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3三个儿子教案一
教案一
南昌市新世纪小学
喻琴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当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前两个儿子只知道展示自己的特长,只有第三个儿子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所以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涵,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体验活动中,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阅读中思考、发现,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理解老爷爷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并落实到行动中。【教学重点】
1.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2.学习运用“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式说话。【教学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你们看图上有三位妈妈和他们的儿子,数一数,有几个儿子?
2.可是这位老爷爷却说,只有一个儿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个儿子》。(出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字字入眼,字字入心。2.识记生字
(1)出示带拼音词语,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读。(2)去掉拼音,交流识记方法。(3)开火车读生字。
3.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练读。
(1)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这个妈妈可不光是在说自己的儿子,把“说”换个字,她是在——夸自己的孩子,那谁来当这个妈妈来夸夸自己的孩子。(课件出示)一个妈妈()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想想这个妈妈说的时候,心情怎样,再来读读这句话。
(2)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有这样的儿子,妈妈高兴吗?(课件出示)又一个妈妈()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带着你的感受,夸夸你的孩子吧。
(3)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想想,这个妈妈说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呢?(课件出示)另一个妈妈()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指名学生填空,读一读。
听了这三个妈妈的话,你能用“一个……一个……另一个……”来说说这三个儿子的特点吗? 你们看,在介绍三个不同的人或者事物的时候,我们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式来说,就可以表达得更清楚,更有条理。其中的“个”还可以换成别的量词,谁来试着说一说这样的句子。(出示练习习题)
(4)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5)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6)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指导“沉甸甸”的读音,练习说ABB格式的词语。
[设计意图:在识字环节,尊重学生的基础,扎实落实识字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活动,提高识字有效性。读重点句子,一是为了在语言环境中进一步巩固汉字的识记效果,二是为了抓住重点句子来学习语言,发展语言,三是抓住三个妈妈对儿子的不同评价,可以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后面的阅读打基础。“一个,一个,另一个”是本课的重点句式,我让学生在运用中说三个儿子的特点。通过此练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此句式,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写生字。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探究新知
1.(出示课文插图)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图上的这三个儿子,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你能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式来说吗?
2.课文的确写了三个儿子,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他指的是哪个儿子呢?找到描写这个儿子的句子。
(1)出示句子“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2)哪个词告诉我们水桶很重啊?那请你读读这个句子。3.课文还有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桶水很重啊?(1)出示句子: 一桶水可重啦!
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2)指导朗读。
4.就在三位妈妈吃力地拎水时,迎面跑来了三个孩子。(引读三个孩子表现的句子)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合作表演第三对母子?
5.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了吗? 6.老爷爷只看见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啊?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习惯,通过让学生去寻找课文哪些地方告诉我们水很重,再通过指导朗读感受妈妈的辛苦,最后抓住三个儿子看到妈妈拎水后的不同表现,让学生去感受人物品质,突破教学难点。]
四、升华情感
1.听了老爷爷的话,看了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2.现在,你想对三个妈妈说点什么?
3.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营造情感氛围,学生练习说话 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生病的时候……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满头大汗的时候…… 孝敬父母就是当妈妈买回你爱吃的水果时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妈妈熟睡的时候……
[设计意图:对“三个儿子”“三个妈妈”说话,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文本,结合自身实际,让“孝”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最后在音乐的渲染下,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有话可说。]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一个
一个
另一个 妈妈夸儿子: 既聪明又有力气
唱起歌来好听极了
没什么特别
妈妈拎着水桶: 翻跟头
唱歌
帮妈妈提水
(懂事
孝顺)
第二篇:三个儿子教案一[定稿]
三个儿子
授课时间:2011年5月17日 授课人:朱纳 授课班级:二年三班 授课地点:阶梯教室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两个词语“胳膊,晃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能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一问题。
【教学重点】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并能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要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难点】懂得“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小黑板出示课题)
2、师:同学们,老师先要考考你们上节课生字学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
既 然
嗓 子
拎 着
水 桶
晃 荡
走 走 停 停
胳 膊
沉 甸 甸
师:大家真不错,把词语都记住了!
