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摘录[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5:0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摘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摘录》。

第一篇:《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摘录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摘录

一、刘可钦:要笑着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乐着做同事,尽享工作带来的友情,不断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走向研究。事受成长的快乐。

1.如何对待常态教学?常态课如何上才好?刘老师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常态教学,要提高常态课的质量。一节热热闹闹的课,看似激情四射,可是给学生留下的影响并不持久。教育家杜威曾经指出:在学生亢奋激情下实施的教育影响,并不是真实的,效果要打折扣。刘老师追求一种自然的、弥漫着生活气息的课堂情景,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为了给学生多一些探索、猜测、思考的空间,她总是有意识地淡化自己“教”的角色,巧妙地把学生推向前台,智慧地藏在幕后。所以,就有了这样的课堂景观:学生与教师共同围绕一个生活问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对学习投入了那么多的热情和兴趣,学习对于他们而言变得如此诱人。课堂,成为师生共赴的心灵之约。无论是上课还是评课,刘老师关注的都是: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机会和空间?她凭借“朴实无华的教学”将主体教育的核心诠释得淋漓尽致。她认为:作为老师,我们要关注重视的是能给学生持久影响的常态课教学,要着力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

2.什么是爱学生?刘老师举了一个非常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她说:“就拿常见的课堂提问来说吧。如果学生叫起来不会,就有好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第一种:怎么不注意听呢,站一会儿,听别人怎么说。第二种:谁来帮帮他呀,这回会了吗?会了,坐下吧,以后要好好思考。第三种,如果不会,就对老师说:'对不起,我忘了'或'对不起,我还没想好。'坐下去就是了,也不用谁来帮。第四种:如果站起来说错了,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引发课堂辩论,让这个同学和其他人充分发表意见,问题弄清之后,老师说,是谁引发了我们精彩的讨论呀,噢,是他,来,我们谢谢他。试想,这个学生的心态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留给他的将是终身受用的习惯。”她还说:“在课堂上,学生无论说对说错,都是他对课堂的贡献,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从小培养民主讨论的习惯。” 你一定没有见过这样的数值,它们可是刘老师的又一项发明。当她意识到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渴望得到100分的时候,她和同伴们说发明了“A100”、“B100”这样特殊的分数。考试时,如果学生一次全部答对了,就可得“A100”;如果做错了,还有一次重做机会,若做对了,就可以得到“B100”。这样一来,孩子们做错了题都非常愿意拿回去重做,培养了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自我纠错的能力。刘老师深有体会地说:“在一切教学行为中,教师要细心维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地方。教师要时常听听学生的心声,站在学生角度想想每件事应该怎么做,这样会给我们的教师生涯添上亮丽的风采!” 刘可钦老师还说:“每时每刻我都和学生进行着心灵的沟通,我们用心灵读懂心灵。”当学生讲错的时候,轻轻的一个微笑,他知道没有关系;当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他明白有人关

注;当他不认同老师的观点时,一个微微翘起的大拇指,他体悟到不会受到批评。聆听学生心灵的声音,你就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浓浓的师生情全包裹在即将绽放的花蕊中!

二、潘小明:教会学生一种思维的方法,要比教会他一个公式重要得多。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多一份责任,要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教学,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精心设计的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潘小明老师是《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中隆重介绍的第二位小学数学教学名师。

1.善于把握住学生学习心理的脉搏。由于长期与少年儿童共同学习,对于孩子们遇到一个数学问题会怎么想、怎么做,他能估计得到,有预见性,作好启发引导的准备。例如,学生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之后,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估计学生会受到长×宽或边长×边长的负迁移,误认为是用两条邻边相乘就能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于是制作了一个活动课件备用。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求一个没有注明尺寸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果然有几个学生自己量出这个图形的邻边,并把它们相乘。学生的理由是长方形就是两条邻边相乘求面积的,因此学生中有争议,相持不下,教师演示了上述的课件,让学生看到这个平行四边形邻边长度不变,面积变了。学生们恍然大悟,知道了平行四边形是不稳定的,不能用邻边相乘求面积。

