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缺失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05:2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缺失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缺失及对策》。

第一篇: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缺失及对策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缺失及对策

随着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现行的幼儿教育不但关注各个年龄阶段幼儿共同发展的轨迹,而且更多地关注儿童的个体发展,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动,便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成为集体教育的补充和调整,成为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深受幼儿和教师的喜爱。

笔者考察了我市部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结果发现:不少幼儿园或以此为主要活动形式,或作为主题单元教学的辅助,也都在尝试着区域活动这一模式,并且,在区域活动的运用过程中已有了各种可取的经验出现,但还存在着一些缺失,主要表现如下:

1、区域设置形式化

各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因此,都想方设法、独具匠心地为幼儿开辟了活动场所,可往往因利用不好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在区域设置上,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活动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这些区域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和兴趣,教师全然不顾。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形成了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经常出现没有孩子“光顾”的现象。

2、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

活动区域的材料有的一放就是

一、两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易差异。

3、教师对区域活动中自己角色把握尚不够准确

很多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中常感到困惑,除了让幼儿在区域中进行探索以外,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有些幼儿园教师仍旧以主导的形式进行,在区域活动时间内将幼儿分成若干组,然后一组一组地根据预设内容进行辅导,使区域

活动变成了分组活动,完完全全失去了以幼儿为中心的精神;有的教师又太在乎幼儿的认知,怀疑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忽略了幼儿的自我学习,甚至为了自己的引导而打断幼儿,反而让幼儿产生逃避之心;还有的教师又走向了“放牛吃草”的极端,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觉得幼儿自己能玩就行,教师只要管管不出事就可以了,以致于观察不够,深入了解不全面。凡是种种,都体现了教师对区域活动中自己角色把握尚不够准确。在愈来愈强调主体性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今天,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日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活动是促使幼儿成为主动学习者,并使每一个幼儿在已有经验、原有水平上有不同程度地成长的一个有效平台。那么,如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让区域活动在幼儿园不断焕发其生命的活力呢?就上述问题的解决,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一)区域设置——以开放的姿态,立足传统,优化组合,实现教学与发展的最佳效益

杜威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中,早已暗含着教育所追求的东西。”

教师要站在教育的角度去把握孩子的兴趣、需求中所蕴含的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及可开发的教育生长点,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活动区。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应在了解孩子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共同来设置以下区域:学习性区域、社会性区域、运动性区域。以下是对这些概念的一个初浅界定:

学习性区域: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和探索中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客观事物。

社会性区域:通过角色的扮演,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社会性能力,积累社会经验。运动性区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给幼儿一定的场地和合适的运动器械,让其自由选择,促进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增强其身体素质。并努力做到:

1、学习性和社会性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

学习性区域是幼教领域教改实践中的一种新的教育手段,也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对其今后的学习会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往往受到幼儿教师的更多关注,但同时,社会性区域活动也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它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仿真的小社会,设置一些孩子经常接触的熟悉的角色区,把幼儿社会化技能练习融入在游戏中,比如尊老爱幼、遵守交通法规、谦让等,孩子从中体验到社会生活准则,尝试交往的多种方法,体验自主独立,对孩子的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化进程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关注学习性区域的同时,也应关注到社会性区域的价值,把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学习性区域活动和社会性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同时,有两点需要——特别提醒 第一:由于学习性区域在活动时的环境要求相对安静,而社会性区域活动时比较热闹,所以,在设置区域时,一定要注意动静分开,以避免相互干扰。

第二:由于小、中、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他们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在分配学习性区域和社会性区域的比例时,也应该有所区别,基本的设置原则是:小班和中班上学期,侧重社会性区域活动,但同时也纳入一定的学习性区域;中班下学期和大班,侧重学习性区域活动,但也保留一定的社会性区域。

对于运动性区域,其活动原则是:统筹安排,自由选择。即可由幼儿园根据活动器具的适用对象的不同,统一列出活动安排表,做到:每个班级每天至少有三种以上的活动器具,且一周的活动器材各不相同;在具体活动时,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是同班、平行班、混合年龄班同时交互开展,以起到大带小、小学大的作用。

