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案[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0:2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案》。

第一篇: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厘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能合理估计一些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刻度清晰的尺。

学具:学生每人一张练习纸、一把学生尺,每两人一个学具盒(内含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橡皮、方格纸、图钉、回形针、卷尺等)。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导入新课。

谈话:最近,植物学校的小朋友们也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是有长有短的。小萝卜,小番茄和小辣椒很想知道数学书封面长边的长度,所以它们分别进行了测量,我们去看看他们的测量结果吧。小萝卜:大约8市尺(8寸); 小番茄:大约10英寸; 小辣椒:大约26厘米。

提问:它们都是量的同一条线段,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 预设:单位不一样。谈话: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市尺,英寸,厘米这3个长度单位是不同的,市尺是中国人发明的,英寸是英国人发明的,而厘米则是国际标准单位,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补充课题:认识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使学生意识到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如果单位不同,则结果也会不同,建立测量时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初步感知1厘米。(1)看一看

谈话:那1厘米究竟有多长呢?(板书:1厘米)在尺上这样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闪烁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今天老师还请来了长度为1厘米的小棒和我们一起学习,接下来,我们就和1厘米交个朋友,怎样? 现在请小朋友把1厘米的小棒找出来。学生找一找。

谈话:仔细观察,你觉得1厘米怎样? 预设:比较短。

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厘米作单位。(板书)(2)比一比

①谈话:接下来我们来比划1厘米有多长。儿歌配合手势:小手变孔雀;

小孔雀张开嘴,1厘米小棒站进来;

小嘴不动,小棒出来,1厘米保持不变。

谈话:哦?!原来1厘米用食指和大拇指比划的话,大约这么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1厘米大约有多长,记在小脑子里。

(约3秒钟后)提问:小脑子中记住1厘米大概有多长了吗?接下来游戏升级:

小嘴闭起来,1厘米回来。

谈话:你能不用小棒准确地比划出1厘米吗?比划好后,用1厘米小棒去验证一下。学生活动。(3)找一找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那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先找一找,再用1厘米小棒去验证一下。交流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图钉 方格纸 订书钉

小正方体 橡皮 食指

重点介绍身上的“尺”——食指的宽度:①请学生用1厘米小棒验证一下食指的宽度是否大约是1厘米。

②谈话: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身边没有合适的测量工具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利用这把身上的“尺”,来帮我们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观察1厘米小棒的长度,在脑子中建立对1厘米的感性认识,再比划1厘米,由易到难,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学习过程,学生初步能够建立1厘米的表象,学生掌握了1厘米的长度后,让他们找找生活中或者是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加深他们对1厘米的认识,牢固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用1厘米测量。

谈话:我们学习中的小助手小棒的长度大约有几个1厘米呢?请组长找出绿色的小棒,接下来四人小组合作,用1厘米的小棒摆一摆、量一量。(4厘米)提问:刚才4厘米的小棒小朋友们摆了几根1厘米的小棒?

如果要量8厘米的物体的长度要摆几根?量25厘米的物体长度呢?100厘米呢?

追问:你觉得用这样量怎么样?(太麻烦了)

谈话:这样测量太麻烦了,所以聪明的人们想到了把很多的1厘米连起来,这样就得到了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尺。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用1厘米的小棒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感知这样测量的不方便性,产生对长度测量工具——尺的需求。】

三、观察尺子,认识厘米。

1、认识尺。

谈话:对比小朋友手中的尺子,看看这把尺还少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 ①数

谈话:尺子上有哪些数呢?我们把他们请上来。第一个请谁? 预设:“0”。

谈话: 尺上的0你知道表示什么意思吗? 引导回答:0表示起点。

谈话:0表示起点,所以我们在测量长度的时候一般都从“0”开始测量。谈话:接下来还有哪些数呢?我们一起数一数。预设生:0、1、2„„10。追问:还可以继续数下去吗?

