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安全常规

时间:2019-05-15 06:0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龙岗区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安全常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龙岗区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安全常规》。

第一篇:龙岗区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安全常规

龙岗区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安全常规

随着体育教育的改革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受到了学校领导和社会各届的重视和关注。为了使各学校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运动训练等方面能够很好地开展,我区对中小学体育教育安全常规作出如下规定:

一、学校在体育教育教学安全方面要做好如下工作:

1、学校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场地、器材方面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场地、器材符合运动安全卫生要求。

2、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场地、器材情况,安排同时上体育课的班级要适当,避免由于场地过于拥挤而造成运动损伤和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避免由于器材缺乏而造成学生之间争抢器材而出现的安全事故或由于器材质量不符合运动安全要求而产生的安全事故。

3、学校要组织班主任在每个学期开学初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发放问卷调查,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病史和身体状况,要求家长如实填报不得隐瞒任何病况,并制表备案存档。要特别关注特质学生。如果各班发现有不适宜上体育课的学生,必须及时反馈给体育任课老师。

4、学校要制定体育教学安全登记表、月报表。全面及时了解掌控体育课的安全状况。

5、学校要制定运动损伤应急机制,确保运动上海事故一旦发生时,处理恰当、及时。

二、体育课组在体育教育教学安全方面要做好如下工作:

1、体育科组要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

2、体育科组要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运动安全卫生要求,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认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

3、体育科组要要求每一位体育老师课前要认真备课,一课一教案,备课时要备学生、备教材、备器材、备场地,每个教案必须有安全防范措施。

4、体育科组要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的安全教学进行定期的总结研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方面安全方面要做好如下工作:

1、体育教师在开学之初,要主动、及时掌握特质学生名单,了解特质学生的具体状况。

2、体育教师课前要认真备案,一课一教案,备课时要备学生、备教材、备器材、备场地,每个教案必须反映安全防范措施,尽最大努力消除安全隐患。

3、体育教师在上课前要对场地器材进行严格检查,确保使用安全。

4、体育教师在每节课时必须询问学生当时的身体状况;检查着装,排除安全隐患;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保护常识教育;严格考勤,对于身体不适的学生安排见习,对缺勤学生要及时理解去向,并向班主任、年级、学校反馈。

5、每节课必须要做好准备活动。做准备活动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要充分。

6、每节课安排好课程内容、运动量、运动强度要适当;平均脉搏为130—160次/分,密度25%—40%,强度指数为1.5—1.8,运动曲线要合理,高峰最好在基础部分中后期。

7、有保护与帮助的教学内容必须严格规范的进行保护与帮助。如:利用器械进行教学时,要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8、体育教师要学习紧急救护常识,提高紧急救护能力。学校要建立体育损伤应急机制,一旦发生运动损伤,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9、严禁体罚学生,课中随时监测学生的运动量及运动强度。每节课后要安排放松,并对安全进行小结。

四、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运动训练安全常规按照体育教学安全常规要求执行。

龙岗区教育局

二〇〇七年一月

第二篇: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

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

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初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美的情操。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高全民素质奠定基础。

中小学体育课的常规,是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需要,以规范、控制教师和学生的上课行为,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保障体育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一、课前准备 教师

1、努力学习《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一——水平五)》,认真落实《体育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四条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认真钻研教材:组织学习对省编体育教材,常州体育教学常规,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理解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2、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水平目标及各个水平阶段的授课时数要求(小学1—2年级为水平一,每周四课时;小学3—4年级为水平

二、5—6年级为水平三,每周三课时,7-9年级为水平四,每周三课时,高中阶段为水平五,每周二课时),制定出相应的小学体育水平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考核计划、体育骨干培训计划。

(1)水平教学计划是根据各水平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制定的,是中小学学生达成各项目标的统筹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进度,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分析,学年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和措施,所需器材。

(2)学期教学计划:中小学体育课通常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搭配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材内容;要合理布局测试项目内容和系统安排教材顺序。教材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创新组合。

