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金属钠和铝与非金属大反应通过金属钠和氧气的反应实验进一步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本节重点
金属钠和氧气的反应的现象及产物,铝在空气中加热实验现象解释。
三、本节难点
从两个实验归纳出金属和氧气反应的难易及原因
四、教学过程
【导入】 鸟巢
图
景
:
【提问】
请问图中场景是哪里?知道这座建筑的主要结构材吗?
图中为国家体育场,被称为鸟巢,这座独具匠心,气势恢宏的额建筑物面积25.83平方米,主体结构有混凝土框架和钢结构两部分构成,设计钢材用量4.25万吨大约有9000多个钢材结构单元和4000多个钢结构节点。【学生回答】钢铁 【正式切题】
除了钢铁以外,初中阶段还接触过那些金属?首先我们来了解常见的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我找一位同学回答一下你了解的金属都有哪些共有的物理性质? 【展示图片】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板书】金属的物理通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有金属光泽,除汞外都以固体形式存在。
我们再来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以铁为例回顾金属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和氧气反应、和稀硫酸、稀盐酸置换出氢气、和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等。【课件展示方程式】
根据前面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金属在这三类反应中都体现出还原性,还原性即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那么如果以第一个反应为例我们知道除了氧原子已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外还有其他如硫、氯等非金属。
这节课我们选择两种金属来学习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板书】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一)金属钠和氧气的反应
首先我们来了解金属钠,第一次接触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展示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
思考金属钠为什么要密封保存在煤油里?可以了解到金属钠的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
【板书】固体、密度大于煤油 颜色是否是我们观察到的呢?取金属钠切开观察,同时展示图片对比。补充物理性质,质地软,可以用小刀切,银白色金属光泽。导电性和导热性。【存在形式】
【过度】切开的金属钠银白色的光泽很快退去,颜色变暗,说明生成了其他物质,空气中含有氧化剂氧气,会和金属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板书】钠在空气中被氧化:4Na+O2=2Na2O
现象:银白色金属光泽褪去,颜色变暗,生成一层氧化膜。猜想金属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发现金属钠在空气中就能和氧气反应,如果加热会如何? 【实验】金属钠的燃烧实验。观察到现象明显产物也不同。
【板书】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
现象: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物质过氧化钠。
(二)铝和氧气的反应
【回答】铝也是一种活泼金属,为什么不易生锈,二铁比铝不活泼,容易生锈。【板书】铝在空气中被氧化:4Al + 3O2 == 2Al2O3
现象: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铝箔的燃烧:4Al + 3O2 == 2Al2O3
现象:铝箔熔化而不滴落(氧化铝的熔点高)。
(三)金属钠、铝和其它非金属的反应 【板书】2Na+Cl2==2NaCl
2Na+S==Na2S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以钠和铝为例学习了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开始上课时为大家展示了一张常见金属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图,我们再来回顾,为什么铝的含量很高但金属的使用为什么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然后才是铝呢?讲述拿破仑时期铝的珍贵之处。决定金属使用时间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你能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推断出金属和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吗?
【板书】金属盒氧气反应的难易
【课堂习题巩固】
第二篇: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导入】
1.先看一段燃放烟花的视频。
2.提问:大家知道烟火的五颜六色从何而来吗?原来往烟花里加一些含有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学物质,可以发出不同的颜色,其实人类对金属的研究从古代开始了,东汉的马踏飞燕体现了青铜器与工艺的完美结合,再远到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近到中国刚刚发射的神九,都体现了人类对金属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今天我们就沿着前人的脚步也进行相关性质的一些研究。板书: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归纳】
了解到了普遍金属的共同物理性质后,即,不透明 导电 传热 延展性后。我们接下来将要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探究实验3-4
1、观察钠的保存
2、用镊子取出一小块钠,观察外观。
3、用滤纸吸尽钠表面的煤油,将钠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将钠切开。立即观察断面的色泽。
4、继续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断面的颜色有没有变化。
物理性质
把钠从煤油中取出来的时候,是什么颜色?{比较灰白}
当我们用小刀切开的时候,来观察观察,里面的钠是什么颜色?{具有光泽。银白色} 暴漏在空气中一会又变灰暗了,总结: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剩下的钠应该返回到原来的瓶子中}由于我们钠的化学性质是比较活泼的,所以是不能随便丢仍的
化学性质:
1、与氧气的反应
(1)观察到,金属钠保存在石蜡油或者是煤油里面,同学们,想想,为什么不保存什么水里,酒精。。等,而是保存在煤油和石蜡油里面呢?{因为钠会和水酒精等会发生反应,在之后的学习当中,我们会慢慢学习到的,} 当我们把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一会儿后,钠由银白色变成了变色?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
【解释】由于钠与空气接触时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钠,颜色为白色,所以我们发现它的的颜色由银白色变成了白色。光泽度褪掉。
【板书】
Na+O2=2Na2O 【总结】可见钠比铁,铝、镁等金属活泼得多,在空气中就直接与氧气反应了,所以我们要保存在煤油或者石蜡油里面,使钠与空气隔绝。
(2)探究实验3-2 步骤、取一小块钠放在坩埚里,加热坩埚,观察钠受热后的现象。
现象:钠受热后先
燃烧,然后开始
黄色
,产生
黄色
火焰,坩埚中最后留下
淡黄色
色固体。结论: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更
剧烈
现象:钠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最后留下的固体呈淡黄色 结论:钠的熔点较低,钠与O2反应,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板书】
Na+O2加热====Na2O2 【科学探究】 实验3-6
1、加热铝箔
现象:铝箔熔化并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原因:Al2O3的熔点(2050℃)远高于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铝不会低落
2、先用砂纸打磨铝箔后加热 现象: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原因:铝很活泼,在空气中很快又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3、用滤纸包住铝粉,引燃后放入纯氧气中。现象:铝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思考讨论】
一小块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哪些反应?最终生成什么?2Na+O2=2Na2O Na2O+H2O=2NaOH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10H2O= Na2CO3•10H2O Na2CO3•10H2O== Na2CO3+10H2O 【用途】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
第三篇: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化学必修Ⅰ《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本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通过本节以及后面章节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另外,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二)教材处理
本节内容分三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为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第二课时为金属与水和酸的反应,第三课时为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本节课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1(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
(3)了解活泼金属(Na、Mg、Al)与O2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习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了解金属及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知道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
难点: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以及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
