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钟表》
设计者:李亦婧
学号:2008210829
《认识钟表》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
执笔人:李亦婧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使幼儿认识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教导幼儿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实物钟表4块,幼儿人手一个钟表模具。
2、录音机、磁带。
3、太阳娃娃头饰、一教师扮太阳娃娃。
4、彩笔、长布、小篮子。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老师:小朋友,今天李老师要带领大家到“天线宝宝乐园”去做客,你们高兴吗?(在《天线宝宝》音乐伴奏下幼儿做活动前的热身运动,激发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一教师戴太阳娃娃头饰,扮太阳娃娃)说: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好多礼物,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引出课题并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活动: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复习12个数字以及认识这些
数字在时钟上的的排列位置。
老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给幼儿两分钟的观察时间)老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老师: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的?(长短、粗细)短短粗粗的这根针我们叫它时针,长长细细的这根针我们叫它分针。(加深巩固)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
(观察时间为12点的钟表)老师: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老师:请小朋友上来把分针拨1圈,看一看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一格)
老师总结:当分针走1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他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对比时间为12点、1点钟表)老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老师总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对比时间为12点半、1点半钟表)老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6)老师总结:当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半点。
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分针指6,时针后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3、幼儿第二次尝试练习:玩游戏“我说你拨”
①、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相互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②、每组推举1位代表进行比赛,看谁拨的又对又快。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钟表》
设计者:李亦婧
学号:2008210829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老师: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给幼儿一分钟的回答时间)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两分钟思考时间)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三分钟思考讨论时间)
教师归纳: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还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朋友认识了钟,就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了。时间离开我们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六、延伸活动:尝试设计钟表。
老师:让我们都来当小小设计师,自己尝试设计各种形状不用的钟表吧。(幼儿在轻音乐伴奏下自由在布上设计钟表。)
师:今天太阳娃娃送给我们的礼物帮助我们学习认识了钟表,那我们把设计的钟表回赠给太阳娃娃好吗?
太阳娃娃:谢谢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把它贴到外面的走廊里让其他的小朋友也来学习认识钟表好吗?小朋友们跟着太阳娃娃一起到室外活动。
第二篇:幼儿数学教案
的时候老师起来抓老鼠(引入加法的概念)。之后老师要吃小老鼠,吃掉一个,再吃掉一个(引入减法的概念)。老师与学生轮流换当小猫。
四、引导学生看图列式。(老师出示相关卡片,引导学生列式。
五、分组比赛“看哪组列的对”
老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列式,作对的小组可以得到一颗红苹果。
六,教师总结
第一章 第三节 我的邻居是谁
教学目标:认识相邻数、单数和双数 重点与难点: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一些双数图案的卡片,一些单数图案的卡片 教学过程:
(感知――操作――理解――迁移)
1、通过寻找活动感知单和双的含义。
(1)让幼儿找出自己身上成双和成单的东西。
(2)让幼儿在活动室里找成双和成单的物品。
(3)让幼儿说出大自然中成双或成单的物体。2.通过操作活动形成区别单双数的技能。
(1)教幼儿认识汉字:单、双。
(2)讨论如何知道某组物体是成双还是成单的,如班上的小朋友数是单还是双?让幼儿了解区别单双数的操作定义,即“两个两个数,……”
3.通过讨论理解如何确定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1)出示1~10的数字让幼儿将数字分为单数和双数两类。
(2)讨论为什么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先让幼儿在每个数字下贴上相应的水果或动物卡片,然后用操作定义去证明。
(3)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图上的物体是成双的还是成单的。
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作出正确判断(该环节着重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4)通过迁移活动培养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
为幼儿提供超10的物体,让幼儿区别单和双。
4、学习相邻数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相邻数
5、游戏:我的邻居是谁?
游戏准备:老师将数字卡片发给参加游戏的小朋友
游戏规则:请小朋友卓出自己的数字邻居是谁,说对过关,得到换卡片玩下一轮的机会
六、教师总结
第一章
第四节
猫抓老鼠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快速计算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教学准备: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贴上所需数字)、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
教学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进场后转一圈 2.无意间发现鼠迹
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
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幼:老鼠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老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
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 出算式,幼儿说答案 B.对暗号(复习对数游戏)
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
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综合练习)
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习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4.执行任务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现在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
放音乐,走一圈,停下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 老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A.先派一名幼儿抓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宝宝把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妈妈这里来领奖。老师小结:今天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束部分 带幼儿开火车回家。
第二章 第一节
我们的超市
教学目标:
一、学习分类与集合,包括水果、学习物品、家用电器等
二、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三、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水果,学习用品等道具或卡片
2、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
3、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构建一个我们自己的小超市,好不好?
