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河北省邯郸县代召中心校 高丽香 邮编:056108
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21世纪教育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试作阐述。
一、引导求异,促进创新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按常规思维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但有的事情和问题按常规思维却解决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得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从事情或问题的反面(逆向)去想,以取得成效,这就是求异思维或叫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课例。如《将相和》中的“完璧归赵”这一故事,蔺相如出使秦国的目的是保护好和氏璧,但他见秦王无诚意换璧时,却以“举璧撞柱”逼迫秦王举行典礼,赢得了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由此可见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在教学这类课文时,通过课内的启发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大胆求因,用求异思维解决现实的事情或问题,这有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鼓励发散,促进创新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突破单向线性思维的狭隘和保守,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品质。在阅读教学中可结合课文让学生说说和课文不同的方法和想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跳水》一课时,让学生想想当船长的孩子爬上桅杆顶端,情况十分危急时,除了船长用开枪的办法命令孩子跳水外,还有什么办法可救孩子。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发散、想出种种的不同方法之后,还需要再引导学生将他们所想出的众多办法和课文中讲述的办法进行比较、选择,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课文中的方法是最佳的方法。
三、启发想象,促进创新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渗透在小学学习的各个方面,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十分有益的。小学语文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想象思维材料,在阅读教学时应充分启发学生想象,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增扩续补想象。扩想就是对教材文句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加以扩充。如教学完古诗《暮江吟》后让学生进行扩充想象,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十分含蓄,可让学生需想,续写想象作文。如《凡卡》、《穷人》等文教学后,以《凡卡寄信之后》《收养孩子之后》为题让学生进行想说话作文;许多课文中有“空白”之处,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想象补充。如《珍贵的教科书》中,指导员在牺牲时有许多话要对“我们”说,却没有说出来,指导员可能会说什么呢?让学生进行补充想象,通过增扩续补想象,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画图想象。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用图画画出来。这一画图的过程既是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的过程,又是培养想象的过程。如《黄山奇石》一文,对奇石“金鸡叫天都”作了生动的描绘,但文中没有插图。为使学生读懂这段文字,并受到美的感染,让学生按课文描绘,用画表现出来。“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奇石仅说了名称,没有作任何描述,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黄山奇石的“奇”,让学生想象这些奇石的样子,并将其画下来。
四、大胆质疑,促进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教师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则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主动探索,激活创新思维的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中处处有疑。在课始可引导进行预习后的质疑,如教学《穷人》时,问学生:“遇上了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问题:“渔夫一家生活很苦,为什么还要收养西蒙的孩子呢?”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如教学《月光曲》时,出示课题后,问学生看了题目想知道什么,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月光曲》是谁创作的?是怎样创作的?曲子是怎样的?这样就更好地为理解课文作了铺垫;在教学课文中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性的质疑,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在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性的质疑,如在教学完《鸟的天堂》后,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了“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通过释疑,既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又使学生受到一次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教育。
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五、教给学法,促进创新
“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教学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各门学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良好品质,使学生终生受益。
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以下几个方面阅读方法的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方法、分段方法、段意的概括方法、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理解写作特点的方法、朗读方法、默读方法和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要从整体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能力培养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行有机渗透,适时点拨。比如教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可采用两种学习方法:(1)认真仔细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再把各段大意有机合并,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2)抓“四要素”句子(就是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俱全的句子。例如《登山》一课,①先看题目,“登山”是“四要素”中的一要素——事情;②通过阅读,找到人物——列宁和巴果茨基,地点是普罗宁,时间是一天早晨;③根据故事情节,归纳一段“四要素”俱全的话。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计算机在信息的处理上扮演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已经到来的信息社会,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要求。
传统的“黑板+粉笔”式的 教学手段已经落后,教育将发生重大变革,正在逐步走向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新能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活动的根。教育过程不仅包含知识传递的因素,还包含着创新的因素。
一、注重德育教育,培养新型人才
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兴趣、意志、毅力、情感等创新型人格的培养。缺乏自信心、缺乏意志力和献身精神的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很难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突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史,讲述计算机发展过程中有特殊贡献的人物传记,中外计算机发展的差距,计算机应用及发展前景等。通过了解计算机发展史,引导学生发奋学习,使他们拥有坚韧的毅力,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充分理解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时代的主人。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惟有实践,才有创造。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办法。在实践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启发,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培育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我的具体做法是:⑴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做小报排版,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文水平;电脑绘画,制作贺年卡、书签,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绘画水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构思并创作作品,完成后,让每个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创作思路及过程,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利用汉字编码和文本编辑工具,以及表格处理、图形变换等方式让学生把所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输入计算机,用字、表格、图形等方式,把观察和思考、协商、讨论的意见做出归纳、概括,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⑵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进行学习成绩管理、运动会成绩管理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获取信息能力,培养鉴别能力
