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体备课教案2
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2012、5、10 课题: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地点:会议室 主备人:肖华琴 主持人:冯芬
参加人:杨帆
张青忠
黄功志
陈修祥
冯芬 记录:肖华琴
一、肖华琴呈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认识4个生字(擞)绽、扳、咚),能正确读写“破绽、精神抖擞、膀大腰粗”等词语。
2、过程方法方面: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小嘎子和胖墩儿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公鸡鹐架”等词,感受性格中含有的小嘎子焦躁、轻敌的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教程:
一、出示图片,介绍人物
1、师:认识他吗?他是谁?你是怎么认识的?小嘎子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生答)
2、那么小嘎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的一个片段去进一步了解他。板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3、齐读课题
4、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小嘎子和胖墩儿是人物,比赛摔跤是事情)
二、走进文本,感悟嘎子
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小嘎子摔交时的句子。
2、交流
句子一: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1、“一向”“从不”可以看出什么?(机智、聪明)
2、“眼疾手快”什么意思?从中读出了什么?(机灵,动作敏捷)
句子二: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占了上风。
1、“精神抖擞”什么意思?(形容精神振奋)读出了什么?(自信)
2、“总想使巧招”可以看出什么?(有智谋)
3、“总想使巧招,下绊子”体会嘎子的富有心计。
4、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嘎子?
5、从傻大黑粗感受嘎子轻敌。
句子三: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沉不住气,不服输)
1、从“沉不住气”读出小嘎子的心浮气躁。
2、动词“钩”,读出不服输。
3、朗读。
句子四: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1、从虎势儿一站,你体会到了什么?(像老虎,凶猛,气势汹汹)
2、,公鸡鹐架:公鸡打架时,彼此试着用尖嘴啄对方的架势。
3、从小嘎子的虎势儿一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气势,勇敢,自信,气势逼人)
过渡语:同学们,要是换在平日里,机灵鬼透的小嘎子也计早就获得胜利了,可今天的对手是谁啊?(有实力,厉害,难以对付)文中哪些句子写了胖墩是个厉害的对手?
句子一:可是小胖墩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沉稳)
1、惯手什么意思?(能手、高手)
2、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感受到什么?(胖墩儿对摔跤很老练)
3、“不露一点儿破绽”感受胖墩儿的沉稳。
4、齐读,感受这位对手的厉害。
句子二: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老练)
1、动词“跳、退、闪、脱、叉”等词,说明了什么?(感受动作熟练)
2、语言描写中,感受胖墩儿是个摔跤惯手,摔跤是他的强项。
3、读一读,把摔跤惯手的气势读出来。
句子三: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
1、对于这个强劲的对手,文中是这样形容的?(膀大腰粗,一身牛劲)
2、小嘎子面对如此“膀大腰粗”的对手害怕了吗?中途放弃了吗?从哪里看出他没有放弃?(推拉拽顶)
对人物描写的总结提升:
1、同学们,你们发现这篇文章中运用最多的是什么描写?(动作描写)作者抓住两人的动作把这 场比赛写得更加生动具体了,请把刚才没有圈出来的动词全部找出来,圈一圈。
2、我们认识了一个什么俗人小嘎子,同时也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小胖墩?
过渡语:现在就你对小嘎子的了解,你认为他摔了个仰面朝天,你觉得他此时此刻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三、总结,续写
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小嘎子摔跤失败后说的一句话:“慢 着!“小嘎子脑门上哄哄冒火,又羞又急,”“咱们是三盘两胜,倒一回就归你啦?——还有两盘呢!”“又三盘两胜啦,你可真会耍赖!好,三盘就三盘!”
