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M02010015092读文化散文 品精美华章
精美散文
M02010015092读文化散文 品精美华章
江苏省泰州中学 225300 张本良
摘要:文化散文是人文历史题材为写作对象,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观察、思考、探究、发现,表达作者对历史、现实甚至未来的深刻思索,从历史的广度上认识过去,从文化的高度上预见未来。阅读文化散文,要“了解”历史,更要“理解”历史。分析语言因素,更要体味语言背后的情感。要理解联想与想象,更要借重联想和想象。区分文学与历史,更要粘合文学与历史。
文化散文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如今已经蔚为壮观。这种散文的特点是:以人文历史题材为写作对象,描述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借助联想与想象补充、丰富细节,力图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观察、思考、探究、发现,表达作者对历史、现实甚至未来的深刻思索,从历史的广度上认识过去,从文化的高度上预见未来。这种风格的散文由余秋雨先生开创,以《文化苦旅》为典型代表,后有众多作家呼应,又拥有大量读者,逐渐形成当代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并且已经走进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教材,走进了高考命题者的视野,成为当代青年的精神食粮。《道士塔》是文化散文的代表作,笔者试图以此为例分析文化散文的阅读方法。
一、要“了解”历史,更要“理解”历史。
文化散文的表现平台往往与历史有关,从历史题材中读出文化含量,从而启发今人,探究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或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读者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了解”历史,进而“理解”历史,看透历史的本质,把握历史对今天、对未来的启示。所谓“了解”历精美散文
精美散文
史,是指大体知道历史的真实面目,明白其必然的规律;所谓“理解”历史,是指分析出历史现象背后的实质,领悟到历史事件对今人的启示,体会出作者的独立见解和思想个性,在此基础上真正读懂文本。
《道士塔》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作者探访古迹——甘肃敦煌县有几座僧人的圆寂塔,其中有一座是王圆箓的,在圆寂塔附近是我国著名的佛教石窟——敦煌莫高窟,王圆箓曾主管莫高窟,其间,大量珍贵文物流失。现在看来这个历史的伤痛,王圆箓自然罪不可赦,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
作者在了解历史、理解历史的基础上,对以上史实作了描述,启发读者去研究历史与文化。
敦煌莫高窟千佛洞距敦煌市区东南二十五公里,始建于公元4世纪的十六国时期。自从藏经洞发现后,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美国人华尔纳等所谓的“探险家”,日本大谷、俄国鄂登堡等所谓的“探险队”,纷纷来到敦煌,用包括“诈骗”在内的多种手段,将敦煌遗书及壁画雕塑从王圆箓手中获得,源源不断地运往各自国内。美国人华尔纳在敦煌盗割剥离的壁画,由于保护技术的失败,完全破碎,人为地造成破坏。1910年,在中国学者的呼吁下,清政府下令将洞中其余遗书全部运京,移交京师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但在运京途中,又被一些官员监守自盗,许多精品丢失,长卷撕为断片,真迹被赝品假冒,敦煌遗书再次遭受人为破坏。英人斯坦因两次从敦煌掠走抄写本和画绣艺术品上万件。法人伯希和仅以500两白银,就“买走”敦煌遗书约6000件。而日本和俄国的“探精美散文
精美散文
险队”也从敦煌搜刮掠走1万多件文献。至此,藏经洞文献的大部被劫往国外,敦煌宝藏至今仍被人为地分散在世界各地。国运蹇促,文物遭劫,敦煌遗书流散,成为中华民族的伤心史。作者对这些宝物的损失深感痛心!深刻反思酿成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
《道士塔》就是以上述历史、文化为题材、背景而创作出的一篇具有深刻意蕴的文化散文作品。阅读这样的作品,要注意,我们一方面要“了解”历史,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历史。特别要用智慧去理解,用智慧去解读。解读文本,解读历史,进而解读我们的民族,解读我们的生活,解读我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实在需要一场智慧的解读。解读的眼光,其实就是创作的眼光,就是创造的眼光,也就是智慧的眼光。在阅读关于历史的文本时,只单纯追求知识是一种方向性的错误,而不了解历史又会使理解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追求智慧,追求个人的体验,逐步形成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看法和思想,接触文本、体悟情感、理解思想,进而扬弃、创造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更高层次的阅读方法。
