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普通中小学学校常规管理要求
榆林市普通中小学学校常规管理要求
(2013修订讨论稿)
为了规范普通中小学学校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依据《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结合榆林市实际,制订本要求。
一、行政管理
第一条 依法治校。学校要依法办学,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教书育人。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奖励与处分公平公正。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
第二条 依规管校。学校要建立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常规管理要求(章程),健全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和职责体系,做到日常工作有章可循,所有岗位都有职责。学校要制定教职员工考核办法,形成制度、职责、考核三位一体的学校管理机制。
第三条 机构设置。学校要根据精简高效和责权统一的原则设置组织机构,中小学行政组织机构一般设校长办公室、教导处、后勤处、政教处、科研处、安保处。非行政组织机构一般设党支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和社团组织。规模较小的学校只设管理岗位,不设内设机构。教学点指定1名教师负责教学点工作。校级领导职数和职能机构数由各县区教育局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规定确定。
第四条 管理责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对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副校长协助校长分工负责部门工作,对校长负责。学校设置的机构(岗位)具体负责学校的工作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对分管领导和校长负责。
第五条 过程管理。学校按计划-实施-总结的程序管理学校。制定计划:学校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根据教育行政部门计划,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每学年开学前,要认真制定本学年学校工作计划,上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时组织教职工学习;各处(室)、科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校总体计划,制定处(室)、科组和个人工作计划,并上报学校。实施计划:学校工作计划确定后,分管领导要加强指导,及时检查督促各项工作计划落到实处,确保取得实效;建立学校领导值周、教师和学生干部值日制度,检查记录师生出勤情况、教育教学情况、卫生安全情况等,并妥善保管过程资料。按时总结:学校各项计划任务完成后,校长或分管领导要认真总结计划执行的情况、取得的实效和存在的问题,每学期要总结评比一次,提出改进措施,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
第六条 民主管理。学校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运作机制,实行校务公开。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工会、学生会、共青团、少先队要积极发挥自身作用。
第七条 工作例会。校长办公会和校委会由校长主持;班(年级)主任会议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或政教主任(教务主任)主持;教研组长会议和年级组长会议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或教科主任、教务主任主持;教代会(全体教职工会议)每年一次,由工会主席或书记主持;教职工大会和师生大会,由校长或副校长主持。
第八条 档案管理。规模较大的学校要设有档案室,一般学校要有专门档案柜。学校档案按党政档案、业务档案、财会档案归类。党政档案包括上级来文、本校发文、人事编制、合同、协议、单位代码证、法人登记证等;业务档案包括师生档案、教学档案、值周(值日)记录、会议记录、各种规划(计划)、活动记录、检查记录、工作总结等;财会档案包括资产清单、财会账务、土地证、房产证、收费许可证等。档案要按年度分类立卷,专人专柜保管,档案管理人员变动时,要办理移交手续。
二、教职工管理
第九条 岗位任务。学校要根据教职工编制总额和教师员工的结构比例,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设置学科教学岗位、后勤岗位和教辅人员岗位,制定上岗条件和岗位工作要求。学校要督促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按时高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高中教师周授课量(含学科辅导)一般应达到语文、数学、英语10节,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12节,体育、音乐、美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地方和学校课程14-16节;初中教师周授课量(含学科辅导)一般应达到语文、数学、英语12节,政治、历史、物理、化学、12-14节,地理、生物14-16节,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地方和学校课程14-16节;小学教师周授课量(含学科辅导)一般应达到语文、数学、英语10-12节,品德、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地方和学校课程14-16节。学校要督促教职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职工实行坐班任务制。
第十条 师德规范。学校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师德教育。学校要实行师德考核评价制度,考核评价要广泛听取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群众的意见,考核结果与评优选模和晋职晋级挂钩。
第十一条 业务提升。学校要根据实际安排政治业务学习的形式和次数,提高教职工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政治笔记、业务笔记字数每人每年分别不低于5000字。学校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助推教师过好思想品德关、教学技能关、教材教法关、教育管理关、教育科研关。学校要设立荣誉称号激励教师不断追求,引导教师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第十二条 出勤管理。学校应建立符合教职工工作特点的考勤管理制度,制定工作纪律,落实考勤措施,教师实行“六小时弹性坐班”制,职工实行八小时坐班制。教职工请假要办理请假手续,病、事假一月以内由校长批准,一月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校长请假须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在编不在岗的或辞职的,学校要及时上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按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绩效考核。学校要制定反映教职工德、能、勤、绩的教师与职工分类考核体系,并经全体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教职工考核每学期一次。健全绩效评选奖励制度和师生激励机制。
三、学生管理
第十四条 学生编班。学校要均衡编班,做到生源均衡,师资均衡,严禁编重点班、快慢班和尖子班,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举办实验班、特长班的,须经县区教育局批准。学校要控制班额,原则上小学每班不得超过46人,初中每班不得超过54人,高中每班不超64人。
第十五条 学籍管理。学校要认真执行学生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学生入学、转学、借读、休学、复学、毕业(结业)做到手续完备、登记清楚并分类归档。学生转出、休学均要出具转学证明、休学证明,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学校凭转学证明接收外校(外地)学生,开学一个月内,学校按规定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学籍转入手续。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流失,不得强迫学习困难学生转学、退学、弃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不实行留级制度。
第十六条 学生考勤。学校要建立学生考勤常规要求,实行每课考勤。教师上课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在学生考勤册记录迟到和缺勤学生。科任课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迟到、旷课原因并向班主任报告,班主任要及时告知其监护人。自习课由班主任考勤。
第十七条 学习负担。学校要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时间。到校时间:按季制定学生到校时间。在校时间: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小学6小时、初中7小时、高中8小时,节假日不得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睡眠时间:小学生10小时以上,初中生9小时以上,高中生8小时以上。作业时间: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三、四年级45分钟,五、六年级在60分钟以内;初中家庭书面作业不超过90分钟。活动时间:中小学学生体育活动每天不少于1小时,活动课程课时按规定开足。
四、德育管理
第十八条 德育实施。学校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德育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德育工作由政教处和少队部负责组织实施,没有职能机构的由校长指定专人实施。
第十九条 德育内容。学校要上好品德类课程,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传统教育、诚信法制教育、学生守则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开发德育校本课程,丰富德育内涵。精心设计德育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
第二十条 德育活动。学校要举办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开展国旗下讲话、系列演讲、会操比赛、百日誓师、心理辅导、名人讲座、班级挑战、每周一歌等活动。开展德育评选活动,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第二十一条 德育队伍。学校要强化德育工作队伍,落实全员育人责任,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学校要建立健全以学校、政教处(教导处)、团队、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
第二十二条 德育资源。学校要与所在社区建立联系,聘请校外教育辅导员,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学校工作,优化育人环境。学校要与家长建立联系,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访问等形式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落实《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学校要与社会建立联系,打造德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
五、教学管理
第二十三条 课程设置。学校要严格按照省市规定,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好地方课程;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设校本课程,确保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协调实施。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设置按《陕西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执行,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按《榆林市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与课时计划》执行。
第二十四条 学科教学。学校要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认真落实《榆林市义务教育学校常规教学要求》和《榆林市高中学校常规教学要求》。
第二十五条 体育艺术。学校要积极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上好“两课”(体育课、健康教育课),做好“两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开展好“两活动”(课外活动、体育活动),认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做好数据统计、分析、上报、存档等工作,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根据学校实际,每年举办一次全校运动会。学校要开足艺术课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每年举办一次学校艺术节。
第二十六条 学科活动。开展学科课外活动要做到“五落实”,即计划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时间落实、场地落实。各学科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加强指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各科任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按课程要求组织课外活动并认真作好记录。
第二十七条 教学表册。学校要制定有关教学管理表册,包括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学期活动安排表、教职工工作安排表、学校领导分管工作安排表、周工作安排表、学科自习辅导安排表和各种日志等。
第二十八条 课堂时长。小学课堂40分钟,中学课堂40分钟或45分钟。学校要严格要求教师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
第二十九条 教学检查。学校要定期检查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辅导、学生学业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检查评估,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检查要有记载、有分析、有小结、有指导意见、有结果反馈。检查结果纳入工作部门和教师考核,对整改情况要进行跟踪督查。
第三十条 开学放假。学校要按时开学、放假,不得随意停课、放假、调整假日。确需停课、调整假日时,须经县区教育局批准。
六、科研管理
第三十一条 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干部和任课教师要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听课人要做好听评课准备,遵守听课礼仪,做好听课记录,认真参加评课。教务处(教科室)根据学校工作需要,随时安排推门听课和上公开课任务。学校要丰富教研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三十二条 课题研究。学校要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机构、制度、职责。课题研究要科学规范,注重过程,讲究实效。学校要结合学校和教师实际,积极申报各级课题,城区学校做到每校至少有一个市级及以上课题;农村中学、中心小学做到每校至少有一个区级以上课题。学校要开展校本微型课题研究,将教师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炼分解成周期短、难度低、价值高的微型课题进行研究,实现微型课题短、平、快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十三条 校本教研。学校要加强岗位练兵,按照“一功五化”研修菜单,即锤炼教学底功、转化教学理念、内化课标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教研,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研修活动。校际要组织联片研修活动,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四落实,并及时评估活动效果。
第三十四条 学术交流。教师要勇于实践,勤于总结,每学期撰写教学论文不少于一篇。学校要为教师学术交流搭建平台,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对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安全管理
第三十五条 责任制度。学校要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机构,落实工作责任。根据国家《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规章和文件,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和职责。学校要与安全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书。
第三十六条 安全教育。学校要上好学期安全第一课,培养师生的安全意识。经常对师生进行防电、防火、防盗、防毒、防爆、防溺水、防辐射、防污染、防交通事故、防地质灾害、防食物中毒、防踩踏事故等教育。
第三十七条 安全预案。学校要根据实际,制定各种安全应急预案,及时完善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落到实处。定期组织师生演练,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提高师生的自救自护能力。经批准后组织的校外集体活动,必须有教师带队监护,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三十八条 安全治理。学校要加强校内安全治理,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及在校门周围聚集闲逛,严禁在校园内和校门口摆摊设点,严禁在校园内打场、堆物、取土、采石、燃放鞭炮和放养家禽牲畜,严禁在校内从事有毒和污染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严禁在校园内建造祠堂、庙宇、坟茔及从事其它封建迷信活动。学校要会同公安、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禁止在校园门口30米以内摆摊设点,禁止在校园周边200米以内开办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网吧、台球室、棋牌室等娱乐场所,或从事有毒、有害和污染环境的经营活动,或设立精神病院、传染病院等;不允许单位或个人依傍学校围墙或房墙搭构建筑物,不允许校园周围的建筑物影响学校教室的采光、通风。学校要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使用校车须有完备的法定手续,制定并严格执行校车管理制度。
第三十九条 安全排查。学校要加强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对校舍、设备设施安全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每次检查均应有记录,重大隐患要及时报告。隐患处置完毕要对应做好记录。
第四十条 事故报告。学校发生重大事故,要第一时间向教育局、医疗部门、公安机关报告。及时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保护现场。
第四十一条 卫生保健。学校要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建立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完善卫生设备设施。学校要开好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心理健康指导,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有食堂、小卖铺、饮食店的学校,要建立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办有卫生许可证,设立食品卫生监督员,每天供应给学生的食物都要进行严格的卫生检查。学校食堂要做到分区明确,防蝇、防鼠、防尘设施齐全,把好采购关、清洗关、制作关。食堂工人要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和健康证方能上岗,并定期进行体检。要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检,对残疾体弱和患有疾病的学生应提醒其监护人加强医治。积极做好常见病、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预防工作。
八、校园管理
第四十二条 校园设施。校园建设必须做好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各种设施的配置要简朴、实用、美观、引人向上;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校内主要通道要平整、开阔、硬化。学校建筑要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并按有关规定加强管理和维修,做到墙壁洁白、地面平整、屋面不漏、门窗完好、排水畅通。学校的设施、设备齐全完备,符合有关规定,能满足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设施管理维护制度健全,职责明确。
第四十三条 校园绿化。要按照学校总体规划绿化校园,围墙透绿,室内室外并举,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校园绿化要平衡协调、错落有致。要落实专职或兼职护理人员,努力创建树常绿、花常开的四季校园。
第四十四条 校园美化。围墙要完整,校门要端庄,校牌要得体。根据校园的特点、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传统和学校的精神,精心设计校园景点(包括假山、花园、花带、花圃、亭台、塑像、文化广场、宣传长廊等),提高环境育人功能。
第四十五条 校园净化。教学、办公用房保持整洁干净。教室采光照明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通风良好,课桌椅整齐规范,物体安放有序。办公室内物品摆设整齐。学生宿舍地面清洁、内务整齐、门窗完整、床架牢固、安全。建立学校卫生清洁制度,校园、教室、学生宿舍要坚持每天打扫,公共地区有相应的分班、分区保洁措施,消除脏、乱、差和卫生死角。师生不得乱丢果皮、纸屑、垃圾,不乱画墙壁,不随地吐痰,不在门口过道堆放杂物。每学期开学前、洪灾后或遇到其他特殊情况,应对校园校舍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
第四十六条 校园文化。学校要根据实际,精心设计体现学校特色和办学理念的校训、校风、校歌、校徽和教风、学风。精心打造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处室文化、橱窗文化,办好广播、板报、橱窗、文化走廊,加大宣传力度,定期更新内容。师生讲普通话,使用文明用语。校园用字规范,书写工整。
九、后勤管理
第四十七条 财务管理。学校要要根据有关财务规定,科学、准确地编制学校经费支出预算方案,经教代会审议,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执行。要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落实财务审核及审批制度,按规定合理使用学校经费。学校财会人员每月向学校领导提供财务报表,会计年度终了时,要向学校领导提供年度财务报表和经费决算报告。
第四十八条 采购招标。学校要规范物品采购,大额物品采购和招标要通过校务会议、教代会讨论通过,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按规定政府采购的必须通过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符合招投标的,要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实物采购要有专人验收,并在票据上签名。
第四十九条 财产管理。学校要定期检查、维修、更新设备设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学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产登记制度,把学校固定财产分类登记(包括财产名称、数量、价格、总金额、购置日期、使用人),做到账物相符,并落实专人管理。教职工借用财物要有借用手续,定期归还。已报废的财物要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后注销。
十、附则
第五十条 本要求由榆林市教育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
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
一、认真备课。
备课的定义: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做的准备工作。必须坚决执行一条定律:不备课者不准进课堂。
(一)个人备课。教师用书等参考资料作备课辅助,严禁照抄教参应付检查。要求“六备”:
1、备课标;
2、备教材;
3、备学生;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关注学生;
4、备教法;
5、备板书;
6、备作业。
(二)集体备课。它的基本流程包括:集体研讨→分配任务→确定主讲人→共同熟悉内容→形成草案→主讲人阐述→集体研讨→修订草案→形成方(教)案。时间保证:每周一次(小结前周,落实当周,安排下周)。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教学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法学法、统一检测作业。
(三)规范教案标准。文本、电子教案均要完善以下内容:
1、课题;
2、教学目标【按“三维”目标要求确定】;
3、教学重点难点;
4、课时安排(按节写);
5、教法、学法(预习设计多层次目标);
6、教具、实验、电教等准备;
7、教学内容和过程:是主体,要精心设计,体现目标逐一落实,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导学”“训练”模式;
8、归纳总结(知识点);
9、作业布置(包括课堂检测题);
10、教后记:教学实践总结与反思体会,每周一篇,与教案本分离。
二、认真上课
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做到:
1、牢固树立一种意识: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质量。
2、围绕一个中心: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3、贯彻两个始终:情感教育、反馈矫正贯彻始终。
4、体现三个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5、落实四个要点:基础知识的落脚点、思维开发的着眼点、能力培养的训练点、思想教育的渗透点。
6、掌握六个环节:前置补偿、自主学习、精讲点拔、师生互动、变式训练、归纳总结。
三、认真听课、评课
1、纪律要求:
(1)、进行听课,原则上应该先调好自己的课程,不能因听课而耽误学生的学习。(2)、听课时,听课教师应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不讲话、不走动、不中途离场(特殊原因除外)。上下课应与学生一齐起立,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3)、不得接打手机,不得交头接耳,不得吃嚼东西。
2、数量要求:
(1)、每学年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听课不少于40节,教导、教研、政教主任听课不少于30节,所听课型科目应全面,非特殊情况不得缺周。(2)、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新上岗和上新岗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可按学期累计),其中听指导老师的课每周不少于1节。非特殊情况不得缺周。
3、记录要求:
(1)、使用统一的《听课记录》,认真作好听课记录。(2)、听课记录项目缺漏,按未完成统计。
4、评课要求:
(1)、要认真参加评课,哪一级组织听课,就由哪一级组织评课。参与评课时要列发言提纲,倾听同事评课要认真作好记录。对倾向性问题,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告诫全校教师注意。组织者要做好详细记录备查。(2)、“汇报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应设计并填写“公开课申报表”、制作单行教案、归纳评价表并形成终结性评价。
四、认真实施课外辅导
1、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原则。
(1)、对优秀生个别辅导要加深知识的难度,扩大知识面,使其个性特长、思维深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力争在各级竞赛中获得名次。
(2)、对中等学生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3)、对学困生要指导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双基方面的辅导和训练。
(4)、实施“培优辅中扶困”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学校教研(备课)组应根据学情切实制定辅导计划,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分类实施。每次培辅活动应有教案,应有考查检测材料。每学期期末要进行一次总结反思。
2、认真进行下班督修辅导。
教师辅导时间必须在教室,做到定人定时定班,不得迟到、早退或中途离开,否则按脱岗(旷工)处理。教师辅导期间负责班级纪律及学生考勤。下班辅导督修时原则上不集体讲课或考试,若确因需要,集体答疑时间不得超过督修时间的三分之二,举行考试应服从要服从统一协调安排。
五、认真批改作业
1、教师要按教学需要,精选和设计作业,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2、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七门学科可留课外书面作业,其他学科课外作业、练习题在课内完成。
3、各科作业数量和批改要求
语文科:(1)、作文:大作文每学期6-8次,每学期由教师详批细改六次,其余由学生互批或略批,每次均应认真讲评。小作文每学期8-10篇(或日记、周记),教师自行采取多种形式批改或讲评。学生合办手抄报应大力提倡,一期报可同时折算一次大作文加两次小作文。
(2)、综合训练:每单元一套,时间90分钟。
(3)、基础性课外作业:讲授课文、课内阅读内容、单元知识性内容等,应每篇留一次课外作业,教师详批详改。小学生低段,作业在校内完成,不布置家庭作业;中段以上除校内作业外,可布置家庭作业,中段不超过30分钟,高段不超过40分钟。中学生课外作业不超过30分钟。
英语科:
(1)、课外书面作业:每讲一节课留一次课外作业,每次作业时间30分钟,教师全批、全改。小学中段主要以基本书写、朗读为主。各校要规定一定量的单词课文背诵任务,教研组长要当好参谋,估算好任务量。
(2)、综合练习题:每讲完一单元做一套,教师亲自批改,时间40--90分钟。小学阶段不安排综合练习,主要以检查朗读背诵(培养语感)为主。
数理化科:
(1)、课外书面作业:每讲一节新课留一次作业,教师全批全改。小学低段不留课外书面作业。小学中段每次作业30分钟,高段40分钟,中学每科不超过30分钟。实验课必须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
(2)、每讲完一章做一套综合训练题,时间40--90分钟。小学低段不安排单元训练。
思品(社会)史地生科:每节课留课堂作业,必须当堂完成。教师按三个教学班全批全改折算批改量。中学政史地小论文(社会实践报告)应安排不少于四次,生物小制作应安排至少三次。
