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法课怎样备课与上课(黄治金)
书法课怎样备课与上课
黄治金
书法教学全过程主要由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课外活动及考试等环节构成。现就课程理念、备课、上课问题概述于下。
一、关于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2.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3.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4.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
兴趣为动力
审美为宗旨 能力为核心
技法为内核
文化为根基
习惯为重任
取法经典
临创结合二、关于备课
备课是教师在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指教师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书法教学指导纲要》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认真钻研教材,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保证学生有效的学习,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换言之,就是指教师在学习《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懂弄通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进而创造性地设计出目标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
如此说来,要备好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吃透教材 把准目标
认真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关键,是设计教学方案的前提,也是全面提高书法教
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1)认真学习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了解和掌握小学书法教学的整体目标和要求,明确小学各年级要完成的书法教学任务,弄清各年段之间书法教学的内在联系和彼此差异。
(2)通读书法教材,弄清教材的知识范围和编排特点,知道教材的整个体系,分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每册教材中的具体教学任务和知识点的分布,以及学生应该掌握哪些书写技巧等。
(3)认真钻研教材中每节课的内容,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应紧紧围绕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把对学生进行书写训练为主要内容,设计好教学方案。
(4)深入分析每节课的例字。弄清每笔每画的起笔、行笔、收笔,提按、轻重、疾缓、转折、逆顺、回出、中侧,以及长短、曲直、粗细、斜正和高低等写法。弄清例字各部件组合遵循了哪些原则,体现了怎样的关系,如平正、疏密,呼应、容让、变化、大小、高低、宽窄、长短等。教师掌握了这些例字的特点,方可以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教学目标拟定
0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拟定易出现的误区:一是目标过大过空,放之四海皆准,不具体,不易或不能被检测,往往与教学目标混为一谈;二是行为主体不明,有时是以学生为行为主体,有时是以教师为行为主体;三是目标缺维,只重双基不重情感态度与过程方法。四是课型不明,不能根据不同的课型来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叙写要点:
一是目标具体,三维并重,可供检测;二是学生为行为主体,以学生为主语叙写教学目标;三是目标难易合度,80%以上学生能够达到。
2. 了解学情 选择教法
只有对学生有较清楚的了解,对其进行书写训练才会有针对性,才能因势利导。了解学生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
(1)了解学生对书法的态度。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于书法的态度不可能整齐划一,他们对书法的兴趣有浓有淡,有的根本不爱书法。有无书法兴趣,这关系到书法教学的成败,作为教师都应该深知这一点。
(2)了解学生书法的程度,已有经验与知技,分析新的知识技艺增长点(难点)与实际困难,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确定教学的起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调整教材,确定教学内容要求,以适合学生书法的实际水平。;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多样多元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就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基于书法课程的基本理念:“兴趣为动力,审美为宗旨,继承为前提、技法为内核、文化为根基、习惯为重任、能力为核心”
教学法的选择,主要是要突出视觉体验,体现学科特色;凸显课型目标,重在实践操作;彰显学生地位,体验成功的幸福。
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训练技巧,就需要不同的教法,诸如演示法、观察法、对比法、展评法、拼组法、赏析法、讲练法等。教学方式上可采用启发式、尝试式、激励式、归纳式、诱导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教法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书法基础都应该是教师选择教法的出发点。不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势必影响学生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要和教学内容和书写技巧结合起来。如教学“横折”笔画,如果教师只是用讲解法告诉学生横折是横画与竖画相连接所形成的笔画,学生就很容易出现把折处轻滑写过或折处写得很复杂(体现横的收笔和竖的起笔);如果能用示范法和演示法给学生以形象实感,那么学生就会有法可循,认识和掌握横折的写法了。
第三,要从实效出发,灵活多变。教法的选择不能哗众取宠,耍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对学生进行书写训练。在保证实效的前提下,教师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灵活多变地选择教法,以吸引学生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形成新技能。而单调呆板的教法则会窒息学生的书法兴趣。
3、利用资源 做好准备
·教材、教师用书、生字本或练习册、毛笔字帖、书法教室、书法工具、书法教师、书法展馆、多媒体等。
4、过程设计,模块应用
书法临习课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或称五步教学模式与模块): 正——察——导——临——评 模式解析:
正(价值观):正姿、正手、正心、正气、正字。从读音、部首、结构、笔顺等方面,帮助我们把字写规范、写正确。“端端正正书法,堂堂正正做人”;强调书法“修身”的功能。 察:即读帖。一要看准形态(即“黑”的部分)、二要看准位置(即白的部分)、三要看准笔法(即动态的过程)。用眼、用心、用线格。“线格对位”、“田字格”、“承接对位”。 导:即引导。师生一起析字与品字,要具人文性、趣味性、艺术性。
并及时示范演示,以师为主,也可师生互动。
临:即将字帖或范字置于左边或前面,边看边写摹仿练习,从几眼一笔——一眼一笔——一眼几笔——一眼一字。 评:三要+端正+整洁(三要——部件形态立要准,位置要准,笔法要准)可以自评自校,也可以互评互校,或是老师、家长评、校,使评价方式多元化。 书法欣赏课五步教学模式
赏—议-析—临-评
书法创作课五步教学模式
选—查-思—写-理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书法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师根据教案内容,让学生掌握书写要领和规律,进行书写技能训练,是小学书法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的书法能力,相当一部分是从课堂教学中培养起来的,因此,教师必须上好课,认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1.上好书法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
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2)教材处理适当。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是上好一节课 的关键。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材,既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又要考虑教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要紧扣教材,但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适当删补一些教学内容。
(3)教学结构完整。教师要根据备课时的计划、规定的步骤和环节,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既要有良好的复习检查或组织教学的一节课的开端,又要有教师精要讲解、直观示范演示和学生充分的有序有效练习的主体过程;既要有教学评价,又要有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整个课堂必须井然有序,环环相扣,轻重适宜,时间分配合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也是联系师生的纽带。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按照备课时所确定的最佳教法,尤其充分利用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努力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5)教学基本功扎实。要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基本功。其一,要具备渊博的书法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其二,教学语言要清楚准确、流畅精练、生动形象;其三,要有较高的书法基本功,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板书要布局合理,位置适宜,简明扼要,整齐美观;其四,要沉稳而富有情感,教师的表情、动作要自然优美,感情要充沛,富有感染力;其五,要有绘画能力,象形是汉字的一大特征之一,学生对汉字形体的掌握往往是通过形象化的实感来接受;其六,能够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演示示范,做到得心应手,纯熟自如。