二、分析语言,更要体味情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文本,要把语言文字化作思想,要读准、看透文字背后的意思、意蕴,把握好作者借助文字表达出来的情感。对文化散文更要看穿文字背后的隐藏意义,揣摩文字背后的文化思考,才能把握作品的精髓。
文中有这样的语句:“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精美散文
精美散文 的小丑。”从文字上看,“罪人”“小丑”固然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对王圆箓的愤怒之情;但是,我们读者还要能掂量出“民族悲剧”沉甸甸的分量。作者的视角不仅仅在偶然的“个人”,更在于必然的“国家”“民族”。这两句话的核心意思是:王道士的悲剧是民族的悲剧。
透过语言文字,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情感,体味作者的意图:麻木的国民组成了落后的民族,落后的民族诞生了麻木的国民,这是一个可悲的难以突破的恶性循环。王道士亦如阿Q,他们能懂什么叫文化?什么叫艺术?什么叫民族?什么叫遗产?甚至什么叫历史、现实、未来?但是,我们还要明白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往往是一致的,个体的悲剧总能从时代悲剧中寻得答案。假如不是闹饥荒,王道士怎么会从湖北跑到甘肃?又怎么会由他来把持敦煌文明?
但是正如作者所感慨:“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 中国的文官都到哪里去了,他们滔滔的奏折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究其实质,悲剧的情节在于历史的恶作剧:它选择了中国近代史最衰朽、最**的时期来打开藏经洞,选择了一个昏昧贪婪的道士来“发现”并“管理”佛教艺术的精华,选择了一班尸位素餐的清廷官僚作渎职失责、监守自盗的表演,才使“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国土主权尚难保全,灿烂的文化怎会不蒙满尘垢,横遭劫难?泱泱大国的衰微破败可见一斑。从这个意义上说,敦煌的无价之宝竟被斯坦因之流轻轻巧巧地从愚不可及的王道士处骗走、掠取,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用“罪人”“小丑”等词形容王道士,描述精美散文
精美散文
他刷墙的动作和神态,塑造这一历史人物形象,要旨并非在讽刺中国的农民、道士、贫民,而是突出事件的悲剧性,民族的悲剧性。何以见得你?文中说:“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
三、要理解联想与想象,更要借重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艺术创作的两张翅膀,失去了这两张翅膀,文章的内涵难以丰富,风格也灵动不起来。同样,在欣赏时,离开了联想和想象,读者往往会就文字论文字,就景说景,就事论事,不能透过文字,让思绪飞扬,欣赏到文字背后的美丽景致。
文化散文更是如此,作者往往借助细节来抒写文化自身的魅力,或者通过联想与想象还原所写历史人物的生活真实,增加文章的厚重韵味,增添文化散文的真实性、可感性。但如果作者没有渊博的知识,不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作品也高飞不起来,只能像蓬间雀那样在草地上徘徊,谈何像大鹏那样海阔天空地自由飞翔?同样,阅读欣赏文化散文时,亦需要读者带着激情,打通文字与感情之间的通道,其途径就是联想和想象。但要指出的是,这种联想和想象必须是源于历史的必然性基础上的艺术真实。
文中有下列文字:“对于这批学者,这些诗句或许太硬。但我确实想用这种方式,拦住他们的车队。对视着,站立在沙漠里。他们会说,你们无力研究;那么好,先找一个地方,坐下来,比比学问高低。什么都成,就是不能这么悄悄地运走祖先给我们的遗赠。”“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精美散文
精美散文
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太舒心。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他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以上文字明显区别于传统史论,因为这是在创作散文,不是在进行考古研究。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以上文字很大程度上带有作者的源于历史的想像。作者假想自己生活在20世纪初,面对骗子与强盗,万般无奈,作者只有一条路可走,决不俯首帖耳,而要奋起反抗,哪怕单枪匹马,势单力薄。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即使阻拦住了盗贼,下一步将这些无价之宝的文物运向何处?偌大的中国实在存不下这些祖先遗产,原因是什么?——腐朽的政府,愚弱的国民。无可奈何的作者只好站在沙漠里大哭一场,眼睁睁地看着强盗离去。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在于分析作者深层次的思想:敦煌的大多“宝藏”受到了“外国人”的“掠夺”,令作者深感奇耻大辱。