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
详细介绍: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按照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思路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正厘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帮妈妈锄地。它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有小。)
2.量课桌。(1)让学生选择一个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文具盒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不一。)
3.师:大家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所说的数不同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4.导入揭题:你们的办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这一环节密切联系生活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起重视。]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
1.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师发给的米尺,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刻度数、刻度线、刻度0。探究二:认识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一听电脑博士的介绍。
(多媒体动态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并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l,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请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你能用两个手指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师做拇指与食指比画状。)
3.记一记:请小朋友看看这一段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
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数吗?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相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l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自始至终,他们都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学习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数。
(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
出示书上量一量的主题图,要求学生按图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3)实物投影演示正确量法与错误量法,进行辨析比较。
(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o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题。(媒体出示,关键处闪动识别。)
(6)学生填写书上量一量中的铅笔长、线段长。
2.量非整厘米数。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两条线段(红线段与蓝线段),要求男生测量红色线段的长,女生测量蓝色线段的长。
(2)交流:男生可能说红色线段长8厘米,女生可能也说蓝色线段长8厘米。
(3)比较:红色线段和蓝色线段一样长吗?(电脑验证不一样长。)
(4)辨析:红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多一些,蓝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线段都可以说是大约长8厘米。以后我们遇到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7)学生活动:先估计,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题。)
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交流反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相机表扬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决问题的学生。
(二)画整厘米的线段。1.学生尝试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
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注意肯定其他画法。)
3.检验:用尺量一量所画线段是不是4厘米。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检验。)
(2)想想做做第6题。(鼓励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可谓学以致用。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更可贵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小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延伸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作单位的。
[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附:教学小资料
人们在文化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从他们的生活环境中选取计量单位的。例如,以成年人足的长作为英尺,以手指关节的长作为英寸,以千步作为里等等,这样确定计量单位,显然缺乏合理性。1790年,法国的一位科学家他雷兰提出了制定一个世界各国通用单位的建议。
1795年,法国的学者取得世界各国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线上从北极到赤道的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的单位,叫做l米。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测量了整整七年,实际还只是仅仅测量了西班牙的巴赛罗纳和法国的敦刻尔克之间的距离。通过计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
后来1960年的国际会议规定:一米为氪(K8)原子在真空中发射的橙色光波波长的1650763.73倍。1米的百分之一就是l厘米。
3.1.1认识厘米|人教课标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厘米的认识》教案
教案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册《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实践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厘米的认识,【难 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具准备】
课件、尺子,测量用的信封。【教学关键】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讲的是一个叫阿福的人在做衣服的时候闹笑话了,大家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二、动脑思考、质疑讨论
(学生看完动画)
师:大家看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小组先讨论一下,一会儿发言。(小组讨论)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师傅和徒弟两人的拃不一样长 师:我们想个什么方法才能不再闹这样的笑话了呢? 生:应该用同一个人的手去量,应该用尺子去量。
师:对,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只有用同样的标准去量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三、动手操作,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认识一下;请大家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师:对,有数。你们按顺序自由地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你们看,尺子上最左端的数是几?尺子上最小的数是几?
生:是0 师:0我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课件闪烁“0”)
生: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板书)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
生: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线叫刻度线,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一般用来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吧。(板书: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四、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师:把小手放到0刻度线上,从0刻度慢慢滑到1刻度,它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同学们用手从0摸到1,感觉一下,每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指给同桌看自己尺子上的一厘米。(同桌之间相互验证)你还能找出尺子上哪一段也是一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那从2到3,从3到4,从6到7,从9到10是几厘米?
师: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
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认识。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以及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呢?(学生们找,测量)师: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拿尺子,将手指一个个的放在尺子了,看一下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用你的手势来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学生比划大姆指的宽度为1厘米)
师:同学们知道1厘米的长度了,那你知道尺子上0刻度到4刻度之间有多长吗?(生试着回答)
师:谁的方法跟他不一样了,如果从0刻度开始的右边对着几就读出几厘米。
从0——7;从0——10;那么从2——8是几厘米?为什么是6厘米? 生:有6个大格
师:你能从你的尺子上找出哪一段是5厘米吗?(学生找,师巡视)师:(强调从数字几——数字几)数一下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课件出示)我们来看看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呢?一拃的长度是指从大姆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这段距离。生:(生先估再答)12厘米。
师:徒弟一拃长12厘米,大家来估计一下师傅的一拃可能有多长?
