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品】人美版小学美术二上《第11课 绘画中的节目》word教案
第18课
绘画中的节日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五、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油画棒。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走进各民族的节日中感受不同的风情。
(课件)
首先,请你们观看电视屏幕,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日?
(教师点击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
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
(课件)
(1)《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
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2)《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
(3)《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
毛主席和几个农民在画面的中间位置,醒目、显眼,所以成为画面的中心点。
3、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1)《吃饺子》与《火狗舞》: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氛。在绘画形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2)《龙舟》: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效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
(3)《印尼朋友来中国》
在这幅画中鲜艳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你想一想,你在各种节日活动中又有多少有趣的事情要与我们分享呢?
(课件)
谁来说一说,如果你来画节日中的活动,你会画什么呢?
提出要求:用色彩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4、讲评作品
讲评学生作品:主要从色彩、表现形式上评价。
5、总结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
第二篇:绘画中的人物和动物——湘教版小学美术教案
绘画中的人物和动物——湘教版小学美
术教案
www.xiexiebang.com课题:课时:2课时。课型:欣赏课。教学目的:
1、(湘教版小学美术教案)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艺术,热爱生活的思想。
2、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美术作品和现代美术家的表现特点及艺术成就。
3、启发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能引导他们用一切绘画工具手段去描绘这美好的世界。教学重点:了解现代美术作品的造型和表现特点及绘画风格。教学难点:使学生从现代美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享受,增强民族自豪感。第一节教学板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A、这几幅作品画的是什么内容?是用什么绘画工具表现的?B、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c、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的色彩?
三、讲授新课:
1、欣赏《猫头鹰》。A、教师提问:“你知道猫头鹰的生活习性吗?”(简介猫头鹰的生活习性)B、总结学生发言;简介作品:这是一幅林风眠的作品,画家以娴熟的技艺,创造了一个具有生命感的艺术境界……
2、欣赏《神笔马良》A、提问:“你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请小朋友讲一讲神笔马良的故事)。B、教师小结:
画中表现马良正在挥笔作画,表现出与恶势力斗争的精财富神……
3、欣赏《大树》:A、提问:“你感觉《大树》这幅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地方?”B、小结:这是一幅色彩很丰富的作品,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4、欣赏《金鱼》:A、提问:“这幅作品中表现了什么内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B、小结:这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吴作人的作品,画家用浓淡不同的墨色,以简练的笔墨写出池中的嫩荷和金鱼的游戏姿态……
5、欣赏《梦的组合》:A、提问:“每个人都有过美丽的梦,这位小朋友的梦是怎样的呢?”B、小结:画家凭自己的想象,把我们带入了美妙的宇宙空间……
6、总结本课的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提示上节课欣赏的内容。
三、新课:
1、欣赏《春耕》
这是齐白石爷爷九十二岁时创作的,画面简洁对比强烈,着笔不多,却使用权人产生了春雨江南的联想……
2、欣赏《小猪的生日宴会》整幅画面采用了以黄红色为主的暖色调,使画面增添了生日活泼、热闹的气氛……
3、欣赏《孩子与花》画家蒋铁锋用的是不透明的水粉色,画在深重的底色上,更显得明丽、绚烂,光彩夺目……
4、欣赏《戏剧人物》:
关良是我国著名画家,他的画受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主张变形,富于表现性?
四、总结本课的学习的内容。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五年级美术上册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1教案 人美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了解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更好地表现空间感,使绘画作品更真实。
2.技能目标: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能力,能较正确地分析和画出场景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意目标:有留意观察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认识各种透视现象(特别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网上搜集的各种透视现象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课前提出问题、留观察作业、搜集相关资料等从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使学生感到直观好记。
1.出示学生搜集的数幅风景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归纳透视现象: 小结: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2.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1)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我们站在路的中心,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房屋都渐渐集中到我们眼睛正前方的一个点上,这一点称为主点。通过主点的水平线叫视平线,通过主点的垂直线叫主点垂线,但这些通常是不画出来的,但在作画的过程中通常要用到。当人眼看物体的视角缩小为0度时,形体就缩小为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消失点。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 1
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物体,由于距离远近不同、方位不同,在视觉中产生一种近大远小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透视现象。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小结:我们研究透视就是要解决如何把现实世界里的三维空间立体事物表现在一个平面上(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
3.出示摄影风景图片 生活中除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以外,还有其他的透视现象,请结合书本上的图片,和自己的同桌讨论一下,看看谁能有新的发现。
师小结:同样高度的建筑或柱子,树木等都有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一条同样宽阔的马路、铁轨都有近窄远宽的透视现象,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
4.找一找校园中有透视现象的场景。(条件允许的画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它拍下来。)为课写生做好准备。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应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1)在校园中看到了哪些场景有各种透视现象的?请学生举例说一说。
(2)投影出示校园风景照片,和学生共同欣赏。提示在绘画的过程中应注意(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3)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三、教师示范
给学生每人发一张白纸,在师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试着画一画。