小结:如果尺比较长,那尺上的数就比较多,如果尺比较短,尺上的数就比较少,但是不管尺长还是短,都有一个很重要的数表示起点,它是„„(0)? ② 刻度

谈话:这些长短不一的竖线就叫刻度线。0所对的刻度就叫刻度0,1所对的刻度呢?9所对的刻度呢? ③cm 谈话: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在尺子上一般用英文字母cm表示厘米(板书:cm)。

【设计意图:让新知识在合适时机“闪亮登场”,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由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关注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倾听能力”。】

2、认识1厘米。

(1)谈话: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尺子,先仔细观察,再用铅笔尖指一指: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1厘米?

提问:你发现1厘米有什么规律?

(2)小结: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1)谈话:1厘米我们会找了,那你能在尺上找到2厘米吗?指名交流。提问:你怎么看出都是2厘米的? 小结:2个1厘米就是2厘米。

(2)你还能在这把尺子上找到几厘米呢? 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预设:生1:从刻度0到刻度6是6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0是10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8是8厘米。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2:从刻度1到刻度5是4厘米。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数大格 减法)

从刻度4到刻度10是6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5是5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3是3厘米。

提问:你们觉得从刻度几开始测量比较方便?为什么? 小结: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板书)

【设计意图:由1厘米小棒连接起来变成一把尺的过程学生已经能够深刻体验到在尺上每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接着引导学生从尺上找几厘米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在尺上几大格就是几厘米,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比一比发现从刻度0开始找几厘米比较简便,为后面测量物体的长度埋下知识的孕伏。】

四、动手实践,学会测量。

活动情境:最近青蛙学校正在举行跳远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量几厘米。

谈话:参加比赛的有4名选手,首先他们将进入第一轮淘汰赛,比赛规则是小青蛙必须跳过它们前面的这个小水洼才能进入下一轮比赛,否则将会被淘汰。(1)尝试测量

谈话:我们一起来量一量这个小水洼短的这条边是几厘米,看看小青蛙们至少要跳几厘米才能过关,好吗?

学生动手测量;

指名投影展示量法:并且说一说是从刻度()量到刻度()是()厘米。

(2)明确测量方法

谈话:小乌龟也来测量了小水洼的这条边,我们一起看看它量得对吗?

出示图1(0刻度没对准)和图2(斜了),分别说说错在哪里? 提问: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小结: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一般将刻度0对准被测物体的左端,然后把尺放平,看物体的右端对准尺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测量的过程,以及辨析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物体的一端对齐0刻度,另一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测量的时候尺要放平。】

(3)测量几厘米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学会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了吗?学会了,我们就坐神气准备看比赛吧。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量一量1号(7cm)和2号(4cm)小青蛙分别跳了几厘米。学生测量;

指名说一说是从刻度()到刻度()是()厘米。

2、量大约几厘米。

谈话:3号青蛙和4号青蛙分别跳了几厘米呢?我们量一量,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3号(比6厘米多一些)和4号(比6厘米少一些)的测量情况。(1)提问:3号跳了几厘米?4号呢? 预设:生1:比6厘米多一些。

生2:大约6厘米。(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说明:2号和3号的长度都不是正好6厘米,但是很接近6厘米,我们就可以说是“大约6厘米”。(齐读:大约6厘米)

3、画几厘米。

谈话:第一轮淘汰赛谁被淘汰了?(2号青蛙)接下去我们进入冠军争夺赛。课件出示:

(1)提问:谁是冠军?我们把掌声送给它。

(2)谈话:蟋蟀也来了,它想挑战冠军,它要跳几厘米才能超过1号青蛙?

指名回答。

蟋蟀最终跳了8厘米,你会把这条8厘米的线段画下来吗?自己试一试。

展示画法(介绍一下:从刻度几画到刻度几?)

