起出征。参与攻巴方的贵族有作先锋前导的沚?及
其他侯伯等。战前,武丁还曾谋划,令妇好领兵预先布阵埋伏,自己率军从东面进攻敌军,将其赶入妇好阵内围歼。
点评:此战中的伏击、围歼的思想在中国战争史上,是已见最早的文字所记载的。
33.商武丁攻下危之战(资料不足)
34.武丁攻宙方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在商武丁攻周边各国的战争中,商军进攻宙方的作战。
宙方是商朝周边的一个小方国,与商为敌。武丁征调步卒,配备战车,进攻宙方。癸亥一战失利。经整顿,于甲子日再战,商军一举击败宙军。
点评:此战,是 中国战争史上已见最早文字记载的使用战车部队的作战。
35.商武丁攻缶之战(资料不足)
36.子方攻基攻缶之战(资料不足)
37.商武丁攻亘方之战(资料不足)
38.商武丁攻荆楚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武丁率领商军进攻荆楚(今湖北荆山、江汉流域)地区诸部族方国的战争。
商王朝经“九世之乱”,国力衰弱。南方荆楚地区一些部族、方国纷纷反叛,不贡商廷,时尔侵扰商境。武丁即位后,重整朝政,加强实力,调集大军进攻荆楚,以征服他国,消除外患。荆楚地区山林水泽纵横交错,路途艰难。武丁指挥商军,突破荆山(今湖北荆山)险阻,攻打归(即夔国,今湖北秭归)、■(归国附近),夺取雩方,又与南方属国相配合,击败虎方、■方等,取得重大胜利,抓获众多俘虏,征服一批部族方国,消除了南方威胁。此战,促进了各族的融合,巩固了商王朝的大国地位。
39.商武丁攻归、佣之战(资料不足)
40.商武丁攻虎方之战(资料不足)
41.商武丁对西北游牧民族的战争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军与西北众多游牧族(今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一带)军队的战争。
武丁通过对周围小国用兵,镇压叛国、争取与国,扩大了四土,使商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在此基础上,武丁开始对西北劲敌——游牧民“多方”的作战。当时商王朝势力范围大致西达今陕西西部,北至河北北部,与游牧民活动地域接壤。夏商时在今甘肃、陕西北部、山西北部至内蒙古河套广大地区,以游牧为主的古族日益强大起来。社会发展正处于“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后汉书·西羌传》)的军事民主制时代。因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商人常将他们视为异族,统称为羌、戎,将其大量掳掠作为奴隶和人祭的牺牲。而经济相对发达,富裕的商
王朝也成为崇尚武力的游牧民侵暴目标。其中,“强种”如土方、羌方等,有时单独行动,有时结成联盟或互相配合,经常突入商王朝边鄙或属国,掳掠人口、庄稼、牲畜,袭击奴隶劳营,造成奴隶逃亡,对商王朝构成很大威胁。为消除边患,武丁集中力量连续多年对西北用兵,以倾国之师征?方、土方,又帅师协同蒙侯虎大军攻诸方,通过对于西北“多方”的进攻,基本解除了游牧部落的威胁。其部落有的被攻灭,首领被擒杀,土地被夺占,在那里建立起商人的邑落,有的因战败降服于商或远徙他乡;也有的一度衰败,久后崛起再度与商为敌。此阶段战争至祖庚时才基本结束。
点评:武丁对西北游牧族多方的战争,使商王朝基本解除了边患,扩大了疆域,将中原王朝的统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后,中原与西起甘肃,环内蒙古河套以北的地区进一步加强了联系与相互影响。
42.武丁攻土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在商武丁对西北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商军进攻土方(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部地区)的作战。
土方是商朝北方强悍的游牧部族,时尔侵入商境攻掠。某年,上方军队突然攻入商朝西北边境,攻打城邑,抢夺庄稼,掳掠人口。还与占方配合,由东路侵入商境,攻克二邑,进行抢掠等。为消除北患,武丁多次征调数千人的大军,亲自率领进攻土方。还曾派贵族沚■率部为先导。其配偶之一的女将妇好也曾跟随协同作战。■和一些贵族军也参加过进攻土方的作战。经过多年战争,商军终于战胜土方,使北边得安。