但正如作者前文所承认的那样,那些“外国人”“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而王道士却只是一个“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的文化破坏者。根据这一简单的逻辑,斯坦因等人似乎应当是拯救敦煌艺术的英雄。但毫无疑问他们应是一些被钉在道德耻辱柱上的“外国”罪人,这取决于一个“极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什么都成,就是不能这么悄悄地运走祖先给我们的遗赠”。尽管作者不得不承认,“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蹋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但面对这种“两难”,作者最终坚定于民族主义的道德情感之中:“我好恨”一语,犹如一个宣告,言说着民族忧患的无限哀痛。
精美散文
精美散文
所以,就文化散文而言,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四、区分文学与历史,更要粘合文学与历史。
就文化散文的创作手法而言,描述历史是一个基本手段。这种描述——注意不是记录,体现着作者独到的创造艺术,这就是合理地虚构细节、描写场景,合情地揣摩心态、刻画人物,使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活生生地展现于读者眼前。例如:
——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
——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他算来算去,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这几个吧,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
——事情干得不赖,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
——他当然看不懂这些东西,只觉得事情有点蹊跷。为何正好我在这儿时墙壁裂缝了呢?或许是神对我的酬劳。
——洞窟砌了一道砖、上了一把锁,钥匙挂在王道士的裤腰带上。
——王道士频频点头,深深鞠躬,还送出一程。他恭敬地称斯坦因为“司大人讳代诺”,称伯希和为“贝大人讳希和”。„„车队已经驶远,他还站在路口。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辙。
一方面作者让历史人物复活,另一方面,作者走进历史,回到历史的生活画面中去。例如面对已遭毁坏的壁画、塑像,“我(作者)几乎不会言动,眼前直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住手!’我在心底精美散文
精美散文
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
通过以上例子,读者或许对“文学”与“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文学借形象表现生活,历史借史实给人感悟。历史学家多追求“历史的意义”,散文作家则多追求“生活的意义”。但这并不等于说散文写作遇见历史问题时,就去刻意地回避,它同样需要追问,同样需要沉入历史的深处,以聚集那些历史的碎片里的精神力量,而表现这种精神力量的手段是形象化的表达。因此,说散文写作追求“生活的意义”,就是要它不仅有历史意识,还要有精神见识,作家可以给予历史一种意义,一种对于自己今天的生活和精神有崭新发现的意义。
也有不少读者对以余秋雨为代表的作家所创作的这些历史文化散文提出一些批评,主要观点是违背历史。对此,是否可以这样看:历史文化散文应总体上符合历史,符合历史的主流精神,细节上不妨作出合理、合情、合乎逻辑的虚构,只要不是凭空捏造、歪曲事实,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不违背历史的真实面目就行。当然这有一个分寸的问题。西哲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如果要把属于古代灰烬中的纯然外在现象的个别定性都很详尽而精确地摹仿过来,那就只能算是一种充满稚气的学究勾当„„我们固然要求大体上的正确,但是不应剥夺艺术家徘徊于虚构与真实之间的权利。作者正是遵循了这条创作原则,让我们欣赏到了文化散文充满美感的瑰丽弧光。
精美散文
第二篇:江西华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考察报告
江西华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考察报告
摘要:江西华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内地以中国文物艺术品为主新起的综合性文化公司。通过对该公司的考察调研,把该文化公司于我们所学的文化产业管理相结合,探讨文化产业的实质内涵及其外延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文化本身具有很宽的范畴,书本上的文化产业都是一些比较虚空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对文化产业相关公司的考察调研,能够让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也让我们可以给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这一巨大的容器慢慢填充一些实质的物体。通过与华章公司接洽人员的交流探讨使我们了解了一些该公司的运营模式及未来规划,让我们更加了解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