(3)同桌互相检验。谈话:你们画得准不准呢?我们同桌互换检查一下。

五、巩固拓展,活化应用。

1、用断尺量。谈话:现在进入颁奖仪式,4号小青蛙得了第二名,它获得的奖品是一块橡皮,小朋友们你们能估一估这块橡皮大约长几厘米吗?把估计结果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估得准。(从学具中找出橡皮进行估一估)提问:要知道估计得对不对,我们可以怎样验证? 预设:用尺量一量。

谈话:可是4号小青蛙只有这把断了的尺,用它还能来量长度吗? 学生回答;

小结:一般我们从刻度0开始测量,特殊情况也可以从其他刻度开始测量,只要数一数,量了几个1厘米,那就是几厘米。

2、拓展练习

谈话:1号青蛙得了冠军,它得到的奖品是一条漂亮的项链,这条项链大约几厘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思考后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青蛙跳远”比赛的情境串联练习,使学生在一节课注意力最涣散的时候还能够做到全神贯注,通过情境使学生学会测量整厘米和大约几厘米的物体或者线段的长度,并且会画整厘米的线段,把课堂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顾总结:小朋友,今天这节课咱们和谁交上了朋友?关于这个新朋友你了解了些什么?

小结:在长度单位这个大家族里,厘米只是其中的一个成员,还有很多成员等着和你交朋友呢,这些成员叫什么名字、它们分别有多长、和我们今天认识的1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留到以后的数学课上再来研究。

2、布置课后作业

谈话:刚才我们知道了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那食指的长度和手掌的宽度大约是几厘米呢?请你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课后把它完成填在练习纸上。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常用厘米作单位。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几”是几厘米。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

详细介绍: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按照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思路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正厘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帮妈妈锄地。它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有小。)

2.量课桌。(1)让学生选择一个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文具盒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不一。)

3.师:大家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所说的数不同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4.导入揭题:你们的办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今天,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这一环节密切联系生活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起重视。]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

1.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师发给的米尺,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刻度数、刻度线、刻度0。探究二:认识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一听电脑博士的介绍。

(多媒体动态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并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l,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请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你能用两个手指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师做拇指与食指比画状。)

3.记一记:请小朋友看看这一段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

学生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

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数吗?

4.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相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这一环节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l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自始至终,他们都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学习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数。

(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

出示书上量一量的主题图,要求学生按图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3)实物投影演示正确量法与错误量法,进行辨析比较。

(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o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题。(媒体出示,关键处闪动识别。)

(6)学生填写书上量一量中的铅笔长、线段长。

2.量非整厘米数。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两条线段(红线段与蓝线段),要求男生测量红色线段的长,女生测量蓝色线段的长。

(2)交流:男生可能说红色线段长8厘米,女生可能也说蓝色线段长8厘米。

(3)比较:红色线段和蓝色线段一样长吗?(电脑验证不一样长。)

(4)辨析:红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多一些,蓝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线段都可以说是大约长8厘米。以后我们遇到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7)学生活动:先估计,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题。)

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计、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交流反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计的?相机表扬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决问题的学生。

(二)画整厘米的线段。1.学生尝试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

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注意肯定其他画法。)

3.检验:用尺量一量所画线段是不是4厘米。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检验。)

(2)想想做做第6题。(鼓励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可谓学以致用。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更可贵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小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延伸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作单位的。

[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附:教学小资料

人们在文化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从他们的生活环境中选取计量单位的。例如,以成年人足的长作为英尺,以手指关节的长作为英寸,以千步作为里等等,这样确定计量单位,显然缺乏合理性。1790年,法国的一位科学家他雷兰提出了制定一个世界各国通用单位的建议。

1795年,法国的学者取得世界各国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线上从北极到赤道的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的单位,叫做l米。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测量了整整七年,实际还只是仅仅测量了西班牙的巴赛罗纳和法国的敦刻尔克之间的距离。通过计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

后来1960年的国际会议规定:一米为氪(K8)原子在真空中发射的橙色光波波长的1650763.73倍。1米的百分之一就是l厘米。

3.1.1认识厘米|人教课标

第三篇:《认识厘米》教案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认识厘米)

课型

新授课

已有知识

能简单的测量物体。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能应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4、感受测量单位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操作的能力,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感受度量的本质。

2、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能估测较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感受度量的本质。

教学准备

1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1块长4.5厘米的橡皮、1根长7厘米的吸管、1张6厘米长4厘米宽的照片、1张18厘米长12厘米宽的照片、20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

教学过程

学习阶段

教学活动

学习活动

教学策略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1、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测量,在学习之前老师有件事情想请大家帮助一下。这里有一张咱们的合照,老师想在网上买一个合适的相框,如果想要定制和这张照片大小合适的相框,我还应该知道什么?

