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B)教师寄语:
探索人类起源,开创世界未来。教材分析: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章注意突出有关的基本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本节内容具有开放性,指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目前仍有许多争议,这是正常的。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故本节重难点是人类的起源、证据、进化的过程。本节内容常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察人类起源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
1、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思考:人从生物圈中获取、、。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了 与 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 有着共同的祖先??。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等地区?它们的过着 生活,吃的是。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二、合作探究
(一)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
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三方面不同。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
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5页,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证据。(每组选一人阐述本组观点,其他组成员补充。)提示:
1、设想当时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环境的改变如何迫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3、森林古猿下地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
三、拓展创新
1、现代的类人猿(如黑猩猩)还能再进化成人吗?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2、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知识,谈谈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生物,为什么?
3、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根,人类应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20世纪7年代之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古人类起源于亚洲,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如“北京猿人”化石等。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其后又在这一地域发掘出了大量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而其他地区一直没有发现这么多古老的人类化石。由此,1987年国际学术界形成了比较普遍的看法,即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上从非洲迁移过来的。
近年来,随着新的化石证据的发现,以及对古人类和现代人群基因的比较研究,对人类的起源又有不少争议。有人对非洲起源说提出争议,不少人仍然赞同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根据上面的短文,你能判断下列陈述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1)古人类“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5)亚洲的直立人上从非洲迁移过来的。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大象 B.金丝猴 C.黑猩猩 D.阿拉伯狒狒
2、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类人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5个月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 B.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类人猿比人高等 D.现代的类人猿也能进化成人
3、促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A.生活环境的改变 B.降雨量的加大
C.气温的变化 D.身体结构的变化
4、最早能直立行走,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的是 时代的古人类: A.“东非人” B.“南非人” C.“露西” D.北京猿人
5、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A.古猿的树栖生活 B.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
C.古猿从树栖到地面,四肢行走转变为直立行走 D.产生了语言
6、(2006山东济宁)在以下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现代类人猿,如同其祖先一样,仍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从林生活 B.“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已经可以制造简单的工具
C.“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已经能够用火,并且产生了语言
D.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的其他生物,环境对人类没有影响
二、非选择题
1、进化论的建立者是,他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它的生活环境是,现在类人猿仍过着 的生活。
2、森林古猿在漫长的岁月中是怎样进化成人类的,根据你对课本的认识和理解,其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
3.化石,是由我国的地质学家李捷和古生物学家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等存北京西部 发掘的。
4.下图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请回答:
(1)A的生活方式是由以 生活为主转变到 生活,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2)由图中可看出,人类的体型一代一代地向着 的方向发展,这样 肢得到解放,促进了 的发育,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人类 的工具越来越复杂;衣着上由 发展到。(3)黑猩猩能利用树枝取食洞穴内的蚂蚁,与人类使用工具的不同是。(4)A~G中大脑的重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六、学习感悟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B)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一)1、森林古猿
2、树栖为主
3、运动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脑发育的程度 人类乱砍滥伐,破坏环境,使它们没有生活环境
4、化石
(二)略 拓展创新
1、不能。现在的环境与当时的条件不同了。2、2000万----1000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地球上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到地面上生活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从而使人类起源成为可能。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适应环境,而且能不断改变环境。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生物是人类在与环境的斗争中,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在群体的合作与交流中产生了语言,增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进一步提高了制造和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语言能力。
3、答:曹植把自己比做豆子,把哥哥比做豆茎,釜中的豆子对釜底的豆茎说:“我们本是同一棵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急于煎熬我,把我煮烂呢!”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来像手足一样生于一体之上,所以不应该互相 残杀。人猿同祖,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人类应加大对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 生物的保护措施,如加强宣传的力度,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生活的森林环境,坚决制止一切破坏它们生存的行为等。
4、(1)、(3)是事实;(2)、(4)、(5)是观点。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C
2、B
3、A
4、C
5、C
6、B
二、非选择题
1、达尔文 森林古猿 热带丛林 树栖为主
2、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产生语言
3、北京猿人化石 周口店的龙骨山
4、(1)树栖 下地 环境的改变
(2)直立行走 前肢 脑 使用和制造 赤身裸体 懂得御寒、遮羞(3)天然工具(4)ABCDEFG
第二节人的生殖学案(B)教师寄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让生命因学习而更精彩!教材分析:“人的生殖”不仅是7年级(下)生物第1章的一个重点,也是7年级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上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一课。上好这一课,无疑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正确爱情观、人生观的形成,以及良好社会道德感、责任感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精心设计教学,以父母生育、养育我;我敬爱、报答父母为主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喧染气氛的作用,前后呼应,把人体生殖知识的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能力培养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
2、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父母交流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男、女生殖系统中主要的生殖器官是 和 ? 因为 ?
