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京口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要求
京口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要求
体育教学常规是学校体育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是保证基本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自我规范。为规范中小学体育教学行为,切实提高体育教学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现制定《镇江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要求》,全体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认真落实常规,使之成为教学工作的准则。
一、课前要求
1、①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进度和教材要求,结合学校场地器材、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段、学年、学期、单元教学目标、计划,确定学年和学期教学内容和授课时数,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特色;合理拟定教学目标,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②做好学生骨干培训。③做好器材的借用手续,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④体育教师提前到场。
2、认真学习和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充分了解新旧课标的不同要求,各教材的特点;明确教材的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和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所有教师一律使用省编教材《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在教材上备课,要提炼本课重点、难点,补充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每课的课后反思、每单元的最后一课和学校特色校本教材要详细、认真填写完整。
4、根据教学任务,教师必须提前换好运动服装,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预备铃响到达上课地点。教师不得迟到、旷课,因特殊原因不能上课,必须履行请假手续,由教研组长与学校协调安排,规范教研组的管理。
二、上课要求
1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穿运动服、运动鞋;教师教态亲切、自然,用普通话教学,声音宏亮;体育委员整队并清查人数,检查衣着,安排好见习生。
2、为人师表,文明执教,保持师生和谐协调的气氛,不讲粗话,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无故离开课堂,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拖课。
3、上课预备铃响时,老师应到达上课地点;体育委员进行整队,向教师报告,教师向学生宣布课的任务、内容等教学程序。
4、教育学生上课时,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场地、器材;服从教师提出的要求和体育干部的调动;努力完成课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耐心辅导。
5、教材选配要科学合理,全面锻炼学生素质。既有上下肢活动,又有躯干活动;要讲清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要正确。
6、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平均心率在120-160次/分,练习密度在30%-40%,练习强度在1.5-1.8为适。
7、课的组织要紧凑、严谨,分组练习或交换场地时,要有秩序、有要求。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教研组人和学校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对较危险的动作一定要在老师的保护、帮助下进行练习,不能盲目练习。
8、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注重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9、上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讲评,提出课后锻炼要求,宣布下次课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和场地整理工作,有始有终结束一堂课的规定。
10、上课学生必须穿运动鞋,不得穿皮鞋、塑料凉鞋等。服装要轻便(穿运动服或便于运动的服装),不得带小刀、剪子等类的坚硬物,冬季也不得围围巾,戴帽子,穿大衣,练习时不带手套;学生因病、伤、女生例假不能正常上课,课前由体育委员或学生自己主动向教师上交请假单,教师应作好登记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三、课后要求
1、注意写好教学反思,适当进行脉搏追踪。
2、注意积累资料,认真总结经验。
附:体育课各环节的基本要求(以40分/课为例)
一、准备部分(时间6-8分钟):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安排见习生,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任务。
2.准备活动:应包括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使各关节和身体热起来,充分活动开。
二、基本部分(时间25-30分钟):
1.教学要有教学重点、难点及有效的解决措施。2.教学内容:复习内容和学习内容。
(1)新授内容要明确动作要点、易犯错误、教学方法和手段,讲解要简明扼要。
(2)复习内容要突出复习要点,明确改进、提高的目标及具体教学措施。3.组织教法:教法具体明确,要求具体细致,重点难点突出,讲解的语言精炼活泼形象,通过语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1)讲解、示范要注意讲解示范的时机、示范位置、示范面等。
(2)练习方法(次数、时间、组数、强度等)教学层次清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队列队形:调动(位置)合理,路线清楚。
4.易犯错误及纠正:纠正方法要合理有效,集体与个别纠错相结合。
三、结束部分(时间3-5分钟):(1)放松、课的小结、布置课外作业。(2)归还体育教学器材,宣布下课。
教育局教研室
009年9月
京口区
第二篇: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
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
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初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美的情操。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高全民素质奠定基础。
中小学体育课的常规,是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需要,以规范、控制教师和学生的上课行为,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保障体育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一、课前准备 教师