生:相片的每个边的长度。

师:那么现在我们就来量一量这张照片,先来量这张照片的短边。(提前渗透哪个是短边)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三种不同规格的测量工具,分别是小方块,橡皮,吸管,在学具袋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工具进行测量,看谁测得更准确?

(同桌小组讨论交流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

学生汇报。(选择的工具是什么,有多长。)

生1:我们组测量照片有4个小方块那么长。

(师:量的时候用正方体的边量)

生2:我们组测量照片比1个橡皮少一些。

生3:我们组测量照片比1根吸管少很多。

(1)同一张照片,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生:用的工具不同

(2)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结果一样呢?

生:统一用同一种工具。

(3)那这些方法中选哪个更好呢?

生:小木块,正好四个。

师:你们真了不起,在古代的时候就有一位秦始皇他统一了度量衡,将长度统一为一个标准,现在国际上就统一了长度标准,你们手里拿的小木块的边长就是这个标准,它的长度就是1厘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厘米有多长。

厘米用符号表示是cm。

1号学具袋:

1个1厘米的小方块、不同长度的橡皮、不同长度的吸管、1张6厘米长4厘米宽的照片)

板书出示。

PPT出示。

同化新知

二、认识厘米并充分感受1厘米。

估测物体的长度。

1.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

我们一起用小手把正方块拿起来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把小方块拿走,晃一晃小手,再把小方块拿回来,看看你比的还是1厘米吗?不是的赶紧重新调整。

好,睁大眼睛看看1厘米有多长,记在小脑袋里哦,现在所有人闭上小眼睛,回忆一下1厘米有多长。

同学们现在都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现在请擦亮你们的小眼睛,找一找现在你周围的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吗?或者你同桌自己身体上的也可以,赶紧找一找。

生:大拇手指甲

师:快用小方块比一比,你找到的东西是不是1厘米。不是的话,差了多少?

生:…

2.估测长边长度再进行验证。

师:刚才有的同学已经用小方块测量出这张照片的短边为4个小方块长,那么也就是4厘米长。接下来同学们 来估测一下这张照片的长边的长度是几厘米?

生:6厘米

师:用你们的小方块来验证一下。(投屏验证)

逐渐抽象

三、制作尺子。

(测量的本质,图形都是由多个单位组成的。)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张大的合照,老师如果想要为我的这张照片定制一张相框的话,是不是应该要量一下它的边长?现在开始用你手中的一个小方块测量它的短边。(给大家30秒钟时间)

师:好了时间到。我想问一下大家量完了吗?

那么你们在量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麻烦?

生:一个一个很麻烦

师:那一个一个很麻烦,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小方块,怎样做我们不麻烦呢?

生:放在一起粘一串儿。

那你们开始粘成一串吧。

师:那为了方便,清楚的看出到底这个物体的长度有多长,老师还把他它标上了数字。在量物体的时候要与这一边对齐,那么我再标上一个数字应该是几?

生:0

现在你们看他像什么?

生:格尺。

师:你们很厉害,你们的想法创造了一把尺子。

学生将小方块连接

教师投屏演示。

出示PPT

活动操作教学

四、认识1、2、5厘米的表象,认识刻度尺,使用刻度尺。

1.拿出你们的尺子观察一下,都有什么?

生:刻度线、数字···

2.师:那你们能不能找到你们的尺子上的1厘米?(可以拿小方块比一比)

生:1-2、2-3、1.5-2.5···

师:那么无论是1-2还是2-3,它的长度都是1厘米。

师:那你们能找到2厘米吗?

师:那你们能找到5厘米吗?

师:那么你们找到10厘米吗?···

3.在找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从0到第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生2:几厘米就有几个厘米。

4.你们观察的这么仔细,那么咱们用尺子量一量照片的长边。(学生活动)

(1)找正确的孩子演示

(2)讨论其他有错误的孩子错误的原因。

5.我们可以量出物体的边长的长度,那这样一条线段的长度你能量出来吗?开始任务一。

6.会量一条线段的长度了,你能画出1条4厘米长的线段吗?开始任务二。

学生独立完成,找一找,说一说。

五、活动巩固。(估测。)

师:其实测量在生活中也有很大应用。你们知道乘车免票线吗?有没有同学知道现在大部分乘车的免票线是多少?120厘米。

老师这里有一个免票线的标准,哪位同学来跟这个免票线比一比呢?

