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创业实施方案 (新)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草稿)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河南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有关精神,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我院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经研究决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丰富创新创业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目标
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着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实训孵化等三大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教育工作,加强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建设、平台建设和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才。
三、推进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全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院主要领导牵头,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科研外事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设备处、各系部共同参与,创委会下设办公室,挂在招生就业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加强各系部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系部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党总支、行政、团总支负责人及部分教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对学有专长,有科技发明兴趣的大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从指导教师、场所、经费、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注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校内指导教师队伍。立足实际,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转向、引进,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校内指导教师队伍。支 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2.积极选聘一支由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培训和交流,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不断提高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水平。
(三)课程体系建设
1.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
2.加强创新创业教研室的建设。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研究工作,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做到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探索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对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逐步提高创业指导和创业技能培训覆盖面,提高创业培训实效。
3.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开设 《创业教育》(或《创业基础》)必修课程。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学生开展实训教育,针对创业学生提供孵化环境和扶持保障。4.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纳入学分制。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需要系统的课程学习,修够一定的学分,以及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四)实践活动建设
1.充分发挥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相关竞赛的育人作用,提高赛事组织工作水平,扩大学生参与面。
2.举办学院层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大赛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创办创新创业类的学生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组织这些社团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沟通、交流和发展。
3.举办创新创业论坛。邀请知名企业家、教育家和我院成功创业学生、成功校友参与论坛,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4.创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机制。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有条件的专业,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设立相应学分,提供实验室开放环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科研训练,吸引大学生参与教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科研工 作,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省级和学校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五)基地建设
1.创造条件为学生前期研发提供帮助,建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主体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适当资助。
2.广开渠道,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充分利用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3.校内实验实训场所、校中厂要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和条件,创造条件免费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创业项目后期生产提供帮助。
(六)文化建设
1.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网站、校园广播、上景(注:院团委的)等自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2.教室、图书馆、实训室等学习实训场所要通过宣传展板、广告栏、橱窗等阵地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让这些场所既是学习实训的场所,又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场所,耳濡目染,入脑入心。
(七)保障机制 加大经费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学院和各系部要逐年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从指导教师、场所、经费、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同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为有创业愿望的学生申请商业贷款或风险投资提供支持。
(八)考核评价
1.加快完善教师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将基于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2.建立对各部门、各系部、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评价考核机制。确定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定期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3.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检测跟踪机制。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是落实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途径。全院上下要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了解国内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为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人才竞争力而共同努力。
第二篇:创新创业实施方案(新)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草稿)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河南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有关精神,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我院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经研究决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丰富创新创业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目标
