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畲族三月三教案
《畲族三月三》教学设计
桐庐县洋洲小学
何红萍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畲族,了解畲民的自称、居住环境、爱好,认识桐庐莪山的畲族乡。2.认识和体会畲族三月三文化节,感受畲族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3.体验畲族好家风的礼仪活动,懂得族人不畏艰苦、勤勉向上的“山哈”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展畲族名片 1.听畲族歌曲
播放《摇竹娘》的视频,谈感受。(预设:畲族有自己的语言;畲族孩子与竹子一同成长。)
2.读畲族名片
姓名:畲族
小名:山哈: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读一读。3.解《盘古歌》
盘古开天地不平,一个山头一个岭,山头叠叠有人住,山岭恰高有人行。凤凰山上祖宗根,耕猎茶织传子孙,千里长徙不忘本,八方山哈话语亲。畲家自着凤凰装,绿水青山作舞场。歌是山哈传家宝,千秋万代任传唱。
这是畲族人世世代代口头留传下来的《盘古歌》,畲族的男女老少都会唱。自读这首《盘古歌》你还能介绍畲族的哪些信息?(预设:祖籍: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活动:耕耘狩猎种茶织彩带;特色的服装;能歌善舞;住址:以山为家,傍山结茅)
师: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散杂居民族,在历经近千年的迁徙过程中,足迹遍布我国东南山区。其中有2800余名畲族人就聚居在我们桐庐县的莪山。3.图解莪山乡
莪山畲族乡是杭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莪山风景很美,一派山村景象,富有民族特色。)
(二)赏畲乡风情 1.最喜欢的节日:三月三
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在这一节日里举行盛大歌会,并祭祖先拜谷神,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并且,还要吃乌米饭,缅怀祖先,款待来客,故“三月三”又称“乌饭节”。
2.风情莪山,最美畲乡
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杭州畲乡莪山,观看来自那边的报道。分组介绍第七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
三月三作为畲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俗活动之一,承载了畲民的生活、习惯、情感和信仰,畲民们用飘香四溢的乌饭、欢乐的歌舞、明丽的山光水色衬托出“三月三”的美丽传说,使人的美好心灵与秀丽的山水相互增辉,从而把自然美、民俗美、艺术美融于一体,构成了一幅明媚秀丽的畲家风情画。
(三)传畲族家风
与往年不同,本届“三月三”还增加了“畲族好家风传承”的特色活动。“畲族好家风”礼仪活动包含祭祖和训诫两大内容。祭祖时,由畲族长辈讲述祖先功绩和家族家范,并向族人训诫。
假如你是畲族的长辈,你会引导族人共塑什么样的“山哈精神”? 小组合作,完成家风训诫。全班交流,到黑板进行板贴。
第二篇:校本教案-----畲族文化
第一课 我是福鼎佳阳人
一、教学目的
了解佳阳畲族乡的设立时间、所处地理位置及人口等状况。感受佳阳畲族乡成立当天的热闹情景。
二、教学准备
福鼎市佳阳畲族乡的地图,福鼎市佳阳畲族乡挂牌仪式现场的相关照片。
三、课时安排
四、教学过程
(一)简介佳阳畲族乡地理位置及人口状况。
1、出示佳阳畲族乡的地图。
2、找出佳阳乡在地图上的位置。
3、让学生说说心中的佳阳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介绍说明。
了解:佳阳畲族乡位于福鼎市东北部,距市区22公里,与浙江省苍南县交界,面临天然良港沙埕港。
5、简介佳阳乡人口状况
全乡总人口2.1 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42.6%,有近万人,主要是畲族和回族,人口占30%以上的少数民族村就有六个村。
(二)介绍佳阳乡成立当天情况及双华“二月二”会亲节。
1、了解我的家乡—佳阳畲族乡正式挂牌成立的时间。(2009年1月5 日)
2、展示挂牌仪式现场的相关照片。
懂得:佳阳畲族乡成为福建省第19个畲族乡,福鼎市第二个畲族乡。
3、了解“二月二”会亲节
(1)“二月二”是畲族民间传统佳节
(2)出示“二月二”会亲节的民俗文艺演出照片。
挂牌当天双华畲族村举行了规模宏大、热闹非凡的民俗文艺演出。
(三)小结
2009年1月5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福鼎市佳阳乡,设立福鼎市佳阳畲族乡,所辖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从而使佳阳畲族乡成为福建省第19个畲族乡,福鼎市第二个畲族乡。同学们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长大以后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
第二课 双华会亲节
一、教学目的
走进福鼎市佳阳畲族乡双华畲族村落,了解双华村会亲节的传统特色。
二、教具准备
1、录有畲歌《畲家庄歌谣》、《畲山茶歌》的录音带。
2、畲族男女对歌的照片
3、记载,二月二“会亲节”的相关材料。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播放畲歌《欢乐畲乡迎客来》,导入新课。
2、简介:农历二月初二(2月26日)是畲族传统的会亲节,在浙闽交界的畲族集居地福鼎市佳阳乡双华村,来自苍南县和福建福鼎市的上万名畲族同胞在这天走亲访友欢聚一堂,举行畲语对歌舞蹈会。
3、出示会亲节当天的照片
感受在双华村广场《欢乐畲乡迎客来》歌会举行,会上有20名歌手对唱《畲家庄歌谣》、《畲山茶歌》和《畲家妹子》,精彩的演出吸引上万畲民观看。
4、了解双华会亲节传统特色
(1)出示会亲节当天男女对歌的情景照片。(2)了解:
在这古老的街道到处可见穿着华丽畲服的男女三五成群地在自由对歌,女歌手唱得清婉嘹亮,男歌手出声高亢雄浑,他们出口成歌,一唱一回,激情昂扬,通宵达旦。
5、畲族歌会的相关资料
畲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山歌是畲族文化的明珠,并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畲歌内容丰富,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反映畲族风情特色。他们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以歌会友,以歌结亲,以歌传知,以歌为乐,以歌传史。其歌词歌颂劳动,喜庆丰收,表达爱情,歌颂社会主义新生活。
据记载,二月二“会亲节”是畲族传统节日之一。由于畲族支派繁衍,子孙散于浙南、闽东各地,省亲路远,探亲无期,便约定在每年春耕前农历二月初二为“会亲节”,乞今己有200年多历史。该日,畲民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访亲会友,互致问候。
第三课 畲族歌谣 我们来唱平平安
一、教学要求
1、懂得山歌是畲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畲歌是畲族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2、学唱畲歌《我们来唱平平安安》
