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月活动教案
会变的小手(语言)
活动目标:1.感受儿歌的语言节奏和韵脚的重复
2.通过观看、倾听学习儿歌,进行仿编儿歌 3.萌发表演的兴趣,愿意大方地表现自我 活动准备:收集手指可以变成什么 关于手指的谜语 活动过程:1.谜语导入
教师说出谜语‚五个兄弟,长短不一,有骨有肉,长短不齐。‛
请幼儿猜猜看这是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可以用‚你们每个人都有哦‛‚是我们身体
一部分,我们经常要用到它‛等
2.教师启发幼儿通过做动作来学习儿歌
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两到三遍)
教师:我的小手可厉害了,会变魔术。刚才它变成了什么呢?
在幼儿反复朗诵多遍后,引导幼儿感知‚韵‛。
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3.教师有意让幼儿看‚哪里变了‛,引发幼儿访编儿歌。
教师进行变动作活动,请幼儿看看哪里变了。(将三、四句的
动作变成小狗和小花)
教师:你们的小手还能变成什么?
在反复玩几遍后幼儿发现:动作变一变,可以编出新的儿歌 教学材料:[儿歌]会变的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十个手指头。
变成星星闪啊闪,变成风车转啊转。
改变:
变成小狗汪汪汪,变成小兔跳跳跳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体育)
活动目标:1.复习原地转圈和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 2.学会用眼睛看信号 3.奔跑时能避免碰撞
活动准备:1.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学会歌表演‚小蝌蚪‛ 3.奔跑时能避免碰撞
活动过程:1.准备活动:音乐表演‚小蝌蚪‛
教师创设情境:小朋友们,现在老师是青蛙妈妈,你们是小蝌蚪,我们一
起做操吧。跟着妈妈点点头,跟着妈妈蹲一蹲,跟着妈妈游一游,跟着妈妈向
上跳,在和妈妈抱一抱。
2.教师通过提问交代游戏名称及规则,并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教师: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今天我们就玩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游戏规则:小蝌蚪自由地游来游去,当听到‚妈妈在
哪里?‛时,就原地转圈仔细想;当听到‚快找妈妈去!‛时,首先看清妈
妈在哪里,然后赶快跑到妈妈身边,注意千万不能撞到别人。
教师和配班教师戴上不同的头饰,组织幼儿游戏3次(每次戴青蛙头饰的
人要不同。)
由幼儿扮演‚青蛙‛,并增加青蛙数量在游戏4次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快速找到‚青蛙‛的经验与同伴分享 4.教师引导幼儿表演‚一只青蛙‛,做放松整理的动作 活动反思:
河里的小蝌蚪(绘画)
活动目标:1.学习用手指朝不同的方向大胆地点画小蝌蚪的方法,对手指画有兴趣。
2.学习水粉平涂的技能 3.学会关注小动物的身体
活动准备:1.自然角里提供小蝌蚪让幼儿观察 2.每组两盘黑色水粉颜料及抹布 3.大的铅画纸张,油画笔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1.先由画小河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春天来了,河里的冰雪都融化成了又清又凉的水。小朋友,我们用颜料画一条小河吧。
2.引导幼儿学习用油画笔在大张铅画纸上练习近平涂的方法
教师:这是油画笔,我们用它来蘸水粉颜料画小河,先用它在颜料里蘸一下,在盘子边舔一舔,然后从左到右在纸上唰颜料,刷完后把它放在一边晒干。
3.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状态
教师:看看谁在水里游来游去啊?小蝌蚪是什么颜色的?长的什么样子?它们怎么在水里游泳的?
4.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小蝌蚪的画法
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形态(大大的头,逐渐变细的身体和尾巴)
引导幼儿自己探索并发现小蝌蚪的画法:手指蘸黑色颜料点在画纸上,在轻轻提起向后一拉,一只小蝌蚪就画成了。5.集体作画,教师总结经验 6.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 活动反思:
猫捉老鼠(唱歌)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
中老鼠的不同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老鼠动作造型;
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有节奏地做老鼠跑、吃米等动作。
3.在教师的提醒下知道遵守游戏规则,扮演老鼠时,蹲下后不随变
移动,等大猫唱完最后一句时,才能跑回座位。活动准备:1.日常生活中观察过老鼠之类的小动物,并用动作表现过他们的造型。2.老鼠和猫的头饰各一个 3.幼儿用书:《猫捉老鼠》,投影仪 4.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看《猫捉老鼠》的图片,幼儿回忆原有了解老鼠的经验。
幼儿回忆以往观察的经验,尝试用不同动作表现老鼠的造型
教师反馈幼儿的典型动作,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和身体的屈伸来表现老鼠跑、吃米、睡觉。
2.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边唱歌曲边学习表演2到3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变现歌词中老鼠的不同动作。
教师戴老鼠头饰唱歌,引起幼儿对歌词内容的关注
教师提问歌词内容,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的不同动作。
教师唱歌曲,同时带领幼儿边唱边表演,引导幼儿用创编的动作表现歌词的内容。
3.出示猫头饰,启发幼儿猜测第四段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变现歌词。
教师出示猫头饰,启发幼儿猜测歌曲的第四段歌词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第四段,验证幼儿的猜测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用怎样的演唱速度,力度来表现歌词的内容
幼儿与教师一起演唱歌曲,做大猫的动作 活动反思:
熊宝宝的小芽芽(语言)
活动目标:1.感受故事中有趣的情景。学说短句:‚长啊长,长大了。‛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通过游戏、想象、猜测感知和
理解散文意境。
3.愿意在集体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长大的快乐、自豪。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熊宝宝的小芽芽》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1.通过游戏,学习散文短句:‚长啊长,长大了。‛
教师:让我们变成一颗小树吧!