江西华章文化公司有效利用清大文创及公司在博物馆建设设计方面的优势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承接博物馆的设计和建设业务。为国内城市文博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专业、优质、深度的服务。由此,以上业务为该公司的主营业务,而该公司名下的春明艺术博物馆则主要经营外销瓷器及名家画作。春明艺术博物馆一楼为一些名人油画与瓷板画。二楼为知名艺术家余春明先生的个人油画展。余春明是中国美术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及一些外国艺术类协会的会员,同时他还是南昌大学建筑系的教授,南昌博物馆馆长(南昌博物馆为华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建).余教授曾在南昌大学任教期间自费走遍全国考察中国民居,在十几年期间画速写3000余幅,大量中国民居建筑在其油画画作上得到完美呈现。此外,余教授在全球范围内举办了近二十余场个人画展。二楼的油画便是余教授关于中国各地民居的画作。三楼是一些外销瓷器与本地瓷,大部分为清朝时期的瓷器,有很多都是当时销往国外的结合中西元素的瓷器。瓷器的类型有广彩,水彩,青花等,其中青花瓷居多。
在参观完博物馆之后,我们便与刘璇主管进行了简短的交谈,在谈话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华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近况及发展目标。但是,在我看来,该公司的营运状况似乎没有公司人员所说的那么好。首先,公司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此处的人流量较小,博物馆基本没有人参观。虽说博物馆属于长期投资,文
化艺术品的商业价值是极高的,但是没有人流量,没有知名度,何来的营业收入?而且,类似于博物馆这类的行业,如果想单独运行并以此盈利,是极其艰难的。类似于博物馆这类的行业,大部分还是要依赖政府的投资。自从国家确定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以来,有关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纷纷出台,文化板块成为各路资本追逐的宠儿。2013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文化产业首次写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部分,凸显了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华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做为刚起步的文化产业公司,确实有很多亟待改善的地方,但是经验是慢慢随着时间积累的,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大的。通过对华章公司的考察调研,我更加能理解文化产业管理的内容了。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收到国内各界的高度重视,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2014年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可见文化产业今后的发展力度将会是空前的强大。各行各业与文化的相关性越来越紧密,影视业,新闻媒体行业,旅游业,甚至是房地产业。由此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巨大的。
未来发展前景规划:文化经纪人是适应中国文化产业市场迅速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现代新型职业,为文化艺术市场的发展提供咨询、策划、信息对接、代理、组织承办等服务。文化经纪是国际上公认的“金领行业”,也是21世纪中国最有发展前景和最具市场潜力的“朝阳行业”!而目前中国在本科和研究生的教育中缺少这样的专业,社会上的各类文化经纪人都不是科班出身,一般都是由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转过来的。因此社会对文化产业管理(文化经纪方向)的人才需求有着巨大的空间。在从事文化经纪人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活跃在各类文化艺术舞台上的大量文化名人、艺术家、明星和演职员,需要对国内外的文化精品和艺术名家以及文化艺术殿堂真正有所把握,并真正以策划和实验为手段,感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演艺活动,从事策划、包装、推广、代理、拍卖等方面的相关实践。如果没有这些扎扎实实的功夫,是很难进入职业门槛的;即使进入了,也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功,成功从来是来之不易的。这是一个为文化艺术产业寻找市场、拓展市场,为文化艺术保值、增值的职业!属于就业前景较明朗的专业。
