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2《为什么要证明》教案
5.2 《为什么要证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证明的意义;
2.知道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经验、观察或实验是不够的,必须一 步一步、有根据地进行推理;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归纳、验证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体会到观察、实验、归纳所得到的结论未必可靠,初步感受证明的必要性;
2.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其自信心; 2.了解数学的严谨性与周密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要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培养推理意识;
教学难点:
在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时,如何进行推理;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启发猜想、讲练结合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 三角板,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线段AB和CD长度完全相等,虽然它们看起来相差很大!
二、新课学习
过去我们曾利用观察、实验、归纳和类比等方法发现了不少数学命题.例如:根据观察的方法得到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命题; 利用实验的方法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由(+1)+(-1)= 0,(+2)+(-2)= 0,(+3)+(-3)= 0,⋯⋯ 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等于 0;
运用类比的方法由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与同学交流.观察、实验、归纳和类比都是我们发现规律、获取一般结论的重要方法.你是否想过,用这些方法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1)蝴蝶泉是云南大理的著名景点.每年春天,成千上万只“蝴蝶”云集泉边的合欢树下,成为奇观,此泉由此而得名.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亲自考察并留下记载:“还有真蝶万千,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后来有人发现,在泉边飞舞的蝴蝶躯体小,而成串倒挂在树枝上的躯体大,白天倒挂的晚上便飞走了.于是请教蝴蝶专家,专家指出,白天倒挂的应该不是“蝶”,而是“蛾”,蛾昼伏夜动,个体大;蝶昼动夜伏,个体小.原来徐霞客的观察和记载失实.再如,凭你的眼力,比较图 5-1 中的线段AF 与 FD,哪一条较长?再用圆规比较它们的长短,验证你的观察是否正确.由此可见,凭直观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正确.(2)小时候,大家都玩过 数 数 游戏:从 1,2,3,⋯ 一直数到 100,1 000,或是一些更大的数.可是你想过吗,如果按 1 分钟数 100 个数字的速度,从 1,2,3,⋯ 依次往下数,数到 10 000 要用多少时间?凭你自己的经验,先猜一猜,你用几小时就能数完?
为了便于估算,在数多位数时,只读出各数位上的数字,不读出数位,如数到 10,读作“1,0”,数到 11,读作“1,1”,⋯⋯ 这样数下去从 1 数到 9,只须数 9 个数字;从 10,11,⋯ 数
到 99,共有 99-9 = 90个两位数,要数 90×2 个数字;从 100 数到 999,共有 999-99 = 900 个三位数,要数
900×3 个数字;从 1 000 数到 9 999,共有9999-999 = 9 000 个四位数,要数9 000×4 个数字;最后数到10 000是5个数字.因此,从 1 数到 10 000 共数了
9×1 + 90×2 + 900×3 + 9 000×4 + 5 = 38 894个数字,按 1 分钟数 100 个数字计算约需要 389 分钟,即 6 小时 29 分才能数完.与你估计的时间相差多少?
由此可见,只凭已有经验猜测出的结论,也不一定正确.(3)1962 年,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给中学生讲过一个故事:“一只公鸡被一位买主买回了家.第 1 天,主人喂了公鸡一把米;第 2 天,主人又喂了公鸡一把米,⋯⋯ 连续 10 天,主人每天都给公鸡一把米.公鸡有了 10 天的经验,就下结论说,主人一定每天都喂它一把米.但是就在它得出这个结论不久,主人家里来了客人,公鸡就被杀掉做菜了.”故事中的公鸡为什么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呢?
再如,小亮发现,当 n = 1,2,3 时,代数式 n + 3n + 1 的值都是质数.于是,他就说:“当 n 为正整数时,n+3n +1 的值一定是质数.”然而,小莹发现当n= 6 时,n + 3n + 1 = 55,而 55 是合数.小亮为什么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呢?
由此可见,只对部分对象进行研究就归纳出一般的结论,也未必正确.(4)大刚做抛掷一枚硬币的实验,第 1 次抛出并落定后,硬币的正面朝上;第 2 次抛出并落定后硬币的反面朝上;第 3 次抛出并落定后硬币的正面朝
上;于是他就猜测第 4 次抛出并落定后,肯定是硬币的反面朝上.大刚的结论正确吗?(5)小莹由“两个正数相加,和大于每一个加数”类比得到“两个有理数相加,和大于每个加数”,她得到的结论正确吗?
(6)请认真阅读本章的“情景导航”,你有什么体会?与同学交流.综上所述,由观察、实验、归纳和类比得到的命题都仅仅是一种猜想,不能保证它是真命题.要确定命题的正确性,还需要进一步有根据地说明理由,经过严密地逻辑推理加以证实,才能承认它是真命题.三、结论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1、了解证明的意义.2、知道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经验、观察或实验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222
有根据地进行推理.四、课堂练习
1.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总是质数吗? 2.观察下列各式的规律:
321242422243 523244(1)猜想:(n2)2n2
(2)你能应用数学方法验证上述结论吗?
