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时间:2019-05-13 02:3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第一篇: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本要求从“备、教、改、辅、考、评、研、行”八个方面对教学活动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本要求自2007年9月1日开始试行。

一、备课常规要求

集体备课

1.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

3.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

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7.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8.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个人备课

9.确定教学目标。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要求的内涵并拓展外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10.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1.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吃透现行教材,采集、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实际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素材,合理取舍,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2.优化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选用教学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14.设计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设臵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和指导自主学习、交流与评价等基本环节的设计灵活合理,各环节之间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创设的情境问题力求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策划的活动力求体现开放性、参与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15.预设检测练习。合理有序的配臵有层次、有梯度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课后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布臵拓展性、开放性习题。

16.合理设计板书。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17.认真撰写教案。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详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

二、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18.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9.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0.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近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21.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评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提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22.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3.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24.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

25.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

26.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仪容整洁,教态自然、大方。27.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28.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要求

29.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反对重复作业和机械训练,杜绝体罚性作业训练;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提高与激励等功能。

30.作业的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导分层作业和“自助式”作业。

31.合理控制作业总量,每天的作业时间小学低年级不超过半小时、小学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初中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二个小时。

32.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第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互改。

33.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六年级必备)。

34.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5.作业布臵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四、课外辅导常规要求

36.课外辅导必须做到规范辅导要求,强化分类推进,重视个别辅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37.课外辅导主要包括学业类辅导、兴趣特长类辅导和身心健康辅导等。

(1)学业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2)兴趣特长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力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3)心理健康类辅导要重视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学习压力,注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8.课外辅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时间、定地点。39.正确处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严禁占用自习课和节假日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五、考试常规要求

考试组织

40.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41.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明考风,规范操作,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42.严禁控制规模性考试次数,加强调研诊断性测试。

43.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监考,杜绝各类形式的舞弊行为。

44.保证阅卷质量,要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集中时间,采用流水作业形式。

45.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

考试命题

46.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

47.制定科学严格的命题人员遴选、命题、审题、保密制度,规范命题操作程序。

48.试题要体现考试性质,保证考试信度。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创新题。

49.试题内容正确,陈述简明、正确、无歧义,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设问要有连续性和层次性。

50.试题结构合理,梯度明显,难易适度,赋分合理,题型多样,提倡命制选做题。

六、学生评价常规要求

51.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重视发展与激励功能;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5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53.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

(1)评价内容主要为学习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等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2)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提倡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3)评价方式除一般性激励语言外,提倡运用动作、眼神、表情等体态性语言进行评价。(4)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54.对考试的评价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

(1)关注考试过程中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的评价。

(2)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3)评价要立足改进和矫正。从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其他材料开始,从学生答题情况入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杜绝把考试成绩作为标示学生类别的标签。

55.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组织。

(2)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性与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个性化发展;评价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3)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项目。

(4)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详实记录——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5)要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单制度,毕业前实行总评,注重过程性评价,注意全面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6)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分设合格、不合级两级或A、B、C、D四个等级。

(7)学校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在校内公示,接受监督。

七、教学研究常规要求

56.学校要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做好校本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评价工作。

57.教研组负责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学科性的课题研究、教学资源开发和改进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等活动,加强学科建设。

58.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讨、评课说课、理论学习、教研沙龙等教研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立足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9.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活动平台,备课组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教研组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活动。60.教师要主动学习、更新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按时参加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

61.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做到“五个一”: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执教一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交流、评奖或发表一篇教学论文,面向学生或教师开设一次专题讲座。

八、实践活动常规要求

62.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活动评价、学分认定、管理模式等方面工作作整体规划和具体说明。

63.各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统筹规划好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内容,充分体现办学特色。

64.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选题、制定活动规划、组织活动实施,开展成果展示交流等活动,并对学生实践活动做出评价。

65.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提倡高年级学生开展小课题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等活动,并每学年举行一次实践活动成果的展评。

第二篇: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 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 常规管理要求》.

本要求从“备、教、改、辅、考、评、研、行”八个方面对教学活动 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

本要求自2007年9月1日开始试行.