二、教具准备
《我们来唱平平安安》的磁带及歌词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简介畲歌是畲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畲族人民个个都能以歌会友,个个都能对歌。
2、播放畲歌《我们来唱平平安安》
3、学唱畲歌《我们来唱平平安安》
我们来唱平平安,风调雨顺太平年,我们来唱好日子,幸福花开满山青。我们来唱满山红,春天花开气象浓,我们来唱天下事,好花开在幸福中。我们来唱绿油油,五谷丰登大丰收,我们来唱全天下,世界和平乐五洲。我们来唱老百姓,党的政策为百姓,我们来唱好年景,幸福生活万年长。我们来唱日日上,党的政策暖心房,我们来唱好领导,带领人民奔小康。
第四课 民间故事 初五拜年
一、教学要求
了解畲族民间故事---《初五拜年》,感受畲族的文化特色。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讲述畲族民间故事----《初五拜年》
以前山哈(畲民)到亲戚朋友寮里(家里)拜年,都用正月初二的日子。相传有个佛生崽(年轻人),准备好了礼物,打算初二去丈母娘寮里拜年。古话说“世事不由人来算”,他从正月初二早上肚痛痛起,痛到初四日晚间才歇。
初五日天光(天刚亮),这个佛生崽去丈母娘寮拜年,中午便回自察,要趁天睛种洋芋。走到半路,他肚痛得不得了,便要去方便。佛生崽看看路上这样多人,便到路边小坑里去方便,不想起身扎裤带时,把一双丈母娘送给他的布鞋掉落坑潭里。
佛生崽心不甘、情不愿,爬到坑潭边看看,又看不着鞋。没办法,佛生崽只好落坑潭里去摸,结果摸了一双金鞋来。
佛生崽把这双金鞋带回寮里,换了银两,盖了新寮。古话说:“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佛生崽初五拜年得了一双金鞋的事,好多山哈晓得了。山哈就从第二年开始学样,正月初二不去拜年,改为正月初五了。这样就形成了正月初五拜年的习俗。
(二)听后说说畲族为什么有初五拜年这个习俗?
(三)感受畲族文化的特色。
(四)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第五课 畲汉情深
一、教学要求
了解畲族在历史上曾经过着迁徙不定“刀耕火种”的游耕生活。在漫长苦难的岁月里,畲、汉两族人民结成了深厚情谊。
二、教具准备
有关畲汉经济、文化交流的资料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了解畲族在历史上曾经过着迁徙不定“刀耕火种”的游耕生活
隋唐之际,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山区的畲族先民己经从事农业生产和狩猎活动。他们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拓荒造田,开发自己的家园。到了唐代,中央王朝即在畲族先民聚居的福建漳州、汀州一带施政,并实行辟地置屯等一系列有利予当地经济发展的措施,使当地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2、畲、汉两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畲族先民聚居的福建漳州、汀州一带施政,并实行辟地置屯等一系列有利予当地经济发展的措施,使当地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这一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密切了畲汉两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从此,畲族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汉族封建生产关系的影响是很明显的,畲、汉两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畲族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反映了畲族文化的渊源和衍化趋势,对当代畲族民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畲与汉及其他少数民族进一步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各族人民团结共荣。
第六课 畲族婚嫁习俗
一、教学目标
了解畲族传统的婚嫁习俗,感受畲族习俗特色。
二、教具准备
有关于畲族婚嫁时男女新人的照片。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感受畲族婚俗特点一
畲族妇女不但服饰打扮美丽多彩,而且习俗奇特,尤以爱唱歌和青年男女结婚时“难为亲家伯”而闻名。
解释:什么是“难为亲家伯”?
畲族男女爱唱歌,每年春节、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或是畲族村寨有远方来客,男女新婚之夜,畲族男女会聚集在溪边、林中、大厅,通宵达旦盘歌,欲罢不能。男女新婚,男方要委派一位最好的歌手充任“亲家伯”,挑着礼物上女方家,女方的朋友“群起而攻之”── 与亲家伯盘歌,亲家伯只有大获全胜,男方才能如愿以偿娶回新娘。
二、感受畲族婚俗特点二
畲族婚礼,宛如一台诙谐优雅的文艺晚会。
三、感受畲族婚俗特点三
新娘出嫁前要由母亲或嫂嫂梳“凤凰头” 解释:什么是“凤凰头”?
“凤凰头”其实是戴止梯形“凤冠”,冠上再覆一条“凤雷巾”。冠客有白银精制的四个方块装饰品,象征盘、蓝、雷、钟四祖。凤冠前悬着一张面窜,面窜以分主次的十多余银链条组成,链上勾挂无数形状各异的银片,片片刻着畲族祖先生活中崇尚的实物外形,左右各两条做福。
第七课 畲族家庭习俗
一、教学目的
了解畲族家庭习俗,感受畲族文化特色。
二、教具准备
有关畲族家庭的照片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畲族传统家庭有哪些习俗?
1、闽东畲族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以父母为核心,由父母与子女组成家庭,家庭人口以3--5口人居多。
2、父亲为一家之长,在家庭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内管理家庭的经济收支,调节生活需要,安排农业生产等,对外代表家庭处理各种社会事务。家庭成员均要听其约束、管教,经费支出也要经过他的同意。
3、母亲为“内当家”,负责处理家庭内以及亲戚来往事宜,负责料理家务、饲养禽畜等。在农忙时节,还要下田参加生产劳动。
4、畲族子女婚后便分居独立生活,一般“娶一门媳妇,分一个家”,父母都与幼子同住。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畲族家庭发生哪些根本变化?
1、家长权威削弱,民主协商。
2、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新型家庭关系逐渐形成。
3、旧道德礼仪规范成为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所取代。
第八课 畲族饮食习俗
一、教学目的
了解畲族传统饮食习俗,感受畲族文化特色。
二、教具准备
“乌米饭”“菅时粽”“糍粑”的照片。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请畲族小姑娘说说平日都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吃什么?
