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4的乘法口诀(第5--9课时)

时间:2019-05-15 05:5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聋校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4的乘法口诀(第5--9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聋校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4的乘法口诀(第5--9课时)》。

第一篇:聋校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4的乘法口诀(第5--9课时)

第5课时 2、3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的例

1、例2,完成第9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的:

1、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的结构。

2、初步熟记2、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乘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关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结构,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9根同样长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引入: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乘法,下面有几道乘法算式,谁能读一读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

2×3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3×4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4×5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你们已经知道这些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能不能算出得数。现在我们来比赛,看谁算得快。(由于学生用加法计算,教师用乘法口诀计算,教师必然比学生算得快。)

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算那么快吗?因为我是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教学例1。

先摆2根小棒,说明是1个2;再摆2根小棒。

提问:(1)每组有几根小棒,有几组?

(2)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2+2=4,2×2=4)

(3)谁能说一说2×2=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2个2是4)

教师叙述:我们编成口诀是二二得四,教师板书。表示2个2得4。

乘法口诀中的第一个二表示乘数的2,第二个二表示被乘数的2。

口诀的后半部分是积。

(4)我们知道2个2得4,请观察小棒图说一说1个2得几,乘法算式怎样列?

怎样编成乘法口诀。(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逐一板书)

板书:2

2×1=一二得二 2+2=4

2×2=4

二二得四

2、教学例2。

(1)指导学生操作

我们学过三角形,谁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

请同学们用一根小棒表示三角形的一条边,摆出两个同样大的三角形。

(2)引导学生编乘法口诀

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2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谁能按例1的顺序根据图意写出加法算式,再写出乘法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3+3=6,3×2=6)

3×2表示什么意思,试一试编一句乘法口诀。(相邻两个同学可以互相讨论一下;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二三得六)

请同学摆出3个三角形。

在小组内试着说一说: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3个三角形共用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再编出口诀。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3+3=9

3×3=9

三三得九

3、整理找规律。

提问:(1)

2、3的乘法口诀学完了,同学们看一下,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3的乘法口诀呢?

(2)每句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

(3)2的乘法口诀后一句的积比前一句多几?3的乘法口诀呢?找到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熟记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9页上“做一做”中的练习。

第1、2题,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中的练习。

第1题,要求学生背出2、3的乘法口诀。

第2题,把口诀中的积擦掉,打乱顺序,任意指一句,由学生说出完整口诀。

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乘法算式。

四、小结

今天大家一起编出了2、3的乘法口诀,希望大家熟记它。

第六课时 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例3,完成第10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第4~6题。教学目的:

1、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的结构。

2、初步熟记4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乘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关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结构,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教具、学具准备:16根同样长的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2、3的乘法口诀。

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教学例3。

以两人小组为单位,按一摆、二列、三编的顺序,口头编出4的乘法口诀。

一摆:每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二列: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三编: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4

4×1=4

一四得四 4+4=8

4×2=8

二四得八 4+4+4=12

4×3=12

三四十二 4+4+4+4=16

4×4=16

四四十六

教师在“三四十二”,“四四十六”这两句口诀编写时,为了读起来顺口便于记忆,凡是积为两位数时,不要写“得”,直接写出积就可以了。2、4的乘法口诀编完了,谁能告诉大家,1乘以1得几呢?怎样编出口诀呢?

教师板书:1×1=1

一一得一

3、整理找规律。

提问:(1)4的乘法口诀学完了,同学们看一下,4的乘法口诀呢? 1的乘法口诀呢?

(2)每句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

(3)4的乘法口诀后一句的积比前一句多几?找到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熟记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10页上的“做一做”中的练习。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通过对口令游戏题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

2、做练习三中的练习。

第4题,背出1、2、3、4的乘法口诀。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口算并说出口诀。3×2=()口诀:_______ 4×2=()口诀:_______ 4×4=()口诀:_______ 4×3=()口诀:_______

四、小结

今天大家一起编出了1、4的乘法口诀,希望大家熟记它。

第7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7~10题。

教学目的:

1、每个学生要熟练地背出2、3、4的乘法口诀,迅速准确地口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同时要使学生加深对口诀的意义、相邻两句口诀之间关系的认识。

2、使学生具有运用乘法口诀较迅速、准确地进行乘法式题口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数字)、准确计算、工整书写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练习

做练习三的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进行评讲。

第7题,把乘法口诀填写完整。

第8题,计算3、4的乘法算式。

第9题,计算1~4的乘法算式。

第10题,把2个3相加写出乘法算式(3)×(2)=(6);

把3个4相加写出乘法算式(4)×(3)=(12)。

二、小结

第8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练习三的第11~15题。教学目的:

1、每个学生要熟练地背出2、3、4的乘法口诀,迅速准确地口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同时要使学生加深对口诀的意义、相邻两句口诀之间关系的认识。

2、使学生具有运用乘法口诀较迅速、准确地进行乘法式题口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数字)、准确计算、工整书写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数学课学习的是什么知识?2、3、4的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我们是怎样编出来的?