毕业年级作业量由学校根据实情自行规定,但不得低于以上基本量。自编综合训练题由教师亲自批改,作出质量分析后进行讲评。综合训练题为统一征订试卷。教师每次批改四分之一,可安排学生课堂批改,程度好的每人一份,程度差的两人一份。鼓励安排学生相互命题,交叉测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六、严肃学生成绩考核。要注意考核的全面性,除学校定期考试外,必须注意平时了解,包括课堂提问发言情况、课堂小测、完成作业情况等。命题注重考查“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重视能力发展。期中、期末考试之后要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学科质量分析由学科教研组长组织并汇总按时送校教导处,由学校审查加章交县教研室。县教研室每学期组织一至三次重点年级质量分析会。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每次考试成绩只通知学生个人,不得张榜公布。
第三篇:榆林市普通中小学学校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榆林市普通中小学学校常规管理基本要求(修订)
为了加强中小学校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小学保护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要求。
一、行政管理
第一条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构建具有新理念、新精神、新制度的新型学校。
第二条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富于激励,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有体现学校特色的校训和校风、教风、学风要求。
第三条 建立校务委员会并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设置工作机构。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一般设置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初中(九年制学校)、规模在13个班以上的小学设置教导处、总务处。重点高中和规模在24个班以上的中学增设政教处,30个班以上的中小学可增设安全保卫处和教科研机构。规模在12班以下的小学不设职能机构。
第四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持有任职资格证,并定期参加提高培训。校长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办学,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和指示,协调校内外各种关系,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维护教学秩序稳定。
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管理学校,围绕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工作,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办出学校特色。
根据“三个面向”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以教学管理为第一要务,经常深入教学工作,进行调研、检查和指导,加强过程管理。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使用人和培养人结合起来,把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加强师德建设结合起来,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
注重学校建设、校园管理、学籍管理、安全管理以及教学环境和教学服务管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
第五条 学校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运作机制,实行校务公开。充分发挥教代会、学生会的作用。
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工会、共青团、少先队也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
第六条 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制订各处室的职责要求。各工作部门要恪尽职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要在落实上下功夫。
第七条 县区教育局、教研室要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评价体系,坚决反对把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做法。
二、校园管理
第八条 优化育人环境。校园内教学、活动、生活、实践等区域区划分明,布局合理。因地制宜,制订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学校的设施、设备齐全完备,能满足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建立健全校舍和教学、实验、卫生、图书资料、信息技术等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并明确职责。
校园环境优雅,道路平整硬化,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切实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
校园环境体现人文性、教育性。校门端庄,校牌得体,校训书写或悬挂在校园的醒目位置。校内有广播、板报、橱窗等宣传设施,定期更新内容。旗杆、旗台等设施符合标准,升国旗制度化、规范化。
按规定悬挂领袖、名人画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领袖画像应悬挂在会议室内。校园用字规范,书写工整。师生讲普通话,使用文明用语。
第九条 定期对教室、实验室、阅览室、计算机室、寝室、食堂、厕所、卫生区、宣传栏、车辆存放等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比与通报。
第十条 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保障学校工作正常有序,保证师生员工和财产安全。禁止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非本校车辆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校园。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学校进行宗教和迷信活动,传播暴力、凶杀、恐怖、色情等书刊和音像制品;严禁在校园内赌博、酗酒、打架、斗殴以及从事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和安全的一切活动。
第十一条 学校要会同公安、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认真治理学校周边环境。禁止在校园门口30米以内摆摊设点,禁止在校园周边200米以内开办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网吧、台球室、棋牌室等娱乐场所,或从事有毒、有害和污染环境的经营活动,或设立精神病院、传染病院等。不允许单位或个人依傍学校围墙或房墙搭构建筑物,不允许校园周围的建筑物影响学校教室的采光、通风。
三、教职工管理
第十二条 加强教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学习制度。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促使教职工恪守职业道德,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不得随意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不得以任何理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强制补课和收费补课。
第十三条 高度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制定校本培训制度,从学校实际出发,对教师的学历达标、教学基本功等提出具体要求。制定鼓励和支持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计划和措施,对限期内达不到规定学历和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要将其调离教学工作岗位。教师要经常使用常规教学设备,中青年教师都要学会使用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第十四条 建立有利于提高教职工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发挥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评价体系。评价要以教职工的工作岗位为基础,从德、勤、能、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注重形成性、客观性、公正性、多元性和可操作性,不得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评价由学校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以学期或学年进行。评价结果要公布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十五条 建立全员岗位责任制,从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工作质量、考勤等方面对教职工提出具体要求。不允许教师从事第二职业,不允许停薪留职,坚决清理在编不在岗的教职工。积极推进教师聘任制。新进教师要按有关规定公开选聘。
第十六条 严格请假制度。教职工的病、事假两周以内由校长批准;两周以上,城镇学校由校委会研究批准,农村学校报学区批准;超过一月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校长请假须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其他校级负责人请假,一周以内由校长批准,一周以上须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四、学生管理
第十七条 认真做好普及教育工作。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掌握服务区内学龄人口的情况,建立有关档案,指定专人管理。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按有关规定予以减免费用和适当资助。
第十八条 加强和改进德育管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文件精神,以“五爱”教育和诚信教育为基本要求,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德育活动。积极探索德育评价制度改革。
第十九条 重视和规范学籍管理。按照市、县区教育局有关学籍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及时建立新生学籍档案,办理学籍变更的相关手续。建立健全学生档案管理等项制度,确定专人负责,逐步实现管理的电子化。班额超过部颁标准的小学,一律不得举办学前班。学校要想方设法降低班额,尽快达到部颁标准。
第二十条 高度重视和加强班级管理。选择师德高尚、认真负责、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学期制定班务工作计划,报学校审查后,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全方位的关心爱护学生。学期结束时,要进行认真总结,报学校备案。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落实防范措施,提高自救自护意识,防止发生交通、溺水、触电、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
五、教育教学管理
第二十一条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由校长负总责,教导(务)处具体组织实施。
认真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安排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减、变更课程、课时,不得任意提高或降低教学要求。高中文理分科应在高二会考后的适当时间进行,不得提前分科。
加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以及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切实加强师资、课程资源和设施设备建设以及课程的研究、指导与管理工作。
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按照体现特色、师生共建、激发兴趣、开阔视野的要求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并努力在实践性、综合性、科学性、系统性和稳定性上下功夫。
第二十二条 重视制订教学计划和进行教学总结。要按学期或学年制定教学计划并进行教学总结,对各工作部门、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和总结提出具体要求,认真审查存档。建立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反馈、奖惩的制度,加强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
第二十三条 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有关管理表册,学校要有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学期活动安排表、周工作安排表和校务日志等。
第二十四条 切实保证教学时间。按照课程计划要求,全年假期(包括寒暑假、节日)为12周。
学校要按时开学、放假,不得随意停课、放假、调整假日。确需停课、调整假日时,一天以内,须经县区教育局批准;一天以上,须经市教育局批准。
严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商业庆典活动。
第二十五条 提倡进行集体备课。教师备课应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做出教学进度安排,按课时编写教学设计(教案)。
教师上课必须编写教学设计。对于教学设计的详略要求、呈现形式、检查办法,学校可根据教师队伍的实际做出相应的规定。加强教案改革,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案评价制度,鼓励教师创造性地编写教案,以提高教案的实用性。
第二十六条 依据课程计划和编制标准,确定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周授课量一般应达到高中12节,初中14节,小学16节。
学校校长(正职)的周授课量不少于4节。
第二十七条 建立听课、评课制度。校级领导每学期不少于20节,学校中层领导及教师的听课节数由学校决定。听课要有记载、有分析、有和任课教师的对话与交流、有评议和反馈意见。评议意见要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第二十八条 建立教学检查制度。定期对学校各工作部门的情况,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辅导、学生学业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检查评估。检查评估由学校组织进行,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检查要有记载、有分析、有小结、有指导意见,结果要进行反馈。对整改情况要进行跟踪检查。
第二十九条 加强学校体育、艺术、科普教育工作。坚持上好“两课”(体育课、健康教育课),做好“两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开展好“两活动”(课外活动、体育活动),认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做好数据统计、上报、分析、存档等工作,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根据学校实际,每年举办一次全校运动会。建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才艺展示和小制作、小发明等比赛,培养学生兴趣特长,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第三十条 严格中小学生用书管理。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选用教材,任何学校和个人都不得滥编、滥发、乱用教辅资料,不得向学生摊派练习册、习题集、考试卷及课外读物,不得向学生收费发放纸质校本教材,坚决禁止使用盗版资料。
第三十一条 因地制宜,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不断充实课程资源库。重视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应用和普及。充分发挥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及语音室、计算机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乡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实验课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均应达到100%。
第三十二条 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高中8小时、初中7小时、小学6小时。
第三十三条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业布置数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批改要及时。课堂作业力求当堂完成;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三、四年级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总量应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不超过90分钟。不得举办各类补习班、培优班、重点班。
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小学生10小时以上,初中生9小时以上,高中生8小时以上。
第三十四条 认真组织对学生的阶段性综合素质评价。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从基础性发展目标(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和学科学习目标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得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各学校不得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名次,不得挂横幅、出喜报宣传和炒作高考、中考状元、录取和上线人数。
第三十五条 建立和完善招生考试制度。加快招生考试内容改革,公办学校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各中小学不得提前组织招生,不得以各种形式争生源,不得随意扩大招生数量、扩大班额。普通高中招生实行“阳光工程”,落实“三限”政策(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不得举办校内复读班,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
第三十六条 加强各种考核命题的研究。突出学习能力的测试,建立必要的审题制度,提高试题质量,确保试题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要端正考风,严肃考纪,促进学校学风、教风、校风建设,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第三十七条 把建立校本研究制度当作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去抓。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教材教法研究、交流教改信息,撰写教学论文,有计划地进行示范、观摩、赛讲等教研活动。要从教学实践中选取重点、难点问题,将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列为课题,组织力量进行专题研究,力求解决问题。学校要对科研课题研究从时间和经费上提供保障和支持。
六、后勤管理
第三十八条 学校的后勤工作要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观念。为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第三十九条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收费,并实行公示收费制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开源节流,厉行节约,民主理财,定期公布各类账目,实行财务公开。
第四十条 加强校产管理。学校财产要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并落实部门、班级、个人的管理使用制度,定期进行检查、清理,若有损坏、遗失,应及时处理。各类用房要定期检查、检修,消除不安全隐患。学校不得使用危房,对危房要及早拆除或维修。学校不得为乱补课提供或出租场地。
第四十一条 加强食堂管理。制定并实行卫生防疫制度和食品采购验收制度,做到器皿整洁,餐具定期消毒,环境卫生整洁。保证饮水卫生。学校食堂不准使用塑料、铝制炊具。炊管人员定期体检,持证上岗。
第四十二条 加强学生住宿管理。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坚持值班制度,定期检查学生宿舍的通风、用电、取暖、卫生等,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加强和完善对校外住宿生的管理。
第四十三条 认真搞好勤工俭学。努力办好校办企业,管好用好实习基地,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学校收入,改善办学条件和保障师生生活。
第四十四条 重视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做到资料齐全,分类科学,管理规范,使用得当,服务及时。
七、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要求由榆林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要求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榆林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常规要求
榆林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常规要求
(2013修订)
为了规范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要求。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基本方针。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德育课堂为主渠道,以德育系列活动为载体,立德树人,立体育人、全员育人、全时育人。
第二条基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大德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力度,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素养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条基本要求。“四化”要求:德育保障配套化,德育目标具体化,德育活动经常化,德育途径多样化。“七有”目标:有规范的德育管理体制,有成熟的德育工作模式,有科学的德育课程体系,有优秀的德育师资队伍,有专业的德育研究组织,有完善的德育工作网络,有明显的德育工作成效。
第四条基本方法。以人为本,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适应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需要,分段要求,梯次推进。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五条工作责任。中小学德育工作由校长负总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学校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德育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第六条职能机构。中小学日常的德育工作由德育处负责,团队协同配合组织实施,没有职能机构的由校长指定专人负责实施。主要任务包括:制定德育工作规划和学年、学期计划,确定分年级的具体目标,形成系列工作方案;协调校内各部门配合开展德育工作;组织检查学生日常纪律;组织全校性的德育活动;调研学校德育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检查德育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期末完成德育工作总结及表彰奖励等。
第三章常规制度
第七条学校德育日常制度。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学校德育工作常规、德育岗位职责、升国旗制度、国旗下讲话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德育评价制度、家校联系制度、师生联系制度、班(团、队)会制度、检查评比制度、奖惩制度等,并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适时修订。
第八条学生自主管理制度。要发挥班委会、团支部、学生会、少先大队的作用,组建学生互助小组,缩小管理模块,让学生提醒学生,用学生发展学生,并进行星级小组评比,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主评价,着力实现由“管好学生”向“学生发展”转变。
第九条德育队伍培训制度。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德育专题培训,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德育工作能力。重视班主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定期组织交流,通过管理案例研讨、观摩,提高班主任的实践能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班主任队伍。
第十条评选奖励制度。中小学应定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等,并进行表彰奖励。还应设立特长生、进步生等单项奖,形成有本校特色的奖励制度。
第十一条德育经费保障制度。中小学校要不断完善、优化教育手段,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设施和设备,为德育课堂教学和教职工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要确保德育日常活动、大型活动、师资培训、课题研究以及表彰奖励等工作经费。
第四章队伍建设
第十二条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领导,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奉献精神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建立健全班主任竞争上岗制度和例会制度。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和考核评估机制,鼓励班主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教职工晋职晋级、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条落实全员育人责任。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让教职工成为育人导师,进一步落实教职工一岗双责责任;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教职工为成员的德育共同体,使每位教职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导师;建立首遇责任制,即任何教职工在遇见学生权益受侵害或学生违纪时,都应担负起保护和教育的职责,并及时进行协调和处理,同时报学校德育职能部门。
第十四条建立校外德育队伍。学校要聘请有关部门或行业的杰出人物担任校外辅导员,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和先进表率作用,定期请他们到学校参与德育活动。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要配备专兼职法制副校长。
第五章德育内容
第十五条民族精神教育。中小学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发扬延安精神为重点,把爱国主义教育同国情教育结合起来,同拥护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鲜明的国家观念和高度的公民意识。
第十六条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开展国情教育和市情教育,结合开展“我的中国梦”、“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节”(节水、节电、节粮)、国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每学年要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
第十七条 优良传统教育。通过定期升国旗、国旗下讲话、爱国主义知识竞赛、诵读传统经典名篇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孝亲敬长和社会公德、劳动技能教育等,引导学生弘扬中国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第十八条诚信法制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中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纪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开展网络道德、毒品预防、反对邪教和封建迷信等教育活动。
第十九条守则规范教育。借助各种宣传媒介,通过各种查找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活动,落实《中学生守则》、《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等,引导中小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第二十条 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职工。推进心理健康咨询室向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转轨,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服务。
第二十一条审美艺术教育。认真开设好音乐、美术课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六章实施途径
第二十二条德育课堂教学。德育课堂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功能,加大德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德育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采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开设好《可爱的榆林》等德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积极鼓励中学生开展关于社会政治类的研究性学习,在教职工引导下,学生提出感兴趣的政治类研究选题,以小组或者个体形式,进行社会调查、信息收集、讨论分析等方面的学习活动。