二、自读自悟三位妈妈说自己孩子的话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井边,这一天三位妈妈一起去打水。他们边打水边说话,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听录音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三位妈妈谈论的内容,划好后自己读一读。
2、出示课件
3、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三位妈妈在谈论什么呀?
生:在谈论他们的儿子。
4,请你们来当当妈妈,读一读妈妈们怎样谈论自己儿子的。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师:谁来当一下第一个妈妈?
1、出示课件: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⑴ 学生读到第一个妈妈说的话。
⑵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妈妈的话?
(学生自由说说理由:很骄傲、很自豪)出示课件
(师板书:一个妈妈 第一个儿子 既聪明又有力气)
⑶ 谁能读得更自豪些?
(指2生读)
(4)我们一起来当第一位妈妈夸夸自己的儿子吧!
(齐读)
过渡:
第二位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样的呢?谁来夸夸。
2、出示课件: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⑴ 学生当第二个妈妈夸夸自己的儿子。
⑵ 师:从他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1:我知道她很自豪。
生2:我知道她的儿子唱歌很好听,所以她说得那么骄傲。出示课件
(师相机板书:板书
又一个妈妈 第二个儿子
唱歌好听)
⑶ 师:谁也想来试试?
(指2~3生读)
⑷ 师:你觉得他们哪里读得好?
生:她的“谁都”读得特别重。
师:是啊,“谁都”读重了夸奖的味更浓了。
⑸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过渡:
前两位妈妈眼中都有位优秀的儿子,那第三个妈妈呢?
3、出示课件:
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⑴ 学生当第三个妈妈说说自己的儿子。
⑵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出来,他跟前两位妈妈说的不一样?
生1:语气一点儿也不骄傲。
生2:因为她的儿子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所以她读得非常平淡。出示课件。
(师相机板书:另一个妈妈第三个儿子
没有什么可说的。)
⑶ 师: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你会这样读,那这特别的地方你指的是什么呢?
生1:是指没有像前两位儿子那样的特长。
生2:她的儿子很普通。
⑷ 师:谁也想来读一读!
(指名2生读)
⑸ 齐读!
过渡:
现在,我们都了解了妈妈谈论的话题,你最喜欢哪个儿子?为什么?我们连起来读读吧!读时你可以把自己当成妈妈在说自己的儿子。
(齐读)
四、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师质疑: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中共有三个儿子,可最后在旁边的老爷爷却说:“三个儿子?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师:你有什么疑问?
生1:明明有3个儿子,怎么只看见一个呀?
生2:这一个儿子指的是谁?
4、师:老师也很疑惑,请同学们赶快到课文中去找找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读课文,找找答案)
5、反馈交流。生自由说说后来发生的故事,及三个孩子的表现。
(师相机出示课件: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板书 翻跟头)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板书 唱歌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板书 提水桶)6、师:请同学们好好地读一读这8-12自然段,现在你喜欢哪个儿子?
(学生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7、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不用给予肯定,指导朗读这几个自然段。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这三句,知道三个孩子的不同表现。
8、师: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个“沉甸甸”,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我想告诉大家这桶水很重。
师:课文中还有一句话描写水桶很重,请你找一找。
9、出示课件: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0、指导写字:
师:是呀,这么重的一桶水,胳膊都痛了,我们来写写“胳膊”这两个字吧!
⑴ 课件出示:胳膊(带田字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注意点。
⑵ 学生各试写一个,教师巡视。
胳膊都酸了那桶里的水会怎么样?(晃荡)出示课件。学生观察字形,学生试写。
⑶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进行对比。
⑷ 重点指导“膊”。
师:同学们,我们写写字,胳膊就开始酸了,而妈妈们却还要提着这满满一桶水,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妈妈的辛苦吧!一桶水可重啦!