1、努力学习《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一——水平五)》,认真落实《体育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四条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认真钻研教材:组织学习对省编体育教材,常州体育教学常规,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理解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2、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水平目标及各个水平阶段的授课时数要求(小学1—2年级为水平一,每周四课时;小学3—4年级为水平
二、5—6年级为水平三,每周三课时,7-9年级为水平四,每周三课时,高中阶段为水平五,每周二课时),制定出相应的小学体育水平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考核计划、体育骨干培训计划。
(1)水平教学计划是根据各水平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制定的,是中小学学生达成各项目标的统筹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进度,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分析,学年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和措施,所需器材。
(2)学期教学计划:中小学体育课通常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搭配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材内容;要合理布局测试项目内容和系统安排教材顺序。教材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创新组合。
(3)单元教学计划一般是把一项教材将其安排为若干课次,按每一课次的学习目标设计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手段,并提出一定教学建议及措施的实施性方案。
(4)课时计划(教案)编写结构要科学合理,指导思想要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应实用有效。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本课所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场地器械,练习效果等;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器械、场地。
3、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依据三维健康观,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结合各地区、各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根据课标要求,着重体现基本运动、游戏、基础知识、田径、体操、武术等必修项目的训练,不断拓宽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一般地,1-2年级的教材内容,设定以游戏活动为主,基本活动配合的两部分学习内容也都是一些以简单的动作方法为内容,以游戏的形式来展开教与学的活动;3-4年级的教材内容,设定以简单的运动技术和游戏内容形式相互交融,使各项带有运动技术性的简单教材内容充满游戏性、趣味性、多样性和可变性。5—6年级的教学内容,设定以走、跑、跳跃、投掷等简单的技术、技能组成的实用性较强的教材;7-9年级的教学内容,设定以掌握健康教育、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健美操和舞蹈、游泳等技术技能教材。
4、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目标的涵盖面要完整、齐全。(2)教学目标的确切性: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提法上要切合实际。(3)教学目标的综合性:目标既要反映外显行为目标,又要反映内隐心理活动目标,确保目标全面达成。(4)教学目标的简洁性:文字表述精练简洁、清楚明了,既明确、具体,又能突出重点。
5、检查和整理好自已的服装(最好运动服)仪表,带好必备的教具(如口哨、示范器具等),提前到达教室将学生整齐、有序地带进规定的练习场地上课。
6、做好学生的调查研究:学生的体质状况;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的思想动态等。
7、应检查和安排好场地、器材、设备的情况,尽量提高场地器材设备的使用率。
学生
1、衣物的准备:穿戴好有利于运动的服装、鞋;冬天上课不穿大衣、不戴帽子、围巾、口罩、手套(习惯性冻疮
除外);夏天男生不赤膊、不光脚,女生不穿裙子等;严禁随身携带小刀、铁钉等金属硬物。
2、场地器材的准备:体育班长带领下的小组“轮流值日制”,协助教师准备好场地、器材。
3、“小生活”的处理:学生天热时易渴,天冷时易上厕所。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前处理好(特殊情况除外,如腹泻等)。对于低年级、特别是初入学的学生,要灵活掌握,逐步规范。
4、出勤统计:负责整队的体育班长,课前要核实实到、缺席情况,填好考勤表,上报给教师,以便教师调整教学分组和安排见习生活动。
二、课堂教学 教师
1、教师仪态要端庄大方,教态要亲切自然,授课要使用普通话,课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安排见习学生,检查上课学生出勤及着装情况,简明扼要宣布本课教学任务。
3、根据教学要求带领学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整理、放松活动。
4、教师讲解要使用专业术语,语言清晰、生动、简洁,示范动作要正确、熟练、规范。
5、能正确借助口哨和手势等特定的语言指导学生活动。
6、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尤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组织教学要紧凑,形式多样,要充分地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活而不乱。
8、合理分配练习时间,准确把握运动强度。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课中保持师生和谐的气氛。
9、合理组织学生的分组活动。合理更换分组可以提高教学密度,有利于教学内容、方法和训练的安排,便于区别对待,防止伤害事故。
10、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11、课中要根据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达成、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情况及时、有效地开展学习评价。
12、要有简明扼要的课后小结,并安排好学生整理归还器材。
学生
1、上课的仪式:一般包括体育委员整队,向教师报告出勤情况,师生问好。
2、出入列的要求:迟到学生要先在队列外站好,向教师“报告”,教师示意“入列”后,再排到第一排的排尾或补在缺伍的位置。
3、器材取放的规定:学生在取放器材时,要做到轻取轻放,不得随意抛、扔、踩、坐或升降、移动器材。
4、小干部的职责:体育干部要认真负责、协助教师做好指挥保护和整理器材等工作。
5、学习态度及表现: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团结合作,大胆创新。