第二十三条学科德育渗透。学校对学科教职工在各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提出具体要求,定期召开各学科德育渗透联席会议,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落实德育目标,努力提高各科教职工渗透德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科教职工要根据课程标准,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的德育资源,有意识地把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第二十四条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加强班级的组织管理,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努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在教育工作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要协调各科教职工的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
第二十五条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要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让所有学生得到锻炼机会,鼓励学生轮流担任班、团、队、组干部,倡导班干部竞争上岗。积极办好中学生业余党校、团校,做好在高中学生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的工作。
第二十六条课外活动。中小学要将德育课外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做到时间、场地、师资、经费、安全和规范运作“六个确保”。建立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小组,使课外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
第二十七条校园网站。中小学要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通过校园网站广泛开展网络道德、网络文明教育活动。在校园网站上大量提供和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内容,营造绿色网上空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开发和认真精选一批内容健康、寓教于乐的网络游戏和学习软件,引导学生在校内文明上网,充分发挥校园网对学生思想道德正面宣传教育的功能。
第二十八条德育基地。主动与社区、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展览馆、科技馆、文化馆和公、检、法、司等单位建立校外教育关系,充分利用这些专门场所和设施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考察、调查活动,在活动中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同时,要注意选择先进企业、文明街道、富裕乡村、模范连队作为校外德育基地。
第二十九条家庭教育。学校要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设立家长接待日、建立家庭与学校联系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开展家校交流,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第三十条社会实践。学校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 “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德育网络,使三方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中小学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建立落实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相关制度,制定严格的检查方案,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具体为小学低年级学生1-3天/学年,小学中高年级学生5-10天/学年;初中学生不少于20天/学年;普通高中学生不少于30天/学年。
第七章校园文化
第三十一条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张贴、悬挂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或张贴学生自我警示的名言,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静态教育功能。要以各类活动为载体,以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等为阵地,丰富学生文化内容,开展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动态教育功能。
第三十二条形成学校特色文化。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挖掘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内涵,积极开展“一校一特色”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坚持育人为本原则,认真总结、提炼和培育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职工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环境文化和校园网络文化,师生全员参与,征集师生作品或开展文明用语征集、评比活动,使学校形成个性独特的校歌、校旗、校徽、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并在校内醒目位置长期宣传,营造底蕴丰厚、特色鲜明的育人氛围。
第八章德育研究
第三十三条调查研究。要针对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剖析影响和制约德育工作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实施方案。特别是对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网吧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等加以研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十四条课题研究。学校要积极参与省、市德育科研课题研究,立足学校实际,确立小课题,培养一支课题研究队伍,形成浓厚的德育科研氛围。
第三十五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学校要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发校本德育资源,鼓励师生根据预定的德育主题,收集信息资料,为开设德育校本课程提供素材。
第三十六条成果评选。学校应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德育论文,并对教职工的德育研究成果进行评选表彰奖励,以增强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德育工作的意识和责任心。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各县区、高新区教育局和局属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县区、本学校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八条 ?本要求由榆林市教育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18年12月。
第五篇:郴州市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
附件2:
郴州市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试行)
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是指符合教学规律的各个教学环节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市的具体实际,特修订《郴州市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
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确保学校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和任课教师教学计划,所有计划均按学期制订。
(一)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以“三个面向”和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中小学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为依据,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目标和教学质量要求,具体规定教学工作的内容、进程、措施与方法等。
2、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安排,必须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拟订,经学校行政会议讨论通过,在开学三天前印发至所有基层部门及任课教师,并交县(市、区)教研室备案。
(二)教研组工作计划
3、教研组工作计划应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结合教研组的实际,由教研组长拟订,经教研室(教务处)审批,于开学后三天内印发到本组教师。
4、教研组长要认真分析上学期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本学期的工作目标,确定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按周安排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制定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措施。
(三)任课教师教学计划
5、任课教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针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于开学一周内制定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经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审批后方能实施。学校教务处(教研室)要随时跟踪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
6、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对上学期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对本学期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列出教学进度计划表,写明单元(或章节)课题所需课时、起讫时间,安排好课外辅导、专题讲座、学科竞赛、考试考查、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等活动。
7、每个学科全学期的教学课时按16个教学周计算。
二、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应在备课上下功夫,不得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和现存教案,严禁无教案上课。
(一)个人备课
8、备课标。(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和把握课程标准对学科的性质、基本理念、任务、目标、内容、实施原则和评价等基本精神的表述,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性质及教学的总体要求,并应用它从宏观上指导备课和上课;(2)参照课程标准的具体课程目标和内容来确定一定时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3)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本学科具体内容教学实施的基本理念。
9、备教材。(1)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理清教材的层次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清本章节知识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钻研教材中的插图、表格、注释和作业等;(2)研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整合教学资源。(3)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确定在教学中应该达成的三维教学目标。(4)树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
10、备学生。(1)老师个人备课要认真分析和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精心编制学案。
11、备学法、教法。(1)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培养和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注重学习形式多样化,认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适当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构建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12、备教学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恰当运用教具、学具、挂图、视频、模型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13、备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师生互动,主题探究;(3)及时反馈,达成目标;(4)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4、书写教案。备课应形成教案。完整的教案应有课题、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资源的选用、教学媒体的应用、学法教法的选择、教学过程安排、板书设计、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及课后反思等。
(二)集体备课
15、有二名以上教师任教相同课程的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要制定详细的学期教学进度和活动计划。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五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重点研究本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每两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一节课时间。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做好活动记录。
16、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备课组成员要深入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必须形成纸质教案,除主备人之外的其他教师使用集体备课教案时,必须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和自己的教学特色进行修改,并在课后写出教学反思,否则视为无教案上课。
关于撰写教案的说明:(1)教师必须按章节(单元)分课时写出书面教案;(2)教师必须做到超前备课一至三节。(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实行电子备课,凡采用电子备课的,课件只是教案的组成部分,任课教师不得以课件代替教案,而且必须要有施教批注的纸质教案。(4)教龄在十五年以上、任教未修订的同一教材的教师,经本人申请、学校审批,可以在上一轮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学生实际修改后再使用一轮。(5)小学包班的教师,所任课时最多的一门须写出详细教案,其余学科可以写简要教案。(6)除集体备课和电子备课外,其它的教案不准使用打印的教案。(7)每学期书写教案的数量,至少要有16周按课程计划规定的周课时量的节数。
三、上课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等原则;针对所教班级的学生精心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每个学生有进步。
17、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随意缺课、调课和停课。严格执行课前候课制度,预备铃响后,教师应到教室门口面向学生站立,目视学生候课情况,督促未进教室的学生迅速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发现缺课的学生要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或家长。上课时,教师应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衣着整洁、得体、款式大方,不浓装艳抹,不穿过于暴露的服装和拖鞋,不随便出教室,不接打电话,不提前下课,不拖堂,不吸烟,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上下课师生应互致问候。
18、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疑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19、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告知的教学倾向,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20、灵活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
21、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力求精讲精练,及时巩固。
22、合理使用教学媒体,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讲究实效;教师应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课堂教学,保证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率达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具教学,充分发挥教具资源的直观性作用。
23、教师上课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板书。课堂语言要规范、清晰、准确、生动,具有条理性、启发性,语速不能过急或过缓。板书要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教学流程,简明扼要地揭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24、教学反思是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课后要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教学反思(后记)的数量不得少于任教课时的三分之一。
四、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能力。教师批改作业,可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效果,以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法,指导学法。
25、布置作业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以课本内的习题为主,也可另外精选少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作业布置可采用口头、书面、观察(观摩)、制作、操作、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
26、作业布置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倡导分层作业和“自助式”作业。
27、作业份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基础学科的课外作业总量应控制为: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三至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七至九年级每天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每天不超过两小时,严禁用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28、作业批改要及时。作业评价以分数或等级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格式、书写要规范,批改后要注明批改日期。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互改。作业布置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任课教师要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建立并使用好错题本。
各学段各学科每学期书面作业批改量要求:小学语文作业不少于30次,作文不少于8次;数学不少于50次。中学语文作业不少于16次,作文不少于8次;中学数学不少于50次;中学英语作业不少于30次,作文不少于5次;中学政治不少于12次;中学历史不少于12次;中学地理不少于12次;中学物理不少于16次;中学化学不少于16次;中学生物不少于12次。
29、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作业书写要规范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五、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照顾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必要手段。
30、课外辅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时间、定地点。
31、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科优秀生。任课教师应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特长。
32、要关注学困生。教师要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班主任、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开展个别或小型的辅导,使学困生尽可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步伐。
3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教会他们正确面对挫折,用良好的心态对待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34、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辅导。要结合学科实际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社会实践、以及跨学科知识辅导等活动,不断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5、加强音体美等学科特长生的辅导。要根据学生特长,激发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专业发展。体育教师要成立长年体育代表队,音乐教师要成立文艺表演队,美术教师要成立美术兴趣小组,并定期开展活动。
36、教师要正确处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不得在辅导时间讲授新课,不得以辅导为名进行成建制补课,不准滥编滥发各种资料,更不准以营利为目的向学生兜售资料。
六、实验教学
教学实验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验证所学的理论,形成正确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教师要科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教材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观察、实验操作,获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7、任课教师、实验员必须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实验课必须备课,没有教案不得上课。教师在上课前必须亲自做一次实验,确保实验成功。
38、演示实验必须立足全体学生集体观察,力求规范安全,明显、直观、可靠,富有示范性和启发性。若演示实验不成功,要分析原因,排除故障,不能弄虚作假,误导学生。
39、学生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的实验。教师要做好实验前的指导,在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纪律和操作规程的同时,说明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和实验要点。40、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操作的程序、要领,认真观察产生的现象,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及时发现问题,调控实验进程,坚持个别指导与面上指导相结合。
41、学生实验完毕,教师要指导学生按要求写好实验报告,清点好实验器材并按原顺序放好,做好清扫工作,经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
42、任课教师和实验人员应根据实验考核成绩,对实验教学的效果和缺陷等方面作出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写出书面总结,存入学校业务档案。教研组(实验教研组)要对全校相应学科实验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写出学期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七、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规定的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提倡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合,三类课程的课时可分散使用,也可集中使用。
43、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可安排科技活动,社会、自然等学科活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学生社团活动,学科兴趣小组活动,阅读教育活动、调查、访问、参观等。
44、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活动评价、学分认定、管理模式等方面工作作整体规划和具体说明。学校要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情况纳入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之中。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要有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要求,要定时间(列入课表)、定内容、定指导老师;教师要有教学专题、教学计划、教案;对学生要有学习水平的评价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要切实做好安全工作,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45、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提倡高年级学生开展小课题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等活动,并每学年举行一次实践活动成果的展评。
46、学校要根据课程计划开设地方课程。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作业,保证教学质量。
47、学校必须编制《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开设的每门课程必须研制《课程纲要》。每学期提供《校本课程选修目录与课程介绍》供学生选课,按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课程门类基本满足学生选修需求,每位学生每年至少选修一门校本课程。学校教师应根据有关规定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注意开发和利用信息化与实践性课程资源。
八、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三个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办出特色的重要手段。
48、学校要建立以教学为中心、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严谨、务实的研究氛围。鼓励校长亲自参与课堂教学,18个以下教学班规模的学校的校级领导(含校长)必须兼任本专业学科教学。
49、学校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从教学的现实问题出发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50、开学初,学校要根据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围绕校本教研提出的有关问题,定时、定人、定内容开展“校长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促进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要积极安排“三教人员”和相关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安排的各种教研活动。外出人员返回后必须书面汇报学习内容和体会,或上一节汇报课。
51、聚焦课堂,建立健全听课评课制度。每学期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召开一至二次研究教学工作的专题会议;教育局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学校听课,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工作;“三教”人员不少于50节;校长及相关校级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务处主任不少于30节;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不少于20节,一般教师不少于15节(村校教师不少于8节)。听课人员要及时做好听课记录、评课记录并与任课教师认真交流。
52、教师要做到“八个一”:每年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至少订阅一种与所任学科有关的杂志或报刊,每学期执教一节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发表(或交流、评奖)一篇教学论文(课件),面向学生或教师开设一次专题讲座,命制一套高水平试卷、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总结(反思)。
53、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 1—2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教改实验,注重实验过程和效果。教师要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选择某个问题进行教改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必须应写出实验方案,其内容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理论依据、实验内容、实验目标、实验方法与步骤、研究成果的形式、课题成员分工等。实验结束时应写出实验报告,其内容主要包括:课题名称及课题组成员、实验目的意义、实验过程、实验成果、体会反思等。