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变成小树,大家边说‚长啊长,长出
小芽芽来了‛,边将自己的身体由蹲着的姿势渐渐地变成站着的姿势。
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感受成长
教师:除了小树可以成长,还有什么也能长大?
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任何一种可以由小变大的植物或动物。边做动作边说短句:长啊长啊,长出小芽芽来了。长啊长,长大啦!
鼓励幼儿随着教师一起说短句。
2.朗诵散文,感受散文中有趣的情景:‚天是蓝蓝的,云是白白的,草是绿绿的,花是红红的。‛
阅读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教师朗诵散文一遍。感受蓝蓝的、白白的、绿绿的、红红的情景。
感知故事的名称,学习词汇:‚小芽‛、‚长大‛。3.完整倾听散文,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参与活动。
在轻柔的音乐中,教师引导幼儿边看书边朗诵散文
当朗诵到‚长啊长,长大了!会不会长出….?‛时,教师故意拉长声音,启发幼儿参与朗诵。
教师朗诵时用夸张的动作表现散文中重复的部分,引导幼儿进行集体朗诵。活动反思:
桃花开了(手工)
活动目标:1.学习捻纸团和黏贴的技能,发展小肌肉动作 2.对美工活动有兴趣,激发创作美的欲望 活动准备:1.带幼儿观察桃树,了解桃树、桃花的特征
2.各种红色、白色褶皱纸,贴了一些树叶的小树枝、浆糊,抹布 活动过程:1.欣赏教师做的‚桃花树‛,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到过?
教师:我们的花园也要种桃花树,小朋友们一起来做‚桃花树‛打扮‚花园‛好吗?
2.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教师制作的‚桃花树‛,猜测制作方法
教师:猜猜桃花树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出来的呢?
3.观察范例,猜测、讨论制作方法;认识制作的材料,学习捻和粘的方法。
幼儿发言
教师总结:用手揉揉、团团,把皱纹纸粘成小小的花朵,抹上浆糊,贴在小树枝上,一朵桃花就开了。看看谁的‚桃花树‛上的桃花又多又好看。
4.幼儿制作‚桃花树‛,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把纸团捻紧,让桃树上长出许多桃花
提醒幼儿抹过浆糊后,用抹布擦干净手,养成良好的美工习惯 活动反思:
瓶子和盖子(科学)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罗纹等)选择合适的盖子。
2、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活动准备:
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和罐子。活动过程:
1、用情境小鹿妈妈请小朋友帮忙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1)提问:‚小朋友看看,谁到我们班来做客了?小鹿妈妈正准备带鹿宝宝们出去旅游。她准备了许多有用的东西放进瓶子里,可是不小心瓶盖子全乱了,这下该怎么办呢?鹿妈妈真着急呀!没有了盖子,瓶子好用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瓶盖的作用: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吃的东西就会变的不卫生。(3)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来帮助小鹿妈妈呢?
2、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根据某种特性为瓶子选择合适的盖子。(1)提问:‚小朋友都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那我们今天就来试试。看谁能为小鹿妈妈找到最合适的盖子并盖紧。‛教师观察幼儿是如何尝试给瓶子选择盖子的。
(2)幼儿将先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鹿妈妈(老师)检查,是否正确配对并盖好了。
(3)启发幼儿谈谈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的。
老师:你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好朋友的?为什么这个瓶盖正好能盖上呢?找一位没配好的幼儿提问:你的瓶子找到好朋友了吗?为什么没找到?再找找看,(教师拿起一个不配的)问:这个行吗?为什么不行?(4)幼儿再次尝试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小朋友,现在我们再换一个瓶子来找瓶盖朋友,找到后,想个办法把它盖紧。幼儿操作。
教师:1请一位小朋友拿着盖好瓶盖的瓶子出示给大家看,提问:你的瓶盖盖紧了吗?你是怎样用你的小手把盖子盖上的?(旋上、转上)。你是用拧的方法,为什么这个瓶盖要拧?你们发现瓶盖和瓶口有个小秘密吗?里面有一圈一圈的叫罗纹。有罗纹的就要拧。是不是你们每个小朋友都用拧的方法呀?
2请一位按瓶盖的幼儿出示瓶子。提问:你的瓶盖是拧上去的吗?你是怎样盖瓶盖的?这个瓶盖有没有罗纹?(没有)我们就用按的方法,要用点劲!