2、常设性区域和与主题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有机交融

因为有些主题内容确实难以在区域活动中体现,所以,可以尝试常设性区域和与主题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有机交融的模式。一般来说,像数学区、感知区、阅读区等,是班内的常设区域(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其内容随着孩子的活动情况而逐步调整。而建构区、美工区则是最容易表现主题内容的,因此经常随着主题的变化而更换。如在大班的《我爱家乡——金平湖》的主题活动中,建构区的活动内容可以是让孩子搭建平湖的标志性建筑,如当湖桥、报本塔、关帝庙商城等,美工区的活动可由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材料描绘美丽的平湖;阅读区中可投放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来的关于平湖的地图、图片、画册等等,这样,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进入区中相互分享,真正发挥区域

活动的实效性,让各区域都“活”起来。

3、学习性区域活动内容的来源——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预习、巩固或下放 通过对新《纲要》理念指引下的教学活动的反思,我们发现,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个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①,不利于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实,而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区域活动因其是以操作摆弄的个别化学习为主的,不失为落实幼儿园课程的有利补充手段,由此,我们可以提出:将学习性区域活动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作为一种教育的组织形式,与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主要体现在:

学习区的内容一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延伸,通过区域的延伸活动中频繁的个体性操作和练习,将集体教学活动中没有达到的目标得以弥补,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一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预习,即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前,让幼儿首先到区域中对有关材料进行操作感知,以积累直接经验,如《有趣的磁铁》;另一部分则完全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下放,这类内容较常见于美工区,便于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如,折纸、泥工、剪纸等,可以把它下放到区域中,让幼儿在一周内自由选择完成。

在区域的设置方面,由于立足点是“开放”,大前提是“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孩子可以在各个区域中按自己的兴趣和方式探索,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从而产生更大的活动积极性,使

幼儿个体得以充分自由地发展。

(二)材料投放——以积极的姿态,层层递进,启发创造,为幼儿新的进一步发展积蓄准备条件

瑞吉欧教育者认为:“儿童的学习并非成人教学的产物,相反,他更多要归因于儿童自己在活动和成人所提供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这就要求我们摒弃将知识硬性地塞给幼儿的做法,而是主张教育者以学习的幼儿和幼儿的学习为出发点,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坚信:“小孩有不可思议的力量”②,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习。为了使区域活动能真正适合幼儿发展的需求,教师在各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中应遵循:

1、材料投放要与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性

以各班当前主题活动中孩子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并且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内的多种教育作用,一个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种材料也能为达到多项目标服务。孩子的发展目标与材料的教育功能对应,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进入区域。教师也应随着主题的推进及时、有目的地更换区域中的材料。

2、材料的投放要遵循层进性原则

(层进性包括层次性和递进性,层次性体现在某阶段的幼儿达到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递进性则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①首先,按照年龄层次的不同划分出层次性,如: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同样玩拼板游戏,材料投放上就应有很大不同,小班为简单的4——6块拼图板,中班为较复杂的12——24块拼板,且边缘接缝也较难,大班的拼版不但数量多而且方向顺序上的要求,难度最大,这就是有层次性的材料。

②递进性的材料以幼儿剪纸为例,幼儿剪纸能力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剪不光滑→能沿线剪→能折剪→能剪厚纸→会镂空剪纸,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水平去选择,并努力引导孩子选择能让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材料进行操作,以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

3、材料投放要有趣味性 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参与

活动的兴趣,提高目标的达成度。如在小班的“生活区”,让孩子学习“喂食”,如果仅让孩子把不同的“食物”从一个碗中夹到另一个碗中,他们就会觉得单调乏味,从而失去练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可以做出多种动物的头像,并提供给孩子不同的喂食工具,这样,孩子就可以饶有兴趣地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工具给小动物喂食,他们一边喂,一边还会跟小动物交谈呢。另外,对于孩子在美工区制作的头饰、纸偶、花边等,我们应把它们收集起来,投放到表演区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自由表演,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