九、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是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评定教学实绩有重要依据。
54、每学期结束时,学校、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和所有教师要对本学期工作进行系统的回顾,写出工作总结。
55、总结要以事实为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重点突出,观点明确。
56、学期结束后,教师要将教案、学生成绩册、论文、总结、记录、照片、光盘、复印件等有价值的教学资料,分门别类整理好,交相关部门存档。
57、学校要建立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考核、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十、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发展和监控质量的作用。学校应建立适应本校实际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58、考试、考查是监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凡国家课程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考试或考查,除学业水平考试和上级教育部门统一教学质量监测按规定进行外,学校每学期可进行期中、期末两次监测。市、县(市、区)根据需要,每学期可对部分年级或部分学科进行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59、教学监测试题要体现考试性质,保证考试信度。试题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既考查教材内容,又要考查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既要考查知识与技能,又要考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主客观题的比例要恰当,杜绝偏题、怪题、繁难题。试题结构应合理,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要有一定梯度。
60、严肃考纪考风,严禁舞弊作假,对违纪者要严肃处理。要保证阅卷质量,做到宽严适度,及时写出试卷分析报告。评价结果和具体的改进意见要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明确努力的方向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要充分运用教学质量监测结果,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质量。61、评价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开放化。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62、综合素质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的客观、原始、真实的详实记录,包括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要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评价结果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或A、B、C、D四个等级呈现。
63、各级各类学校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质量要求:省级示范性高中、市级示范性高中、一般高中及格率要求分别在90%、80%、70%以上,优秀率要求分别在30%、10%、5%以上;市、县(区)属初中、乡镇初中及格率要求分别在95%、85%以上,优秀率要求分别在40%、15%以上;城镇小学、乡村小学及格率要求分别在98%、90%以上,优秀率要求分别在50%、30%以上。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以上为及格,小学、初中85分以上为优秀,高中80分以上为优秀。64、科任教师所教学班级科平成绩在教学质量监测质量要求:文科类教师所教班级科平分不得低于学校平行班或同级同类学校科平分4分,理科类教师所教班级科平分不得低于学校平行班或同级同类学校科平分5分。
65、学校要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制度,既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又重视职业道德修养。在重视教师教育教学业绩的同时,要把教师的教改实验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纳入考评项目。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要通过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估促进学校办出特色。
十一、管理督查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各级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应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学校按照计划组织教学。66、经国家教育部审查通过的教材以及经省教育厅审查通过的地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课程资源。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学校从省教育厅公布的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教材。校本课程一般由学校编制、筹集经费,经县(市、区)教育局审订后才能实施。学校必须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严禁挤占非考试科目、突击“主科”教学、搞突击教学,提前结束课程、有偿补课等现象的发生。67、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规范教学行为,以教学为中心,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68、建立“市——县(市、区)——校”三级教学常规督查指导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工作行为,创新学校管理制度。69、各级教育行政及教研部门要加强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督查和指导。对于教学常规的检查,要做到学校教研组一月一查一通报,学校一季一查一通报,县(市、区)教育局一期一查一通报,市教育局一年一查一通报。检查结果要实行量化,以等级的形式呈现。学校要把每学期的检查结果报县教研室存档。各县(市、区)每年的检查结果要报市教科院。
70、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各县(市、区)每学期要组织教学质量监测,并对各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测的结果进行通报,但学校和任课教师不能按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公开排队。对教育教学质量好的县(市、区)、学校和老师,要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奖励和表彰。教学常规的检查结果和教学质量监测的结果直接与单位、学校主要负责人、相关的科任教师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直接挂钩。对执行教学常规差、教育教学质量低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责任追究。凡教学评价评为“不合格”等级或受到市、县(市、区)教育局教学常规处分的教师,两年内不能晋升(评、聘)职称、不能评优评先。
十二、附则
(1)各学科教学实施细则见附录《学科教学特色及要求》。(2)各县(市、区)、学校对本规定要认真组织培训、学习,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3)本规定的解释权属郴州市教育局。(4)本规定自2008年9月1日起执行。附一:
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设置表
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3-6年级英语课程按长短课时安排,每周一节长课时,2节短课时,短课时20—25分钟,长短课时合并计算为2课时。
3.7—9年级选择综合课程的学校,学校课程为559节,选择分科课程的为593节。附二: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其说明
一、课程设置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具体设置如下: 说明:
(1)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2)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每周5天。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3)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
(4)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领域,共23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年共计15学分;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有相关证明,获得2学分。
(5)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二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的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附三:小学各学科教学特色及要求 小学语文学科特色及要求
1.识字、写字教学
汉语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互相渗透;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自主识字;坚持在阅读中识字和巩固,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构字规律。重视写字指导,保证足够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在识字和描写汉字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笔画和偏旁部首;培养学生认真的写字态度,规范写字方法;巩固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2.阅读教学
加强朗读、默读的指导,注重培养语感;教师应尽可能少讲,多引导学生自主读文, 突出“整体把握”;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培养静心读文、边读边思、质疑问难等阅读习惯;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重视对语言文字的积累。熟读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随文落实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阅读书目,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95万字。
3.习作教学
在教材提供的习作序列基础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调整习作内容;每次习作均要有指导、讲评教案及教师范文,要在写什么、怎样写等方面给学生以启发;
一、二年级要根据写话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创设写话情境,注重写话过程的指导,从观察入手,先说后写;3—6年级习作练习每学期不少于8篇,小练笔4篇以上。作文批改应“精批、少改、重评讲”,每次作文都要批改、讲评;应根据每次习作要求进行批阅,圈划出习作中的错别字和病句,并针对习作的问题或优点加上眉批和总评。每学期对每个学生至少进行一次面批。练笔作业可以只批不改,评语重在鼓励。
4.口语交际
借助教材中的提示语及图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拓宽交际内容;创设具体的双向互动的交际情境,促使听与说双方积极主动交流,在交际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
5.语文综合性学习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精心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注重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交流;选择适当的方式,组织学生各类综合学习活动,如语文技能竞赛(讲故事、朗诵、写字„„)、参观活动、少先队活动等,同时应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小学数学学科特色及要求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时,要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和图形的问题;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要注重在具体的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并能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
3.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在计算教学中,要重视口算训练和算理理解,加强估算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4.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加强数学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的教学
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活动内容,积极开展以“实践活动”(1至3年级)和“综合应用”(4至6年级)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切实制定活动计划,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
小学英语学科特色及要求
1.教学计划要充分考虑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规划,对小学阶段的英语各种能力训练要形成相对应的系列。
2.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如何通过听说读写,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课的设计要符合小学英语的学习特点、课型特点、课题特点和学情特点。选择性地进行二次备课。
3.坚持用标准、流利的英语口语讲课。遵循儿童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坚持听说领先、口语先行,积极创设小学英语教学情境。改进教学方法,尽量采用直观教学和其它受小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努力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形成“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多用激励性语言。
4.作业布置以口语练习为主、书面练习为辅,书面练习要有规范统一的格式。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
5.课外辅导要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学校定期举办“英语角”、“少儿口语大赛”、“英语节”等活动,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类似的活动,并有详细的活动记录。小学科学学科特色及要求
1.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设计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体现科学教学以探究为核心的特色和要求。2.备课时,要备实验教学(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专职科学教师要单独备实验教案,兼职科学教师要在常规教案中体现具体的实验过程。
3.做好课前教学仪器、材料等教具、学具的准备工作,要预先熟悉教具、学具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等;课内要做的实验,教师要在课前预做;提倡教师开发教具和学具。
4.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要特别重视科学思维、科学实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5.重视实验教学,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做到实验操作规范、仪器设备使用正确;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指导,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6.作业布置提倡以指导性作业为主,作业形式可多样(如:材料准备、科学观察和操作、记录、科技小论文、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或知识延伸等),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检查,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7.根据学校实际,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科技兴趣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类竞赛活动;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开展科技活动应有实施方案、活动记载、总结等。8.对学生课外短期或长期的探究活动过程要跟踪,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评定。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特色及要求
1、教师要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通读教材,制定学期授课计划。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进度和各章、节的教学课时数。
2、根据教材内容,学校、班级实际,选用合适的教(学)具;课前要准备好投影、录音、录像等教(学)具,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自制多媒体课件。结合教材的特点,课前应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3、教学目标上突出培养学生品德良好,热爱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教育。要加强师、生活动的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4、教学方法上坚持以人为本,以活动课形式为主,形式活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5、课堂教学符合课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思想道德教学观点正确鲜明,说理清楚明白,明辨是非爱憎,激发道德感情,能联系学生实际,指导行为实践,各环节安排针对性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坚持学科渗透、课堂学习、社会实践的教学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作业原则为课堂上完成。低年级不布置作业。考查可采用笔试和口试、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等形式进行,要重视学生平时的思想品德表现的考查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期末考查。
7、课外指导根据教学要求,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及让学生自编小报、剪报等形式,组织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小学音乐学科特色及要求
1.按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趣味性,加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2.重视音乐实践,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唱歌、演奏课堂乐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3.欣赏教学中,要坚持聆听的原则,同时既要通过分析作品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让学生感受音乐,又要借助分析音乐体裁与形式领会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及作者的创造意图,正确的理解评价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
4.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提倡教师用有感情的范唱、简明准确的伴奏、自编舞蹈等教学方法提示、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5.正确传授知识,讲解音乐知识要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6.唱歌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方式,教师要通过一些趣味性强、短小精美的作品,引导学生体验歌唱的乐趣、学会控制和运用自己的歌喉表现美、创造美。
7.在律动演奏中,启发学生用体态、律动或乐器模拟生活中的节奏,引导学生体验变化乐曲的速度、力度,来表现各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8.小学音乐课的作业分为口头作业(唱歌与识谱练习等)与实践作业(演唱、演奏及表演等)。
9.口头作业与实践作业都可采用课内课外(如兴趣小组、排练等)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检查。采用以自评为主,包括互评、师评、家长评的多元评价方式。10.定期开展好学校的大型文艺活动(如班级歌咏比赛和国庆、元旦文艺晚会等),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音乐表演才能的机会。组织各类艺术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在课余更广泛地感受、学习音乐。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特色及要求
1.教具、学具、道具的选择、布置,步骤的设计、演示要有审美性。
2.课堂教学应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在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的同时,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提供给学生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作业应以课堂作业为主,适当布置一些课前课后观察或学科实践活动作业。对确实课内完成较难的作业可作为家庭作业完成,尽量不加重学生负担。
5.可开展绘画写生、临摹、创作,设计、纸工、办展览等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实践的能力。
6.美术教师应高度重视美术课外活动,当好美术课外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全员的审美素质。
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美术教学设备设施和有特长、有禀赋的学生资源,开展美术训练活动。培养学生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习惯和用线条、色彩或其它材料表现物体的形象、传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可多安排学生进行用线条、用色彩造型的写生、记忆画,以及做纸工、泥塑、平面——立体构成、小工艺品设计制作、绘画创作练习等活动。
7.每学期应结合学生平时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对美术的学习态度、情感等以及平时的作业和期未考核的作品,给出促进性的评价。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特色及要求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气候、学校场地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2. 教学计划中,要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
3.要做到超前一周备课,尤其要提前备好雨雪天的体育与健康课。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以及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并根据需要可适当把现代技术、音乐、舞蹈和体育与健康课整合。
4.教师必须着运动服装和运动鞋、学生必须着校服或运动服、运动鞋上课;学生不得将有碍运动和易引起伤害事故的物品带入课堂。
5.提前通知学生到规定的地点等候上课。上、下课集合,清点人数;并作好考勤记载。6.上课要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促进学生专长的形成,为学生终身体育逐步奠定基础。7.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加强保护与帮助,严防伤害事故发生。每节课结束时,要适当布置一些练习内容给学生进行小群体锻炼,达到巩固。
8.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集体的体育锻炼时间,积极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每年必须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或体育节。
9.把爱好体育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代表队,开展课余训练,充分发挥其特长。
10.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体能的评价20%,知识与技能的评价40%,学习态度的评价20%,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学生自评互评20%等四个方面组成。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色及要求
1.信息技术学科要求使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可以作为教案的教学过程。应尽量安排连堂课。课前要熟悉和检查教学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课件、学习素材等教学资源。
2.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课时的95%。上课应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反对满堂灌。讲解时间不超过10分钟(新授课不超过15分钟),学生参与率不低于80%,每课教师至少辅导10人,练习时间不少于20分钟。
3.要发挥计算机的技术优势、调动各种感官,以达到吸引学生和质疑问难的目的。可以创设贯穿全课过程,综合知识技能点的情境或主题,体现生活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应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范例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主题活动法”、“游戏竞赛法”等教学方法。4.加强学生操作期间的巡视指导,关注不同层次学生操作进度,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做到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中指导。善于收集学生活动和操作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并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5.学生学习与操作建议多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形式,按照合理分组,责任到位的原则,要注意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6.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学习差异,落实多级学习目标,提倡学习目标的自主选择。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观、思想观和审美观, 要预留课堂小结时间,结合课堂回顾和技术展望两项内容,小结内容应包含本课所获得的知识、所掌握的技能、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等。
7.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注重作品评价中的导向作用。
8.有条件的学校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结合学科课程整合、校园文化建设等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特色及要求 Ⅰ.小学研究性学习特色及要求
1.学生自由组合组成研究小组,人数一般在3-8人,选召集人或组长一人。组内每个学生都要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自主的课题工作,确保真正参与课题研究。2.课题研究的基本教学要求
①培训。开展研究性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及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②选题。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教师(各年级成立选题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③计划。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后要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并组织课题开题论证。④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广泛搜集资料。
⑤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作出处理。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⑥交流。教师组织学生作品的展示与成果的交流汇报活动。
3.教师要认真辅导学生,不放任自流,并确保安全。学生的实践过程要有活动方案、活动记录和活动总结,并连同最终报告存档。
Ⅱ.小学劳技学科特色及要求
1.教案以课时或内容主题为单位,并且要求连续且覆盖全部教学内容;教案载体可以是纸质稿、电子稿,课后要有反思;理论课、实验(实践)课都要有教案。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突出实践性,在“做中学”。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实践时间比例适当。强调安全,有安全措施。
