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诸葛亮教学设计(最终版)
六年级传统文化《诸葛亮》
教学要求:
1.学生通过电视剧、语文课本、课外读物对诸葛亮的了解比较多,引导学生说说对诸葛亮的认识,结合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搜集资料。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谈谈自己的体会,特别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理解。
3.文章琅琅上口,易记易诵,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让学生诵读积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吗?你都知道里面哪些人物?大家看图片,图上的人物,“羽扇纶巾”是他的外貌特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他的军事风采,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对,他就是诸葛亮(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历史,去了解一下这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
师:你能简单谈谈对诸葛亮的了解吗? 学生交流。(以概括介绍为主)师:请同学们打开书36页,读一读“人物剪影”,进一步了解他。
二、人物剪影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是不是对诸葛亮有了更多的了解呢?千古良相诸葛亮在我国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他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杜甫评价他:“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与他有关的成语和歇后语非常多,你都能想到哪些?(一人最多说五个)
师: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关于他的成语和歇后语,大家齐读。过渡:诸葛亮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孙。现在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三、学习《诫子书》
(一)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诫子书》背景介绍
3、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读时注意停顿。
4、指名读。正音。
5、师范读,学生标记词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指定学生诵读,纠正读音。
7、齐读。
(二)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每个小组翻译一句话,解决个人疑难问题。师参与讨论。
3、汇报交流:
(1)分小组翻译课文,交流指正;(2)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三)研读,赏析文章:
再请一位同学把文章读一下,大家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
(主要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忌荒唐浮躁。生活要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且告诫儿子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学习,学有所成。)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这三条件对你有什么启发?
3、文章哪个警句广为流传?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启示: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有明确的志向;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四、背过你喜欢的句子。
五、师小结:《诫子书》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诸葛瞻读书修身,静心养德,要珍惜时间,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诸葛瞻作为诸葛亮之子,自幼受到诸葛亮家教的陶冶,一直品学兼优。他死得十分壮烈。公元263年,邓艾率魏军攻打蜀国,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他的儿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三、作业。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有很多,为了更多地了解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课下读一读《三国演义》,下节课我们举办一场“读《三国演义》,评说诸葛亮”的讨论会。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宁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想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贪图享乐、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轻浮急躁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虚度年华,任凭年华随光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的人,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译文: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第二篇: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教学设计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教学设计
1、阅读《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明白故事中的道理。
2、以《把聪明用在正地方》为话题,鼓励畅所欲言,训练孩子的说话与交流的能力。
小黑板。(出示学习要求)
一、揭示任务,导入新课
二、学习《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1、提出要求,引导初读。
要求
1、自由读文,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要求
2、划出自己在阅读时不理解的字词句等问题。
2、分小组学习,展开讨论。
讨论自渎时遇到的字词句障碍并完成以下思考题。
(1)诸葛亮为什么感到十分扫兴?他想出了一个什么主意?
(2)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后悔的语句,蹦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3)诸葛亮撒米的做法错了么?错在哪里?
(4)知错就改的诸葛亮后来的表现如何?
(5)用横线划出诸葛亮明白的道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全班交流,加深理解。