4、材料投放要注意丰富性

①形式要丰富多样。为了完成一个目标,由于孩子的喜好不同,这就需要准备不同形式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例如,在幼儿学习组成的时候,可以安排超市、拔萝卜、走飞行棋等多种内容,幼儿可以通过逛超市、下棋等来完成目标,这样孩子们对数学区就会有新鲜感,始终充满兴趣。

②功能多样。因为一物多玩的材料能促进幼儿不断探索,玩出新的花样。③品种多样。可以有成形玩具(现有的)、自然玩具(豆、米、硬币等)以及自制玩具(如我们教师自制的孔雀计算板、绕线猫咪等)。

5、材料投放要有益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儿童是新时代之创造者,不是旧时代之继承者„„小孩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能力„„③因此,为了让每一个孩子的创造力都能充分解放出来,在为孩子提供探索、操作的材料时,教师应做到:

①投放的材料要给幼儿留有发挥想象的余地,并且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

②材料提供时可设置一定的障碍。如孩子需要4个圆形,却只提供给他们3个,另一个得自己想办法,这并不是准备不充分,而是提供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但这里教师必须把握一个“度”,即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个问题他是否真的没有能力解决,如果真如此,那么教师就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语言上的提示或物质上的支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③充分利用本土的原始的废旧材料。《纲要》中指出: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使它们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挖掘并利用一些本土的自然资源和废旧物品来开展区域活动,旨在发展孩子对本土资源的认同和亲社会行为,进而在与各种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感官,看看、想想、试试、做做,从而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孩子在直接探究、感知自然和环境的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

(三)教师角色——以

活动伙伴和指导者的姿态,热情参与,理性指导,让区域活动能真正适应、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

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对教师的角色作了如下定位:“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中的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真正融入到孩子的活动中,并努力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教师是孩子的活动伙伴

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活动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活动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共同遵守活动规则。教师的这种活动伙伴的平等身份,可缩短儿童与成人“两个世界”之间的距离,使还在觉得亲切适意,而非拘谨畏惧,从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心理气氛。由此,不仅可以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更有益于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主体积极的创造性行为。活动伙伴的身份要求我们教师始终站在孩子的立场,想孩子所想,以便尊重幼儿的活动主体性。

(二)教师是一个有意识的指导者

区域活动时,教师还应注意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在幼儿活动时有目的地对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不能仅仅作为纪律的维护者和规则的体现者,站在孩子活动以外去监督裁判其行为,而应注意挖掘活动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充分实现和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比如,幼儿操作时为何皱着眉头?是否碰到了什么困难?教师应将教育目的藏而不见,与幼儿亦师亦友,与他们平等相处,当发现幼儿独立活动产生困难时,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协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更大的空间,在自由的气氛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开放教育讲求的是理念及态度的落实,教师的行为不符合开放教育的精神,那么规划的环境也将失去生命力。

(三)指导要讲求艺术性

孩子在探索学习时,教师要以最小的干预换取孩子最多的活动。当孩子的行为或希望得到认可时,当孩子发生困难,如纠纷而使活动出现停顿、有放弃的迹象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并且介入时的语言指导要讲求艺术性。小班应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孩子年龄小,理解语意的能力较差,这就需要老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中班应采取启发诱导的语言,因为中班孩子理解语意的能力已逐渐增强,也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交往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可采用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引发、指导孩子主动参与活动;大班应趋于理性的指导,因为大班孩子在理解分析问题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抛给孩子的指导语就应趋于理性,使孩子能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这些年,正是由于我们树立了正确的区域活动的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并不断地学习借鉴→实践创造→反思提高,才使我们对区域活动内涵的认识,从最初的茫然、模糊到如今的日渐清晰。我们坚信,区域活动的内涵必定会在教师的开拓创新和实践反思中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孩子们也一定会在区域活动这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特殊“舞台”上,演绎出既符合他们能力和水平又超过原有能力和水平的一台又一台的生动话剧,从而让区域活动不断涌现出其生命的灵动与活力!