(生估计并回答:20厘米)
师:这样我们也就知道了阿福的上衣之所以做小的原因了是不是?现在我们知道了师傅和徒弟一拃的长度,你想不想知道你的一拃有多长?自己量一下,同位之间交流。(生测量并汇报)
师:(总结一边示范一边介绍)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物体右边对着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师:请同学们拿出纸条先估计一下黄纸条有多长,生答再测量(白纸条、红纸条)
五、拓展
师:如果要量桌子的宽,又没带尺子,怎么办呢?(生想办法并发言,用拃、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可以了。生:也可用绳子先量手腕一圈,再来量绳子的长度。
生:可用软尺。
师:对呀!大家真聪明,其实测量物体的长度还有很多工具,以后我们慢慢学习。
六、练习测量
刚才同学们已经学会看尺子了,现在我们分组利用尺子来量一量(1)每组桌面上有一个信封,听要求:请组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桌面上,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放在一起。比比哪组合作的好、找的准。(教师巡视)
(2)谁想代表你组来说一说?那组有补充?(订书钉的宽度、橡皮的厚度、纽扣的宽度、水彩笔的宽度、正方体的长度、柳叶的宽度„„)【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同学们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表现非常出色。
教师简介:
姓名:于敏 单位:山东省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 电话:0536-2330039 邮箱:sdgmym@163.com
第三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
详细介绍: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页及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地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台、皮尺、卷尺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长度单位
(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出示课件)画外音: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桥的一个扶手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同学们,你们知道扶手有多长吗?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在你们桌上每人都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请四人小组合作,选用盘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长。(学生操作:选用橡皮、大小回形针、硬币等量出扶手的长度)师:谁愿意大声告诉大家你量得扶手有多长?生:我量得扶手有三张纸条那么长。生:我量得扶手有四个1角硬币那么长。生:我量得扶手比两个大回形针短一点儿。生:我量得扶手比三个小回形针长一点。师: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生:因为我们选用的工具有的长,有的短,所以结果不一样。
(二)质疑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
二、认识厘米
(一)认识尺子师:下面咱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生:在尺子上有很多数。(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师:对,有数。你们按顺序自由地读一读。(生自由读)师:你们看,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生:是0。师:0咱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课件闪烁0)生: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课件闪烁0刻度并板书)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生:尺子上还有字母cm。师: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二)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师:(出示课件)你们看,蚂蚁们为了使小桥更漂亮,还给它涂上五彩的颜色,你们想想看,绿色这一段是多长?生:是1厘米长。生:是2厘米长。师:到底是多长呢?我们听听小精灵是怎么样说的。(小精灵:同学们,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同桌可以相互验证。师:你们再看看,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长呢?生:从刻度1到刻度2。(师点击课件反馈)生:从刻度2到刻度3。(师点击课件)师: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生:它们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来认识。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生:小纸条的短边长是1厘米。生:图钉的长是1厘米。生:小方块每边条的长是1厘米。(全体验证小方块每条边是不是1厘米长)生: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厘米,之后汇报,投影反馈。)师: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是多长呢?(学生比画出1厘米的长度)师:互相看一看。记住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呀?(生闭眼想像)
(三)认识几厘米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一段是几厘米长?生:2厘米。师:(出示课件)那4个1厘米是多长?生:4厘米。师:你们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长的一段吗?(生指出后汇报是怎么指的)
三、用厘米量
(一)估几厘米师:请你们把蓝纸条举起来。咱们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生:6厘米。生:4厘米。生:5厘米。