(6)教学效果明显。课堂教学的成败,最终要看教学效果的高低。教学效果好的标准是高质量,低消耗。所谓高质量就是书法知识、要领、规律、技能和技巧学生掌握得好,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评析能力等也得到了提高。所谓低消耗是指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师不过多用时,学生能有效地充分利用时间进行书写练习。
附: 书法教学方法(外一则)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它解决教师怎样教,以至于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获得身心发展。所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取得最优化的教学途径和手段,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是任意的,也不能照抄照搬,而是要根据学科的性质特点、教学的内容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来选择的。书法教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至今还少见有系统完整的一本书法教学法,本章根据中小学书法教学的目标要求和以临摹教学为主的特点,列述了两类教学方法:即临摹练习法和一般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来之于传统的练字经验和教师的教学实践,虽然不够系统完善,但也有助于教师的选择应用。
临摹练习教学法
临摹练习教学法是小学书法教学的主要方法,临摹练习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法知识,通过一定程序的摹写实践,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书法是操作技能训练,它能使学生运用书法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模仿能力、领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这一节提出8种书法临摹练习法。
一、摹临法
摹临是传统的书法教学方法。汉字是一个个方块字,要求学生准确地记住每个字的写法已属不易,还要他们从微观上准确地把握每个字的字形、结构和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写法,难度甚大。“摹临教学法”则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难度。
“摹”就是让学生把半透明的白纸蒙在字帖上直接描写范字,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摹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知字形,包括字的笔画、构件和整个形体。一个范字,应引导学生反复摹写几遍,而每次摹写的要求应有所侧重。如第一轮摹写,让学生重点领会每个笔画的用笔、走势等;第二轮摹写,让学生着重明确笔画之间的组合关系;第三轮摹写要求学生把握字的整体形态。这样,学生对字的感性认识逐步加深,从而逐渐掌握书法的要领,再升华为理性认识,其头脑中就打上了“字”的烙印。
接着就应及时组织学生临写,并且要注意,每次临写的字都要以范字为标准进行比较,写一个对照一次,找出不足,逐次改正。切忌“接力式”连续临写——仿教材或教师的板书先临写第一个字,然后,依次“接力”临下去。这样的临写,若首字临得不好,那么后面临写的字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越临越走样,实际上是不断重复缺点,致使错误写法形成习惯,与临写的目标背道而驰。
摹临法普遍适用于各个年级段的书法教学。但目前缺少相应的摹写训练本,老师往往让学生把白纸蒙在课本或练习本上描写,很不方便,也较散乱。教师最好能自己动手编印出与教材相应的摹写训练本,学生人手一份,边识字边练习摹写,操作方便,训练有效。
“摹临教学法”简便易行。此法可在课上运用,也可在课后使用。课上重在“悟”,要学生边摹边悟出字的书写要领;课后重在“练”,学生掌握了书写要领,必须通过反复巩固练习,才能形成技能。
实践证明,以摹为依托,摹临结合,易学好记,是一条大面积提高学生书法水平的成功之路。
二、描、摹、临序列法
描、摹、临序列法是一种先易后难,由浅人深的训练方法。它减缓了学生练写的坡度,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和由扶到放的策略。其具体操作过程是:描红——摹写——临帖。
描红。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笔方法,用毛笔将红色的范字一气呵成地盖罩成墨色。描一遍是不可能就描得完整无缺的,因此,教师要及时指导,让学生每描一遍,都要看看范字的哪些部位仍露出红色或墨已溢出笔画边缘,以便在下一次描写中改正缺陷。教育学生描红字时,不能机械地把红色的范字填满为目标,而是要边描边观察,一要观察范字的每一笔画如何落笔、行笔、收笔,领会运笔要领;二要观察范字的结构,笔画之间的间距,起落笔位置等,领会其结构特点。
摹写。最常见的摹写方法是仿影,即引导学生把范字衬在透明的白纸下进行摹写。由于字形半明半暗,若隐若现,运笔既有依靠又不能完全有依靠,仿影就较描红难些。进行仿影之前,教师要特别强调对范字的笔画、结构再进行一次观察、琢磨、思考,使学生仿影时心中有形,下笔有数,这样就不至于被动摹写,信笔涂影。每仿影一遍,都要和范字进行比较,看看哪些笔画写肥了,哪些笔画写瘦了,力求一次比一次进步。这样反复仿影,使学生对范字的感性认识逐步加深,为临写打下了基础。
当然,在由仿影向临帖的过渡阶段,对于毛笔字,还可穿插双钩摹和单钩摹这两个步骤,为正确临帖进一步夯实基础。
临帖。临帖教学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对临。即让学生将范字放在习字本前,依次观察范字的整体形态、笔画的位置、方向、轻重、长短等,然后在脑中回忆一遍,如有模糊的地方可再有重点地读帖,力求在落笔前,对范字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印象,真正做到意在笔先。每临写一遍后,都要和范字进行比照分析,查找差距,剖析原因,逐步提高。第二步背临。即让学生将范字盖上,依靠临写时留下的印象进行“默写”,然后再引导学生与范字对照,找出缺点,认真纠正,再次背临。
在硬笔字教学中,同样也可采用这一训练方法,就是“描摹人手——仿影过渡——临写上路——独立书写”。
描摹临序列法是受学生读帖能力的限制的。读帖能力强效果则较好;反之,效果则较差,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读帖能力。
在使用这一方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描红时,要一笔写成,切忌涂改。
二、摹写时,一定要运用所学到的用笔方法,增强主动意识。切忌被动描摹,完全依葫芦画瓢。要选用透明度较好的薄纸,以便保护学生的视力。
三、描、摹、临可分阶段逐步实施,也可同时实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实际书写水平,对三者的训练做到有分有合,有所侧重,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四、在描摹临序列法的运用过程中,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要巡视指导。
三、比照练习教学法
比照练习教学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临写的字与范字进行对照、比较,让学生比照出自己临写的字的结构、笔画与范字的区别,从中认识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步的临写明确目标,使学生再次临写时更准确、更熟练。这是训练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比照是观察的深入,是对临摹范字的客观检验,是自我评价的一种手段。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但学生的眼睛并不是摄像机,即使观察得仔细,但经过手的再现,总会与范字有些差距。因此,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比照练写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学生写“之”字时,首先让学生观察“之”的整体形态,学生会发现“之”较扁平;接着让学生观察点画之间的关系,学生发现“之”字中“横”短而斜,“撇”斜向左下,“捺”为“平捺”,再观察起落笔的位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临摹。学生写出来的字尽管注意到了这些方面,但看上去总觉得还不很像。这时,教师就让学生采用比照的方法,找出存在问题。绝大部分学生的缺点就发生在“
”笔画上,他们把“
”写成了“
”。此时,教师让学生采用“描摹”的方法进一步体会“
”的用笔走势,使学生意识到“
”夹角要小,“撇”画向左下行,且用笔较细,形断意连。这样,学生再次临写时,就能纠正第一次临写时的不足。经这样的反复比照就写得比较像了。
采用比照的方法教学,教师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对照观察。有比照才有鉴别,才会发现不足。经常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能力。
四、扶放练习教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师教就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说,教师不光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扶放法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同时它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扶放练习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可有两种方法:①传统的习字方法:描红——仿影——临写——独立练写;②示范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巩固性练习——迁移性练习。
例如在教学左中右结构的字时,为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左中右三部分的宽窄、长短、高低的位置关系,教师可作如下设计:
第一、示范性练习
出示例字“谢”,运用定位辅助线提示各部分的宽窄、长短、高低,并逐步减少定位辅助线直至不用。
第二、模仿性练习
学生模仿上例自己试着分析三个左中右结构的字。
“激”(宽窄变化较大)
“树”(长短变化较大)
“脚”(高低变化较大)
第三、巩固性练习
练写“谢、激、树、脚”,力求写得既紧凑又匀称。
第四、迁移性练习
依照上法观察分析“渐、湖、蝌、例、咖、维、撤、附”等字的宽窄、长短、高低并试着书写。
从这里不难看出,随着定位辅助线的依次减少,练习的逐步成熟,其教学目标渐渐达成。这一训练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五、动态演示教学法
所谓“动态练习教学法”,是把静态的汉字付诸动态演示过程,使学生比较清楚明白地了解笔画、结构书写的全过程,使学生的观察更为真切、具体的一种指导方法,这是直观性教学原则在书法教学中的体现。