举例(口诀)说出它的意义,举例(口诀)说明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可以这样举例:二三得六,表示2个3得6;4×2=8,表示2个4得8,编出口诀:二四得八,它与三四十二相差1个4。

教师还可结合学生掌握口诀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结合学生背口诀、运用口诀时的错例讲评。

二、练习做练习三的练习。第11题,把口诀填完整。

二三()

一四()

二四()三四()

三三()

一二()第12题,写出乘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4乘以2 ____ ___

被乘数是2,乘数是3,_

___ 第13题,让学生在圆圈里填出正确的运算符号,这有助于区别加、减法和乘法。

第14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3×2=5()

3-1=3()3+2=6()

4×2=6()3-2=1()

4+2=8()

是加、减、乘法对比练习题,乘法容易跟加、减法混淆,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

第15题,是图文结合的简单乘法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的认识,也为学习后面乘法应用题打下一些基础。只要求学生口答,不要求写算式。

三、小结

第9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交换被乘数与乘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的例

4、例5,完成第13页上的“做一做”和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白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2、使学生懂得能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题。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学例4。

(1)先让学生观察手表共有多少块,再想一想要算一共有多少块,有几种算法。

启发学生横着看,每一横行是4块,3个横行就是3个4,写成4×3=12。竖着看,每一竖行有3块,4竖行就是4个3,写出3×4=12。

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是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是什么?

教师向学生说明: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得数是一样的。

(2)在教学例4的基础上,向学生说明:因为4×3和3×4积是相同的,所以计算时可以用同一句口诀“三四十二”,以后遇到了3和4相乘,不管哪个数在前,都可以用口诀“三四十二”算出得数。

2、教学例5。

摆一摆:● ● ● ● ● ● ● ● 4×()=8 2×()=8

口诀:()()得八

让学生独立完成。

进一步向学生说明:每一句口诀都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二、巩固练习

1、做第13页上“做一做”的练习。

第1题,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带领学生看图,每一横行有几个排球?有几横行?每一竖行有几个排球?有几竖行?

再让学生再列式计算。提问:用那句口诀计算?

第2题,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写出用哪句口诀。

2、做练习四的练习。

第1题,读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学生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后,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让学生明白两个乘法算式用的口诀相同,但意义不同。

第2题,用线把得数相等的算式连起来。

第3题,让学生计算2、3、4的乘法算式。第4题,一双袜子有2只,3双袜子一共有()只。

表示每双有2只袜,问3双有几只。

三、小结

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题。

第二篇:聋校数学教案

一、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小数混合运算式题。

2、使学生初步理解连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书籍条件和问题,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

2、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的思考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

2、学会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四)课时安排 25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第56页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一的第1~4题。

教学要求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

12+0.12= 7.2-0.2= 5-0.6= 2.8÷0.14=

4×1.72= 3.74+6.26= 2÷4= 20×0.2= 3.5÷0.35= 2.95+0.05= 8÷12.5= 1.2+2.8-3.99=

(二)新授

1、学习例1:

(1)24×3+16×7 师: 什么是第一级运算、第二级运算?

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应先算乘法,同时加号两边的乘法可同时脱式计算。(2)25+12×4÷6 师: 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或减)法。)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3)12.4-6.5÷1.3×0.5 师: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要求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四)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第57页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一的第5~8题。

教学要求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小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

35.6-5×1.73 6.75+2.52÷1.2 3.6÷1.2+0.5×5 1.8×2.58+2.4×1.42

(二)新授

1、学习例2:

(1)2.4×(4-0.5)-3.7 师: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含有哪些符号?

在有小括号的式题里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按照两级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4.3+2.7)×5.2-12.8 师: 上面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试算后订正。

强调: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按照两级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要求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四)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5~8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四步混合运算式题,第57~58页例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一的第9~12题。

教学要求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

(1)0.72×(1.26+2.34)÷1.2;(2)(4.29+3.31)×8.8÷4

(二)新授

1、学习例3:

(1)56×2.8×0.38-1.9×4 师: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运算顺序怎样?

“56×2.8×0.38”为同一级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2)20.9+10.5×(5.2-4.5)×0.5 师:这条算式里有几级运算?

含有哪些符号?

在有小括号的式题里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试算后订正。

小结: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按照两级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要求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四)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9~12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13~18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下列各式,要求学生用“√”、“×”进行判断:

4.8+4=5.2 0.8+1.3=2.1 0.87-0.3=0.84 9-0.5=8.5 1.5×6=8 0.5×1.2=0.6 5.4÷1.8=0.3 0.42÷0.06=7

2、计算

3.2×0.9+0.32; 9.5×8.8+0.02×95;

二、指导练习

1、第13、14、15题的要求是看谁算得对又快。可以让全班学生同时计算,比一比谁的运算顺序掌握得好,谁的计算灵活,结果又准确。

2、第16题为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更综合算式时,要求学生先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弄清计算步骤,尤其是如何在综合算式中使用小括号。两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或除),求积(或商)时,这两数的和(或差)则须添加小括号,以不改变运算顺序。列式时,还要让学生多比较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能力。

3、第17、18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些题在列综合算式时,学生往往把小括号弄丢了。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题意。

三、作业

练习十一第13~18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19~23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5.35+2.1= 8.4-1.6= 2.4-0.48= 1.92×5= 15.4÷4= 5.6+1.3= 5.35+2.15=

2、口头列式:

(1)637加上86与19的积,再减去1.375,差是多少?