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着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实训孵化等三大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教育工作,加强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建设、平台建设和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才。
三、推进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全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院主要领导牵头,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科研外事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设备处、各系部共同参与,创委会下设办公室,挂在招生就业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加强各系部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系部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党总支、行政、团总支负责人及部分教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3.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对学有专长,有科技发明兴趣的大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从指导教师、场所、经费、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注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校内指导教师队伍。立足实际,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转向、引进,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校内指导教师队伍。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2.积极选聘一支由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培训和交流,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不断提高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水平。
(三)课程体系建设 1.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
2.加强创新创业教研室的建设。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研究工作,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做到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探索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对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逐步提高创业指导和创业技能培训覆盖面,提高创业培训实效。
3.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创业教育》(或《创业基础》)必修课程。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学生开展实训教育,针对创业学生提供孵化环境和扶持保障。4.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纳入学分制。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需要系统的课程学习,修够一定的学分,以及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四)实践活动建设
1.充分发挥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相关竞赛的育人作用,提高赛事组织工作水平,扩大学生参与面。2.举办学院层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大赛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创办创新创业类的学生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组织这些社团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沟通、交流和发展。3.举办创新创业论坛。邀请知名企业家、教育家和我院成功创业学生、成功校友参与论坛,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4.创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机制。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有条件的专业,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设立相应学分,提供实验室开放环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科研训练,吸引大学生参与教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科研工作,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省级和学校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五)基地建设 1.创造条件为学生前期研发提供帮助,建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主体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适当资助。
2.广开渠道,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充分利用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3.校内实验实训场所、校中厂要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和条件,创造条件免费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创业项目后期生产提供帮助。
(六)文化建设 1.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网站、校园广播、上景(注:院团委的)等自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2.教室、图书馆、实训室等学习实训场所要通过宣传展板、广告栏、橱窗等阵地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让这些场所既是学习实训的场所,又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场所,耳濡目染,入脑入心。
(七)保障机制 加大经费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预算,学院和各系部要逐年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从指导教师、场所、经费、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同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为有创业愿望的学生申请商业贷款或风险投资提供支持。
(八)考核评价
1.加快完善教师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将基于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2.建立对各部门、各系部、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评价考核机制。确定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定期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3.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检测跟踪机制。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是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途径。全院上下要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了解国内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为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人才竞争力而共同努力。
第三篇:创业创新创优实施方案
“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实施方案
按照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部署和绥组发[2012]2号文件《关于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局“三创”能力建设,现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5851”发展战略和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服务创业、宣传创新、文化创优为主题,以深化文化改革为动力,以创优创业环境为目标,努力在营造吸引投资氛围方面有新的变化,在宣传创业政策和树立创业典型方面有新的举措,在文化行政审批效率方面有新的提高,在引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服务文化企业发展方面有新的进展,使我市文广新体事业、产业发展有新的跃升。