2、介绍畲族平日饮食
平时畲族饮食和当地汉族相同,主食大米和甘薯米,杂粮有麦、高粱、小米、玉米、鸭爪稗以及南瓜、马铃薯、芋头等。副食有竹笋、蔬菜、野菇、野菜、鱼、肉、蛋等。
3、节日食品较有特色
节日食品较有特色,主要有乌米饭、菅叶粽和糍粑等
4、介绍乌米饭、菅叶粽和糍粑
(1)乌米饭:为农历三月三食用。乌米饭的制法,是用山上的一种野生植物乌稔树(杜鹃科,乌饭树)的叶子,放到石臼舂碎后,贮到布袋里,连袋放到铁镬里,加适量的水熬汤,让它释出紫黑色的汤汁来,而后去掉袋里叶渣,将精选的糯米泡进汤进汁里,几小时后,捞起放到木甑里蒸熟即成。乌米饭色泽乌黑发蓝,香软可口。由于乌稔能起开脾、防腐作用。故将乌米饭放在通风阴凉处,数日不腐。食用乌米饭有准备春耕,迎接丰收的象征意义。
6(2)菅时粽:俗称“菅粽”,通常在端阳节和龙节时食用。将精选优质糯米倒入黄碱水里浸泡若干小时,拿两片菅叶对折成一条槽底,而后舀碱水泡过的糯米放叶槽中,成为一条20厘米长玉米棒子状的菅叶粽,放到锅里煮十余小时遂成。每逢端午节,菅粽供敬祭祖宗外,还用以馈赠亲友。
(3)糍粑:畲族过年、做“七月半”和冬节都要制糍,取意时(糍)来运转,生活年年(粘粘)甜。糍粑的做法是:将浸泡一天后的糯米滤干水,放到木甑里蒸熟。倒入石臼捣烂,捏成小团或饼状食用。
5、请吃过节日食品的小朋友说说乌米饭、菅叶粽和糍粑的味道。
6、小结。
畲族是伟大的少数民族之一,畲族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做为畲族的后代子孙理应好好继承和发扬。
第九课 生活简朴的畲族人民
一、教学目的
了解畲族人民简朴的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具准备
反映畲族人民简朴生活的图片。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畲族人民辗转迁徙的历史
1、出示相关图片
2、简介
历史上,畲族人民辗转迁徙,物质生活尤为简朴。
二、了解畲族人民的住房简朴
畲族一般住茅草房和木结构瓦房,与当地汉族的房屋结构大致相同。由于山区气候寒冷,严冬腊月,一家人都围坐在火塘边烤火取暖。
三、了解畲族人民的饮食简朴
畲族山区,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种植较少,杂粮较多。他们普遍以番薯丝(又称地瓜米)为主食。地瓜米掺上稻米蒸成饭,叫“番薯丝饭”,将玉米磨成细粉,合米炊食,叫“包罗糊”。纯米饭只在宴请贵客时才用。副食除蔬菜外,喜食虾皮、海带、豆腐等,解放前很少吃肉。畲族山区,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种植较少,杂粮较多。他们普遍以番薯丝(又称地瓜米)为主食。
四、体会畲族人民的好客之情
即使在很贫穷的生活里,畲族人民还用纯米饭宴请贵客,体现了畲族人民的好客之情。
第三篇:三月三工作总结
“马家三月三”活动总结
第25届“马家三月三”系列活动经过组委会的精心策划和区镇两级的共同努力,取得圆满成功。活动由成都广播电视台、新都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香城文化传播中心承办,历时21天,包括七个子活动和一个主题活动,以“春约香城、踏青城北”为主题线索,以“群众参与性赛歌”和“全民太极运动”为表达形式,以“花”为主体视觉,基本实现了马家“三月三”传统节会“破旧立新”、展示新都对外开放崭新形象以及成都北部生态田园美景的预期目的。据统计,“三月三”期间接待来自成都市区、德阳、绵阳、广元、阿坝州的游客超过十万人次,成都电视台、成都日报及各界媒体对此次“三月三”活动进行了广泛报道,影响较为深远。
一、本届“三月三”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一)展示了新都对外开放新形象和城乡统筹亮点。这届“三月三”活动汲取了以前传统节会的精华,并借鉴了其他区市县办节经验,以“春约香城、踏青城北”为主题,通过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和一系列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了丁家大院新型农村形态、现代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的开发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三月三”主会场丁家大院,充分挖掘马家镇古蜀文化、升庵文化的历史沉淀,在成德绵经济带中以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为支撑,实现了田园人居与新型产业有机结合,推动了农民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初步构建起一三互动、居业相融的新型农村形态,突破新都及马家以往的城市形象,给游客提供了一个成都城北生态田园、运动休闲、现代商贸等多方面生机勃勃的国际化都市新视野,进一步展示了新都统筹城乡发展成果和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凸显新都“三千年古都,田园式新城”的独特魅力。
(二)弘扬了传统历史文化,塑造了新的节会品牌。“三月三”传承300余年,是新都乃至川西地区颇有影响力的传统节会。今年马家“三月三”活动从举办方式、活动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旨在旧瓶装新酒,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活动主会场设在丁家大院,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沿街占道为市的局面,同时,今年“三月三”活动在保留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注入了更为丰富的时代文化元素,特别是原生态歌手——“大衣哥”朱之文、戴军、花儿朵朵五强选手及著名表演艺术家、配音演员童自荣的演出,为活动增加不少亮点,也给三月三塑造了新的口碑。“三月三”春摄会活动启动后不久就在网络上掀起马家“三月三”申遗的热议,并得到有关专家的支持和认同。
(三)促进了马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了迎接活动开展,我镇全面加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田园城镇建
设,生态绿道、渠系交通、综合服务站等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旧城改造加快步伐,现代农业产业加速发展,“田园印象”乡村酒店、长生生态园等一三互动产业拉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马家示范建设水平得到整体提升。随着“三月三”活动的开展及其影响力的逐步增加,以节会友、以节交友、以节招商,“三月三”节会品牌效益将有力地促进马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本届“三月三”活动所取得的经验
(一)加强领导,精心准备是成功举办活动的前提。区委高度重视本届“三月三”活动,主要领导关心指导,把举办这届活动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文化名区建设的战略举措和向外界推介新都新形象的重要展台,靠前谋划、精心组织。早在2011年10月份,在区委主要领导指导下,“马家三月三”活动基本明确了异地提档升级创办的思路。为确保活动按预定思路出预期效果,区相关部门成立了组委会,先后召开筹备工作会议、动员会、工作协调会,督促、协调各项工作。我镇也在区级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在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利益关系协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完善丁家大院示范区道路、渠系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活动提供硬件保障;二是新引进锦水、锦都、春色、林丹兰艺等现代农业项目,突出项目的特色和亮点,丰富活动载体;三是打造都灌水系及文化园区,实施锦水河防护栏、微
地草浪、园区景观门廊、休憩亭、生态桥等景观打造;四是以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保障,在丁家大院设置锦城综合服务站和新市民培训学校,对夏河溪专业合作社土地使用、账务往来进行公示,及时解决群众对用电、用气、光纤等配套设施的需求,协调群众内部矛盾,为“三月三”活动成功召开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五是对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设置宣传、接待、督查组,安保组,停车、交通、夜间秩序管理组,环卫、场镇片区管理组,医疗救助、食品管理组,应急、预备、协调组6个职责分工小组,定岗定人定责,确保马家“三月三”活动成功举办。
(二)各部门互相配合,协同作战是成功举办活动的保证。今年“三月三”活动主会场首次设在丁家大院,意义重大但举办难度也大,在区组委会的精心指导下,区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在社会治安维护、交通营运、活动招商、项目建设、旅游接待等方面给予配合。外宣办、成都电视台、文体局、团区委、林业局、商旅局分别组织落实“春色会”、专题片拍摄、青年志愿者栽种“北改〃新都青年林”、“欢乐采花人”、美食汇、赛歌会等系列活动;区工会、劳动保障部门在丁家大院开展劳动力培训及就业招聘活动;相关部门组织了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此外,驻镇企事业单位给予赞助,各界人士献智出力,共同努力,确保了活动的安全有序和成功开展。
(三)加大宣传,扩大影响是成功举办活动的重要方面。举办节庆的重要目的是推介地方,扩大影响。为此,在活动筹备阶段,我们就充分发挥电视台、报刊、网络等资源优势,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进行大规模宣传造势,有效吸引了社会各界对“三月三”活动的关注。成都广播电视台、成都日报、网络媒体等10多家新闻媒体对“三月三”活动进行强势宣传,成都电视台还对赛歌会主题活动进行现场直播,使新都马家新风新貌、人文文化以及地方民俗特色得到了充分展示,倍受社会各界关注,为新都、为马家赢得了口碑。