(2)从7.2与64的积里,减去40.12除以59的商,差是多少?(3)53.2减3.79的差,加上19.2除以4的商,和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第20、22题的要求是看谁算得对又快。可以让全班学生同时计算,比一比谁的运算顺序掌握得好,谁的计算灵活,结果又准确。

2、第21题为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更综合算式时,要求学生先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弄清计算步骤,尤其是如何在综合算式中使用小括号。两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或除),求积(或商)时,这两数的和(或差)则须添加小括号,以不改变运算顺序。列式时,还要让学生多比较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能力。

3、第23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在列综合算式时,学生往往把小括号弄丢了。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题意。

三、作业

练习十一第19~23题。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连乘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第63页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二的第1~5题。

教学要求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提问题,再列出算式。

1.一个商店有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 2.每箱热水瓶有12个,每个卖11元,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以上各题都用乘法计算?(因为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例1 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启发学生说出例1和复习题之间的联系,教师指出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连乘应用题(板书)

教学例1 1.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题中已经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明确已知条件: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11元,所求问题是: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划出线段图(板书)

2.理清解题思路(1)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说出三个已知条件在线段图里是怎样表示的?问题是怎样表示的?

(2)教师启发学生,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怎样解答,互相订正. 引导学生回答:

根据每箱12个和每个卖11元,可以先求出“一箱卖多少元?” 板书:每箱卖多少元? 11×12=132(元)

有了一箱的价钱,就可以求5箱用多少钱. 板书: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32×5=660(元)

3.想一想:怎样列综合算式? 11×12×5 =132×5 =660(元)

三、巩固发展

练习:做教科书第63页做一做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教师巡视时,注意帮助较差学生,并给予适当提示。订正时,要求学生说明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要说明理由和两种方法的结果是否相同。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的第1~5题。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第64页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二的第6~9题。

教学要求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理解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的能力。

2.知道用一种解法检查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解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教学难点: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提问题,再列出算式。

1.百货商店运来25包袜子,每包10双,________? 2.每包有10双袜子,每双卖6.5元,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以上各题都用乘法计算?(因为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例2 百货商店运来25包袜子,每包10双,每双袜子卖6.5元。这些袜子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启发学生说出例2和复习题之间的联系,教师指出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连乘应用题(板书)教学例2 1.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题中已经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明确已知条件:25包袜子,每包10双,每包袜子卖6.5元,所求问题是: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划出线段图(板书)2.理清解题思路

(1)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说出三个已知条件在线段图里是怎样表示的?问题是怎样表示的?

(2)教师启发学生,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怎样解答,互相订正. 引导学生回答:

根据每包10双和每双卖6.5元,可以先求出“每包卖多少元?” 板书:每包卖多少元? 6.5×10=65(元)

有了每包的价钱,就可以求25包用多少钱. 板书: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65×25=1625(元)

根据共有25包和每包10双,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双袜子” 板书:25包有多少双? 10×25=250(双)

知道了一共有多少双,再根据每双袜子卖6.5元,可以求一共卖多少元? 板书: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6.5×250=1625(元)答:一共可以卖1625元。3.明确解题方法

第一种解法: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两个条件:每包多少双?有几包?有几包题中已知,每包多少元,没有直接给出,根据每双6.5元,每包几双可以求出每包多少元。

第二种解法: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两个条件:每双多少元?有多少双,每双多少元题中已知,有多少双没有直接给出,根据每包几双,有25包可以求出。

指名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6.5×10×25 =65×25 =1625(元)

6.5×(10×25)=6.5×250 =1625(元)

引导学生明确在6.5×10×25中 6.5×10表示什么? 6.5×10×25表示什么? 明确在6.5×(10×25)中 10×25表示什么?

6.5×(10×25)表示什么? 为什么第二种方法要加小括号?

(在理解思路的基础上,确定解题方法和步骤,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理解)

三、巩固发展

做教科书第64页做一做。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教师巡视时,注意帮助较差学生,并给予适当提示订正时,要求学生说明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要说明理由和两种方法的结果是否相同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中的第6~9题。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第10~14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式计算。

1.一间教室有6扇窗子,9间教室有多少窗子?(54扇)2.一扇窗子安8块玻璃,54扇窗子,安多少块玻璃?(432块)3.一扇窗子安8块玻璃,一间教室有6扇窗子,安多少玻璃?(48块)4.一间教室安48块玻璃,9间教室安多少块玻璃?(432块)

2、选择正确的算式并说明理由

(1)我校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40人,每人向“希望工程”捐款5元,四年级学生一共捐款多少元?

A.3×5×40 B.5×40×3 C.5×(40×3)

(2)水果店卖出8箱苹果,每箱10千克,卖出的香蕉是苹果的3倍,卖出香蕉多少千克?

A.10×8×3 B.8×10×3 C.10×(8×3)

二、指导练习

1、第10题是复习和巩固整、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题。要求学生看清题目再计算。

2、做11、12题是应用题,也都是连乘应用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如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要注意加以辅导。

3、做13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

4、第14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三、作业

练习十二第10~14题。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第15~20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条件补充完整再解答

建筑工地运来两车水泥,________,每袋50千克,一共运来水泥多少千克?(启发学生要想求“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泥”,除已知每袋50千克,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3.思考题:学校买了4盒乒乓球,每盒5袋,________?(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再解答出来。)

运用多层次变式练习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指导练习

1、第15题是复习和巩固整、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题。要求学生看清题目再计算。

2、做17~20题是应用题,也都是连乘应用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三、作业

练习十二第15~20题。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连除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第68页例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6题。教学要求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连除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疑诱趣

1、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15×3×2 15×(3×2)

=45×2

=15×6

=90(人)

=90(人)

答:一共90人。

2、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3。

例3: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导入: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应用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

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出示例3: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②要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

①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②教师提法问: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

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90÷2÷3

=45÷3

=15(人)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板书:连除应用题)

教师:对,今天我们学习了连除应用题的不同解答方法及验算,与上两节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是有一定联系的.同学们今后解答应用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运用合适的方法正确解答.