(3)单元教学计划一般是把一项教材将其安排为若干课次,按每一课次的学习目标设计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手段,并提出一定教学建议及措施的实施性方案。

(4)课时计划(教案)编写结构要科学合理,指导思想要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应实用有效。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本课所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场地器械,练习效果等;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器械、场地。

3、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依据三维健康观,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结合各地区、各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根据课标要求,着重体现基本运动、游戏、基础知识、田径、体操、武术等必修项目的训练,不断拓宽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一般地,1-2年级的教材内容,设定以游戏活动为主,基本活动配合的两部分学习内容也都是一些以简单的动作方法为内容,以游戏的形式来展开教与学的活动;3-4年级的教材内容,设定以简单的运动技术和游戏内容形式相互交融,使各项带有运动技术性的简单教材内容充满游戏性、趣味性、多样性和可变性。5—6年级的教学内容,设定以走、跑、跳跃、投掷等简单的技术、技能组成的实用性较强的教材;7-9年级的教学内容,设定以掌握健康教育、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健美操和舞蹈、游泳等技术技能教材。

4、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目标的涵盖面要完整、齐全。(2)教学目标的确切性: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提法上要切合实际。(3)教学目标的综合性:目标既要反映外显行为目标,又要反映内隐心理活动目标,确保目标全面达成。(4)教学目标的简洁性:文字表述精练简洁、清楚明了,既明确、具体,又能突出重点。

5、检查和整理好自已的服装(最好运动服)仪表,带好必备的教具(如口哨、示范器具等),提前到达教室将学生整齐、有序地带进规定的练习场地上课。

6、做好学生的调查研究:学生的体质状况;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的思想动态等。

7、应检查和安排好场地、器材、设备的情况,尽量提高场地器材设备的使用率。

学生

1、衣物的准备:穿戴好有利于运动的服装、鞋;冬天上课不穿大衣、不戴帽子、围巾、口罩、手套(习惯性冻疮

除外);夏天男生不赤膊、不光脚,女生不穿裙子等;严禁随身携带小刀、铁钉等金属硬物。

2、场地器材的准备:体育班长带领下的小组“轮流值日制”,协助教师准备好场地、器材。

3、“小生活”的处理:学生天热时易渴,天冷时易上厕所。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前处理好(特殊情况除外,如腹泻等)。对于低年级、特别是初入学的学生,要灵活掌握,逐步规范。

4、出勤统计:负责整队的体育班长,课前要核实实到、缺席情况,填好考勤表,上报给教师,以便教师调整教学分组和安排见习生活动。

二、课堂教学 教师

1、教师仪态要端庄大方,教态要亲切自然,授课要使用普通话,课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安排见习学生,检查上课学生出勤及着装情况,简明扼要宣布本课教学任务。

3、根据教学要求带领学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整理、放松活动。

4、教师讲解要使用专业术语,语言清晰、生动、简洁,示范动作要正确、熟练、规范。

5、能正确借助口哨和手势等特定的语言指导学生活动。

6、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尤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组织教学要紧凑,形式多样,要充分地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活而不乱。

8、合理分配练习时间,准确把握运动强度。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课中保持师生和谐的气氛。

9、合理组织学生的分组活动。合理更换分组可以提高教学密度,有利于教学内容、方法和训练的安排,便于区别对待,防止伤害事故。

10、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11、课中要根据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达成、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情况及时、有效地开展学习评价。

12、要有简明扼要的课后小结,并安排好学生整理归还器材。

学生

1、上课的仪式:一般包括体育委员整队,向教师报告出勤情况,师生问好。

2、出入列的要求:迟到学生要先在队列外站好,向教师“报告”,教师示意“入列”后,再排到第一排的排尾或补在缺伍的位置。

3、器材取放的规定:学生在取放器材时,要做到轻取轻放,不得随意抛、扔、踩、坐或升降、移动器材。

4、小干部的职责:体育干部要认真负责、协助教师做好指挥保护和整理器材等工作。

5、学习态度及表现: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团结合作,大胆创新。

6、学习评价形式:对自已或他人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况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