2、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因为。
3、男性生殖细胞(精子)跟女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的地方是 ?精子由 进入。受精卵形成后在 中向下移动,经过分裂形成,最终在 “安家落户”。
4、胎儿在母体子宫内获得营养靠。
5、你认为妇女在怀孕期间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合作探究
(一)生殖系统
(1)仔细观察课本第9页的IV-3图,标出IV-4图的各生殖器官名称。(2)仔细观察课本第9页的IV-5图,标出IV-6图的各生殖器官名称。
(二)生殖过程
1、阅读课本9--12页,完成下列各题:
(1)含 的精液进入阴道,精子缓慢通过,在 与 相遇,其中的一个 与卵细胞结合形成。这个过程叫,场所是。
(2)受精卵进行,发育成胚泡,胚泡从输卵管移到子宫并植入,这个过程叫,场所是。胚泡继续分裂、分化发育成胚胎。
(3)周大的胚胎开始呈现人的形态,被称为。(4)怀孕 周(即 天,不够 个月),胎儿成熟了。成熟的 和 从母体的 排出,这个过程叫,场所是。刚出生的小孩叫。
2、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怎么“吃喝”、呼吸、排出废物?
三、拓展创新
1、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怎样报答父母的生育和养育之恩?
2、正常的人有生育能力,但有的夫妇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如愿。然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给他们带来福音了,看课外阅读“试管婴儿--谈现代辅助生殖技术”。思考:(1)、试管婴儿怎样形成的?(2)、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会带来一些其他的问题吗?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1、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是通过 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2、男性生殖系统由、、、尿道;阴茎、、、等器官组成,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
3、女性生殖器官包括、、、等,女性主要生殖器官是。
4、输卵管与 和 相连,输送卵细胞。
5、人类的生殖过程主要包括、、、等环节。
6、睾丸的主要功能是()A.只产生精子 B.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C.储存精子 D.只分泌雄性激素
7、卵巢的主要功能是()A.只产生卵子 B.只分泌雌性激素
C.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 D.输送卵细胞
8、人体内卵细胞完成受精的场所是()A.子宫B.卵巢C.输卵管D.阴道
9、胚胎最后着床的位置是在()A.子宫B.卵巢C.输卵管D.阴道
10、胚胎发育的场所是()A.子宫B.卵巢C.输卵管D.阴道
11、人的胚胎发育开始于()A.卵细胞的产生B.子宫内C.精子的产生D.受精卵的形成
12、胚胎发育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A.母体B.胎盘C.卵黄D.胚胎自身
13、胎盘位于()A.子宫内膜B.胚胎上C.子宫壁外D.脐带上
14、能分泌性激素的器官是()A.子宫和睾丸 B.输卵管和输精管 C.前列腺和贮精囊 D.卵巢和睾丸
15、胚胎大约在母体子宫中发育。()A.360天B.280天C.300天D.266天
16、某女性生了一对一男一女的双胞胎,其原因是()A.一个受精卵分裂为两个独立的个体 B.一个卵细胞和两个精子受精 C.两个卵细胞和一个精子受精
D.两个卵细胞分别和两个精于受精
17、卵巢位于()A.腹腔内、脊柱的两侧B.一对输卵管的上方 C.盆腔内、子宫的两侧D.子宫内膜内
18、胚胎发育多长时间开始具有人形()A.两周之后 B.六个月之后C.两个月之后 D.九个月之后
19、胎儿从母体产出称()A.孵化 B.分娩 C.羽化 D.出生
20、一端连接着胎盘,另一端连接着胎儿,在母体和胎儿之间运送氧和养料及二氧化碳和废物的结构是()
A.羊水 B.脐带 C.胎盘 D.卵巢
21、为什么怀孕妇女不能吸烟、喝酒,不能随意服用药物?
22、试管婴儿就是在试管中培育出一个孩子的说法,对吗?