1.根据风景照片用速写的方式画下来,注意线条的流畅性,组织线条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线条的前后,疏密等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画错,比如柱子画的侧向旁边,没有直立,前后的树画的大小对比不够等)2.步骤:
1)先找到视平线、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3.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练习,老师指导学生作画
1.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画校园里的场景,选择近大远小这种透视现象明显的(走廊,花坛等地方),在画的过程中还应结合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2.同学之间互相修改,力求把画面画的完整、生动。
3.通过学生临摹写生作品,感受各种透视现象。在作画过程中,发现各种容易犯的错误。(在此过程中逐一纠正,避免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犯这种错误)
五、展评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合理把握。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运用在图画中。2.线条是否流畅。3.画面是否完整。
4.布置自己班级的书画苑,让老师和同学共同欣赏,在欣赏的同时提出好的意见或建议。
六、布置课外写生练习
描绘各种体现透视现象的画面。
第四篇:绘画中的点线面 教案
课
题:绘画中的点线面 课
时:第1课时
课
型:欣赏课
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本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点.线.面造型艺术的欣赏.体验与感受,能对点.线.面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学会用点线面进行造型设计来表达自己的“感觉”,但“感觉”能否表现呢?又如何表现呢?这一系列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做出各种尝试。因此,结合本课程内容及作业要求,针对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力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在《美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
通过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形象造型设计的范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能力,表现能力,形成基本的学术素养。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点.线.面的心理感受,视觉美感.形式美感的赏析,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是基本的造型艺术语言之一。并学会用各种工具和表现手段.形式及心理情感表现的美感。
2.过程和方法目标:相关图片赏析,启发引导,自主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但它是可以用自然界的事物把它表现出来,同样用几何形体也能表现我们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用点.线.面进行造型设计,感受联想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以及学会用点.线.面来设计出精美的图片。
教学难点:对点线面的了解并不是绝对的尝试用点.线.面来表现抽象情感,并能积极自主的发散性思维引导。
教学方法:欣赏.解读.演示.练习.1.教法:放映关于点.线.面的相关图片请学生们欣赏并思考。结束后,在黑板上做示范,运用点.线.面.色块来表达某一情感或事物,并请同学进行设计构思创作。
2.学法: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发挥想象力,运用点线面等在画纸上进行大胆尝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
学具准备:图画纸.各种笔.尺.圆规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请同学们准备好学具,先思考有关用点.线.面等做成的画面,并在纸上表现出来。
二:引入新课:(2分钟)开头语:同学们面对自然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最概括的绘画语言.最简练的表现手段表达,你们想过没有?是什么?那你们尝试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来表现过自己的内心世界吗?你们在网上看到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做的图形会运动吗?
三:讲授新课:(25分钟)
(一):相关图片赏析
1:通过欣赏夜晚“星座”构成来揭示课题。
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天空里正在上演一个精彩的表演,在观看的同时让我们一起来找3个神奇的宝贝。看;舞台的银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它是怎么变化来的?
(星星是点,星星有连成线,天空是面。)
2:老师提问;现在我们都认识点线面了吗?
请同学看我们的地球,是点还是面?老师在把地球放在银河系中,让同学们观察,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点线面的相对性。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点.线.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生活,深入了解
1;师:你还见过哪些形状的点?在我们生活中能找到吗
(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展举一反三的能力,对各各样的点线面有所了解,并引入到下一环节中去。)
2;欣赏书本上的陶罐图片,家具,服装,菜肴,花卉,大树,让学生们欣赏点线面的存在。
师;点线面不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一些美术作品中也随处可见。
3;老师能把它们变成漂亮的美术作品,出示一幅点线面的范画。
(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动物,服装,陶罐,自然界,美术作品等
等,请同学们找一找点线面,观察分析点线面的形状特点等,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点线面,呈现各种形态,很美丽,装饰着我们的生活)
4;出示克利作品,学生欣赏
这些作品里的点线面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一定的变化的?
师;我们学生的作品中也有点线面。
5;欣赏学生作品
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创作一幅点线面的作品。生;想
(三);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要求;1;点线面巧妙地结合,2;画面美观,注意色彩搭配。
(四);展示评价
坐好,请做好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谁来?
四:课堂总结:(10分钟)同学们也学会了用对点.线.面来创作作品,以后我们可以更好的运用这三件法宝来装饰我们的生活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了。剩下时间同学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布置(2分钟练习):
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手法表现抽象情感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造型创作
课
题(板书设计)
一、认识点.线.面的特点
1.点——复杂.3.线——优美.2.面——整体.二、点线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篇:《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教师活动
一、交流信息,初步感受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节日
二、导入课题
1通过音乐,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融入课题中
(1)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些是什么节日?
(教师出示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出看到的节日图片)
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
(1)《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
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2)《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
(3)《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
毛主席和几个农民在画面的中间位置,醒目、显眼,所以成为画面的中心点。
3、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1)《吃饺子》与《火狗舞》: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氛。在绘画形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2)《赛龙舟》: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效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
4、教师示范。
5、欣赏不同形式创作的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
6、学生实践创作
教师发现在创作过程中有特点的学生作品及时鼓励。
总结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