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夏赏析
赏析:
首先从选材角度,梁衡先生就体现出了与众不同之处,正如他在结尾处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的确,说起夏,大家第一反应基本都是毒辣的阳光、居高的温度、暖湿的风和炎热的空气,总之很少有人会觉得夏季很美,会去欣赏夏的风景,而梁先生却注意到了,他从自己独到的角度,给我们呈现了夏天的魅力。
在梁衡先生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时,曾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对黄河这条母亲河以及流经的土地有着独特的情感。《夏感》所描写的夏天,正是北方那黄河流域的夏季。黄河流域代表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在他的笔下,黄土地的夏天,令他熟悉,也令他感到美,《夏感》中的夏天,也因此有了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寄托。
开篇形容夏天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贴切表现了夏天通常给我们的感受。而后的一段描写十分精彩,“一锅水”慢慢冒泡升腾之景,细草茂密如厚发,青烟凝如黛色长墙,优美的景色其实正是我们身边的夏天,新奇的比喻却更富有渲染力。蝉儿长鸣、太阳烘烤大地、麦浪、远山、云、车,一连串的意象透露出的色泽与气势,正是在告诉人们,夏天来了。
这一段描写是为了铺垫接下来夏天的色彩的,但是单单欣赏这段文字,已经细致的烘托了一个夏天前奏的氛围,已经是一副迷人的景致了,而接着对夏天特有的黄色的描写,更为生动。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是一段有关夏天为什么是黄色的以及黄色的象征意义的议论,通过写春色之绿和秋色之赤,与夏天一样,都象征了一个季节的特色,而夏天在春秋之际,更具有“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意义,其象征作用十分重要。而“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作者想表达的对夏天的赞美和热爱。
写完夏天之景,开始描写夏天的人。与写景时的词汇丰富相比,描写人物时显得尤其简单,挥、弯、流、割、打、听、看、追肥、浇水„„一系列的简单动词,却很好地描绘了农民在夏季的忙碌与辛勤。
最后,作者才发表了自己的感慨,“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这一句又是在描写夏天的农民,也表现了黄河流域的人是他所喜爱所赞赏的,爱一个地方,也连带着爱上了那里的人。梁衡先生也正是通过这样一篇散文,抒发了自己对黄河流域的人和事的热爱之情。
第二篇:《夏感》句子赏析
《夏感》句子赏析
1、换词去品。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黄金”换成“金黄”好不好?“黄金”不仅写出了色,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夏的“名贵”。赵老师就这么换了,这一换,孩子们不仅“品”了句,还“品”了“夏”。
2、看修辞的妙处。例:“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泠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3、看句式。“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4、看关键词。“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里有“滋”、“凝”两个动词,这两个句子都是写夏天“草”和“绿”,一个是如“厚发”的草,一个如黛色长墙的绿烟。两个动词写出了从春到夏的变化过程,“滋”含有发荣滋长的意思,“凝”是凝结之意。再比如:“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烘烤”、“扑打”、“涌着”这几个词还是可以去玩味玩味的。发现“大声”、“春与秋之间”、“黄金”这几个关键词
5、“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这句话写出了紧张的压迫感,把抽象的东西写成了人们熟悉的东西,把山坡上的草写成了头发,比做一堵黛色的墙,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草的多和绿。
6、“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句话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麦浪翻滚图,麦香和丰收的气息仿佛扑面而来。这样生动的画面得益于作者语言优美和用词贴切,动词“烘烤”“翻滚”“扑打”的贴切使用,“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的生动比喻,使这幅画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7、“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此段为全文的最后一段,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作者自己对夏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指出有闲情逸致的人是不会喜欢夏天的,只有勤劳的劳动人民才热爱夏天。作者高声赞美夏天,高声赞美紧张热烈的生活,点明并深化全文主旨,使赞美之情达到最高潮。
8、“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这句话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要早起晚睡,半夜还要看是不是起风了,作者借用这些情况来告诉我们,劳动人民的认真工作,告诉我们劳动人民很忙,不仅仅是秋天才忙,因为如果想要秋天的收获好,夏天就得做的好。间接的告诉我们劳动人民是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的。
9、“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句话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农作物的丰收大,“朝天举着喇叭筒”“匍匐前进”这些动词出了他们的顽强的生命力,预示着秋天的丰收
第三篇:精选诗歌赏析:迎夏
轻轻叠起春的衣裳
依依惜别春的柔肠
将春雨春风春花及无限春光
在心底一一收藏
绽开笑脸
喜着轻装
张开双臂
我笑迎夏的奔放
一扫春的眉间婉转
夏的目光炽热专注
带着些许专横跋扈的张扬
借着蝉鸣
它将心中的热情
于树梢日夜欢唱
你的爱与不爱
它才懒得管
丢了春的儿女情长
夏的步伐匆匆忙忙
掠过平原
推倒麦穗千千方