一、备课常规要求

集体备课

1.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 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 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

3.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 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 录。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 作,主备人预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

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 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 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 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 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7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 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 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8.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 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 档案. 个人备课

9.确定教学目标.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 要求的内涵并拓展外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 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10.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 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 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1.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吃透现行教材,采集、整合其他版 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实际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 素材,合理取舍,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2.优化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 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 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弓旧学生通过自 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选用教学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 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 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14.设计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创设 教学情境、组织和指导自主学习、交流与评价等基本环节的设计灵活合理,各环节之间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创设的情境问题 力求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策划的活动力求体现开放性、参与 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15预设检测练习。合理有序的配置有层次、有梯度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课后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布置拓展性、开放性习题。

16.合理设计板书.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 大方,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17认真撰写教案。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洋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

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

二、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18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 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9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0.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 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 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刀.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 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 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 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22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王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 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 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 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 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3.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 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 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 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 效学习.

24、科学设计问题,精选创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 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

25、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 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

26.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仪容 整洁,教态自然、大方.

27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28.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要求

29.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反对重复作业和机械 训练,杜绝体罚性作业训练Z 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提高与激励等功能。

30.作业的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 理选择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 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导分层作业和“自 助式”作业。

31.合理控制作业总量,每天的作业时间小学低年级不超过半小时、小 学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初中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二个小时.

32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第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 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二改。

33.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 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

34.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5作业布置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 纠”。

四、课外辅导常规要求

36课外辅导必须做到规范辅导要求,强化分类推进;重视个别辅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

37.课外辅导主要包括学业类辅导、兴趣特长类辅导和身心健康类辅导 等。

门)学业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 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2)兴趣特长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 性特长,力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3)心理健康类辅导要重视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学习压力,注重学生健 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8课外辅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 时问、定地点.

39正确处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严禁占用自习课和节假日时 间进行集体补课.

五、考试常规要求

考试组织

qo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4工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明考风,规范操作,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 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

42严格控制规模性考试次数。加强调研诊断性测试。

43.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监考,杜绝各类形式的舞弊行 为.

44.保证阅卷质量,要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集中时间,采用流水作业形式.

45.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

考试命题

46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 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

47.制定科学严格的命题人员遴选、命题、审题、保密制度,规范命题 操作程序.

48.试题要体现考试性质,保证考试信度.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必须要 有一定量的创新题.

49试题内容正确;陈述简明、准确、无歧义,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 科渗透。设问要有连续性和层次性.

50试题结构合理,梯度明显,难易适度,赋分合理,题型多样,提倡 命制选做题。

六、学生评价常规要求

51.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 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重视发展与激励功能;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 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5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 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 行。

53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

(1)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等学习状况

和学习效果.

(2)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提倡学生自

评和生生互评.

(3)评价方式赊一般性激励语言外,提倡运用动作、眼神、表情等体态

性语言进行评价。

(4)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

54.对考试的评价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

0)关注考试过程中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的评价.

(2)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5旧学生善于 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N评价要立足改进和矫正。从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 其他材料开始,从学生答题情况入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 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杜绝把考试成绩作为 标示学生类别的标签.

55.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

评价组织.

(2)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 的发展性与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 性、个性化发展;评价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3)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项目.

(4)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详实记录

—一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所依据 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 度与发展的状况。

(5)要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单制度,毕业前

实行总评,注重过程性评价,注意全面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6)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 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分设合格、不合格两级或A、B、C、D四个等级。

(7)学校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要在校内公示,接受监督.

七、教学研究常规要求

56,学校要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做好 校本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评价工作.

57.教研组负责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学科性的课题研究、教学 资源开发和改进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等活动,加强学科建设.

58.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 讨、评课说课、理论学习、教研沙龙等教研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 立足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9.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活动平台,备课组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教 研组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

60.教师要主动学习、更新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按时参加教育行 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

61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做到“五个一”位一本科学理个专著;执教一 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交流、评奖或发表一篇教学论文,面向学生或教师开设一次专题讲座.

八、实践活动常规要求

62,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实施 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活动评价、学分认定、管理模式 等方面工作作整体规划和具体说明.

63.各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统筹规划好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内容,充分体现办学特色.

64.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选题、制定活动规划、组织活动实施,开展成 果展示交流等活动,并对学生实践活动做出评价.

65.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 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提倡高年级学生开展小课 题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等活动,并每学年举行一次实践活动成果的展评.

