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折纸》的开发案例

时间:2019-05-15 05:4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课程《折纸》的开发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课程《折纸》的开发案例》。

第一篇:校本课程《折纸》的开发案例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折纸》的开发案例

一、课程开发背景

折纸在我国历史悠久,它源于我国,盛行于全世界。折纸的材料非常普遍,各种厚薄适中的白纸、彩纸和花纸都可以用来制作。它简便易学,又妙趣横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手工活动。在折纸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的灵活性,也提高了想象力。他开发了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耐心的良好习惯。因此,与其说折纸是一种工艺,不如说是一种游戏。在简单的手工制作中,让孩子们味成功的快乐。

(一)、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纸的普遍性,为课前材料的准备提供了方便。而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又掌握了折纸的几何形状。比如,折小鱼、小鹅用三角形;折小房子、小风琴用正方形等。熟练了,学生就记住了折什么用什么形状的纸了,从而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学生折纸须认真仔细地记住教师的每一步示范动作,再进行模仿练习或不断的使用一些常用的折纸符号。这种模仿练习的不断进行和对折纸符号的使用,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对学生来说,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思维的主要特点。折纸作品的造型只是与事物的外部特征有一些想象,比如,折的小车的轮子是正方形,纸气球是方形的等,这就需要联想和想象的加工才能完成。教师可以出示实物模型或卡片,引导学生对比和想象,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二)、加强学生小肌肉动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发展学生的小肌肉动作,实际上就是发展他们手的动作。折纸中的折、转、压、展开等技巧,需要学生双手的配合和手指积极活动。因此,折纸就是训练学生手的灵活性、协调性的好办法。

经过教师双手的演示折叠,一张平面的纸,变化成了美妙的立体形象。折纸的立体造型激发着学生的折纸兴趣。依据教师的示范和折纸符号的使用,学生启动着自己的左右手协调而积极地完成一件件稚拙的作品。在整个折纸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耐心的良好习惯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耐性又较差,做事总是粗心大意,而利用折纸就是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耐心的一种好办法。折纸的整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学生需要集中精力依据教师的演示和讲解,把每一步折叠到位,最后才能把作品折好。

折纸最初学习的对边折,对角折是折纸的基础,教师要提醒学生把对边或对角对齐了再压平抹好。更要折好几个常用的基本折纸形状,比如,宝塔、气球都是以三角形起折;小篮子、茶壶以双正方形起折;千纸鹤、仙鹤以双菱形起折等,它们是一些折纸的起点,需要学生认真而细心的折好,为更多的折纸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折纸速度有差异,总会有部分学生又快又整齐的完成。这样老师可以在检查其作品后,鼓励学生去帮助不会的小朋友,这样既会激发学生做小老师的愿望,还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在今后的折纸学习中,认真地去学习每一步折叠,争取最先完成作品,同时还会增强学生相互帮助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折纸的意义

2、让学生知道折纸的基本折发。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

4、培养学生能动手制作,并学会相互合作的能力。

5、能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色彩去表现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折纸的主要特 征。能大胆的按自己的意愿制作。

三、课程内容(共10课时)

1折纸的起源和认识

关于折纸的起源,至今无从考证,有中国起源说、日本起源说和西班牙起源说,莫衷一是。虽然这些说法都无外乎推测,但是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纤维制造的纸张,而日本直到公元610年才由高句丽僧人昙征将造纸术献于当时摄政的圣德太子。所以不少人相信,折纸2000多年前起源于中国,再经由日本传播到全世界。但是到底事实如何,谁都没有证据证明,所以各种说法均是推测。

但是,中国西汉时期的遗址中有纸张出土,却没有证据表明当时已经存在折纸。在日本,折纸始于平安时代(公元794年至1185年前后)的说法占主流,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但是真正能够通过文献确认的最早的关于折纸的记录,是江户时代著名俳句诗人井原西鹤于1680年写下的俳句。这首俳句中提及名为“雄蝶·雌蝶”的折纸作品。在结婚仪式中,“雄蝶·雌蝶”挂在酒壶口部。

欧洲也有自成一体的折纸艺术。19世纪,西方人开始将折纸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折纸不仅成为建筑学院的教具,还发展为现代几何学的一个分支。