1、生齐读。
师:是的,同学们你们猜中了,第二次摔跤开始了。学习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用三五句话,把第二回合中最激烈的几次交锋写出来。
2、学生小练笔。
3、交流。
二、说课
1、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
4、教学设计
5、板书设计
6、拓展与练习
三、讨论交流
1、张青忠: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理解内容。
2、杨帆:让学生理解课文后表演动作。
3、冯芬: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4、陈修祥:着重讲解课文里的重点句子。
5、黄功志:培养分析能力。
四、冯芬老师总结:
通过教案和说课,了解你对本节课的设想,也提出了一些建议,那希望你结合本班的学生和学习情况,再整理一下你的教案,争取在教学中完善。
五、共性教案形成: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认识4个生字(擞)绽、扳、咚),能正确读写“破绽、精神抖擞、膀大腰粗”等词语。
2、过程方法方面: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小嘎子和胖墩儿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公鸡鹐架”等词,感受性格中含有的小嘎子焦躁、轻敌的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
授课时间:2012、5、15 教学教程:
一、出示图片,介绍人物
1、师:认识他吗?他是谁?你是怎么认识的?小嘎子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生答)
2、那么小嘎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的一个片段去进一步了解他。板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3、齐读课题
4、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小嘎子和胖墩儿是人物,比赛摔跤是事情)
二、走进文本,感悟嘎子
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小嘎子摔交时的句子。
2、交流
句子一: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句子二: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占了上风。
句子三: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沉不住气,不服输)
句子四: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过渡语:同学们,要是换在平日里,机灵鬼透的小嘎子也计早就获得胜利了,可今天的对手是谁啊?(有实力,厉害,难以对付)文中哪些句子写了胖墩是个厉害的对手?
句子一:可是小胖墩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句子二: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老练)
句子三: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
三、学生表演摔跤: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略)
安全:同学们在回家路上要注意车辆。教学反思:
第二篇:集体备课2
西庄学校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备课组长
郭文佳
记录、材料整理
郭文佳
时间
2017年11月
参与人员
张可
备课中心问题
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也为今后学习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过程描述
过
程
描
述
初稿讨论(各教师的观点)
郭文佳: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张可:、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郭文佳: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张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秋游引入,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着学生从购买门票到游览景点来完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到学习中。
定稿讨论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对日常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引导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探索和交流一般平面图形周长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对于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
讨
论
结
果
从几方面进行设计:
1、激情导入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互助互动”模式,创设情境,摸拟网上聊天,开拓思路。
3、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反思
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为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整节课我争取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所以这节课我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第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总结,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
3、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这一难点,我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4、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自己当作一位因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平等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5.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采取的是探究式教学,利用开放性课堂,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究潜能。
6.由于自己初步尝试探究式教学,对这种教学方式掌握不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失误,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两次小组讨论进行的不够充分,所以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够熟练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初议稿)
试教:
郭文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学、互学、小组讨论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交流与合作的探究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师:同学们,请大家共同回忆一下什么叫做周长?
二、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通过讨论两只小乌龟它们哪一只走的路线比较长,得出小乌龟走的路线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从而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2.小组合作学习。提示:阅读课本85页例4,完成下面各题:
v
例4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v
长方形的周长包括什么?
v
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你有几种方法?
v
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你最喜欢哪一种?
3.展示交流
(1)例4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和4厘米
(2)长方形的周长包括两条长和两条宽
(3)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4.小结:通过观察,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来求周长。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那么你们认为那种方法比较简便呢?
5.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
6.巩固练习:
(1)
长方形
长
宽
周长
7厘米
4厘米
6分米
3分米
(2)课本85页做一做第1题
三、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1、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自学
互学
小组合作
5分钟后展示)。
2、展示交流
3.老师将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写在黑板上。
(1):5+5+5+5=20(厘米)
(2):5×4=20(厘米)
(3)、归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巩固练习(1)
.
正方形
边长
周长
3米
9分米
(2)课本85页做一做第2题
四.升华巩固
快乐思考(出示课件图)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计算
五.回顾总结
六.作业布置;课本88页第7、8题
七.板书: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审定稿)
试教:郭文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学、互学、小组讨论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交流与合作的探究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师:同学们,请大家共同回忆一下什么叫做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二、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通过讨论两只小乌龟它们哪一只走的路线比较长,得出小乌龟走的路线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从而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2.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自学
互学
小组合作后展示)
提示:阅读课本85页例4,完成下面各题:
v
例4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v
长方形的周长包括什么?
v
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
你有几种方法?
v
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你最喜欢哪一种?