我们平时指导学生总是先指导学生读帖,即用语言来表述字的结构形态、笔画的粗细长短、方向态势等,这种纸上谈兵的指导观察,对于学习来说是很难做到心领神会,更难转化为学生的操作行动,往往是学生听得唯唯诺诺,说得头头是道,实际操作起来却和要求目标大相径庭。譬如说,要求学生做到“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如果教师不进行动态演示,不让学生亲眼所睹,要使他们领悟这些要领并独立完成这一动作过程,那是有一定难度的。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大”字时可分以下步骤进行:第一,“大”的第一笔画是一长横,首先告诉学生长横要写得细而挺,呈弓势。接着,就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示范。一边讲一边示范:“逆锋起笔,转锋顿笔,提笔右行。略向右上方,中锋行笔,笔尖着纸,至横的末端,稍驻,向右下方顿笔,回锋向左下方收笔。”笔随话行,学生亲眼目睹这一书写过程。重复上述两次,要求学生轻轻跟着老师讲,并辅以书空练习,让学生亲自体验这一操作过程。待学生心中有“横”画后,再让他们在相应的位置上写出“长横”。第二,“大”的第二笔是“竖撇”,学生往往容易写成“斜撇”,教师继续示范:“起笔先竖,直至与横笔画交叉后,向左下方提笔缓行,直送到撇尖。”如此反复两遍,让学生书空练习,再在相应位置完成“撇”画。第三,“大”的第三笔是“斜捺”,学生往往写成僵硬的“直捺”或臃软的“翘尾捺”,这些都是没有把握好起笔、顿笔的轻重和行笔的方向所造成的。这时老师还要给学生示范:在“横”和“撇”交叉点稍偏下处逆锋起笔,先往右下行,渐渐按笔铺毫,至捺脚处稍驻,再慢慢提笔拉至捺尖处收笔。这样的讲解示范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意在笔先”的习惯,不再是盲目机械地书写了。这样有利于加深对汉字书写规律的认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态练习教学法”可采用多媒体制作课件,使笔画书写流动起来,这样形象生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更感兴趣,效果会更佳。
在运用“动态练习教学法”时,教师要注意做到:第一,动作示范与语言解释相结合;第二,整体示范与分解动作相结合;第三,示范动作要重复演示,动作过程要清晰;第四,指导学生观察示范过程要辅以书空。
六、节奏练习教学法
节奏,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如演讲中语调的抑扬顿挫的变化,体现了演说的节奏,声调的轻重缓急体现着音乐的节奏„„同样我们书写的每个点画以至整个字形都是在提按顿挫中运笔的,而不是平均使力的匀速运动,这种在运笔上有节奏的提按顿挫、轻重快慢的起伏变化能使笔画刚劲有力,呈现出一种内在力度和质感,使人感受到笔画、字形的结体美和书写的节奏感。因此,在书法教学中,为使学生准确地把握笔画、字形的书写要领,编制一套运笔口令,让学生根据运笔的轻重缓急和口令的节拍进行练习,我们把这一书写训练方法称之为“节奏练习教学法”。通过教学实践,这一方法确实行之有效,它遵循了教学的直观性、兴趣性原则,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具体操作过程是:识记——示范——书空——描写——临写五个环节。
请看三年级毛笔字“横”的教学过程。
(一)识记:出示“横”画的放大双钩图片,教师先指导学生初步感知“横”画的书写有“起、行、收”的运笔过程,起笔主要有两个运笔动作(按、转),行笔主要有一个动作要领(中锋行笔),收笔有四个运笔动作(稍提、按、稍顿、回收),教师在图上分别标上节拍数字和运笔动作名称(如图)。因而口令便这样编:1.(按笔)2.(转笔)3.(中锋行笔)4.(稍提)5.(按笔)6.(稍顿)7.(回收)。
(二)示范:教师进行两次示范,第一次喊运笔名称(按笔——转锋„„)进行示范,第二次喊口令节拍(1.2.3.„„)进行示范。
(三)书空:学生集体伸出手指,边看图示,边跟着老师书空,嘴里边轻声“1.(按笔)2.(转笔)„„”喊运笔名称与喊节拍交替进行,如此反复多次。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许多学生跃跃欲试,而且在循环往复的书空中,学生对“横”画的运笔要领也渐趋明朗清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书写节奏意识感。
(四)描写、临习:学生动笔按要领描写、临习“横”画。
这里的节奏练习法,主要适用于笔画教学。当然,在字形教学时,因为一个字中的笔画轻重粗细有别,运笔快慢不同,也可慢慢地将这种节奏意识逐步渗透到字形中去,以显字形的起伏形态。需要指出的是,教师所编口令必须准确、合理,喊口令时,要注意语调轻重缓急的变化;尤其注意的是,要使学生依口令书写,还必须保持行笔的流畅、连贯,不能有十分明显的间隔、停顿(特别是毛笔字,否则会形成“墨猪”)。同时还要注意用笔的轻重适当,否则会产生“火柴棒”的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七、多重练习教学法
书法是一种技能训练,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多练。按着书法技能技法形成的规律(认识、分解、定位、自动化)有层次、分阶段地反复训练,使学生分步到位,逐步提高的教学方法,称为多重练习教学法。
请看钢笔字“心”字的教练过程:
(一)描摹人手,初步感知。首先让学生把“心”字描摹两遍,初步领悟其形体特点:较宽扁。
(二)分解到位,逐渐提高。
1.教师讲解:“心”字要写得较宽扁,关键是“卧钩”,要写得稍平些,且行笔稍带弯弧。
2.学生临写两遍后,集体评析(关键看“卧钩”写得怎样)。
3.学生再练。边练边提示:“心”字中三点的摆布又有什么特点?(三点成一弧线且间距均匀)
4.师生评析(除了看“卧钩”写得是否到位外,还要看三点的摆布是否合理)。
5.教师出示放大的“心”字笔意连贯图:心(可用行书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心”字要写得更灵活、更美观,在用笔上还要注意什么?(点画与点画之间笔意相连,互相呼应)
6.学生边看图示,边反复书空领会,而后动笔临写。
(三)巩固练写,形成熟练技能。
学生再次练写“心”字,要求写得不仅美观,而且有一定的速度。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由于“心”字较难写,教师便采用”化解要领,分步到位,螺旋上升,逐步提高”的“多重训练法”来组织教学,步步以“练”为中心,处处围绕“练”,层层紧扣“练”,从而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尤其要注意的是,这里每一步练习,都有不同层次步步提高的要求;且练习形式多样,或描摹,或空书,或对临等,这种训练方式符合书法技能形成的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八、滚动练习教学法
为了巩固练习效果,练好一个字后,再练一个字,练完第二个字,接着把这两个字连起来背临,再练第三个字,达到“形似”后,再把三个字连起来背临。„„这样滚动推进的练习方法,称为滚动练习教学法,也有人形象地称为“滚雪球”练习教学法。
书法教学的起步阶段,练习基本笔画就可采用这种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写好“横”以后,再练习写“竖”。在写“竖”之前,把“横”背临几遍,这样复旧迎新,既巩固了“横”的写法,又迁移到“竖”的用笔。事实上,八种基本笔画的用笔方法是相通的,写好了“横”,再写其他笔画就容易多了。
进入单个字练写阶段,运用滚动练习法效果更佳。道理有两点:1.如果我们看一遍写一遍,字形只能扎根在眼里,脱离了帖,学生写成了“自我体”。而要达到背临的程度,字形耍扎根在心里。就要求学生仔细地读帖,这样临写的效果就提高了。2.学生如果长时间临写一个个单字,会感到很枯燥、单调,如果
把练的字组成词滚动背临,就增加了新鲜感和练字的兴趣。
临写一个警句或一首短诗运用滚动练习法效果特佳。因为一句话或一首诗便于记忆,不仅记住了字形,还丰富了自己的文采;二是整体背临还能领会作品的章法及气势,学习书写作品的能力。
一般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应用上来说,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功用。这一节介绍书法课常用的12种一般教学方法:有师生双向活动的讲练法、“读”写法、欣赏讲评法;有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尝试法、互评互学法;有增强视听感知的形象比喻法、歌诀引路法、拼装法、图解法;有逻辑推进的收缩法、迁移法;还有评价激励的竞赛法等。
‘
一、讲练教学法
讲练教学法是书法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讲”就是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要求指引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领悟书写要领,“练”是书法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讲和练的有机结合是融感知、思维等认识活动与动手操作活动为一体的教学活动。
教师的讲,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力求准确精练、形象生动,要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练要在教师讲的指导下练得充分而有实效。整个过程可采用“讲-练-讲-练”的形式。这当中每一讲每一练其要求都有所不同。一讲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讲解要领,二讲是在学生练习后有针对性的评讲;一练是学生根据书写要领初步练习,二练是学生根据自己书写情况进行巩固性或纠正性练习。这种循环推进的形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如左偏旁“、木、禾”及带有这些偏旁字的教学过程,即可采用讲练教学法。教师先用指导性的语言及示范动作指导学生观察“
”的形态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得出这一偏旁特点是:形体窄长,“竖钩”与“横”的交叉点偏右,“提”右伸。紧接着就让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在掌握“
”写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领会“木字旁”、“禾字旁”的写法。第二步教师指导写“松”字”。先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木字旁”占字格的三分之一,“公”占三分之二,且“公”字的上下部都呈“△”;再让学生观察笔画特点:“公”中“撇”短,起笔低,“捺”长,起笔高,笔画姿态舒展。紧接着就让学生根据结构特点练写“松”字。教师桌间巡视,及时找出学生在临写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用投影仪展示在屏幕上。如发现“公”字中“捺”写得不够舒展,“厶”写得和“八”不对正,就在投影仪上示范,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松”字的写法。最后再次练习。通过这样的讲练,学生就能把“松”字写得比较规范了。
采用讲练法时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教师在揭示字的特点和要领时语言要准确、精练,让学生听得清楚、明白。第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要让学生积极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要精讲多练,让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第四,在学生的书写实践中,教师必须及时收集、掌握反馈信息,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辅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熟练技能。
二、“读”写教学法
这里的“读”就是我们平常所指的“读帖”。“读”写法,也就是一边观察一边练写,它是指学生在书写前对字帖静观默察,细细体味,记住范字的笔法、间架结构,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笔先。俗话说:“练字先练眼”,实践也证明,只有眼高,才有手高;只有观察得细致、准确,才能写得形象、神似。临写中注重读帖训练,并不断丰富读帖内容,提高学生读帖的准确性和敏锐性,使之养成边练写边读帖的良好习惯,书法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读”写法是一种十分重要,而且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如何引导学生“读”写呢?