7、下课的仪式:教师宣布“下课”,师生立正站好,互致“再见”。

三、课后部分 教师

1、提示值日小组整理归还器材。

2、检查和监督学生遵守课后“三不许”情况。

3、指导学生完成好课外作业。

4、及时地写好课后教学反思,注意基础资料的积累。学生

1、值日小组按教师要求整理归还器材。

2、按老师要求,认真遵守课后“三不许”:一不许大量喝水,尤其不许喝生水;二不许冷水冲身、浇头或在背阴的“风口”处久留;三不许立刻大量吃东西。

3、认真完成好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注意安全。

四、考试与评价

1、教师认真做好学生学习评价工作。通过预先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学习的进步程度。评价方法可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小组评价和师生互评等。

3、及时使学生了解评价结果。既要改变以往的考试、测验给学生造成的压力,又要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使评价成为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

4、考试项目包括身体素质40分、运动技术技能30分、体育常识和卫生保健知识20分、体育课出勤率和课堂表现10分。

5、评价包括体育课出勤率、课堂表现、考试项目、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方面。

五、课外体育活动

1、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开展好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创造性的开展大课间操、体育乐园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活动时间。

2、定期组织小型多样的趣味体育活动、体质与健康标准的测试,并把成绩纳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

3、课外体育活动要注意安全性、趣味性、参与性、探究性、团体意识等多个方面。

六、教学研究

1、每学期开学一周内教研组长制定出学校教研活动计划。教研活动计划包括:指导思想、重点解决问题、活动内容和时间、参加人员、地点的安排等。坚持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有时可根据上课内容进行同步研讨),做好详细记录。期末由教研组长写出教研总结。

2、教龄5年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5年教龄以下的教师不少于16节。每学期要推荐出一节有推广价值的公开课。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学习活动,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联系教学实际的教学论文、教学经验总结或教学案例。

3、认真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杜绝教师擅长什么只教什么的随意教学现象,杜绝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现象。

4、各学校应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并加强监督管理。

对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1、课前常规:

(1)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订好完整的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

(2)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和教具,杜绝体育课的随意性。

(一)备课:

1、认真钻研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本学科地教学目的和任务。熟悉理解大纲规定的各项教材意义与要求,掌握教

材纵横之间的关系。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要求,制订好学年、学期、单元、课时计划。

2、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备课时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⑴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操作及时,并能做正确的讲解与示范。

⑵全面了解学生,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密度。⑶充分利用场地器材。

⑷根据教材、学生、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组织教法。

⑸尽量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3、每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具体,符合客观实际。应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掌握“三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进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每节课教材内容要体现“少而精”,正确的分析和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教法要利于学生的学习锻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的增大课的密度和强度。

5、安排好课的组织工作,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使课的结构紧凑合理,时间与器材得到充分利用。

6、建立组内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制度。深入钻研教材,集思广益,精益求精,探索教学改革。教案书写工整、清楚、层次分明,并能提前一周写好教案。

(3)学生因病、伤不能参加激烈活动的,课前应主动向任课老师说明情况,得到允许后方可随堂见习、安排适当的活动或休息,同时教师随时做好记录。

(4)教师应注意仪表整洁,须穿运动服、运动鞋提前到达规定上课集合地点对待学生上课。

2、课堂常规:

(1)预备铃响后,教师立即到达学生集合地点,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规范,并记录出勤情况,上课铃响,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2)上课时,教师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口令清楚标准,教态严肃、自然、语言文明,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3)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亲切关怀,禁止学生在上课时自由活动,严禁学生离开活动场地,要启发和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得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

(4)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5)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生、心理负荷。具体指标如下: 全课练习密度: 25%~40%,基本教材练习密度20%左右。全课平均心率: 小学120次/分~145次/分左右,中学105次/分~130次/分左右,强度指数1.3~1.6。(6)能够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做到精讲多练,集体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7)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8)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9)课程结束后,要组织学生集合,进行讲评,并布置课后练习,宣布下一次课内容,安排好学生整理和归还器材,有始有终结束一堂课的规定。