第三篇: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试行)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本要求从“备、教、改、辅、考、评、研、行”八个方面对教学活动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本要求自2007年9月1日开始试行。

一、备课常规要求

集体备课

1.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

3.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7.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

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8.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个人备课

9.确定教学目标。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要求的内涵并拓展外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10.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1.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吃透现行教材,采集、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实际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素材,合理取舍,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2.优化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选用教学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

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14.设计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设臵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和指导自主学习、交流与评价等基本环节的设计灵活合理,各环节之间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创设的情境问题力求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策划的活动力求体现开放性、参与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15.预设检测练习。合理有序的配臵有层次、有梯度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课后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布臵拓展性、开放性习题。

16.合理设计板书。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17.认真撰写教案。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详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

二、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18.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9.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20.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21.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

价值观。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22.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3.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24.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25.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

26.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仪容整洁,教态自然、大方。

27.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28.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作业布臵与批改常规要求

29.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反对重复作业和机械训练,杜绝体罚性作业训练;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提高与激励等功能。

30.作业的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导分层作业和“自助式”作业。

31.合理控制作业总量,每天的作业时间小学低年级不超过半小时、小学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初中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二个小时。

32.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第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互改。

33.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34.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35.作业布臵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四、课外辅导常规要求

36.课外辅导必须做到规范辅导要求,强化分类推进,重视个别辅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

37.课外辅导主要包括学业类辅导、兴趣特长类辅导和身心健康类辅导等。

⑴学业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⑵兴趣特长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力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⑶心理健康类辅导要重视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学习压力,注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8.课外辅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时间、定地点。

39.正确处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严禁占用自习课和节假日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五、考试常规要求

考试组织

40.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41.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明考风,规范操作,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

42.严格控制规模性考试次数,加强调研诊断性测试。

43.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监考,杜绝各类形式的舞弊行为。

44.保证阅卷质量,要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集中时间,采用流水作业形式。

45.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

考试命题

46.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47.制定科学严格的命题人员遴选、命题、审题、保密制度,规范命题操作程序。

48.试题要体现考试性质,保证考试信度。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创新题。

49.试题内容正确,陈述简明、准确、无歧义,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设问要有连续性和层次性。

50.试题结构合理,梯度明显,难易适度,赋分合理,题型多样,提倡命制选做题。

六、学生评价常规要求

51.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重视发展与激励功能;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5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53.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

⑴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等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

⑵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提倡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

⑶评价方式除一般性激励语言外,提倡运用动作、眼神、表情等体态性语言进行评价。

⑷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54.对考试的评价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

⑴关注考试过程中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的评价。⑵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⑶评价要立足改进和矫正。从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其他材料开始,从学生答题情况入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杜绝把考试成绩作为标示学生类别的标签。55.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组织。

⑵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性与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个性化发展;评价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项目。

⑷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详实记录——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⑸要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单制度,毕业前实行总评,注重过程性评价,注意全面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⑹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

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分设合格、不合格两级或A、B、C、D四个等级。

⑺学校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在校内公示,接受监督。

七、教学研究常规要求

56.学校要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做好校本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评价工作。57.教研组负责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学科性的课题研究、教学资源开发和改进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等活动,加强学科建设。58.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讨、评课说课、理论学习、教研沙龙等教研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立足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9.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活动平台,备课组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教研组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

60.教师要主动学习、更新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按时参加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

61.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做到“五个一”: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执教一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交流、评奖或发表一篇教学论文,面向学生或教师开设一次专题讲座。

八、实践活动常规要求

62.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活动评价、学分认定、管理模式等方面工作作整体规划和具体说明。

63.各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统筹规划好研究性

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内容,充分体现办学特色。64.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选题、制定活动规划、组织活动实施,开展成果展示交流等活动,并对学生实践活动做出评价。

65.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提倡高年级学生开展小课题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等活动,并每学年举行一次实践活动成果的展评。