思考题(1):爱听先生讲书,可有时正听到兴头上就到了下课时间。当公鸡快叫时把事先带来的米撒到窗外,让大公鸡找来吃而忘了蹄叫,从而推迟下课的时间。
思考题(2):“诸葛亮回家以后„„现在连学都不能上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思考题(3):错了,错在只顾自己的兴趣而不顾别人饿肚子,聪明用在了错误的地方。
思考题(4)知错就改的诸葛亮“更尊敬先生了„„在和老司的更多接触中,小知识。”
思考题(5):“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聪明要以内感在正地方。”
4、分小组朗读课文。
三、开展《畅所欲言》的话题交流
1、出示学习任务:选择以下内容,针对“聪明用在正地方”的话题进行交流。
(1)对家长、老师、同„„要讲诚信。
(2)遇到坏人要用智谋。
(3)我把聪明用在学习方法上。
2、汇报所选择的话题,简介内容。
3、出示“金钥匙”,提出要求:应紧紧围绕着所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6、引导全班展开表扬,对上台代表讲得好的地方进行充分肯定。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笔下生花》练习,对魏明花钱雇李冬做值日事件展开辩论。
2、选择事件中的一个角色,把他的认识写下来。
课件:(出示成语与学习要求)
一、揭示任务,导入新课
教师积累课前所收集的成语和典故;二是针对事件展开辩论,并完成习作。
二、完成《初显身手》,积累成语典故
1、引导学生汇报所收集的关于智谋的典故和成语。
(1)分成四组,看哪个小组(上台)写得最多。
(2)小组据板演的成语或典故简要讲历史智谋故事。
(3)评出写得最多的小组予以小奖励。
2、课件出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带领学生读一读。(望梅止渴、草船借箭、暗渡陈仓、引蛇出洞„„)
三、完成《笔下生花》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确定角色,展开辩论。
指名四人分别担当魏明、李冬、老师和旁听者的角色,对花钱雇值日的事件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分成四个角色的支持者,可相继补充自己的观点。)
3、选择一个人物把他的认识写下来,要求语言通顺、明白。
四、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习作。
第三篇:《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教学设计素材
《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教学设计素
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明白故事中的道理。
2、以《把聪明用在正地方》为话题,鼓励畅所欲言,训练孩子的说话与交流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出示学习要求)
教学过程
1、提出要求,引导初读。
要求
1、自由读文,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要求
2、划出自己在阅读时不理解的字词句等问题。
2、分小组学习,展开讨论。
讨论自渎时遇到的字词句障碍并完成以下思考题。
(1)诸葛亮为什么感到十分扫兴?他想出了一个什么主意?
(2)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后悔的语句,蹦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3)诸葛亮撒米的做法错了么?错在哪里?
(4)知错就改的诸葛亮后来的表现如何?
(5)用横线划出诸葛亮明白的道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全班交流,加深理解。
思考题(1):爱听先生讲书,可有时正听到兴头上就到了下课时间。当公鸡快叫时把事先带来的米撒到窗外,让大公鸡找来吃而忘了蹄叫,从而推迟下课的时间。
思考题(2):诸葛亮回家以后现在连学都不能上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思考题(3):错了,错在只顾自己的兴趣而不顾别人饿肚子,聪明用在了错误的地方。
思考题(4)知错就改的诸葛亮更尊敬先生了在和老司的更多接触中,小知识。
思考题(5):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聪明要以内感在正地方。
4、分小组朗读课文。
1、出示学习任务:选择以下内容,针对聪明用在正地方的话题进行交流。
(1)对家长、老师、同要讲诚信。
(2)遇到坏人要用智谋。
(3)我把聪明用在学习方法上。
2、汇报所选择的话题,简介内容。
3、出示金钥匙,提出要求:应紧紧围绕着所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6、引导全班展开表扬,对上台代表讲得好的地方进行充分肯定。
第二课时
1、完成《笔下生花》练习,对魏明花钱雇李冬做值日事件展开辩论。
2、选择事件中的一个角色,把他的认识写下来。
教育准备
课件:(出示成语与学习要求)
教学过程
教师积累课前所收集的成语和典故;二是针对事件展开辩论,并完成习作。
1、引导学生汇报所收集的关于智谋的典故和成语。
(1)分成四组,看哪个小组(上台)写得最多。
(2)小组据板演的成语或典故简要讲历史智谋故事。
(3)评出写得最多的小组予以小奖励。
2、课件出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带领学生读一读。(望梅止渴、草船借箭、暗渡陈仓、引蛇出洞)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确定角色,展开辩论。
指名四人分别担当魏明、李冬、老师和旁听者的角色,对花钱雇值日的事件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分成四个角色的支持者,可相继补充自己的观点。)
3、选择一个人物把他的认识写下来,要求语言通顺、明白。
继续完成习作。
第四篇:诸葛亮记叙文
诸葛亮记叙文
诸葛亮记叙文1
终于有一天,八戒按捺不住心中冒险的热情,给高老庄的人留下一封信,便化身一道流光离开了高老庄。就在他腾云驾雾思索着到哪儿冒险的时候,一个黑洞突然出现在八戒的身前。八戒正想得出神,没留意一下子便冲了进去,眼前一黑便昏了过去。
当他醒过来时却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古色古香的房间里,八戒顿时愣了一下,赶忙起来。走出房门,清新的空气混杂着花草的芳香扑面而来。八戒忍不住多吸了几口。“你可总算醒了?”稚嫩的童音从院子中传来。八戒向前一看,一个长相可爱的童子手领着水壶正惊喜的看着自己。八戒傻傻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说:“嗯,醒了。”“你可真能睡啊,你都已经睡了半个月了。”“半个月么?我怎么不觉得。哦,问你一下我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小童子笑着说:“是卧龙先生把你弄回来的。他在外面游玩的时候发现你昏倒在地上,你太重,先生回来喊了好几个人才把你抬回去的。”说到这里小童子不由笑了起来。八戒听了,饶是以他的脸皮厚度也不由有些发烫。“你醒了,身体好些了么?”一道温和的声音传入了八戒的耳朵。八戒转身看去,只见此人面如白玉,眉如卧龙,目光如深邃的大海,身上处处透着一股儒雅的气质。不用说也知道这就是那位卧龙先生了。
诸葛亮记叙文2
今天,这两个最终都没有能够成功的英雄遇到了一起。
两人坐在一起谈论着当年成功的经历,谈着谈着,话题便转移到了最终的失败。
项羽感叹道自己当年带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反秦,虽然在战场上无往不胜,但在政治上却那么幼稚,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失尽人心;用人上也同样如此,没能重用韩信,反而让他成为了刘邦的得力助手,天意如此啊!