(四)严密布防,加强安保是成功举办活动的保障。活动期间,我们把主会场安保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重要工作,区公安分局、应急办、维稳办、交通局、镇派出所、城管中队等对全镇社会治安维稳进行周密布防,疏导人群车辆,组织警力进行会场当天全天候安全保卫工作;交通部门提供了公交专线,设立临时停车场,卫生食品部门对食品区域进行卫生监督,电力、供水部门落实用电用水保障,使活动期间无群体性事件,无治安事故,无交通事故,无停电断水现象、无食品中毒事件发生,保证活动始终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顺利进行。
(五)以节交友、以节会友,以节招商是成功举办活动的有效方式。至今我们已经举办了25届“三月三”节会,“马家三月三”通过这个平台,在以节会友、以节交友、积
极招商, 推介马家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几年,到马家投资开发、干事创业的客商络绎不绝,有力地拉动了我镇经济的快速提升,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今年的升级创办基本达到了展示新都,提升形象、凝聚人心、促进工作的目的,为我们今后举办大型节会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本届“三月三”活动的不足
本届活动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活动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并进行了认真总结和研究:一是马家示范园区接待能力较为薄弱,丁家大院乡村酒店未对外开放,沿线三产业发展还不成熟,餐饮娱乐、住宿的接待硬件设备设施远不能满足来宾的要求。二是活动内容较为单薄,离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活动在文化的挖掘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上还有一定空间。三是我镇的环境卫生整治仍需进一步努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次活动中加以整改,不断完善硬件设施,丰富活动内涵,把“新都马家三月三”盛会逐步打造成天府民俗节会品牌。
第四篇:三月三心得体会
三月三心得体会1
成群结队的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云集山头旷野,即兴对唱;嘹亮的歌声像阵阵海浪,此起彼伏,响彻山间。唱完了歌,热闹的人群中又开始了“打扁担”、“打铜鼓”等传统活动……这就是广西壮族三月三山歌节的场景。每到三月三,广西的人家都要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
三月三的来源有个传说。相传,有个叫刘三姐的姑娘,她心地善良,歌声优美动人。她经常教百姓们唱歌,受到了百姓的爱戴。但后来她遭到了迫害,被人推入水中。刘三姐没有沉入水底,而是骑着一条鱼飞上了天,成为了歌仙。为了纪念她,人们把她升天成仙的日子——三月三,定为了节日,并一直流传下来。
三月三这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对歌,当地人称之为“赶歌圩”。大家身着盛装,聚在山头旷野、竹林草坡歌唱。歌声连绵不断,深入人心。一会儿让你感觉置身云海间,云雾绕着你翩翩起舞;一会儿让你仿佛走进了森林,绿色在你旁边荡漾开来……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悦耳动人、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传统民族节日披上作了迷人的音韵纱衣。
“打扁担”也是一项广受欢迎的活动。三月三这天,村头巷尾,随处可以听到扁担“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敲击声,节奏强烈有力,声响清脆高亢,热闹非凡。表演者或四人一组,或八到十人一组。他们手执一根扁担,配合着轻松悦耳的竹筒伴奏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声合着村民的欢笑声,汇成和谐幸福的声浪,激荡人心。“打扁担”的表演寓意着丰收喜庆,寄托着人们对来年丰收的美好祈盼。
儿童最喜欢的是做五色饭。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壮族人家会采来红兰草、黄花、枫叶和柴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液浸泡糯米,蒸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这样做出来的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五彩斑斓,就像彩虹掉进了碗里;口感柔软滋润,吃起来唇齿间有淡淡的植物清香,令人回味无穷。据说五色饭受到了仙女的赞赏,人们吃了会身体健康。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
三月三,驱除了人们辛劳一年的.疲惫,让人们以更好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年。
在不知不觉中,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杀鸭、蒸糯米饭、煮彩蛋。
三月三前夕,外婆就把刚采来的红蓝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第二天清晨6点,外公外婆早早就起来了。外婆先用芭蕉叶包好竹筐的内部,然后再把浸泡好的五色糯米放进竹筐里。接着,外婆又用一片芭蕉叶遮好竹筐的顶部,再把竹筐放在灶上蒸。1个小时后,我们也起来了,这时,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也已经蒸好了!我们一个个拿着碗,争先恐后地拿糯米饭。我要了五种颜色的糯米饭,弟弟妹妹们呢,则是只拿自己喜欢的颜色的糯米饭。过了一会儿,我们就把碗里的糯米饭都吃完了,我吃得最快,虽然我要了五种颜色的糯米饭,但我每一种只要了一点儿,五种糯米饭凑起来也只有一个糯米饭团的大小。
就在我们吃糯米饭的时候,外公和外婆就已经杀好鸡、切好肉了。半小时后,我们整理好物品后,就上山扫墓了。当我们到达墓地时,眼前却是一堆又尖又长,又密又多的杂草。我的大舅、二舅、三舅都拿起铲子和镰刀除草,过了一会儿,草就被清理干净了。紧接着,外公把吃的东西都摆在墓前,然后,拿出纸钱分给我们,让我们用小石头把纸钱压住。压完纸钱后,三舅就把一大把香点燃,然后给我们每人3根香去拜坟。最后,外婆又让我们吃鸡蛋,别的地区都是吃彩蛋,我们却是鸡蛋。
我想:人们为什么要做各种颜色的糯米饭,肯定是它预示着人们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含义吧!鸡蛋呢,也许是祝愿我们小孩赶快长大,健康成长吧。
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歌节”,又称三月歌圩。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极为隆重。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会持续二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老人小孩只是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啊!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田东的仰岩、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情投意合的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抛绣球可也有讲究啊!绣球为圆形,绣球有花鸟,里面装木棉花或豆、米之类农作物,四角都有彩色布带,供手握抛掷。男女分成两对,双方人数相等。男女双方相距一定距离,各列一方,每方有一个人即领队,在中间树一高竿,作为抛球的高度标准。
抛球时首先由女方领队手拿绣球,唱完一首山歌将球抛出去,男方如能接住算男方胜利,否则女方胜。谁胜谁将对方踢出一人,然后由胜方发球。每发一次球,均必先唱山歌,如此轮流直至一方“全军覆没”。
这时,胜方追逐负方、抢取对方头巾、手帕,互相追逐嘻戏,尽兴方散。姑娘若看中一男青年,便将绣球有意抛去,男方接过绣球,若也有情意,即系礼物于绣球上投报之。
歌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会,更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为弘扬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三月三”歌节活动,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全国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便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为了庆祝这个节日,我校决定举行“三月三”美食文化进校园活动。
活动当天,热闹非凡。一走进校园,便见到同学们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看到同学们有的已经动手做水果拼盘,我立刻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我来到我们之前组合好的小组,分好工,洗水果、切水果、拼盘。不一会,我们组就拼好了一盘水果,西瓜当皇冠,香蕉当头发,葡萄当眼睛,一盘名为“女王驾到”的水果拼盘就做好了。正当我品尝饮料欣赏我们的作品时,突然听到广播里传来通知:“请同学们拿你们的作品到操场摆好……”
我环顾四周,哇!我们班的糯米拼盘真是令人惊叹,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班的几位家长就在三个簸箕上摆出了不同的图案。最大的一个糯米拼盘用黄、红、蓝、紫、黑五色糯米饭摆成“花瓣”,再用圣女果镶边,“花蕊”用腊肠围成圆形,中间摆上半个挖空的“香瓜碗”,里面装着已炒好的芝麻,偌大的簸箕被装得满满的,称得上是“巨无霸”了!另外两个拼盘也是各有千秋,看着直叫人流口水!
我们小心翼翼地把美食拿到操场上展示,此时的操场已是人声鼎沸。老师、家长、同学来回观赏各班的美食。我也迫不及待地跟着去。哇!本以为我们班的最出色,没想到别班的也不赖,特别是四年级,糯米拼盘做得像蛋糕一样,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呀!
当老师宣布可以品尝美食时,我们立刻“大开杀戒”,把展桌上的美食给“一网打尽”。
吃着,笑着,快乐的“三月三”,别样的“三月三”,期待明年更精彩!
三月三心得体会2