折纸的认识,折纸不仅是种艺术,还是一种锻炼方法。“折纸对任何人都有好处,无论是儿童、青年人还是老年人。”作为纸艺学会会长的陈超颖说,“折纸能锻炼人的综合协调能力,包括手、眼和大脑。比如学习折纸需要用眼睛看折叠的过程,并在看的同时思考,记住过程;在折的时候,你要亲自动手,其间遇到问题,还要仔细去想刚才别人是怎么叠的。这样就可以使你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从而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由于老年人记忆力会下降,因此,折纸所起到的这些作用会更明显,甚至可以让人重新焕发青春。”国外有些疗养院,就以折纸作为病人康复的治疗途径。折纸还能增进人们的感情,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使人们和睦、和谐相处。“折纸是一个集体活动,因为你需要向别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交流经验心得,感情自然会加深。你还可以送一些纸艺作品给别人,这样不仅锻炼了技巧,还增进了友谊,可谓一举两得。”此外,用纸折成实际生活中可以用的果盘、笔筒等,不仅耐用、美观,还非常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折纸不是儿时玩意,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比如折一只船来说,折之前要考虑在哪个位置折出船篷,还要考虑怎样不影响船头船尾的构造,事前要进行非常精确的计算。又如折一只恐龙,看到整只恐龙的重心好像全都集中在上半身,但站着时却稳如泰山,那是因为在折前,折纸者就已计算好纸的分布和重心位置了。因此折纸充满了探索与发现,也有很多困难和考验。经过努力,会有新的发现,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2、折纸的基本技能训练

①对边折。将正方形或长方形纸两边相对折叠,成为两个长方形。②对角折。用正方形纸,将两角相对折叠,而成为两个直角三角形。③集中一角折。在正方形纸的对角线上,将相邻的两边相对着折叠。④集中一边折。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中线上,将相邻的两边相对着折叠。⑤四角向心折。将正方形纸先折两条对角形,找出中心点,然后将四个角向中心 3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点折。

⑥双正方折。用正方形纸,先对边折,再根据中线一边向前,一边向后折,从中间撑开,压平。

⑦双三角折:用正方形纸,先对角折,再根据分角线一边向前,一边向后折,从中间撑开,压平。

3、单双菱的制作

4、千纸鹤的制作

首先取一张正方形纸,开始折。把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或右上角和左上角)重合,折成一个大三角形。把它的两个锐角重合,折成一个小三角形。然后抓住小三角形的高(几何术语)向外拉。再抓住这个折成梯形的纸的高(也是几何术语)向外拉,又折成了梯形。然后抓住梯形的高再向外拉,拉到一定程度时向里一折,变成了正方形。后面的折法就是哑巴打官司——有理说不清了,不过我尽量不当“哑巴”。把正方形的上面折过来到中线,另一边也这样折。翻过来,也这样折。折了四次后,把左右两边翻开,把下端向上折,折成翅膀。最后取上端一部分向下案,折成头。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图解:

5、百合花的制作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6、葫芦的制作

7、蘑菇的制作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7、桃子的制作

8、孔雀的制作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9、个人作品展示

四、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指导教师撰写教案,并存入档案。

2、课程组织形式,先让学生搜集材料(如,彩纸、广告纸,小刀胶水等)。

教师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实践中,让学生在制造美地过程中,学会发现美,懂得欣赏美,勇于

创造美。

4、教师树立正确的意识,建立档案。对所有的搜集资料整理放好。期末上

交保存,以利于总结改进并做好汇报工作。

五、关于折纸的一点思考

1、折纸的重要性还在于它需要学生概括和抽象地表现事物,这就为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供了很大空间。在折纸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耐心。如何

有效地开展折纸教学,引导学生灵活地创造出自己想折、能折的多种东西,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2、学生求知欲强,但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不习惯自己动脑筋寻求答案,如果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往学生脑子里“灌”知识,就会强化学生学习的依