二、活动目标
(一)把“创业”作为文广新体工作发展之基,突出加快发展速度。要坚持大力弘扬创业精神,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艰苦
博物馆、图书馆等窗口单位,要通过文化信息资源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挖掘等文化工作,开展优质服务、特色服务,创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
(二)创优创业环境,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项固和扩大文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对必须的行政处罚,在企业有效整改前提下,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改革,推行行政处罚统一原则、统一标准的基准制度,做到公平、公正执法。
(三)加大引资力度,强化服务水平,切实为文化产业经营主体解决制约发展的实际问题。配合市政府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争取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落户绥芬河。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加快重点项目审批进度,切实为文化企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
四、推进举措
(一)深入进行“创业、创新、创优”教育。要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党支部集中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搞好思想发动,积极引导省社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领会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具
展。
(三)不断完善“创业、创新、创优”体制。要围绕“创业、创新、创优”,积极探索,打破旧的条条框框,破除不利于“创业、创新、创优”的旧机制,建立促进“创业、创新、创优”的新体制。要切实加强职能处室效能建设,优化办事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为“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开展保驾护航,营造优良环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局“三创”活动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局下属单位负责人、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各单位要把开展“三创”活动作为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全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要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把“三创”活动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服务创业的长效机制。各单位在开展“三创”活动中,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善于总结,及时将“三创”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完善提高,上升到制度层面,从而形成长效机制。
(三)强化督查,注重实效。局机关将完善效能监察方式,6-
第四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施方案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施方案
XX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学校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根据国家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高校工委关于大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中医专党〔XX〕2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X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构筑“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育创业意识、树立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主要形式
(一)每周举行一次创新创业沙龙活动。在学校创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每周举办一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沙龙活动,印制创业知识宣传简报,邀请有创业经历的毕业学生回校传授创业经验,学校网站开设创业专栏,将各类创业信息和政策及时公布。通过各类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服务同学,奉献社会的精神。
(二)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项目孵化和指导服务平台。为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创新能力,在“创新择优、兴趣驱动、注重过程”的原则下,鼓励成绩优良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或学生团队,在老师的辅导帮助下开展创业项目的策划,经学生自主申报,大学生创业中心论证、学校考核,选择那些目标明确,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的优秀项目,给予资金和场地方面的支持。学校内开辟了创新创业基地,设办公区、商铺区、会议室、洽谈区、文印通讯区等办公场所,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发挥空间。
(三)抓好大学生创业体验项目的试运行。结合学校实际,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学校目前开展了四项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分别为:荆半夏读书吧、“博学”教育培训中心、“酷奇”车行、百草药种植园。学校将以上述试运行项目为契机,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在学校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在校大学生每年提供20万元的无息贷款,扶持、培育3--5个创新创业项目正常运转。
(四)探索开设《创业基础》等课程。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探索创造出新的创新创业素质模型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规范化。多途径的搭建开放式实践课程,大力推进多元支持的延伸课程建设,从而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养成自主、自信、勤奋、坚毅、果敢、诚信等品格,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学科之一,学校成立“大学生创业中心”,设立大学生创业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积极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计划。选择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老师作为教学工作“导师”,引导其他教师改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明确创业教师培训要求,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活动步骤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方案从XX年1月开始实施,至XX年12月底结束,具体分为审核宣传、推进实施、半总结提升、再推进实施、总结提升五个步骤。
(一)审核宣传(1月至3月中旬)。审核学生创业策划案,确定学生创业项目,上报创业明细。印制第一期创业知识简报,组织举办学生创业体验项目论证会,研究部署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施方案。
(二)推进实施(3月中旬至6月底)。根据学校上半年沙龙活动具体安排(详情见附件),认真落实每周工作计划,合理组织学生参加活动。
(三)半总结提升(7月至8月)。认真总结上半年活动开展的情况和经验做法,再制定下半年的具体安排。
(四)再推进实施(9月至11月底)。根据学校下半年沙龙活动具体安排(待制定),认真落实每周工作计划,合理组织学生参加活动。
(五)总结提升(12月)。认真总结全活动开展的情况和经验做法,形成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成果,探索增强内生动力、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组织与分工
(一)组织机构
在学校已有的“创业协会”基础上,成立学校“大学生创业中心”。学校“大学生创业中心”是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的分俱乐部。为保证活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经费保障。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如下:
组 长:熊XX
副组长:杨XX
成 员:刘XX
大学生创业中心负责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教育和业务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负责各项目的日常管理。
(二)组织分工
学校创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活动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宏观指导,审定各类创业项目,招就办根据创业项目确定具体资助和金额的划拨,协调日常管理工作。