生:比免票线高。

师:估测一下高几厘米呢?检验一下。

那么刚才我们说是120厘米,还可以用什么表示呢?

生:1米2

那么这里面的米等更多的长度单位我们以后还会继续学习。

六、总结评价

1.自我反思

(1)我学到了哪些?

(2)还有意外的收获吗?

(3)这节课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4)还有哪些疑问?

2.评价提升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还知道了尺子是怎样制成的。

估测所量同学身高与免票线的距离。

七、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

——厘米

(1厘米)

八、教学反思

第四篇:《认识厘米》教案

数学 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2课时

教案

《认识厘米》教案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二、新授。1.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苏教版

2016.08 数学 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2课时

教案 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3、教学量一量。(1)出示一支铅笔。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4)打开书第62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线呢?为什么接近8厘米?

苏教版

2016.08 数学 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2课时

教案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5、教学例4。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分三步画: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一试,画一画。(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6、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估计。(2)再测量。(3)同学间交流数据。

2、完成“想想做做”第5、6、7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苏教版

2016.08

第五篇:教案认识厘米

《厘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75—76页。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尺子测量生活中较短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一厘米小棒,长方形卡片,彩笔,橡皮,课本。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发生在古时候的小故事,一起来听。(播放发福的新衣)

师:对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师傅手大,徒弟手小。

师:有道理,就像我和你们,谁的手大?(生说)师:没错,那什么是一拃呢?

师:大家伸出小手来,像老师这样把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这一段就是一拃。谁敢上来跟我比一比。

(师生比较一拃,看谁的一拃长)师:手大当然拃也大。

师:谁有办法让故事中的阿福能穿上合适的衣服呢? ① 师傅量师傅做②徒弟量徒弟做③用尺子量。

(师跟上评价:这个主意好,这是个好办法,这个建议不错)

师:从同学们的办法中我知道了,看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

二、探索实践,构建新知。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有同学说可以用尺子量,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呢?(三角尺,直尺,卷尺等)

师:尺子的种类有很多,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桌子上这把最常见的直尺,来,看着你的尺子,仔细观察一下,尺上都有什么?看谁的发现多?

师:为了方便大家看的清楚,老师把尺子放大了,看大屏幕,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学生说)师:谁还有补充?

(及时评价: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师帮助梳理:

数:一起来看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从小到大排列)从几开始的?(闪烁0指名说)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0,它在尺子上表示起点,也就是开始的意思。尺子上的这些数我们都称它为刻度。

线:大家看到的这些长短不一的小竖线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刻度线。细心的小朋友一定发现了每条长刻度线的下面都对着一个数字。

字母:这两个小小的字母cm表示什么?(厘米)板书:厘米(齐读)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它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这个新朋友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1)认识1厘米。

师:1厘米有多长呢?在尺子上能不能找到?

师:看这把放大的尺子,就像这位小朋友说的,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能在你的尺子上找到它吗?找一找,并指给同桌看一看。

师: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生说课件出示)

师:谁能找到两个?谁想多说几个?

师:我们把所有的1厘米都请出来,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每两个数字之间都是1厘米或尺子上有很多1厘米)师:尺子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拿出这根蓝色的小棒,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你觉得这根小棒有多长?(1厘米)放到尺子上验证一下,是1厘米吗?

师:拿着这根1厘米长的小棒你有什么感觉? 生:1厘米很小,1厘米很短。

师:是啊,1厘米很短,现在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的拿住它,手指不要动,用另一只手轻轻地把小棒抽走,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

师:好,放下手,把小棒放回学具盒,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睁开眼睛,再用手比划比划,放到尺上看一看你比划得准不准。再拿起来互相看一看。

师:大家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度和这根小棒差不多,大约也是1厘米呢?可以从我们的身边或身上找一找,说给同桌听一听。

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找出手上的1厘米,食指的宽度。

师:大家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找一找,好吗?