(五)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6题。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两种解法,第69页例4,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7~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

1、学习例4

出示例4:自然教育里有24只昆虫标本,摆在两个架子上,每架6盒,平均每盒放几只?

(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②要求平均每盒放几只?必须先求出什么?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

①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②教师提法问: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

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要求平均每盒放几只?必须先平均每个架子放几只?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有24只昆虫标本要放在两个架子上,要求平均每个架子放几只,也就是把24只昆虫标本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知道每个架子上放12只,又知道每架摆6盒,就能求出平均每盒放几只了。

板书:

平均每个架子放几只?

综合算式:24÷2÷6

24÷2=12(只)

=12÷6

平均每盒放几只?

=2(只)

12÷6=2(只)

第二种解法:已知平均摆在两个架子上,每架摆6盒,要求每盒有多少只,可以先算出一共摆几盒,再算每盒有多少只。

板书:

一共摆几盒?

综合算式: 24÷(6×2)

6×2=12(盒)

=24÷12

平均每盒放几只?

=2(只)

24÷12=2(只)

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不同点是先求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7~12题。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第13~19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口头检验。

(1)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订正:

每个书架放多少本?

一共多少层?

240÷3=80(本)4×3=12(层)

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80÷4=20(本)240 ÷12=20(本)

240÷3÷4 240÷(4×3)

=80÷4

=240÷12

=20(本)

=20(本)

答:平均每层放20本.

(2)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

二、指导练习

1、第13题,复习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做14、15、19题是应用题,也都是连除应用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如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要注意加以辅导。

3、第16~18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三、作业

练习十三第13~19题。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第20~27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分析过程,列综合算式不计算。

⑴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43个学生,一共做纸花258朵,平均每个学生做纸花多少朵?

⑵奶牛场有5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12头奶牛,一天喂12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每天喂多少千克饲料?

2、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对比练习。

⑴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每条2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⑵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一共卖了1260元,每条多少元?

(引导学生发现:连除应用题与连乘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正好相反。)

二、指导练习

1、第20题是口算题,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速度。

2、做21~27题是应用题,有连乘、也有连除应用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三、作业

练习十三第20~27题。

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归一应用题,第74页例5,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应用题。

2.培养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进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动脑分析、仔细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教学难点

线段图的画法及检验方法。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课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各自所用的学习用品的价钱)

(1)教师:我想买些学习用品做奖品,但是不知道哪种好,价钱又合适.正好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愿意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如:这种钢笔很好用,每支8元.师问:我要卖6支,需要多少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数量关系?

列式:8×6=48(元)单价×数量=总价

(2)教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共花了4元5角,我想买这样的10支,要花多少钱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则问:要想知道10支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钱,就要先求出什么?(单价)

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单价?(总价 ÷ 数量 = 单价)

(3)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尝试讨论,学习新知。

1.出示例5: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

(1)请学生自由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小组讨论: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并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3)教师提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题目的意思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各组汇报,全班重点围绕“线段图的画法”、“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展开讨论:

“照这样计算”即按照3个书架是75元这样的单价去计算5个书架的价钱。每个书架就是75÷3=25(元),(5)按照刚才的思路解题。

a.每个书架多少元?

÷ 3 = 25(元)

b.买5个要用多少元?× 5 = 125(元)

教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订正:75÷3×5

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请回头检验这道题。

教师指名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4题。

第十五、十六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四第5~14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

2、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 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二、指导练习

1、第5题是口算题,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速度。

2、第6、11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

3、第7~9、12、13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4、第10题是巩固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

5、第14题是应用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如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要注意加以辅导。

三、作业

练习十四第5~14题。

第十七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第75页例6,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四的第10~14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应用题。

2.培养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进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动脑分析、仔细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教学难点

线段图的画法及检验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

(二)新授

1、学习例6

出示例6: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① 让学生独立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重点讨论:线段图应该怎样改?这道题要先求什么?

③学生独立解题。

a.每个书架多少元?

÷ 3 = 25(元)

b.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200 ÷ 25 = 8(个)

④共同讨论:怎样列综合算式?为什么要给75+3加上小括号?

200 ÷(75 ÷ 3)

⑤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

2、教师提问:比较例

5、例6,两道题之间的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地方?

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相同(给出了总数量和份数),都有“照这样计算”的语句,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从解题思路上看,第一步都要求出单位数量(即每份数是多少、单价、速度等),教师点题,出示课题:归一应用题。

(三)巩固 完成“做一做”。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先求出一份数是多少)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五)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5~18题。

第十八、十九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四第19~29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并说出为什么?

①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家离学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钟?

A.300 ÷ 5 × 720 B.720 ÷(300 ÷ 5)

C.720 ÷ 5 ÷ 300 D.720 ÷ 300 ÷ 5

②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 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A.300 × 5 × 15 B.300 ×(15 ÷ 5)C.300 ÷ 5 × 15

2、请同学们自己试做下面两道题。

①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

②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订正:

①a.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2 = 35(千米)

b.7小时行多少千米?