一、分类
1.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准备构建我们自己的超市
2.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谈话: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教师提出分类要求:
(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请小朋友把水果放在一起,学习用品放在一起等等。
(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
4.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
5.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体验成功
喜悦。并组织小朋友进行买卖东西的情景表演
6、教师总结分类的概念
二.集合
1.问题讨论:货架上学习用品有什么?货架上都有什 2.自由探索
:
(1)引导小朋友理解集合概念,以及交集的含义
(2)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多集合方法(3)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各自的集合的情况
三、游戏“我最棒”
教师将“超市”离得东西弄乱,请小朋友按照分类的原则摆好
四、儿歌
小朋友,谁最棒?
小朋友,我最棒。
超市摆的亮堂堂。
蔬菜果果分好类,铅笔书本放的好,明天超市开了张,我请大家逛一逛。五.教师总结
第二章
第二节 整理衣物
教学目标:
1、巩固加深幼儿对分类与集合的知识
2、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衣服裤子等的卡,水果、蔬菜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组织幼儿听音乐坐好,引起幼儿兴趣。
二、操作部分: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卡片,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水果一组,蔬菜一组。或者,红色的一组,绿色的一组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性质,还可先按颜色分。
4.幼儿操作。让幼儿观察图形的特点及特征,然后分类。
5.复习巩固。教师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游戏:整理衣物
让幼儿对衣物卡片进行分类整理
四、游戏过后引导幼儿说出诸如“外套集合”“裤子集合”等等
五、教师总结
第二章 第三节
我的椅子在哪里?
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幼儿对左右、上下等方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准备小喇叭一只,毛绒玩具一个,自制地图一份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入左右、上下等方位概念 二,小朋友实践。
利用教室现有资源,老师对小朋友提问。如:黑板的右边是什么?
饮水机后面是什么?
三、巩固
教师请小朋友说出自己的椅子在哪里。
四、游戏“听音辨位”
老师用布将一位小朋友的眼睛蒙住,之后在小朋友的四周吹小喇叭,请小朋友猜测老师在哪里。
五、教师对错误学生纠错,及再次巩固方位知识。
六、游戏:小兔要回家
师:小朋友,我们的小兔迷路了,我们帮助他回家好不好? 教师出示地图和小兔,请小朋友运用方位词,引导小兔回家。
七、教师总结。
第二章 第四节
我是小警察
教学目标 :
1、巩固加深对已学方位的认识
2、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3、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幼儿对
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一、猫警长头饰一个,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一只耳”老鼠头饰一个。
二、纸做的老鼠若干个(数量与幼儿中男幼儿的人数相同)。
三、玩具若干个(数量与幼儿中女幼儿的人数相同)。
四、大型可站立的房子和大树各一幅。
五、创设活动情境:教室的一半场地放一棵树,一幢房子,五六块积木。将老鼠和玩具放在这些物品的前面或后面。
六、让每位幼儿知道黑猫警长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一)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
小朋友,你们都听过黑猫警长的故事吗?你们都喜欢谁?今天,老师来做黑猫警长,小朋友都扮演白猫警上,现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二)电话铃响,警长听电话。
警长:刚才我接到一些小朋友打来的电话,有许多老鼠到我们教室,把小朋友的玩具偷走了。请白猫警士帮助把玩具找回来。现在我命令成立特警队,白猫警士的一切行动必须听警长指挥。能不能完成任务?
二、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一)老鼠很狡猾,藏在各个地方,我们先要去侦察一下敌情。轻轻地走过去仔细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记住了,回来报告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二)警长示范。
(三)请个别警士侦察,报告敌情。要求会说:在什么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发现了老鼠。
三、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一)请弟弟警士捉老鼠,妹妹在旁边观战。要求记住是在哪里捉到了老鼠。捉住后告诉妹妹警士在什么前面(后面)抓到了老鼠。(对的肯定,错的纠正)。
(二)老鼠抓到了,现在请妹妹警士去把玩具找回来。找好玩具,告诉大家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玩具。(指导幼儿正确运用方位词前或后)
四、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刚才白猫警士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特别表扬XX、XXX警士 但是最大最坏的老鼠“一只耳”逃走了。你们想把它抓住吗?“一只耳”很狡猾,要抓到它,先要练好本领。(一)听命令行动
请警士躲到椅子后面;走到椅子前面来;向前走一步;向后退一步;弟弟到警长前面来;妹妹到警长后面。
(二)开三轮摩托车去现场。
三分之一幼儿做摩托车司机。另外幼儿听警长指挥按命令排在司机前面或后面。三人一辆车开赴抓鼠现场。(三)布置任务。
某些警士躲在大捌后面;某些警士在大树前;某些警士躲在房子后;某些警士在房子前面。警长躲在门后面。请警士各就各位,不说话。
(四)抓“一只耳”
其他老师扮演的大老鼠“一只耳”出现了,东张西望。警长一声令下“不许动”,警士们扑上去把大老鼠抓住。送到军事法庭去。
五、游戏结束。
特警队胜利完成任务,在音乐中休息。结束游戏。六.教师总结
第一章
第五节 小猴的零用钱
教学目标:
1、认识面值十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教学准备:
教具: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小猴子一只。学具:人手一份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 笔若干。记录单。
教学过程:
1、引出人民币
形式:讲故事(小猴子的妈妈每个星期都会给小猴子零用钱,小猴子却不认识,不知道怎么用,我们来帮他好不好?