广西的三月三,是一个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在这一天,壮乡大地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无论是城市的繁华街道,还是乡村的田间地头,都弥漫着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
我身处这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深感文化的魅力和民族情感的`深厚。走在街上,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香气四溢的特色美食,无一不吸引着我的目光。而更令我难忘的,是那些脸上洋溢着笑容的人们,他们的喜悦与热情仿佛能感染到每一个人。
三月三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有山歌对唱、舞蹈表演、抛绣球等传统习俗。我尤其被山歌所吸引,那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仿佛能穿透时空,让我感受到壮族人民的淳朴与热情。在观看舞蹈表演时,我被舞者们的精湛技艺和优美舞姿所震撼,他们的表演充满了力量与美感,让我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除了欣赏表演,我还亲自参与了三月三的庆祝活动。在抛绣球的游戏中,我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我更是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感受到了他们的真诚与热情。
这次参与广西三月三的庆祝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情感的深厚。我感受到了壮族人民的热情与淳朴,也感受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我们的民族文化,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
三月三心得体会3
三月三谈心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庆祝。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祭祀活动,并举行大规模的娱乐游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我曾参加过这一盛大的节日庆典,下面是我对这一经历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节日庆典的背景介绍
三月三是中国民间节日,庆祝活动主要围绕着祭祖和娱乐游戏展开。作为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更是与壮族文化紧密相连。在这一天,壮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节日服饰,表演传统歌舞,举行各种比赛和竞技活动。这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不仅体现了对祖先的敬意,同时也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二段:祭祖活动的感受
三月三的庆祝活动中,祭祖是重要环节。我参加了一场盛大的祭祖仪式,整个过程庄重而庄严。人们会整装出发,手持祭拜用具和鲜花,来到祖先墓地前。在家族长辈的带领下,我们齐声朗读祭文,向祖先表达敬意和思念之情。这一瞬间,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也深刻体会到了先人们的努力和奉献。
第三段:娱乐活动的欢乐
除了祭祖活动,三月三还有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我参加了壮族特色的跳竹竿舞和踢毽子比赛。跳竹竿舞需要团队合作以及与伙伴的默契配合,体现了壮族人民淳朴友爱的民风。踢毽子比赛则考验了每个人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这些娱乐活动不仅让我度过了一个欢乐的时光,也让我深入了解了壮族文化和传统。
第四段:节日庆典的影响
三月三的庆典活动对当地壮族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庆典活动弘扬了传统文化,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其次,庆典活动促进了人们的凝聚力和团结合作意识。大家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互相沟通和交流,增进了了解和友谊。最重要的是,庆典活动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业提供了机会,促进了当地的繁荣和发展。
第五段:对节日庆典的思考和展望
通过参加三月三的节日庆典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同时,我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中来,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总结:通过参加三月三的节日庆典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祭祖活动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娱乐活动则让我感受到了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个节日庆典不仅凝聚了人们的情感,也对当地的经济和旅游业有着积极的影响。我希望传统文化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来。
三月三心得体会4
三月份,作为一年四季之一,总是给人带来各种特殊的体验和情感。在这个季节里,人们经历了从寒冷到温暖的巨大变化,也面临了从学业到工作的各种挑战和考验。作为一个有感知力的人,学会在这个季节里体验美好、感受真实的精神状态,拥抱生活的喜怒哀乐,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点。
第二段:收获感悟-人与自然的交流
三月份是一年中气候变化最为明显的时候,而作为人类的我们也必须与自然及时地协调与互动。这个月份里,我发现在家庭、校园、社会等各个场合,我们都要与自然环境打交道,例如天气变化、空气质量和自然灾害等问题。通过与自然的交流,我意识到我们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并且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那份人类独特的情感和感知能力。
第三段:体验心情-心灵的宁静
随着天气的变化,人们的情绪也经历了起伏。三月份这个季节里,有时候是平静安逸的,有时候却是暴风骤雨的。无论是哪种心情,都让我学会了保持心灵上的宁静,保持心绪平稳,去处理一系列混乱的事情。我发现,只有在心灵上保持宁静,才能够集中注意力,做到身心愉悦,享受生活的美好。
第四段:认知提升-知识与生活的交融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学习知识和增长见识不断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在三月份里,我不仅在学校里学习各种学科知识,还在生活中认识到很多新的人和事。与此同时,我深刻认识到知识和生活两个方面是相互紧密关联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到真正的生活,而知识则是我们认识和了解生活的载体,两者之间相互促进、显著提高,血脉相连。
第五段:展望未来-全新的一年等着我们
三月份,我们历经一年的`一季,也做好新一年的计划和准备。在这个季节里,我们不仅需要回顾过去,还要面对未来,做好未来的计划和准备。我们要正视自己跟生活面临的问题,积极对待未来的挑战和可能出现的机遇。我想,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和优秀的人。
结语:
尽管三月份已过去,但它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不可磨灭的记忆和感受。通过这段时间的体验和反思,我们从中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心灵滋养。自然的魅力、生活的感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学习与成长的力量,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可以说,三月份不仅是整个年份的一个重要分界点,也是我们自我提高和成长的一个极佳契机。期待新的一年更加精彩,更加卓越!
三月三心得体会5
“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
山歌,是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高亢、节奏自由。
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渔村及少数民族地区。流传极广,蕴藏极丰富。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泛指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自乐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近些年有音乐家和学者认为,草原上牧民传唱的牧歌、赞歌、宴歌,江河湖海上渔民唱的渔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婚仪上唱的“哭嫁歌”,也都应归属于山歌。
广西柳州市的鱼峰山,是柳州山歌的发祥地,传说壮族歌仙刘三姐就是在这里骑鱼飞天成仙的。柳州山歌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历经沧桑而不衰。时至今日,每逢年节假日,鱼峰山下、小龙潭边、人民广场上,都有歌手自发结伴对唱山歌,围听者甚众,场面欢快热烈。在现代化的都市里至今仍保留着传唱山歌的古老文化形态,这在全国的.城市中是罕见的。