3、用情境方式结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将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小鹿妈妈。活动反思:
给椅子朋友洗个澡
活动目标:1.学习擦洗小椅子的方法
2.愿意自己擦椅子,关心环境卫生 活动准备:湿抹布若干(数量和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1.教师和幼儿猜谜语,引导对椅子的观察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啊,王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你们来猜猜看是什么。‚有腿不会走,有背不会弯。活动室里有,我们少不了。‛
教师:原来是我们的椅子朋友啊,他们在哪里呢? 2.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椅子的形状,了解椅子的结构
教师:你们的椅子朋友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今天来给我们的朋友检查检查,它们干净吗? 教师:哪里不干净,那么让我们一起给我们的椅子朋友洗个澡吧 3.教师讲解擦椅子的方法
4.幼儿相互比试一下,教师进行点评 活动反思:
小球球大太阳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搓团等方式做出可爱的太阳,在进行加工,完成作品。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让幼儿喜欢手工,喜欢和同伴一起动手 活动准备:
报纸、各种各样颜色的油画棒,浆糊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主题 1.小朋友,你们见过太阳吗?你们见过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画过太阳吗?今天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做太阳。2.出示作品,引起幼儿兴趣
二、示范做法
1.我们要双手把报纸小纸条搓成小团团
2.然后用浆糊把小团团黏在硬纸板上,做成太阳的样子 3.最后在做好的太阳上图上喜欢的颜色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要求:
1.要用力的搓小团团
2.上色时注意颜色的搭配 3.注意手上,神圣的整洁
四、讲评作品
幼儿相互欣赏作品,说说谁做的比较好。
活动反思:
不做‚花脸猫‛(健康)
活动目标:
1、知道有鼻涕用手绢擦,学习正确擦鼻涕的方法。
2、喜欢做爱清洁的孩子,会保护鼻子。活动准备:
1、小朋友自带手绢,准备纸巾。
2、纸偶猫。活动过程:
1、怎么变成了花脸猫?(出示纸偶猫,操作纸偶讲故事)
师:‚这只小猫叫白白,白白流鼻涕了,它左抹一下,右抹一下,抹得满脸花,大家叫它‘花脸猫’‛。
师:‚白白很不高兴,小朋友你们知道白白为什么会被大家叫‘花脸猫’吗?‛
幼1:‚白白流鼻涕了。‛ 幼2:‚白白的脸上都是鼻涕。‛
师:‚白白流鼻涕了,而且它不会擦鼻涕,抹得满脸花。‛
2、怎样没有花脸猫。(师操作纸偶与幼儿进行对话)
师:‚你们有过‘花脸猫’吗?‛‚你是怎样没有花脸猫的?‛ 幼1:‚鼻涕用纸擦,不要用手擦。‛
幼2:‚鼻涕不要擦在衣服上。‛(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如果有了鼻涕怎么做)
师:‚小朋友愿意教教白白,有了鼻涕怎么办?怎么擤鼻涕,擦鼻涕的?‛ 幼1:‚拿纸擦。‛ 幼2:‚用水冲掉。‛
师:‚请个小朋友到前面来演示一下,你有了鼻涕是怎么擤的,谁愿意来?‛(引导幼儿大胆在集体前演示用手绢或面巾纸把鼻涕擤出来)
3、学儿歌《擤鼻涕》。师:‚我们可以将这个擤鼻涕编成一首儿歌,你们先来听听这首儿歌 《擤鼻涕》。‛(教师边说儿歌边演示擦鼻涕的动作):打开小手绢,捂住小鼻子,堵住一个孔,轻轻擤一下,合起小手绢,擤擤另一边。
师:‚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念一念这首儿歌,好吗?‛(师带领幼儿说儿歌,结合说儿歌,学习正确擤鼻涕的方法:打开手绢,放在鼻子上,用手捂 住一侧鼻子,稍用力擤出鼻涕,再按住这侧,擤出另一侧的鼻涕)
4、手绢还有什么用?
师:‚刚才我们学了儿歌,也知道了怎么样来用手绢擤鼻涕,那你们知道手绢还能做哪些事情吗?‛ 幼1:‚手绢可以擦脸。‛
幼2:‚手绢可以擦嘴巴,嘴巴脏了。‛(鼓励幼儿大胆发散思维)活动反思:
蛋宝宝(科学)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蛋的兴趣。
2、知道鸡蛋和鹌鹑蛋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准备:
鸡蛋、鹌鹑蛋若干,母鸡和鹌鹑图片各一幅,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寻找蛋宝宝并与蛋宝宝做游戏。
二、知道鸡蛋和鹌鹑蛋的外形特征。
教师:刚才是怎样与蛋宝宝做游戏?蛋宝宝为什么可以滚动?搓蛋宝宝时有什么感觉?它们的妈妈是谁?
三、游戏:给蛋宝宝送红花
提问:你喜欢哪一种蛋宝宝?为什么?