6、学习评价形式:对自已或他人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况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
7、下课的仪式:教师宣布“下课”,师生立正站好,互致“再见”。
三、课后部分 教师
1、提示值日小组整理归还器材。
2、检查和监督学生遵守课后“三不许”情况。
3、指导学生完成好课外作业。
4、及时地写好课后教学反思,注意基础资料的积累。学生
1、值日小组按教师要求整理归还器材。
2、按老师要求,认真遵守课后“三不许”:一不许大量喝水,尤其不许喝生水;二不许冷水冲身、浇头或在背阴的“风口”处久留;三不许立刻大量吃东西。
3、认真完成好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注意安全。
四、考试与评价
1、教师认真做好学生学习评价工作。通过预先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学习的进步程度。评价方法可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小组评价和师生互评等。
3、及时使学生了解评价结果。既要改变以往的考试、测验给学生造成的压力,又要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使评价成为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
4、考试项目包括身体素质40分、运动技术技能30分、体育常识和卫生保健知识20分、体育课出勤率和课堂表现10分。
5、评价包括体育课出勤率、课堂表现、考试项目、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方面。
五、课外体育活动
1、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开展好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创造性的开展大课间操、体育乐园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活动时间。
2、定期组织小型多样的趣味体育活动、体质与健康标准的测试,并把成绩纳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
3、课外体育活动要注意安全性、趣味性、参与性、探究性、团体意识等多个方面。
六、教学研究
1、每学期开学一周内教研组长制定出学校教研活动计划。教研活动计划包括:指导思想、重点解决问题、活动内容和时间、参加人员、地点的安排等。坚持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有时可根据上课内容进行同步研讨),做好详细记录。期末由教研组长写出教研总结。
2、教龄5年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5年教龄以下的教师不少于16节。每学期要推荐出一节有推广价值的公开课。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学习活动,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联系教学实际的教学论文、教学经验总结或教学案例。
3、认真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杜绝教师擅长什么只教什么的随意教学现象,杜绝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现象。
4、各学校应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并加强监督管理。
对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1、课前常规:
(1)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订好完整的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
(2)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和教具,杜绝体育课的随意性。
(一)备课:
1、认真钻研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本学科地教学目的和任务。熟悉理解大纲规定的各项教材意义与要求,掌握教
材纵横之间的关系。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要求,制订好学年、学期、单元、课时计划。
2、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备课时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⑴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操作及时,并能做正确的讲解与示范。
⑵全面了解学生,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密度。⑶充分利用场地器材。
⑷根据教材、学生、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组织教法。
⑸尽量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3、每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具体,符合客观实际。应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掌握“三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进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每节课教材内容要体现“少而精”,正确的分析和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教法要利于学生的学习锻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的增大课的密度和强度。
5、安排好课的组织工作,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使课的结构紧凑合理,时间与器材得到充分利用。
6、建立组内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制度。深入钻研教材,集思广益,精益求精,探索教学改革。教案书写工整、清楚、层次分明,并能提前一周写好教案。
(3)学生因病、伤不能参加激烈活动的,课前应主动向任课老师说明情况,得到允许后方可随堂见习、安排适当的活动或休息,同时教师随时做好记录。
(4)教师应注意仪表整洁,须穿运动服、运动鞋提前到达规定上课集合地点对待学生上课。
2、课堂常规:
(1)预备铃响后,教师立即到达学生集合地点,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规范,并记录出勤情况,上课铃响,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2)上课时,教师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口令清楚标准,教态严肃、自然、语言文明,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3)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亲切关怀,禁止学生在上课时自由活动,严禁学生离开活动场地,要启发和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得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