2.材料的收集和利用得当,工具的准备和选择恰当,活动场所的使用与管理合理。
3.设计方案合理,操作程序、方法正确,能体现安全、质量和环保等意识以及良好习惯的培养。
4.能及时发现设计与操作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设计的方案,主动尝试修改制作。5.要组织成果的交流展示与评比活动。Ⅲ.小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特色及要求
1.社会实践以班为单位由学校统一组织;活动以班或小组形式进行。
2.指导老师在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和礼仪等教育,并对活动的计划和地点进行分析,随时关注活动的开展情况。3.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供学生选择。
4.教师要定期举行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与交流。学生要有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报告、小结、体会和感受等。
5.教师要认真辅导学生,不放任自流,并确保安全。学生的实践过程要有活动方案、活动记录和活动总结,并连同最终报告存档。附四:初中各学科教学特色及要求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特色及要求
1.计划要有教学情况分析,目的与要求,措施与方法,本期的重点、难点和进度表;要有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2.备课要有单元整体意识。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案例设计必须有:(1)“三维目标”渗透;(2)启发式和思考价值的预习设计;(3)抓主线,科学而巧妙的训练创新思维的问题设计;(4)创意的板书和作业设计。
3.传授知识观点正确、知识准确,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重视积累、感悟,培养语感及创新能力。板书规范,书写工整,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语言精炼、通俗、力求富有感染力和趣味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4.作业分课内、课外或必做、选做作业。要根据教材设计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题。作业量适度,有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课外阅读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5.教师要及时认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规范,符号统一,应有指导性、启发性。可以指导学生互批互改,批改应记载作业中的优缺点,以便进行有效的讲评。
6.科学合理设计并认真组织学生语文课外活动,开展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让学生能自主地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7.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三年课外阅读总量完成400万字以上。初中数学学科特色及要求
1.制订教学计划要在全面了解任课班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方法与习惯、意志品质、存在的主要困难等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选定教学资源,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每个具体单元的知识网络、教学要求、教学策略,积极探索“建立情景问题 —— 数学建模 —— 解决数学问题 —— 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加强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研究。
2.备课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创设适当的情境,培养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形成问题意识。
3.课堂教学要强化三基教学。注意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的思路及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注意捕捉课堂中生成性教学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
4.作业批改要及时,除全收全改外,还可采取全收半改,精批精改,同桌两人中每次必改一人; 或采取自我批改和互批互改相结合,答案可由教师给出,也可事先安排几个学生,定期轮流负责批改。教师抽查并评价;学习后进生的作业,尽可能当面批改,面批面改(或个别辅导)不少于2次(有记录)。通过交谈的方式,从中注意发现不足或闪光点,帮助并鼓励学生学好数学。
5.数学课外活动要面向全体对数学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活动。对基础知识好的同学,举行有关的专题讲座,拓广学生的数学视野,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对于基础知识一般的同学,可组织一些如数学游戏、制作几何模型、测量、社会调查、课外阅读等活动。
6.考试、考查试题内容应重点关注数学的核心知识。试题结构应合理,面向大多数学生,注重考查学生对双基知识所蕴涵的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数学知识。除考试考查外还可以建立学生数学发展记录,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初中英语学科特色及要求
1.教学计划要充分考虑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规划,对初中阶段的英语各种能力训练要形成相对的系列。
2.坚持用标准、流利的英语口语讲课。突出英语学科的特点,体现英语学科的交际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语言的积累、训练和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3.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8项基本能力:①使用英语双解词典能力;②记忆单词能力;③朗读课文能力;④复述课文能力;⑤听力;⑥口头表达能力;⑦阅读理解能力;⑧英语写作能力。
4.除书面作业外,还应加强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口头作业和课外阅读、周记等自主作业。提倡每周一次写作,提倡写周记。
5.加强写作的批改,可采用精批、略批、面批和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批互批相结合的方法。每学期写作批改不少于5次。
6.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图书馆应配备较多的英文原版读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课外阅读课。
7.大力营造校园英语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互动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能展示英语水平和能力的竞赛活动。初中物理学科特色及要求
1.初中物理教学必须注意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熟悉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2.课堂教学内容必须丰富、充实、有层次,兼顾到不同学生的要求,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教学内容准确性和科学性的落实。物理概念、原理、规律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夯实基础,把握好深广度,切忌一步到位,人为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3.凡是教材上要求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必须无条件地做好。课前精心准备、进课堂前要熟练完整操作一遍,力求万无一失,力求达到实验的最佳效果。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一些补充实验,用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引进一些教学软件,帮助学生理解物理问题。但不允许用教学软件替代物理实验,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4.要正确、熟练地完成演示实验,并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实验现象。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要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实验。要求学生做到:课前有准备;实验操作认真、规范;仔细观察,及时记录;认真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5.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准确、规范,尽量做到全批全改,以了解学生学习程度和自己的教学情况。对存在的共性问题,一定要在课堂上集中讲评,对个别问题则可采取当面批改的办法,以保证知识处处落实。
6.要结合学科特点组织学生活动,如物理知识竞赛、兴趣小组、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举办科学讲座,修理和自制仪器等。活动要目的明确,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活动内容要适合学生知识基础、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初中化学学科特色及要求
1.在教学计划中要体现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措施,体现实验教学、绿色化学思想。在教学设计上要结合身边的化学物质作为问题情景,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体现科学探究的特色和要求。
2.做好课前的准备,实验要预先演练,确保实验成功。对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随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疑问。
3.在课堂实验、实践活动等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中,应突出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精神,保证学生的动手、动脑时间,加强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4.注意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熟悉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形成化学技能。
5.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化学故事、实物图片、模型及影像资料等创设化学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化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充分展开讨论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步得到发展。
6.化学启蒙教学阶段,重之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获取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方法和技能,切忌一步到位。中后期教学逐渐向“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靠拢,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7.注意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8.充分利用化学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师要承担学校课外科技活动小组的指导工作,每年组织化学科技活动不少于6次。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特色及要求 1.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或要求(包括知识、能力、行为三方面),做到目标明确、要求具体、确切,有层次性。教学计划按教学内容顺序,写出单元、课、框题的教学时数,包括复习、检测、主题探究活动、调查、访谈、参观的时间安排。
2.备课要从教学内容出发,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新时期出现的新人物、新信息、新问题、政治和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等,丰富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组织教学内容,并了解和研究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
3.上课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必须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依托教材,紧密结合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和青少年不同时期的知识、思想、心理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大量丰富的知识、材料中引出正确有结论。做到读、讲、议、练相结合,鼓励质疑,提倡议疑,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4.要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投影仪等现代教学手段。要有效安排好各项教学活动,准时上下课,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堂。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巩固知识,提高教学的即时效果。5.根据教学要求,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及让学生自编小报、剪报,时政摘编等形式,组织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和政治小论文。课外辅导含兴趣小组,要有计划、名单、过程记录。
6.作业分为书面作业和实践性操作两种,每期不少于12次,学生的书面作业主要在课堂上完成。实践性操作既可在课堂上进行,也可在室外进行,如调查本地区的环境状况,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各类练习或测试应纳入教学计划。采用开闭卷相结合的形式。命题要科学,符合教材要求及学生实际。及时批阅与讲评,要有统计分析、成绩记载。初中历史学科特色及要求
1.在备课中,要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是要突出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三是要克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四是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五是要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
2.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上好活动课,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每学年至少应开展一次历史小论文写作活动,一次历史讲座,一次历史考察活动。
3.教学上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渗透。
4.教学内容应紧扣三维目标,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教学要重视乡土历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6.教学要注意多样化和现代化,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象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7.教材上的作业应安排在课内完成,每节课一次。课外作业如历史小制作、历史小故事、历史调查、课本剧等,每学期一般安排一次。初中地理学科特色及要求
1.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时,每学期增加一次自然灾害介绍及防范措施的知识讲座,即七年级上册为“地震”,七年级下册为“台风”,八年级上册为“泥石流、山体滑坡”,八年级下册为“沙尘暴”。2.上地理课,必须要求学生带课本和地图册,并做到“左书右图”,老师必须带指图的教鞭。3.运用地图,是地理学科的教学特色和优势。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读文、读图方法和思维技巧,学会研读教材、理顺关系、分清主次、质疑解疑;同时学会分析图像,即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图文转换;会归纳、比较、分析因果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单一的图像设计,还要考虑到图像的组合;不仅要考虑到图像的直观作用,还要考虑到图像的启发作用。图像要为教师提出问题服务,为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服务。要把图像的作用始终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
4.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简称“三板”)是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技能的重要源泉。板书要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教学流程,正副板书各有其所。教学板书是一堂课的大纲,教师要力争熟记熟背,简明扼要地揭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板图、板画设计要简练、适用,大小适度,注意色彩的选用。
5.初中地理课堂作业以填充图册为主,填图作业应随教学进度按时完成。
6.课外活动可以结合教材“活动”中的有关要求,成立地理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开展以地理小教具和小学具的制作、天文与气象观测、野外考察、地理调查、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为内容的地理课外活动。每学年必须组织1—2次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要有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初中生物学科特色及要求
1.教学计划要体现课程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等基本理念,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要注重指导或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2.教学案以课时为单位,连续编号,覆盖全部教学内容;课后要有反思。
(1)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学要体现直观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电子课件等,直观材料的展示、运用恰当准确。生物教学整合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2)课堂教学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突出知识学习的探究过程,关注生命现象,注重自主探究和体验。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必须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实施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要突出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加强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1)必须完成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绝不允许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替代生物实验教学、用演示实验替代学生实验。
(2)教师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并做预备实验。
(3)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前准备、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4)结合实际,设计补充实验或讲评,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5)激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每课时布置10-20分钟左右的作业。初中音乐学科特色及要求
1.按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音乐学科的审美特点,注重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在不断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同时,不忽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2.重视音乐实践,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唱、演奏乐器的乐趣,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3.欣赏教学中,要坚持聆听的原则,同时既要通过分析作品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让学生感受音乐,又要借助分析音乐体裁与形式领会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及作者的创造意图,正确的理解评价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
4.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提倡教师用有感情的范唱、简明准确的伴奏、自编舞蹈等教学方法提示、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5.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的嗓音发声特点,确定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
6.正确传授知识,讲解音乐知识要精练。从初一起,应把音程、和弦、调式、铜管乐的基本奏法列入各年级教学进度计划中。
7.教师要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讲究教学的情趣性,把握教学的情感性原则。
8.音乐课的作业分为书面作业(听记、乐理练习及音乐创作练习)、口头作业(唱歌与视唱练习)、实践作业(演唱、演奏及舞蹈表演等)。
9.书面作业尽可能在课内完成并当场点评批改.如:有选择地对学生创作练习的习作进行试唱、试奏及自评、互评,不断修改提高。口头作业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的方法完成.如课标要求每学年背唱3~5首歌曲,可在课内学唱课后背唱等。
10.定期开展好学校的大型文艺活动(如班级歌咏比赛和国庆、元旦文艺晚会等),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音乐表演才能的机会。组织各类艺术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在课余更广泛地感受、学习音乐。
初中美术学科特色及要求
1.教学目标要包含审美教育、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等方面的学科目标。
2.教案的设计,特别需要考虑如何营造美的课堂教学氛围。范画、步骤图、背景音乐要精心选择、设计、制作,使其具有较强的审美性。3.美术学具、用品在课前应提前通知学生准备。4.教师在课堂上着装要得体,不要过分张扬。5.教师作范画,动作要尽量准确、规范,速度要尽量快些,效果要强烈有说服力。6.欣赏课要要考虑学生审美需要,要教学一些必要的欣赏方法。
7.学生作业、练习时要留心观察、记录学生练习的情况及过程,必要时要给学生再讲解、再启发、再示范。
8.对于那些在课堂作业练习中表现出较好的美术素质、希望在高中升学中报考美术特长生的学生,美术老师应将这些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更系统、更专业的教学训练。训练的内容应围绕素描、色彩、速写、创作和设计等课目开展教学。教学形式可进行美术造型训练、讲座、户外写生,举办美术展、参观展览、专题欣赏、习作讲评等。活动开展情况要有文字、照片、作品等资料留档待查。
9.每个学期,应在学校举行一些美术活动,以发挥隐性美术教学的作用。如,工艺设计与制作、校园宣传、中国画、书法、讲座、展览、地方传统艺术学习等。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特色及要求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根据气候、场地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2.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
3.要做到超前一周备课,尤其要提前备足、备好雨雪天的体育与健康课。
4.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以及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并根据需要可把音乐、舞蹈以及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和体育与健康课有机结合起来。5.教师必须着运动服装和胶鞋、学生必须着校服或运动服,胶鞋上课。学生不得将有碍运动和易引起伤害事故的物品带入课堂。
6.体育教师课前要通知体育委员,确定上课地点。组织集合,上、下课集合,清点人数;并作好考勤记载。
7.上课要逐步体现层次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8.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加强保护与帮助,严防伤害事故发生。每节课结束时,要适当布置一些练习内容给学生课后进行小群体锻炼,达到巩固。
9.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集体的体育锻炼时间,积极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每年必须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或体育节。
10.把有体育爱好和体育特长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校代表队,开展课余训练,充分发挥其特长。11.对学生学习评价就是以每一模块学习目标为主体的考核,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体能的评价20%,知识与技能的评价40%,学习态度的评价20%,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20%等四个方面组成。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特色及要求
1.要求使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可以作为教案的教学过程。在学校课时安排时,考虑到信息技术课的课时和学科特点,应尽量安排连堂课。
2.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并提供有效的学法指导,以落实多级学习目标。课前要熟悉和检查教学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课件、学习素材等教学资源。
3.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课时的85%。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机房管理,上课应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讲解时间不超过15分钟(新授课不超过20分钟),学生参与率不低于80%,每课教师至少辅导10人,练习时间不少于20分钟。
4.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理解能力、教学环境及任务类型等方面,应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WebQuest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5.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重视学生主动认知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要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养成,鼓励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6.学生学习与操作建议多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形式,按照合理分组,责任到位的原则,将分组合作学习落实到位,要注意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7.重视上机实践教学,加强上机教学的课堂组织工作,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操作进度,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做到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中指导。
8、教师操作应准确规范,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善于收集学生活动和操作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并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9.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初中研究性学习学科特色及要求
1.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安排应根据学校课程方案、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方式等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可统一安排,也可以年级、班级或研究小组为单位安排,实行“弹性学时管理”。
2.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点拨和督促。把重点放在研究方法、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的思路、补充知识、信息收集、与人交往、心理调适、团队协作、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指导上。3.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要在教案中体现,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活动设计、资料查阅、调查访谈、科学实验等研究方法,了解信息整理和分类的方法和技能。