由于讲课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对整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把注意力完全转移到对课堂知识 的学习上。
(二)说教法
本节教学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采用“演示实验法”。教师通过学生看到的客观事实或已学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实验大部分是演示实验,让学生熟悉实验正确操作。我在实验前会先讲清楚实验过程,强调操作注意事项以及观察要点;在实验过程中,我也会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哪些实验现象,并让学生描述出实验现象。
通过两组实验,调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深刻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思考、讨论、归纳与总结,认识实验的本质,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其实,书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对金属部分的学习,但是不具体。我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去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讲述新课 实验探究金属钠的性质
1.提出问题:真金不怕火炼是什么意思?金子在高温下不能发生反应,铁铝在常温下不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点燃条件下可以和纯氧反应,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呢?展示金属钠
2.介绍金属钠的保存,思考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用实物展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学生总结概括。分析钠的切口变暗的原因,说明Na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
3.引导学生进行钠的燃烧实验及总结归纳实验现象,4.回忆Al在纯氧中的燃烧反应,对比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说明氧化铝对Al的保护作用
5.拓展延伸: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属在反应中表现还原性,遇见其他氧化性物质也会发生化学反应,例如与氯气,与硫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和硫化物,引导学生自己写出反应方程式。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分析Na、Al和氧气反应过程中,Na、Al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以及在反应中Na和Al体现的性质,得出结论:Na、Al等金属单质具有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作还原剂。并进一步指出:由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最外层电子容易失去,金属单质往往表现出还原性,能与许多氧化剂发生反应。除了与氧气反应以外,金属单质还能和Cl2、S等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列出Na与Cl2反应、Fe与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布置作业: 课后相关练习及掌握本节重难点
(五)、板书设计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熔点低 1.Na与O2的反应
△
-2
常温下: 4Na + O2 ==== 2Na2O(白色)
-1
加热条件下: 2Na + O2 ==== Na2O2(淡黄色)2.铝与O2的反应
4Al + 3O2 ==== 2Al2O3 3.金属与其它非金属的反应
△
2Na + Cl2 ==== 2NaCl
△
Fe + S ==== FeS
(六)课后反思:
第四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化学必修Ⅰ《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本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通过本节以及后面章节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另外,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二)教材处理 本节内容分三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为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第二课时为金属与水和酸的反应,第三课时为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本节课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3)了解活泼金属(Na、Mg、Al)与O2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习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了解金属及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知道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 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四)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
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及其产物的实验探究。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采用“演示实验法”。教师通过学生看到的客观事实或已学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实验大部分是演示实验,让学生熟悉实验正确操作。我在实验前会先讲清楚实验过程,强调操作注意事项以及观察要点;在实验过程中,我也会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哪些实验现象,并让学生描述出实验现象。通过两组实验,调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深刻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思考、讨论、归纳与总结,认识实验的本质,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思考生活生产中的金属制品,举例,体现金属在生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复习旧知:课本P42“思考与交流”。1.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
2.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有关金属的反应,并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通过提问,师生共同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盐反应;(2)金属与酸反应;(3)金属与氧气反应。
3.根据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Na、Mg、Al的原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四)探索新知:实验探究金属钠的性质 1.提出问题:真金不怕火炼是什么意思?金子在高温下不能发生反应,铁铝在常温下不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点燃条件下可以和纯氧反应,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呢?展示金属钠
2.介绍金属钠的保存,思考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用实物展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学生总结概括。分析钠的切口变暗的原因,说明Na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
3.引导学生进行钠的燃烧实验及总结归纳实验现象,4.回忆Al在纯氧中的燃烧反应,对比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说明氧化铝对Al的保护作用
5.拓展延伸: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属在反应中表现还原性,遇见其他氧化性物质也会发生化学反应,例如与氯气,与硫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和硫化物,引导学生自己写出反应方程式。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分析Na、Al和氧气反应过程中,Na、Al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以及在反应中Na和Al体现的性质,得出结论:Na、Al等金属单质具有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作还原剂。并进一步指出:由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最外层电子容易失去,金属单质往往表现出还原性,能与许多氧化剂发生反应。除了与氧气反应以外,金属单质还能和Cl2、S等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列出Na与Cl2反应、Fe与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六)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熔点低 1.Na与O2的反应
-2 常温下:
4Na + O2 ==== 2Na2O(白色)加热条件下:
(淡黄色)2.铝与O2的反应
4Al + 3O2 ==== 2Al2O3 3.金属与其它非金属的反应
△
2Na + Cl2 ==== 2NaCl
△
Fe + S ==== FeS
-1 △ 2Na + O2 ==== Na2O2
第五篇:金属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学时重点
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学时难点
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教学活动
【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提问]前边咱们讲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谁能告诉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有什么优良性能?