2.谙于提供机会让学生在碰撞中自己求知求新。

潘小明比较欣赏德国教育家波尔诺夫的“连续性教育”和“非连续性教育”

“教育者只能以儿童的先天素质为起点,按其内在法则,帮助儿童成长。”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危机与批判”、“觉醒与顿悟”、“教训与呼吁”、“碰撞”与“挫折”。强调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索精神。但是,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又特别赞同我国古代启发式的主张:“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的原则,也就是引导学生,但不是强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而不施加压力;教师适当开个头或略加提示,而不是把结论塞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例如,潘小明在让学生操作学具进行实验这个教学环节上,不是硬性统一规定,而是建议学生可以用学具演示,也可以自己推想,让他们与原认知进行碰撞,体现了“道而弗牵”的精神。又如,教材中有一道求平均数的应用题,题目是:“四年级一班有22个男生,平均身高140厘米;18个女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全班学生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这是一个加权平均的问题,估计会有学生用男生平均身高数加女生平均身高数除以2的方法计算,而且这种问题是加权平均中比较典型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对于这类问题有全面的了解,将来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才不致于产生差错。于是,先组织全班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意图是先让学生碰撞自己原有的认知能力。结果出现两种解答,一种是:(140×22+142×18)÷(22+18)=140.9(厘米);另一种是:(140+142)÷2=141(厘米)。由于答案有误差,引起学生们的争议。教师组织双方说理辩论。第一种解法的学生运用“平

均数=总数量÷总份数”的数量关系式说明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第二种解法的学生开始坚持自己的想法,只是理由不够充分。此时教师引而不发,只将原题中女生18人改成22人,再让学生各自用自己的解法去计算,结果两种列式不同,答案却都是141厘米。此时学生领悟其中原委,全班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只有当两个份数(即人数)相等时才能用平均数求平均数。教师再一次提出问题: 如果几个份数不相等,用它们各自的平均数来求平均数,对谁有利?学生从实例观察中已发现上题中对男生的平均身高有利。类似让学生碰撞的例子还很多。

3.十分重视在学生感受、体验之余,引导认识上升到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高度。唐潘小明老师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多,有时也很热闹,但他自己却很冷静,抓住一切机会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哪怕是细微之处也从不放过。例如,当学生说有三个角的是三角形,教师及时捕捉住这句话,在黑板上画出如右图形:(略),这里含有三个角,它是三角形吗?从而使学生学会准确完整地表述才是数学语言。又如,组织学生在研究24个立方体形状的商包装料的实践活动课上,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分解因数的思想方法,可以知道有几种组合,在组合中重合的面越多,外部的表面积就越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方法简明而全面,也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观。

第二篇:《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姚村镇实验小学

成玉蓉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这段时间有幸拜读了由雷玲老师主编的《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一书,书中介绍了8位小学数学名师的教学艺术和所具有的教学特色,并列举了一些经典课例和教学片断,以及每位老师的教学感悟等等,让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

这本书作者针对当下教育现状,介绍了每一位老师独特的课堂风格,如刘可钦老师的课堂朴素而不乏机智,用朴实而充满人文情怀的语言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的发挥,让每一个站起来的孩子都能够体面的坐下来,老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表达,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方面,刘老师仅借助于“粉笔+黑板+书本(插图)”的传统手段,没有多媒体的渲染,更没有夸张的表扬,更多的关注教学内容的内涵和本质,关注在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表达。这样返璞归真的课堂,创造了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火花相互碰撞的契机,是师生共度的一段独特的生命历程的体验。这样朴实无华的课堂,却最能体现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最能将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能将自己的想法及时的表达出来,而不是在看似热闹的课堂或活动中,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掩盖。潘小明老师的“抬起头,往下看”的说法形象的说明了潘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风格。抬起头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往下看要透过数学知识的水面去发现并抓住支撑着数学知识的数学情感,让学生亲历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不仅获得扎实的知识技能,而且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往下”教数学,才能上出