(引读第8自然段)
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一个孩子……
(引读三个孩子的表现)
11、看着这桶沉甸甸的水,再看看这三个孩子的表现。你明白老爷爷说的话了吗?这一个儿子指的是谁?又为什么要这样说?(板书孝顺懂事)
(同桌讨论)
12、交流反馈,学生畅所欲言。
13、教师小结:是呀,一个妈妈真正的好儿子,他懂得妈妈的辛苦,他会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看来,这位第三个儿子并不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首先他是个聪明的孩子,见到妈妈提着沉甸甸的水他主动帮助妈妈。其次他能提动满满一桶水说明他很有力气。他具备了第一个儿子的特点,同时也具备了前两个儿子都没有的特点孝顺,懂事,但是他的妈妈在别人面前不炫耀不夸奖自己的孩子,说明妈妈很谦虚教育孩子很有方法。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同样我们也是妈妈的孩子,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既聪明能干又孝顺懂事的孩子那?那你会怎样做。
回头再来看看谁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出示视频。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一个妈妈-----
第一个儿子 既聪明又有力气
翻跟头
又一个妈妈----
另一个妈妈----
第二个儿子
唱歌好听
第三个儿子 没什么好说的 孝
唱歌
提水桶
顺、懂 事
第三篇:《三个儿子》教案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执教者:朱微 时间 2016、5、15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朗读课文。
2、难点: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出示《游子吟》,1、齐读。
2、孩子们,这是一首表达谁对谁的爱的诗歌呢?
母亲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母亲用她的言语和行动陪伴我们长大,那么,我们又应该这样对待我们的父母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3、板书课题
4、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次。并指导“子”,轻声。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学课文之前,老师要检查检查,我们来复习一下学过的生字宝宝。想要挑战吗?我们做一个“摘星星”的游戏吧。(出事课件:拎水桶 聪明 沉甸甸 嗓子 胳膊 晃荡 既然。男女生比赛)
2.孩子们真棒,恭喜孩子们,顺利过关。生字宝宝们都躲藏在课文里了,我们去找找他们吧!现在,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句读通顺,并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读框架。(出示课件:学生读读文要求;学生读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并填空,再齐读。)
三、细读课文,品味情感。
1.孩子们,刚才我们知道了课文写的是母亲与儿子的故事,在故事里咱们先来看一看这三个儿子在妈妈的眼里是什么样的。
(1)请大家读一读课文2-6自然段,将在妈妈眼里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用横线画出来。
(2)点生分别说出三个妈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儿子的。她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体会妈妈的感情)
(3)分组比赛读前两位妈妈的句子。
让我们一起带着自豪与骄傲,像妈妈的样子,竖起大拇指,露出得意的表情,一起来夸夸自己的儿子。
(4)指导孩子朗读第三个妈妈的语句。
天下的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在每个妈妈心目中自己的儿子都是最棒的。有的妈妈爱的骄傲、激昂,有的妈妈爱得谦虚、深沉。第三个儿子的妈妈就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的。
出示课件: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的语气是应该是怎样的呢?(谦虚)
2、指导学生朗读妈妈打水的语句
(过渡语:天下的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在每个妈妈心目中自己的儿子都是最棒的。有的妈妈爱的骄傲、激昂,有的妈妈爱得谦虚、深沉。无论怎么样的评价妈妈们还是在劳作。妈妈们在干什么?)
妈妈们都把水打满了,这桶可重了!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出示第八自然段)
学生读文并点生做动作,其他人齐读。(理解“晃荡”,“晃荡”就是你捧着一碗满满的水,水在碗里左摇右晃,快要溢出来。)孩子们把书轻轻地放下,你可以轻轻地站起来,想像一下在你的面前就有这样的一桶水,弯下腰,伸直手臂,抓住提手,胳膊用力向上提。带着累的感觉读。这桶水,真重呀!(师评价)
3、这时候,三个妈妈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回家的路上,迎面跑来三个儿子,他们在做什么?
4、孩子们在做什么?
(1)默读9-11段用波浪线画出每个孩子的做法。
(2)点生分别找出三处描述儿子的做法的句子,点生读,齐读。(板书:翻跟头 唱歌 帮妈妈提水)
(3)学习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话。三个儿子:一个翻跟头,一个唱歌,另一个帮妈妈提水。
(4)总结:下面这句话,帮我填填空吧!老师描红了三个词语,在以后的看图写话中,如果图画里出现了三者或三者以上的时候,就可以用到这样的关联词,(5)请仔细观察这幅图画,你看到了这些猴子在干什么?把这些话放在句子里呢?