赖性。

3、在折纸教学活动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坚持每天练习,如何把握让学

生有机会成功,充分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使学生对折纸活动的兴趣有增无减

通过折纸活动,培养了学生做事的坚持性。

4、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折纸教学中还应与环境创

设相结合。

第二篇:校本课程《折纸》的开发案例(本站推荐)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学无止境

校本课程《折纸》的开发案例

一、课程开发背景

折纸在我国历史悠久,它源于我国,盛行于全世界。折纸的材料非常普遍,各种厚薄适中的白纸、彩纸和花纸都可以用来制作。它简便易学,又妙趣横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手工活动。在折纸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的灵活性,也提高了想象力。他开发了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耐心的良好习惯。因此,与其说折纸是一种工艺,不如说是一种游戏。在简单的手工制作中,让孩子们味成功的快乐。

(一)、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纸的普遍性,为课前材料的准备提供了方便。而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又掌握了折纸的几何形状。比如,折小鱼、小鹅用三角形;折小房子、小风琴用正方形等。熟练了,学生就记住了折什么用什么形状的纸了,从而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学生折纸须认真仔细地记住教师的每一步示范动作,再进行模仿练习或不断的使用一些常用的折纸符号。这种模仿练习的不断进行和对折纸符号的使用,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对学生来说,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思维的主要特点。折纸作品的造型只是与事物的外部特征有一些想象,比如,折的小车的轮子是正方形,纸气球是方形的等,这就需要联想和想象的加工才能完成。教师可以出示实物模型或卡片,引导学生对比和想象,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二)、加强学生小肌肉动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发展学生的小肌肉动作,实际上就是发展他们手的动作。折纸中的折、转、压、展开等技巧,需要学生双手的配合和手指积极活动。因此,折纸就是训练学生手的灵活性、协调性的好办法。

经过教师双手的演示折叠,一张平面的纸,变化成了美妙的立体形象。折纸的立体造型激发着学生的折纸兴趣。依据教师的示范和折纸符号的使用,学生启动着自己的左右手协调而积极地完成一件件稚拙的作品。在整个折纸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耐心的良好习惯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最全文档整理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学无止境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耐性又较差,做事总是粗心大意,而利用折纸就是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耐心的一种好办法。折纸的整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学生需要集中精力依据教师的演示和讲解,把每一步折叠到位,最后才能把作品折好。

折纸最初学习的对边折,对角折是折纸的基础,教师要提醒学生把对边或对角对齐了再压平抹好。更要折好几个常用的基本折纸形状,比如,宝塔、气球都是以三角形起折;小篮子、茶壶以双正方形起折;千纸鹤、仙鹤以双菱形起折等,它们是一些折纸的起点,需要学生认真而细心的折好,为更多的折纸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折纸速度有差异,总会有部分学生又快又整齐的完成。这样老师可以在检查其作品后,鼓励学生去帮助不会的小朋友,这样既会激发学生做小老师的愿望,还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在今后的折纸学习中,认真地去学习每一步折叠,争取最先完成作品,同时还会增强学生相互帮助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折纸的意义

2、让学生知道折纸的基本折发。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

4、培养学生能动手制作,并学会相互合作的能力。

5、能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色彩去表现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折纸的主要特 征。能大胆的按自己的意愿制作。

三、课程内容(共10课时)

1折纸的起源和认识

关于折纸的起源,至今无从考证,有中国起源说、日本起源说和西班牙起源说,莫衷一是。虽然这些说法都无外乎推测,但是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纤维制造的纸张,而日本直到公元610年才由高句丽僧人昙征将造纸术献于当时摄政的圣德太子。所以不少人相信,折纸2000多年前起源于中国,再经由日本传播到全世界。但是到底事实如何,谁都没有证据证明,所以各种说法均是推测。

但是,中国西汉时期的遗址中有纸张出土,却没有证据表明当时已经存在折纸。在日本,折纸始于平安时代(公元794年至1185年前后)的说法占主流,最全文档整理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学无止境

但是真正能够通过文献确认的最早的关于折纸的记录,是江户时代著名俳句诗人井原西鹤于1680年写下的俳句。这首俳句中提及名为“雄蝶·雌蝶”的折纸作品。在结婚仪式中,“雄蝶·雌蝶”挂在酒壶口部。

欧洲也有自成一体的折纸艺术。19世纪,西方人开始将折纸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折纸不仅成为建筑学院的教具,还发展为现代几何学的一个分支。