孔明也有同感,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跟随刘备夺荆州、烧赤壁、占益州,奠定了蜀国盛势,汉室之亡只是天命啊。
可是两人原先如此成功,最终落败,真是天命吗?
两人沉默了许久才发现这一切只是自己的错,却推到天命上。
诸葛亮发觉先帝在白帝城托孤曾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而他在后来的决策中没有注意到培养刘禅,只凭一己之力,忽视了规范刘禅的言行举止,从而在自己身亡后汉王室轰然倒塌,看来这一切的原因不是天命,而是那些“恶”。
项羽也知道了自己的失败源于自身的缺点,好高骛远,刚愎自用,自封为霸王,认为武力能解决一切问题,在用人上输给了刘邦。
当诸葛亮遇上项羽,两人有着相似的命运,在交谈中发现自己的缺点,从对方的经历中得出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生活中小事能决定一切。
诸葛亮记叙文3
皎洁的月光醉了似的洒在练兵战士们的铠甲上,发出微微银光,空气中回荡着战士们雄浑有力的声音。
素衣男子凭栏凝望,若有所思。风突然变得紧了,衣袂随风飘动,他深邃的眼神便如江水一般泛起涟漪的清波,苍劲的眉宇间也有一丝突兀。
“都督,这么晚了还没休息?”思绪被这清脆的声音突然阻断,周瑜心里一惊:刚才太过投入,竟没发觉有人来了。“原来是孔明先生,你不也没休息?”“这么美的月色,不能只让你一人独享。”两人相视而笑,便不再多言。
风渐渐缓和,月色被氤氲的雾气笼上一层薄纱,秋天的夜晚透出几分凉意。“你来这不仅仅是欣赏月色吧。”周瑜抬头望了望愈渐朦胧的月亮,打破沉寂。“不愧是都督。都督对曹操南下之事有何看法?”诸葛亮嘴角上扬。周瑜冷冷地答道:“曹丞相拥兵百万,粮草丰厚,此次南下气势高涨,非我们所能阻挡。”说罢,周瑜偷偷瞥了诸葛亮一眼,只见他从容镇定,不免有几分敬意。“看来都督不愿以诚相待。”耳边响起诸葛亮爽朗的笑声。“哦?此话怎讲?”周瑜故作镇定。诸葛亮笑而不语。
诸葛亮记叙文4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打得难分难舍,这边刘备带着军队攻许昌。不过刘备区区五万大军,被曹操三两下子杀的剩一千多人,刘备治好逃到襄阳避难。
在徐庶的指引下,刘备去到隆中找诸葛亮。可是前两次都没有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等到诸葛亮睡完午觉,他们才得以见到,刘备将诸葛亮请出山辅助自己打天下。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厚望,助刘备建立蜀汉。刘备死后,他也辅助刘后主,振兴汉室。
在大多数人看来,刘备“三顾茅庐”真是做对了。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三顾茅庐”的弊端呢?