2008—2009学是我市有效教学管理年,我们要牢固树立“向管理要质量”的理念,把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当作一项推进学校发展,提高教学效益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分为“备课常规要求”、“课堂教学常规要求”、“作业布臵与批改常规要求”、“课外辅导常规要求”、“考试常规要求”、“学生评价常规要求”、“ 教学研究常规要求”、“实践活动常规要求”八个方面,共计六十五条,对教学活动作出具体的规范要求。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和《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及解读》的具体内容,并准确理解,充分落实。为了更好落实《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我要求自己做到以下几点:

1、“有效备课”:本学期我校采用个人备课、电子备课、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备课形式。个人备课除了要严格按照市教研室的备课要求进行备课外,还要在“备课准备”这一环节上备出对学生的预习要求(电子备课、集体备课也要有这个环节)。电子备课不能完全从网上下载,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上课之前要要认真钻研教材,要在电子备课上留下钻研教材的痕迹。集体备课要严格按照市教研室集体备课的要求进行,每位教师进行详细的二次备课。

2、“有效上课”:每位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要指导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平时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要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上课时教学思路要清晰,教学结构要合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讲解要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要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

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要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要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要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仪容整洁,教态自然、大方。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课后要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3、“有效批改”: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第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互改。教师的作业批改要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教师要求学生作业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书写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教师的作业布臵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4、“有效辅导”:教师的课外辅导必须做到规范辅导要求,强化分类推进,重视个别辅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课外辅导主要包括学业类辅导、兴趣特长类辅导和身心健康类辅导等。

第四篇: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做法,提高教育教学品质,特制定《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本规定从“备、教、改、辅、考、评、研、行”八个地方对教学活动提出具体的规范规定。本规定自2007年9月1日开始试行。

一、备课常规规定 集体备课

1、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

3、备课组长承担责任组织、部署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部署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

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办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成长、教法学法等深入开展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 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开展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7、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开展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8、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开展检查指导,依据现实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检测档案。

个人备课

9、确定教学目标。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规定的内涵并拓展外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现实,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10、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地方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现实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别,因材施教。

11、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吃透现行教材,采集、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现实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素材,合理取舍,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办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2、优化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规定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 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办法和学习办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办法,在感悟、体验中成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选用教学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资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14、设计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和指导自主学习、交流与评价等基本环节的设计灵活合理,各环节之间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创设的情境问题力求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策划的活动力求体现开放性、参与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15、预设检测练习。合理有序的配置有层次、有梯度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课后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布置拓展性、开放性习题。

16、合理设计板书。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办法。

17、认真撰写教案。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详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

二、课堂教学常规规定

18、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

19、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0、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21、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办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成长能力。

22、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别,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现实和个体差别,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3、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办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24、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

25、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资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

26、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仪容整洁,教态自然、大方。

27、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办法。

28、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规定

29、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反对重复作业和机械训练,杜绝体罚性作业训练;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提高与激励等功能。

30、作业的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实,合理选择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 导分层作业和“自助式”作业。

31、合理控制作业总量,每天的作业时间小学低年级不超过半小时、小学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初中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二个小时。

32、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第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规定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互改。

33、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展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规定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

34、规定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5、作业布置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四、课外指导常规规定

36、课外指导必须做到规范指导规定,强化分类推动,重视个别指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

37、课外指导主要包括学业类指导、兴趣特长类指导和身心健康类指导等。

⑴学业类指导要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缘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⑵兴趣特长类指导要重视加强学科竞赛指导,激发学习潜能,成长个性特长,力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⑶心理健康类指导要重视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学习压力,注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8、课外指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时间、定地点。

39、正确处理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严禁占用自习课和节假日时间开展集体补课。

五、考试常规规定 考试组织

40、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41、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明考风,规范操作,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

42、严格控制规模性考试次数,加强调研诊断性测试。

43、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监考,杜绝各类形式的舞弊做法。

44、保证阅卷品质,要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集中时间,采用流水作业形式。

45、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

考试命题

46、提高命题品质,以课程标准规定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现实,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

47、制定科学严格的命题人员遴选、命题、审题、保密制度,规范命题操作程序。

48、试题要体现考试性质,保证考试信度。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创新题。

49、试题内容正确,陈述简明、准确、无歧义,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设问要有连续性和层次性。

50、试题结构合理,梯度明显,难易适度,赋分合理,题型多样,提倡命制选做题。

六、学生评价常规规定

51、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重视成长与激励功能;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成长和个性成长;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52、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法开展。