四、找出鸡蛋与鹌鹑蛋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提问:鸡蛋与鹌鹑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结:鸡蛋与鹌鹑蛋的相同之处:都有蛋黄和蛋白、蛋壳,都是椭圆形,都有营养,都可以进行孵化。鸡蛋与鹌鹑蛋的不同之处:大小不同,蛋壳上的花纹不同,妈妈不同,孵化出来的宝宝不同。
五、自己剥蛋壳并品尝蛋宝宝。活动反思:
小雨点(语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在看看、讲讲、做做中学习诗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活动准备:
1、三幅场景图(花园中花儿开放了;池塘里鱼儿在摇尾巴;树林中树枝长出了嫩芽)。
活动过程:
1、感知小雨点。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雨声)
师:‚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哗啦啦、滴答滴答)师:‚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时特别高兴,边落边唱:‘沙啦啦,沙啦啦’‛。
2、通过师生活动,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初步理解诗歌内容。(1)播放视频,回忆已有感知诗歌内容。
(2)帮助幼儿初步掌握诗歌内容,体验春天给事物带来的快乐情感。师:‚小雨点,沙啦啦,唱着歌儿落在什么地方?(出示场景图)①小雨点落在花园里。
师:‚小雨点,沙啦啦,落在花园里,花儿怎样了?‛‚花儿会说些什么呢?‛ 师:‚花儿喝到了雨水,一朵一朵都开了,好像张开了嘴巴在说话。②小雨点落在池塘里。
师:‚小雨点,沙啦啦,落在池塘里,池塘里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小鱼游来游去,很开心)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小鱼很开心?‛(尾巴在摇来摇去)(师小结,朗诵:小雨点,沙啦啦,落在池塘里,鱼儿摇摇小尾巴)③小雨点落在树林里。
师:‚小雨点,沙啦啦,落在树林里,树林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小树的叶子慢慢变绿了,变大了。(引导幼儿边做树发芽,边学短句:树枝长出新嫩芽)
(师小结,朗读:小雨点,沙啦啦,落在树林里,树枝长出新嫩芽)
3、学习诗歌。师:‚小雨点,像个顽皮的小娃娃,一会儿落在这儿,一会儿落在那儿,使春天变得非常漂亮,我们把他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就叫《小雨点》。(1)幼儿边看课件边听老师朗诵2遍。(2)幼儿跟老师集体念2遍。
4、结束。
师:‚小雨点还可以落在哪里呢?‛ 活动反思:
兔子音乐会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结构与节奏,掌握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
2、大胆探索、创编小兔的动作,并能跟着音乐节奏运动。
3、享受游戏情景营造的快乐,发展空间协调能力和结伴交往游戏的能力。活动准备:
1、兔子头饰若干。
2、录音机,《郊游》音乐,节奏鲜明的兔子舞音乐。
3、草地。活动过程:
1、在《郊游》音乐中师幼出场
兔姐姐:‚小兔子们,兔姐姐带你们森林里去玩吧。‚(师幼围圈走,拍手)‚终于到森林了,真累啊,快坐下休息会吧。‛
2、用‚兔姐姐‛教学的方式,学习小兔子跳、蹦两个基本动作。(1)学习第一个基本动作:兔子跳。
兔姐姐:‚你们知道吗?今天我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现在啊我要练习了,不然大家要笑话我的。‛
‚小兔子们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参加兔子音乐会呀?‛(幼:想)兔姐姐(做思考状):‚那么和我一起来先来学兔子跳了吧。‛
兔姐姐:看,兔子跳是用脚尖轻轻地跳,低低地落下,像我这样。还要有节奏,瞧这样。示范:‚小 兔 跳跳跳‛(跳 跳 跳跳跳)(2)幼儿自由练习。
(3)学习第二个基本动作:兔子蹦。兔姐姐:‚小兔子们跳的真不错,如果再加上兔子蹦起来的动作就更好看了,瞧我这样。‛示范:‚蹦嚓 蹦嚓 蹦嚓 蹦嚓‛(跳 跳跳跳跳 踢腿 并拢 踢腿 并拢)
‚小兔 跳跳跳; 蹦嚓 蹦嚓 蹦嚓 蹦嚓。‛(跳跳 跳跳跳 踢腿 并拢 踢腿 并拢)
4、进一步熟练韵律动作,享受游戏情景的快乐。
‚小兔子们真棒都学会了这些动作,现在就让我这个兔子姐姐带你们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吧。耶,天黑了,小心在森林里迷路,小兔千万不要掉队,要跟紧兔姐姐哦!‛
众幼儿用基本动作组合成韵律动作前行。
师:终于到了,瞧,那有一块大草地上让我们在那里找个位置坐下来,等待音乐会的开始吧。‛
录音机传来有魔力的声音。师:‚小兔子们听,多好听的音乐啊,兔子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动起来、扭起来吧!‛ 劲舞音乐响起,众幼儿表演创编的兔子的各种舞蹈动作。有魔力的音乐再次响起,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共舞.师:小兔子们,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不然妈妈会担心的。‚
5、出场。活动反思:
小鸟哭了(社会)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了解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挂图。
3.纸,大树、叶子、小鸟(成形的)剪纸、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挂图一:
情景:天空一片乌云,一颗光秃秃的大树,有机只哭叫着的小鸟在树的上方盘旋。边飞边说:‚我没有家了,我没有家了‛。
1.看后自由讨论。
2.教师启发引导。
①你们看到了什么?
②小鸟哭了,为什么?
③大树为什么没有树叶?
幼儿讨论:大树死了,大树被人砍了,树枝被人折了,等等。
3、教师进行环保教育。
①师幼共同探讨树的用途:从根—茎,从茎—叶,从净化大气—防治沙尘暴。
②师幼共同探讨保护数木、花草的方法。
4.再看挂图一
启发幼儿想一想,小鸟现在没有家了,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办?