(4)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5)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生、心理负荷。具体指标如下: 全课练习密度: 25%~40%,基本教材练习密度20%左右。全课平均心率: 小学120次/分~145次/分左右,中学105次/分~130次/分左右,强度指数1.3~1.6。(6)能够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做到精讲多练,集体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7)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8)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9)课程结束后,要组织学生集合,进行讲评,并布置课后练习,宣布下一次课内容,安排好学生整理和归还器材,有始有终结束一堂课的规定。
(10)遇到天气等原因不能上室外课时,必须上好室内课,组织好室内课教学,按要求写好教案。
(11)严格体育课的成绩考核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意总结教学经验教训,积累学生体质资料,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12)因其它原因教师不能上体育课,必须提前通知教导处,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3、课后常规:
(1)课后要找特殊学生谈心,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革措施,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反思和特殊情况记录。
(2)教师检查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等工作的执行情况,对缺课学生应进一步调查清楚,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辅导。(3)教师要随时征求其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4)期末做好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和学期教学工作的专题总结。
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1、课前常规:
(1)体育委员要主动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明确本课的内容和要求,有时体育小骨干到体育器材室协助教师领取体育器材,并布置好场地。
(2)因伤病等特殊情况不能上课的学生,应在课前向教师说明,根据教师的安排参加适当活动或见习。
(3)体育委员应在课前两分钟按教师的要求将全班队伍在指定地点集合好,并准确清点出勤人数,养成有组织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4)对教师要有礼貌,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请假必须履行手续。
2、课堂常规:
(1)预备铃响后,学生要立即到规定的地点集合,做到快、齐、静,严格执行课堂礼节。
(2)上课时,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师生互相问好;迟到的学生应向教师报告,说明原因,经许可后方能入列。(3)上课时学生应穿着轻便服装和胶鞋,冬天不穿大衣、不围围巾;夏天女生不穿裙子、男生不赤背。衣袋内不准装有碍活动安全的物品。
(4)练习时不打闹、不开玩笑,不擅自离开活动地点;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课堂上如遇意外情况,应及时向教师报告,以便妥善处理。(5)听到分组轮换练习的信号后,各小组长应整队交换练习场地,并做到迅速整齐。
(6)认真听取教师讲解,细致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按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练习。同时对较危险的动作一定要在老师的保护、帮助下进行练习,不能盲目练习,以防出现事故。
(7)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8)坚持课内外结合,自觉做到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认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3、课后常规:
(1)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成四路纵队或四列横队集合,教师讲评,学生认真听讲。
(2)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后练习内容,要一丝不苟的完成并且要确保质量。
(3)下课时,师生互道“再见”,课后体育小助手要按教师的要求,协助教师将器械归还到体育室,并按原处摆换好
第三篇:安庆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
安庆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
一、总则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保证。学校要建立与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认真实施教育法规,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师要按《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3、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因材施教;既要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又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核与评价、检查秘总结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应环环紧扣,环环落实。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避免过重的课业负担。
5、学校应重视教研、科研工作。积极开展专题性教研活动,探索并运用教育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计划
6、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实现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三级的合理组合。
7、教学工作计划。学校应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内制定出学校教学工计划,计划要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内容充实、安排周到,并确保落到实处。
8、教研工作计划。学校和教研组都应在每学期开学前或学期初分别制定出教研工作计划。计划应包括教研工作目标、指导思想、工作重点、活动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9、教师工作计划。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于开学前制定好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并于开学后第二周提交教导处存档备查。
三、备课
10、备课是上课的前提,不备课不得上课,教师一律超周提前备课。