(6)返回“三个儿子的做法”课件,孩子们,在妈妈希望儿子能帮她提水的时候,那个聪明而有力气的儿子在翻跟头,那个唱歌极好的孩子在唱歌,唯独这个在妈妈口中没什么特别的儿子(帮妈妈提水)。从他们三个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板书: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孝顺)
(7)通过对三个儿子的了解,你更喜欢哪一个儿子呢?(点生答并说明理由)
5、孩子们,我们今天的课题是什么?(三个儿子)(1)跟在背后的老爷爷怎样说的?看见的是哪一个儿子?(第三个)为什么?(因为只有善于行动,孝顺父母,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男生:“三个儿子?”女生“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 的儿子。”分开读。
(2)所以说,老老爷爷所看见的一个儿子是指一个______的儿子?(板书: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6、这时候,我想你一定有些话想说,请你对三个儿子说说话吧!听了你们的话,三个儿子一定会有新的表现。咱们班的孩子真孝顺啊!
四、情感升华,内化行为
孩子们,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这么的简单。孝敬父母就是———(读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五、总结: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将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让我们在《弟子规》的吟诵中结束这堂课吧!谢谢孩子们!(播放《弟子规》)
板书:
翻跟头 聪明又有力气
23、三个儿子 唱歌 嗓子好 孝敬父母好孩子
帮妈妈提水 孝顺
第四篇:三个儿子教案
一、教材依据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教材见附页)
二、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交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策略:
(一)充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识字、阅读紧密结合。
将识字教学贯穿于阅读中,充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在课文语境中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形;精读课文时,结合语言环境,了解字义,巩固识字;将认识的生字换一个语言环境再认识,增加见面次数,强化识字;最后安排自主观察、写漂亮字练习,巩固字形认识,使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二)营造情感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兴趣。因此,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拨动学生心弦尤为重要。
(三)体验人物情感,落实语言训练。
本课教学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体验人物情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示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语感,落实语言训练。
三、教学目标
1.会认“既、嗓”等6个生字,会写“拎、桶”等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难点
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学资源准备
1、课件、装满水的水桶、“好孩子”卡片等。
2、搜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的资料。
3、让学生观察妈妈在生活中的辛劳,并用心感受。
七、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听唱儿歌《好孩子》,导入新课。
1、听唱儿歌《好孩子》:擦桌子,抹椅子,拖得地板像镜子,照出一个小孩子。小孩子,卷袖子,帮助妈妈扫屋子,忙得满头汗珠子。
2、导入新课:好孩子,人人爱。这节课有《三个儿子》来到我们的课堂,他们是好孩子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三个儿子》。
(二)板书课题。
低年级的孩子很喜欢儿歌,以这首《好孩子》儿歌导入新课,很快就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并对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有孝心”,做了铺垫。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二)交流识字情况,培养识字兴趣。
1、形式多样有趣的读生词(齐读、个人读、开火车读、领读、男女生轮读、比赛读等穿插进行,增加读生字的兴趣。)
2、指导难读的词,注意“沉甸甸”的“甸”变读为一声,“胳膊” 读轻声。
3、自主识记字形。
4、组内交流:说一说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的;哪个字难记,向组内同学请教。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重点,要扎实有效地进行。
轻声的读法对于低年级学生不好掌握,特别是南方学生更难读准,需加强示范、指导。
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识字的空间。
(三)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
1、学“既”字。
(1)“既”字有个好朋友是“又”,他俩总在一起,谁来读一读课文中这句话。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师用“既……又……”的句式夸奖学生。(你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2、学“嗓”字。
(1)你会用“嗓”字组词吗?