有深度的数学课。华应龙老师: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徐斌老师:课堂的朴素之美;林良富老师: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钱守旺老师: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夏青峰老师的课堂追求以及田立莉老师:为学生所需而教。不管是哪位老师,也许他们有着不同的风格,但是他们都有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怀,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这也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

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看过许多热闹的课堂教学场面,也曾非常羡慕别人课堂环节设计的巧妙、课件演示的精妙、课堂气氛的火暴,甚至曾把眼中这些令我羡慕的元素统统的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并为此沾沾自喜。但浮躁过后,待我冷静下来思考时,却发现除了当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之外,留给学生的持久影响却很少。于是我常常思考,数学教学中我要追求的是什么?书中刘可钦老师的话语让我茅塞顿开。比如刘老师把“某某同学说得很好,谁能比他说得更好?”这样的话换成“某某同学读得相当好,还有谁也想试一试?”让每一个站起来的孩子都能够体面的坐下来,老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表达,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重视的是能给学生持久影响的常态课教学,要着力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

读着此书,感受着名师们精湛的数学教学艺术和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豁然发现名师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都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追求的是“在朴实中彰显智慧、在无华中寻求发展”。生命课堂、和谐课堂、魅力课堂、理

想课堂其实都一样,返璞归真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真实的课堂。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还学生以真实的课堂,让我们的数学课更常态、更有效!

姚村镇实验小学:成玉蓉

2014.4

第三篇:《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Tyy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讲述了8位名师的教学艺术:有追寻常态下生命课堂的刘可钦老师;有抬起头、往下看,抒写课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师;有展示疯狂数学和谐魅力的华应龙老师;也有把孩子带入数学乐园,表现课堂朴素之美的徐斌老师;有注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的林良富老师;有引领读者感受数学课堂魅力的钱守旺老师;有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让数学教育更有价值的夏青峰老师;还有对学生一视同仁,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学习中受益,得到不同发展的田立莉老师。书中介绍的这些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上课风格,而我主要想谈谈刘可钦老师的课堂给我的一些启示。

在刘可钦老师的课堂上,刘老师并没有依赖精妙的课件,用的大多是传统的教育媒介,在这样常态的教学中,给学生不同的感受。回想自己第一次上课时,课前充分准备了教案,不断模拟上课,但最后上课却是漏洞百出,自己太依赖课件,也不会去观察学生的反应,远远没有达到教案所设想的那样。而刘老师没有运用多媒体,仅用“黑板+粉笔+课本”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更多地去关注教学内容的本质和内涵,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表达。这是最朴实的课堂,却也是最独特的课堂。

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在最普通的课堂上,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刘老师与学生交流自然、流畅,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感受。例如“某某同学说的很好,谁能比他说的更好”这样的话语,大家都认为是很正常的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发言的,但刘老师所想到的是这样的话语没有考虑到发言孩子的心情,改为“某某同学说的很好,谁还想来试一试”既可以达到效果,还考虑到的发言孩子的感受。

孩子是最活泼的,但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越来越沉默,在课堂中不愿意发言,课堂由此变得十分沉闷。所以帮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轻松的课堂环境,对培养学生自信的表达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上,很多老师都更愿意叫读书好的同学回答问题,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更好,回答更符合老师的原意:而但学生打错时,老师便会如临大敌,马上纠正错误,反复和学生强调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使学生觉得回答错误时一件很羞愧的事情。所以往往课堂上只有几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都很沉默,教师也无法了解他们的学习程度,这样的课堂。而在刘可钦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总是愿意表达,不怕说错话,孩子的“另类”、“错误” 也是常有的现象,刘老师则会抓住这样的机会引导大家讨论、分析这种方法的思路和优劣,但是在最后,一定会反过来启发全班同学:“是谁引发了我们的争论?没有他的贡献,就没有我们精彩的讨论,我们一起来谢谢他。”这样学生不会为自己刚才的错误而觉得羞愧,反而树立了自信,这样就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得到锻炼。