2、认识人民币
“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
“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3、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师:你们知道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它对我们有什么用处?(请小朋友自由发挥)
小结: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4.、介绍简单的换算
5、游戏“凑钱”,巩固换算。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
“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6、游戏“我爱逛超市”。
7、教学小结。
第三章
第一节 认识测量工具及学习测量
教学目标:
1、认识测量工具及学习测量
2、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教学准备: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测量工具,并教幼儿认识测量工具。
1、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2、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目测)
(2)、有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
二、引导幼儿学会并使用测量工具。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xx后交流:
1、粗细:
(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在记录纸上记录)?什么方法测量的?
(2)、(选择用绳子测量的)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
(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有的测底部、有的测中部)
四、游戏:“找宝藏”。(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五、教师对活动中测量错误的方法予以纠正。
六、游戏我是“小小裁判员”
幼儿两人一组,进行跳远比赛,之后相互测量。
七、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第三章
第二节
我会量
教学目标:
1、巩固对测量工具的认识,使幼儿能够更熟练使用测量工具。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大胆的交流。
教学准备: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等。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学习。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要上小学了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我发现小朋友都长的很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那到底哪个小朋友最高呢?哪个小朋友知道?
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二、我是小小测量家。
老师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
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三、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
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四、游戏“小小树医生”
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五、教师逐一指导小朋友,对测量错误的小朋友予以指导。
六、教师总结
第三章
第三节
孙悟空的花果山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以及在统计表中做统计记录。
2.学习使用曲线图来表示事物的变化过程,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和尝试精神。教学准备 :
1.设置四个入口“玩具关”、“动物关”、“图形关”、“颜色关”。
2.统计表若干,铅笔若干。
3.大空白记录表1张,录音机,磁带。
4.骰子、套圈.教学过程:
1.讲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兴趣。(孙悟空及花果山的故事)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到孙悟空的花果山里玩呀?不过进入花果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我们来问问孙悟空,怎样才能进入花果山呢?
2.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
(1)教师扮演孙悟空,提出问题。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花果山做客。不过,想进入花果山可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花果山有四个入口,分别是“玩具关”、“图形关”、“动物关”
和“颜色关”,而每个关内都设有难题,小朋友把这些难题解决了,就可以进入我的花果山玩了。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刚才孙悟空告诉老师,这些难题就是数一数图形关里面的图形、动物关里面的动物、玩具关里面的玩具、颜色关里面的颜色的数量有多少,然后用数字在表格上记录好。看哪一组小朋友合作得最好,最先攻破难题,进入花果山。
(3)幼儿合作操作。
3.小结:统计的概念
4.学习曲线图的记录方法。
(1)出示曲线图课件,引起兴趣。
(2)幼儿第二次尝试操作。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骰子、记录表),探索掷骰子的记录方法。
(3)教师逐一观察幼儿的统计是否正确,并小结操作情况。
(4)学习曲线图的记录方法。
A.示范记录孙悟空掷骰子的变化过程。
(幼儿看课件,教师在大空白表格上示范记录。)
B.引导幼儿小结记录的步骤。
(5)幼儿第三次尝试操作。
幼儿分组操作:掷骰子、圈套.(6)教师小结操作情况。
5.游戏:会跳舞的曲线图。
幼儿戴上头饰扮演音符,在曲线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站好,组成曲线图听音乐跳舞。
(如 :曲线图上一点数字是7,老师就唱xi.头戴xi的小朋友就要跳动。)6.老师总结
第三章
第四节
哪一个数量多呢?