所有创新创业项目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全程跟踪指导,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上报给学校招就办,再由相关业务部门处理。
XX年4月27日
第五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
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紧扣中心任务,发挥实质作用,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以下简称非公组织)党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当前,全县各条战线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为指导和推动非公组织党组织围绕创业创新发挥作用,按照市委组织部、市委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关于开展“双强双带”活动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通知》(渝委组〔2015〕84号)要求,决定在全县非公组织党组织中,广泛开展以党建强、发展强,带头创业、带动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双强双带”活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央和市委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之源。广大非公组织是创业创新的主战场和生力军。在非公组织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双强双带”活动,是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内在要求。开展好“双强双带”活动,要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主题,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以发挥非公组织党组织“两个作用”为根本,以促进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有机统一为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党建规律,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载体,引导非公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在创业创新中建功立业,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非公组织的发展优势,努力实现非公党建大加强、非公经济大发展、党员能力大提升、职工群众更满意的目标,为推动经济强县和中心城市建设提高坚强保证。
二、主要任务
(一)组织学习创业创新政策。党组织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三会一课”,党组织负责人带头讲创业创新党课,经常性组织党员学习创业创新政策。利用职工大会、党建橱窗、企业微信、企业网站、远程教育系统等,及时把创业创新的工作部署、有关政策传达到广大职工群众。大力弘扬创业创新文化,营造“人人创业、个个创新”的良好氛围。做好出资人(负责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他们自觉把非公组织发展、个人追求与国家创业创新战略结合起来,支持创业创新活动,争当创业创新先进。
(二)培育创业创新人才。党组织要研究制定企业人才工作计划,积极参与重点人才项目和各类人才对接活动,突出抓好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把党员作为企业的重要人才进行培养,多渠道提升党员创业创新能力,同时注重把创业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发展入党。大力支持党员职工参加各类学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获取各类执业资格、技术职称。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创业创新培训,帮助党员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建立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创业创新人才结对联系制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把创业创新人才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三)推动创业创新实践。党组织要围绕“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贫困村扶贫攻坚等献计献策,引导非公组织“二次创业”,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道路。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会、党员献计献策会、党企沟通协调会和技术创新课,深入开展“送政策进企业、送技术到车间、送点子助扶贫、送榜样立标杆”四送活动,因企制宜创设活动载体,通过设置党员创业创新示范岗,组建党员创业创新先锋队、课题攻坚组等,引导党员带头搞研发、领项目、拓市场,当好创业创新先锋。推行党员结对帮带职工制度,带动职工队伍整体创业创新。建立薪酬待遇、表彰奖励、职务晋升等激励机制,让党员职工创业创新有劲头、个人发展有奔头。
(四)打造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工业园区、商圈、专业市场、微企孵化园等区域化党组织要围绕创业创新时代主题,统筹推动区域内非公党建工作。深化实施以规范活动场所、规范设施设备、规范标识标牌、规范规章制度、规范载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五规范”建设,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区域内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台,采取政府部门组团服务、面向社会购买服务、非公组织志愿服务和群工系统网上服务等方式,向非公组织和党员职工提供政策咨询、手续代办、知识产权保护、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多样化创业创新服务。要坚持以点带面,精心培育一批创业创新先进典型,示范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五)参与创业创新公益事业。党组织要结合所在非公组织的特点特长、资源优势等,引导非公组织积极举办或参与创业沙龙、创业讲堂、创业训练营等公益活动,鼓励党员职工为创业创新者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帮助,在推动创业创新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党组织结对共建制度,“双强双带”做得好的非公组织党组织,要主动帮带其他非公组织,力所能及帮扶贫困村,带动和促进全社会创业创新。要鼓励引导党员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对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科技人员、农民工、大学生、军转人员等进行创业指导,帮助创业成长。
三、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乡镇党委、街道(园区)党工委及县级相关部门要把“双强双带”活动作为加强非公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有力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结合实际,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推进措施,落实工作责任。要按照“属地管理、行业指导、条块结合”的原则,8月中旬前,各乡镇党委、街道(园区)党工委及县级相关部门及时将该项工作传达部署到每一个非公组织党组织。县委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各成员单位要发挥职能优势,积极配合支持“双强双带”活动,切实增强工作合力。
(二)强化保障,创造条件。要着力加强非公组织党组织班子建设,大力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党组织的号召力、引领力。建好用好党建指导员队伍,深入基层面对面、手把手精心指导。发挥“党管人才”优势,在人才申报、引进、培养上给予政策倾斜支持。积极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资源,实现创业创新组团服务、打包服务。探索实施党建项目制,对“双强双带”活动成效较好的党建项目给予补助或奖励。把“双强双带”活动情况作为对非公组织及出资人评先评优、政治安排、政策扶持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汇编发放创业创新政策资料,组织实地宣讲。要加大宣传力度,县电视台、秀山报等要适时开辟专栏,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及时总结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议,不断把“双强双带”活动引向深入。要把“双强双带”活动与县级非公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与园区、商圈、楼宇、专业市场、微企孵化园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切实增强活动实效。今年,力争2个以上的县级非公党建工作示范点获得市委组织部、非公工委命名的市级“双强双带”先进基层党组织。
(四)搞好督导,务求实效。要通过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经常性指导和随机督查等形式,及时了解活动进展情况,认真解决存在问题,确保活动有力有序推进。要加强工作考核检查,把“双强双带”活动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重要内容。要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一锅煮”,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推动“双强双带”活动真正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