折纸的认识,折纸不仅是种艺术,还是一种锻炼方法。“折纸对任何人都有好处,无论是儿童、青年人还是老年人。”作为纸艺学会会长的陈超颖说,“折纸能锻炼人的综合协调能力,包括手、眼和大脑。比如学习折纸需要用眼睛看折叠的过程,并在看的同时思考,记住过程;在折的时候,你要亲自动手,其间遇到问题,还要仔细去想刚才别人是怎么叠的。这样就可以使你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从而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由于老年人记忆力会下降,因此,折纸所起到的这些作用会更明显,甚至可以让人重新焕发青春。”国外有些疗养院,就以折纸作为病人康复的治疗途径。折纸还能增进人们的感情,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使人们和睦、和谐相处。“折纸是一个集体活动,因为你需要向别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交流经验心得,感情自然会加深。你还可以送一些纸艺作品给别人,这样不仅锻炼了技巧,还增进了友谊,可谓一举两得。”此外,用纸折成实际生活中可以用的果盘、笔筒等,不仅耐用、美观,还非常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折纸不是儿时玩意,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比如折一只船来说,折之前要考虑在哪个位置折出船篷,还要考虑怎样不影响船头船尾的构造,事前要进行非常精确的计算。又如折一只恐龙,看到整只恐龙的重心好像全都集中在上半身,但站着时却稳如泰山,那是因为在折前,折纸者就已计算好纸的分布和重心位置了。因此折纸充满了探索与发现,也有很多困难和考验。经过努力,会有新的发现,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2、折纸的基本技能训练

①对边折。将正方形或长方形纸两边相对折叠,成为两个长方形。②对角折。用正方形纸,将两角相对折叠,而成为两个直角三角形。③集中一角折。在正方形纸的对角线上,将相邻的两边相对着折叠。④集中一边折。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中线上,将相邻的两边相对着折叠。⑤四角向心折。将正方形纸先折两条对角形,找出中心点,然后将四个角向中心

最全文档整理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学无止境

点折。

⑥双正方折。用正方形纸,先对边折,再根据中线一边向前,一边向后折,从中间撑开,压平。

⑦双三角折:用正方形纸,先对角折,再根据分角线一边向前,一边向后折,从中间撑开,压平。

3、单双菱的制作

4、千纸鹤的制作

首先取一张正方形纸,开始折。把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或右上角和左上角)重合,折成一个大三角形。把它的两个锐角重合,折成一个小三角形。然后抓住小三角形的高(几何术语)向外拉。再抓住这个折成梯形的纸的高(也是几何术语)向外拉,又折成了梯形。然后抓住梯形的高再向外拉,拉到一定程度时向里一折,变成了正方形。后面的折法就是哑巴打官司——有理说不清了,不过我尽量不当“哑巴”。把正方形的上面折过来到中线,另一边也这样折。翻过来,也这样折。折了四次后,把左右两边翻开,把下端向上折,折成翅膀。最后取上端一部分向下案,折成头。

最全文档整理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学无止境

图解:

5、百合花的制作

最全文档整理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学无止境

6、葫芦的制作

7、蘑菇的制作

最全文档整理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学无止境

7、桃子的制作

8、孔雀的制作

最全文档整理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学无止境

9、个人作品展示

四、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指导教师撰写教案,并存入档案。

2、课程组织形式,先让学生搜集材料(如,彩纸、广告纸,小刀胶水等)。

教师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实践中,让学生在制造美地过程中,学会发现美,懂得欣赏美,勇于

创造美。

4、教师树立正确的意识,建立档案。对所有的搜集资料整理放好。期末上

交保存,以利于总结改进并做好汇报工作。

五、关于折纸的一点思考

1、折纸的重要性还在于它需要学生概括和抽象地表现事物,这就为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供了很大空间。在折纸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耐心。如何

有效地开展折纸教学,引导学生灵活地创造出自己想折、能折的多种东西,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2、学生求知欲强,但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不习惯自己动脑筋寻求答案,如果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往学生脑子里“灌”知识,就会强化学生学习的依

赖性。

3、在折纸教学活动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坚持每天练习,如何把握让学

生有机会成功,充分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使学生对折纸活动的兴趣有增无减

通过折纸活动,培养了学生做事的坚持性。

4、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折纸教学中还应与环境创

设相结合。

最全文档整理

第三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

《家乡名胜古迹》

系别:教育系 班级:07(1)姓名:李宗飞 学号:0708116

校本课程开发

题目:《家乡名胜古迹》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地观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及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及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三、课程门类和内容