(2)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如“金嗓子喉宝”“嗓咽喉爽”)
(3)师夸赞学生。
如“你的声音真好听,你有一副好嗓子。”“你们的声音真洪亮,真是金嗓子!”用有“嗓”字的句子夸赞学生。
3、学“拎”“桶”“晃”“甸”字
(1)请学生先做拎水桶的动作,然后说为什么“拎”字是提手旁,“桶”字是木字旁。
(2)请一名学生拎一桶水,其他学生观察水面变化。
(3)师采访拎水桶的学生:你拎这桶水感觉怎么样啊?指导读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
(4)请学生说水面的变化,巧记“晃”字。
如:太阳发出万丈光芒;日光为“晃”等。
5)课文中还有一个词也是说水很重的,谁发现了? “沉甸甸”,识记“甸”字。
(6)请大家读词语、句子。
4、师真诚地表扬:同学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会读了,真了不起。
潜移默化地渗透多种识字方法。
(意在让学生感受“既……又……”关联词语的用法。)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识“嗓”字。
做动作、理解意思记字法。
凭借“一桶水”记住“拎、桶、晃、甸”四个字。
编儿歌记字法。
不忘把生字再放在句子中识记。
三、创设情境、体验情感、练习朗读。
(一)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1、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2、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二)练习朗读。
1、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1-6小节,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用横线划出。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夸一夸孩子。
3、组内练读。
通过老师真诚的表扬,学生联系生活,回忆、模仿妈妈的夸奖,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
四、朗读交流,感受阅读乐趣。
交流
(一):
(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1、采访刚才朗读的同学,顺势指导: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儿子时,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预设:(1)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2)我想,我的孩子真能干!
(3)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2、各位妈妈们都自豪地、骄傲地夸奖夸奖自己的儿子吧。(学生练读)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体会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体验人物情感,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
(二):
(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大家仔细地听一听,评一评他的朗读。(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学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通过学生自己朗读练习、互相评价,就能达到有感情朗读,培养自读自悟、感悟欣赏的能力。
交流
(三):(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会怎样想?
2、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来朗读。
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违背文章主旨的情况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是非常必要的。
交流
(四):整体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受,而不是支离破碎。
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顺势指导生字书写。
(一)自读自悟7、8自然段。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妈妈们感觉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文的第7、8自然段。
(二)交流、朗读。
1、交流:妈妈们感觉怎么样?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2、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朗读)
3、假如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最想什么?(真想有人来帮忙……)
(三)自主读书9-11自然段,顺势指导生字书写。
1、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9-11自然段,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2、指名学生读。
3、教师边板书边指导学生书空“拎”字。
板书:
翻跟头
三个儿子
唱着歌
拎水桶
4、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5、第三个孩子的妈妈这时心里在想什么?
本环节以自读自悟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文强化识字,顺势指导书写。
为理解老爷爷的话,突破难点作铺垫,六、细读重点段、自主提问、自主解答。
(一)默读思考、自主提问。
面对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老爷爷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默读课文最后两个小节,边读边想:读了老爷爷的话,你有什么问题?(明明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一个儿子?)
(二)自主读书、自主解答、有感情朗读。
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面的一系列铺垫,此时老爷爷说的话的含义学生已能水到渠成的理解了。
七、课文延伸、主题升华,巩固识字。
(一)所思所感,及时写话,铭记心里,付出行动。
1、看了第三个孩子的表现,听了老爷爷的话,前两个孩子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好儿子呢?