首先我们看看诸葛亮这个人。他有三兄弟,大哥诸葛瑾辅助孙权,他自己却常常呆在家中。他既然那么有才华,有抱负,为什么自己不像哥哥一样除去闯荡世界,非要等到刘备“三顾茅庐”他才出来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时徐庶没有推荐诸葛亮,又或者刘备前两次找不到诸葛亮就放弃了,历史上又怎么会有诸葛亮这位传奇人物?他可能郁郁不得志,年老死去,一生平淡,没有人会记住他。
诸葛亮记叙文5
黄帝、炎帝奠基了中华,汇成了一条东方巨龙——华夏。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修筑长城,让我们的国家无愧地立于东方。成吉思汗壮大中国,横扫欧亚,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岳飞一生以江山社稷为重,精忠报国。但我更想对诸葛亮说:“您的.一生多付辛劳,您的智慧与忠心造就了万古留芳的贤相之名。两千年来,您早已成为智慧的化身深入人心,您的存在是中国历史与华夏民族共同的骄傲!”
诸葛亮,公元181年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在公元234年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字孔明,号卧龙,被后人称为智圣。
我想对诸葛亮说:“一说起您,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您是智慧的化身,在我们严重的您,通天文,晓地理,神机妙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您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您以成为智慧的化身,您的传奇性故事也为世人传诵。不仅如此,您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还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您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而且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我还想对诸葛亮说:“在草船借箭中,周瑜看到您才华横溢,处处胜过他自己,便心生歹念想害死您。他以军中缺箭为由,令您三天造好十万支箭。您满口答应,并立下了军令状。周瑜暗自高兴,满以为这下可以除掉您了。而博学多才的您,利用您那渊博的知识,夜观星象,乘着大雾,去曹营“借”了十万多支箭回来复命,使周瑜的阴谋未能得逞。”
我又想对诸葛亮说:“自刘备三顾茅庐,请您出山,并封您为丞相,您便全力辅佐刘备,先联合孙权,在赤壁打败了曹操,又夺取了荆州、益州,建立了政权。公元223年刘备去世,您全力辅佐无能的刘禅,积极实行法治,赏罚分明。任用了一批有才能的人为官,推广屯田,鼓励发展农业,安定人民生活。在军事上,您连吴抗魏,严格训练军队,五次率军攻魏。您自己生活俭朴,虽身居相位,但家无余财,唯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蜀汉政权。”
仅仅这些,就足以说明,您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忠实的人。最后,我真得很想对你说:“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做一个聪明、忠实的人。所以,从现在起,我要努力学习,争取达到这个目标!”
诸葛亮记叙文6
“请问?你是怎么未卜先知的那?比如像刮大风,有大雾,下下雪的?有什么妙招吗?”我一口气把事先准备的问题统统的倒了出来。
“呵呵!”诸葛亮老先生抚了抚掌和蔼的说“孩子,我哪有什么未卜先知的力量呀!我只是靠我自己在平时的观察,只是靠我对天气变化的总结得来的。”
“那请问向您这样十全十美的人,您认为世上会还有人吗?”我又问道
“怎么会没有了?而且我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因为世上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比如只有我的智慧,加上五虎大将才可以一同来辅佐汉室,要是没有五虎大将我是不成气候的。对于世上有没有比我更厉害的人,我想是有的,像司马徽等一些隐士,他们之所以不出上露面是因为不想被尘世所托,但是他们的才华绝对在我之上。”诸葛亮一边说一边用手唤来端茶的童子。
“时间不早了,我想再请教一个问题。”我说
“但讲无妨。”诸葛亮老先生放下手中的茶杯说道
“请问,你是怎么看待‘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这句话的?”我一边笑一边问。
“哈哈。”诸葛亮抱膝说道“关于这一句话我想说的是,也许我所知道的很多,但是别人知道的我并不会知道,你们只要能在平时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喜欢,并提高自己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一定会变得一样的出色。呵呵”诸葛亮老先生一边说,一边起身。
随后我告别了诸葛亮老先生,但是此时我的心情却久久的不能平静。
诸葛亮记叙文7
羽扇纶巾,谈笑间破曹操百万大军,气定神闲的诸葛亮是多少个擦鞋的臭皮匠都无法望其项背的,这是为何呢?只因诸葛亮能在乱麻中指出要点,能与败局中寻出生机,以一点破万势,才被誉为“万古第一谋士”。因此,寻出博弈局中那最关键的一点,便是一局成败的决定因素。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拜江南七怪为师,从小习武,至弱冠之年下山,只是一个武功低微的小人物,人见人可欺,这样一个愚笨没前途的人物,却只因受王重阳一个月的指点便使武功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一代大侠,为何?因为王重阳那一个月的指点其实不知比多少庸师一生的教导都有用,他寻出郭靖的弱点,一一完善它们,怎能使郭靖武功不涨?