4.教师要从学生不同的知识和生活背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课题菜单。要根据学生研究的计划和需要,及时的与学校有关部门(电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后勤总务等)及社会上有关单位联系,落实具体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对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实验),指导老师一定要亲临现场,并提醒学生注意操作规程和安全,但不能包办代替或草草了事。
5.要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和发展状况,并做好记载。教师每学期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组织交流汇报并进行综合评定。并根据平时活动中的自评、小组评价、老师评价以及终结评价,用等级方式为所有学生评定成绩,与学生所获得的学分并列记录于成绩册、学籍卡上。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特色及要求 Ⅰ.初中劳动与技术特色及教学要求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充分考虑可资利用的学校资源和社区资源,选取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学习劳动技能,提高实践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教案以课时或内容主题为单位,教案要求连续且覆盖全部教学内容;教案载体可以是纸质稿、电子稿,课后要有反思;理论课、实验(实践)课都要有教案。4.课堂教学设计突出实践性,“做中学”。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实践时间比例适当。5.教学中要侧重学生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让学生识图、制图、材料加工、组装、调试、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实践能力有提高。
5、实践活动课中要强调各项安全注意事项,要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Ⅱ.初中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特色及教学要求
1.初中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具体安排应根据学校课程方案、活动的组织方式等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可以年级、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安排,实行“弹性学时管理”。
2.学期初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年级教师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开发设计供学生备选的活动主题,上报学校审查备案。3.班主任组织学生参考学校提供的备选活动主题,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熟悉和所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结成活动小组。4.班主任协助学生从本年级教师中选聘各活动主题的指导老师。
5.指导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制定活动计划,指导学生按计划进行活动,做好与学校各部门及社区的协调工作,保证活动按计划有序、有效、安全地进行。
6.每次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活动方案,写好活动记录,收集好活动资料。整个活动结束时,要指导学生整理资料,撰写活动总结报告。
7.学期末,各活动小组上交活动报告、小结、体会、感受等。学校举行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比表彰。
8.学校与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人身安全,做好各项安全预防措施。
附五:高中各学科教学特色及要求 高中语文学科特色及要求
1.把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2.尊重文本特定的指向性。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对课文发表不同的见解,进行个性化阅读。
3.要重视朗读诵读,让琅琅书声回归语文课堂,让学生养成诵读优美诗文的良好习惯。古诗文尽量在课内背诵,三年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背诵量。
4.作文指导教学要重视熟读和模仿。以读促写,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模仿课文或 “示范例文”,掌握各种文体作文的基本写法。
5.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不断落实高中学生语文学习行为规范:养成读书的习惯;朗读的习惯;练笔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借助图书馆和其他资料学语文的习惯等。6.除书面作业外,还应加强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口头作业和课外著名阅读、勤写日记随笔等自主作业。提倡每周一次小作文,每两周一次大作文,提倡写日记。
7.加强作文批改,作文批阅可采用精批、略批、面批和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批互批相结合的方法。每次作文,要有计划地精批三分之一,批阅中必须有恰当的眉批和总批;其余作文,也应浏览检查,划出错别字、病句,给予恰当的分数;要做好批改记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提倡面批。
8.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课外阅读课。使学生每周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00字。9.指导学生成立文学社(诗社、剧社),有组织有计划定期开展活动,承担1—2次专题辅导讲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创办文学社刊物,使学生每周的课外写作量不少于1000字。10.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如每学期可组织一次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以及课本剧表演比赛等。高中数学学科特色要求
1.制订教学计划要在全面了解任课班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方法与习惯、意志品质、存在的主要困难等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选定教学资源,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每个具体单元的知识网络、教学要求、教学策略,积极探索“建立情景问题 —— 数学建模 —— 解决数学问题 —— 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
2.备课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创设适当的情境,培养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形成问题意识。
3.教学中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注重定理、定律、公式、法则的推导,夯实三基,使学生透彻理解、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并形成知识网络。
4.教学中要注重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价转换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充分运用它们解决数学问题。
5.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实际运用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注重对数学问题的分析,注重启发、引导、点拨式教学,注重学法的指导,加强对数学特长生的指导和培训。7.精选作业和训练题,注重对数学的有效训练和反馈,每天数学作业原则上不超过40分钟。认真批改作业,准确把握学情。高中英语学科特色及要求
1.教学计划要整体设计教学策略:高一:抓学习方法的衔接,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抓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的培养。高二:超前思考、整体规划,夯实基础,提前做好促优补差工作。高三: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化应试技巧的训练,积累考试经验。2.坚持用标准、流利的英语口语讲课。突出英语学科的特点,体现英语学科的交际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语言的积累、训练和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3.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8项基本能力:①使用英语双解词典能力;②记忆单词能力;③朗读课文能力;④复述课文能力;⑤听力;⑥口头表达能力;⑦阅读理解能力;⑧英语写作能力。
4.除书面作业外,还应加强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口头作业和课外阅读、周记等自主作业。提倡每周一次写作,提倡写周记。每学期课后批改不少于16次。
5.加强写作的批改,可采用精批、略批、面批和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批互批相结合的方法。每学期写作批改不少于5次。
6.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学校图书馆应配备较多的英文原版读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课外阅读课。除教材外,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5万词/期。
7.大力营造校园英语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互动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能展示英语水平和能力的竞赛活动。高中物理学科特色及要求
1.高中物理教学应加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科学探究与学习过程中,应用物理学研究方法、数学工具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师应帮助学生,使他们在独立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获得具体的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
2.课堂教学内容必须丰富、充实、有层次,兼顾到不同学生的要求,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夯实基础,把握好深广度。对概念、原理、规律的表述要求准确精练,逻辑严密,注意教学内容准确性和科学性的落实。
3.凡是教材上要求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必须无条件地做好。课前精心准备、进课堂前要熟练完整操作一遍,力求万无一失,力求达到实验的最佳效果。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一些补充实验,用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引进一些教学软件,帮助学生理解物理问题。但不允许用教学软件替代物理实验,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4.要正确、熟练地完成演示实验,并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实验现象。在观察演示实验时,不仅要学生关注所观察的现象,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该物理现象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和怎样说明问题的。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在进行学生实验时,应该让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的前提下独立操作实验。要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实验。要求学生做到:课前有准备;实验操作认真、规范;仔细观察,及时记录;认真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5.要结合学科特点组织学生活动,如中学生物理竞赛、兴趣小组、科学讲座等。活动要目的明确,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活动内容要适合学生知识基础、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高中化学学科特色及要求
1.在教学计划中要体现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措施,体现实验教学、绿色化学思想。在教学设计上要结合身边的化学物质作为问题情景,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体现科学探究的特色和要求。
2.做好课前的准备,实验要预先演练,确保实验成功。对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随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疑问。
3.在课堂实验、实践活动等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中,应突出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精神,保证学生的动手、动脑时间,加强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4.注意不同学段化学学科的学习目标要求,特别是化学概念、理论要注意由浅入深,把握好深广度,夯实基础,切忌一步到位,人为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5.必修课程的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生活现实,以重视核心观念、基本方法和积极态度的培养为主,严格控制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提倡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6.选修课程的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为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要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及信息处理的方法,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教学中要注意对科学方法的指导,对各种化学教学内容能够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教学。对同一知识点,在不同学段应注意知识的生长与发展,逐步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形成化学技能。
8.注意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9.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师要承担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及教学工作。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色及要求
1.教学计划按教学内容顺序,写出单元、课、框题的教学时数,包括复习、检测、主题探究活动、调查、访谈、参观的时间安排。
2.备课要从教学内容出发,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新时期出现的新人物、新信息、新问题、政治和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等,丰富教学内容,并了解和研究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
3.新授课的要求是:①时政素材要精练、典型,分析要准确、全面。②情景要新颖,导入巧妙自然。也可利用第一环节中的时政素材导入。③问题设置要科学、合理。④学生先看书,自主探究,而后交流讨论,教师点拨。⑤归纳小结,练习巩固。
4.复习课的要求是:①指导学生掌握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②精选相关的高考试题,了解命题的趋向和解题思路。③结合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发散思维。④模拟演练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拓展能力。
5.讲评课的要求是:①课前要分析学生考试的基本情况,统计错误的类型,确定讲评重点;要将试卷发给学生,要求分析错因。②讲评应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提倡学生讲和评。③课堂小结的目的是概括本节课讲评的主要内容,归纳解题方法,并强调注意问题。④要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练习。
6.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做法是:第一步,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以及学生的认识能力,确定调查的内容、对象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第二步,归纳、比较、统计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在班上进行交流,讨论、展览,共同探讨其中的观点,提高到理性认识,解决学生原有的疑惑。第三步,用已得出的结论、观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提出行为要求。可采用演讲,专题报道,小论文等多种形式。
7.作业分为书面作业和实践性操作两种,有1次小论文或社会调查,对适量的作业练习逐项逐题批改,要有批改记录以便及时讲评及有机结合进行知识补遗和方法指导。高中历史学科特色及要求
1.在备课中,要认真贯彻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是要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二是要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三是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四是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五是要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2.高中历史教学应在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基础上,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注意历史课程与其他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学习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3.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每学年至少应开展一次历史小论文写作活动,一次历史讲座,一次历史考察活动等。
4.上好高中历史选修课,要做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5.要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象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高中地理学科特色及要求
1.要根据各校条件和各阶段的教学要求,每期各年级应成立地理兴趣小组不少于1个,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不少于1次。2.上地理课,必须要求学生带课本和地图册,并做到“左书右图”,老师必须带指图的教鞭。3.运用地图,是地理学科的教学特色和优势。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读文、读图方法和思维技巧,使学生学会研读教材、理顺关系、分清主次、质疑解疑;同时学会分析图像,即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图文转换;会归纳、比较、分析因果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单一的图像设计,还要考虑到图像的组合;要把图像的作用始终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
4.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简称“三板”)是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技能的重要源泉。板书要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板图、板画设计要简练、适用,大小适度,注意色彩的选用。
5.地理作业中读图、填图应占有较大的比重,并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课后作业以能结合本地实际、自然环境和社会生产活动为宜,可考虑野外实习考察和撰写小论文。
6.高中地理每周至少有一次作业批改,并有比较详细的批改记录,包括批改时间、班次、上交人数、主要问题等方面。7.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当地和学校的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并从高中地理课标“活动建议”中得到启发,拓宽设计思路,进行创造性劳动,组织更多有效的课内外地理活动。课外实践活动要有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高中生物学科特色及要求
1.教学计划要体现课程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基本理念,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要注重指导或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改革。达成课程目标。2.教学案以课时为单位,连续编号,覆盖全部教学内容;课后要有反思。
(1)教学设计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与生产实践,突出生物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自觉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2)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学要体现直观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电子课件等,直观材料的展示、运用恰当准确。生物教学整合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3)课堂教学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突出知识学习的探究过程,注重自主探究和体验。关注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物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必须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实施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要突出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加强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1)必须完成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绝不允许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替代生物实验教学、用演示实验替代学生实验。
(2)教师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并做预备实验。
(3)发展学科探究能力,初步学会观察、分析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及科学探究的方法。(4)激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每课时布置30分钟左右的作业。高中音乐学科特色及要求
1.按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音乐学科的审美特点,注重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在不断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同时,不忽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2.重视音乐实践,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唱、演奏乐器的乐趣,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3.努力创造条件,选用优质视听,要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和判断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
4.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提倡教师用有感情的范唱、简明准确的伴奏、自编舞蹈等突出学科特色。
5.结合音乐教师具体情况,提出音乐学科的模块教学、选修模块教学和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合理化建议,要注意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科学安排教学老师、教学班级、场地及课时。6.教师要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讲究教学的情趣性,把握教学的情感性原则。
7.音乐课的作业分为书面作业(听记、乐理练习及音乐创作练习)、口头作业(唱歌与视唱练习)、实践作业(演唱、演奏及舞蹈表演等)。
8.书面作业尽可能在课内完成并当场点评批改.如:有选择地对学生创作练习的习作进行试唱、试奏及自评、互评,不断修改提高。口头作业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的方法完成.如课标要求歌唱模块要排练3首以上的合唱曲,可在课内排练课后背唱等。
9.对特长生的训练采取个别辅导与集体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并纳入教学计划中。10.定期开展好学校的大型文艺活动(如班级歌咏比赛和国庆、元旦文艺晚会等),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音乐表演才能的机会。组织各类艺术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在课余更广泛地感受、学习音乐。
高中美术学科教学要求及特色
1.教学课件、视频、挂图、实物教具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思想内容要健康。
2.上美术鉴赏课,有美术原作时,应尽量用原作教学,如教师自己的作品或教师收藏的他人的优秀美术作品。没有原作时应尽量使用清晰、精美的图片;
3.要引导学生在鉴赏活动中学会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4.绘画、书法、篆刻、雕塑、设计、摄影等模块的教学,要注重技法、步骤的设计和课堂的直观演示。课前应准备好作画步骤图、范画等。学生作业、练习时要留心观察、记录学生练习的情况及过程,必要时要给学生再讲解、再启发、再示范。
5.在传承性的美术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创造美术的新观念、新技巧,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与技能。
6.美术鉴赏课的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可设问答题、撰写作品鉴赏文、小论文、制作课件、体验性绘画等形式。作业设置的形式、难度要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作业一般要尽可能在课堂上完成。其它模块难度较大的作业可用几堂美术课来完成。
7.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在课堂上对学生作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评价。
8.对于那些在课堂作业练习中表现出较好的美术素质、希望进一步学习美术的学生,或因有意在高考中报考需要加试徒手画专业的学生,或有意报考美术专业院校的学生,美术老师应将这些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更系统、更专业的教学训练。美术高考生的训练应围绕素描、色彩、速写、创作和设计等课目开展教学。
9.学生优秀的美术作业(作品)要注意及时收藏、妥善保存和合理使用。每年应举办一次全校性的学生优秀美术作业或美术作品展览。对参展的作品可分出等次,予以表彰、鼓励。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特色及要求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确定编好全年、全期的必修和选修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要根据气候、场地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2.教学计划中,要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
3.要做到超前一周备课,尤其要提前备足、备好雨雪天的体育与健康课。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以及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进行备课。根据需要把现代教育技术、音乐、舞蹈和体育与健康课整合。
4.教师必须着好运动服装和运动鞋、学生必须着运动,运动鞋上课。学生不得将有碍运动和易引起伤害事故的物品带入课堂。
5.体育教师课前要通知体育委员,确定上课地点。组织上、下课集合,清点人数;并作好考勤记载。6.上课要体现高中新课标各模块教学内容及特点学,要注重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让学生掌握2-3个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及锻炼方法,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7.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加强保护与帮助,严防伤害事故发生。上课结束时,要适当布置一些练习内容给学生课后进行小群体锻炼,达到巩固。
8.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集体的体育锻炼时间,积极开展小型多样的群体竞赛活动,每年必须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或体育节。