2、我们怎样做,才是妈妈真正的好孩子呢?说完写下来,写在“好孩子卡片”上。
3、读写话,教师小结。
(二)课文巧妙延伸,巩固识字。
1、你们对父母的孝心让老师感动。再向大家介绍《一个好孩子的故事》。课件展示:有一天,妈妈生病了,嗓子痛,我去给妈妈买凉茶。我拎着凉茶往回走,凉茶晃来晃去,我生怕它摇晃出去,走路很小心,我感觉这杯凉茶沉甸甸的。回到家里,我给妈妈喝凉茶,又打了一桶水给妈妈洗脚。妈妈夸我是一个既有孝心,又能干的好孩子。(文中生字注音)
2、分角色朗读全文。
写话练习:让学生明白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并努力做一个真正的好孩子。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提醒自己付出行动,以实现文道统一。
生字换一个语言环境,增加生字的“见面机会”,同时这个小故事又展示给孩子们关心妈妈的爱心,给孩子们以启迪。
八、细心观察、写字练习。
(一)观察生字,心里书空练习。
学生细心观察要求会写的字,发现规律,找到难点,在心里书空练习。
(二)组内交流。
哪个字难写,哪个笔画难写,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
(三)指导书写。
1、指导“聪”字写法。
怎么能把“聪”字写漂亮呢?“耳”字作了偏旁就变苗条了,这三横写得短一点儿,最后一笔横,变成了提,“耳”字就苗条了。老师相信聪明的孩子一定能把“聪”字写漂亮。
2、请大家在田字格里写一个。
3、学生自己练习写其他字。
学生书写质量的高低,与动笔前的观察密不可分,因此,课堂上要留足时间让学生细心观察生字。
本课有6个左右结构的字,所以选取
“聪”字,重点指导书写。
九、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一)总结全文。
(二)作业: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多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捶捶背,倒杯水,让爸妈笑开颜,做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教后反思:
(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本课教材特点,本班学生特点,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充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营造情感氛围,激发阅读兴趣;体验人物情感,落实语言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把生字放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用本课的生字词夸赞学生,以及课外拓展《一个好孩子的故事》中生字的再认识环节,深受孩子们喜爱。课后,有很多家长和我讲孩子对他们的爱,很感动。
(二)教学中还遇到了两个没有预设到的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
1、学生初读文时,有学生认为是“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孩子”帮妈妈拎水桶,显然对文本理解有错误,我没有马上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引导学生反复读文,“三个妈妈夸赞孩子的话”,和“三个孩子看见妈妈拎水桶时的表现”的句子对比读,然后讨论,最后学生自己明白了“那个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孩子”把力气用在了翻跟头上了。
2、有学生认为“翻跟头”“唱着歌”的两个儿子也是好儿子,因为他们能给妈妈们带来快乐。我引导学生首先读描写“妈妈拎水桶很累的”段落,然后问学生“妈妈现在最需要什么?”接着引导学生说“翻跟头”“唱着歌”的两个儿子如果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儿子?让学生真正明白:关心、体贴、孝顺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感觉这样的教学处理既尊重了学生,又不被学生牵着走。
第五篇:三个儿子教案
三个儿子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既
嗓
拎
桶
晃
甸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4、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巩固生字词。既
嗓
拎
桶
晃
甸(课件1)
二、细品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同学们字词掌握的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题目告诉我们有三个儿子,现在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话。(课件出示2:最后一段话)指名读
2.为什么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那我们就从课文中找答案吧!(课件出示3:按要求读课文)(1)画一画:自由读课文,用直线画出三位妈妈说自己儿子的话。(2)想一想:三位妈妈说话的语气一样吗?(3)读一读:读出三位妈妈说话时的语气。
3.学生开始自由读书(3到4分钟),边读边画,然后让学生读出三位妈妈说的话。(课件出示4:三位妈妈说的话。)下边就请你们把自己当成妈妈,自己读一读 三个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语气,读出妈妈的感情。(自由练读)
4、朗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1)(课件出示5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读的怎么样了?各位“妈妈”们,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同学们听听,他把自己当成了妈妈没有?
指名读
评价读的怎么样,可多找几名学生读。引导学生读出骄傲的语气。采访:都说你读得好,那老师来采访一下啊,要说心里话哟!这位“妈妈”,请问您刚才在夸奖自己儿子的时候,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师:还有谁说说?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是最棒的,谁也比不过他。
生:我的孩子是最聪明力气最大的,长大一定是个大力士!„„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得更自豪一点吗?让我们一起来夸夸他„„(齐读)
(2):(课件出示6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同学们,你们瞧,一个妈妈夸奖了自己的孩子,另一位妈妈也不甘示弱。第二个妈妈又是怎样夸自己孩子的呢?请个同学读读。(指名读)好,大家来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 „„
(边朗读边评价)
我觉得小朋友读得特别有感情,但是你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和动作。这样一定会更棒!来做做动作。全班同学一起来试试(昂起头、骄傲的眼神、竖起拇指),来大家一起来读读。
师:是啊,同学们真棒,我们就要这样,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多练习朗读,这样书一定会读得更好听!