(二)量几厘米师:究竟是几厘米长呢?咱们用尺子来验证一下。(学生试着用尺子进行测量,量好了的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师:请大家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然后在括号内填数字。师:请同学们按刚才的量法,赶紧帮助蚂蚁们量出扶手的长度吧。(学生测量扶手的长度)师:大声告诉小蚂蚁,扶手长几厘米?生:9厘米。师:蚂蚁们知道了扶手的长度,一定能很快做好一根新扶手,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出示课件)画外音: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小桥比以前更漂亮了,从那以后,蚂蚁们深深体会到尺子的作用,于是蚂蚁王国举行了一个测量大赛。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如果你们认为选手量对了就举对牌,不对就举错牌。好,比赛开始了。师:请1号选手来量,请评委亮牌。生:对。师:谁能说说你为什么举对牌。生:因为1号选手把铅笔的左端对准了0刻度,右端对到了刻度7,所以铅笔长7厘米。师:请2号选手来量,请评委亮牌。生:错。师:为什么举错牌?生:因为2号选手没把瓶底对准尺子的0刻度。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咱们帮它纠正过来,(课件演示正确的量法)你们看,现在瓶子的高度是不是正好6厘米?生:不是。师:那瓶口对着的刻度是更接近6厘米,还是更接近7厘米?生:更接近6厘米。师:像这样,我们就可以说它高大约6厘米。最后咱们请3号选手来量,请评委亮牌。生:对!生:错!师:看来大家有不同意见了,为了公平,请评委们相互商量商量。(学生讨论,之后汇报。)生:我们可以把刻度1看做0刻度,再往下数,所以3号选手量对了。生:小刀刚好有4个1cm长,所以3号选手量对了。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其实3号选手的量法也可以,关键是你得看清楚,小刀占了几个厘米长。刚才,蚂蚁王国的测量大赛举行得热火朝天,你们想不想也举行个测量比赛呢?生:想。
(二)测量师:(课件展示)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纸片的边长,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和墨水瓶的高,比比哪组量得又快又准。(学生合作开展测量比赛,反馈测量结果。)
(三)拓展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要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直尺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生: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行了。生:也可以用绳子先量手腕的长度,再来量绳子的长度。生:可以用软尺量。师:对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其实人们为了测量更方便,不仅发明了直尺、三角尺、还发明了皮尺、卷尺等(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子。在你们抽屉里都有一把软尺,拿出来看一看。下面你们可以用软尺,也可以用直尺,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可以离开座位,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着量。(学生开始测量,有的量自己鞋底有多长,有的量同伴的肩宽,有的量自己的腰围,有的量手臂长,有的量桌子的长,有的量椅子的高之后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
五、布置课外练习师:同学们都特别能干。最后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个小知识: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用什么进行测量的呢?他们有时是有手和脚来量。(课件展示:一拃、一步图样)今天的课外练习,请大家量出自己一拃和一步分别有多长。教学设想未来的社会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进行了以下处理。1.创设童话情境,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如果把一堂课比做一首优美的乐曲,那情境的创设就好比是悠扬的和弦。由于厘米是长度单位中较小的,所以我创设了一个以蚂蚁王国为主题的童话故事贯穿于整堂课中,不论是用不同工具测量扶手的长度,还是担任蚂蚁王国测量大赛的评委,学生个个都兴趣盎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2.循序渐进,引导、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在教学设计上通过猜一猜、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并加深1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3.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体验数学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为此,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软尺或直尺选择最感兴趣或最想量的物体量一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厘米》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借助学生生活经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国际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直尺进行简单的测量。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认识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对目标的进一步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和一年级后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的教育学,心理学规律,我通过以下教法和学法指导引导孩子学习。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本节课作为“空间与图形”模块学生接触长度单位概念和进行测量的重要开端,我通过操作演示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指导观察法认识直尺、建立一厘米长度的表象。进而通过指导操作法、操作演示法引导学生用直尺进行测量。
指导学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自己认为表达的清晰,别人认为听得清楚,达到高效的沟通目的。
三、说学法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根据本节课知识内容多且抽象这一特点,课堂上更多的给学生提供操作和交流的机会,倾听孩子对问题的理解。在导入环节,通过观察法和操作法感知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认识厘米”这个问题时,通过观察法、操作法、比较法建立对“厘米”这个单位本质的认识。通过自主操作法和合作学习法突破测量这一难点。
四、说过程
上课伊始,我通过简单的谈话和微课展示引导学生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拿着直尺近距离观察,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弄清1厘米的实际长度。接着鼓励学生说说生活中遇见的1厘米实物加深认识。最后学习用直尺进行测量,突破测量方法、长度估计这一难点。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总结。
第五篇: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0-5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
3.尝试估计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尺、小正方体、练习纸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简单讲述)
老师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故事《科利亚的木匣》,你们想听吗?