43.商武丁攻洋方之战(资料不足)
44.商武丁攻羌方之战(资料不足)
45.商武丁攻北羌之战(资料不足)
46.商震攻鬼方之战(资料不足)
47.商武丁攻人方之战(资料不足)
48.廪辛、康丁攻危方之战(资料不足)
49.廪辛、康丁抗击羌方之战
商王廪辛、康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商军于西部边境地区(今山西、河南西部)抗击西北羌方侵扰的战争。
商王武丁时,曾对活动于今晋、豫、陕之间的羌方进行过一些小规模的战争。羌方受到打击后部分降服,部分向西退去。经祖庚、祖甲二王至廪辛、康丁时,羌方在今陕、甘一带重又崛起,屡犯商王朝,常使商戍军遭到很大损失,成为商王朝欲用兵的重点。商王针对羌方武装力量强悍等特点,战前进行了全面的谋划和布置,一面命戍军暂避敌锋,待机而动,一面组织精锐部队适时增援抗击羌方进犯。由于采取积极防御
策略,康丁时抗击羌方的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擒杀羌方伯,占领羌方部分土地,并派出与王族关系密切的逐、何等五族戍守。但羌方并未被攻灭,武乙及其后的诸王在位时,仍常与羌方发生小规模的冲突。周武王攻纣时,羌方更参加了灭商的联军。
50.商武乙攻召方之战(资料不足)
51.商武乙攻人方之战(资料不足)
52.周季历攻西落鬼戎之战
商王武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季历率领周军,进攻西落鬼戎(今陕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的作战。
周国(今陕西境)是商王朝西部迅速崛起的诸侯国。周王季历在位时,国都已踞岐(今陕西扶风、岐山交界处)。季历继承父王古公遗业,修明政治,发展经济,开拓疆土,国力大为增强。西落鬼戎是北方强悍的游牧部族鬼方的一支,分徙西部,经常侵商、攻周,掠夺人畜财物。武乙三十四年,季历先朝拜商帝武乙,得武乙赐地三十里,玉十珏、马八匹;并娶商境内挚国任姓女为妻,得到商朝的支持。三十五年,季历便调集大批周军,进攻西落鬼戎,一举击败西落鬼戎军,俘获其20个部落首领,保卫了周国的安全,确保了商朝西部的安宁。
53.周季历灭程之战(资料不足)
54.周季历攻燕京戎之战(资料不足)
55.周季历攻余无戎之战(资料不足)
56.周季历攻始呼戎之战(资料不足)
57.周季历攻翳徒戎之战(资料不足)
第五篇:史上最不靠谱的五场战争
史上最不靠谱的五场战争
1.最短的战争:英国-桑给巴尔1896年战争
1896年8月27日,英国与东非岛国桑给巴尔(现为坦桑尼亚的一个自治区)展开了一场空前短暂的战争,大战历时长达40分钟,从早上九点打到将近十点,桑给巴尔方面宣告投降,最后以英国的胜利结束。
2.由一头猪引发的战争:美英1859年战争
美国与英国(那时候还没加拿大)为争夺北美东海岸边境处一个名叫“圣胡安”的小岛而大打出手。战争是这样爆发的:一个美国农民跑到这个岛上宣布这个岛是他的财产,并打死了一头他农场里的猪。可是这只猪它上面有人——爱尔兰人(那时候爱尔兰还属于英国)。然后英美两国就宣战了,但是宣而不打,最后签订了停战协议,那只猪成为了这场战争中唯一的伤亡“人员”。
3.历史最长伤亡最少的战争:335年战争
战争双方是尼德兰(荷兰)与英国西南小岛Scily,于1651年宣战,直到335年后的1986年才签订和平协议。这漫长的三个多世纪,双方没有开一枪一炮,伤亡为零,堪称“最和谐”的战争!而战争起因与英国第二次内战有关。
4.上下班分明的战争:摩尔多瓦内战
苏联解体后,原加盟共和国摩尔多瓦陷入了内战,亲西方势力与亲俄罗斯的势力之间爆发了内战。白天,他们打得如胶似漆;晚上,他们放下武器,来到酒馆,与敌人拼酒量,一直到早晨,他们走出酒吧,重新操家伙干架。而俄罗斯人的实力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目前没有谁承认这个国家。
5.输给动物的战争:澳大利亚鸸鹋战争
1932年,澳大利亚居民控诉当地鸸鹋数量太多,导致食物与淡水匮乏。结果澳大利亚军队向鸸鹋们开战了!军方向参战部队总共配发了两挺机枪和1万发子弹,士兵们拿着这两挺机枪冲锋陷阵,对着鸸鹋们扫射,但是鸸鹋们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轻巧地躲着子弹。战果必然不靠谱,一星期只打死了几只鸸鹋,而澳军的弹药几乎耗尽。澳军长官当时就震惊了,下令全军撤退。最终鸸鹋们获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