3、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2厘米呢?能在你的尺子上找到吗?谁找到了?(指名说0-2)课件演示

师:你为什么认为它是2厘米呢?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师自己说:有2个1厘米就是2厘米)师:谁还能找到不同的2厘米?(指名说:从刻度3到刻度5……)

师:先给大家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别人在说的时候,大家都看着自己的尺子,用手指一指,判断他说的对不对,好吗?

师:在尺子上除了能找到1厘米,2厘米外,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厘米数吗?先别着急,听老师的要求:每人在尺子上找到一个厘米数,说给小组内同学听,一人说时,组内成员都看着自己的尺子判断他说的对不对,如果有错帮助改正,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开始:

(小组合作)

师:都完成了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请大家把尺子放在你的面前,伸出两只手的食指,我说,你们在自己尺子上找,左手指开始的刻度,右手指结束的刻度,并且说出是几厘米。听好:刻度0到刻度8,刻度0到刻度5,刻度0到刻度17.师:通过刚才我们找的这些厘米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评价:说的好,真善于发现规律,把掌声送给他)

师: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看大屏幕,从刻度4到刻度10是几厘米?谁看出来了? 生:6厘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好吗? 生可能会说:①数一数有6个1厘米 ②10减4等于6厘米

师:你真聪明,大家说他的这个办法可以吗?善于总结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值得大家想你学习。

师:咱同学们可真有办法,看来如果不是从刻度0开始,我们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也可以用大数减小数的方法知道是几厘米。

4、巩固练习

师:听说大家在学习厘米的知识,动物王国里的蟋蟀和蚂蚱也来到了咱们的课堂上,他们俩要比赛跳远,想请大家当裁判,你们愿意吗?可要仔细看啊!

课件演示:蟋蟀:12厘米 蚂蚱:10厘米

师:首先有请蟋蟀先生,他跳了几厘米?再来看蚂蚱先生,他跳了几厘米?谁是冠军?祝贺蟋蟀,给他发一个大奖杯!

5、用厘米量。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大家想不想用我们的尺子亲自动手量一量啊?请大家从学具盒里拿出红色纸条,量一量这张纸条长几厘米,量完后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

(生动手测量)

学生到前面投影展示自己量的方法。

师:这位小朋友到前面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量的好吗?

师:你们量的结果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谢谢你给大家做了一次正确的示范。

师:看到大家都在动手测量,有一位小马虎也想来凑热闹,一起来看他是怎么量的。(课件出示两种错误量法)师:你对他的测量有什么想说的?

师:看来在量物体的长度时,我们首先要把尺子放平,还要注意一般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线,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边说边板书:量:尺子放平 对准0刻度线

师: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帮小马虎量一量橡皮的长度好吗?从学具盒里拿出橡皮量一量。

师:橡皮长几厘米?(6厘米)

师:小马虎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也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真得感谢大家!

6、测量一拃,了解自己身上的尺。

师:还记得故事中的师傅和小徒弟吗?他们的一拃分别是多长呢?看大屏幕: 课件:师傅一拃长大约19厘米,徒弟一拃大约14厘米。

师:其实在实际测量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量的长度并不正好是几厘米,而是比几厘米多一点点或少一点点,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想不想知道自己的一拃有多长?赶快动手量一量,量完了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一拃有多长。

找一个小组起来介绍。

师:每个人的手的大小不一样,一拃的长度就不同,一拃的长度还有手指的宽度都是咱们自己身上的尺。在平时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自己身上的尺帮助我们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四、总结

师: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下课!

下载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案[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案[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 通过解读直尺,认识长度单......

    《认识厘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设计及教后感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认识厘米》第61-6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沈庆欢 一、创设情境,统一标准。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答)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故事,故事里还有一个问题呢,可要仔细听呀! 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想一想,徒弟为什么会把......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一个问题,可要听仔细咯! 引入“阿轩的新衣” 这衣服怎么做小了呢?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老人的手比较大,小孩的......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不同的标准来量物体的长度,结果也是不同的。知道统一单位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识尺。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目的]: 1. 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 2.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

    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