第二篇:幼儿园区域活动获奖论文

获奖论文: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策略

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学前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区域活动的创设就能弥补以往集体活动中存在的弊端。但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一段时间以来,在发挥其优越性的同时,也自然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笔者在观察、实践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大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力图为教师组织实施区域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 区域活动;问题;策略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美工区、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活动中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并能体验到战胜环境的成功感。因而区域活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已成为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近期笔者在观察却发现,当前很多幼儿园对区域活动的开展并不热衷,教师对区域活动的开展常常流于形式,表面上开展得红红火火,却没有真正体会到区域活动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笔者在了解区域活动开展的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力图为区域活动的组织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教师的适宜指导提供一些依据。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区域活动的认识有偏差

有些幼儿园虽然也创设了一些活动区,在其中投放了一些材料,偶尔也会开展一些区域活动,但没有充分利用和挖掘活动区蕴含的教育价值,没有将活动区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部分教师视区域活动可有可无,注意力主要放在“上课”上,很少考虑发挥活动区的功能,在她们眼里,活动区成了“摆设”;一部分教师视区域活动为正规教学活动的辅助,常常让一部分幼儿进入活动区,另一部分幼儿集中授课,在她们眼里,活动区成了“分组教学的工具”;还有一部分教师,思想上虽能认识到活动区的重要性及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但行动中怕组织不好,嫌麻烦,平时不用心开展,只有有人检查时才认真组织活动,活动区成了“应付检查的道具”。

(二)区域活动的条件创设不到位 1.时间不充裕,流于形式

活动区开放的时间有限,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未能真正地投入游戏中。如:某幼儿园规定每周一下午全园公共区域活动40分钟,但幼儿选区、排队领牌、跑到活动区就要花费15分左右,再加上活动前教师还要进行相关的纪律教育,真正留给幼儿活动的时间很少。笔者亲眼看到有位幼儿在陶泥区刚穿上护兜,拿起泥巴揉捏几下,活动结束的音乐就响了,幼儿很委屈地直叫:“我刚刚玩,再等等不行吗?” 2.材料投放的任意性,更换不及时

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其本身特性及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方面的发展。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教育目标相脱离,随意性大,材料不够丰富,不能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例如,设置的 “自然角”里面长期摆放着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究竟种子可以用来干什么,幼儿却一无所知,该区域活动只停留在让幼儿对果实和种子的表面观赏上。“语言角”中,教师不能围绕近期目标及时更换材料,长期都是那几本书,幼儿每天翻来覆去,有的已经掉了书皮,有的已残缺不全了,早已失去了 “语言角”的价值。又如,有些玩具过分追求外表上的美观,操作性不强,幼儿兴趣不持久,使用期限短,无法实现再利用价值。活动区内材料还存在更换不及时的现象,环境创设有名无实。长期不变的材料已使幼儿失去活动的兴趣。如用饮料瓶制作的 “会响的娃娃”孩子只能摇晃着玩,操作几次就不感兴趣了,不能使用较长的时间。(三)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程式化

由于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具有临时性、现场性等特点,使教师在进行指导时难以把握。有的教师对幼儿的区域活动不管不问;有的教师在活动中一头扎进某区域中同幼儿一起玩了起来,忘记了自己还有组织指导的身份,忽视了对其他区域的指导;有的教师对幼儿的活动管理过严,不断干预,这个不能玩,那个应这样做;有的教师缺乏深入观察,走到这个区问 “你在干什么”,走到那个区问“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等等,打断了幼儿的思路,严重限制了幼儿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不能给幼儿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其实,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幼儿活动中多采用直接指导,常常主观判断幼儿的行为表现,缺少必要的观察和等待,对幼儿信心不够,导演着幼儿的活动,造成幼儿更多依赖教师,独立性较差。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应对策略(一)摆正区域活动的位置

以前,有些幼儿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使得区域活动蕴藏的教育价值没能充分发挥出来。要想真正发挥区域活动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师首先要端正对区域活动的认识,正确认识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将区域活动放到与幼儿园正规教育活动平等的位置上来设计;其次要引导教师在活动中加深认识。多组织专业学习、经验交流,让教师结合实践意识到并做到在活动中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体验,承认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幼儿在自身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二)创设丰富的区域活动环境