六、学习感悟
第二节人的生殖学案(B)答案: 合作探究
1、(1)精子 子宫 输卵管 卵细胞 精子 受精卵 受精 输卵管(2)分裂 子宫内膜 怀孕 子宫内膜
(3)8 胎儿(4)40 280 10 胎儿 胎盘 阴道 分娩 阴道婴儿 2:胎儿是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拓展创新
1、尽自己所能报答、孝敬父母。如:尽量多帮助他们做家务,不让他们生气等。
2、(1)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将精子和卵细胞分别从人体内取出,在体外创造适合的条件使卵细胞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将胚胎移植到母体的子宫内发育成胎儿。(2代孕母亲与给予遗传基因的母亲之间的问题。达标测试 1.胎盘 2.精囊腺 前列腺 输精管 附睾 阴囊 睾丸 睾丸 3.输卵管 卵巢 子宫 阴道 卵巢 4.卵巢、子宫
5.产生生殖细胞 受精 胚胎发育 分娩
6.B ;7.C; 8.C ;9.A ;10.A ;11.D ;12.A ;13.A ;14.D ;15.B ;16.D ;17.C ;18.C ;19.B ;20.B 21.因为酒中有酒精,吸烟有尼古丁、CO等会对孕妇体内的胎儿产生不利影响,某些药物也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22.不对。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将精子和卵细胞分别从人体内取出,在体外创造适合的条件使卵细胞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将胚胎移植到母体的子宫内发育成胎儿。第三节青春期学案(B)教师寄语: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发挥无穷的智慧。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包括“青春期的生理变化”“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健康地成长”,初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所发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在他们身上渐渐体现出来,老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感受并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的方式,探讨青春期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青春期的形态功能发育是本节的重点。形态发育的特点可以联系学生自己的变化情况并结合课本进行讨论总结;功能发育的特点同样可以结合学生的自身变化情况来分析;对于青春期的性发育,老师要明确指出: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虽然已有生殖能力,但是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发育完善要到25岁左右,这样有助于学生从生理角度去理解提倡晚婚晚育的道理。
本节内容中有一些是目前阶段学生比较敏感,同时也是比较困惑的内容,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又羞于向别人叙说,因此,心理难免会产生负担,要让学生理解,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正常的,要让他们放下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3.知道青春期的卫生常识。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锻炼观察、思考、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
情感态度:
1.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良好习惯。
2.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什么是遗精?
2、什么是月经?
3、女生在月经期如何保护自己呢?
4、思考:最近你身上有没有出现这些现象?
男生:身高突增,声音嘶哑,有喉结,半晚“尿裤子”,心情烦躁。
女生:身高突增,声音变尖锐,乳房发育,出现月经,有心情不想和父母讲?
二、合作探究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分析课本14页的某地男女生身高生长速度曲线图以及睾丸和卵巢的发育趋势图,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某地男生身高突增的年龄比女生要_________(晚/早)。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变化与________________发育有关。
2、-----------是青春期的显著特点,另外_________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黄金时期。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男生出现_____________。女生会来_______________。
3、思考:如果你是一位男同学,发现有女同学因为来月经而影响体育锻炼和劳动时,你会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试演小品体味成长的烦恼,领悟生活真谛。看完后讨论回答这些现象体现出我们怎样的心理变化?
小品1《父亲和儿子》(儿子正坐在椅子上看电视,爸爸进来)父:大龙,你的作业写完了吗? 子:写完了!(一副不耐烦的样子)父:写完了?拿给我看看。子:告诉你写完了就写完了,真罗嗦!(无奈地去拿作业了)(递给了爸爸)全是英语,你能看懂吗? 父:这孩子,越来越不懂礼貌了。子:爸,老师叫你明天去学校。父:怎么,又打架了? 子:不是,你明天去学校就知道了。(第二天)父:(父亲拍着儿子的肩膀)好小子!获得英语竞赛第一名,回家也不和爸爸说一声,让爸爸也高兴高兴。儿子,跟爸爸说说你是怎么获得竞赛第一名的? 子:那是小菜一碟,有什么好说的。小品2《母亲和女儿》
母:林林,今天外面太冷了,快把毛裤穿上,以防感冒。女:不,我不穿,我不冷。母:(生气,训斥)不冷!你到外面试一试,就知道了。我告诉你啊,你不穿,感冒了可别找我。女:(看了一眼,嘴嘟囔起来)谁用你管!(转身就跑)母:哎,吃早饭呀!这死丫头,越大越不听话。女:要迟到了。(急忙走出去)呀!冷死我了!(冷得直哆嗦)(回家)
女:妈,我感冒了,我头痛呀!(做出难受的样儿)母:哎,这孩子,有病又得找妈妈吧。
三、拓展创新 许多有成就的人,就是在青春期内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青春期内开始取得成就的。著名诗人王勃在19岁时写下了《滕王阁序》;李世民在18岁时任军队的总指挥;马克思在17岁时写出了富有哲理性的文章--《青年在择业上的考虑》;恩格斯在19岁学会了IO种外国语言;列宁在18岁时投身俄国的革命等。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青春期更是非常短暂。你们怎样做才能利用好这人生的黄金时代呢?