11、各学科要严格执行“三定备课”制度。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备课时不得生搬硬套参考用书。集体备课每周不少于一次,在集体备课中,要充分发挥青年骨干教师和老教师的作用,各学科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合作备课,提倡鉴别人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12、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集体备重点课、疑难课。活动的内容是: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教法、学法;研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根据学情确定相对统一的教学目标和作业量。
13、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备课时应先做一遍。理、化、生和专业课应做的实验、实训,教师要亲自操作一次,并做好实验、实训准备,以确保实验的成功。
14、教师的备课要写好教案(或教学设计)。(1)教案一般应按课撰写或专题撰写。(2)教案的基本内容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和教学准备;教学步骤(含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和学法指导);板书设计;作业内容。教师应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务样可根据本样实际情况对新老教师教案内容提出具体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执行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灵活机动地使用教科书。
15、学校教导处每学期对教案至少要普查一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中心学校应每学期对所属学校教师的教案进行检查或抽查,注明检查人姓名和日期,并盖骑缝章。检查情况要记录、评价、及时反馈并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四、上课
16、按课表上课。有特殊情况,教导处负责调度,教师不得私自调课,不得占用其他课程的课时。
17、教师不带通讯工具进课堂,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仪表端庄,教态亲切。尊重学生人格,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参与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杜绝上课时将学生赶出教室、罚站等侵犯学生权益的错误做法。教师可以尝试无举手回答问题的民主 交流方式。
18、教师上课既要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9、教师上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启发式和参与等到多种教学方式,注重产交流和互动。依据实际情况和信息反馈及时对教学任务加以数量及难度上的调节,不拘泥于教案,着重于教学效果。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20、学校应根据“自愿参加、合理安排”的原则广泛开展兴趣社团活动。成立学科社会实践小组,开展经常性的学科课外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组建文学、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科学等社团活动,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21、学校要保证上好列入课程计划中的活动课程。配齐器材,配足教师。活动课的开展坚持做到:不挪用课时,不放任自流,学生全员参与。
22、学校要通过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教师上课的情况并及时反馈。校长和分管教学的领导每学期听课一般不少于15节,教导处、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听课要有记录、有分析、有反馈、有指导。
五、作业布置与批改
23、作业内容要精选,题型要多样化,难度要有一定的梯度,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提倡根据学生基础,兼顾学生个体认识差异,布置分层次作业、选择性作业及活动性作业。
24、教学用书及教辅材料的配备必须必须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任何人不得私自组织学生购买教辅用书。
25、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教基[2001]46号文件规定“小学低年级提倡课堂上完成作业,提倡布置创造性、自主性、活动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不得布置大量机械重复性的作业,更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要减少抄写性的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初中一、二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初中毕业年级和高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2小时。严禁以增加作业量惩罚学生的错误做法。”班主任要与任课教师协调,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 业负担。
26、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并注明批改日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经常性地给每一位学生书写促进学生发展的激励性评语。作文批改要有眉批、总批。教师批改作业时,要做好摘记,以作讲评和辅导的依据。
27、作业批改之后,教师要督促学生自己订正、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和订正的习惯。作业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订正。作业中的个别问题,教师可以面批。
六、辅导
28、辅导要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有课内面向全体的辅导,又要有课外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既要辅导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提高成绩,又要辅导那些学有专长的学生,让他们在学科竞赛中脱颖而出。
29、辅导要讲求实效。教师不但要热心、耐心,而且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要加强学法指导和课外阅读指导,要指导学生从网络等渠道获取健康、有益的信息。
30、辅导的形式要多样化。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科普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探究性活动。
31、对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进行辅导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不得收费。任何人不得借辅导为名利用节假日为学生集体补课。
七、考核与评价
32、检查教学效果应采取考查、考试两种形式。课堂提问、随堂测试、检查作业属于平时考查,期中、期末考试、会考等考试属于考试。考查由任课老师负责,考试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统一组织。