(一)门类:历史。

(二)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许多曾不被人们重视的名胜古迹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作为一名武威人,了解武威的名胜古迹及其久远的历史是必然的,并且自觉承担起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具体内容如下:

1、查资料了解武威名胜历史古迹及历史。

2、实地观察武威名胜古迹并拍成照片或DVD。

3、学生动手写下自己了解武威名胜古迹后的感受。

四、可行性分析

此项课程运行起来具有可行性。

五、课程实施设想

学生分组活动,每组同学各自分工。

1、根据调查内容不同分别采用收集数据、图片、照片,访谈长辈等不同方式开展活动。

2、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DV、FLASH短片、多媒体课件、手抄报、演讲稿、其他绘画作品等多种形式展示家乡名胜古迹。

3、针对展示资料谈感想。

六、课程评价设想

(一)分类评价。

1、学习态度。

优秀:态度明确,积极参与,大胆质疑,主动探究。

良好:态度端正,主动参与,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合格:态度较端正,能参与活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2、实践作品。

优秀:主题明确有创意,材料详细。

良好:材料详细,能完成作品。

及格:能完成作品。

(二)反思性评价。

在期末,每班以“我对家乡的名胜古迹了解多少”为主题的反思性评价,主要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经历与体会,引导学生自觉反思过去的得与失。从而为今 后不断完善、改进做准备。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反思性评价后,全班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

(三)综合性评价

这一课程涉及到多种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以赏识为核心。

七、课程开发保证

进行这一课程前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发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也要尽量参与到讨论、制作、评价中,及时给予学生以指导、鼓励,这是这一课程能否进行的保证。

第四篇:校本课程《折纸》

校本课程《折纸》

一、背景

折纸在我国历史悠久,它源于我国,盛行于全世界。折纸的材料非常普遍,各种厚薄适中的白纸、彩纸和花纸都可以用来制作。它简便易学,又妙趣横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手工活动。在折纸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的灵活性,也提高了想象力。他开发了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耐心的良好习惯。因此,与其说折纸是一种工艺,不如说是一种游戏。在简单的手工制作中,让孩子们味成功的快乐。

(一)、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纸的普遍性,为课前材料的准备提供了方便。而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又掌握了折纸的几何形状。比如,折小鱼、小鹅用三角形;折小房子、小风琴用正方形等。熟练了,学生就记住了折什么用什么形状的纸了,从而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学生折纸须认真仔细地记住教师的每一步示范动作,再进行模仿练习或不断的使用一些常用的折纸符号。这种模仿练习的不断进行和对折纸符号的使用,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对学生来说,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思维的主要特点。折纸作品的造型只是与事物的外部特征有一些想象,比如,折的小车的轮子是正方形,纸气球是方形的等,这就需要联想和想象的加工才能完成。教师可以出示实物模型或卡片,引导学生对比和想象,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二)、加强学生小肌肉动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发展学生的小肌肉动作,实际上就是发展他们手的动作。折纸中的折、转、压、展开等技巧,需要学生双手的配合和手指积极活动。因此,折纸就是训练学生手的灵活性、协调性的好办法。

经过教师双手的演示折叠,一张平面的纸,变化成了美妙的立体形象。折纸的立体造型激发着学生的折纸兴趣。依据教师的示范和折纸符号的使用,学生启动着自己的左右手协调而积极地完成一件件稚拙的作品。在整个折纸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耐心的良好习惯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耐性又较差,做事总是粗心大意,而利用折纸就是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耐心的一种好办法。折纸的整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学生需要集中精力依据教师的演示和讲解,把每一步折叠到位,最后才能把作品折好。

折纸最初学习的对边折,对角折是折纸的基础,教师要提醒学生把对边或对角对齐了再压平抹好。更要折好几个常用的基本折纸形状,比如,宝塔、气球都是以三角形起折;小篮子、茶壶以双正方形起折;千纸鹤、仙鹤以双菱形起折等,它们是一些折纸的起点,需要学生认真而细心的折好,为更多的折纸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折纸速度有差异,总会有部分学生又快又整齐的完成。这样老师可以在检查其作品后,鼓励学生去帮助不会的小朋友,这样既会激发学生做小老师的愿望,还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在今后的折纸学习中,认真地去学习每一步折叠,争取最先完成作品,同时还会增强学生相互帮助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折纸的意义