(一)培养学生读笔画的能力,学会观察笔画的写法
1.笔画的特征,包括笔画的长短、粗细、姿态(俯仰、斜正、曲直等),起笔和收笔的方圆、藏露,行笔的方向等。
2.笔画的起收笔的位置,即笔画搭配的位置关系。
例如,临写柳体字“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这样读帖、观察:
第一,从长短、粗细来观察:第一横粗而短,第二横细而长,大约是第一横的一倍;
第二,从姿态来观察:第一横仰,如帆船,第二横俯似拱桥;
第三,从起笔的方圆及收笔的藏露来观察:两横都是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且均为方笔。
通过这样的读帖、观察再去临写,学生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
(二)培养学生读间架结构的能力,学会观察结体的方法
1.读骨架,目测轮廓。
利用作图法读出字的轮廓,例如:“金、青、京、紫”等字一般都是上宽下窄,“都、即、郑、部、新”等字,一般都是左高右低,读出这些结构组合形式,临写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2.读结构,明确关系。
合体字或一些对称型的独体字,要读出它相应的位置关系,如对称、对正、平衡、穿插、争让、呼应、向背等,而一些非对称型的独体字,要读出笔画间的搭配关系。
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读整体轮廓,再读笔画书写,最后回到整体。例如,临写“金”字,教师应引导学生这样观察:
第一步先从字形特点来观察:“金”字“上宽下窄”。
第二步再从笔画特征来观察:“撇”轻“捺”重,“横”轻“竖”重;“撇”短“捺”长,一、二两横较短,第三横稍长。
第三步最后从结体来观察:“金”字上下对正(“撇”、“捺”交叉点与“短竖”在一条中心垂直线上;左右对称(“撇”与“捺”、“挑点”与“撇点”分别对称于字的中心线);笔画顾盼、呼应(主要体现在左右两对点上)。
通过以上细致观察,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默读字的形象,在脑海中再现深
刻的印象,紧接着临写,这样既易收到练写效果,又能使记忆持久。
三、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是近年来在全国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以获取新知,发展探索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的注入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教师可设计一个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解答,使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种从单纯技巧性教学转变为探索思考性教学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习了“悬针竖”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撇”的写法。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悬针竖”的写法,通过仔细观察、比较、练写,知识迁移,便能自行领会出写“撇”的一些基本要领:起笔作顿,向左下渐行渐提,收笔轻快。也可以让学生先练,教师后讲。在练写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行笔太直,没有弧度;收笔太浮,形成“鼠尾”现象等,教师就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纠正。紧接着再让学生练习,直至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反映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先练后讲,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师讲得精当,既节省时间,又突出了重点。
又如:在学习了“横折”后,可让学生自学“横撇”;学习了“提土旁”后,自学“王字旁”。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将教材内容安排作适当的调整。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书法知识和技能以后,更应放手让他们大胆尝试。有的知识点内容较简单,如“单人旁()”、“八字底
(八)”的写法等,学生通过自学、自练便可掌握,教师只需作简单的指点。有些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如“心字底”的写法,教师可借助于课本上提供的几个范例——“思、想、念”三字,先练后讲,引导学生去发现“心字底”在不同部件搭配中相应的变化,并掌握其变化规律。
尝试法,必须在学生具备相应的书法知识、书法技能的基础上运用,要让学生体会到“尝试”后改进错点,发现问题,悟出真知的喜悦。教师则要善于捕捉学生“尝试”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地予以肯定或点拨、指正,要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书写要领,提高书写技能。
四、比况教学法
形象比喻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儿童形象记忆占优势的年龄特点感知常不甚精确,抓住笔画或字形特点加上恰当的想象,对字形作通俗形象比喻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根据笔画、结构的形态巧妙比喻,让学生易懂易记,产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如指导柳体字中“三点水”的写法,教师可首先讲解“首点”的形状如蒜瓣,“提点似拖把,三点汇集像引弓。再根据学生在练笔时易出现的毛病进行指点,如一、二两点不能写得无头无尾太臃肿,“提点”不能写得头轻尾重不平稳,三点组合不能像线绳上串辣椒等等。生动形象的比喻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点画的内涵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再如指导学生学习运笔时,教师可作如下比喻:“起笔方折”像“脚刀”,“长横特长”像“一根悬挂重物的扁担”,“长撇舒展”如“兰花叶”,“捺”似“足球运动员的一条腿”等等。一旦学生将这些日常的形象运用到技法练习之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形象比喻法教学,学生不但学得有趣,记得牢固,而且有助于培养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但是运用此种方法也必须注意:第一,形象比喻既要形象生动,又要充分体现汉字字形本身的特点,不能信口开河;第二,形象比喻要简单通俗,只言片语便形象地分析出笔画的特点,切不可把书法课上成故事课,教师讲得娓娓动听,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故事讲完;哄堂一笑,结果是喧宾夺主,书写效率却很低。
五、拼组教学法
拼组教学法就是在字体结构教学中把字拆成几个部件,让学生对着范字拼摆,在拼摆的过程中,领会笔画形态,字形结构、特点。这是一种动手和动脑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此法可以促使学生的脑手和眼睛得以综合应用。
例如指导学生写“州”字。教师把“州”的六个笔画分别用吹塑纸剪成,反面沾上水,这样可随意粘赔在黑板上,简单易行。“州”的六笔是互相照应的,第一点与第二点、第三点的位置是不可互换的,三个“竖”的位置也不可颠倒,互换、颠倒就不协调。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把握笔画、部件在字形结构中的搭配位置关系。
再如教“故”这个字,教师可同样用吹塑纸剪成范字的两部分,学生都说这样的字松散无神,很不美观。于是教师继续移动,使两字靠紧,学生又说这样的字笔画交错太多,很不自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要使“故”字写得匀称美观,两部分间的笔画应怎样摆布呢?学生用心观察,反复拼摆、讨论,最后将“故”字搭配得匀称、合理、自然、美观而有神采。同时,学生对部首间的主次避让关系心领神会,且记忆清晰。
六、图解教学法
在字形结构教学中,借助一些简单的线条、几何图形,帮助学生找准点画的位置,把握笔画走向,熟悉间架结构,增强书法技能。这种方法称之为“图解教学法”。此法易于激发学生的书法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引进“平行”概念,写好重叠笔画
汉字中,有不少字里面常出现平行排列的重叠笔画,在书写时,应遵循“平行”原理,教学中教师只需作几条简单的辅助线,学生可以一目了然。
例:王建形勿树川
(二)引进“夹角”概念,写好特殊部件
“建字底”、“走之底”的形态有些特殊,学生难把握。画上两条辅助线,不仅暗示了笔画的走向,而且定准笔画的位置,这一教学难点就突破了。
(三)引进“圆弧”概念,写好弯钩
“飞、凡、风、气、心”这些字,写起来很困难,因为这些字中的弯钩不容易写好,;有的同学把竖弯钩写成“
”,卧钩写成“
”,把弯写成折,为了让学生有形象感知,可以作圆弧图,“
”、“
”,学生一看就明白这竖弯钩、卧钩可以像画圆弧那样写。实事证明,这一招很有效。
(四)引进图形概念,把握字的形态
汉字的外形实际上就是一些几何图形。尤其是独体字,如“正”口、“会”
、“
口、“血”口、“之”△、“夕”
等等。教师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会画字的外轮廓,再让他们在图中临写,如此笔画结构都容易到位。
另外,对于字中各部件的大小、高低、长短、宽窄等特征或笔画的长短、伸缩、交叉特点,也可通过简单的辅助线,让学生明了。例:
有了这些辅助线条的提示,学生就容易把字写好。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列举的几种图解法往往可综合运用;同时,辅助线应力求简洁明了,不可繁琐;不求十分准确,只求“基本相似”即可。
七、迁移教学法
迁移教学法是指对于部首、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汉字,在教学中,教师可“举一”指导,帮助学生总结出练写这一组汉字的共同性的规律和方法,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相同结构的其他汉字的练写中去。这种方法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遵循了主体性原则,充分体现了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这一教学思想。
迁移教学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
(一)指导范例,授以方法;
(二)找准联系,归纳共性;
(三)运用方法,迁移练习。例如:在教“株、栋、柱、检、枕”这一组左右结构的字时,就可运用这一教法。其教学主要环节是:
首先,把“株”作为范例,指导学生总结出“木字旁”的自身书写特点:“横”画较短,略微上仰;“竖”画穿过“横”画偏右;“斜撇”枕在竖画上,且注意收缩;“斜捺”变成点,且明显下垂。“木字旁”在“株”字中的特点:形体窄长。“株”字结体上的特征: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上下基本齐平,右半部分的一“撇”穿插在“木字旁”右下方。
接着,引导学生找准这五个例字之间的联系,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部首都是“木字旁”,且形体窄长,结体特征都是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上下基本齐平,右半部有些笔画穿插在木字旁右下方,使结构紧凑。
然后,鼓励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规律、方法逐个练写“栋”、“柱”、“检”、“枕”。由于木字旁一类字的练写规律和方法已掌握,练起来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当然,如果对这一组汉字练写得比较扎实,还可更进一层迁移,即让学生思考如何写带有“禾字旁”的字。