首先,给予时间上的保证。让幼儿每天约有40分钟的活动时间,这40分钟是保质保量的,扣除幼儿跑到活动区的时间、教师活动前的规则提醒、活动后的讲评等。其次,提供一定的空间。活动区设置应考虑活动的共性与个性、动静与亮暗、区域的位置与面积,以及区域的分隔和参与人数的多少。再者,材料要及时更换与适当投放。材料更换应及时,一般两周一换,材料的投放做到有层次、有系统,注意难易结合,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最后,营造和谐的环境。活动区环境布置应温馨宜人,且具有开放性和操作性,寓学习于游戏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安全的活动环境,把进区活动的主权真正交给幼儿,与幼儿共商、共创环境,并尽量做到在公平、民主的基础上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活动区。活动中注意良好师幼关系的塑造,教师努力做到关心、尊重每个幼儿,学会接纳、理解任何反常规的行为,从幼儿的角度看问题,真正融入幼儿的世界。

(三)观察基础上有差异性的指导

观察是指导成功的关键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指导,才是对区域活动有促进作用的。教师要细致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判断指导时机,避免对幼儿活动产生“干扰”,并通过观察及时调整活动的材料与场地。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长期的经验积累,细心的体会揣摩,并结合指导的效果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纠正改进,不断提升指导的艺术。同时还应采取有差异性的指导,如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操作相同的活动材料,起暗示指导作用,这种方法不仅让小孩间接掌握了动作要领,同时也顾及了他的感受。另如当幼儿有教师参与活动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通过师幼互动起到指导的作用。当幼儿在活动中需要教师的直接指导或在活动中有违规、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可以以教育者的身份直接对幼儿进行干预。如,幼儿在活动中发生争斗,教师就需要及时出面制止。

而今,区域活动的多样性、自由性、趣味性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地被挖掘出来。要想使这种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就要求教师在区域活动的组织实施中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需要借鉴学习,同时结合本园的特色进行设计和开展,让区域活动真正地发挥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三篇: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范文)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幼儿园

张君

摘 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园要提高对区域活动的认识,明确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适当拓展区域活动空间,充分挖掘区域活动的有效资源。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问题;对策

区域活动也叫“活动区活动”,是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当时美国正流行“开放教育”对国内的影响比较大。在我国,该概念更多地被称为“区角活动”,即在我国托幼机构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活动区为空间结构的教室组织形式早已存在。

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大家对区域活动并不陌生,并对其独特的发展价值达成了共识。区域活动中宽松愉悦的氛围,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可以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但笔者在实际观察中发现,教师对区域活动的开展常流于形式,盲目借鉴,表面上开展得红红火火,却没有真正发挥区域活动所蕴涵的教育价值。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1).区域设置形式化

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都想方设法独具匠心地为幼儿开辟活动场所,可往往因利用不好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在区域设置上教师通常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位置固定不变,形式注重花哨,内容不全面,设置的有些区角固定在某一侧面,忽视了区域间的其他教育功能。这些区域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兴趣,教师全然不顾,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某些区域的创设也就仅仅成了一种装饰或点缀,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

(2).区域活动独立性差

有些幼儿园虽然也很重视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但更多是注重区域活动对正规教育活动的辅助、补充作用。如幼儿在正规教学活动中学习了某方面的内容后,就到相关区域中进一步巩固这些学习内容等。在这种情况下,区域活动虽受到一定的重视,但缺乏独立性,在根本上依附于正规教学活动,主要是作为正规教学活动的延伸或补充。

(3).区域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幼儿家庭、社区之间缺乏足够的联系 许多幼儿园在设计和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很好挖掘和利用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如一日活动、自由游戏等)、幼儿家庭和社区中可能蕴藏的巨大教育和发展价值。当然有的教师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家庭中可能蕴藏的教育资源了如让家长提供一些活动材料。但需指出的是,区域活动和幼儿家庭之间的联系并非仅仅让家长提供一些材料。区域活动和幼儿家庭、社区之间的内在联系应该是双向的,是一种互利的有机联系。