四、归航拾贝 你的收获是: 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1.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是因为()A.是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
B.是人的大脑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 C.是人体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
D.是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的最好时期 2.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不要()A.了解性知识
B.与结异性同学交往
C.不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工作上 D.获得适合自已发育必要的知识。
3.男生和女生青春期声音发生变化是与什么有关()A.大脑
B.心脏
C.肺
D.性器官
4.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快,所以在青春期要加强()A.营养
B.卫生
C.锻炼
D.休息
5.遗精是指男子进入
后,有时在睡梦中
自尿道排出的现象。6.月经是女子进入
后,每月
次的来潮的现象。7.男孩和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 相同。
8.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这个时期我们要,长。学习感悟
第三节青春期学案(B)答案 合作探究
(一)1、晚 生殖器官
2、身高突增 神经 身体发育 智力发育 遗精 月经
3、略。言之有理即可
(二)体现了青春期的独立性、依赖性和闭锁性
三、拓展创新 略 达标测试
1、D
2、C
3、D
4、C
5、青春期 精液
6、青春期 一
7、不
8、努力学习才干 树立远大理想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第二篇:生物七年级下册实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实验
消化和吸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
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3)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2)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事物的方法,同时获取新知识。
(2)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
1.亲身体验,提出问题。每个学生取一块馒头细细品尝,然后提出问题:馒头为什么会变甜?
2.思考分析,提出假设。学生思考分析馒头在口腔中的经历,提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其中的淀粉发生了变化。
3.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
4.小组交流,完善计划。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点,使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并明确认识到:(1)实验要设计对照组。根据提出的假设,这个实验中有三个变量: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所以对照组(1试管)同时提供这三个条件,而三个实验组则分别只提供其中两个条件,缺另外一个条件。(弥补了教材中只有两个实验组的不足。)(2)获得较多的纯净唾液是实验成功的关键。(3)实验要模拟人的口腔环境,即提供37 ℃左右的水浴并保持一段。(4)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以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变化。
5.小组合作,主动探究。有3个小组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除了设置1、2、3、4试管,还分别增加了:(1)5试管。与1试管相似,但放入的是一半清水一半唾液,旨在探究唾液的浓度是否会影响淀粉的分解。(2)6试管与1试管一样,但放入了100 ℃的水浴中加热,旨在探究在高温下唾液是否会产生作用。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最终得出结论:淀粉在口腔中发
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7.师生反思,总结规模。教师对各小组作出实验评价,肯定学生在探究实验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素养,将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例子与学生进行交流;有的组在试管上没有贴标签作标记,有的组试管内的注入的液体量多少不等。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探究实验的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要有对照组);(4)预测实验效果;(5)观察实验结果;(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学生也对此次探究实验谈谈体会,有的小组得出:做探究实验时,要注意科学的严谨性。除了所要探究的因素,其他条件要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有的小组提出:为了让唾液、牙齿、舌头在口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平时吃饭时要注意细嚼慢咽!有的小组发现唾液稀释后,对淀粉的分解作用降低,从而平时吃饭时,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喝水,这样不利于消化。
实验
消化和吸收 —— 观察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一、目的要求
认识小肠内表面的小肠绒毛。
二、材料用具
猪(或羊、鸡)的新鲜的小肠一段,镊子,解剖剪,培养皿,放大镜,清水。
三、方法步骤
1.纵向剪开小肠
用镊子取一段小肠,用水洗净,纵向剪开,露出小肠的内表面。
2.用眼观察小肠内表面
把这段小肠放在盛水的培养皿里,用眼观察小肠内表面,能看到什么?用手指粘摸表面向左或向右抚摸,会有什么感觉?