小结:教育幼儿要有爱心、同情心,来帮助小鸟建一个新家。
二、观看挂图二:
情景: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上,落满了叽叽喳喳的小鸟,他们在说:‚我有新家了!谢谢小朋友们‛。树的上方有笑眯眯的太阳公公,太阳公公说:‚小朋友们,你们做得好!‛ 树的下方有美丽的鲜花和绿绿的青草,蜜蜂、蝴蝶在上面飞来飞去的跳着舞。
三、操作:
1.通过观看挂图二,大大激发了幼儿帮助小鸟建新家的兴趣。
2.粘贴大树、小鸟,添画花草、太阳、蝴蝶等。
3.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创作。
教师说明用胶水的方法并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第二篇:敬老月活动教案
“敬老月”活动总结
1、大力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宣传氛围,张贴“敬老月”宣传标语,增强并强化居民敬老爱老意识。制定活动计划,从实际出发开展具有特色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
2、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敬老月”期间,我社区将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切实关心老年人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积极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生命质量,努力营造帮贫助老、关爱老人、共建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让老年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及全社会的关爱。
3、开展为老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志愿为老人多样化活动。把开展为老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把为老志愿服务活动与“创建文明城市”、“创先争优”和“七个一”活动结合起来,从办得到、老年人又迫切需要的事情做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
4、开展老年维权活动。“敬老月”期间,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老年优待政策和有关涉老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切实把各项惠老和老年优待政策落到实处,及时解决老年人优待政策落实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在衣食住行、人身和财产安全等方面积极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5、是积极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在“敬老月”期间,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老年文化健身娱乐活动,丰富
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展现当代老年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积极动员组织我社区的离退休人员参加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以满足老年人的文化需求,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丰富离退休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扶老助老活动。社区将积极组织辖区内的志愿者上门走访慰问困难老人,与困难老人聊天、谈心、了解困难老人的需求,为党和政府解决困难老人实际困难进一步摸清情
2013.10
“敬老月”活动教案
活动目的:
1.帮助老人回忆过去的往事,从而引导老人重温过去的快乐生活
2.丰富老人的生活,使老人摆脱无聊,孤独,从心灵上得到满足和快乐
3.让老人感受到一定的成就感,帮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自己和年老的消极认识情绪
4.给老人一个展示自己,结交朋友的平台,拓宽老人的社交渠道和朋友圈。
活动对象:
1.社区结婚60年老年人
2.社区全体居干
3.街道相关领导
活动人数:参加活动40余人
活动场地:社区计生人口文化活动室
活动经费:活动所用的横幅、矿泉水、生日蛋糕、鲜花、贺卡和纪念品等,学生自己筹集
活动时间: 2013年10月19日。
2013.10
“敬老月”活动教案、心得、总结
七年级(2)班
2013.10
永丰中学
“敬老月”活动教案、心得、总结
九年级(2)班
2013.10
永丰中学
第三篇:混龄班组3月活动教案
混龄班组3月活动教案
主备:李瑾
1.活动名称:《我知道的车子》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车的名称。2.观察并用简单词语描述车的外观。活动准备:
教学资源:《我知道的车子》
请幼儿从家里带来一辆玩具车。
活动过程:
请幼儿谈论自己知道的车。----你知道哪些车?它是什么样的?----你家有什么车?(自行车、小轿车)——你做过哪些车?你坐什么车去哪里的?
教师出示教学电子资源中各种车的图片,请幼儿说出这些车的名称并讨论相关的搭乘经验。
教师展示幼儿带来的玩具车,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车。---你带来的是什么车?
----它是什么颜色的?它有几个轮子?---你最喜欢什么车?为什么?
给幼儿发放学习单《上车喽》请幼儿回家后完成。2.活动名称:《一起去海边》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根据画面讲述故事内容。
2.说出故事中各种车的基本特征,如大小、声音、速度及搭乘人数。活动准备:
故事大书:《一起去海边》 CD:《一起去海边》
幼儿用书:《一起去海边》。活动过程:
请幼儿谈论自己去过什么地方,乘坐过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你曾经去过那里玩?和谁一起去的?坐了什么车? 出示故事大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共同讲述故事内容。----今天有一位朋友要去海边,我们一起看看它是谁?它是怎么去的?(引导幼儿观察大书的封面)
---看看它碰到了谁?---小狗准备怎么去?---山羊坐的是什么车?
3.活动名称:《开车去海边》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中各种车的声音并尝试模仿。2.表演故事并感受和朋友一起玩的乐趣。活动准备: CD,动物头卡,学习单。活动过程:
播放CD,请幼儿根据各种车的铃声猜测车的名称。---叭叭!是什么车来了?---七恰七恰!这是什么车来啦?
教师戴上故事围裙,操作故事纸偶,完整讲述故事。教师组织幼儿表演故事。
1.根据故事中角色的数量,请相应数量的幼儿表演故事。教师给当演员的幼儿每人发放一张角色胸卡,请幼儿记住自己要演的角色。
2.教师说故事旁白,请幼儿根据教师的提示表演故事。提醒幼儿要说出自己的台词。
3.表演结束后,换另一组幼儿继续表演故事。
给幼儿发放学习单《到幼儿园的方式》,请幼儿回家完成。
4.活动名称:《小火车》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内容,用肢体动作模仿火车的行进。2.跟随音乐旋律玩开火车的游戏。活动准备: 挂图,CD 活动过程:
请幼儿谈论有关火车的话题。
---你见过火车吗?火车是什么样子的?---你有没有坐过火车?坐火车去哪里? 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火车都经过了哪些地方?----哪里是山洞,哪里是铁桥?