3.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DE,D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和数量关系? 先猜一猜,再设法验证你的猜想。你能肯定对所有的∆ABC都成立吗?
五、作业布置 课本P.160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5.2为什么要证明
1、证明的意义:
2、判断结论是否正确的方法:
第二篇:为什么要证明公开课教案
为什么要证明
一、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生学习了很多与几何相关的知识,为今天的进一步的学习作好了知识储备,同时,学生也经历了很多验证结论合理性的过程,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思维,合情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今天系统的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已经参与了对几何图形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猜测、归纳等活动,对今天本节课的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二、课标依据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汇总合法证明的格式。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归纳等过程,体会由这些方法所得到的结论未必正确,从而认识证明的必要性。
2、学会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计算等。
第一环节:引入新知
图片展示,眼见不一定为实
总结:直观不一定可靠
第二环节:学习新知
活动1:
某学习小组发现,当n=0,1,2,3时,代数式n-n+11的值都是质数,于是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n-n+11的值都是质数。你认为呢?与同伴交流。
总结:归纳不一定可靠
活动2:
如图,假如用一根比地球的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个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
解:设赤道周长为c,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为 : 2
2c1c12220.16(m)
它们的间隙不仅能放进一个红枣,而且也能放进一个拳头。总结:猜想不一定可靠
活动
4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DE.D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请你先猜一猜,再设法检验你的猜想.你能肯定你的结论对所有的△ABC都成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活动总结:猜想有时是正确的,但要经过证明。
第三环节:检测新知1、1.如图中两条线段a与b的长度相等吗?请你先观察,再度量一下
.2、哪一条和线段d在同一条直线上,先猜想,再验证。
3、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总是质数吗?
第四环节:总结新知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第五环节:作业
课本第164页习题7.1第1,2,3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教育理念上,融入了新课标的思想内涵,尊重学生的直观感觉,并从学生的直观感觉出发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严密性、逻辑证明等方面,不是一味地强调证明的必要性,而是通过几个事实的说明来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设计中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设计中,力求让学生学会将生活问题数学化,用一个有趣的生活问题:“用一根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进行猜测,然后通过计算得出一个令人很意外的结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并且使得学生有一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也要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切勿盲信于自己的直观感觉。
本节课让学生讨论的时间有点长,教师没有让学生看明白题意就开始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所以浪费了一点时间,以至于最后没有总结,这是本节课最大的失误。
第三篇:《好男儿就是要当兵》教案2
《好男儿就是要当兵》
教学目标:
1、了解进行曲的体裁及其特点。
2、通过学习《好男儿就是要当兵》这首歌曲,让学生能够向我们武警战士学习,能够用积极进取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
3、会背唱《好男儿就是要当兵》,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歌曲需要,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教学重点:
1、了解进行曲的音乐节奏、结构特征有感情的演唱《好男儿就是要当兵》。
2、学会四四拍的划拍方式。
教学难点:
1、对歌词的理解、分析歌曲。
2、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并思考这首歌曲是在什么背景下为谁而作的。
2、播放歌曲;学生回答问题。
说句心里话,我们总是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感觉,那么大家考虑一下,他们“特殊”在什么地方?同学们,你们能谈谈对军人的认识吗?(保卫国家的人、铁打的汉子、最可爱的人、穿绿军装的人„„)是啊,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咱不说战争时期,就说当今的和平年代,他们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比如:海难大搜救、反恐辑捕、核泄露应急救援、抗洪抢险、地震救灾、泥石流灾害中,哪次没有军人一马当先的开路队伍?每次总是耳闻目睹着绿色的身影赴汤蹈火、勇往直前、抛头颅洒热血换取百姓生命的悲壮场面;在死神威逼着人民性命的危难时刻,只要绿军装的身影一出现,生命就有了希望,曙光就会驱散阴霾。
他们特殊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欣赏《好男儿就是要当兵》(放录音)。
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兵,来了解一个兵,好吗?
二、学唱歌曲。
下面让我们来学唱歌曲《好男儿就是要当兵》
1、歌曲重复播放,学生分组自学。⑴请同学们听录音轻声跟唱并学习歌曲;
⑵分组交流并解决难唱的部分;
⑶请同学们演唱一遍,找出大家共同的难点,老师帮助解决。
2、巩固练习。
⑴老师电子琴伴奏,学生分段演唱歌曲。(继续找出学生唱的不准的地方,并加以纠正)。⑵老师电子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好,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歌曲《好男儿就是要当兵》,那谁知道这首歌曲表达了军人的一种什么情感呢?
那同学们怎样才能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
⑶再次播放歌曲,学生轻声跟唱、感受
大家先说一下歌曲的情绪,(豪迈有力地),歌曲中间情绪有没有变化呢?