讲述故事:主人公科利亚刚刚5岁的时候,只会数到十。他妈妈要带着她去别的地方了,所以他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挖了一个坑,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
四年过去了,妈妈带着科利亚回到了故乡,这个时候科里亚已经是一个9岁的大孩子了。
他回到家里惦记着他的木匣,于是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你们说他能挖到他的木匣吗?
小朋友们,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吗?
预设:因为他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10步的长度也变了,所以找不到了。如果你是科利亚,你有更好的方法或者更好的工具来测量长度吗? 预设:可能有学生会说尺子。
二、观察操作,内化新知
师:对啊,小朋友身边都有尺,它呀,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可是老师发现你们的直尺都是不一样的,你们能找到彼此直尺上相同的地方吗?再和老师的尺子比较一下,看看有何相同之处。
1.认识直尺。
观察:以同桌小组为单位,将直尺放在一起观察,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交流各组的发现(以下顺序可互换))①直尺上的数字:(出示直尺课件)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把直尺上的数字。老师的是尺的一部分,你的尺上数字是从几到几的呢?生回答
师:数字有多有少,但不管是多少,都是从0开始的。你知道这里的“0”表示什么意思吗?“0”在这里表示的是起点。我们在测量长度的时候一般都是从“0”开始的(师指出是“0”刻度线)
还有其他相同的地方了吗? ②直尺上的竖线: 生:很多竖线
师:是的,有很多竖线,我们把尺上的这些竖线叫做“刻度线”,“刻度线”有长有短。
长刻度线下面都对应着一个数字,对应几就是刻度几,这就是刻度1、2、3„„(课件展示)
2.认识1厘米。
(1)师:细心的小朋友还发现尺上有两个字母,cm,(课件突显两个字母)这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
师:它表示的是厘米,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认识厘米)师:1厘米有多长呢?它就藏在我们的直尺上。
1厘米是刻度0和刻度1之间的长度。(课件,红色横线展示)
(2)师:除了这一段是1厘米,直尺上还有1厘米吗,你能自己找到吗? 找一找,说一说„„
师: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的1厘米,那老师有个问题:如果是刻度6到几也是1厘米呢? 预设:生回答:刻度6到7,刻度6到5也是1厘米。
向学生翘起大拇指,评价学生真不错,我们有的时候换个角度想想会有不同的收获哦。(3)刚才找了尺子上的1厘米,接下来老师把1厘米从尺子上变出来,看谁看得最仔细。师实物投影示范:大拇指的指面和食指的指面分别对准刻度线0和1,然后保存手指不动,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拿起来,横放竖放,放远放近,问学生这是1厘米吗??然后告诉学生,大拇指的指面和食指的指面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学生跟着老师做一做,初步感受1厘米的长度。
学生自己试试看,再放到尺子上比比。记住了吗?(4)直接手势比划出1厘米,再调整。
轻轻地闭上眼睛,1厘米有多长呢,记到脑子里去了吗?
