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风筝-教学教案

时间:2019-05-15 05:0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风筝-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风筝-教学教案》。

第一篇:七年级风筝-教学教案

鲁迅

[教学目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字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主旨。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教学过程与方法] 本文难点较多,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在通读两遍后,仍然难以把握文章的要点。因此,以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课前准备] *学生: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

*教师: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过程中。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预习检查(多音字、形近字、部分词语释义)

三、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

1、课文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2、听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明确:

1、文章说的是小时侯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四、质疑探究

(过渡)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提出几个问题,探究文章的结构脉络。大屏幕投影出示: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3、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4、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

5、最后,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明确:

1、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理解。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十几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3、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

4、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5、从小兄弟身受“虐杀”而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认为不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

五、多角度阅读,探究文章主旨(过渡)《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

1、兄弟手足之情。

2、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

3、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

4、对被虐者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的忧虑和痛惜。

六、课文写法归纳,指导写作

1、记叙的顺序有三种,本文是哪一种?顺叙、倒叙、插叙 明确:

1、插叙

2、从课文三、四两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小兄弟是一个瘦弱、多病、胆小、懦弱,但天真、活泼、聪明的儿童。而“我”则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形象。

七、拓展与体验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作个风筝,相约来年三月三大家来操场放飞。

第二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风筝》教学设计,教案

21.《风筝》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联系语境探究疑难句子。重点难点 1.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2.难点:联系语境探究疑难句子。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丫杈(chà):即桠杈,形容树枝分杈歧出。(2)风轮:风筝上能迎风转动发声的小轮。(3)寂寞(jì):孤单冷清。(4)伶仃(1íng dīng):孤独,没有依靠。(5)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6)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7)诀别(jué):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8)荡漾(yàng):(水波)一起一伏地动。(9)嫌恶(wù):厌恶。(10)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11)可鄙(bǐ):令人鄙视。(12)恍然大悟(huǎng):形容忽然醒悟。(13)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14)什物(shí):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15)惊惶:惊慌。(16)瑟缩(sè):身体心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17)苦心孤诣(yì):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18)掷(zhì):扔,投。(19)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20)虐杀(nüè):虐待人而致死。(21)堕(duò):落,掉。(22)宽恕:宽容饶恕。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3.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质疑。

二、导入

三、导语

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本文围绕着风筝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四、正课

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2.探究质疑: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讨论并归纳:写小时候不喜欢风筝,也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这是没有出息的玩艺。有一天,看小兄弟偷偷地糊风筝,便粗暴地扯烂了风筝。待到长大后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醒悟过来,觉得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3.探究质疑:为什么看到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什么?“悲哀” 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故乡放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从结构上看,用这句话引出下文。

4.探究质疑:“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是“久经诀别的久经逝去的”为什么又说“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讨论并归纳: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作者离开故乡多年,依然怀念着小时候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温和的春天,而北京此时却是肃杀的严冬,竟然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第三篇:《风筝》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

难点: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检查预习。订正字词 1.生字

什物shí惊惶huáng瑟缩sâ惩罚chãng虐杀nûâ 2.形近字

嫌xián嫌恶怒nù愤怒堕duî堕落 赚zhuàn赚钱恕shù宽恕坠zhuì下坠 诀juã诀别决juã决定抉juã抉择 3.多音字

什:shí什物shãn什么 模:mï劳模mú模样

三、了解鲁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等杂文集。鲁迅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风筝教案4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风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2.理解本文的主旨。

3.借鉴本文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写亲情的方法。

4、感受文中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本文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的浓浓的亲情。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在自主阅读中质疑问难,深入探究。●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二、作者、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等杂文集。鲁迅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野草》,散文诗集。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有的篇目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如《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一觉》等;有的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如《影的告别》《死火》等;有的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如《希望》《死后》等。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及词义。3.学生带情感朗读课文。

四、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学生读课文,就“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这两个问题小组内部交流。

五、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对课文作圈点评注的学习方法,学生精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内容研讨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3.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筝事件”,在对“我”的描写中,流露了什么感情?

七、学生齐读前四段

八、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

一、①②。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

一、继续研讨问题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 3.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4.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那心为什么“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

5.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2.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

二、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在自由研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作综合评价和深层探究 1.提问:综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误解冲突中表现浓浓的亲情的?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谈谈对本文主旨的认识。

三、写作训练

要求学生学习揣摩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在对比冲突中表现亲情(或友情)。依据提供的情景,选择一个话题,写一段话。

我是向来不爱,然而他最喜欢。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只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风筝》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地叙写了同胞兄弟之间的浓浓亲情,再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它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让我们沉浸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请同学们再次走进《风筝》的世界里……(教师播放《风筝》朗读磁带,配以山东潍坊风筝节的相关画面)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P116周粲《满天的风筝》,试与课文比较,说说它们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提示:鲁迅的《风筝》与周粲的《满天的风筝》,思想感情全然不同。《风筝》笼罩着深沉的悲哀,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后来懂了新道理,觉悟到这是精神的虐杀而心情沉重,想求补过而又不得,心情异常沉重。《满天的风筝》抒发的是小时候跟二哥一起放风筝的快乐,写自己糊的风筝放起来又满足又骄傲)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风筝》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和学生生活非常相近的文章,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也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的内容。风筝所带来的乐趣是从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看出来,这些心情变化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的。如,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风筝的时候,“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线断以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及蕴含在其中的感情,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充分体会孩子们的快乐和伤心,感受童真童趣。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注重在学生已有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学中较多地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如果是你,你是怎么放风筝的?此时你会怎么想?你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呢?风筝飞走了,你会怎么呼唤?等等。第三,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中也比较注重对字词的理解和积累。如,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憧憬”,联系上下文理解“依然”,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等。渗透学习语文的方法。第四:多处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加以想象。使学生能够和文本之间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走到他们中间。学生想象着、体验着,很好地把情感融在了语言文字的体验中。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点是让我惭愧的。正因为太想让孩子们积极地与我交流,导致教师过于主动,学生过于被动。给学生读的时间还是不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明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克服不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下载七年级风筝-教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风筝-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风筝

    21、风筝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风筝

    21、《风筝》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引导学生体味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

    风筝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一、忆风筝,说心情 1、师:同学放过风筝吗?让大家分享你放风筝的心情吧。 生:我放风筝时老是担心风筝会坠落下来。 师:同学们,包圣燊刚才有个词用的很好,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齐:听......

    21风筝-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②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

    《风筝》教学反思(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风筝》一文是贾平凹先生写的,是一篇极富儿童气息,充满情趣的文章。这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与其同组的是《古诗两首》、《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以及单元练......

    七年级语文《风筝》教案(小编推荐)

    《风筝》教案设计 关于鲁迅的文章,我们已经欣赏过很多了,他的文采和品格让我们所折服。下面就是鲁迅的《风筝》教案设计。一起来分享下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风筝教案 新人教版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风筝教案 新人教版 鲁迅 教学目标 : 知识储备点: 了解鲁迅及本文的主题思想。 把握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能力培养点: 理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 新人教版

    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麻林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语境,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品析文本语言,从语言中感受人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