第三篇:草原文化铸华章
草原文化铸华章
——我盟建设民族文化大盟掠影
记者 王大为 实习记者 安晨雪
文化如水,泽润万物;文化如歌,和谐共振。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根系;文化,是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正是基于这一深刻的认识,2004年盟委、行署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盟”的口号。5年来,我盟文化大盟建设步履矫健,依托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整理、弘扬民族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几年来,以蒙古长调、呼麦、马头琴等典型元素为代表的民族文艺,焕发出了神奇的魅力;以元上都、汇宗寺、贝子庙、恐龙化石区等为代表的众多历史文物遗迹,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以那达慕、祭敖包等活动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向世人展示了草原文化的丰富内涵……
如果说锡林郭勒草原上的“工业浪潮”令世人瞩目,那么,与之相伴而来的文化建设则更让人惊奇。谱写了一曲两个文明和谐发展的时代乐章。现在,让我们放缓匆行的步履,回眸锡林郭勒蒙元文化谱写的绚丽与灿烂。
文化铸魂:让蒙元文化辉映更广阔的世界 锡林郭勒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锡林郭勒。而这一任务由驰名中外的蒙元文化符号或活动来承担最为便捷和经济。
2004年以来,我盟确定了“盟里抓品牌,旗县抓特色”的思路,各地依托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精致打造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一批形象鲜明、易于记诵、地域性强、风格浓郁的文化品牌渐趋成熟并被世人认知。
蒙古长调,可以说是草原文化的精髓,是蒙古民族音乐艺术皇冠的一颗明珠。在锡盟这片土地上曾培养出以“歌王”哈扎布、莫德格为代表的一大批长调演唱艺术家,使锡林郭勒长调在全国和世界文艺舞台上大放光彩。西乌珠穆沁旗长调演唱艺术家照那斯图是将长调带入课堂的第一人,为锡林郭勒长调艺术的普及、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为典型的锡林郭勒长调代表作品有《小黄马》、《四季》、《赶马》。近几年新创作的长调歌曲《神马颂》先后获全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征歌一等奖,全区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全区第八届艺术创作“萨日娜”奖。
为了更好地打造蒙元文化品牌,我盟投资3亿元,建造了占地27万平方米、汇聚蒙元文化精粹的综合性文化建筑———蒙元文化苑,它由蒙元文化博物馆、民俗馆、民族歌舞剧院、蒙元文化研究中心、蒙元历史名人雕塑群和科技文化长廊组成,生动形象地诉说着蒙元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深远影响和神奇魅力。2008年,在建中的博物馆就已经接待中外游客3万多人,使蒙元文化更加名扬四海。当我们逐一翻阅全盟各个旗县依托传统文化精心打造的“文化名片”,就会感受到锡林郭勒独有的文化激情:东苏旗的“乌兰伊德文化”、“沙嘎文化”、“绳艺文化”和“印记文化”源远流长;正蓝旗的“元上都文化旅游节”、“苏鲁锭祭祀仪式”和“察哈尔宫廷奶食节”名扬四海;西乌珠穆沁旗依托“摔跤健将的摇篮”、“蒙古族长调之乡”、“民族服饰之都”和“游牧文化之源”之美誉,释放着乌珠穆沁草原文化的无限魅力;镶黄旗头顶“中国蒙古族阿尔斯音乐之乡”和“中国蒙古族火不思传承基地”的耀眼光环。
近年来,我盟依托各地的文化特色精心打造的“中国〃锡林浩特国际游牧文化节”、“天堂草原西乌珠穆沁旗民俗风情节”、“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草原皇家御马文化节暨全国马术绕桶冠军赛”、“绿色地平线东乌珠穆沁草原旅游节”等文化旅游品牌让古老的草原熠熠生辉。
在这些文化品牌的引导下,民族文化娱乐表演业、民族文化旅游业、民族文化服饰表演业、民族文化影视音像出版业和民族工艺品制造销售业也顺理成章地发展壮大起来,向外界展示了蒙元文化的无限魅力,也让世界了解蒙元文化,走进锡林郭勒。
文化惠民:让城乡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新成果
4月29日晚,蒙元文化苑民族歌舞剧院座无虚席,大型民族舞剧《草原记忆》在这里首场演出,受到观众一致好评。这台在锡林郭勒大草原肥沃土壤里汲取生命甘泉的大型民族舞剧,充满浓郁的草原气息和民族特色,把几十年前在草原上发生的令人柔肠百转、气荡挥泪的感人故事演绎为一部大型舞剧,将观众带入一个远在天边的梦幻草原的记忆中,通过唯美精彩的舞段、回转磅礴的舞台效应,折服了观众。该舞剧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运用民族歌舞艺术的多种元素,凝聚了文艺工作者们的辛勤汗水而大放异彩,堪称草原舞台艺术的一朵奇葩。