(10)遇到天气等原因不能上室外课时,必须上好室内课,组织好室内课教学,按要求写好教案。

(11)严格体育课的成绩考核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意总结教学经验教训,积累学生体质资料,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12)因其它原因教师不能上体育课,必须提前通知教导处,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3、课后常规:

(1)课后要找特殊学生谈心,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革措施,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反思和特殊情况记录。

(2)教师检查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等工作的执行情况,对缺课学生应进一步调查清楚,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辅导。(3)教师要随时征求其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4)期末做好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和学期教学工作的专题总结。

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1、课前常规:

(1)体育委员要主动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明确本课的内容和要求,有时体育小骨干到体育器材室协助教师领取体育器材,并布置好场地。

(2)因伤病等特殊情况不能上课的学生,应在课前向教师说明,根据教师的安排参加适当活动或见习。

(3)体育委员应在课前两分钟按教师的要求将全班队伍在指定地点集合好,并准确清点出勤人数,养成有组织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4)对教师要有礼貌,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请假必须履行手续。

2、课堂常规:

(1)预备铃响后,学生要立即到规定的地点集合,做到快、齐、静,严格执行课堂礼节。

(2)上课时,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师生互相问好;迟到的学生应向教师报告,说明原因,经许可后方能入列。(3)上课时学生应穿着轻便服装和胶鞋,冬天不穿大衣、不围围巾;夏天女生不穿裙子、男生不赤背。衣袋内不准装有碍活动安全的物品。

(4)练习时不打闹、不开玩笑,不擅自离开活动地点;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课堂上如遇意外情况,应及时向教师报告,以便妥善处理。(5)听到分组轮换练习的信号后,各小组长应整队交换练习场地,并做到迅速整齐。

(6)认真听取教师讲解,细致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按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练习。同时对较危险的动作一定要在老师的保护、帮助下进行练习,不能盲目练习,以防出现事故。

(7)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8)坚持课内外结合,自觉做到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认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3、课后常规:

(1)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成四路纵队或四列横队集合,教师讲评,学生认真听讲。

(2)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后练习内容,要一丝不苟的完成并且要确保质量。

(3)下课时,师生互道“再见”,课后体育小助手要按教师的要求,协助教师将器械归还到体育室,并按原处摆换好

第三篇: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

灵寿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学校常规管理的核心。在我们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今天,灵寿县教育局适时制定《灵寿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灵寿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具体内容如下: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对自身素养的再积累与再整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

(一)前期准备

1.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刻苦钻研业务,博学广闻,厚积薄发。

2.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练好各项教学基本功,努力达到功底扎实,技艺娴熟。

3.全面掌握素质教育基本要素和要求,正确把握本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技能素质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

(二)教学计划的制定

1.各学区、学校要有学期、学年教学、教研计划。

2.各年级、各学科要有学期教学计划。做到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将学生按程度分出层次。根据学生的层次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有每课(章节)与单元教学时数和起止日期,有主要教具选择。

(三)备课要求

1.钻研教材要深入。其具体要求为:(1)掌握新课程标准要搞清学科教学目的,教材体系结构,学科教学特点等问题。(2)熟悉教科书,要领会编辑意图,融会基本知识;把握全部内容,把握章节体系和重点、难点。

(3)阅读教参要消化,补充内容要适宜。

2.了解学生要全面。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基础、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心理特点、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情况,掌握各类学生的学习程度,预见各类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对每个学生抱有热切、积极的期望,并订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远景期望和近景期望,使之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望,使学生在学习发展中找到自身最优发展区,以获最佳发展。备课要坚决杜绝只备教材而不备学生的错误做法。

3.设计教学过程要科学、合理。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设计出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寓教于乐、环环相扣的活动,吸引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要求教师做到确定具体教学过程,确定课的类型结构;选择教法与学法,选择教具;创设情境,创造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四)教案的设计与撰写

1.教案一般包括课题、三维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课型、教具使用、教学过程、活动设计、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作业、教学反思等部分。