接下来请你们直接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教师直接对学生的比划进行纠正)(5)身边的1厘米
师:那你们用比划出来的1厘米来量一量身边或者是身上有没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
预设:手指宽,纽扣,图钉的长,书本的厚度,橡皮,田字格的一边长,小正方体„„ 老师也找了些东西藏在这些数字下面,你们看看在实际生活中它们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吗? 课件出示:各种图片,让学生判断。
当出示小正方体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来验证一下,把小正方体放进你的大拇指和食指指面之间,看看是不是1厘米。
师:找了那么多1厘米长的物体,那你们觉得长度是1厘米的东西怎么样? 预设:很短,很小。
师:因此,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3.认识几厘米。(提醒学生尺子放好)(1)课件出示2厘米的线段(下面有尺子)谈话:你知道这条线段多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预设1:它有2个1厘米,所以它是2厘米。预设2:它从0到2,所以是2厘米。
师评价:对啊,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是1厘米,它包含了2个1厘米,所以是2厘米。马上就把我们刚才交的好朋友1厘米用上去了,量出了这条线段的长,真棒!
(2)练一练(课件出示练习题)这条呢? 出示4厘米的线段(尺子在下面),这是几厘米呢? 提问:4厘米里包含()个1厘米呢?
7cm厘米有(7)个1cm,6个1厘米是(6)厘米,8厘米里面有8个(1cm)。小结:测量线段长度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从0开始测量,有几个1厘米它就是几厘米。(3)测量长度,估计长度。
A、请学生测量并把测量结果写下来,师巡视测量方法。
找出错例和正确的测量方法,投影展示,说说你赞成哪种测量方法?为什么? 再请学生量一量长方形短边的长度是多少? B、在量之前,谁能来估测一下它的长度呢?
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提问:这次在测量之前,你有什么友情提示吗? 测量的时候尺子一定和测量的物体要放平,从刻度0开始测量。
4、画一画
学了这么多,你想不想自己来画一条几厘米的线段呢?那我们就一起来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吧。
生自己操作,说说是怎么画的?同桌相互交换量一量是否是5厘米。、课件展示画法,可以先画两个端点,再连起来。自己再画一条喜欢的线段,喜欢几厘米就画几厘米
5、拓展提高:红色彩带的长度(坏的尺子)
师:现在请你看屏幕,将出现一条红色的彩带,请你看看它的长是几厘米(抢答)。(课件展示5厘米)
生可能会出现5厘米和6厘米两种答案。
师:我听到两种答案,要么是5厘米,要么6厘米,有争论。但最后的答案当然只有一个,到底是5厘米还是6厘米呢?请说出你的理由,要尽量想办法说服他们。(先请认为是6厘米的说)
预设1:我觉得是6厘米,因为从1到5就是5个了,再加上0,就是6个。所以是6厘米。
预设2:我觉得是6厘米,因为从0到6是6个,我们不能把0忘记了,就像黑板上写的,0表示起点。
预设3:我觉得是5厘米,因为我数的是格子,不是数。
预设4:我觉得是5厘米,虽然0到6是6个数,但是0前面没有数了,也就是说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是1厘米,从2到3是1厘米,从3到4是1厘米„„
师评价:孩子们,通过刚才这个争论的过程,我看到了我们这种互相争论、互相倾听、互相学习的氛围,很好。坚持自己的意见,还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刚才大家说的都有自己的理由,无论你说对了,还是说错了,都是勇敢的,好样的。那这个答案到底是几厘米呢?不是老师说了算的,我们应该研究这条线段与1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看它包含了几个1厘米。请看看屏幕,我们数一数。
师生齐数几个1厘米。5个1厘米就是5厘米。小结:是啊,几个1厘米连起来就是几厘米。
6、认识大约几厘米
出示大手掌,猜猜看这是谁的手掌呢?告诉学生这是老师的手掌,我想量一量我的手掌宽是多少?(课件出示图片和尺子,课件出示大约几厘米)
再出示小手掌,再猜这是谁的手掌呢?告诉学生这是我女儿的手掌,她今年才4岁,我们来量量她的手掌有多宽?(尺子出现,大约几厘米)
(1)像这样比几厘米少一点点,或者比几厘米多一点点,可以说是大约几厘米。(2)量一量你的手掌宽
(3)汇报交流:有的手掌宽大约6厘米,有的宽大约7厘米,因为我们的手不一样大,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4)自己读一读,记住它们。它们可是我们随身携带的尺子哦。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帮科利亚找到了测量长度的好方法了,他一定会非常感谢你们的。回家后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来量量他们的长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