(4).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不到位

有些教师在活动中充当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维持者,矛盾的调节者”,东走走,西看看,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指导随意性大。而且有些教师的观察不够仔细,深入了解得不全面。有的甚至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只是看着他们在安静地摆弄物品。有的教师虽然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是观察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但是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活动内容时对自己身份的把握不是很清楚,使区域活动的指导流于形式,更谈不上扎实、有效的开展。

(5).区域活动材料不充足

区域活动材料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实际上,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教学任务重、班级人数多、活动场地有限等),教师经常给幼儿提供的是一些简单的、成品的活动材料,在利用自然物品和废旧物品上比较薄弱,使活动材料缺乏探究性、可操作性。同时活动材料单一,不能满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需要,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活动区域的材料有的一放就是一二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缺乏层次性,使幼儿对教师提供的材料缺乏兴趣,没有发挥区域活动应有的作用。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对策分析(1).适当地拓展活动空间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幼儿园活动室的四周被划分成许多区域,其中放置了一些材料,而活动室的中央往往留下一块较大的空间,这是为开展集体活动准备的。开展集体活动时,活动室四周的区域基本保持不动。此时,仅活动室中央的这块空间得到了利用,而四周被不同区域占据的空间则成了闲置空间。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连通或分散各个区域,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区域空间的布置进行适当调整。只要有需要,教师完全可以把区域活动的空间扩展到活动室中央,延伸到活动室的任何一个角落,甚至延伸到活动室外的走廊等室外空间中。当然,教师也可以缩小甚至取消某一区域。只有这样,幼儿园活动室的空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挖掘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资源

目前一些幼儿园在区域活动开展中也不同程度地考虑到了与幼儿家庭的联系,考虑到了对家长资源的利用,但大多数停留在浅表层次,即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求家长查阅并提供一些材料,但缺乏深层次的联系,缺少真正的互动。而且,往往把家庭放在配合幼儿园活动的从属位置上,幼儿家长仅仅是材料的提供者。在社区资源上,很多幼儿园在进行主题教学活动时开始考虑到了社区资源的利用,但在设置与设计区域活动时却没有这个意识。我们应该更新观念,使区域活动与幼儿家庭真正互动起来,加强区域活动与社区的联系,更有效地利用社区所蕴藏的教育资源。

(3).明确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与幼儿的角色关系是区域活动的核心,它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和学习方法以至生活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活动的效果。因而,各幼儿园要重视通过园本教研,使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区域活动探索的同时,经常性、认真细致地对幼儿进行观察,并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方面。在区域活动中采取多种策略,做孩子活动的真正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从而不断为幼儿提供更适合于他们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他们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通过适时适度的指导,促使幼儿的主动活动得以实现。

(4).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适当,使材料充分“活”起来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幼儿的兴趣来自于对材料的操作,幼儿的发展也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一起丰富和完善各区域的活动材料,并考虑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放性。除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幼儿兴趣及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忽视。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丰富材料,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当然,区域活动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和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各个年龄段的不同需要,提供的材料也应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

总之,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游戏的典型代表,能够丰富幼儿想象力,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表现自我及与同伴友好相处等能力。要想使这种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实施区域活动时正确认识区域活动,有效指导区域活动,创设相应的区域活动环境等。为幼儿打开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自主活动之门。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秦元东.幼儿园科学教育中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关系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4)杜威著,高建平译.艺术即经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第四篇:幼儿园区域活动反思

幼儿园区域活动反思

何方

区域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同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幼儿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

通过研究,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1、示范方式: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操作同样的材料做同样的事。但不与幼儿直接语言交流,利用榜样示范的暗示作用,对幼儿的自由活动进行指导。此方式使幼儿在无意只中接受指导,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指导成为干扰的问题。