柳州山歌有独唱、联唱、对唱等形式,其中对唱是柳州传统山歌中最常用且最具特色的一种形式。对唱俗称对歌,是歌手或歌队互相比试歌才的竞赛形式,因此又称为赛歌、打擂台,具有强烈的对抗性、竞赛性。每逢歌圩,对歌双方你唱我和,即兴创作、临场发挥、出口成歌。用词诙谐生动,出歌迅速犀利,常常让听者为之捧腹。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将这一天定为壮族的全民性节日──“三月三”歌节。每年的这一天,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及其他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歌节期间,除传统的歌圩活动外,还要举办抢花炮、抛绣球、碰彩蛋及演壮戏、舞彩龙、擂台赛诗、放映电影、表演武术和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岭南壮乡四海宾朋云集,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绝于耳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虽然我没有参加过“三月三”歌节,但是每年都会在电视里看广西卫视的直播。我希望明年的三月三,我能真正的体验到唱山歌的快乐,感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三月三心得体会6
在广西的春日里,我有幸亲身参与了盛大的三月三节庆活动,这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体验。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地区的一个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在这一天,整个广西都洋溢着欢乐的氛围,各族人民身着盛装,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
我深入其中,亲身感受到了三月三的独特魅力。活动现场,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各种民族舞蹈和表演精彩纷呈。我观看了壮族的歌舞表演,那高亢的歌声、激昂的舞姿,让我感受到了壮族人民的热情和豪放。我还品尝了广西的`特色美食,那独特的口味,让我流连忘返。
除了欣赏表演和品尝美食,我还深入了解了三月三的文化内涵。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更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在这一天,不同民族的人们共同庆祝,共同分享欢乐,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和谐。
通过这次体验,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只有深入了解并尊重各民族文化,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回顾这次广西三月三的体验,我深感收获良多。我不仅欣赏到了精彩的表演和品尝了美食,更深入地了解了壮族文化和三月三的历史意义。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热爱中华文化,也更加珍惜民族团结的宝贵财富。
三月三心得体会7
三月是一个季节过渡的月份,春天即将来临,大地开始复苏,人们也开始迎接新的开始。而对于我来说,三月则是一个思考与成长的月份。在这个月里,我不仅仔细回顾了过去,还积极地规划了未来。通过这一个月的心得体会,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充实自己的计划。
在三月初,回首过去的一年,我深深感到时间的流逝是那么迅速而又无法逆转。每天的24小时仿佛一瞬间就过去了。这让我更加珍惜时间的宝贵。我开始反思自己在过去的一年中是否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和心思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发现,有时候自己总是在各种琐事中忙碌,很难静下心来思考和执行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我下定决心改变,并且制定了每天专注在自己最在意的事物上的计划。
随着三月的逐渐过去,我感到自己开始逐渐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我开始运用番茄工作法,每天将工作时间划分为25分钟的一个个番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我专注地完成任务,并且休息五分钟,然后再继续下一个番茄时间段。这样的方法让我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并且让我感到每天的时间被充分利用了。
而在三月的中旬,我逐渐发现,自己在团队合作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作为一个内向的人,我在沟通和表达方面常常显得有些吃力。于是我选择主动参与一些团队项目和活动,希望通过与他人协作和交流,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和能力,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和有效沟通。通过这样的锻炼,我发现自己获得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气,这将对我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渐渐地,三月接近尾声,我开始为未来做出规划和设立目标。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并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我明白只有制定目标和计划,并坚持努力去实现,才能使我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明确和自信。于是,我制定了每月小目标和每日计划,并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和可行。
可能因为三月是一个思考和成长的月份,我对于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尽管有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我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始终抱有信念。通过这一个月的心得体会,我学到了,只有付出努力并踏实前行,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三月的心得体会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启示和思考,让我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好了准备。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在即将到来的春天中绽放自己的光芒。
三月三心得体会8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弯又多……”广西的“三月三”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三月三有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习俗。
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上巳节”。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其不仅是汉族节日,也是广西壮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包五色糯米饭。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对歌谈情。“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抛绣球,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兵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也逐渐发展成现代的绣花布囊即绣球。绣球是姑娘们用手工做成的彩球,以圆形最为常见,也有椭圆形、方形、菱形等。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绣球大如拳头,内装棉花籽、谷粟、谷壳等,上下两端分别系有彩带和红坠,象征着纯洁的爱情。人们在茶余饭后互相抛接以娱乐身心,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壮族的三月三,它的活动令我们开心,它的传说令我们难忘,它的美食令我们激动,我爱三月三!
三月三心得体会9
广西的三月三,是一个充满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的节日。我有幸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深入体验了广西的民俗风情,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
走进三月三的庆祝活动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和欢快的歌舞。壮族人民身着盛装,载歌载舞,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庆祝这个传统节日。我被他们的热情和活力所感染,仿佛自己也融入了这片欢乐的海洋。
在三月三的活动中,我还体验了许多传统的民族项目。比如,我尝试了制作五色糯米饭,亲手揉捏、蒸煮,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此外,我还观看了壮族的传统竞技活动,如斗牛、抛绣球等,这些活动不仅考验着参赛者的技巧和勇气,也展现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通过这次体验,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广西的民族文化。我感受到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祖先的智慧和文化遗产,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得以延续。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些文化瑰宝,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这次广西三月三的体验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也认识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关注和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月三心得体会10