(3)(课件出示7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好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谁来读?
两个妈妈都夸奖了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位妈妈的谦虚,用温和,平静的语气读。(指多名同学朗读)
师:真是谦虚、朴实的妈妈!孩子们,有句话叫作骄傲使人„„
(全班齐答: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但是呀,可千万不能像骄傲的大公鸡、花孔雀那样,翘尾巴啊!
5、读读演演,体会“孝敬”美德。
(1)时间不知道不觉就过去了,三个妈妈也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她们三个走走停停,走走停停(师重读)这是为什么呀?生:因为水桶太重了?
师:课文的哪些词语或句子告诉了我们?(第8自然段)(课件出示8:第八自然段)
(2)、读第八自然段,体会一桶水可重啦!体会妈妈的辛苦。
指名读,听的孩子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这桶水太重了,妈妈提着很吃力。
生2:我知道妈妈提着水太辛苦了,真想有个人能帮帮他们。
师:如果你是他们的儿子,你会怎么做呢?
生答(略)
师: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快速地读课文,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划上“________”(指三名同学回答,相机板书。)
师:孩子们,看到这样三个儿子,现在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呀? 生:真是的,表扬的孩子不帮妈妈,没什么特别之处的孩子却这么孝顺。生:„„
师:如果这三个儿子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对他们中间的谁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第三个儿子说,你可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生:我也想对第三个儿子说,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生:我想对第一个儿子说,你真不懂事呀。只顾自己翻跟头快活。生:„„
7、师:请大家大胆地想像一下,假如这三个儿子都长大了,他们的妈妈也很老了,三个妈妈又坐在一块儿聊天,(多媒体出示)
一个妈妈(难过)地说:“我的儿子工作很忙,很少回家。”
又一个妈妈(伤心)地说:“我的儿子是大明星,一天东奔西跑,也很少回家呀。”
这个妈妈(高兴)地说:“我的儿子常常回家看我,照顾我。”
学生经过想像,体会,分别填出了“难过、伤心、高兴”
师:正如你们跟这三个儿子对话一样,其中一位妈妈还和老爷爷有一段对话呢,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个当妈妈,一个当老爷他,分角色读一读.我们要请一对同桌小伙伴上来表演表演,还得请出三个儿子,另两位妈妈,作者,一起来演演,好吗?演一演回家路上的这段情景。
(课本剧表演)
师:孩子们,掌声送给我们这些小演员们。
师随即采访:
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生:因为只有第三个儿子帮妈妈提水。
生:因为最后这个儿子懂得妈妈的辛苦,帮妈妈分担,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课件出示9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师: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呀!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同学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什么水都有了,水桶是没你们提的了,你觉得从今天开始你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儿来孝敬他们?课件出示10
生:我要帮妈妈做清洁。
生:我也要学着做家务,替妈妈分担。
生:我再也不调皮了,以后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好好表现。生:对,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秀成绩来回报父母。生:„„
师:同学们,我们都是在爸妈手心里疼爱着长大的,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可是当我们渐渐长大,有的同学就开始粗声粗气地对他们说话,甚至不耐烦了,其实我们应该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面对爸爸妈妈呢? 生:应该有一颗孝顺的心。
生:应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生: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师:真好,孩子们,老师今天也给你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叫《感恩的心》(课件出示11)同学们,让我们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回忆爸爸妈妈们曾经为我们的付出,给我们的关爱,在这颗空白的心形卡片上写下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几句话,几句心里话。
(老师发卡片,同学们自由书写。)师:谁来念念自己的心声?
生:妈妈、我爱你!
师:孩子,你的妈妈此时此刻一定感应到了。
生: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生:„„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呼喊──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四、作业布置(如有时间进行此项)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