× 7 = 245(千米)70 ÷ 2 × 7

②a.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

250 ÷ 5 = 50(千克)

b.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1750 ÷ 50 = 35(时)

1750 ÷(250 ÷ 5)

请学生分别说说各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3、独立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综合算式。

①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看多少页?

②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

二、指导练习

1、第19题是口算题,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速度。

2、第20~22、24、25、28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3、第23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

4、第26、27题是应用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如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要注意加以辅导。

5、第29题,填写表中的空格,要求根据宇宙飞船3秒航行36千米这两个条件来填。实际是例

5、例6的综合练习。填路程属于第一种,填时间属于第二种。学生填完后可问一问是根据什么填空的,再看一看他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三、作业

练习十四第19~29题。

第二十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第80页第1~2题,完成练习十五第1~4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00-4.24×6.5+15.4; 24.5+(12.5 +4.9÷7)-27.8

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1)16.2除以3.5减去1.7的差,商是多少?(2)2.3加上4.8的和乘以1.4,积是多少?

二、指导练习

1、第1、4题是复习巩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要求看清题目,搞清运算顺序。

2、第2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

3、第3题,左图是变化了形式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右图是以框图形式出现的混合运算。这些练习形式以后将会多次出现,可以让学生写出算式,并进行对比,逐步弄懂这些练习形式的含义。

三、作业

练习十五第1~4题。

第二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第80页第3题,完成练习十五第5~8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连乘、连除应用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鞋店里有5个货架,每个货架有4层,每层放6双鞋,一共放多少双鞋?(用两种方法解答。)

2、把120双鞋放在货架上,每层放6双,每个货架有4层,需要多少个货架?(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指导练习

1、第5、6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2、第7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

3、第8题有两个小题,为连乘、连除应用题,并都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题中均告诉“

三、四年级各有3个班”,即有2个年级,各有3个班。学生可能在理解时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诮做适当指导。

三、作业

练习十五第5~8题。

第二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五第9~14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连乘、连除应用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00-4.24×6.5+15.4; 24.5+(12.5 +4.9÷7)-27.8 2、4辆卡车5次运货50吨,平均每辆卡车每次运货多少吨?(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指导练习

1、第9题是口算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速度。

2、第10题是巩固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题目,要求学生看清题目,搞清运算顺序。

3、第11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

4、第12、13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5、第14题是应用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如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要注意加以辅导。

三、作业

练习十五第5~8题。

第二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归一应用题,第80页第4题,完成练习十五第15~20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归一应用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独立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综合算式。

①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看多少页?

②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

二、指导练习

1、第15题是巩固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题目,要求学生看清题目,搞清运算顺序。

2、第16~19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3、第20题也是应用题,要求学生先分步列式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三、作业

练习十五第15~20题。

第二十四、二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五第21~33题。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本单元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独立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综合算式。

①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家离学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钟?

②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 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二、指导练习

1、第21、27题是巩固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题目,要求学生看清题目,搞清运算顺序。

2、第22题是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练习,教师对差生要加以辅导。

3、第23~26、28、29、31~33题课本上没有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当然,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则更好。

3、第30要求用两种方法计算。如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要注意加以辅导。

三、作业

练习十五第21~33题。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桃溪中心小学

吴亚平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熟记9的乘法口诀。

3.会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运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 教学过程:

一、背一背,算一算。

1.抽背1-8的乘法口诀。2.口算。(开火车游戏)

4×5

8×2

5×3

2×4

7×2

5×6 5×7

8×6

6×4

1×2

3×3

4×2 8×8

2×5

3×8

7×3

4×7

4×4 8×1

1×1

2×3

6×1

7×1

5×8 3.想口诀,填一填。

2×()=16

()×6=36

()×7=49 4×()=28

()×1=8

()×5=30 4.板书课题:9的乘法口诀。

二、看一看,说一说。出示自学提示:

(1)仔细观察课本84页情境图,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有9条龙舟,每条龙舟上坐9人)(3)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你会解决吗?(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划龙舟比赛?)出示袋鼠跳图:

(1)学生独立完成跳格图。

(2)学生汇报。说一说图中袋鼠一次跳几个格?连续加9的过程:1个9相加是9、2个9相加是18、3个9相加是27·····9个9相加是81。

(3)我们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乘法)

三、想一想,试一试。

(1)你能根据袋鼠跳格图写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吗?自己试一试(一名学生板演)

(2)四人一小组交流编出几句乘法口诀。

(3)汇报。说说算式和口诀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每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 9= 9

一九得九

9×1=9 × 9= 18

二九十八

9×2=18

× 9= 27

三九二十七

9×3=27

× 9=36

四九三十六

9×4=36

× 9=45

五九四十五

9×5=46 × 9=54

六九五十四

9×6=57 × 9=63

七九六十三

9×7=68 × 9=72

八九七十二

9×8=79 × 9=81

九九八十一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我们写出的乘法算式和编出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相邻的两句口诀里,后一句的积比前一句的积多几?前一句的积比后一句的积少几?

四、读一读,记一记。

1、全体齐读一遍9的乘法口诀。

2、自由背9的乘法口诀。

3、你记住了几句口诀,上台展示一下。

4、说说你用了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些口诀的?(拍手游戏、做手势、摆小棒、看算式记口诀)

5、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口诀。

五、练一练。

完成课本86页第3题、第5题、第7题

六、测一测。

1、填一填,你准行。

1个星期有()天?2个星期有()天?7个星期有()天?8个星期有()天?9个星期有()天?