2.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各类学生的实际与需要。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确保教学活动的层次性、丰富性。对时间分配、提问设计、课堂练习、课外作业、活动安排等方面要精心设计,努力使各类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达到启动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

3.重视教学思路的设计,特别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设计。

4.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要实行集体备课(初中学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备出一周的教学内容;小学要成立学区学科中心教研组,每两周集中一次,备出两周的教学内容;组内成员分担不同的课时任务,先把个人的备课向大家展示,再形成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后,个人要认真修改教案,体现集体的智慧和教师个性特点。教案的详略可因工作的需要而定,但不能没有教案。

二、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上好每节课,必须做到:

(一)目的明确:实现教育教学与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统一;实现教育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实现教育各要素与培养目标的和谐统一。

(二)导入简练:包括温故知新、创设情境、直击主题等形式,要视课的类型灵活选择。

(三)授课过程:精心设计,周密安排,节奏紧凑,自然过渡。

1.授课过程要进展有序,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活动引入课堂。在活动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展示自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课堂气氛要民主和谐,尊重学生的人格,课堂用语文明礼貌,做到师生悦纳,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而创造良好的氛围及和谐情境。

3.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做到“低起点,小步子,渐进取”,对全体学生要做到“多活动、快反馈、勤鼓励、细帮助”。要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爱护后进,鼓励先进,分类推进,异步达标,实现目标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使各类学生均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

4.评价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成功的要鼓励,失败的更要鼓励,并敏锐地从学生失败中找到积极的因素,发现长处进行鼓励。

(四)教法灵活:教学方法要做到,与学科特点、教材内容相适应;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基础相适应;与教师个性特点、认识风格、擅长的教学手段相适应。以达到有效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五)课堂训练:力争当堂学、当堂练、当堂反馈,当堂巩固,做到“堂堂清”。

(六)小结精炼:要充分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

(七)作业适当:课外作业一定要精选,分出层次,要有必做和选做题,作业量要适宜。克服留作业的盲目性。

(八)提前侯课:教师应在上课前2-3分钟站在教室门口做好准备。上室外课要提前5分钟组织学生整队前往相应地点。

三、作业

学生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完成作业是学生保证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常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作业要精选: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要求,向学生布臵适当的作业。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要求精心筛选,反对题海战术,注重练习效果。作业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巩固训练性,克服布臵作业的盲目性、随意性。布臵作业要做到难易适度,数量适当(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

年级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学生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学生不超过60分钟,初中学生不超过90分钟),要有层次(分“必做”和“选做”,必做部分要全批全改),区别对待。

(二)要求要严格:各科作业的要求与格式必须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要求作业“独立、按时、整洁、规范”。对于典型问题教师应做出示范,使学生有所遵从。通过反复检查落实,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

(三)处理要及时:教师要认真及时地批改全部作业,不得有漏批、误批、不批、或代批现象,以便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原则上当天上交的作业当天批改完毕(病、事、公假除外),作文作业一周内批改完毕。未经批改的作业不能发给学生。

(四)批阅要规范:

1.要真正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改必评。全收全改(包括作文),逐题批改,提倡面批面改,教师要把作业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要及时作好记录,进行必要的分析,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依据。(课内作业的批改方式可采用学生自批、互批,集体校对,部分批等多种方式)。

2.作业批改要严肃认真细致,防止误批、漏批。批改要有耐心,不得以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3.批改作业一律用红色圆珠笔或红色墨水钢笔。字迹要端正,书写要清楚。4.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在作业后注明“更正”,要求学生及时认真更正。更正后的作业必须及时批改。并提倡学生设立典型习题集和错题集,教师应定期检查。

5.作业批改后要注上等第(或成绩)和日期。教师综合评定等级,打在作业的后面。如有必要,还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写上简单富有特色的评语,如“有进步”、“继续努力”、“要注意字迹端正(清楚)”等。对于优秀作业,应多展览交流,以资鼓励。