【讲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及黄金饰品越来越多的成为寻常百姓的装饰品。随之而来的假黄金诈骗案也越来越多,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
【讨论】人们为何会上当?你能想出一个鉴别真假黄金的办法吗? 【回答】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等
【设问】那么, 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过渡】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活动】温故知新 归纳总结 评论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有哪些金属能和氧气的反应? 【回答】金属铁和镁
【投影】镁在空气中点燃;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提问】镁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发生反应,而铁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从反应条件上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回答】镁比铁活泼。
教师出示表面氧化的镁片,再用砂纸打磨一半后,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镁铝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应,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和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却能和氧气反应,我们得出金属的第一个化学性质
【板书】一 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投影】燃烧金戒指的图片:俗话说 “真金不怕火炼”,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 教师启发引导
【回答】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解释】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难与氧气发生反应 【提问】学到这同学们有没有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了? 【回答】用火烧
【提问】 你能描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吗? 【讲述】很好,取少量金属块在火焰上加热,若金属表面发黑则原试样为黄铜,若无变化,则为真金。
【分析与讨论】1.比较镁铝铁铜金分别与氧气反应时的难易程度有何不同呢?
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不同的金属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不一样。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别的物质起反应,且反应现象越剧烈。
【总结】我们知道了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从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镁铝、铁铜、金的活动性依次减弱 【投影】联系生活,铁制品易生锈,铝制品却不易生锈
【提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回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提问】能不能用钢丝球擦洗铝锅? 【回答】不能,会破坏表面的氧化膜
【过渡】以上是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那么金属还可以与哪些物质反应呢? 回想你家庭厨房中盛放醋的容器是什么材料的呢?能用铁或铝吗? 【活动】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
【投影】实验内容及实验过程中需观察注意的问题 学生结束试验后
【提问】请同学试着描述实验现象 【回答】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
【讲述】有气泡产生说明将稀盐酸加入到金属中后,产生了新物质,从而咱们可以知道金属和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咱们得到了金属的第二个化学性质 二.金属能和酸反应(只介绍和盐酸硫酸的反应)
【提问】根据现象,讨论,哪些金属能和酸反应,哪些不和酸反应?
【回答】镁锌铁表面有气泡,能和酸反应;铜丝 表面没现象,不能和酸反应 【提问】根据是否能和酸反应,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哪类金属活泼些? 【回答】能和酸反应的活泼些
所以我们得出铜在这几种金属中最不活泼
【设问】那么镁锌铁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又是怎样的呢?
【提问】第三个问题,回想实验过程中镁锌铁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呢? 【回答】镁反应最剧烈,锌次之,铁最慢
所以镁比锌活泼,锌比铁活泼
根据能不能和酸反应和反应的剧烈程度你能得出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吗? 【探究结果】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Mg>Zn>Fe>Cu 【提问】学到这里,你能总结出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吗? 【总结】1.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者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判断
2.金属是否与酸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几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铁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时,生成的是正2价的铁,亚铁 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 学生试着写出镁锌分别和盐酸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Mg + H2SO4 === MgSO4 + H2↑ Zn+2HCl= ZnCl2+H2↑ Zn+H2SO4=ZnSO4+H2↑
【提问】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角度分析,上述反应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总结】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表达式:A + BC = B+ AC 判断依据:单质+化合物 → 单质+化合物
【练一练】:学过的反应中有置换反应吗? 【提问】我们还学过哪些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由多变一‘’分解反应 ‘由一变多’
练习;下面几个反应中哪些是置换反应 哪些是化合反应 哪些是分解反应 学生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投影;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 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应
△
2Cu+O2= 2CuO 4Al+3O2==2Al2O3
Mg、Al>Fe、Cu>Au(金)二. 金属和酸反应
Mg+2HCl=MgCl2+H2↑ Mg+ H2SO4 === MgSO4 + H2↑ Zn+2HCl= ZnCl2+H2↑ Zn+H2SO4=ZnSO4+H2↑ 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
Mg>Zn>Fe>Cu 置换反应:判断依据:单质+化合物 → 单质+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