2、想口诀,算一算。

9×8+9=

6×9+9=

5×9+9= 9×4-4=

2×9+6=

3×9-9=

3、解决问题。

明明有50元钱,想买5枝钢笔,每枝钢笔9元,你能帮他算一算带的钱够吗?

今天我们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 9= 9

一九得九

9×1=9 × 9= 18

二九十八

9×2=18

× 9= 27

三九二十七

9×3=27

× 9=36

四九三十六

9×4=36

× 9=45

五九四十五

9×5=45

× 9=54

六九五十四

9×6=54

× 9=63

七九六十三

9×7=63

× 9=72

八九七十二

9×8=72

× 9=81

九九八十一

第四篇:聋校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6的乘法口诀(第18--24课时)

第18课时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的例12,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们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编出6的乘法口诀。

2、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教具、学具准备:例12的实物图,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2~5的乘法口诀,全体同学一起背一遍,相邻两个同学互相背一遍。

2、看卡片口算,直接说得数。

2×5= 2×2= 5×1= 3×4=

1×5= 5×3= 2×4= 5×4=

二、新课

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下面应该学习几的乘法口诀了?引入新课,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1、准备练习。6个6个地加,一直加到36。

让学生口算,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提问:12是几个6相加得来的?(2个6相加是12)

3个6相加是多少?(18)

5个6呢?(30)6个6呢?(36)

2、教学例12。

教师出示蝉图(图上共画6只蝉,第一次先露出1只,其它的蝉先用纸盖起来)。

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1只蝉)

(2)仔细数一数,一只蝉有几条腿?(1只蝉有6条腿)

(3)1个6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的下面板书: 6×1=6)

(4)6×1= 6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六是六)

(5)谁能结合乘法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一六得六)教师在6×1=6的算式旁边,板书:一六得六。

教师移动遮盖纸,又露出1只蝉,一共露出了2只蝉。

提问:(1)2只蝉共有多少条腿?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6×2=12)

(2)6×2=12这个算式什么意思,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12算式旁边板书:二六十二)

6的乘法口诀前两句咱们已经编出来了,后面几句,同学们试着自己编好吗? 教师陆续露出3只、4只、„„、6只蝉,每增加1只,让学生试着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订正后,教师把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句乘法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口诀,发现规律。

提问:(1)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有6句)

(2)怎样看出是6的乘法口诀?(每句口诀第二个字是六)(3)每句口诀第一个字表示什么?(几个6)

(4)6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后一句与前一句有什么关系?

(后一句比前一句多6)

(5)如果你忘掉了其中的一句口诀,如四六(),你能不能用最快的方法想起它的得数?(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先想前一句三六十八,18+6=24,四六二十四,或者先想后一句,五六三十,30-6=24,四六二十四。

4、熟记口诀。

(1)熟读口诀,自己试背口诀。

(2)指名背,两人互相背。

(3)师生对口令。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27页上“做一做”中的练习。

教师用小棒在磁性黑板上摆了一个六边形,要求学生也用小棒动手摆1个六边形。

提问:(1)你摆的六边形用了几根小棒?(6根)

(2)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如果不摆图了,你能知道摆2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吗? 摆3个,摆5个,摆6个呢?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6×1=6,6×2=12,6×3=18,6×5=30,6×6=36。

你为什么能很快说出它的得数?(用6的乘法口诀得出来的)

2、做练习八的练习。

第2题,让学生先算出得数,再让学生看一看每一栏的两个题目的联系。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是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比如说:2的乘法口诀就有两句,3的乘法口诀就有三句,依此类推,一直到9的乘法口诀,肯定就有九句。是几的乘法口诀,每相邻的两句乘法口诀的积就相差几。)

第19课时

6的乘法口诀

(交换被乘数和乘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的例13,完成练习八的第4~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白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2、使学生懂得能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学例13。

△△△△△△

△△△△△△ △△△△△△

(1)启发学生看图想一想,每一横行是6个△,3横行就是3个6,写出算式6 ×3=18;再竖看,每一竖行有3个△,6竖行就是6个3,写出3×6=18,因为积是相同的,所以计算时可以用同一句口诀“三六十八”。

(2)要向学生说明:每一句口诀都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是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是什么?

教师向学生说明: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得数是一样的。

2、想一想:6×4=2

44×6=()

口诀:四六()

让学生独立完成。

进一步向学生说明:每一句口诀都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二、练习

做练习八的练习。

第4、7题,是几乘以6的练习题,同样要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

第5题,让学生背出6的乘法口诀。

第6题,读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第8、9题,两道题都是乘法应用题,已知条件的出现顺序不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第10题,是加法应用题,让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解答方法。

三、小结

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题。

第20课时

6的乘法口诀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练习八的第11~16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们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编出6的乘法口诀。

2、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做练习八的练习。

第11题,让学生把乘法口诀填写完整。

第12题,读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第13题,是填运算符号的练习。有些学生对于相同的两个数通过不同的运算得到不同的结果,常常容易搞错,教师要帮助学生分辨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第14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15、16题,两道题都是乘法应用题,已知条件的出现顺序不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思考题。向学生说明:左数第一列上的1~6看作被乘数,从上面数第一行上的1~6看作乘数,把乘积写在被乘数与乘数交叉的位置上。

教师以被乘数是

1、乘数分别是1、2为例,示范后让学生自己练习。

二、小结

第21课时

填括号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的例14,完成第30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的:

1、巩固已学的乘法,为以后学习除法试商做准备。

2、使学生明白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关键是记熟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新课

教学例14。

(1)几乘以2得6?