----火车到站的地方为什么有很多人?他们在做什么? 教师播放CD,请幼儿听儿歌。
---你在儿歌中听到了什么?火车发出了什么声音?谁来模仿一下?
教师带领幼儿学念儿歌,并模仿幼儿用书画面上的动作图示的动作。
教师组织幼儿表演小火车钻山洞的情景。
1.两名幼儿双手高高地搭起来模仿山洞,共选八名幼儿布置成四个山洞。其他幼儿站成一排,后面的幼儿双手搭着前面幼儿的肩膀,一边跟着CD念儿歌一边玩火车钻山洞的游戏。2.表演结束后,换另一些幼儿表现山洞,继续玩火车过山洞的游戏。
5.活动名称:《猎人找小熊》 活动目标:
使用“上下”“里外”“前后”等方位词来描述空间位置。进行20以内的唱数。活动准备:
《我的数学》第4-5页。玩具熊或其他毛绒玩具若干。活动过程:
幼儿分组玩“猎人找小熊”的游戏。
1.一部分幼儿当猎人,闭上眼睛,从1数到20,其他人帮忙一起数,并监督猎人,不可以睁开眼睛。
2.另一部分幼儿利用这个时间把玩具熊藏好,猎人数到20后,就可以睁开眼睛找玩具熊。
3.其余幼儿不能说出玩具熊被藏的地方,但可以拍手的方式暗示猎人—当猎人接近目标时,用力拍手;远离目标时,轻轻拍手。
请扮演猎人的幼儿使用“上下”“里外”“前后”等方位词来描述小熊藏的位置,例如:“藏在布的下面”,“藏在柜子后面”,“藏在抽屉里面”。。。
请幼儿翻到《我的数学》第4-5页,分别将桌子下面的东西圈起来,把篮子外面的东西圈起来。
第四篇:张小丹开放月活动教案反思
校本教研活动
《圆的认识》教案
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第一节 出课班级:7.2 出课教师:张小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
2、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及观察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使学生充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特征及关系。【教学准备】圆的认识的课件、圆形的物体、圆形纸片、圆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平静的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面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水纹),你们发现了什么?
2、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圆形的瓷盘及剪纸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这些现象中,你们找到圆了吗?
3、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谁来说说?
4、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有的物体做成圆形是为了美观,而有的做成圆形,就有一定的道理,象车轮就一定要做成圆的,这是为什么呢?其中又有什么道理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引导探究新知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
2、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几分钟后分别从圆心、半径、直径各方面纷纷展示汇报。
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结果。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
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那是什么原因呢?你怎样发现的?
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及时引导梳理。主要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方面来认识。这里特别要注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板书:
圆的认识——平面曲线图形
圆心(o)圆中心一点 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 线段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确定圆的大小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直径(d)线段 通过圆心 两端都在圆上 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d=2r r=d/2
4、学习画圆。
你是如何画圆的? 先让学生订试画圆。再课件展示如何画圆。然后学生动手再练习,并强调画圆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圆大小 位置的确定
学校要修建一个直径是20米的花坛,你能帮学校画出这个圆吗?生演示操作
三 应用 拓展
1、基本练习
(1)投影出示 找出下列圆的半径 直径
(2)半径 直径的相关计算
(3)概念的判断和识别
2、应用练习。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如果车轮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结合课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 ?(举行篝火晚会时,人们总是不知不觉会围成一个圆形,为什么?平静的湖面扔一小石子,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月饼为一般都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看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道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来认识它,解释它、运用它。
(3)同学们学到现在,已经很累了,我们来轻松一下吧。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迷语。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电脑配上画面)
师:羊吃草的情况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吗?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最大范围有多大好吗?(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拴羊的绳子与这个圆有什么关系吗?(是这个圆的半径)钉在那儿的木桩是这个圆的什么呢?(是这个圆的圆心)如果要让这个羊吃草的范围更大一点可以怎么办?(把绳子放长一点,也就是把半径扩大)如果要让羊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吃草,可怎么办?(可以把木桩移动一个地方,也就是移动圆心的位置),这说明圆的半径与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而圆的圆心可以决定圆的位置。)
四 总结全课
1、质疑(篮球是圆形吗?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字母可以随意改变吗?)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不管怎么说,老师觉得同学们的学习表现是不错的,所以我提议:我们一起伸出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句号是圆形的)
校本教研活动
《圆的认识》教案反思
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第一节 出课班级:7.2 出课教师:张小丹
一、联系生活,体现生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圆形的。课末引导学生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1、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如教学圆心、直径、半径,不急于传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圆,发现圆中心的一点,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发现圆的一些特征;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看书,发现同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懂得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同时学会了观察、实验、操作、发现等学习方法,并伴随新知识的获得,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2、在画圆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像以前一样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圆的画法,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画圆的经验了,就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在学生介绍画圆的经验时,我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我很自然地解决了“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是圆的半径, 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问题,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会了圆的画法。
3.应用知识,体验价值。提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机演示自制教具车轮,让学生再好奇,愉悦的氛围中明白了车轮做成圆的车就跑的既快又稳道理。这些生活化的问题,对学生既有挑战性又体现了学习的乐趣。不足之处:
1、在本节课画圆的部分,没有在黑板上示范圆的画法,因此并没有规范学生对圆的画法的认识,学生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感觉,没有创设出一个理解的空间。
2、本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没有完全充分地发挥出来。
3、在尊重学生方面还应注意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2013年10月22日
太平乡中学教学开放月活动《有理数乘法》教案
2014.10.23 星期一 杜宝华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有理数乘法法则. 2.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在进行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能按照乘法法则,先考虑两乘数的符号,再考虑两乘数的绝对值,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的区别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本课要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先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规律下,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各应有什么运算结果,并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总结出规律,进而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规定的合理性.上述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什么叫“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等,都会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如何观察”上加强指导,并明确提出“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看规律”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 我们知道,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按照这种分类,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设计意图: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习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问题2 下面从我们熟悉的乘法运算开始.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3×2=6,3×1=3,3×0=0.