6.作文可采取精批与略批相结合的办法:在全批全改的前提下,精批不少于作文篇数的三分之二,要求通览全文后细改,并用规范符号标出错别字、病句、佳句、适当提示等,应有眉批总批;略批不多于作文篇数的三分之一,要求通览全文,划出错别字、病句、适当点评。在精批中选准佳篇,在略批中择取共性问题,以供评讲。

7.教师要有作业批改手册,把学生每次作业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便掌握教与学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四、辅导

辅导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内的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课后的辅导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无论是课内辅导还是课外辅导,都必须按照各学校的统一安排和要求进行辅导,严禁随意抢占学生的自习课,杜绝占用学生自习课给学生讲课,从而加重学生负担。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辅导对象的主体性原则。

辅导是帮助和指导的意思,其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因此,辅导必须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臵,切不可反主为客,一切包办,让学生围着教师团团转,更不能把辅导变成学生的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二)辅导目标的层次性原则。

辅导要分层次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对优等生要实施提高性辅导,充分挖掘其潜力,拓宽其视野,发挥其才能,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对中等学生要实施强化性辅导,查漏补缺,排疑解惑,巩固知识,夯实基础,以求再进;对学困生要实施弥补性辅导,激发兴趣,树立信心,降低起点,传授方法,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三)辅导安排的针对性原则。

辅导的主要特点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需施教,因材施教。不仅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辅导需要各不同,就是同类学生中的不同个人,其辅导需要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实际需要,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课外辅导在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注意发挥家长、学生以及有辅导能力的社会其他人员的作用,共施影响,形成合力。

五、测查评估

测查评估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它是对教学过程实施调节控制,促进教与学和谐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测查评估要力求在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同时,能够比较具体地反映一些基本素质的发展水平。

(一)学业成绩的测查

1、平时测查。平时测查应做到,课堂提问要普遍,单元测验要分散,作业检查要及时,日常观察要仔细。做到对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心中有数,适时地采取鼓励性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单元达标检测。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本单元的知识点及技能要求设计试题,试题可根据学生程度分设必答题和不同层次的选答题,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缺漏,进行补缺、矫正。对优等生可进行目标延伸,进行超目标训练和测试。

3、阶段测查(考试)。分为期中、期末、学年、毕业等阶段的测查。既要注意阶段性,又要注意连续性。

(二)质量检测(考试)

1.目的: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考查各学科目标达成度,掌握各学校教

学现状,及时发现全县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管理进行适时调控。推广先进的教学管理及教学经验,给学校以正确的教学导向。2.检测范围:义务教育段1-9年级(全部或部分)。3.检测科目: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

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4.检测次数:原则上每学期进行1-2次。

5.检测形式:统测或抽测,由各学区、学校自行组织统一试题,或由教育局统一组织,统一安排,统一试题,统一阅卷,调换主监考。

6.检测结果:在教育局统一组织的前提下,对全县教学质量进行分析,按成绩对各学区、学校进行统一排名(不针对学生排名)。此排名作为教育局对各学区、学校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7.检测命题要做到: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禁止出偏题、怪题;试题内容要全面,知识覆盖率高,且重点突出;试题难易要适度,且要有梯度,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可有针对性地命制难易不同的A、B、C卷;试题要有记忆性的、理解性的、技能性的、创造性的四种类型,注意“双基“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测查。8.检测方式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年龄和考查的目的而定。可采用口试、笔试、操作考试、竞赛等多种形式。

9.检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建立检测制度,严肃考风考纪,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合理安排检测的次数和科目,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六、总结研究

总结研究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一段教学过程的终结,又是新一段教学过程的开始。总结的依据是教学的全过程,研究的对象也是教学的全过程。是对以前教学过程的回顾与反思。

(一)教学总结

1.教学总结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质量分析,二是教学经验总结。

教学质量分析是了解教学情况,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保证。其中学科质量分析是教学质量分析的依据。

学科质量分析主要是试卷分析,它包括:学科试卷,试卷覆盖的知识点,试卷的难易程度,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已掌握的知识点,模糊的知识点,未掌握的知识点),分析出错的原因,制定整改的方法和措施,以便改进教学。