33、期末考试属于目标性考试,考试内容要以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范围。试题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难易度适中。提倡晨卷首和卷尾印上放松学生考试紧张心情的提示语,赋予考试以人文关怀。
34、考试方法要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小学不举行期中考试,中小学每学期举行一次期末考试。语文、外语要逐步增加听力、口试的内容,政治、历史等学科实行闭卷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实行书面考试和实验技能操作考查相结合。高中毕业班还要进行理、化、生或政、史、地综合测试。
35、学生成绩评定的比例是:小学各年级平时占60﹪,期末占40﹪;中学各年级平时考核占30﹪,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40﹪。小学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分优秀、良好、及格、待定四个等第。初中期末成绩的处理按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定的进行。
36、考试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全面质量分析,成文备案待查。书面质量分析含以下内容:A、考试概况;B、考题分析;C、质量情况;D、存在问题;E、改进措施。
37、学生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校要组织补考,未达到毕业水平的学生,应按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补考。
38、严肃考风考纪,严禁弄虚作假,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考纪教育。严密组织试卷命题、制卷工作,严把试卷质量关。严格监考,认真阅卷,并做好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对考试中的舞弊行为要严肃处理。
39、在新课程实验中,提倡教师对学生的考核采取质性评价方法。质性评价方法主要有评语、行为观察、学习日记和成长记录袋,提倡为每一位使用新课程的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学生的发展过程评价由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并存入每位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内容的收集、编排和保存等工作主要应由学生完成,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如何操作,并调控整个过程。
40、考试成绩的处理要有利于反馈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有利于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学校和任何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成绩公开排队。
八、教研
41、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属教研室或教务处领导。学校要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长应成为学校学科教研的带头人。
42、教研组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制订教研计划,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分析,讨论备课方案,开展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活动;组织学习课改理论,开展教学总结和经验交流等活动。
43、教研组要增强教育科研意识,认真开展校本教研,要结合学科特点积极选题立项,做好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和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急难问题,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44、学校应对教研活动做出量化管理规定。要求每位教师每月通读一期教育教学刊物,每学期精读一本教学理论书籍;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上校内公开课、研究课或示范课不少于1节;每学年上校际公开课不少于1节;每学期写一篇教学经验总结文章或专题性教学反思。学校一般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学开放活动和优秀教科研论文的评选活动。
45、教研组工作每学期有小结,每学年有总结。
九、检查与总结
46、学校应定期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主要查计划的执行、教学的组织、作业的设计秘批改、活动课程的开展、学业成绩的检测秘评价以及其它各项教学工作的落实情况。
47、教学检查应坚持巡查、抽查、普查相结合。学校教导处应对教学情况及时记录、分析、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检查结果要纳入教师工作的考核之中。
48、认真做好教学总结工作。学期末各备课组、教研组及教务处、教研室要分层召开总结会议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学校每学期要进行一次教学工作资料的清查、验收,并将其与工作绩效检测、工作过程评估相结合。
第四篇: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
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
一、认真备课。
备课的定义: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做的准备工作。必须坚决执行一条定律:不备课者不准进课堂。
(一)个人备课。教师用书等参考资料作备课辅助,严禁照抄教参应付检查。要求“六备”:
1、备课标;
2、备教材;
3、备学生;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关注学生;
4、备教法;
5、备板书;
6、备作业。
(二)集体备课。它的基本流程包括:集体研讨→分配任务→确定主讲人→共同熟悉内容→形成草案→主讲人阐述→集体研讨→修订草案→形成方(教)案。时间保证:每周一次(小结前周,落实当周,安排下周)。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教学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法学法、统一检测作业。
(三)规范教案标准。文本、电子教案均要完善以下内容:
1、课题;
2、教学目标【按“三维”目标要求确定】;
3、教学重点难点;
4、课时安排(按节写);
5、教法、学法(预习设计多层次目标);
6、教具、实验、电教等准备;
7、教学内容和过程:是主体,要精心设计,体现目标逐一落实,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导学”“训练”模式;
8、归纳总结(知识点);
9、作业布置(包括课堂检测题);
10、教后记:教学实践总结与反思体会,每周一篇,与教案本分离。
二、认真上课
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做到:
1、牢固树立一种意识: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质量。
2、围绕一个中心: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3、贯彻两个始终:情感教育、反馈矫正贯彻始终。