追问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 如果学生仍然有困难,教师给予提示:
(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
(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为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教师: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3×(-1)=-3,这是因为后一乘数从0递减1就是-1,因此积应该从0递减3而得-3.
追问2:根据这个规律,下面的两个积应该是什么? 3×(-2)=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造算式,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追问3: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正数乘负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设计意图:先得到一类情况的结果,降低归纳概括的难度,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3观察下列算式,类比上述过程,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2×3=6,1×3=3,0×3=0.
鼓励学生模仿正数乘负数的过程,自己独立得出规律.
设计意图:为得到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模仿、概括的能力. 追问1: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各填什么数?(-1)×3=
,(-2)×3=
,(-3)×3=
.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追问2 :类比正数乘负数规律的归纳过程,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负数乘正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追问3: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种情况下的结论有什么共性?你能把它概括出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已有的讨论过程,自己得出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并进一步概括出“异号两数相乘,积的符号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既使学生感受法则的合理性,又培养他们的归纳思想和概括能力.
问题4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3)×3=
,(-3)×2=
,(-3)×1=
,(-3)×0=
.
追问1:按照上述规律填空,并说说其中有什么规律?(-3)×(-1)=
,(-3)×(-2)=
,(-3)×(-3)=
.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负数乘负数的结论.因为有前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学生能独立完成.
问题5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看教科书. 追问:你认为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如果有困难,可先让学生看课本第29页有理数乘法法则后面的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归纳乘法法则,明确按法则计算的关键步骤. 例1计算:
(1);(2);(3).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教师说明:在(3)中,我们得到了=1.与以前学习过的倒数概念一样,我们说与-2互为倒数.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追问:在(2)中,8和-8互为相反数.由此,你能说说如何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吗? 设计意图:本例既作为巩固乘法法则,又引出了倒数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同时说明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乘-1之间的关系(反过来有-8=8×(―1)).
例2 用正数、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C,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利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内容:(1)你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2)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3)举例说明如何从正数、0的乘法运算出发,归纳出正数乘负数的法则.(4)你能举例说明符号法则“负负得正”的合理性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作业:教科书第30页,练习1,2,3;第37页,习题1.4第1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判断下列运算结果的符号:(1)5×(-3);(2)(-3)×3;
(3)(-2)×(-7);(4)(+0.5)×(+0.7).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理解. 2计算:
(1)6×(-9);
(2)(-6)×0.25;
(3)(-0.5)×(-8);
(4);
(5)0×(-6);
(6)8×.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情况.
2014年10月23日
太平乡中学教学开放月活动《有理数乘法》教学反思
2014.10.23 星期一 杜宝华
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运算的基础上。“有理数乘法”的教学,在性质上属于定义教学,历来是一个难点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有一个比较省事的做法是,略举简单的事例,尽早出现法则,然后用较多的时间去练法则,背法则。但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尽量考虑在有利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最大限度地使教学的设计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设计的思路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反思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2、精心设计的现实模型“水位变化,日期前后”使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规定合理性”与“规定必要性”都得到了事实的说明。: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本节课的引入部分通过幻灯片形象直观地展示学生熟悉的水库水位变化情况,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境。意在诱发同学们进行探索与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实际生活。
3、练习设计,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整节课内容安排紧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突破难点。根据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设计了“试一试”、“练一练”、“合作学习”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在教学中尽量用激励性和导向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比较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尽管最初的设计能体现一些新的理念,但经过课堂实践后,仍感到有许多不足。
1、课堂引入化时间太多。有理数的加法对本节课的作用不是很大,直接从水位变化的实例引出可以节省一些时间用于合作学习的环节。