2004年以来,西乌旗本着“文化塑旗”的宗旨,先后举办了有2048名跤手参加的搏克大赛和有800匹蒙古马参赛的阿吉乃大赛、“中国铁木真国际草原山地车邀请赛”、“中国草原大赛马”、“骏马杯”全国7人制橄榄球冠军赛、全国女子搏克邀请赛、“照那斯图杯”蒙古族长调民歌赛等,成为百姓精神生活中的一道盛宴。
2006年,如雨后春笋般,西乌旗的93个嘎查一下子“冒出”了88支业余乌兰牧骑,其中的优秀人才又组成了6支苏木级业余乌兰牧骑。为了让这些基层“文化星火”形成燎原之势,旗里每年都拿出一笔资金为他们购买演出设备和组织演出活动。两年多的时间里,业余乌兰牧骑编演民歌、舞蹈、小品、马头琴演奏等文艺节目328个,参加演出人员800多人(次)。2007年夏天,各路业余乌兰牧骑开进旗政府所在地的文化广场,为城里的居民献上了7场散发着草原花香的文艺晚会……
近年来,我盟始终把文化发展作为一个百姓共享共建的产业来抓,举办的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不仅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了一场场文化盛宴,也让草原文化走出草原,走向世界。
文化保护:让文化大盟建设根基更深
自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府(今正蓝旗东50里处)登基,确立了自己的都城(史称元上都),展开统一大业,蒙元文化即在这里奠基、传播。近年来,我盟借助这一历史,力打蒙元文化牌,并以元上都“申遗”为抓手,通过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更好地丰富和加深外来者对当地悠久和独特历史、文化的理解。目前,元上都的“申遗”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预计2012年可以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全盟荣获国家级先进文化旗县2个,获自治区级先进文化旗县2个、苏木乡38个。荣获国家级优秀文化站1个,自治区级优秀图书馆1个、文化馆(站)3个。近年来,我盟还相继成立了民族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会、元上都历史研究会、体育总会等多个社团组织,为系统研究民族文化奠定了基础。编写出版了《蒙古族通史》、《锡林郭勒文化》、《走进元上都》、《汇宗寺》、《多伦县文物古迹》等具有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多部书籍。在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方面,近几年各地收集出版的原创书籍达386本。
民族文化大盟的建设,让我盟的民族文化在传承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保护。现在,我盟确定不可移动文物300处,已成功申报元上都遗址、汇宗寺、贝子庙、多伦清代古建筑群等4处国保文物单位,其中元上都遗址成为我区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申报山西会馆、洪格尔岩画群等29处为区保文物单位;命名38处旗保文物单位。近年来,先后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重点对元上都遗址、汇宗寺、贝子庙等文物进行维护修缮。馆藏文物从无到有、不断积累,全盟总量达35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9件套、二级文物44件套、三级文物59件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先后对濒危的乡土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了抢救、挖掘、整理、恢复、创新。那达慕、祭敖包、勒勒车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锡林郭勒独特文化品牌;蒙古包制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声部民歌潮尔、蒙古族婚礼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名录;火不思、蒙古包、乌珠穆沁婚礼、乌珠穆沁服饰等9项文化遗产进入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火不思等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单。
数千年的草原民族文化在这里积淀、传承,推陈出新。锡林郭勒民族文化大盟建设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第四篇:高考作文散文化句段写作方法
高考作文散文化句段写作方法
散文化作文芳香灿烂,美不胜收,那么文化作文在句子、段落和篇章组合上有哪些规律?它们鲜活的美丽是如何产生的?这些美丽的彩虹在层次上有无高下之别?我们在写作中该怎样遵循和利用这些规律来创写美的句子?