53、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

⑴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办法等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

⑵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提倡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

⑶评价方法除一般性激励语言外,提倡运用动作、眼神、表情等 体态性语言开展评价。

⑷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

54、对考试的评价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

⑴注意考试过程中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地方的评价。⑵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⑶评价要立足改进和矫正。从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其他材料开始,从学生答题情况入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缘故,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杜绝把考试成绩作为标示学生类别的标签。

55、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组织。

⑵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成长;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成长性与个性差别,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个性化成长;评价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项目。

⑷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成长状况的详实记录——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成长的状况。⑸要每学期对学生开展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报告单制度,毕业前实施总评,注重过程性评价,注意全面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⑹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办法开展评价。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成长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分设通过、不通过两级或A、B、C、D四个等级。

⑺学校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在校内公示,接受监督。

七、教学研究常规规定

56、学校要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做好校本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评价工作。

57、教研组承担责任制定学科成长筹划,组织开展学科性的课题研究、教学资源开发和改进教学品质评估办法等活动,加强学科建设。

58、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法,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讨、评课说课、理论学习、教研沙龙等教研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立足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9、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活动平台,备课组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教研组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

60、教师要主动学习、更新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按时参加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

61、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做到“五个一”: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执教一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交流、评奖或发表一篇教学论文,面向学生或教师开设一次专题讲座。

八、实践活动常规规定

62、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实施方法、教师部署、资源建设、师资培训、活动评价、学分认定、管理模式等地方工作作整体筹划和具体说明。

63、各校应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开发课程资源,统筹筹划好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内容,充分体现办学特色。

64、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选题、制定活动筹划、组织活动实施,开展成就展示交流等活动,并对学生实践活动做出评价。

65、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提倡高年级学生开展小课题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等活动,并每学年召开一次实践活动成就的展评。

第五篇:连云港市中小学常规管理要求(八项六十五条)

连云港市中小学常规管理要求(八项六十五条)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本要求从“备、教、改、辅、考、评、研、行”八个方面对教学活动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本要求自2007年9月1日开始试行。

一、备课常规要求 集体备课

1.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

3.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

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7.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8.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个人备课

9.确定教学目标。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要求的内涵并拓展外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10.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1.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吃透现行教材,采集、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实际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素材,合理取舍,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2.优化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选用教学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14.设计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和指导自主学习、交流与评价等基本环节的设计灵活合理,各环节之间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创设的情境问题力求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策划的活动力求体现开放性、参与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15.预设检测练习。合理有序的配置有层次、有梯度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课后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布置拓展性、开放性习题。

16.合理设计板书。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17.认真撰写教案。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详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

二、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18.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9.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0.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21.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22.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3.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24.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

25.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

26.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仪容整洁,教态自然、大方。27.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28.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要求

29.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反对重复作业和机械训练,杜绝体罚性作业训练;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提高与激励等功能。

30.作业的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导分层作业和“自助式”作业。31.合理控制作业总量,每天的作业时间小学低年级不超过半小时、小学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初中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二个小时。32.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第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互改。

33.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

34.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5.作业布置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四、课外辅导常规要求

36.课外辅导必须做到规范辅导要求,强化分类推进,重视个别辅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37.课外辅导主要包括学业类辅导、兴趣特长类辅导和身心健康类辅导等。

⑴学业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⑵兴趣特长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力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⑶心理健康类辅导要重视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学习压力,注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8.课外辅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时间、定地点。39.正确处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严禁占用自习课和节假日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五、考试常规要求 考试组织

40.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41.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明考风,规范操作,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

42.严格控制规模性考试次数,加强调研诊断性测试。

43.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监考,杜绝各类形式的舞弊行为。

44.保证阅卷质量,要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集中时间,采用流水作业形式。

45.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考试命题

46.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

47.制定科学严格的命题人员遴选、命题、审题、保密制度,规范命题操作程序。

48.试题要体现考试性质,保证考试信度。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创新题。

49.试题内容正确,陈述简明、准确、无歧义,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设问要有连续性和层次性。50.试题结构合理,梯度明显,难易适度,赋分合理,题型多样,提倡命制选做题。

六、学生评价常规要求

51.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重视发展与激励功能;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5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53.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