(3)×2=6

想:二

(三)得六

(2)4乘以几得20?

4×()=20

想:四()二十

让学生填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想一想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

(3)几和6相乘得24?()×6=2

4想:()六二十四

通过(1)(2)题都是用乘法口诀求出未知数的,得知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关键是记熟乘法口诀。

二、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30页上“做一做”的练习。

第1题,要求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再把题中的口诀填写完整。

第2题,利用口诀来填出括号里面的数。

第3题,先复习一下2~6的乘法口诀,再根据文字题意写出算式来,然后利用口诀来进行口答。

2、做练习九的练习。

三、小结

第22课时

乘法应用题选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页的例15,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九第3~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恰当地选出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35棵杨树,20棵柳树。?

先选一个合适的问题,画上线,再计算。

(1)桃树是多少棵?

(2)还剩多少棵?

(3)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

二、新课

1、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法应用题和加、减法应用题的选问题,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学习给乘法应用题选问题。板书课题:选问题。

2、教学例15。

同学们做早操。每行6人,站立5行。

先选一个合适的问题,画上线,再计算。

(1)一共有多少行?(2)一共有多少人?(3)还剩多少人?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问题:

出示例15,指定学生读题,并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道题缺少什么?”分组讨论,“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这道题不完整,缺少要求的问题,根据已知条件每行6人,站立5行,可以提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一问题。

教师及时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学生填书。

(2)进行对比,弄清道理。

教师出示教材3个问题,“这些问题能不能作为例15的问题呢?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说出,第(2)个问题和我们分析的一样,可以作为例12的问题,因为通过已知条件每行6人,站立5行,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人。

第(1)、(3)个问题不能作为例15的问题,因为由例15的已知条件不能求出一共有多少行,也不能求出还剩多少人。

(3)教师讲述: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必须有足够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或者问题与条件不相符,那么题目就无法解答,只有提出与已知条件相符的问题才能解答。(4)学生独立完成例15,教师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31页上“做一做”的练习。

先让学生由条件出发,说一说知道什么条件,根据这两个条件能计算什么。再根据书中的给出的3个问题,选出一个合适的问题,分析另两个问题为什么不合适,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2、做练习九的练习。

第4、5题,是选问题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白题意后,考虑由已知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再选择一个合适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帮助和指导。

四、小结

1、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总结。

2、教师对学生总结进行补充和完善。

第23课时

乘法应用题选条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的例16,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九第7~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恰当地选出条件。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法应用题和加、减法应用题的选条件,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学习给乘法应用题选条件。板书课题:选条件。

2、教学例16。

有4个同学做花,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先选一个合适的条件,画上线,再计算。

(1)还剩下5朵花,(2)每个同学做3朵,(3)每个同学用了2张纸,(1)讨论分析,填出条件。

出示例16,指导学生读题并观察,“你发现什么?分组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说出:这道题不完整,缺少一个已知条件,要求一共做了多少朵花,已经知道了有4个同学做花,只要再知道每人做了几朵,就可以解答了。

让学生从3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填上。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他两个条件为什么不合适?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订正。

二、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32页上“做一做”的练习。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补充条件,要求一班一共有多少人,已经知道了一班有6个小组,只要再知道每个小组有几人,就可以解答了。从3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再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讨论:这道题为什么只能选第3个条件?其他两个条件为什么不合适?

2、做练习九的练习。

第8、9题,是选条件的应用题,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先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选择要填的条件并解答。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其他两个条件不合适?

三、小结

1、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总结。

2、教师对学生总结进行补充和完善。

第24课时

乘法应用题选问题、选条件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练习九的第11~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恰当地选出问题或选出条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

做练习九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加以指导。

第11题,可以运用4和6的乘法口诀。

第12题,用线把得数相等的算式连起来。

第13、14题,是选问题和选条件的乘法应用题的综合练习。

在教学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去思考,逐步使学生对乘法应用题结构深入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15题,复习已学过的加、减法竖式计算。

二、小结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教案——《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教案——《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玛尼罕第二小学

崔广兰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提供学生学习背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借助于多媒体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其经历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3)认识“5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方面:

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三、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51页及相应的练习题。

重点: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难点: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

四、教材简析:

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乘法口诀,把乘法口诀和乘法的意义结合起来,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变成法口诀,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学到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五、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但逻辑思维能力差。由于年龄和自身认知的特点,喜欢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在生活中学。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设计教学:一是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游戏,编口诀,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二小学生对于生动、直观的言语和形象较容易接受,喜欢色彩艳丽、活泼有趣的视觉画面。我在教学中重视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形象感知。

六、教学策略:

5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形成乘法基本计算能力的第一个知识版块。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学生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在设计时大体分了三个环节:第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调动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第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从学生熟悉的手出发,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从

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使口诀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第三,快乐练习,深化巩固。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自编口诀的基础上汇报口诀,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又通过分析口诀来记忆口诀。在巩固练习中,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使5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从学有价值的数学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可体现出学习数学的价值。所以我最后又设计了一个发展应用的环节,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七、教学用具:卡片、课件

八、教法设计: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

由学生喜欢的故事《西游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吧!