寻出要点,针对要点,比盲目出手事半功数倍!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千古明帝,称帝后没干过什么大事,没有过什么功绩,却受百姓爱戴,为何?因为他知道百姓的疾苦,了解百姓最痛恨的一点:贪污。于是他大力治理贪污,发现官员贪污就杀,就连宰相也没有幸免,他将贪污化为自己身上的逆鳞,一经触碰必定勃然大怒,根治官场的黑暗,怎能不受百姓爱戴?
寻出要点,解决要点,并沿要点深究,最终的成就不在任何人之下!
如果说朱元璋是历懂得画龙点睛的一颗明星,那乔布斯便是闪烁在现代社会的一支绝唱。一九九六年重新入主苹果的乔布斯面对着一盘死局的棋势,不气不馁,解局剖势,认准创新就一往直前,放弃成员,放弃股东,放弃市场,在所有人都认为苹果必死的局面下重获新生,成为世界第一的上市公司,被称为是经商第一的奇迹。
乔布斯没有大手齐抓,没有左右兼顾,只是抓住创新一个要点,义无反顾的走了下去,便获得成功。寻出要点,抓住要点,奇迹会在绝迹出绽放。
斯坦门茨只是画出一线就能收费一万,因为他能寻出要点;宋太宗能千古留名做一代明君,因为它能寻出要点,司马迁能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是因为它能寻出要点。
画龙点睛之笔比龙更宝贵,寻出要点之手能掌控全局,学会寻出要点,在璀璨星空下挥舞,在万丈晴空下绽放,在永恒历史中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吧
第五篇:诸葛亮语录
名人名言
诸葛亮 语录 经典语句 作者:诸葛亮
诸葛亮资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名言 诸葛亮经典语录
勤攻吾之缺。
有文事必有武备。—— 诸葛亮经典语录
三国·诸葛亮在加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强大的“武备”来保障“文事”的开展。
劝农业,无夺其时。
上枉下曲,上乱下逆。《便宜十六策·君臣》
三国·魏·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君臣》。枉:弯曲。这两旬大意是:上面不正,下面就弯曲;上面混乱,下面就叛逆。~和《意林·政论》说的“上行下效”,晋代杨泉《物理论》说的“上不正,下参差”,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说的“上邪下难正”,郁冈樵隐《缀自裘·铁冠图?夜乐》中说的“上梁不正下粱歪”等等,意思相同,都是说明作君主的人不好,下面做臣子的就台跟着学坏。因此,地位在上的人必须以身作则。这些名言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教育意义,都可引用。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将苑·戒备》—— 诸葛亮名言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戒备》。虞:预料。这两句大意是对敌情没有准备,对意外事变没有预见的人,不可“统领三军。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领兵的将领,更要有未雨绸缪的先见之明,有对敌情的准确预料,否则,敌人突至,将措手不及。此二句以精辟的语言点出:身为将领,必须有勇有谋,有备
能虞,否则只能算是匹夫之勇。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说“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就是这个道理。此二句可作为择将的标准之一,或作为将领应具备的素质。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鞠(ju居)躬:弯腰表示恭敬,引申为小心谨慎。已:停止。这两句大意是:小心谨慎,尽心尽力,直到死去为止。《后出师表》中所言史实多自相矛盾,一般认为是他人的拟作,并不出自诸葛亮之手。但由于~以直抒胸臆的表观手法,准确而传神地表现了诸葛亮公而忘私的品格,因此它和诸葛亮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后世赞美忠臣品格或表示耿耿忠心的常用成语。现在引用时,“力”常作“瘁”(cui翠)。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远虑者安,无虑者危。《便宜十六策》
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在事情发生前就预先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并且采取了应对的措施,这样当事情发生时,就不会发生危险。反之,此前没有考虑,没有应对的措施,一旦事情发生,后果就不堪设想。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诸葛亮经典语录
防奸以政,去奢以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 诸葛亮名言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集·诫子书》
三国·蜀·诸葛亮《诸葛亮集·诫子书》。这两句大意是:不学习,没有方法增长才干;不立志,没有方法成就学业。这是诸葛亮劝诫子女的名言。它讲述了学习与成才的关系,人的主观努力与成就学业的关系等等,从而给人指明了学习的正确途径以及应遵循的治学方法,简约而深蕴哲理,通俗而易于接受。