3.展示交流
(1)例4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和4厘米
(2)长方形的周长包括两条长和两条宽
(3)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4.小结:
通过观察,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
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
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来求周长。
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那么你们认为那种方法比较简便呢?
5.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
6.巩固练习:
(1)
长方形
长
宽
周长
7厘米
4厘米
22厘米
6分米
3分米
18分米
(2)课本85页做一做第1题
三、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1、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自学
互学
小组合作
5分钟后展示)。
2、展示交流
3.老师将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写在黑板上。
(1):5+5+5+5=20(厘米)
(2):5×4=20(厘米)
(3)、归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巩固练习(1)
.
正方形
边长
周长
3米
12米
9分米
36分米
(2)课本85页做一做第2题
四.升华巩固
快乐思考(出示课件图)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计算
五.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课本88页第7、8题
七.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第三篇:集体备课2
七年级语文组《短文两篇》集体备课记录 地点:七年级语文办公室
时间:2011.6.8 参与人员:初一语文组老师
研究科目:《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主持:李娟
集体备课发言内容:
一、朱建军
这是两篇远古神话。这一课的目标有三: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其中积累文言词汇、背诵课文是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是难点,因为作为年代久远的远古神话,要想让今天的学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必须有相关的背景介绍。本文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解《夸父逐日》;第二课时,讲解《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邹一如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他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夸父敢与太阳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非凡,本领非凡。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三、齐新萍
教学这两篇短文,要注重诵读,并可结合练习一、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讨论时,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肯定,加以鼓励,以活跃学生的思想,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学《夸父逐日》,要引导学生注意其神话特点。
四、白佳宁
对于人文教学,不能依靠空洞的说教,所以我的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个体感悟。无论是七位英雄的精神体会,还是美国精神的领悟,最后是联系到全人类,都是让学生自己去逐步深入的一个过程。只有自己的体验才是最新鲜的。
五、康开宇
初中生积累的文言知识并不多,对文言文的理解还有些难度。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枯燥无味,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但这篇文章是一则短小精悍的神话故事,对学生较有吸引力,可抓住神话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苗晶艳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则神话故事,文章篇幅短小,仅46个字就完整地讲述了共工与颛顼相争为帝的故事,塑造了共工“坚强不屈”“勇于挑战”“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文章的体裁是神话,教学中让学生回顾神话特点,感受远古人民丰富的想象力,领悟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和自然界的巨变这一深刻内涵。《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及课件 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
3、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意志,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4、帮助学生会认“渭、邓”两个字。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结合注释,或查阅阅读工具书理解一些文言文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的内容。教学难点:引导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阅读《山海经》相关的故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让学生说一说《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2、让学生说说《夸父逐日》的故事。
3、让学生谈谈体会。
4、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出自《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夸父逐日》(板书课题)。
5、读课题,并理解。
(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逐日:追赶,赛跑。)
二、通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
三、理解课文
1、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和方法。
2、教师总结,出示自学提示。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2)在逐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讨论: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怎样的精神?这篇神话寄托了古人怎样的愿望?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4、读议交流。
(1)弄懂词的意思。
逐走——追赶,赛跑。
入日——太阳落山的地方。
欲——想要。
饮——渴。
河、渭——黄河与渭水。
大泽——大湖
至末——道途中。
弃——遗弃。
邓林——桃林。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太湖喝水。还没赶到太湖,半路上就渴死了,他
遗弃的手杖,化作了桃林。)(3)讨论:
你怎样看待夸父这个人物?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怎样的精神?这篇神话寄托了古人怎样的愿望?