2、让学生知道折纸的基本折发。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

4、培养学生能动手制作,并学会相互合作的能力。

5、能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色彩去表现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折纸的主要特 征。能大胆的按自己的意愿制作。

三、课程内容(共13课时)

第一课时: 折纸的起源和认识

关于折纸的起源,至今无从考证,有中国起源说、日本起源说和西班牙起源说,莫衷一是。虽然这些说法都无外乎推测,但是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纤维制造的纸张,而日本直到公元610年才由高句丽僧人昙征将造纸术献于当时摄政的圣德太子。所以不少人相信,折纸2000多年前起源于中国,再经由日本传播到全世界。但是到底事实如何,谁都没有证据证明,所以各种说法均是推测。

但是,中国西汉时期的遗址中有纸张出土,却没有证据表明当时已经存在折纸。在日本,折纸始于平安时代(公元794年至1185年前后)的说法占主流,2 但是真正能够通过文献确认的最早的关于折纸的记录,是江户时代著名俳句诗人井原西鹤于1680年写下的俳句。这首俳句中提及名为“雄蝶·雌蝶”的折纸作品。在结婚仪式中,“雄蝶·雌蝶”挂在酒壶口部。

欧洲也有自成一体的折纸艺术。19世纪,西方人开始将折纸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折纸不仅成为建筑学院的教具,还发展为现代几何学的一个分支。

折纸的认识,折纸不仅是种艺术,还是一种锻炼方法。“折纸对任何人都有好处,无论是儿童、青年人还是老年人。”作为纸艺学会会长的陈超颖说,“折纸能锻炼人的综合协调能力,包括手、眼和大脑。比如学习折纸需要用眼睛看折叠的过程,并在看的同时思考,记住过程;在折的时候,你要亲自动手,其间遇到问题,还要仔细去想刚才别人是怎么叠的。这样就可以使你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从而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由于老年人记忆力会下降,因此,折纸所起到的这些作用会更明显,甚至可以让人重新焕发青春。”国外有些疗养院,就以折纸作为病人康复的治疗途径。折纸还能增进人们的感情,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使人们和睦、和谐相处。“折纸是一个集体活动,因为你需要向别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交流经验心得,感情自然会加深。你还可以送一些纸艺作品给别人,这样不仅锻炼了技巧,还增进了友谊,可谓一举两得。”此外,用纸折成实际生活中可以用的果盘、笔筒等,不仅耐用、美观,还非常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折纸不是儿时玩意,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比如折一只船来说,折之前要考虑在哪个位置折出船篷,还要考虑怎样不影响船头船尾的构造,事前要进行非常精确的计算。又如折一只恐龙,看到整只恐龙的重心好像全都集中在上半身,但站着时却稳如泰山,那是因为在折前,折纸者就已计算好纸的分布和重心位置了。因此折纸充满了探索与发现,也有很多困难和考验。经过努力,会有新的发现,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成就感。第二课时:折纸的基本技能训练(一)① 对边折。将正方形或长方形纸两边相对折叠,成为两个长方形。② 对角折。用正方形纸,将两角相对折叠,而成为两个直角三角形。③集中一角折。在正方形纸的对角线上,将相邻的两边相对着折叠。④集中一边折。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中线上,将相邻的两边相对着折叠。

第三课时:折纸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3 ⑤四角向心折。将正方形纸先折两条对角形,找出中心点,然后将四个角向中心点折。

⑥双正方折。用正方形纸,先对边折,再根据中线一边向前,一边向后折,从中间撑开,压平。

⑦双三角折:用正方形纸,先对角折,再根据分角线一边向前,一边向后折,从中间撑开,压平。第四课时:单双菱的制作

第五课时: 千纸鹤的制作

首先取一张正方形纸,开始折。把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或右上角和左上角)重合,折成一个大三角形。把它的两个锐角重合,折成一个小三角形。然后抓住小三角形的高(几何术语)向外拉。再抓住这个折成梯形的纸的高(也是几何术语)向外拉,又折成了梯形。然后抓住梯形的高再向外拉,拉到一定程度时向里一折,变成了正方形。后面的折法就是哑巴打官司——有理说不清了,不过我尽量不当“哑巴”。把正方形的上面折过来到中线,另一边也这样折。翻过来,也这样折。折了四次后,把左右两边翻开,把下端向上折,折成翅膀。最后取上端一部分向下案,折成头。