书中还有很多老师的教学引人深思,以上我仅仅举刘可钦老师的例子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四篇: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让我们的数学课更常态、更有效 ——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读了《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刘可钦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影响。

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看过许多热闹的课堂教学场面,也曾非常羡慕别人课堂环节设计的巧妙、课件演示的精妙、课堂气氛的火暴,甚至曾把眼中这些令我羡慕的元素统统的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并为此沾沾自喜。但浮躁过后,待我冷静下来思考时,却发现除了当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之外,留给学生的持久影响却很少。于是我常常思考,数学教学中我要追求的是什么?书中刘可钦老师的话语让我茅塞顿开。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重视的是能给学生持久影响的常态课教学,要着力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

刘可钦老师的课堂朴素而不乏机智,用朴实而充满人文情怀的语言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的发挥,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感受。比如刘老师把“某某同学说得很好,谁能比他说得更好?”这样的话换成“某某同学读得相当好,还有谁也想试一试?”让每一个站起来的孩子都能够体面的坐下来,老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表达,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真实的课堂摈弃演练和作假。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真实的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真实的课堂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真实的课堂更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是关注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课堂教学的感受。人生得意,读了书,你不至于忘形;人生失意,读了书,你不至于沉沦。

应该说是刘可钦老师“追寻常态下的生命课堂”标题吸引了我。说实话,一直来,我对“演戏”似的公开课心里比较抗拒,即便有时学着人家做了,也很别扭。带着疑虑,细读起来。不知不觉中,才让我认识到原来刘可钦老师的课堂,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课堂--全堂火爆,师生热情洋溢,激情似火-------课前也没有设计得精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再细品她的典型课例时,我还发现:刘老师上课,并没有依赖精妙的课件,用的大多是传统的教育媒介。由此我想,我们的课堂又该是怎样的呢?那些看似精彩的画面在课堂上是否真正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是不是一定要用上精美课件的数学课才算一堂好课?我们应该追求“看上去很美”,还是回到教学本身?要答案,就要走近刘可钦。于是,我找了更多关于刘老师的专着,边看边想。下面便是我阅读刘可钦时的一些零星思考。

1、如何对待常态教学?常态课如何上才好?

刘老师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常态教学,要提高常态课的质量。一节热热闹闹的课,看似激情四射,可是给学生留下的影响并不持久。教育家杜威曾经指出:在学生亢奋激情下实施的教育影响,并不是真实的,效果要打折扣。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刘老师追求一种自然的、弥漫着生活气息的课堂情景,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为了给学生多一些探索、猜测、思考的空间,她总是有意识地淡化自己“教”的角色,巧妙地把学生推向前台,智慧地藏在幕后。所以,就有了这样的课堂景观:学生与教师共同围绕一个生活问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对学习投入了那么多的热情和兴趣,学习对于他们而言变得如此诱人,课堂,成为师生共赴的心灵之约。无论是上课还是评课,刘老师关注的都是: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机会和空间?她凭借“朴实无华的教学”将主体教育的核心诠释得淋漓尽致。

刘老师举了一个非常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她说:“就拿常见的课堂提问来说吧。如果学生叫起来不会,就有好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第一种:怎么不注意听呢,站一会儿,听别人怎么说。第二种:谁来帮帮他呀,这回会了吗?会了,坐下吧,以后要好好思考。第三种,如果不会,就对老师说:'对不起,我忘了'或'对不起,我还没想好。'坐下去就是了,也不用谁来帮。第四种:如果站起来说错了,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引发课堂辩论,让这个同学和其他人充分发表意见,问题弄清之后,老师说,是谁引发了我们精彩的讨论呀,噢,是他,来,我们谢谢他。试想,这个学生的心态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留给他的将是终身受用的习惯。”她还说:“在课堂上,学生无论说对说错,都是他对课堂的贡献,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从小培养民主讨论的习惯。”多么充满智慧的话语!读着此书,感受着名师们精湛的数学教学艺术和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豁然发现名师们的数学课堂,追求的是“在朴实中彰显智慧、在无华中寻求发展”。生命课堂、和谐课堂、魅力课堂、理想课堂其实都一样,返璞归真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真实的课堂。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还学生以真实的课堂,让我们的数学课更常态、更有效!