(4)成语“夸父逐日”(“夸父追日” “逐日”)意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四、体会这个神话故事的特点
(从夸父其人以及他追赶太阳,可以感受到古人想象力丰富;从文中夸父“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弃其仗,化为邓林”等细节中体会这个故事想象奇特,塑造了一个无比顽强的巨人形象。)
五、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杞人忧天》和《神农尝药》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渴
饮 胸怀大志 英勇顽强
弃
第二课时
《共工怒触不周山》
教学设想: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教学时应重在诵读。再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懂大概意思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诵读直至成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注重文化教育的渗透,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他们更深入地把握文言文的知识点。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淮南子》等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熟读课文,弄懂文章大意;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2.过程与方法: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弄懂词句的含义和全文内容;通过出示资料,了解作品及人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远古人民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改造自然的英勇气概。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2.难点:多角度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时,注重诵读:字音要读准,朗读要流畅; 2.对照注释及工具书,基本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大意。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出示幻灯图片——共工怒触不周山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为我描述下这幅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生:(略)
(师补充介绍:此人是共工,此山为不周山)板书课题:共工怒触不周山 师:看着这幅画,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 生:(略)
师:带着刚才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共工怒触不周山》。二.走近作者: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三.走入文本:
1.听录音朗读。(注意正音,把握好节奏)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标记:你觉得需要注意的字词以及不理解的词句。3.全班释疑词句,提出需要注意的字词。4.齐读。
师:声音响亮,感情有所欠缺。我想最大的障碍还是没有很好地理解文本,那么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哪个同学知道? 生述。(可合作交流)
师点评,借助幻灯片,补充(共工败)这一情节。四.析:
1、师:也就是说这是一场帝王争夺之战,为什么争夺呢?文章并没有具体介绍,传说(讲述故事背景)„„而本篇文章写的正是这场战争。与我们以往了解的战争描写有所不同,它没有写战斗场面,没有写战争规模,甚至没有写战斗过程,那么本文主要抓住了战争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即文中的哪一字来写的呢? 生:怒。
师:“怒”反映了共工怎样的心理状态? 生:不顺心。
师:从“怒”中,你看出了什么?(合作探究,教师引导)设计思路:
a.从“怒”看其表现——“触”
b.从“怒”看其后果——天柱折 地维绝 c.从“怒”看其战斗过程——激烈
(文中并没有写,但是从“怒”中,我们不难看出共工的心不甘,且造成了如此破坏性的后果,如此神勇,想想他与颛顼的争斗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斗场景究竟是怎样的?可小组交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握神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d.从“怒”看其人——你觉得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豪气、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2、再读感悟
在朗读时,应读出共工的那种心不甘,那种愤怒之情,那种地动山摇只势!a.自由读 b.指名读 c.男女竞赛读
3、我们从共工身上学到了什么?面对挫折、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挑战精神)五.主题思想探讨:
去掉神话色彩,还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夸张)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哪些内容? a.远古时期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b.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
主题思想:文章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精神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六.背一背。
七.作业:(想象大比拼)
“共工怒触不周山”时激烈的战斗场景。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因:二雄相斗争帝
经过:败后怒触不周结果:日月星辰移位
第四篇:初中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2
初中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亲们:捡重点抄写就是了哈抄大点子)时间:2013年10月21日
地点:会议室
王涛
一、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价值的提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点充分感悟文章中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形象,整体感知课文的人文精神。教学难点通过是非曲直的辩论,在探讨中获得有益启示,学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
二.正音:(辛先荣
怦怦 脸颊 攥 寒颤
三.分角色朗读,然后简评人物形象。(罗兰
①人物形象鲜明。写得个性各异。妈妈:严厉,固执,性格急躁 ;爸爸:平静、沉稳; 奶奶:善解人意,但无能为力;万芳妈:较严厉,较通情达理;“我”:重友谊;万芳:仗义、明理。
②人物出场顺序:先写妈妈,再写爸爸,最后写奶奶。爸爸支持妈妈,声音平静而有力,是推波助澜。奶奶反对,却当不了家。让人物先后出场,文章就波澜起伏了③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细节
四.讨论: 郑世芳
1.发生矛盾的双方往往各有各的理由,请谈谈“我”有哪些理由,有哪些不足?
A.“我”的理由:①羚羊木雕是“我”和朋友友谊的象征。②对朋友讲信用,不能反悔。③爸妈已将木雕送给我,我就有权处理。
处事欠成熟的表现有:
⑴物品贵重,送前应征求父母的意见。⑵事发后应积极跟父母说心里话,求得谅解,而不是撒谎,甚至赌气。如“不!”、“飞快地跑”等。
2.“我”的父母有哪些理由,有哪些不足?