教学质量分析要做到:

(1)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既要重视宏观,抓住整体,又要重视微观,抓住局部。全面分析是专题分析的综合,专题分析又是全面分析的基础。

(2)终结性分析与阶段性分析相结合,终结性分析在一个教学全程的末尾,阶段性分析在一个教学全程的中间。既要重视终结性分析,也要重视阶段性分析,并把阶段性分析作为及时调整改进教学的依据。

2.教学经验总结,是将一定阶段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经历、典型样板进行分析讨

论和归纳提炼。教学经验总结要做到

(1)一般与特殊相结合,既要重视教学过程中一般的、共性的问题,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特殊的、个性的问题,要抓住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从中发现其规律,并在今后教学中加以运用和验证。

(2)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要遵循“实践——认识”的基本规律,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不断的提炼、升华,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用来指导教学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性,产生新的认识的飞跃。

(二)教学研究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坚定不移地向教育科研要质量。1.增强教育科研意识,要求每位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一般与个别相结合,要自觉应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探索教育规律。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将它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2.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学校、教研组、个人每学期要制定教育科研计划,确定教育科研课题,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教学实验。要定期并积极撰写论文,注意积累资料和数据,通过调控一些相关因素来观察其变化,从中总结规律,提炼观点,升华理论,力争多出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每位教师一学年至少写一篇能够在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

灵寿县教育局教研室

第四篇: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

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

抓好这一中心工作的重点是有效落实教育教学常规。

教育教学常规是指每位教师通常必须完成的日常的教育教学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时要遵守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常规

• 自觉塑造教师形象

•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 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 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 广泛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

教学常规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 制定计划、课堂教学(上课)、作业批改、课内外辅导、检验评价、教学研究

教学常规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 关于计划的制定

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工作计划等。

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又包括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1)教学内容、课型、教学时数;

(2)教学目标: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重点、难点;

(4)教学准备。如课前活动安排、媒体的选用(如实验仪器、音像材料、挂图、实物、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5)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教与学的程序,不能把教案写成单纯的知识提纲的讲稿;

(6)作业布置;

(7)板书设计;

(8)教学反思或后记,总结本课或本单元教学的得失。备教材

教师-教材-学生

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授鱼)

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授渔)

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学渔)

《老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材只是一种载体,一种素材

关于课堂教学

•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师授课的三项基本任务。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学会、会学为宗旨的教学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

• 严格按课表上课;

• 自觉形成课前1分钟等待的上课习惯 ;

•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课标要求,落实教学目标 ; • 展示良好的师德师风。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篇:南宁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试行)

南宁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试行)

体育教学是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道德、意志、品质,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体育目标的途径之一,是强化体育课和课外活动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重要手段。

一、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认真备课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一)新学年开始前,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南宁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原则,结合学生的体育基础、体质状况、季节气候、学校条件、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制定全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将教材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

(二)新学期开始前,根据学年教学计划、教材的系统性及各项教材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好不同性质教材的搭配,确定各项教材的教学顺序和所需要的教学时数,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

(三)根据教材的年级教学目标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制

定重点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内容包括:课次、目标、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

(四)上课前一周写出课时教学计划(以下称教案),其内容包括:教材、教学目标、课的结构、教学过程、学情分析、练习的次数和时间、组织教法、教学内容与方法、运动负荷及心率曲线预计、练习密度预计、场地器材布置等。应随时保持有两周室内体育与健康课基础理论课备用教案及课件,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难度、容量得当,注意适当增大练习密度。精心安排教学步骤,课堂结构要力争紧凑、连贯、严密,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六)备课过程中要认真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现场备课,做到“四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方法、备场地与器材。在个人深入备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精益求精。

(七)掌握各项教材知识、技术、技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终身运动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要积极开展课程育德,认真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提升体育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八)技术难度大或教师不熟练的示范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备课时应进行反复演练,确保万无一失。

二、上课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掌握体育基本技术、技能,提升学生思想品质,提高学生运动竞技水平的重要途径。其基本要求是:

(一)课前完成器材和场地的准备,上课铃响之前教师应在集队地点等候学生(小学体育教师课前到教室带学生到运动场地)。教师上体育课必须穿着运动服装、运动鞋,仪容端庄,举止文明,不佩戴首饰。

(二)认真检查学生着装和出勤情况,并对出勤情况进行登记。

(三)讲解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正确运用体育专业术语,口令清楚、洪亮,指导正确、清楚,示范动作准确、优美,示范位置合理,示范面便于学生观察学习。

(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觉锻炼、重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取长补短,提高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能力。认真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针对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实施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掌握好讲解、示范的时机,把教、学、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教师要树立良好形象,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不得以培养学生个性为由上“放羊式”的体育课。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严禁体罚和辱骂学生。

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正确、安全、有效,教会学生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对有技术难度和危险性的内容,一定要反复强调保护与帮助。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时处理偶发事件。

(七)不拖堂或提前下课,下课前安排适度的整理活动,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并登记,进行课堂小结,布置体育作业,下课后指导学生回收器材。

(八)体育课的基本组成。

1.准备部分(时间5-10分钟)。

(1)课堂常规:教师检查着装,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确定见习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学习内容、要求。

(2)准备活动:(跑、游戏、徒手操)应包括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

2.基本部分(20-30分钟)。

新授内容和复习内容的教学过程分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活动量、备注等栏目填写。要求:A.新授内容要写出动作要点,易犯错误,表述要简明扼要;B.复习内容要写出复习要点;C.讲解、示范(要点、示范位置可图示);

D.练习方法:(次数、组数、时间、强度等)教学层次清楚,由简到繁合理渐进;E.纠正动作;F.队列队形:调动(位置)合理,路线清楚;G.场地、器材使用合理。

3.结束部分(5-10分钟)。

课课练、放松、课小结、布置课外作业,归还体育教学器材,宣布下课。

三、课后

(一)总结是教学评价的一种形式,对教师改进教学,自我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的主要成绩、经验与体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并具体反映在各自的教案中。

(二)关心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对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有困难及体弱多病的学生,要给予主动、热情的帮助;对体育特长生要有明确适宜的安排。对学生有关体育锻炼方法的咨询,应及时给予指导,对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当的竞争意识应及时给予纠正,鼓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

(三)任课班级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应进行现场辅导。

(四)寒暑假期间要给学生布置简单、可行、好操作的体育作业,要求在家长的监督和配合下完成,让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

四、考核

考核(包括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是检查学生体育成绩与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体育课成绩的考核形式分为项目考核、学期考核和学年考核。其基本要求是:

(一)根据学年教学计划确定的考核项目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单元教学结束时进行项目考核,其成绩是学年考核的组成部分之一。

(二)学期末根据已考核项目的成绩,评定学生学期成绩的等级(优秀A、良好B、及格C、不及格D)。

下载龙岗区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安全常规word格式文档
下载龙岗区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安全常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京口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要求

    京口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要求 体育教学常规是学校体育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是保证基本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自我规范。为规范中小学体育教学行为,切实提......

    中小学教学常规

    赣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试行)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本常规。 一、备课常规 集体备课 1.学校要建立健......

    中小学教学常规

    中小学教学常规 中小学教学常规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特制定《宁乡......

    体育教学常规

    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 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初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美的情操。通......

    龙岗区初中英语教学常规(试行)

    龙岗区初中英语教学常规(试行) 为了进一步加强英语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制定初中英语教学常规。 一、备课 1、备课程。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学常规

    中小学美术教学常规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特针对美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制定本教学常规。 一、美术教学的准备工作 (一)教学计划 1.情况分析。包括学校现况和学......

    彭阳县中小学教学常规

    彭阳县中小学教学常规(试行) 彭 阳 县 第 五 小 学 二0一六年九月印制 彭阳县中小学教学常规(试行)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

    中小学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学习《彭阳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心得体会 红河镇中心学校 马俊芳 通过对教学常规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新学期的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是我们教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