创新活动,离不开信息的吸收与重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随着Internet网络应用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Internet网络来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开拓创新视野已成为现代人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时代教育已真正成为知识传递与知识创新相融合的连续体。面对网上汹涌而来的信息,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正确上网畅游,正确选择有效信息,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使其能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做到学习上网两不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应用现代工具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育要面向未来,最现实的是面向未来的知识经济,无论是知识的创新、知识的普及还是知识的应用,都需要相应的人才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形成敏锐观察、积极求异、丰富联想、综合融合、知识建构等良好习惯。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优势,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观察、思考、比较的环境,探索和构建“创新教育”的新模式。
第三篇: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本文就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善于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师要善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来,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一)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在多种解题思路探求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经过高考,师生们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成功的保障。我们之所以在学习中反对“死记硬背”,就是要突出知识的智力因素,掌握真才实学,学会过硬本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二)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近年来,高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中学教师回归课本知识体系,以达到“减负提质”之目的。历年高考试题并不是课本知识内容的简单再现,而是取材于课本,加以变化提高而得到的。发散思维虽然能够提供有价值的重要设想,但其成果必须严格验证。发散思维富于创造性,能够提供大量新思路,新方法。但是,单靠发散思维还不能完成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要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偏视任何一面都是不可取的。
四、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水到渠成。
教育激励常常有如下的几种方式:①榜样激励,要以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②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的理想,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③参与激励,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④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特长,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产生了无形的推动力。⑤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了主体作用,有效地推动了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⑥成功激励,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发展了同学的创造性。⑦表扬激励,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让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这对学生来说作业是学生认识上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
第四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可作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少(学生收获少)、慢(收效慢)、差(效果差)、费(时间浪费)的“瓶颈”状态。1,所以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令众多教师上下求索,倍尝艰辛。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主体精神”2,把学生封闭在课堂里,局限在课本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埋没了学生的天性,以致使学生作文空洞、呆板、虚假。我冲破固有的樊篱,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重在激发兴趣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取到了意想不到的显著效果。
一、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作文教学效果缓慢、潜在、不直观,不像其它学科吹糠可见米,搭锯就有沫。所以普遍认为作文教学难,一贯抓得最紧最细。“紧”在作文教学局限于课堂内,不开放;“细”在从审题、选材、布局谋篇,甚至连词成句,应有尽有,关怀备至,放不开。指导课上,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滔滔不绝讲得精疲力竭,可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却是空洞无物,索然无味或是弊病百出,千疮百孔,理不出个头绪来。教师吃力不讨好,教而无方;学生费力学不好,学而无门,以致教者疲惫,学者乏味。教师抓得越紧,指导越多,学生对作文越是抵触,越是害怕,形成恶性循环,又何谈提高作文质量?何谈提高学生素质?
要改变作文教学这种低迷现状,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作文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有了这位“最好的老师”,学生才有可能学得“最好”。所以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作文指导不越俎代疱,削弱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培养起学生浓厚、持久的作文兴趣。
学生的天性是好动的,要他们端端正正把手摆在桌面上,无可奈何懵懵懂懂听“天书”,这种枯燥无味的死板说教使学生昏昏欲睡或是如坐针毡。必须把学生的双手解放出来,把有趣有益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动手去玩、去做,动脑去想去探索,才能在开心的活动中培养起浓厚的作文兴趣。
可以把课堂开设为运动场,让学生舒筋络骨,一展健儿风采。扳扳手儿,跳跳马儿,捉捉迷藏,无不生动活泼,跃跃欲试。可以把课堂开设为赛场,让学生身心投入,去努力拼搏,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竞争能力。钉钮扣比赛,打补丁比赛,削苹果比赛,无不其乐融融,气氛热烈。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故事会,让“故事大王”把传奇惊险的故事娓娓道来,把听众带入神奇的童话世界,心随着主人公的遭遇而悲而喜;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辩论会,让伶牙利齿、思维敏捷的学生一展犀利雄辩的口才,用机巧的辩驳、善意的戏谑折服所有的听众;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主题班会,让责任心强的小主人翁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共建优秀的班集体……只有因地制宜,借助各种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调动起学生无穷的乐趣,然后因势利导,进行兴趣迁移。学生通过动手激发起活跃的思维,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必是文思如泉,妙笔生花,沙沙沙就能把此情此景生动逼真地叙述出来。
如在教学《记一个熟悉的人》时,抓住学生爱画画爱猜谜的特点,让学生给自己最熟悉的人画一幅像,要求画出她(他)的个儿、长相、穿着,画出人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学生兴致勃勃地画完后,个个争说所画人物的特点。按照学生的“画”和“话”,大家饶有兴趣地猜想这个学生画的是谁,议论纷纷,气氛活跃。见学生已进入“角色”,便顺水推舟:“既然你们那么喜欢你们所画的人,为什么不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呢?”从画到说到猜直至到写,整个过程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使思维集中、活跃,并随着兴趣的迁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跨入了作文之门,慢慢培养起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采用多样的活动、游戏,让学生玩得开心,让学生乐写、愿写。