⑴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等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⑵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提倡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⑶评价方式除一般性激励语言外,提倡运用动作、眼神、表情等体态性语言进行评价。⑷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54.对考试的评价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

⑴关注考试过程中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的评价。

⑵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⑶评价要立足改进和矫正。从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其他材料开始,从学生答题情况入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杜绝把考试成绩作为标示学生类别的标签。55.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组织。

⑵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性与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个性化发展;评价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项目。

⑷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详实记录——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⑸要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单制度,毕业前实行总评,注重过程性评价,注意全面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⑹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分设合格、不合格两级或A、B、C、D四个等级。

⑺学校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在校内公示,接受监督。

七、教学研究常规要求

56.学校要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做好校本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评价工作。57.教研组负责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学科性的课题研究、教学资源开发和改进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等活动,加强学科建设。

58.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讨、评课说课、理论学习、教研沙龙等教研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立足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59.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活动平台,备课组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教研组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

60.教师要主动学习、更新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按时参加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

61.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做到“五个一”: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执教一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交流、评奖或发表一篇教学论文,面向学生或教师开设一次专题讲座。

八、实践活动常规要求

62.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活动评价、学分认定、管理模式等方面工作作整体规划和具体说明。63.各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统筹规划好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内容,充分体现办学特色。

64.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选题、制定活动规划、组织活动实施,开展成果展示交流等活动,并对学生实践活动做出评价。

65.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提倡高年级学生开展小课题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等活动,并每学年举行一次实践活动成果的展评。连云港市的“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文件精神。贯彻执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和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意见》,进一步落实《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试行)以及开展市教育局2009—2010“课程实施发展年”活动。我校贯彻落实并大力推行市“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促进我们新坝中学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模式内容

三案:学案、教案、巩固案

六环节: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

自学质疑环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问题、点拨学习方法。

交流展示环节:预设知识建构和问题解决方案。

互动探究环节:预设生成问题的互动探究方案。

精讲点拨环节:准备教学重点突出的方案和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案。

矫正反馈环节:设计反馈途径、反馈问题。

迁移应用环节:精选习题,要设计部分联系实际的习题。

三、教育教学要求

1、三案要求

学案:要立足学生实际,突出引导功能,注重问题设计的针对行、启发性和引导性。

教案:设计时要突出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巩固案:要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有试题,也有活动任务,还有拓展迁移;作业量适当。

2、具体环节教学要求

自学质疑环节: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学习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交流展示环节:交流解决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共享学习成果,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互动探究环节: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精讲点拨环节: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要注意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矫正反馈环节: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

迁移应用环节:完成精选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思维,形成相关技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教师教学要求

⑴讲究课堂教学艺术,精心实施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需要实施教学模式,可以在一课时或多课时内完成。

⑵注重课堂实效。向课堂要效率、要效益、要效果。

⑶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⑷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要不断创新,结合学科特点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学质疑的热情、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丰富互动探究的资源、增强精讲点拨实效、扩大课堂信息容量等,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在实施“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中的作用。

4、开展学科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实施“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学设计应体现课程标准理念。

下载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贯彻落实《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试行)》的通知

    关于贯彻落实《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试行)》的通知 各中小学: 连云港市教育局于2007年8月出台了《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试行)》,它是指导全市中小学推进课......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常规要求 一、计划 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学习课标和通读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体系,把握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列出教材的知识网络、能力训练点和思......

    安庆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

    安庆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 一、总则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保证。学校要建立与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认真抓好教学......

    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

    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 一、认真备课 。 备课的定义: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做的准备工作。 必须坚决执行一条定律:不备课者不准进课堂。 (一)个人备课。教师用书等参考资料作备......

    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松溪县茶平中心小学茶小教〔2017007〕号 茶平中心小学教学常规要求 为规范教师教学工作,优化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茶平中心小学教导处特制定以下备课、听课......

    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江油市中坝镇胜利街小学 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是指符合教学规律的各个教学环节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

    荆门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及管理办法

    荆门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及管理办法 (2016年2月)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人的任务主要通过学校教学活动来完成。为推动我市中小学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

    广东省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常规要求

    广东省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常规要求 (试行稿) 一、课前准备: 1、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年度计划、学期计划、单元(模块)计划、课时计划,并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