3、下面就让我们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好男儿就是要当兵》。
4、大家能不能划着拍子来演唱呢,介绍四拍子图示,同学们跟着学习划拍。
5、小结: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好男儿就是要当兵》,体会到了军人的豪迈气势,感受了军人的伟大英雄形象,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够拥有军人的气度,并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好,全体起立,让我们再次感受歌曲《好男儿就是要当兵》教师引导学生用步伐来感受进行曲的特点。一起演唱歌曲下课。
第四篇:(教案2)9 明天要远足
明天要远足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会认 “目”1个偏旁。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的跌宕起伏。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秋天的时候,我们与家人、老师、同学经常会进行什么活动?(郊游、登山„„)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明天要远足》。
师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
①学习“明”字:后鼻音,音节是míng,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日+月=明。或者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可以组词:明天。
②引导学生理解“远足”。师问:“足”是什么意思?(脚)“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生1:小作者要去哪儿?
生2:他去远方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同学们喜欢这首小儿歌吗?请试着轻声读一读。
提出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这首儿歌读通顺。
(3)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3.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这首儿歌有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首儿歌有3个小节。主要内容是一个小朋友明天要远足,今天夜里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了。)
4.她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活动设计卡,小组内交流。)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读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
课件出示“睡”字,介绍目字旁。当“目”字放在字的左边时,就变成了目字旁。带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关。因为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2)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
认读“海”字,引导学生运用字谜记字法识记:每天都有水。
(3)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认读“那”字,组词:那里;“那”的反义词是“这”。
(4)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颜色很多)
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
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蓝色、黑色、绿色)
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
(5)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
识记“老”字。
你能用“老师”说一句话吗?
(6)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
(生:真的)学习“真”字,强调里边有三横。
(生:从问句可以看出)学习“吗”字,它表示疑问。
(7)指导朗读。
“真的”读重音,句末语气上扬,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学生练读。
2.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学过的生字:睡、海、那、老、师、真、吗。
(2)说出下面的部首的名称,并说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课件出示)
目——()
耂——()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同学们认识了这些字宝宝,现在我们把它们送回到第一小节,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四、课后小结,激发探究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作者要去远足,因兴奋,想到了大海而睡不着觉。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温故知新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明天要远足》这首小儿歌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儿歌的第一小节。让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睡、那、海、真、老、师、吗。
2.小作者除了想到大海外,还想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悟文识字
1.学习第二小节。指名读,思考:
(1)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那地方的云)
(2)你见过的云都是什么样的?
预设:
生1:我见过天空中飘过的一片一片的云,白白的。
生2:我见过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的一朵一朵的白云,就像棉花一样。
生3:我见过下雨前天空中的一大片乌云,黑压压的。
„„„„
(3)小作者想到的“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洁白柔软)
①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
师问:“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
“柔软”是什么意思呢?(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
②同学们,看到图片你认为那个地方的云怎么样?(美丽、洁白„„)
(4)相机指导朗读。
小作者和你们有一样的感受,一样的心情。这么美丽可爱的白云,太吸引她了!你能读出这种兴奋的心情和白云的美丽吗?
(5)小作者是怎么想到那地方的云是美丽的呢?(听同学说的)
学习“同”字,认识“冂”(同字框)。组词:同学。“同”字是半包围结构。
学习“学”字,上下结构,下面是“子”,组词:学习。
2.学习第三小节。
指名读,思考:小作者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
(1)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学习“什、才、亮”。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什”(亻+十=什),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才”,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亮”(与“高”对比)。
引导学生找出“亮”的反义词,从而理解“亮”的意思。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有多着急?(特别着急)那你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
(3)除了着急,你还感觉到了什么?(无奈)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唉)
(4)在“唉”的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它叫破折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交流)
老师告诉你,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在读“唉”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这样就更能表达出小作者既着急又无奈的心情了。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5)在前面的两个小节中,也出现了这个“唉——”,同学们也试着读一读。
(生读文。)
哦,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的着急、无奈和兴奋。
(6)小作者是这样急着天亮去——(远足),她太高兴了,所以她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7)你觉得她的心里还会想些什么?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才、明、同、学”。
(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学生书写。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比如“明”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的两部分一般要分别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和右半格。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部分的起笔是左低右高。“学”是上下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学”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上宽下窄,结构紧凑,上下不分家。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2.布置作业。
小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作者一样,多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像小作者一样幸福、快乐。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也感受到你的快乐。
板书设计:
第五篇:证明2
承诺书
建工程。
特此承诺。
xxxxxxxxxxxxx公司
2013年12月19日
承诺书
行为等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限制或取消投标(在处罚期内)的处罚。
特此承诺。
xxxxxxxxxxxx公司
2013年12月19日
承诺书
录。
特此承诺。
xxxxxxxxxxxx公司
2013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