在广西,农历三月初三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它不仅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充满了浓厚民族风情的盛大庆典。我有幸亲自体验了这一节日,感受了那份独特的'民族魅力和文化韵味。
三月三的当天,整个广西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大街小巷,人们身着节日的盛装,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各种民俗活动层出不穷,舞龙舞狮、山歌对唱、壮族打扁担等表演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壮族文化的魅力,也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参与三月三的庆祝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每一种民族习俗、每一个表演节目,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我也学会了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和学习机会。
回顾这次广西三月三的体验,我深感收获颇丰。我不仅领略了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深刻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也激发了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三月三心得体会11
三月三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也是汉族民间祭拜神灵和祖先的日子。它是我国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每年的三月初三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通过参加三月三的祭祀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得到了一些宝贵的体会和心得。
三月三的祭祀活动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此背景下,我的心得体会主要包括了对于历史传承的思考、对家庭亲情的重视、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看重。
首先,三月三的祭祀活动让我思考到了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祭祀活动是我们中国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它承载了历史和传统的记忆。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过烧香、祭拜等方式,向先辈们表达敬意和祈福。这样的传统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祖先们的伟大,更让我体会到我们应该珍惜历史文化遗产,将其传承下去。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历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忘历史,才能面向未来。
其次,三月三的祭祀活动让我对家庭亲情更加珍视。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家人们会相聚一堂,共同祭拜神灵和祖先。这样的聚会不仅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小社会,每个人都需要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忽略了家人,而这个节日让我明白了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我应该时刻关注家人,体谅他们,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让家庭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坚强后盾。
最后,三月三的祭祀活动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知和看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通过参与和体验三月三的祭祀活动,我感受到了这些传统文化的力量和魅力。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了解了我们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更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其中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涵。我相信只有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和认知,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它们。
综上所述,参与三月三的祭祀活动让我得到了宝贵的体会和心得。通过这个活动,我思考到了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对家庭亲情更加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看重。我将继续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将这些珍贵的传统传扬下去。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这样的传统活动中来,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和魅力,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三月三心得体会12
近日,我校开展了以“三月三谈”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三月三谈”的意义,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参与“三月三谈”活动让我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在谈话中,我与班级里的同学、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不仅了解了彼此的困惑和问题,也增进了解彼此的感情。尤其是与老师的谈话,让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为自己制定了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这种深入沟通的机会在平日里并不多见,而“三月三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老师和同学坦诚交流的平台,让我充分感受到沟通的力量。
其次,在参与“三月三谈”活动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优点和潜能。在与同学的谈话中,他们肯定了我的友善与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个性,并提到我在班级活动中的'付出和贡献。这些肯定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努力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信心。同时,“三月三谈”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些潜能,如领导才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在班级会议中,我多次发言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和支持。这种发现和认可让我更加确定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有信心更好地挖掘和发掘自己的潜能。
再次,通过“三月三谈”活动,我深刻领悟到了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在谈话中,我跟家长进行了交流,他们对我在学校的情况表示了关心和关注,并鼓励我在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努力。这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与支持。同时,在老师的谈话中,他们也通过对我的表现和成绩的评价,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对我成长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家庭和学校是我成长的两大支撑,而“三月三谈”让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更加珍惜和感恩家庭和学校为我提供的一切。