3.用放大镜观察小肠内表面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放大镜的倍数要大一些,这时可以看到,小肠内表面有很多绒毛状的突起。这些绒毛状的突起叫什么?
四、交流讨论: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
实验
呼吸的过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三、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五、课前准备
软尺、多媒体、模拟实验模型。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的)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
学生:(猜测并假设)
(1)当肺变大时外界空气就进去了;当肺变小时,肺内气体就排出。
(2)当气体到达肺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发表看法,设置悬念)同学们敢于大胆猜测和设想,这种精神很好,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动画片)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教师:(让学生自己体会感觉)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肋骨如何运动?胸廓如何变化?
学生:(让学生看肺的动画: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同时仔细体会感觉,研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当深深地呼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教师:刚才同学们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呢?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呢?
学生:(动脑筋,提出实验办法及方案,对自己的感觉充满自信)用软尺测量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长度。如果吸气时长度变大,呼气时长度变小,就说明我们的感觉是对的。
教师:好,同学们想的办法很好。我们现在就可以通过测量胸围来探究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现在请同学们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提醒学生要注意实验要领)1.测量时身体取自然站立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要均匀。2.软尺的位置要合适。3.软尺不要有折转。4.作好记录数据:尽力深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尽力深呼
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5.测三次记录好数据并设计表格,算出平均值。
学生:〔实验活动:根据实验要求每3~4人一组(男女分开)。测三次后将胸围差数据记录在各小组设计的表格中,并算出平均值,各小组分别向老师汇报〕
教师:(组织学生对胸围差数值进行分析,提出如下问题进行讨论)
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差别,原因是什么?
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
1.我们的胸围差(不)明显。同学间的胸围有差异,这与年龄、性别以及是否经常锻炼有关。
2.胸围差并不能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隔肌的收缩和舒张也会影响胸廓的容积。
教师:很好。同学们刚才通过准确测量,认真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和推测。
教师:(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收缩和舒张,膈肌收缩和舒张。让学生仔细观察)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讨论: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时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边观察边讨论,互相补充后做答)当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呼气时正好相反。
教师: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是不是和同学们所描述的那样?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还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学生:(1)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
(2)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教师:请会游泳的同学说说,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学生:会感到呼吸困难(吃力),胸廓受到水的挤压,胸廓扩张受到影响。
教师: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为什么?
学生:胸廓的扩张受到影响,吸气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呼吸,体质下降。
教师:通过以上两例,你能说出胸廓扩张和呼吸的关系吗?
学生:胸廓扩张,胸腔容积变大,吸气;胸廓受压,胸腔容积缩小,呼气。
教师:同学们说的是否正确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模拟膈肌的运动)你们从模型中看出两气球代表什么?橡皮膜代表什么?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学生:两气球代表两叶肺,橡皮膜代表膈肌;当橡皮膜收缩时,气球胀大;当橡皮膜舒张时,气球回缩。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一个容器中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气体的总量没有改变,当容器的容积增大时,气体压力就小;容积缩小时,气体压力就大。胸廓也是这样,当气体压力低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吸入;当气体压力高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压出。
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 的气体压力相应缩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
[巩固知识]
教师:现在我们共同回忆一下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学生:回答(略)
实验
血液 ——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一、教材分析:以生活实际为背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可以较好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血液既熟悉又陌生。虽有流血、验血的经历,但对血液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有什么作用,还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掌握。
三、教学目标: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四、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血浆(blood plasma)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成分:90%的水、血浆蛋白7%
2、血细胞(blood cell)
红细胞(RBC):无核、两面凹的圆饼状。含血红蛋白(Hb),呈红色。功能:运输氧
白细胞(WBC):有核、数量少。功能:吞噬细菌和病毒
血小板(PLT):无核、最小、形状不规则。功能:凝血、止血
激情、质疑
分析资料
相互交流
观察、分析、表述、交流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进一步巩固
解答
创设情景:为什么失血过多会死亡?
出示资料
质疑: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演示实验:加入抗凝剂后的鸡血出现分层现象
问题:分几层?
有什么成分?
其功能如何?
组织学生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巡视指导
知识回顾
感悟与收获
达标检测:瞭望角
布置作业
实验
血管 ——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一、教材分析:以观察小鱼尾鳍实验为背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学会区分三种血管。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血管的知识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四、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五、材料用具: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棉花。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用浸湿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尾部,再放在培养血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第二步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尾鳍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情况。大家在观察时,要识别准毛细血管,首先要注意是否红细胞单行通过血管。如果是,则这条血管就是毛细血管,然后注意各血管内的血流速度,识别小动脉和小静脉。现在开始实验观察。
(学生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同学们在观察中是如何区别三种血管的?