10.把爱好体育和体育苗子、尖子组织起来成立校代表队或高考队,开展课余训练,充分发挥其特长,培养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运动员。11.对学生学习评价就是以每一模块学习目标为主体的考核,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体能的评价30%,知识与技能的评价40%,学习态度的评价20%,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学生互评)10%等四个方面组成。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特色及要求
1.要求使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可以作为教案的教学过程。应尽量安排连堂课。
2.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并提供有效的学法指导,以落实多级学习目标。课前要熟悉和检查教学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课件、学习素材等教学资源。
3.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课时的80%。上课应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反对满堂灌。讲解时间不超过15分钟(新授课不超过20分钟),学生参与率不低于80%,每课教师至少辅导10人,练习时间不少于20分钟。
4.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理解能力、教学环境及任务类型等方面,应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WebQuest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5.加强学生操作期间的巡视指导,关注不同层次学生操作进度,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做到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中指导。善于收集学生活动和操作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并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6.学生学习与练习建议多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形式,按照合理分组,责任到位的原则,将分组合作学习落实到位,要注意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7.在教学中要体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面向各层次的学生,使各层次学生都学有所得,并恰当、适时地在教学中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并检查教学设备,排除故障。
8.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应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指向,及时发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善于运用准确精炼的话语或恰当的体态语言等方式来激励评价学生。
9.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信息奥赛、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特色及要求
1.提倡以备课组为单位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各章(或模块)教学计划。
精心写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好教学试验场地、设施、器材、课件等的准备工作,制定必要的安全预案。
2.重视技术思想和技术试验的教学,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和教学内容要求,努力创造技术试验环境,鼓励学生进行技术试验,通过实践领悟技术的思想方法,既要重视先进手段和技术的利用,又要重视试验场地、器材等资源的开发。3.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还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及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和理解,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探究、试验和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4.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层次性,体现差异性,注重选择性,紧扣课程的基本目标,避免教学过于专业化,防止陷入某项技能、技艺的教学。
5、在教学中,做到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演示试验、技术试验等操作应准确、规范、熟练,注意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试验习惯。教学中应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注意技术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
6.作业分为书面作业、设计方案用作品、技术活动报告等多种形式。布置作业和组织开展技术活动因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场地、设备、器材。可在学生家庭中进行,也可在学校试验基地进行。学生可单独完成,也可分小组合作完成。
7.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由学生自主选题,分组进行,组内要有明确分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学、好研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过定期举办适量的科普讲座、撰写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校本教材,指导并帮助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
8.课程评价有书面测试、设计方案及作品评定、技术活动报告答辩等方式。学生参与模块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技术活动档案记录基本完整,方案、作品、书面测试达标,并能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任务,可评为合格。高中研究性学习学科特色及要求
1.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安排应根据学校课程方案、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方式等实际情况灵活进行,高一统一安排,其它年级可以年级、班级或研究小组为单位安排,实行“弹性学时管理”。
2.教师要注重对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指导
①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要在教案中体现,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活动设计、资料查阅、调查访谈、科学实验等研究方法,了解信息整理和分类的方法和技能。
②课题的选择要从学生不同的知识和生活背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课题菜单。
③设计方案的指导要课堂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研究方案应包括从哪些维度来展开课题研究、大致的活动步骤和时间安排、小组内的分工、研究方法的确定、资料的搜集和资源的利用、对结果的预期和处理等。
④活动过程的指导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对研究可能用到的方法如网上查询、社会调查、科学实验、资料统计等进行具体的指导。⑤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整理,并获得自己的研究结论与成果。
⑥交流汇报的指导要采用集体汇报、师生讨论会或主题演讲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思。
3.教师每学期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组织交流汇报并进行综合评定。根据平时活动中的自评、小组评价、老师评价以及终结评价,用等级方式为所有学生评定成绩,与学生所获得的学分并列记录于成绩册、学籍卡上。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特色及要求
1、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安排应根据学校课程方案、活动的组织方式等实际情况灵活进行,可以年级、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安排,实行“弹性学时管理”。
2、学期初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年级教师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开发设计供学生备选的活动主题,上报学校审查备案。
3、班主任组织学生参考学校提供的备选活动主题,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熟悉和所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结成活动小组。
4、班主任协助学生从本年级教师中选聘各活动主题的指导老师。
5、指导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制定活动计划,指导学生按计划进行活动,做好与学校各部门及社区的协调工作,保证活动按计划有序、有效、安全地进行。
6、每次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活动方案,写好活动记录,收集好活动资料。整个活动结束时,要指导学生整理资料,撰写活动总结报告。
7、学期末,各活动小组上交活动报告、小结、体会、感受等。学校举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比表彰。
8、学校与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人身安全,做好各项安全预防措施。附六:评价表
郴州市普通中小学教师执行教学常规评价表
县(市、区)
学校
学科
老师
评价总分
说明:1.对教师执行教学常规的评价,应采用多元综合整体评价,即按教师自评、教研组(备课组)互评、校(教务处、教研室)评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定。总体评价分为:教师自评占30%、教研组(备课组)互评占20%、校(教务处、教研室)评占50%。2.评课时,要认真阅读评价方案,要明确评价要素的内涵,熟悉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3.评价时要严格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评价信息进行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郴州市普通中小学学校执行教学常规评价表 附七:常规文本式样
郴 州 市 教 育 局 文 件 郴教基发[2006]21号
关于印发《郴州市中小学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中小学校:
现将《郴州市中小学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评价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为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认识,提高贯彻落实《评价方案》的自觉性
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制定和颁发《评价方案》是全市基础教育的大事,是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建设,是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程,是学校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是检查和评价教师和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中小学全体教师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按照依规治教,遵规施教,执规必严,违规必究的总要求自觉贯彻执行。
二、狠抓落实,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召开所属中小学校长会议,宣传贯彻执行《评价方案》的意义和作用,具体部署与安排实施《评价方案》的工作。各中小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评价方案》,督促所有教师按《评价方案》要求进行课堂教学。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对所辖中小学执行《评价方案》的情况每学期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并予通报。
我局将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执行《评价方案》的情况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并予通报。
三、加强领导,加大贯彻执行《评价方案》的力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把手要负总责,主管领导要直接抓,行政职能部门要具体抓,业务部门要加强指导;各中小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是直接责任人,学校教导处与教研室是主管与指导部门;要一级抓一级,层层领导到位,个个责任落实。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要采取过硬措施,确保《评价方案》的贯彻执行。
郴州市教育局
二OO六年九月二十一日 郴州市中小学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最主要的环节,也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常规性工作。课堂教学评价力图体现促进发展的导向功能,其关键就在于两个促进:促进学生发展和促进教师成长。课堂教学评价,是按照“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所规定的评价目的、原则和程序,以评价指标为导向,采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和手段,搜集和分析评价信息,以评价标准为尺度,以评价信息为依据,对课堂教学进行价值判断。
一、基本理念
(一)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立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力求“促进教师成长”
践行“为了教师的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评价方向面向未来,评价的重点是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三)贯彻“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
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
(四)构建“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师生心智交融,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力求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符合教学规律。
(二)导向性原则
引导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点,树立现代教学理念,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教学水平。
(三)有效性原则
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施教的效率,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四)开放性原则
既体现课堂教学的共性,又体现不同学科和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的特殊性。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五)可行性原则
评价要点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六)评教相长的原则
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教师包括评价人员自身的发展,共同提高教学技艺。
三、基本思路
(一)兼顾总结性评价,突出形成性评价。
(二)注重考察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
(三)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
(四)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自评他评相结合。
(五)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四、评价体系
(一)定量评价体系
本方案由专家评价组(教育行政领导、教研员和同学科老师)课堂评价、学生课堂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三个子方案构成课堂教学整体性评价方案,每个子方案的评价指标均设置不同评价项目和评价要点。“评价项目”,从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出发,设置项目。“评价要点”,列出对各个项目进行评价的主要内容。
“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采用描述性语言对评价要点中具有典型性的特征进行列举和描述。“学科特色”, 是教师行为前5个评价项目16个评价要点不能涵盖的并且体现本学科教学特色的评价指标。具体评价要点与特征描述请参阅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
“其他”,是留给评价者列出自己认为所需要补充的评价项目和要点,主要针对具有突出创新或存在严重问题的课堂。
“评课等级和评语”,是评价者依据评价标准,评定等级,再写出评语。“符合程度”,是根据特征描述,对课与评价要点是否符合所作的判断。包括四个等级,“A优”、“B良”、“C中”和“D差”。“满意程度”,是学生根据特征描述,对课与评价要点是否符合所作的判断。包括三个等级,“A满意”、“B基本满意”和“C不满意”。
1、评价
2、对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 教师行为
(1)教育理念与教学目标
①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
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坚持开放的教学观;坚持学科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及整合;坚持不断探索与创新。
②符合课标和学生实际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的差异。(2)教学设计与学习条件
③教学设计与可操作度
教学内容的设计既强调知识的科学性,又关注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着眼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环节严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④环境创设与资源处理
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学习内容的选择、处理科学,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准备充足。(3)学习指导与教学调控
⑤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多样,既新颖又实用;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实用,形象、直观、生动,使用时机恰当。
⑥学法指导与过程调控
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语言准确,有激励性和启发性。教学过程调控有效,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
(4)教学机智与课堂气氛
⑦教学机智与细节处理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鼓励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课堂注意创设情境,活而不乱;课堂结构疏密有致,各环节衔接紧密,主动学习。教学细节灵活处理,偶发事件处理得当,控制自身不良情绪;善于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心灵对话。
⑧课堂气氛与师生关系
课堂气氛的宽松、融洽、活跃、有序;
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得到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难得到鼓励;学习进程张弛有度。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
(5)人文素养与学科功底
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健康、良好的心态和气质;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⑩学科教学基本功
学科教学基本功(粉笔、普通话、简笔画,恰当运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教师自身习惯与能力;创造性地理解与把握教材的能力;知识传授准确无误。学生活动
(6)注意与情绪
○11关注的态度与程度
学生的目光追随教师或发言者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回答针对所问;倾听全神贯注。对问题情景关注;参与活动积极主动;能够倾听、协作、分享。(7)参与与交往 ○12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较多;学生全程参与学习;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自觉地进行练习。学生思维敏捷,流畅、有条理解释说明所学知识;学生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8)思维与生成
○13参与的品质与效果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多样;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友好合作;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民主、和谐、愉悦、主动;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互动交流。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伴有满足、成功、愉悦等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学生有独特的表现,能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或得出不同寻常的答案,个性显现。教学效果
(9)知识与技能
○14目标的达成度
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落实;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提高。(10)过程与方法
○15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有些学生能灵活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探究习惯。
(1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师生的精神状态
教师情绪饱满、热情;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具有对事物的正确看法;学会了尊重他人的不同看法,能互相学习;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学科特色
反映各个学科教学的特定要求。其他(12)奖励与惩戒
对课堂教学具有突出创新的进行鼓励,对课堂教学存在严重问题的提出警告。
3、课堂教学质量定性等第的概括性描述
在最后的综合整体性评价时,要考虑到所有能兼顾到的课堂教学的信息,它的内容和目标,以及不同评价主体自身对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做出的划分等。选择出最能反映评价者所观察到的有关课堂教学质量及相关因素的概括性语言描述。课堂教学水平可分为四个等第,如下:
(1)无效教学(不合格课)(D级课)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教学程序混乱。教学方法迂腐乏味,令人无精打采。学生被动学习。为活动而活动。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没有落到实处。出现知识性错误或政治性错误。
(2)有效教学的起始阶段(合格课)(C级课)
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实施符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经过了认真的设计,教师能较好地实施教学。能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积极推进学生自主活动。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还不够切合学生实际,没有成功地解决大部分学生所面临的困难。知识传授准确,注重了能力培养。但在促进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及在发展学生成功“应用”这一学科知识的能力方面,存在着缺陷。
(3)完成了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良好课)(B级课)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符合本学科要求及特点;教学内容达到学科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目的;根据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年段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体现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主动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具等手段(或自制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教学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并能很好地组织实施;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法指导,注重基础,培养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课堂教学氛围活跃,体现综合素养的培养;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参与面大,且有一定的参与时间与空间;课堂中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平等的交流;知识传授准确,促进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并促使学生成功“应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但在培养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和态度,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对学生需求和兴趣的关注方面仍旧有限。
(4)优质教学(优质课)(A级课)
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符合本学科要求及特点;教学内容符合中小学课程计划和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达到学科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目的;教学方法具有先进性、创新性,体现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并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产生明显效果;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进行有效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教学结构模式新颖,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施具有艺术性,节奏恰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积极性;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法指导,强化基础,培养能力,讲求效率,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组织教学恰当、得体;课堂教学氛围活泼和谐,体现综合素养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并有实效;培养了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和态度,并发展了学生成功“应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五、使用说明
制定本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目的,是为任课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提供基本依据。本评价方案主要适用于对日常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评价对象是一节课。
(一)等级评定办法
本评价方案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评价等级共分为A、B、C、D四级,为了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等级评定办法由基本等级评定办法和突出表现升降级办法两个部分组成。
一人评课可以根据听课实况,按等级评定办法给出恰当的等级;多人评课,则采用多数定等法,即以多数评价者确定的等级为结果,或者通过集体讨论和评议确定等级。
1、基本等级评定办法
前四个评价项目中一共有20项评价要点,如果有10个或10个以上评价要点为“不符合”程度的,应被评定为D级;如果有6个或6个以下评价要点为“不符合”程度的,应被评定为C级;在没有任何评价要点为“不符合”程度的前提下,如果有10个或10个以上评价要点为“基本符合”程度的,应被评定为B级;在没有任何评价要点为“不符合”程度的前提下,如果有15个或15个以上评价要点为“完全符合”程度的,应被评定为A级。参见下表“课堂教学评价基本登记评定办法”。
2、突出表现升降级办法
在基本等级评定为C级或C级以上,如果课堂教学中在某方面有突出创新,则该课可在原来等级基础上升一级;如果课堂教学中在某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则该课可在原来等级基础上降一级。
3、综合评价
综合整体性评价时,则按专家组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进行综合评定。总体评价分为:专家组评价占50%,学生评价占30%,教师自我评价占20%。
(二)使用程序
1、评课前,评课人认真阅读评价方案,要明确评价指标的内涵,熟悉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
2、评课前,评课人一般要对被评教师的教案进行分析,并根据需要拟订检测试卷或调查问卷。
3、评课人在评课过程中,根据评价要点作好听课记录,防止漏记、误记,特别要避免因大意所造成的“张冠李戴”等重大失误。
4、评定等级要以评价信息为依据,根据评价信息反映的课堂教学状况,达到哪个等级就评为哪个等级,不能恁主观印象随意评定。