2、合作方式:教师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自选活动,以施加教育影响,但仍然由幼儿自由掌握活动过程。此方式不是老师传授游戏的方法,而是以暗示的方式引导幼儿合理展开游戏情节,应避免直接了当地指令,尽量防止幼儿放弃游戏主动权而服从于教师的调遣。从而让幼儿在自由宽松气氛中发展。

但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问题一:准备了许多材料,孩子们却不理会,或操作马虎。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动本身缺乏趣味性、单调枯燥,操作活动难度大(或过于简单),同时教师教学语言平淡。我们可以尝试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除了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幼儿兴趣及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能忽视,可以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丰富材料,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当然,区域活动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问题二: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使区域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对孩子的发现漠然处之。要解决此类现象,首先教师应树立幼儿是区域活动主体的观念,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是一个幼儿自发生成、自由想象,积极创作长大胆表现的过程,要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

此外,教师应该及时的分析反思,在观察指导的基础上,做好观察记录进行理论、实际的分析。在这其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教师自己,环境创设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幼儿,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是否已经具备幼儿在游戏中的效、合作等达到怎样的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

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区域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的个性在自主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每个孩子都爱玩区角活动,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如果 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目标的玩!孩子什么都学不到,而且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因此区域活动时更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

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活动内容——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就我班情况而言,我们班现在创建了以下几个区域:

1、娃娃家

现在我们在娃娃家投放了大量玩具材料,里面有幼儿床、桌椅、鞋柜、厨具等。孩子们也都能融入进角色中去,但我发现还是有不足,例如在游戏结束后,幼儿不能很好的把物品收拾好;在游戏过程,虽然幼儿们自己都玩得不亦乐乎,但相互交流并不多。在以后的角色扮演中,我们会引导幼儿多交流,多互动,能够懂得分享,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己整理物品,从哪拿的,活动结束后也要把物品归还到相应区域。

2、益智区 这是我班孩子比较感兴趣的区域,个别幼儿因为年龄偏小,对老师提供的游戏材料感觉有难度,令他们没有兴趣继续玩下去,但大部分幼儿都比较喜欢进这个区域游戏。我们在区域里面投放的是鞋带,自制鞋垫,鱼线,钻了孔的瓶盖,纽扣,让幼儿学会自己穿鞋带和瓶盖、纽扣等。大部分幼儿都能独立完成,对于个别幼儿,我们将持续努力并耐心地引导幼儿逐步适应。

3、美工区

我们在美工区投放的材料相对来说是所有区域里面最多的一个区,油画棒、水彩笔、颜料、双面胶、安全剪刀、折纸、空瓶子、乒乓球、树叶等、都可以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可以自己选择画画、用颜料涂染空瓶或乒乓球、在纸上用双面胶把树叶贴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或者贴上一些在自己剪出来的图形、叠老师教过的简单折纸等等。

4、阅读区

读书角里面投放的书籍大部分是幼儿自己带来的故事图片书籍和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图书,幼儿都能安静的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在这一区域活动中,我们还需要做的是加强幼儿爱惜书本的意识和物归原处的意识,学会自己整理书籍,爱惜书籍方便下一次的区域活动。不足的地方: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

在指导小班幼儿进行区角活动时,首先我们要让幼儿熟悉区域,了解区域活动,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的材料尽量是色彩鲜艳、易于操作的,然后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老师可进入游戏角色,增加幼儿的兴趣,并适时地进行调整,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坚持性。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创设了宽松,自主、愉悦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用型的活动材料,使区域游戏与主题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孩子们在主题探索中交流,在自主中发展,在探索中发现,在区域游戏中表现自我。每个孩子都很爱玩区角活动,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每次活动还需要老师正确积极的引导,在活动时,我们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随时纠正,或下次改进。小班幼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因此活动后的评价尤为重要,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让幼儿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五篇: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巧”投放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一、投放适合幼儿的材料

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可为孩子创设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探索区里,天平、量杯、地球仪、放大镜等都成了幼儿了解自然、认识世界的操作器材,尤其是师生共做的“天平”,吸引了不少幼儿的注意,它是由一个饮料瓶和一个旧衣架巧妙组合而成,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平衡、并且幼儿通过多次活动逐步发展出“比重量”、“找支点”、“做平衡物体”等内