(回答:我首先找到了在流动血液中的红细胞,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就是毛细血管,再看血流速度和方向:血流速度快,流向毛细血管的是小动脉。反之,则是小静脉。)
小结:回答得好,说明他抓住了三种血管的主要特点。请同学们按要求整理好实验用具。
实验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膝跳反射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应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紧扣人与环境的关系,概述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有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现象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神经调节是怎样进行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验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的单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5、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
四、教学策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
1、反射弧(reflex arc)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测定反应速度
激情、质疑
产生强烈求知欲望
相互合作
实验探究
表述交流 归纳概念 进一步明确
激情、质疑,自学探究
表述交流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小组合作,相互交流
做出假设
制定实验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相互交流
进一步巩固
解答
创设情景:开始学骑自行车为什么总是东倒西歪?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实验:膝跳反射
强调: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 叩击部位:膝盖下方韧带
② 叩击时机:受试者放松且未注意
指导、帮助
举例:
含羞草对外界的反应是反射吗?
衣藻或草绿虫的应激性是反射吗?
强化认识
创设情景:为什么有的反射可不受大脑的控制?
帮助、指导
案例强化:针扎手,是先缩手,还是先感到疼?
组织学生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指导、帮助
第三篇: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二节
法脿中学课堂教学案
科 目:生 物 年 级:七年级下册 主备教师:吴长辉 参加讨论教师:
备课时间:2015-3-16 集体讨论时间:2015-3-18 备课组审批: 教科处审批:
温馨寄语:青春是生命的光彩,正视匆匆溜走的的时光,欣然面对每一个不可重复的今天。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概念。
三、课堂前置: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1)组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功能:a、阻挡__________的侵入。b、分泌物有__________作用。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
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1)组成:体液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功能:a、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__________,使病菌__________。b、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__________。
3、非特异性免疫:(1)概念: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_____而是对多种______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2)来源:人类在_____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功能。
4、人体的第三道防线:(1)组成,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2)功能,产生__________,消灭__________,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3)举例,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内的__________在_______的刺激下,产生抵抗__________的抗体。等人病好后,__________还留存在体内,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得天花了。
5、特异性免疫(1)概念 :出生以后才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起作用的免疫。(2)来源: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__________功能。
6、免疫的含义:免疫是人体的一种________。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
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________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_______和______等。
7、免疫的功能:(1)自身稳定:清除体内
和损伤的细胞。(2)防御感染:抵抗__________的侵入,防止_________的产生。(3)免疫监视:________和_______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__________)。
8、过敏反应:(1)原因a 内因:抵抗_____侵入的功能过强。b 外因,有_____的刺激。(2)举例:a 吃了鱼,虾等食物后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皮肤_________难熬。b 吸入花粉会发生_________或_________。c 注射青霉素会发生__________。(3)预防:找出__________,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__________。
9、计划免疫,(1)概念: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__。(2)举例:a 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__________可以预防结核病
b 出生三个月的婴儿通过接种________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四、小组交流:(以课堂前置为主)
五、分享表达:(学生归纳,教师只做简单总结)
六、展示提升训练:
第四篇: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新的学年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了我校七年级1班的生物教学任务,为了更好的搞好生物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42课时,每周2课时。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7课时)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2课时
第二节 人的生殖 2课时 第三节 青春期 2课时 第四节 计划生育 1课时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6课时)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课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2课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2课时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4课时)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课时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课时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1课时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6课时)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 2课时 第二节 流动的管道 1课时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 2课时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课时 第五章 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2课时)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除 1课时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1课时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8课时)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3课时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2课时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课时 第四节 激素调节 2课时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4课时)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课时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课时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课时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2010年3月1日
第五篇: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下册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坡头初中
酒小兵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七年级下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1)正确使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进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
(3)利用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与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46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7课时)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2课时
第二节 人的生殖 2课时
第三节 青春期 2课时 第四节 计划生育 1课时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6课时)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课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2课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2课时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4课时)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1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6课时)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 2 第二节 流动的管道 1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 2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第五章 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2课时)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除 1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1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8课时)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3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2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 第四节 激素调节 2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4课时)
2011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