迁移法既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优点,又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受学生能力、水平的限制,适于理解能力、概括水平较高的学生。而对于理解能力、概括水平较差的学生,就难以顺利运用。第二,受汉字笔画、结构的限制,迁移法只适宜于部首、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同族汉字。而对于部首、结构差异较大的一组汉字,则难以使用。
在使用迁移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范例教法是操作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它是迁移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范例的书写特点清晰、明了,迁移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
2.要不断提高学生概括知识、归纳共性、总结规律的能力。
3.在学生运用迁移方法练习时,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应深入学生之中,巡视指导.尤其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进行重点辅导。
八、欣赏讲评教学法
欣赏讲评教学法,是指教师把学生习字作业中具有典型性的汉字或笔画选取出来,进行评点,供学生欣赏借鉴,以提高学生习字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时,可以先由教师选择优秀习字作业让大家欣赏,并让学生谈谈好在哪里;也可让学生自由讨论推出最佳习字作业,并陈述当选为最佳习字作业的理由;还可以让学生毛遂自荐,选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让大家欣赏。
使用欣赏讲评教学法,教师应注意:第一,每次讲评都要精心设计,选字要精,要围绕训练的重点或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不可无目标地拿幅习字作业,更不能随手抽一幅根本无优点可讲的习字作业来让学生赏评。第二,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可以选取整幅、整页的优秀习字作业,也可选取一般习字作业中的个别好字,即使是一个字中写得好的部件、笔画,也可以作为欣赏性讲评的内容。这样,可以做到“人人欣赏人,人人被欣赏”,从而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第三,讲评时,要让学生紧紧抓住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这个字写得好?”这种求知心理,会促使学生有意识地仿效,把欣赏和借鉴有机地结合起来。讲评后,也可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习字情况与心得体会。
九、互评互学教学法
互评互学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下,同桌或小组之间对练写的字互相评议,取长补短、促进互教互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只要把儿童解放出来,小孩能办大事,也能互教互学,自己当小先生”这一教学思想。
这一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读——比——评——读——练五个环节。
例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帖并练写一个“理”字后,同桌交换习字本。首先,在评议之前,再认真“读”一次帖,进一步加深对“理”字书写要领的理解:“王字旁”的书写特点:“上横”稍长向上仰,“中横”略短中线躺,“提”画笔尖向中央。“理”字的结构特点:左窄右宽。最后一横穿插于王字旁右下方。然后,把同桌的习字和范字进行“比较”,假如同桌中,生甲的习字是这样书写的:“理”,同桌生乙通过比较,就可以发现其优点:“王字旁”的“上横”稍长,“中横”略短,结构左窄右宽;也可发现其缺点:王字旁的第一横未向上仰,“提”画没有尽量斜向右上,“理”最后一横未穿插到“王字旁”右下方。接着,生乙把自己通过对照比较得出的看法和建议告诉生甲,即“评议”生甲的习字,生甲若有不同意见,也可提出辩论,争持不下可请教老师。依此类推,生甲同样如此评议生乙的习字,当双方评议完毕,意见完全一致时,各自再根据对方提出的缺点再一次“读”帖。这次读帖,不必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应针对对方提出来的、自身书写中有缺点的部位进行反复观察,强化记忆,再进行“练写”,练写后再读、比、评、读、练,如此循环往复。
互评互学法既有其十分明显的优点,又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优点是:第一,经过反复评议,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某个笔画或某个汉字的书写要领,而且对这些书写要领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么写,不应该怎么写,自然也就增强了自身的书写能力。第二,评议别人的习字,容易发现、学习别人书写中的长处,对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可引以为鉴。第三,互相评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局限性是:互评互学的效果受学生学习水平、书写能力的限制,有些学生读帖能力差,比较能力差或语言表达能力差,对同桌的习字就难以切中要害,评议往往模棱两可或“黑白颠倒”,就会对受评者进行误导。
在运用互评互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素质的特点、差异。评议的双方学生要搭配得当,便于互相取长补短。习字水平处于好差两个极端的学生要搭配在一组,便于评议时“好生”能准确、全面地指出“差生”的优缺点,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便于“差生”能学习到“好生”习字的优点。
2.在互评互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对于评议失当的要进行个别辅导,在巡视中发现的共同问题教师要集中指导。
3.互评互学要指导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这样,在评议时,学生才能既诚恳地向对方提出建议,又虚心地接受对方的建议。
4.在互评互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互相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益,而且要激励学生形成一种互相竞争的学习态势,提高学生练字的积极性。
十、竞赛教学法
竞赛教学法是根据儿童好强、好胜、好表现的特点,在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通过竞赛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习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习字兴趣,提高习字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批阅学生习字作业时,就可在“优圈”上大做文章。大圈与小圈、单圈与双圈、圆圈与半圈都是刺激学生习字取得进步的“加速器”,还可以通过开展“百圈竞赛”来激发学生习字的热情,保持学生习字的积极性。
运用竞赛法必须注意的是:第一,竞赛应尽量做到形式多样,切忌单调、呆板,同组的、分组的;男生的、女生的;校内的、校外的;小型的、大型的。只要有条件,都应鼓励学生踊跃参加。第二,竞赛虽有激励学习动机的效果,但竞赛的结果,可能是少数人频频获胜,而多数人常常失利。因此,教师可按能力分组竞赛,尽量使每个同学都有获胜的机会,防止产生负面效应。
第二篇:怎样备课上课
怎样备课上课
怎样备课
(一)备课五步
1.整体备课 2.单元备课
3.课时备课
a备方法
b备感情
c备语言
d备教态
e备教具
总之,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秩序就会有条不紊,教学时间也会相对充裕。所以,很多教师都十分重视搞好课前备课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无不如此。一位有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说:“我备好了课,还有最后三道'工序,:前一天,默演讲稿,组织语言,理清线索,备全教具;前一小时,澄清过滤,去粗取精;临上课前十分钟,还要在脑子里重温一遍。”有的教师对于一两句话,也一改再改,直到语言精粹,概念清晰,方才罢休。从而使他们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超尘拔俗。
4.课前复备
5.课后反思(二)备课的过程
备课的过程是:自备― 集体备― 再自备。
(三)备课的要点
1.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依据。能否正确地使用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2.备重点
做任何工作,都要善于巧妙地使用力量。搞好教学,也必须普于把钢用在刀刃上。这就是说,要努力抓住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的主攻重点。没有重点,就突不破难点,必流于一般。
因此,我们在钻研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弄清哪些是主要部分,哪些是次要部分,哪些是重点知识,哪些是一般知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怎样确定重点
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只有使学生集中精力把它们学深学透、练好练熟,才能学好其它内容。
教学重点的一般标准是什么呢?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各学科知识来说,有它本身的教学重点。每一册书有不同的重点。
就每一课时说,也应该各有重点。
3.备难点
探讨疑难问题的根由,寻求突破难点的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的一面。难点内容处理不当,会浪费许多时间。切实掌握每一章节的难点,千方百计地围绕重点来突破难点,根据学生的困难所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
什么是难点
要突破难点,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难点:凡为大部分学生所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难点。
(1)来自教材的难点
来自教材中的难点。教材之所以难,主要有这几种情况:
a.教材抽象。抽象的东西就不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概念。抽象的内容之所以难,主要是感性材料不足,学生理解不了。处理这一类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多举实例,多做演示,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知识,化抽象为具体。
b.问题比较复杂,学生掌握它的规律性比较困难。比如应用题,类型多,可用的方法也多,学生一时不易掌握其规律。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办法,要坚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的原则。
c.是内容相近,容易混淆或容易发生误解的知识。解决的方法是新旧联系、反复对比,从比较中见异同,从对比中分清正误。
(2)来自学生的难点
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由于以往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脸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难点也会各自不同。