4、体现三个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5、落实四个要点:基础知识的落脚点、思维开发的着眼点、能力培养的训练点、思想教育的渗透点。
6、掌握六个环节:前置补偿、自主学习、精讲点拔、师生互动、变式训练、归纳总结。
三、认真听课、评课
1、纪律要求:
(1)、进行听课,原则上应该先调好自己的课程,不能因听课而耽误学生的学习。(2)、听课时,听课教师应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不讲话、不走动、不中途离场(特殊原因除外)。上下课应与学生一齐起立,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3)、不得接打手机,不得交头接耳,不得吃嚼东西。
2、数量要求:
(1)、每学年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听课不少于40节,教导、教研、政教主任听课不少于30节,所听课型科目应全面,非特殊情况不得缺周。(2)、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新上岗和上新岗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可按学期累计),其中听指导老师的课每周不少于1节。非特殊情况不得缺周。
3、记录要求:
(1)、使用统一的《听课记录》,认真作好听课记录。(2)、听课记录项目缺漏,按未完成统计。
4、评课要求:
(1)、要认真参加评课,哪一级组织听课,就由哪一级组织评课。参与评课时要列发言提纲,倾听同事评课要认真作好记录。对倾向性问题,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告诫全校教师注意。组织者要做好详细记录备查。(2)、“汇报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应设计并填写“公开课申报表”、制作单行教案、归纳评价表并形成终结性评价。
四、认真实施课外辅导
1、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原则。
(1)、对优秀生个别辅导要加深知识的难度,扩大知识面,使其个性特长、思维深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力争在各级竞赛中获得名次。
(2)、对中等学生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3)、对学困生要指导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双基方面的辅导和训练。
(4)、实施“培优辅中扶困”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学校教研(备课)组应根据学情切实制定辅导计划,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分类实施。每次培辅活动应有教案,应有考查检测材料。每学期期末要进行一次总结反思。
2、认真进行下班督修辅导。
教师辅导时间必须在教室,做到定人定时定班,不得迟到、早退或中途离开,否则按脱岗(旷工)处理。教师辅导期间负责班级纪律及学生考勤。下班辅导督修时原则上不集体讲课或考试,若确因需要,集体答疑时间不得超过督修时间的三分之二,举行考试应服从要服从统一协调安排。
五、认真批改作业
1、教师要按教学需要,精选和设计作业,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2、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七门学科可留课外书面作业,其他学科课外作业、练习题在课内完成。
3、各科作业数量和批改要求
语文科:(1)、作文:大作文每学期6-8次,每学期由教师详批细改六次,其余由学生互批或略批,每次均应认真讲评。小作文每学期8-10篇(或日记、周记),教师自行采取多种形式批改或讲评。学生合办手抄报应大力提倡,一期报可同时折算一次大作文加两次小作文。
(2)、综合训练:每单元一套,时间90分钟。
(3)、基础性课外作业:讲授课文、课内阅读内容、单元知识性内容等,应每篇留一次课外作业,教师详批详改。小学生低段,作业在校内完成,不布置家庭作业;中段以上除校内作业外,可布置家庭作业,中段不超过30分钟,高段不超过40分钟。中学生课外作业不超过30分钟。
英语科:
(1)、课外书面作业:每讲一节课留一次课外作业,每次作业时间30分钟,教师全批、全改。小学中段主要以基本书写、朗读为主。各校要规定一定量的单词课文背诵任务,教研组长要当好参谋,估算好任务量。
(2)、综合练习题:每讲完一单元做一套,教师亲自批改,时间40--90分钟。小学阶段不安排综合练习,主要以检查朗读背诵(培养语感)为主。
数理化科:
(1)、课外书面作业:每讲一节新课留一次作业,教师全批全改。小学低段不留课外书面作业。小学中段每次作业30分钟,高段40分钟,中学每科不超过30分钟。实验课必须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
(2)、每讲完一章做一套综合训练题,时间40--90分钟。小学低段不安排单元训练。
思品(社会)史地生科:每节课留课堂作业,必须当堂完成。教师按三个教学班全批全改折算批改量。中学政史地小论文(社会实践报告)应安排不少于四次,生物小制作应安排至少三次。
毕业年级作业量由学校根据实情自行规定,但不得低于以上基本量。自编综合训练题由教师亲自批改,作出质量分析后进行讲评。综合训练题为统一征订试卷。教师每次批改四分之一,可安排学生课堂批改,程度好的每人一份,程度差的两人一份。鼓励安排学生相互命题,交叉测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六、严肃学生成绩考核。要注意考核的全面性,除学校定期考试外,必须注意平时了解,包括课堂提问发言情况、课堂小测、完成作业情况等。命题注重考查“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重视能力发展。期中、期末考试之后要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学科质量分析由学科教研组长组织并汇总按时送校教导处,由学校审查加章交县教研室。县教研室每学期组织一至三次重点年级质量分析会。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每次考试成绩只通知学生个人,不得张榜公布。
第五篇:南宁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试行)
南宁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试行)
体育教学是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道德、意志、品质,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体育目标的途径之一,是强化体育课和课外活动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重要手段。
一、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认真备课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一)新学年开始前,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南宁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原则,结合学生的体育基础、体质状况、季节气候、学校条件、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制定全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将教材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