B.父母的理由:①物品贵重。②羚羊木雕是父母所送,饱含着父母的感情,不能转送。③不能随便,送前要商量。
不足:①送木雕给孩子时应讲明不能赠。②事发后应冷静,耐心地与孩子交流,了解事情真相,让孩子说话。③了解真相后可让孩子自主处理或协助孩子处理事等等。
3.作者的感情倾向于哪一方?从文中哪里能看出?
作者的感情倾向:童心是美好的,尽管他们幼稚;父母不能伤害孩子那比任何贵重物品都贵重的心灵。这种倾向作者曾借奶奶之口说:“算了吧,这样不好”及结尾的“这能全怪我吗”来含蓄表达。
4.你能想出解决文中矛盾的好办法吗?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⑴办法一:“我”积极,坦诚地向父母认错。
办法二:文中的父母积极放弃要回木雕的想法,而就此事教育孩子处事要周全,大事要征求
父母的意见。
办法三:父母主动跟万芳的妈妈委婉的将这件事,劝万芳妈不责怪万芳,好好跟万芳说让她把木雕还给“我”。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的感情,又有利于孩子成长。
(2)启示: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理解、沟通。五.我有话要说 饶茂
A.我要和_____(妈妈/爸爸/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作者......)说......B.如果我是_____(妈妈/爸爸/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作者......),我会......六.“家庭”作业: 王海燕
1.这周回家与父母一起欣赏这篇文章。
2.与父母分享这个故事后,并交流一下看法。然后,把你藏在心里很久的话写出来。题目:《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七.小结辛先荣
《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八.板书设计: 王涛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 冲突 我送木雕给万芳
应商量
人与人之间
重财轻义 需要互相尊重、重义轻财
理解、沟通
第五篇:生物组集体备课教案2
生物组集体备课教案2
预防传染病
教学目标:
1、描述传染病特点,认识传染病
2、介绍传染病流行环节及预防措施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积极预防传染病
重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难点:
病原体的认识
授课进程:
一、引入:
教师:我们人一生中可能得很多病,其中有很多便是传染病,有谁可以举几个传染病的例子吗?
学生:纷纷举例(可能有人谈到癌症等)
教师:好,那大家觉得到底什么才是传染病呢?
二、新课:
1、什么是传染病?
学生:会传染,可流行; 由病原体引起。
教师:强调病原体是生物,多是微生物和寄生虫
可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
2、传染病的危害:
教师补充霍乱、艾滋病、非典等危害
3、传染病的流行及预防
教师:以师说,生听,空气传为例来说明 传染源:病人或动物,可“发”病原体 易感人群:抵抗力弱,会“收”病原体
传播途径:从“发”到“收”的方法、过程。
学生:认真领会。
教师:那么,我们可以怎样来预防传染病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隔离病人;
杀灭蚊虫;
打预防针;等 教师:总结:
控制传染源:杀害、圈养、隔离等
切断传播途径:灭蚊、讲卫生、空气消毒等 保护易感者:锻炼身体、打预防针等。
4、常见传染病:
A、感冒:
教师介绍:多由病毒引发,经空气传染
学生思考:怎么预防(锻炼身体、注意冷暖、空气流通等)B、非典:
教师介绍:非典型性肺炎(白细胞不增多),空气传播。学生总结:我们国家如何预防非典(隔离病人为主要措施)C、蛔虫病:
教师:人体最常见的传染病,人体寄生虫。学生:阅读书本相关插图,了解蛔虫生活史
教师补充:蛔虫病主要症状(消化不良,磨牙等)学生:说出如何预防蛔虫病。D、肺结核:
教师:由结核杆菌引起,经空气传播
多锻炼身体、打卡介苗可预防。E、病毒性肝炎:
教师:由病毒引发,经食物传播
学生:讨论:如何预防:讲究饮食卫生;与肝炎病人分开吃等 教师:肝炎病人一般怕吃什么样的东西?
(引发学生回顾食物的消化)F、艾滋病:
教师:简介病人自我抵抗力降低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三、练习:
书本:P111,T1,2 四: 小结:
板书重述
五、作业:
1、查找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注意其传播途径
2、为了预防传染病,你平时要怎么做?
3、练习册有关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