让我们来感悟散文化作文吧,从感悟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底蕴成句。
【温馨点拨】:底蕴成句是把含有文化底蕴的内容表达成句。底蕴成句有三种情况:一是将某一句诗或文句直接引用或化用,使
之成为一个句子。它是底蕴写作的基础。作文的题目、题记、小标题、正文都可以直接引用和化用古诗文,丰富作文内涵,增加作文文采。
二是将历史人物或文学人物广为人知的事迹或细节用简洁的语言排列出来,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和理性的认同。
三是将相关历史人物与表现该人物品质、思想或性格等特点的诗文句子相结合,共同表现文章主题。
先讲第一种情况,引用古诗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引用。如:我喜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这种直白让人感觉幼稚。
第二个层次是名句后面有一定阐述。表达式为:名言+意境。如:①“生命就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②“生命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
该层次重点在于名言的意境、思想、风格等的解说。意境的理解多数遵循传统的认知,但个人的感悟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往往更能出新意。
有时表达为:名言+名德。如:生命就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该层次重点在于把握表现人物品质 的名言和名言所表现的优秀名德。
有时表达为:名言+其它。如:①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②我憧憬归隐于 “层上春鸠(jiū)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引用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名言后面表述的内容有时是无法确定的,根据文章需要和作者悟性,变化无穷。
因此本层次的准确表达式为:名言+解说(或阐述)。
第三个层次是将诗句割裂,分开引用,或截取两句诗的部分组合在一句里。如:①我喜欢“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
②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③我喜欢“灯如昼”的元夜“花市”。④我喜欢“暗香盈袖”的“黄昏”。前二句是剪裁两句古诗组合成一句,后二句是一句古诗割裂后组合成一句。这一层次已经是比较灵活地运用了。
第四个层次是化用古诗文名句。如:①“美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②“美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③“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感觉古诗里的动植物带着古典的美,又复活在大自然中,装点今天的生活。
第二种情况,用著名历史或文学人物的事迹或细节组句。表达为:名人+名事。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叙写。如:“项羽兵败乌江,令英雄扼腕。”“屈原汨(mì)罗投江,让忠臣垂泪。”
第二个层次是诗意地展示。如:①“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②“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语言的弹性浓缩和锤炼了诗的形象,那声“仰天长啸”和“沉痛的叩问”穿过历史的隧道,压迫读者的心灵,思索命运的真谛。
第三种情况,历史人物与相关诗句的组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引用,表达为:名人+名言+意境(或名德或其它)。如:①美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②美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③美就是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与恬淡。前两句是名人名言名德,后一句是名人名言意境。
第二个层次是化用。表达为:名人+名言化用。如:①“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②“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③“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④“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⑤“思念使女诗人瘦比黄花”。⑥“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垂泪千行”。⑦“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化用给人的审美刺激是多重而深刻的。它把古诗还原成生活的同时又提升和诗化了生活。
1、成段
底蕴成段,形式上有三种。
【第一种情况】:表达式,N个名句(或N个名人名事)„+意境(或其它)。
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yān)“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f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洪钟巨响„„
【第二种情况】:表达式,名人+名言名事„+议论。
分为六种情况:
一、表达式,N个名句+议论。
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陶醉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飘愁,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进发与升华!
二、表达式,N个名人+N 个名句+议论(或议论在前)。
②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三:表达式,N个名人+N个名事+议论。