小组合作:报数游戏。使学生明确5个5个地数数。

说一说:看图说出有几只手,有几个5。

做一做:列出乘法算式。

编口诀:同桌合作,编出5的乘法口诀。

(三)快乐练习,深化巩固

这环节主要通过“闯关活动”“快乐大转盘”两个练习让学生能熟练利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巩固对乘法口诀的记忆。最后通过帮“小白兔拔萝卜”,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西游记》吗?上课之前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我们都知道孙悟空很了不起,本领可大了,会七十二变。有一天,孙悟空又遇到很多妖怪了,一个人对付不过来,怎么办吗?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孙悟空多聪明,他先拔了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变了五个猴子,又拔了一根,又变出五个。他连续拔了四根,每根都变出五个猴子,结果把妖怪打的落花流水。(慢)

提问:我的故事讲完了,你听明白了吗?你能根据上面的故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解决呢?只要你掌握了今天的本领,相信你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加油!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5的乘法口诀。

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

1、数一数: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勤劳的小手,这双小手可能干了,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呢。现在伸出你的小手,让我们一起合作。用你的小手表示:

5、10。15用两只手表示够吗?不够,怎么办?小组合作呀。下面就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合作用手指表示:5、10、15、20、25。

提问:你们是怎么表示这些数字的?谁愿意给我们大家汇报一下。

(这位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是最勇敢的,请你回答!他的回答干脆利落,掌声鼓励。)

2、出示图片:小朋友的手很可爱,老师特别喜欢。瞧,老师画出来了。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

4、说一说:

①1只小手几个手指?5个手指,就是1个5,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5×1(分左右两边板书)。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板书:1×5=55×1=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一五得五就表示1乘5或5乘1等于5,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板书:“一五得五”(板书在两个乘法算式之间)。

②两只小手有几个手指?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5=105×2=10

2×5=105×2=10表示什么意思?(2个5相加是10)

讲解: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二五一十”(板书口诀)。

③3只小手几个手指?(15根)用乘法算式怎样写?(3×5=15

5×3=15)3×5=155×3=15表示什么意思?(3个5连加是15)。引导:这两个乘法算式表示3个5连加是15,仿照“二五”的口诀想想,这一句口诀该怎样说?同桌合作(三五十五)

④请同学们看图写出4个5连加和5个5连加的乘法算式,并编出这两句口诀。

成功编出口诀的请举手,第三句口诀是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乘法算式?第四句呢?第五句呢?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一起读一读。

三、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1、找规律

请你认真地观察一下,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谁跟孙悟空一样,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第一个因数都是5,第二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多1,积也一个比一个多5。

2、记口诀

请你们根据这些规律和特点,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这5句口诀,然后小组内背一背。

齐背;(闭上眼睛背。)

对口令;(跟老师对口令。)

游戏:拍手说两个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游戏。

拍手游戏:听老师一次拍了几下?拍了几次?

老师每次拍5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

四、多维应用,深化口诀

1、出示课件:开火车。

(按顺序闪烁圆圈内数)学生“开火车”,报得数,报口诀。

2、用数学解决问题:今天你们的表现真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们一首歌,《白龙马》。跟老师一起唱。听完歌曲,在想想我们的故事,讲了什么?谁来回答我们故事中的问题?

3、活学活用:老师为你们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为了测验你们的学习效果,下面我们将进入闯关活动。

出示课件:闯关活动快乐大转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你学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练习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5的乘法口诀?下课以后,你可以去找一找。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交流交流。如一周上几天课,那三周上几天课?一面国旗上有5颗星星,两面国旗就有10颗星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有5个字,二句就有10个字,“二五一十”;三句就有15个字,“三五十五”;四句就有20个字,“四五二十”。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并给予肯定。)

板书:

5的乘法口诀

实物51×5=5一五得五5×1=5

102×5=10二五一十5×2=10

153×5=15三五十五5×3=15

204×5=20四五二十5×4=20

255×5=25五五二十五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学生对学习5的乘法口诀困难不大,一方面是5的乘法容易记,另一方面是他们之前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编口诀也就不难了。本节课我将多媒体引进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当中哪些事物和5有关,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找,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当学生的视野开阔之后,会从生活中挖掘无尽的宝藏,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才能扩大数学教学的信息量,才能使课堂充满个性和灵气。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时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我没有替代他们,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也没有暗示,尽量多给学生探究的时间、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编出5的乘法口诀。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投身于集体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小组成员的意见,并向全班阐述自己的意见,尝试了多种角色的扮演,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精神。

下载聋校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4的乘法口诀(第5--9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聋校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4的乘法口诀(第5--9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数学教案——《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郑冬纯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提供学生......

    二年级数学教案——《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旬阳县金寨镇中心学校 柯贤乾 二年级数学教案——《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

    小学数学教案:2、3、4的乘法口诀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54—55页中的例题及其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 2、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 3、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

    聋校二年级数学试卷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答案 一、请你填一填。(23%) 1. 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 一万)。 2. 由5个千和5个十组成的数写作( 5050 ),这个数的最高位是( 千 )位。 3. 用0、6、......

    二年级2、3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2、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2、3的乘法口诀,调动学习积极性。 2、熟记2、3的乘法口诀。 3、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2、3的乘法口诀。 教学......

    小学数学教案:6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 6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难点:熟记6的乘法口决。 教具、学具准备:在小黑板上画6个格,如用幻灯映出6只蝉,6根小棒,将教......

    小学数学教案5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51页中的例题及其练习教学目标: 1、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2、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教学重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2的乘法口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2的乘法口诀》教案 教学目标: 、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与方法。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