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 诸葛亮经典语录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 诸葛亮名言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苟全:苟且保全。这两句大意是:在这战乱的时代里,只希望苟且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那里作官扬名。这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表白心迹的话,说明当时未出草庐,躬耕南阳的初衷,就是不愿在乱世之中求闻达。此句可用于表现在乱世隐居避世,不愿出仕作官的人的心态。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这两句大意是:(我有感于先帝三顾茅庐的礼遇,)在兵败之时接受了委任,在危难之中承担起艰巨的使命。公元二二七年,诸葛亮在将要出师伐魏之前,写给后主刘禅一道《出师表》,其主旨是劝诫后主修明政治,“开张圣昕”,知人善任,表示自己要继承先帝遣志,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息,其中也回忆了自己跟随先帝刘备的历史。此名句即出自文章的这一部分。它以直陈其事的方法,通过在。败军之际”受任,在“危难之中”奉命,写出一腔忠心赤胆,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为后人沿用至今。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诸葛亮经典语录
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将才》—— 诸葛亮名言
三国·蜀·诸葛亮《将才》。这几句大意是:作为一员将领,应该是富贵却不骄傲,打了胜仗却不自矜,有才能而能礼贤下士,正直刚强又能忍耐。诸葛亮很显然是按照儒家的标准选择将领的,那就是既有儒家的道德修养,又有勇士的才能和气度;既是风度翩翩、知书达礼,又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应该说,诸葛亮择将的标准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
唯劝农业,无夺农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便宜十六策·治人》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唯:只能。劝:劝勉,鼓励。无:不要。薄:微薄,引申为减轻。这几句大意是:只能鼓励百姓努力从事农业生产,不要耽谋农民耕种收获的时间;只能减轻农业税收,不要使农民葛亮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的重农思想,自他登上政治舞台后,就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使地狭人少生产落后的蜀国,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上有较快的发展,史称“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一就是他经济思想的具体体现,直至今天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便宜十六策·思虑》
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想要考虑某件事的好处,必须先考虑到它的坏处;想要考虑某件事情的成功,必须先考虑它的失败。反应出一件事情都是有对立的两面的,有好处必然会有坏处,有成功的可能,必然会有失败的可能。
敌欲固守,攻其无备;敌欲兴阵,出其不意。《诸葛亮集·治军》
见三国·蜀·《诸葛亮集·治军》。陈:同“阵”。这两句大意是:敌人要固守阵地,就选择他守备薄弱的地方发起攻击;敌人要兴师出兵,就用出人意料的战术突然袭击他。战争中就是要用“有备”去攻“无备”,以“有意”去胜“不意”,以超乎常规的奇兵奇谋克敌制胜,古今中外许多战例都证明了这一点。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诸葛亮经典语录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不教而战,是谓弃之。《诸葛亮集》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诸葛亮名言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指荆备。卑鄙:出身卑贱。猥:表谦意的词。颇:看望。咨:询问。这几句大意是:先帝不嫌弃我出身卑贱,承蒙他委曲自己,屈身往返,三次到茅庐中看望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传诵人口的成语“三顾茅庐”即出于此。现在呵用来表现尊重人才,诚心诚意地多次邀请有才能的人出来工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诸葛亮经典语录
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前出师表》—— 诸葛亮名言
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生,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冬不服裘,雨不张盖,与众同也。《心书》
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注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诸葛亮集·哀死》
三国·蜀·诸葛亮《诸葛亮集·哀死》。这两句大意是:古时擅长带兵的将领,对待部下如同对待自己的儿子。这是诸葛亮讲为将之道的话。~两句下面的文字是:“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意谓:遇到险难时,他身先士卒;论功行赏时,他退身在后;对伤员病号,含泪抚慰他们;对死难的士兵,悲痛地埋葬他们:对饥饿的士兵,自己让食给他们吃;对受冻的士兵,脱下衣服给他们穿;对有才智的人,以礼相待并重用他们,给以应有的俸禄;对勇敢善战的部下,奖赏鼓励他们。领兵的将领能做到这些,就所向无敌了,诸葛亮讲的这番道理,对于所有领导者应该都有启示作用吧!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