2、“练一练”这一环节的题目设计的较难,对中下学生一时难以接受。重点应该是练习有理数乘法的法则,计算量不易太大。先从整数乘以整数,再进行分数乘以分数,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学生会容易接受。
3、整堂课感觉教师启发引导的较多,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空间较少。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014年10月23日
太平乡中学教学开放月活动《认识负数》教案
2014.4.7 星期四 杜宝华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
-15 ℃~-3 ℃
北京:
-5 ℃~5 ℃
深圳: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5.“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伸
1.学生交流收获。
2.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太平乡中学教学开放月活动《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2014.4.7 星期四 杜宝华
本节课教学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在小学数学里教学负数的知识(只涉及负整数的初步认识)出于两点考虑:第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负数。让他们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从而拓宽数学视野。第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负数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具体分三个层次:第一,用负数表示低于零度的温度,学生首次感知负数。第二,用正数或负数表示海拔高度,丰富对负数的感性认识。第三,初步揭示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认为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是关键。这其中温度计的观察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节课是节概念教学,对概念的建构应体现在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努力为学生的主体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注意适时的引领。因此,本节课预设从生活情景引入后,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的冲突(怎样用合适的数来表示北京与上海的温度),调动生活经验,主动接纳负数概念;然后借助海拔高度来尝试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进一步体验负数的意义;进而引导比较反思归纳等理性辨析活动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最后再通过适当的生活应用练习,丰富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建构。
第五篇:质量月活动
抓质量水平提升,促发展方式转变前言:
——记五分公司赤朝八标响应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
每年九月是我国的质量月,今年也不例外。国家质检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总工会等7部门在九月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希望通过“质量月”活动,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关乎千家万户,尤其以公路工程为重,从大处讲关乎国家的大政方针,小处说则影响百姓的出行生活。从政府、企业、社会到个人对公路工程的质量问题尤为关注。作为施工企业自身对施工质量的重视更是毋庸赘言:作为五分公司的赤朝八标项目经理部,自工程进场之始,就把工程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全力构筑高质量的满意工程。借此全国“质量月”活动期间,项目部大力响应,组织开展“抓质量水平提升,促发展方式转变”的活动。
首先,自接到公司关于全国“质量月”活动通知,立即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以总工、质检部为辅,各部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质量控制系统:项目部领导大力支持,不遗余力的组织项目部全体人员共同参与。
其次,项目经理部围绕“抓质量水平提升,促发展方式转变”的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项目部组织员工对“质量月”活动的精神,进行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增强员工质量意识,并交流心得体会;对施工班组进行每个工序的质量行为培训。从测量放线到边坡开挖,从钢筋焊接到浇注混凝土,对相应施工班组进行详尽的质量技术交底,明确质量控制的细则,使施工人员按照规范行为进行操作,真正做到工程质量的基础控制、过程控制、精细控制,提高项目经理部对施工队伍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水平。
再次,项目经理部结合工程实际,开展质量创优活动,从进场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务必保证质量控制精益求精:
一、在前期的导线复测与高程复测中,总工、测量班与质检部、工程部共同参加,保证每一步的测量数据完全控制在高精度的误差当中。在遇到有疑问的测量数据时,大家共同研究找出症结所在,有问题的数据绝不放过,不辞辛劳、不怕繁琐,保证精确的结果,为后续施工提供正确的数据保障。为防止后期施工中,基准点由于时间、降雨、震动等原因可能产生的位移、沉降等不利因素,测量班组对全线安设的水准点、导线点定期进行复测,确保结果准确无误。对有变动的基准点不确定绝不使用。
二、在路堑边坡的施工中,工程部与测量班对每次的放线数据进行反复核算,确保无误后再进行测量放线;且使用不同的基准点进行放线定点,保证结果的正确。
三、隧道护拱段作为咽喉部位,其中的孔口管作为管棚的导向管,它安设的平面位置、倾角、外插角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管棚的质量。为保证角度位置的准确,测量班组用全站仪以坐标法在钢架上定出其平面位置;用水准仪测孔口前后高差设定孔口管的外插角;用水准尺配合坡度板设定孔口管的倾角,并将孔口管牢固焊接在工字钢上,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移动。护拱段的模板形状直接关乎隧道入口段的外观质量,为保证外形光滑圆顺,使用基础夯实,对土模的轮廓进行放线定位,并在其表面放置塑料地板格保证基面平顺美观。
四、仰拱土方开挖过程中,工程部与测量班对仰拱的位置进行多点控制:密布控制点,逐一测定控制点的坐标位置及应返高程,确保线形的准确无误。施作仰拱时,工程部要求施工班组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精确控制其线形轮廓。
五、钢筋混凝土工程作为施工的重中之重,质检部、物资部、实验室对钢筋、砂石、水泥等原材进行源头控制:从厂家的遴选、材料的甄别、力学实验,到原料配比、现场拌合及运输浇注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按照试验规程及施工规范操作,保证原材的合格规范,力争创造优质工程。
六、对于钢筋的制作、焊接、拼装,质检部、工程部要求钢筋班组按照相关规范操作:按照设计要求的焊接工艺,焊接所用焊条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或焊瘤、气孔、夹渣等缺陷。混凝土施工中,充分振捣保证密实,使其无气泡、翻砂等现象;浇注完毕后进行及时洒水、遮蔽、养护等。
目前,工程施工依然在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项目经理部对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也不会停止。我们将以“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企业价值观为指引,全面贯彻“安全防范精细到位,质量管理精益求精,环境保护精心操作,成本控制精打细算”的管理方针,努力建设品质卓越的优良工程;不断完善项目经理部质量责任制度,强化质量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争先创优,努力将本合同段工程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
五分公司赤朝八标项目经理部
2010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