难点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考虑。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对于甲是难点的,对于乙就可能不是难点。所以,难点不是千篇一律的,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
难点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考虑。有些教材本身并不难,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而感到困难。
难点要从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考虑。
所以,难点不是绝对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的。
4.备关键点
关键点是开启知识门的钥匙。
5.备学生
教学和打仗一样,必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谓“知己”就是教师对教材做深入的钻研,所谓“知彼”,就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
6.备教法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同样一门课程,有人教来倍受学生欢迎,一听就懂;有人教来学生意见挺多,如听天书;同一份讲稿,有人讲得绘声 绘色,有人却讲得寡而无味,这与是否会“教”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7.备作业
作业、练习是使学生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把知识变成技能技巧的必经途径,是加强实践性环节的重要措施,所以在备课时应充分重视。
(四)怎样写教案
备课的直接产物和表现形式是课时计划(教案)。编写课时计划是教师备课的结晶,是进行教学的依据。课时计划的执行,使我们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目的性;使我们能科学地、精密地分配课堂的每一分钟时间。
教案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项: ——课题(教学内容)
——课时(共几课时,第几课时)——重点(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难点(学生较难掌握的问题)突破方法(如何解决)——教学方法(采取何种方法教学,如:讲授法、讨论法等)——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个栏目)——作业
——课后反思(或课后追记)
教案,并不是课文的抄录,也不是所有参考资科的掺和,而是教师对课文和各种资料进行创造加工的成果。在教案中,不仅应该使讲课重点鲜明突出,讲授内容深刻系统,而且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深度广度;在教案中,还要考虑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安排教学内容,而且要组织好全部教学过程。课时计划考虑得越细致、越具体,越周到,上起课来就越主动、越生动、越活泼,越有成效。所以上课前写好教案是全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怎样上课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过去我们怎样看待学生(核心问题是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2.新教育理念下应该如何看待学生(核心观念是平等)3.你该如何做
(1)一切为学生着想
(2)恩威并用
(3)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4)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二)保障优良的课堂秩序
没有好的课堂秩序就谈不到上好课。怎样保障优良的课堂秩序: 1.上好第一堂课的重要性(略述)2.上课前五分钟的艺术
上课前五分钟是学生精神最不集中的时间。要想法把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
3.眼睛的魅力。(与学生对视、不停扫视)
4.心里要清楚自己能容忍的底线,也要让学生清楚。5.恰当的愤怒与赞扬。
6.设法把每个学生的一切与班集体联系起来。7.教师要学会承认错误。(三)学会幽默风趣的语言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吸引学生和取得学生尊重的重要因素。
(四)课堂机智(核心是引导)
第三篇:教学常规怎样备课上课
教学常规:怎样备课上课(教师必读)
(一)规范备课
1、备课原则:熟悉内容,融会贯通,阅读教参
要任教一门课程,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程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绝不是现买现卖。有的老师不是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都吃透后上讲台的,而是明天要讲什么内容他就去熟悉什么内容,准备多少就讲多少。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占什么地位,会对以后的课程起到什么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老师在上讲台之前必须对这本教材的全部内容融会贯通,老师教给学生的只是一杯水,但准备的内容却是一桶水,这样的备课才是充分的。新教师在熟悉全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认真阅读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这样才可以确定每个章节的学时数以及课时的划分,理清教材的编写思路,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在熟悉教材,读懂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参考建议之后方可进行教案的书写。现在网络中有很多配套的教学设计,有的老师习惯下载使用,甚至备课完全依赖网上下载,这是不足取的。我们可以参考、借鉴网上好的东西,但不能照抄照搬,备课应该融入自己的研究、思考,要留下自己的思维印痕,根据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2、备课要求
备课是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境界的体现,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备课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① 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② 一册教材要有总的学科教学计划。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应有总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时安排。每一课时应包括以下内容:教学内容、授课时间、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课前准备、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教学预设(凸现双基训练点)、教学评价及反思等。③ 教学目标要兼顾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每一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意义要明确,要有重难点的处理,要突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设计,要关注学法指导,要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④ 要做到超周备课,纸介和电子教案必须有二次修改痕迹,上课之前要进行复备,备课检查主要检查二次备课及复备的内容。新教师所教学科都要有教案,而且必须是详案。⑤ 备课教案里要有板书设计。如果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要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问题,要用精练的文字和简明的图表,必要时可用动画显示视图中动态的信息流动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重难点的理解。⑥ 教后反思应成为教案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反思主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出亮点,反思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课后反思,还可以拾遗补缺。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缺憾。这些缺憾来自于多个方面,反思能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
(二)规范上课
“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教师之于课堂,犹如演员之于舞台,苍鹰之于蓝天,将军之于沙场。
1、上课要求
① 任课教师必须提前候课,预备铃响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用目光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发现学生缺课要及时弄清情况,正式上课铃响后准时上课,下课铃响准时下课,既要确保一节课的有效教学时间,又不得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
② 课前要做好上课的相关准备,包括复备教案,准备好教材、资料、教案、教具、课件,调试好班班通设备等。不允许出现不带教科书和教案进入课堂或中途离开课堂取教具等行为。
③ 传授知识要准确无误,课堂环节要设计合理,避免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有效地利用好课堂40分钟。板书要工整、规范、美观、大方。
④ 要充分发挥电教、实验、演示等多媒体教具的直观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课堂练习密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⑤ 教学态度要和蔼,语音要适中,语速要合理,姿势要文明。课堂上要努力避免声音太小、一个音调、有口头禅、吐字不清、语速太快、方言土语。肢体语言要丰富,善于激情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⑥ 课堂教学按计划(教学设计)进行,当堂内容当堂完成,不得提前或超后完成教学任务。每节课的要求可以用27个字概括:明目标、自主学、合作探、精点拨、整建构、找规律、巧组织、高效率、人人清。
⑦ 教师不得坐着讲课,不许在课堂吸烟、喝水、接听或拨打电话,严禁酒后进入课堂。⑧ 要尊重、爱护学生,不对学生出言不逊、讽刺挖苦,不准把学生赶出课堂,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上课“六忌”
一忌“盲”。新教师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盲”,即教学无目标。主要表现为: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教学比较随便,课堂教学时间把握不准,教学方法缺乏,课堂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教学无重点、难点等。新教师上课,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安排教学过程。其次是要认真设计教学细节,让细节凸现你的教学精彩。