容,因此扩大了平衡的内涵和外延„„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

二、投放安全性和艺术性的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虽然孩子具有一定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参加区域活动的经验,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不需要时时处在教师视线范围内,但毕竟是孩子,减少和消除环境中不安全因素是对区域环境的最基本要求。

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动手区内练习系纽扣的活动材料,可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做工精美的玉米造型、花瓣造型等,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有层次性和计划性的投放材料

幼儿的能力有大有小,每个人的水平各不相同。为使每位幼儿都能在生活区获取成功的体验,教师应提供系列层次材料。如为了

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教师可设置练习使用剪刀的内容,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分成:剪块状纸→剪长条形纸→剪图形三个层次,呈逐步递进,并按难易程度分装在三个小筐内投放,同时在最简单的小筐上贴上一个红苹果,表示这是最简单的,依次贴上两个、三个苹果,这样改变了材料投放的无序、杂乱现象,使教师对哪个幼儿达到何种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再如在指导策略上,对较内向、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而对较自信、能力强的孩子则告诉他“我相信你自己会想出办法来的”,这样就能更大地发挥区域游戏活动的应有价值。如钉纽扣活动中,提供大小型号不一的针,手眼协调能力较强的幼儿选用小针眼的针,手眼协调能力较弱幼儿,用大针孔的针,这样每个幼儿既不会因完成不了任务而自卑,也不会因满足不了需要而苦恼。

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层次性材料的提供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激发了幼儿参与活

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生活能力的增强,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

四、有目标性和针对性的投放材料

创设活动区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孩子发展水平有意识地选择和投放一些材料。如学习《物体的弹性》,教师相应的为幼儿准备了一些气球、皮筋、弹簧、皮球、棉花、和海绵等东西,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弹性的秘密„„学习《物体的浮与沉》,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水缸、木块、铁钉、纸张和橡皮泥等物品,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科学的奥秘。

为幼儿提供多功能材料、给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探究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被看作探究活动。老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如:把一些泡沫、碎布、贝壳、树叶、空瓶、纸盒等废旧材料,投放到操作区后,孩子们会把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他们富有创造性的小手中变化莫测,转眼间会被制作成娃娃、汽车、蝴蝶、螃蟹等他们所喜爱的玩具。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会从中体会到成功和快乐。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巧妙投放最适合幼儿的材料,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下载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缺失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缺失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渭教学前[2015]13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小区域,大发展”区域活动,把幼儿园区域活动作为园内常态工作来抓,进一步提升幼儿园保教质......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

    专题9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 我通过这次国培学习,对区域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区域地点的选择、区域的设置的设置、材料的提供、教师的指导等方面都有不少的收获,尤其更加深入......

    幼儿园区域活动计划

    幼儿园区域活动计划15篇 幼儿园区域活动计划1 一、现状分析:通过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的游戏开展,孩子们的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等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大部分幼儿已具备......

    幼儿园区域活动计划

    幼儿园区域活动计划 区域名称 活动内容及主要材料提供 目标与指导要点 主指导区: 美工区 1、折纸:提供彩色手工纸、剪刀等; 2、玩泥:提供橡皮泥、泥工板等; 3、粘贴:废纸、......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 游戏是童年期一种有的快乐活动,而且它也是对幼儿成长发展和学习有价值的一种活动,但传统的游戏存在不小弊端: 1、提供游戏......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区创设背景 区域活动是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幼儿自由、自主、自选进行的活动,因而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我班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数学区造房子 学习10以内的组成,积累几种10以内的组成经验。 印有1—9数字及相互配对的卡片若干、房子底版若干。 水果火车 通过操作活动,学习间接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课堂实录

    幼儿园区域活动课堂实录 一、以“智慧树”里的音乐——去郊游带领幼儿做动作进场。 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许多漂亮的、帅气的老师们,他们是来看小朋友们做游戏的,宝贝们起身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