5、被评教师根据评价指标自我评价,并就教学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作简要说明。
6、评课人按照评定等级办法,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学生测试或问卷结果、教师自我评价等,评定等级,再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评语。
(三)搜集课堂教学评价信息的方法
1、观察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搜集评价信息。
2、谈话(访谈)法。通过与任课教师、学生、同行教师以及有关人员谈话搜集课堂教学评价信息。
3、测验法。通过即时效果测验来搜集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关于“知识、能力”要求的评价信息。
六、注意事项
(一)宣传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调动教师参与评价工作的积极性。
(二)评价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尽可能消除评价的误差。
(三)掌握课堂教学的共性和个性,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评价。
(四)课堂教学评价要考虑不同区域、不同年段学生和不同类别的学校的具体情况。
(五)课堂教学评价要有连续性和整体性。
附件:中小学十八个学科课堂教学学科特色评价要点表述
(一)对体现小学语文学科特色的四个评价要点的特征表述(1)是学习母语的实践活动
①听、说、读、写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②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③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联系生活学语文。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2)是情感体验、陶治情操的潜移默化
①注重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明辨是非。
②阅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语言文字中获得情感的熏陶。③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发表独到见解。(3)是积累语言、感悟语言的过程
①注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②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默读的指导,注重培养语感。③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自读中揣摩语言,悟得语言中蕴含的情感及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方式。
(4)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的载体
①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②设置程度适宜、生动活泼的语文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和提高语文能力的机会。③在语文活动中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序地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二)对体现小学数学学科特色的三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 ⑪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形成 ①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得当。
②关注学生基本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差异,利于学生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和发展。⑫数学思考的指导
①会收集信息,能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②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化等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③通过观察、猜测、类比、归纳等活动,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⑬应用数学的能力
①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②能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③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④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三)对体现小学英语学科特色的四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1)教师的专业素质
①语音正确,语调流畅;语言应用规范、得体,适合学生水平。②熟练、恰当地使用英语组织教学,指示语清楚,示范到位。(2)语言训练的有效性
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活动,活动形式与目标相一致。
②控制性语言训练和开放性语言训练比例恰当,为学生自主运用所学语言提供时间和空间。③语言的输入量、训练的密度和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3)语言实践的充分性
①学生能够整体感知、理解、体验语言的运用。
②师生、生生互动多样、有层次,体现语言的交际性特点。③学生能够把所学话题从课本向生活实际延伸。(4)教学有独到之处
①擅长简笔画。图意表达准确、鲜明、简洁、生动;作图迅速流畅。
②能歌善舞。歌曲内容符合课堂教学要求,节奏、旋律准确流畅;表演自然,设计合理。
(四)对体现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特色的三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 ⑪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运用
①联系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事例中体验、感悟、提高。
②创设探究与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③引导学生合理地有创造性地思考,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2)情境的创设与实践活动的引导
①情境的创设有效、得当。
②组织学生顺利开展活动,活动思路清晰、方法有效、针对性强,各个环节安排合理、有序。③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事例中感悟、体验、思考、辨析相关的道德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层面领悟道理,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行为要求。⑬学生能力的培养
①注重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培养学生认识、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②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生活现象。③注重对学生收集、分析、运用信息资料能力的培养。④注重对学生探究,解决生活问题能力的培养。⑤注重对学生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对体现小学科学学科特色的三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 ⑪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①能采取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学生采取以探究为核心的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
②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探究的需要采取不同类型的指导。对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提示和说明。重视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指导。
③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知识及概念性的理解与发展。
④教师实验操作规范、熟练。注意指导学生安全规范地操作,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科学行为习惯。
⑫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主动参与
①学生主动围绕科学性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②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③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想或假设。④能根据假想答案,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⑤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⑥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够认真细致地搜集数据并进行记录,对搜集到的数据能够进行分析,认真思考数据的真实含义,能够依据证据得出结论。
⑦学生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论,倾听别人的表达,积极展开讨论,乐于合作。
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①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与应用情况。
②能利用科学知识进行思考、并具有进行表达陈述、交流的能力。
(六)对体现小学劳技学科特色的四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1)技术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①学生技术设计资源收集较丰富。
②学生技术制作材料的收集和利用得当。③学生技术工具的准备和选择恰当。(2)设计与制作的程序和方法 ①多数学生技术设计方案合理。
②多数学生技术操作程序、方法正确。
③体现安全、质量和环保等意识以及良好习惯的培养。(3)设计与操作的评价和创新
①学生能发现设计与操作中的问题。②学生能提出改进设计的方案。③学生主动尝试修改制作。
(4)学生参与并体验某一具体技术性劳动
①通过参与某一具体技术性劳动,体验并内在感受。
②在体验基础上,内心反省、内心反应并自我觉醒,对劳动与技术的内在追求。
(七)对体现小学美术学科特色的三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 ⑪美术素养的培养
①敏锐视觉意识的培养。②美术语言的了解与掌握。③媒材的运用与情感表达。(2)审美能力的培养 ①美术审美情感的激发。②人文视野的拓展。(3)创新精神的培养
①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②能创作出富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八)对体现中学思想政治品德学科特色的四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1)理论与实际结合程度
①能引用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典型实例 ②事例时代感强、具有启发性。
③结合事理对理论问题的分析准、透、活。(2)课堂教学资源利用的效度
①创设符合德育课程特点和要求的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体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②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3)活动组织与成果利用程度
①能组织学生开展有价值的课堂活动并进行有效的指导。②能挖掘和利用学生课内外活动的成果,深化教学。(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程度 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
②学生自主地投入课堂活动之中。
(九)对体现中学语文学科特色的四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1)教学内容的独特领悟与制定
①教师对所教授的内容有自己的发现或自己的理解角度。②教学情境设计有利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③课内拓展练习设计科学,有利于课文的延伸解读。④拓展内容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2)语言与思维
①普通话标准、规范,语音、词汇、语法达到教师普通话测试较高等级。
②教学语言丰富,富有文化含量,具有独特的风格,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形象性。
③抓住汉语的特殊性和内在规律性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生动,激发热爱的感情。
(3)感悟与积累
①体现语文课程的丰富内涵,尊重学生的学习独特体验,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②学生能从当堂学习中获得必需的知识积累,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感悟。③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4)教师范读及学习示范
①在教学中适时进行文章范读,声情并茂,入耳入心,有感染力,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②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需要的时候,自然而有意识地展示自我阅读、写作等语文学习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深入浅出地教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十)对体现中学数学学科特色的三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1)数学思维活动的体现 ①提出有数学特点的问题 ②学生拥有足够的思维时空 ③准确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 ④注重学习过程的质疑与反思(2)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①领悟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②准确地提炼与揭示数学思想方法 ③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3)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①感受数学的美学价值
②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数学本身的问题
③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问题 ④数学建模的教学恰当有效
(4)数学素质教育及数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现 ① 获取知识的能力 ②严谨的科学态度
③ 对数学知识、教师教学的批判性思考
(十一)对体现中学英语学科特色的四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1)教师的专业素质
①语音准确,语调流畅;语言应用规范、得体,适合学生水平。②熟练、恰当地使用英语组织教学,进行授课。(2)语言训练的有效性
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活动,活动的形式和目的和谐一致。
②控制性语言训练和开放性语言训练比例恰当,为学生自主运用所学语言提供时间和空间。(3)师生活动的比例
①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严格控制教师的讲授时间,主要时间应用于学生的活动和训练。②在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100%的学生都能参与。(4)教学有独到之处
①擅长简笔画。图意表达准确、鲜明、简洁、生动;作图迅速流畅。
②能歌善舞。歌曲内容符合课堂教学要求,节奏、旋律准确流畅;表演自然,设计合理。
(十二)对体现中学劳技学科特色的四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1)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具有学习价值 ①有利于学生学习劳动技能,提高实践的能力。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2)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①突出实践性,“做中学”。
②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实践时间比例适当。③强调安全,有安全措施。(3)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 ①识图(制图)、材料加工、组装、调试(修饰)的能力有提高。②使用工具安全、正确、协调。
(4)学生参与并体验某一具体技术性劳动
①通过参与某一具体技术性劳动,体验并内在感受。
②在体验基础上,内心反省、内心反应并自我觉醒,对劳动与技术的内在追求。
(十三)对体现中学历史学科特色的四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1)叙事清楚,线索明晰
叙事清楚生动,基本线索明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2)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精选史实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认识和结论,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理交融,明理启智
寓理于情,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寻求借鉴,启迪学生的历史智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4)创设情景,重视实践
运用直观和现代技术手段教学,创设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学习能力。
(十四)对体现中学美术学科特色的四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1)美术素质的提高 ①提高敏锐的视觉意识。②掌握和运用美术语言。(2)审美能力的培养
①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②有助于提高对艺术品及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3)美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①有助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美术学习的兴趣。②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4)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①学生能否大胆地进行想象,并表达自己的创意。②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十五)对体现中学生物学科特色的四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1)注重生物实验教学
①能恰当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安排实验教学。②能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③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完成实验。
④能具体、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2)联系学生身边的科学
①能恰当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②能自觉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3)教学资源的直观性
①能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实物、模型、挂图、电子课件等。②直观材料的展示、运用恰当准确。
(4)学生参与体验,对生物实验有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认识 ①学生通过参与,体验生物实验并内在感受。
②在体验基础上,内心反省、内心反应并自我觉醒,对科学探究的内在追问。(十六)对体现中学地理学科特色的四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1)读图、用图、绘图的技能训练
①教师指导读图、用图、绘图的方法正确有效。②能充分利用地理图像,创设问题情境。
③问题情境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④问题情境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⑤能根据教学任务和进程选择恰当的地理图像。
(2)教师结合手绘板图、示意图(或计算机制作教学软件)组织学生开展探究 ①注重绘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②对图像和软件提供必要的提示和说明。
③能够依据图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学生探究。④能够指导学生依据地理图像和软件提出可以进行探究的问题。⑤能够指导学生有根据的进行猜想和假设。
⑥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3)恰当指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①要求学生带课本和地图册,并做到“左书右图”,教师必须带指图的工具。②课堂练习能将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地图上。(4)能够独立、安全地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①能够指导学生准确规范地操作。
②能够指导学生在演示过程中与人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③能够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维。④能够根据问题,引导学生恰当地进行科学的回答。
(十七)对体现中学化学学科特色的四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1)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①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
②问题情境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2)化学演示实验的运用
①实验装置设计合理,操作规范、熟练,现象鲜明,紧密结合教学。
②指导观察方法,启迪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3)学生实验探究活动的指导
①能为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各种学习资源。
②能设计与指导学生开展与其实际水平相符的各种实验探究活动。
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①循序渐进构建程序性、整体性知识体系。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科学发展规律。③化学教学结合STS教育。
(十八)对体现中学物理学科特色的四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1)创设物理问题情境的水平
①要充分利用各种物理现象创设问题情境。②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③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体验学习。
④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⑤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高水平思维。
⑥能根据学习任务和进程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2)实验探究活动的正确指导
①能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的支持。②能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③对实验探究任务提供必要的提示和说明。
④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探究任务的难度采用不同类型的指导。⑤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方式,促进学生合作探究。⑥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概括。
⑦注意指导学生安全规范地操作,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习惯。(3)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①学生能够安全规范地操作。
②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能够分工合作互相配合。(4)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①学生思维积极主动。
②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情境或探究任务运用适当的思维方法。③实验探究活动能否采用多解方案进行。
④实施不同的探究活动方案出现的新的问题的处理方式是否科学、有效。(十九)对体现中小学体育学科特色的四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 ⑪讲解与示范及保护与帮助
①讲解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难点明确。示范位置正确,动作准确、美观,节奏感强。讲解与示范的针对性强,时机合理,效果好。
②从学生练习心理、安全和效果出发,练习时既要保护,又要帮助学生。方法正确,时机适宜。
⑫预防与纠正错误动作
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预防与纠正错误,防止错误动作的产生,加速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⑬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
根据学生生理与心理特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适宜,符合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⑭场地器材的布置与使用
符合实用、安全、整洁、合理的要求,有利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二十)体现中小学音乐学科特色的四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 ⑪音乐音响活动的指导 ①活动的时间比例恰当。②活动的种类选择合理。③活动的艺术效果理想。⑫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 ①听觉判断及时准确。②听觉训练巧妙得法。③听觉能力有所提高。⑬音乐审美情感的激发 ①情感体验的状态积极。②情感表现的形象生动。(4)音乐创造潜能的开发
①创造性活动的过程生动有趣。②创造性活动的设计灵活多样。
(二十一)对体现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色的四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
一、、信息素养
1、挖掘教学内容,有意识地适时渗透信息道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养成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综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2、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使学生准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对学习和生活的辅助作用支持作用,使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支持潜移默化为学生内在需求,使有关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新理念、伦理和法规等潜移默化为学生的内在意识,逐步完成信息技术文化内化的历程。
4、结合具体的作品制作过程,总结提示一般性的方法、操作技巧,提示知识间的联系并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或形成概念图,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总结可迁移的方法。
二、讲解与指导
1、教师进行必要讲解时,应注意做到“讲练结合、收放有度”,支持学生自己操作和实践,不能用讲取代学生的操作;对操作命令和步骤的讲解要适可而止,给学生留出合适的探究和尝试空间,防止学生亦步亦趋的模仿。
2、教师要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避免教师自说自话,充分利用示意图、有趣的例子、多媒体演示等手段辅助学生的理解。
3、值得提倡的巡视指导方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总结常见问题、发现有价值的操作方式或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强调重点,纠正错误和偏差,补充不足。
三、师生互动
1、创设多样化、分层次的学习机会,鼓励个性发展和技术创新,活动要兼顾趣味性和挑战性,提高信息加工深度,促进高水平思维。
2、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培养交流能力、形成良好信息意识。
3、在分组活动和个体活动中,要关注课堂氛围、学生的参与程度,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加强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的和解决问题、正确处理好学生个体学习与小组、班级整体学习的关系,做好对活动过程的引导和评价。
四、技术运用
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学支持平台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技术运用取得明显效果。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设备能起到既定作用,“广播”教学处理得当。(二十二)对体现中小学综合实践学科特色的四个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 ⑪教师指导下学生反思性、批判性和探究性的活动 ①行动与反思间的相互作用。
②在社会生活情境中与学生一起建构。③学生创造性的体现。⑫活动中学生的体验程度
①在特定的情景中,内心反省、内心反应和内在感受。②在体验基础上的自我觉醒,对文化科学知识及其探究的内在追求,和对人的生活意义的内在追问。
⑬在教师指导下的互动 ①合作互动关系。
②围绕一定主题多向交往活动的情况。⑭成果展示
①收集、分析、处理信息。②问题的解决方法。③动手操作成果。④表达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