二忌“慌”。新教师上课没有什么经验,课堂上往往比较“慌”,不能静下心来教学。主要表现为:课堂上丢三落四,如忘记写课题,忘记评价学生,忘记教学内容,忘记教学环节,过度生硬,有时脱节,板书出错,遇到突发事件不知所措等。面对这种情况,首先不要慌,要冷静,要沉着。在冷静中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忌“快”。新教师上课常常不顾学情,一“快”到底。表现为上课只重视教学设计的执行,却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按照设计好的教案上课,一上课就按照教案写的一讲到底,并且速度较快,有时连学生听都还没有听明白,教学就进入了下一环节。掌握教学节奏,做到张弛有度,是需要不断修炼的基本功。
四忌“灌”。“灌”即“灌输”,教学时,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容器”。尽管新教师在师范学校时,学习了不少新课程理论,懂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面对具体教学实际,往往还是采取了简单的灌输。这种教学,方法单一,没有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学效果差。
新教师要多研究教法,变“灌”为“引”,多让学生自己学习。要知道,学生的能力只靠教师讲是讲不出来的,要靠学生自己学,自己练。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切忌强行“灌输”。
五忌“乱”。新教师上课,一会儿多媒体展示,一会儿小组学习,一会儿比赛辩论,一会儿作业练习,使得课堂“杂乱无章”。课堂教学虽说不是线性的,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还是有一定规律的。新教师上课,不要只关注课堂的“热闹”,形式的新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有序组织。课堂上不能不要纪律,不能不要秩序,不能不要方法,更不能想当然。每门课程有其教学规律,我们不能违背。所以,新教师要按照学科学习规律,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课堂上一步一步地实施,做到过程清楚,循序渐进。
六忌“多”。新教师上课,往往按照教案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如教学结构上的样样齐全,哪个环节都不能少;知识传授上,每个知识点都讲到;教学手段上,多媒体、小黑板、自制教具等样样用到。仿佛课堂就成了堆积这些内容的“战场”。讲得多,并不说明知识就丰富;教具用得多,也不证明教师能力强。
新教师上课要学会取舍。课堂上,教师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等,都要有所取舍,要使教学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课堂标准:新、简、实、活、趣 ●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新 ① 理念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观念决定行为,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的知识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性知识,还要掌握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新课程的人才观:教育者要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
新课程的教学观: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利用和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
② 方法新——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却又大大的不同,原因是教学设计思路不同。
③ 手段新——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指的是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简:环节简单、语言简洁、板书简明
① 教学环节简单。比如阅读教学过程就是三步:积累、感悟、实践。
② 教学语言简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的每句话都是有目的,有作用的,无关教学的话尽量少说,争取不说。
③ 板书设计简明。板书是对一节课内容的概括,对教学环节的梳理,或教学重点的突出。●实:内容充实、目标落实、训练扎实 ① 内容充实
合理确定教学容量。一节课内容过多,学生难于掌握;内容过少又浪费时间,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要科学划分课时,当堂内容当堂完成,适度拓展延伸。② 训练扎实
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做到练有目的,练有重点,练有层次,既形式多样,又突出重点,且针对性强,同时,要注意训练的及时反馈。③ 目标落实
即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活:活用方法、活用教材、激活学生 ① 活用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特点而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意多种方法的运用,其根本出发点是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② 活用教材
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求教师能活用教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延伸拓展。学会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在运用教材的基础上注意把教材同社会生活联系,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③ 激活学生
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有思维活动,有独立思考;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趣:激情满怀、意趣盎然、风趣幽默 ① 激情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他的课堂能有活跃的气氛吗?没有活跃的气氛又怎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呢?教师要善于以情激情。② 激趣
激发兴趣的有效办法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鼓励和表扬。要注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要善于设计富于变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万不可简单发问,提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③ 风趣
教师课堂语言既要精炼,也要风趣幽默。理想的课堂语言应是幽默不失典雅,庄重而不失活泼。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实践。
第四篇:备课与上课的关系
备课与上课的关系
备课与上课这种关系,我觉得应该是一个良性的互动,不一定说备的课一定要上完,也不一定完全按照备好的课上,作为教师要有变通的能力,但是大体的方向不能变,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上课又能够促进下一次更好地备课。抄袭“教案,搬“教参”或如法炮制是不足取的。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语言、思想、感情都是人家的,拿着去上课,必然格格不入,捉襟见肘。我认为应该这样来解决。
一、从读入手
我每备一课书,都是从读开始的。或朗读或默读,在吟咏中促使自己尽快进入课文之中。一读,感知课文内容;二读,研究文章题目;三读,抓住课后习题;四读,探讨作者思路;五读,咀嚼语言文字;六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备课时,一篇课文读了这么几遍,就能基本上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我觉得备课从读入手,或者朗朗有声地读,或者默默无声地读,对教材整体有一种居高临下,驾轻就熟,运用自如的感觉。
二、备课中角色转换
我在备课前一般要进入“三个角色”。一是进入学生角色,揣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的感受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目中有人;二是进入作者角色,弄清作者的意图、思路和感情,掌握课文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特色,做到胸中有书;三是进入自己执教的角色,对教学目的、步骤、重难点、板书设计、作业练习等加以综合考虑,做到执法有法。
进入学生角色。学生是发展的对象,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对象。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备课时,教师就应先对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心力、智能、性格、特长做到一清二楚,如数家珍。
进入课文作者角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章。”《桂林山水》是篇写景文章,配有彩图,图文并茂。课文以明快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课文写桂林的水秀、山青、人怡。写水时,作者用大海和西湖作比较,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写山时,作者用泰山和香山作对比,突出桂林山的奇、秀、险。水秀山青配上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风光宜人。读其文,犹如作者领着我们荡着小舟遨游其境,因此而产生了怡人。备课时遵路入境,与作者进行“心理换位”,达到了我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感情溶化在一起的艺术境界。
三、博览众采
教好一课书,教师的知识一定要比这课书多几倍,只有这样,才能信手拈来,皆成妙趣。如果教师的知识与这课书一样多,或者少于这课书,就不能左右逢源,畅所欲言了。因而,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像蜜蜂那样,广采百花,能后酿蜜,又应当像大海,汇纳众流,成其渊博。
准备好了这么多内容,不能一下子都塞给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教师自己掌握的,只有居高临下,才能势如破竹。在讲课时力求把握特点,攻其一点,最后让学生获得知识,加大信息量。
四、写教案——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
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想所得,把教学目的要求、重点、教学过程和方法搜集到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我每次备课都习惯于把课备在教科书上,在教材的天头地脚和字里行间进行批、注、勾、画、圈、点,诸如作者介绍正音正字、词语注释、段落划分、中心思想、板书设计,以及富有启发性的提问,统统写在书本上,我总认为教案只起到一个设计教学线路和提高教学要点的作用,然而,讲起课来真是得心应手。
五、注重备课结果,关注上课过程。
备课和上课同等重要。从备课的角度讲,备课的结果是上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备课的好坏和合理使用媒体教学是达到上课收效的所经历的必要程序。注重备课结果,关注上课过程,这是新课标理念下的首道亮丽的风景线。课与上课的割裂、脱节、不吻合。
只有精心地备课了,才能使我们的上课精彩倍出,二者才能相得益彰。
第五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与评课