奔进水乡
插上秧苗万万行
转身看到你挥汗
忙中送你一片阴凉
接着春的生机和力量
夏在河中泛龙舟
又到林中催果长
跑到姑娘的裙边做鬼脸
赶着小伙海边去激浪
夏在烈日中无畏奔忙
又在夜空中化作群星灿烂
不忘让萤火虫把你的梦点亮
夏也有柔情
它化作白莲在水中亭亭绽放
暗暗送你一缕清香
夏也有遗憾
它一生不解春的愁肠
只用一场场暴雨
洗刷你的忧伤
再用隆隆的雷声
激起你斗志昂扬
第四篇:河童之夏动画音乐赏析
动画音乐赏析
——日本动画
《河童之夏》
故事概要:影片主要讲述小学生上原康一在暑假前的一个下雨天,捡到河童小酷以及在这个夏天里帮助小酷寻找同类的康一一家与小酷发生的一系列有趣故事。
影片简介:该片是2007年7月28日在松竹上映的动画电影。根据漫画作品改编。原作为木暮正夫的儿童文学。导演原惠一。描写在现代社会苏醒的河童之子“小酷”和少年?康一之间的友情以及在他之间所遇到各种事情和人类。对于环境问题、霸凌、媒体的过度报道等日本社会问题也加以讽刺。
音乐分析:
1.影片CD1 00:00:25-00:01:07
作为本片开始的序幕,这一段影片讲述了早在江户时代发生在小酷和父亲身上的故事。运用虫鸣声等自然音响与背景画面共同表现夏夜的风景,使画面更加完整生动,交代出故事的背景。人声部分,以小酷和爸爸的对话来引出人物。增加影片的神秘性。2.影片CD1
00:06:25-00:07:35 以悠扬舒缓的音乐引出题目,音乐节奏较慢,通过音乐,展现时空的变换。
3.影片CD1
00:28:15-00:29:37
这段对话,突出的塑造出小瞳的形象,表现每个人不同的性格。其中,相扑的一段有声源音响,使场面更加生动有趣。4.影片CD1
00:31:54-00:33:22 这一段表现小酷醉酒后的形象,小酷手舞足蹈地唱求雨歌的一段尤其幽默传神。音乐表现夸张生动。营造出康一一家和小酷在一起的欢乐气氛。
5.影片CD1
00:45:50-00:47:02 6.影片CD1
00:49:40-00:50:40
两段都是康一和小酷一起去寻找同伴的旅程,音乐有扩充景色的作用。悠扬活泼的音乐表现旅途的愉快。两段音乐表现不一样的心情。7.影片CD1
00:51:10-00:53:47 这一段是小酷自由自在的游泳的场景,配乐节奏较快,有一点日本古老的音乐风格。既突出了游泳时的自由与欢畅,同时,又使人联想到小酷以前生活的环境。这一段中,水流和虫鸣的音响效果烘托出自然的气息。
8.影片CD1
01:06:10-01:09:00 这一段中,表现了剧中人物关系和情感的变化和转折。音乐美好、宁静,节奏舒缓,浪漫纯粹。表现人物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起到融冰的作用。
9.影片CD2
00:10:00-00:13:08 小酷找到了爸爸的手臂,看到了杀死爸爸的武士的后人,音乐起伏较大,表现了中的事件发生时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运用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音乐,将悲伤、痛苦、紧张、害怕等多种复杂情绪融入其中。同时,让人感觉到一种时空的交融,将现实与过去的回忆相互交织。
10.影片CD2
00:51:50-00:54:37
表现离别的情绪。音乐节奏缓慢,抒情。表现等待的漫长和离别时心里的悲伤。用车子发动并远离的音响将音乐推向高潮,突出离别的不舍。小酷的内心独白也表现着他的不舍。是的故事感情更加丰满。
11.影片CD2
00:56:07-00:59:43
小酷的回归。音乐古老悠长,富有自然气息。表现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以及神灵的神圣。小酷与爸爸的对话表现出小酷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理解。突然袭来的风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让故事在神秘中结束。
12.影片CD3
00:59:46-01:03:40 片尾曲
大山百合香的夏季降临,揭示了本片的主题,丰富了动画的内涵。是动画结局更加完整,使人联想万千。“就在你能够做自己的地方吧,一直都笑着!”
第五篇:当代散文赏析——梁衡《夏感》
当代散文赏析——梁衡《夏感》
原文:
夏感
梁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984年6月 赏析:
首先从选材角度,梁衡先生就体现出了与众不同之处,正如他在结尾处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的确,说起夏,大家第一反应基本都是毒辣的阳光、居高的温度、暖湿的风和炎热的空气,总之很少有人会觉得夏季很美,会去欣赏夏的风景,而梁先生却注意到了,他从自己独到的角度,给我们呈现了夏天的魅力。
在梁衡先生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时,曾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对黄河这条母亲河以及流经的土地有着独特的情感。《夏感》所描写的夏天,正是北方那黄河流域的夏季。黄河流域代表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在他的笔下,黄土地的夏天,令他熟悉,也令他感到美,《夏感》中的夏天,也因此有了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寄托。
开篇形容夏天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贴切表现了夏天通常给我们的感受。而后的一段描写十分精彩,“一锅水”慢慢冒泡升腾之景,细草茂密如厚发,青烟凝如黛色长墙,优美的景色其实正是我们身边的夏天,新奇的比喻却更富有渲染力。蝉儿长鸣、太阳烘烤大地、麦浪、远山、云、车,一连串的意象透露出的色泽与气势,正是在告诉人们,夏天来了。
这一段描写是为了铺垫接下来夏天的色彩的,但是单单欣赏这段文字,已经细致的烘托了一个夏天前奏的氛围,已经是一副迷人的景致了,而接着对夏天特有的黄色的描写,更为生动。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是一段有关夏天为什么是黄色的以及黄色的象征意义的议论,通过写春色之绿和秋色之赤,与夏天一样,都象征了一个季节的特色,而夏天在春秋之际,更具有“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意义,其象征作用十分重要。而“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作者想表达的对夏天的赞美和热爱。
写完夏天之景,开始描写夏天的人。与写景时的词汇丰富相比,描写人物时显得尤其简单,挥、弯、流、割、打、听、看、追肥、浇水„„一系列的简单动词,却很好地描绘了农民在夏季的忙碌与辛勤。
最后,作者才发表了自己的感慨,“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这一句又是在描写夏天的农民,也表现了黄河流域的人是他所喜爱所赞赏的,爱一个地方,也连带着爱上了那里的人。梁衡先生也正是通过这样一篇散文,抒发了自己对黄河流域的人和事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