最后,通过参与“三月三谈”活动,我也进一步感受到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在班级谈话中,我们共同讨论了班级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积极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大家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同时,借助谈话的机会,我们也相互了解了彼此的需要和关心。这种团队精神的培养对于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班集体的建设非常重要,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总之,参与“三月三谈”活动,让我体验到了沟通的力量、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和潜能、明白了家庭与学校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这次活动对于我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将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并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和坚持,我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三月三心得体会13
广西的三月三,是一个充满浓郁民族风情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有幸参与其中,深刻体验到了广西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魅力。
三月三的当天,整个广西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之中。我走进壮族的村落,看到了人们身着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载歌载舞,欢庆这个属于他们的盛大节日。我被这种欢乐的氛围所感染,也加入到了他们的行列中,与他们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在体验三月三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广西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无论是那悠扬的壮族山歌,还是那精彩的民间舞蹈,都展现出了广西人民的热情和才华。我也了解到了许多关于三月三的传说和习俗,这些传统文化让我对广西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我还参与了一些三月三的民俗活动。比如,我和当地的居民一起制作了五彩糯米饭,品尝了地道的美食;我还观看了壮族的歌舞表演,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活力。这些活动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广西的民族文化,也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友情。
通过这次体验,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三月三心得体会14
三月已经到了尾声,回首这个月,我有很多感悟和体会。三月份它不仅仅是一个季节的开始,更是寓意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与机会。在这个月里,我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艰难。在这样多彩的三月份,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让我充满感激并深受启发。今天,我想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三月份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新的学期新的气象
三月正是春季学期开学的时间。每个学期的开始都意味着新的挑战和机会。在这个月的学校生活中,我会尽力抓住每个机会,尽可能多地学习新的知识。我想过一个更积极的生活,尽可能多地参与一些有益的活动,以发掘自己的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第二段:迎接春天的到来
三月是春季的季节交替点。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我见到了许多美好的`事物,在这个世界上重新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花儿绽放,鸟儿鸣叫,每天出门呼吸到新鲜空气,心情也不自禁地好起来。积极参与户外活动,让我更好地享受春天的美好。我相信这股新的生气和力量会伴随整个春季,也将给我未来的生活带来美好的期望和祝福。
第三段:健康生活的追求
三月份也是我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阶段。我将我的健康状况当作重要指标,每天都尽量保持健康饮食、充足睡眠和定期锻炼。此外,呼吸新鲜空气和沐浴温暖阳光也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这种注重健康的习惯让我身心健康,我能够在工作和学习中更好地表现自己。
第四段:困难时期
尽管三月份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但在这个月里,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学校作业量增加,难度系数也增加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意识到发掘自己的潜力,只有更加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失利和挫折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有在克服那些困难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和提高。
第五段:期待未来
在三月份的末尾,我意识到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很多积极的变化都带给了我更多的希望和动力,让我充满期待迎接未来的到来。然而,即使面临挑战,我知道我已有更多的力量去应对它们。我将会继续保持积极的精神面貌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为自己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总之,三月对我来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月份。相信我,通过努力克服挑战,进一步提高自己,我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更多的成就。
第五篇:三月三日记
三月三日记1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三月的春风吹绿了柳枝,吹红了桃花,也吹起了满天的风筝。
今天,阳天明媚,春风轻拂,正是放风筝的好日子。我兴冲冲地拿来我的风筝,和外婆一起到公园去放。
公园上空,早就摇曳着各色的风筝。我拿着我最心爱的蝙蝠风筝也加入了风筝的队伍。我先测了一下风的方向,然后叫外婆举着风风筝,听我指挥。一阵大风吹来,我向前奔跑,外婆把风筝往天上一抛,风筝立马飞了起来,在天空中飘荡着。我边跑边放线,想:放风筝原来就这么简单。怎能难得到我呢?结果,我因跑得太快,风筝在天空打了几个转儿,接着,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窜,不一会儿,风筝就头朝地掉了下来。“我的风筝!”我心疼地叫了起来。我立刻跑过去捡起风筝,细心地擦了干净,外婆走过来说:“放风筝也有技巧啊!首先,要控制好风向,风往哪边来,你就往哪边跑,如果,风筝要掉下来,你就要收线,这样,风筝才会保持平衡。”听了这话后,我终于明白了。
我像刚才一样,让外婆拿着风筝,风一来,就放手。风筝飞起来了,我的心开始紧张起来,风筝越飞越高了,我又紧张又兴奋,连手都不禁微微颤抖起来。马上就要成功了。这时风筝的线不小心擦了一下树枝,风筝又开始往下掉了,就在这惊险的一刻,外婆挺身而出,立刻把线往回拉一些,然后,就熟练地一收一放,风筝又恢复了平衡。风筝越飞越高,不一会儿,竟变成了芝麻般的大小。现在,我的风筝已经遥遥领先了,再看看别的`风筝,有蝴蝶的,有老鹰的,有金鱼的,有飞机的,等等。它们随着风势,时而盘旋向上,时而俯冲下降,一会儿忽上,一会儿忽下,像老鹰捉小鸡似的,为这蓝天增添了不少光彩。
啊!放风筝真有趣。
三月三日记2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妹妹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我和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三月三日记3
三月三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其间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给人们带来许多快乐。
“三月三地菜煮鸡蛋。”是江南一带的俗话。传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这天一大早,好心的王母娘娘为了天下人少受疾病的磨难,命观音娘娘普降圣子。于是最有灵气的地菜,便充当了这一爱心的使者。
地菜是一种绿色植物,小小巧巧的叶片贴地而生,学名叫荠菜。幼苗时期很不起眼,不仔细看很难找到,也许是为了方便人们采挖吧,地菜一般长在堤岸和菜地里。地菜是随了春风春雨来的。春风过处,你会看到嫩嫩的地菜齐刷刷的钻出地面,你会发现一大片绿油油的地菜挺起了腰杆,叶片儿托着一粒粒珍珠般的小雨滴,让你感到生机盎然,耳目一新。
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着“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可见荠菜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在中药裹,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止血,明目等效用。
与其它少数民族的三月三相比,我们江南毫无特色可言,仅仅是吃的节日罢了。
像聚居在贵州、湖南、广西的苗族、瑶族的三月三是“花炮节。”这天,人们喜气洋洋地观看或参加富有特殊竞技性、对抗性的体育运动——抢花炮比赛。花炮是个直径6厘米、外缠彩绸的铁环,点燃火药后,铁环被轰到场地上空。当铁环坠落下时,凡拾夺者使得分。
还有许多的民族在三月三日有不同的节日,这一天,其是欢乐无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