第五篇:《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心得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心得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心得

作为教师,能读到《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我觉得也是很幸运的,读了这本书后对我帮助很大。一些疑惑也就在读书的过程中解决了。老师的职业可谓平凡而又伟大,对于我来说教书育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欠缺的东西还有很多,这本书易懂而且实用。

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看过许多热闹的课堂教学场面,也曾非常羡慕别人课堂环节设计的巧妙、演示的精妙、课堂气氛的火暴,甚至曾把眼中这些令我羡慕的元素统统的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并为此沾沾自喜。但浮躁过后,待

我冷静下来思考时,却发现除了当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之外,留给学生的持久影响却很少。于是我常常思考,数学教学中我要追求的是什么?书中刘可钦老师的话语让我茅塞顿开。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重视的是能给学生持久影响的常态课教学,要着力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

刘可钦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校长。大凡听过刘老师课的老师,都觉得刘可钦老师的课堂,不是我们想像的那种课堂气氛火暴,师生热情洋溢、激情似火;也没有设计得精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听刘老师的课,如沐浴春风,让人感觉清新自然。刘老师曾经也追求过那种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但现阶段的她,更注重的是在常态的教学中,给学生不同寻常的感受,并持久地影响学生。

刘老师上课,并没有依赖精妙的,用的大多是传统的教育媒介,但她与学

生的交流自然、流畅,给学生充分的发表风解的机会,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感受。比如刘老师认为某某同学说得很,谁能比他说得更好?这样的话传递给发言的学生的是何心情?谁能比他说得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恰恰忽略了发言孩子的心情。想想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正是经常重复这样的错误吗?刘老师认为不妨换成这样的话语:某某同学读得相当好,还有谁也想试一试?这样才会真正起到效果。[教师范文吧http:///为您编辑]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用刘老师的这种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

真实的课堂摈弃演练和作假。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真实的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真实的课堂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真实的课堂更不能课

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新授课好比是教师带领学生去掏河里的珍珠;练习课好比是将出来的珍珠擦亮,使它发感发光;复习课好比是将一颗颗发光的珍珠串起来,使之成为一条条项链;实践活动课,好比是将一条条项链卖出去,挂到人的脖子上。如果这个比喻还有点脱帖的话,那么掏珍珠、擦珍珠、串珍珠、卖珍珠的方法和手段应该有所不同。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是关注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课堂教学的感受。人生得意,读了书,你不至于忘形;人生失意,读了书,你不至于沉沦。

下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摘录[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摘录[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观摩

    浅谈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数学课堂 ----2011年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观摩展示活动听课有感 第二小学王淑芹 2011年11月13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心得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心得 国庆期间在书店里看见了《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翻阅后不由得有细细拜读的愿望,就把它买了回来。这本书中介绍了刘可钦、潘小明、华应龙......

    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平日里不是埋头工作,就是忙于家务,根本无暇驻足回首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曾经走过的路,也不曾思考自己前方的目标在哪里。学校赠送的《小学数学名师......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共五则范文)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心得 做为一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也一直在摸索中前行。时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有时也有精彩,有时也有遗憾! 有幸读到蕾铃......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心得(大全)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心得 国庆期间在书店里看见了《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翻阅后不由得有细细拜读的愿望,就把它买了回来。这本书中介绍了刘可钦、潘小明、华应龙......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共5篇)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感悟刘可钦老师常态生命课堂暑假中,有幸拜读了由雷玲老师主编的《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一书,让我得以在家中领略名师的风采,感受名师们......

    专业读书心得《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作为教师,能读到《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我觉得是很幸运的,读了这本书后对我帮助很大。书中介绍了8位小学数学名师的教学艺术和所具有的教......

    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全文5篇)

    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水口中心小学 樊立新 2014.8 假期里,我阅读了《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本书共为读者介绍了八位小学数学名师的教学艺术,包括对其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