备课、说课、上课、听课与评课
备课、说课、上课、听课与评课
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科学规律;培养骨干教师
一、备课 传统的备课: 三备+教案 存在的问题
A 教案 B 备教材 C 以静教案为本位 知识 2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1)教学理念--新
新中国成立初-“讲解-接受”教学模式 教学价值:双基
课堂教学-三个中心—老师,书本,课堂 80年代-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90年代-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 当今-对全面提高素质又有新的认识
素质--国民素质,终身学习的素质--发展的素质 初中科学中--科学素养--科学探究--
学习方式的改变--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学为本--基础 前提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归宿 目的 A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 B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智力的片面发展 C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体学生的同一规格的发展
D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局限在学校中的发展 课改--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2)教学目标--准
过去-重视知识,轻视技能,忽视情感 当前--三维目标 如何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学习方式--发现和接受
接受--学习内容以定论的方式直接呈现,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发现--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两种学习方式相辅相成 初中科学--科学探究
如何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 A 强调身体性参与 B 重视直接经验(3)教材处理--宜 重点 难点 教学思路(4)教学模式--新
问题情境--探究、讨论--拓展, 讨论(5)教学方法与手段--多 新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接受、发现、体验…… 多种学习方式 多种教学方式 3 常见教案的内容 ①课题(本课名称)
②教学目标(目的、要求--本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③课型(新、复)④课时(属第几课时)⑤教学重点(关键性问题)
⑥教学难点(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⑦教学程序(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措施,师生沟通策略等)⑧作业处理 ⑨板书设计
⑩教具(教具准备,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等)?教学后记
新课程观下的教案内容
1、教学目标
2、课题分析
3、教学策略分析
4、设计思路
5、教学过程
6、活动与作业
7、板书设计
8、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新课程强调自我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后进行反思---教学经验理论化 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健康和谐;反思教学缺憾并作自我诊断 记的内容--①成功的关键; ②学生好的思维方法; ③典型错例; ④明显不足。
为再教提供经验的,体会。是创新的基础 4 关于备课的几点建议 ① 提倡集体备课 ② 提倡电子备课
③ 提倡有经验的教师备详案 ④ 提倡个性化教案 二说课
1、什么是说课
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向同行(评委)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和交流的教学活动。(1)意义
将理论学习、个人备课、教学研究与上课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的教研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特点
①简易性和可操作性 ②理论性和科学性
备课-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是浅显的、感性的
说课-教师理性审视教材,帮助教师分析教材,认识 教学规律 ③交流性和示范性
问题:教师的临场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学生的实际效果?
2、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1)说课与备课 相同点 ①内容相同 ②主要任务相同 ③主要作法相同 不同点 ①概念不同
备课-教学活动;说课教研活动 ②对象不同 ③目的不同 ④基本要求不同
备课-实用,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做什么,什么样做?
说课-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依据是什么?(2)说课与上课 ①要求不同 ②对象不同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来讲是一种深化和检查,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来讲是一种更为缜密的科学准备
3、说课内容
(1)说教材--阐述对教材的理解。理解--才能制定较完满的教学方案
目的:①确定学习内容的深度和范围--“教什么” ②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知道“如何教”
内容: ①教材简析;②具体的教学目标;③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重点及难点---对教材内容作知识点分析
(2)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可单列,可插入第一部分中)①学生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②起点能力分析 ③特点、学习方式(3)说教学方法
如何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电化教学和学法指导)及其理论依据。
(4)说教学程序--重点
怎样处理教材、教法,以及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并设计好教学程序(包括导语、过渡语、插语等)。主要有 ①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安排
注意 要有教学内容的安排;讲清“为什么这样做的理论依据” ②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③重点难点的处理
④采用哪些辅助教学手段(什么时候用?道理是什么?)⑤板书设计
4、说课的评价 说课的基本要求
要求教师要有理、有据、有序地说清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者必须把所学的教学理论,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经过自己研究探索,融合贯通,这样才能说得好。①实践第一的原则 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 ③常规要求和个人风格相统一的原则 说课注意点:
研究课堂教学可建立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自评或互评)的四步程序,使教——研——评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师素质整体提高。说课者要认真作好课前准备,说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编制好说课讲稿或教案等,说课要有理、有据、有序、简洁地说清自己的备课与教学思路。
三、听课 成功的听课
前提--认真听,高度集中注意力 基础--听课者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
保证--以看、听、想、记多种听课活动协调作用
1、进入角色听课 ①进入“学生”角色 ②进入“教师”角色 ③进入“指导者”角色 ④进入“管理者”角色
2、听课的基本要领(1)全身心的投入
(2)掌握观察要领 --听、看、想 听什么?
①教师怎样讲?重点?详略? ②清楚?明白?学生能听懂? ③启发(问题情境的创设)④教师的演示(范读等)⑤学生答题 看什么?
①看教师--精神、教态、板书、教具的使用……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如何?
②看学生--课堂气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对教材的感知、注意力、思维、练习、思考、自学习惯等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何? 想什么?
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
3、怎样做好听课笔记(1)基本要求
A 教学实录 B 教学评点 教学实录:
①听课年月日、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等
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③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④学生活动情况 ⑤教学效果
形式:简录、详录和记实 教学评点
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建议 ①教学思想
②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③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④课堂教学设计 ⑤教学手段的运用 ⑥教学方法的选择 ⑦教学基本功 ⑧其它 笔记形式 间评--随时 总评--交流 听课笔记中存在的问题 只记不评 记板书
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五步)--分析新课程下的教学 建构主义观念下的课堂教学
四、评课
素质教育上课评课标准
1、教学目标应具有全面性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三个层次的发展目标
2、教学结构应反映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结构。“三主”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
“三有” 在教师导引下尽可能让学生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三自” 在教师引导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3、教学操作应体现全体性
“三看”:一看教师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否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二看学生参与训练的力度;三看是否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4、教学任务应具有效率性 教学效率的高低有两个指标:
1、教学质量的高低
2、所花时间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