(二)新学期开始前,根据学年教学计划、教材的系统性及各项教材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好不同性质教材的搭配,确定各项教材的教学顺序和所需要的教学时数,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
(三)根据教材的年级教学目标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制
定重点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内容包括:课次、目标、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
(四)上课前一周写出课时教学计划(以下称教案),其内容包括:教材、教学目标、课的结构、教学过程、学情分析、练习的次数和时间、组织教法、教学内容与方法、运动负荷及心率曲线预计、练习密度预计、场地器材布置等。应随时保持有两周室内体育与健康课基础理论课备用教案及课件,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难度、容量得当,注意适当增大练习密度。精心安排教学步骤,课堂结构要力争紧凑、连贯、严密,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六)备课过程中要认真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现场备课,做到“四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方法、备场地与器材。在个人深入备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精益求精。
(七)掌握各项教材知识、技术、技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终身运动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要积极开展课程育德,认真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提升体育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八)技术难度大或教师不熟练的示范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备课时应进行反复演练,确保万无一失。
二、上课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掌握体育基本技术、技能,提升学生思想品质,提高学生运动竞技水平的重要途径。其基本要求是:
(一)课前完成器材和场地的准备,上课铃响之前教师应在集队地点等候学生(小学体育教师课前到教室带学生到运动场地)。教师上体育课必须穿着运动服装、运动鞋,仪容端庄,举止文明,不佩戴首饰。
(二)认真检查学生着装和出勤情况,并对出勤情况进行登记。
(三)讲解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正确运用体育专业术语,口令清楚、洪亮,指导正确、清楚,示范动作准确、优美,示范位置合理,示范面便于学生观察学习。
(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觉锻炼、重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取长补短,提高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能力。认真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针对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实施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掌握好讲解、示范的时机,把教、学、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教师要树立良好形象,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不得以培养学生个性为由上“放羊式”的体育课。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严禁体罚和辱骂学生。
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正确、安全、有效,教会学生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对有技术难度和危险性的内容,一定要反复强调保护与帮助。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时处理偶发事件。
(七)不拖堂或提前下课,下课前安排适度的整理活动,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并登记,进行课堂小结,布置体育作业,下课后指导学生回收器材。
(八)体育课的基本组成。
1.准备部分(时间5-10分钟)。
(1)课堂常规:教师检查着装,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确定见习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学习内容、要求。
(2)准备活动:(跑、游戏、徒手操)应包括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
2.基本部分(20-30分钟)。
新授内容和复习内容的教学过程分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活动量、备注等栏目填写。要求:A.新授内容要写出动作要点,易犯错误,表述要简明扼要;B.复习内容要写出复习要点;C.讲解、示范(要点、示范位置可图示);
D.练习方法:(次数、组数、时间、强度等)教学层次清楚,由简到繁合理渐进;E.纠正动作;F.队列队形:调动(位置)合理,路线清楚;G.场地、器材使用合理。
3.结束部分(5-10分钟)。
课课练、放松、课小结、布置课外作业,归还体育教学器材,宣布下课。
三、课后
(一)总结是教学评价的一种形式,对教师改进教学,自我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的主要成绩、经验与体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并具体反映在各自的教案中。
(二)关心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对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有困难及体弱多病的学生,要给予主动、热情的帮助;对体育特长生要有明确适宜的安排。对学生有关体育锻炼方法的咨询,应及时给予指导,对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当的竞争意识应及时给予纠正,鼓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
(三)任课班级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应进行现场辅导。
(四)寒暑假期间要给学生布置简单、可行、好操作的体育作业,要求在家长的监督和配合下完成,让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
四、考核
考核(包括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是检查学生体育成绩与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体育课成绩的考核形式分为项目考核、学期考核和学年考核。其基本要求是:
(一)根据学年教学计划确定的考核项目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单元教学结束时进行项目考核,其成绩是学年考核的组成部分之一。
(二)学期末根据已考核项目的成绩,评定学生学期成绩的等级(优秀A、良好B、及格C、不及格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