当屈原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zhuó)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在悲风中发出阵阵哀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四:表达式,N个名人+N个名言名事+议论.④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五:表达式,1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或化用)+议论。
②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臻圆满。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淳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核充实了。他敢于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前后《赤壁赋》,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地传诵。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却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
六:表达式,1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或化用)+N段+议论。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
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苏东坡)
【温馨信息】:
一个意识:美段意识。
前两种情况,是一种理论上的解剖。你只要抓住名人名言名事组合再与议论相结合就行,让议论对组合的的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并与文章主题挂钩,这样使纵横散乱的诗句、人物、故事挂在主题的红线上,共同为表现中心服务。
这样的段落,已经是文章的重要片段。
有底蕴,有文采,有厚度,更有深度。
仿佛广阔的文化天幕上,露出一丝丝诗句和名人名事的曙光,随着文字的铺展,一轮鲜亮的红日主题,喷薄而出,美的红潮漫过原野,瞬间点燃读者的共鸣。
这样的情景,让我们体会底蕴文章的魅力和阅读的快感。
美段阅读,我们要经常这样感悟;美段教学,我们要经常这样实践。很多时候,一篇优秀文章照亮我们眼睛的只有一句,能够留 下一段让我们品读的文章已经很不错。
我们把语言和思想的纯金片段收集起来,细细抚摸、咀嚼(jǔ jiáo),让思想与思想碰撞,让光芒与光芒聚集,让智慧的火光照 彻未开启的灵感之门,让一个个古典的汉字满载我们思想和想象的的花瓣,漫天飞舞在文学的天宇,让浪漫的意境和深邃的智慧丰满 我们的精神,陶治我们的情操。
这样的阅读最有效,最便捷,最聪慧。
特别是写作前,看看这些燃烧着才情的段落,灵感会很快点燃,文思会很快喷涌。
第五篇:读《孙犁散文选》有感
读《孙犁散文》有感
一个月前从学校图书馆借来《孙犁散文选》一书,当时是抱着对孙犁本人的诚挚敬爱去借阅的。从此便手不释卷,伏案苦读,惟恐错漏了一言一语,蹉跎了岁月而以一无所获。我对孙犁认识不深,对他的作品就无端熟悉了。然而就本书而言,的确有许多值得可鉴之处,那朴实无华的文字里有着作家情感的确切流露。能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作家一生的坎坷历程,最主要的,还是他那一颗心系国土,爱恤人民的心。
孙犁本人为人谦逊,每言每语都平和亲切,跟他说话,内心不自禁地笼罩上了一层轻松和谐的空气,以致言者能做到酣畅淋漓,毫无顾忌。而孙犁的作品自然是与他的性格和举止谈吐连为一体的。我们每每阅读他的文章,浑身异样地有了一种松弛的感觉,那揪在心底的紧绷感没了,那积压在肚子里的怨气没了,那心底的阴霾也给驱走了。身子畅快了,脑子当然也不会落后,那就是大脑神经的每一根弦都集中在他的文字里,脉动在作家思想的凝聚上。
孙犁是爱国的,这体现在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诚挚眷恋和对人民的深情厚谊上。这样的一份情感,他的散文就承载了很大一部分影子。在解放战争初期,孙犁同志就怀着满腔热血加入了平原游击队,并做好了为国捐躯的一切准备。它主要从事的是报社编辑工作,积极奔走在第一线,把冀中平原和白洋淀边区人民开展的武装斗争作了详细的报道。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领导当地农
民积极投身于祖国的经济建设,学习文化,从事生产。而他对自己的人民、自己的同胞、自己的工作伙伴又是怎样的态度呢?用孙犁自己的话说,那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一种骨肉同依的信赖,一种唇亡齿寒的互存,白天相膝而坐,夜晚相枕而卧,大家休戚与共,以致亲密得分不出你我他来。
纵观孙犁的一生我们可以得出,孙犁所走的路是坎坷而平坦的。因为他出身在炮火缤纷的年代,生活环境恶劣,有时麦田里、芦浪间竟会响出炮弹的轰鸣声来,所以它坎坷。而孙犁对前行的路所把持的信念是坚定有力的,方向是清晰明确的,步伐是雄浑有劲的,所以它平坦。
孙犁的爱国情结是有确凿证据可依的,这一点从他的文章里可以映射和佐证。而生活在21世纪的人我们,在一个物流横欲相对纷繁的年代,我们的爱国情意能否做到像孙犁那般真挚和惬意呢?我们曾有过一段曲折的历史:我们沿袭了几百年的东方神话被帝国主义的强权入侵而破碎瓦解,那圆明园的毁灭,那莫高窟上的断壁残垣,那血腥的南京大屠杀,带走的是中国几千年遗留的物质文化和那些武装战士、抗属同胞、平民百姓的炽热血液,留下的是那千疮百孔的中国大地和中国儿女永远抹之不去的心理阴影。然而中国人没有倒下,没有屈服,因为他们有着中国人特有的笔直脊梁和浩然正气,他们用自己的血液化为了一柄利刃,最终刺穿了敌人的心脏,赢得了中华儿女的永生。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记住这段悲壮的历史、这段沉痛的记忆。
我们今天所走的康庄大道,所住的房舍物宇,所吮的空气,或许就是那些烈士用鲜血渐染过的地方。我们而今的新生一代们,他们正在努力忘记过去,忘记历史,孰不知这是对历史最大的不敬和亵渎啊!我们淡忘历史,我们终将被历史淡忘。
爱国不是纸上谈兵,徒耍嘴皮子功夫,他要我们亲身实践去追随,去弘扬,去提升。而那段屈辱的历史,血腥的记忆尤可垂教后来,颂传万世。我们作为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身子里留着中国人的血液,骨子里透着中国人的刚强,追忆历史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以上这些所记,全拜《孙犁散文选》所示,当然它带给我的,还远远不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