二、启发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可传统的作文教学因循守旧,压抑了学生创新的欲求。所以作文教学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善于启迪学生丰富的创造性的想像力,指导学生冲破思维的束缚,放胆去写,海阔天空,自由思索。对那些大胆新奇而以又合乎情理的“奇思妙想”热情鼓励,哪怕是“异想天开,想入非非”也要引导剖璞见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新作文,旨在一个“新”字,或一题多做、一事多写;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或反弹琵琶,逆向思维。以开放的行之有效的教法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启发他们的心智,促发他们创新的欲望和自信,写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见地。
如在教学仿写《小木船》一文时,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发散思维,寻求创新材料。由克莱蒂和安利柯因为小木船发生的争吵,而想到踢毽球时发生的矛盾,想到值日时发生的别扭,想到不小心伤害过的朋友,想到许多许多新鲜有意义的事情。又由安利柯向克莱蒂送还小木船重归于好想到更多解决纷争、矛盾的良方妙法:偷偷写张纸条表示道歉,单独约出来真心和好,让老师从中说和……无不闪耀着学生创新的智慧。
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学生想得开、想得新。真正在作文教学中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大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
第五篇:中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
中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
【摘要】中职美术教学既应该具有美术课程的艺术性,同时也需要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当前,中职美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美术教学的职业效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导致目前中职当中美术专业的学生本身的创新性缺乏。本文主要以中职的美术教学为探究点,对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 美术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45-02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中职美术教学中,也注意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在教学中不断结合实际,面向社会职场,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美术学生的职业性。但是这种纯市场目的性的教学手段,也存在诸多弊端,其中最主要的不足之处,就是难以培养出创新型美术人才。美术说到底,其本质还是一种艺术,维持艺术的生命力就是创造。而目前中职美术教学的这种状态,很难培养出创造型人才,有悖于艺术的发展。美术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需要在教学中加以理论和实践结合教学,利用开放式教学思维,不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性。
一、中职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1.创新实践不足,审美能力欠缺
美术这门学科本身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有着较高的需求,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更多的需要依赖自己的主观思想和主观判断。另外,要知道美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创作者赋予丰富的情感内涵。因此,美术教学对创新和实践要求较高。反观当前的中职美术教学,教学模式单一,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造成了很大的束缚。学生在美术创作中,难以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情感,自由创作。在日常教学中,许多学生还缺乏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最基本的,是美术创作的前提。导致审美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实践经验的缺乏。而实践性的不足,归根结底还是美术教学模式的束缚性,过于依赖课堂讲授,缺少走出去的课外实践,学生对美术作品缺乏更为深层次的理解。
2.教师缺乏创新教学,教学效果不佳
中职中的美术教学,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指导,特别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学利用有效的手段,加强创新教学。而在中职美术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的创新上是不足的。当今国内诸多中职院校中,教师资源相对较匮乏,有限的教师资源,只有发挥效益最大性,才能足够保障教学效果。这对教师本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着更高的要求。日常教学中,教师多数只是照本宣科,没有进行启发式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难以发挥出来,长此以往,教学效果难以保障。
3.创新教学理论缺乏,美术创新欠缺
美术的创新式教学,必然要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理论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美术教学的思想指导。而在教学实际中,理论的创新性较为缺乏,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对美术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水平,无法对美术正确审美,自然也无法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创新的理论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还要不断反思,如何将个人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学生拥有创新能力。
二、加强中职美术创新教学的方法
1.增加创新实践
职业教育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多讲,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在《蒙娜丽莎》的评析当中,可以首先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这幅作品。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听取观点与教学组织的形象。在学生各个观点进行阐述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创新实践性被凸显出来,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了自己的观点,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2.强化师资力量
首先,作为中职学校,学校的师资力量本身就是一个薄弱环节,美术专业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能?蚴と蔚慕淌ι僦?又少。其次,美术教学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目前大多数的教师教学思想仍然比较落后,创新性不足。因此,美术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当前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师资力量的引入,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理论创新性。在中职教育中,可以建立对教师的评价机构,推动教师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另外,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完善教学理论
虽然美术教学的实践性较强,但是理论仍然是实践创新的基础。当前,许多中职院校为了迎合社会市场,越来越忽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另外,中职美术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存在照本宣科的情况,没有创新的理论教学,创新性和专业性都存在不足。因此,中职院校一定要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美术教学当中,创新理论十分重要。中职美术教学的教学理论,除了要进行基本的美术理论知识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创新式教学。比如在进行美术作品环境取景时,思想要开放,取景颜色要灵活变化,没有环境的颜色是一成不变的,要利用创新的理论思想,培养学生的灵活创作思维,使之不被教学模式所束缚。[3]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中职美术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缺乏创新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理论教学、缺乏强大的师资力量。而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必然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中职院校的美术教学亟需进行改进。不断加强创新实践,强化师资力量,完善教学理论,才是完好的出路,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美术人才,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季小枫.试析中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35:182
[2]卢洁宁.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03:37-39
[3]仝红伟.如何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神州,2013,1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