图解:

第六课时:百合花的制作

第七课时:

葫芦的制作

第八课时:蘑菇的制作

7、桃子的制作

第九课时:孔雀的制作

第十课时:乌篷船的制作

第十一课时:官帽的制作

第十二课时:风车的制作

第十三课时:个人作品展示与欣赏

四、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指导教师撰写教案,并存入档案。

2、课程组织形式,先让学生搜集材料(如,彩纸、广告纸,小刀胶水等)。

教师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实践中,让学生在制造美地过程中,学会发现美,懂得欣赏美,勇于

创造美。

4、教师树立正确的意识,建立档案。对所有的搜集资料整理放好。期末上

交保存,以利于总结改进并做好汇报工作。

五、关于折纸的一点思考

1、折纸的重要性还在于它需要学生概括和抽象地表现事物,这就为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供了很大空间。在折纸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耐心。如何 有效地开展折纸教学,引导学生灵活地创造出自己想折、能折的多种东西,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2、学生求知欲强,但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不习惯自己动脑筋寻求答案,如果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往学生脑子里“灌”知识,就会强化学生学习的依

赖性。

3、在折纸教学活动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坚持每天练习,如何把握让学

生有机会成功,充分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使学生对折纸活动的兴趣有增无减

通过折纸活动,培养了学生做事的坚持性。

4、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折纸教学中还应与环境创

设相结合。

第五篇:折纸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

杨家中心小学 吴斯文

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除正常的常规教学以外,更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折纸艺术则契合了素质教育要求,活动中很容易创设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情景,使学生在感受折纸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艺术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孩子的思维,丰富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孩子们对折纸兴趣。

一、学期目标

1、注重学生的经验积累,开展多种活动方式、方法,加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2、在学生的生活中寻找孩子关注的主题内容,开创学生的思维,使之成为新的主题内容。在折纸操作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

3、注意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加强学生对各种折叠方法和剪、画的使用,培养孩子参与折纸活动及表现具体内容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欲望。

4、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有意识的去收集各种优秀作品,引导他们去观察、探索折纸作品中的操作技巧,鼓励他们去学习,同时培养孩子欣赏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做做玩玩中学会技能,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培养情感,活动中思维想象,达到主动的创造表现“故事情景想象作品”。

二、具体措施

1、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学生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创设折纸活动区,提供必要的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活动。

2、引起学生对创作的构想,使学生产生试一试的愿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除了学习基本的单张纸外,学习两张纸以上的折纸组合。

4、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折纸的教学外,在日常生活中如晨间活动、游戏时间为学生准备好纸和剪刀、彩笔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折纸练习。

最后,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折纸技能,回家后可用窗花、拉花装饰自己的房间,也可做礼品赠送他人,使学生自己的小天地充满艺术的气息,当他们欣赏自己作品的时候,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下载校本课程《折纸》的开发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本课程《折纸》的开发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课程折纸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折纸教学计划 折纸活动是指利用普通的纸张,经过折、剪、画等活动来完成一定物体造型的一种美术活动。折纸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生动形象,易学易做,是儿童感兴趣和爱好......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推荐五篇)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发表时间:2008-2-27 11:06:57 案例1. 《感受家乡新变化》校本课程纲要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

    二年级校本课程折纸教学计划

    二年级校本课程折纸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折纸活动是指利用普通的纸张,经过折、剪、画等活动来完成一定物体造型的一种美术活动。折纸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生......

    校本课程武术开发案例 林海芹

    校本课程武术开发案例 ——育华小学 为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育华学校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入开展教育科研,于2002年5月正式确立“武术教育”为体育特色项目,同时开发为学校校......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龙街二中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

    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学校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并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地发展。为把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特制规......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

    儒家思想的光辉 宁阳四中高二历史校本课程计划 高二历史备课组:万宝奎 一、总体指导思想: 一方面要立足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另一方面努力与史学研究接轨。以问题为......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一、课程定位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