教学目标:
1、巩固统计,复习分类,延伸认识大于与小于符号及
运用
2、通过分礼物的游戏,尝试运用条形统计的方法进行
统计
3、能看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提高观察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敢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合作。
教学准备:
1、小组操作材料:礼物若干(糖果、果冻、饼干)
2、幼儿人手一份条形统计图表。
3、水彩笔、白纸、记号笔、箩筐。
4、课件(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幼儿分坐成六组,每组桌上放有糖果、饼干、果冻若干;
记号笔、纸。
二、开放式引题:
(1)今天石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可是,不小心把它搞乱了,请你们每组的小朋 友先分一分,看一看,我带给你们有几种礼物,每种礼物有多少,然后记录在纸上,好吗?(幼儿小组合作分类统计)
三、教师小结,引入条形统计图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很聪明,用各种方法来记录数量,可是,小朋友的记录方法只是自己知道,别人看不懂呀。那怎么办呢?今天我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种新本领,用条形统计图来记录数量,让别人一看就明白。
四、初步观察探索条形统计
1、从这张图上你能看懂些什么?又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与幼儿共同讨论及验证各种礼物的数量,使幼儿明白条形的各块 所代表的意思。)
2、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什么礼物最多?什么礼物最少?
(引导幼儿从数量上进行观察、比较。)
3、如果我们不看数量(去掉数据,出示单一的统计图),你能看出谁多谁少吗?
(引导幼儿观察各块所占的高度,如糖果最高、饼干最矮。)
幼儿通过教师引领、同伴援助使幼儿感知、理解条形统计图所代表的意义。
五、引导幼儿认识“<”“>”.师:小朋友,我们做了统计图,就知道哪种礼物多,那种礼物少了。那我们看看果冻是几个?(7个)糖果几颗?(5颗)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放“>”。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一样方法介绍小于号)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六、游戏:学做“>”“<”
请2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一幼儿站两个数字娃娃的中间,用肢体动作表示大于号或小于号。游戏数次,可以让幼儿集体扮演大于号和小于号。
七、教师总结。
第三章
第五节
我要和你做朋友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学习与周围小朋友友好相处
教学准备:每人苹果卡片一张,蛋糕卡片一张,剪刀一把。小丑头、绳子、剪刀、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回形针若干。
教学过程:
1、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丑,现在请小丑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
2、教师出示一根绳子。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多少根绳子?(一
根)小朋友想学小丑变魔术吗?
(1)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一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并说说你是怎样变来的?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
3、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饼干并教师示范圆形的二等分,请个别幼儿示范四等分。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5、幼儿操作,请幼儿探索长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不同
方法。
6、教师总结二等分,四等分的分法。
7、小朋友实践
请小朋友将苹果分成两份,一半送给你想要交的好朋友(个人实践)
请小朋友将蛋糕分成四份,之后请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四人一组)
8、教师总结
第三章
第六节
等式迷宫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题目,学会使用“=”。
2、复习计算
教学准备:计算题目卡片若干,数字卡片若干,大于号、小于号、等号卡片各一张。
教学过程:
1、教师
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大于号和小于号了,我们知道七大于五(出示卡片表示7>5),也知道了五小于七(出示卡片5<7),那么七和七是什么关系?(等于)那等于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出示等号卡片)
(进一步解释等号含义)等号证明符号两边相等
2、分组比赛
教师一手持计算题目卡片,一手持数字卡片,请两组同学判断用“<”、“>”、“=”表示两边数字
3、教师纠错,再次总结等号用法
4、游戏:等式迷宫(青蛙)
出示迷宫,小青蛙要回家,但它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回到家,要荷叶上的算式算出来相等,小青蛙才能跳上去,请小朋友们帮帮小青蛙,算一算将相等的题算出来后用符号“=”表示出来,小青蛙就能回家了。
5、游戏总结
6、儿歌学习
7、教师总结
第三篇: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找对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分点对称和轴对称两种形式。
2.初步感知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和对称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理解和表现对称。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大小、颜色、花纹不同的蝴蝶翅膀、蜜蜂翅膀、每人若干套。
2.京剧脸谱、窗花、树叶、衣服、围巾等分类展示在教室环境中。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剪刀若干。
4.春天的背景图一幅。活动过程
一、感知对称
1.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花园里并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在花丛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时,飘来一片乌云,棋了大于,朋友们赶紧拍拍翅膀准备飞回家。忽然,大家一起叫了起来:“我丢了一只翅膀,飞不起来了!(把”纸制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分散地布置在背景图上)雨 越下越大,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另一只翅膀呢?
2.分组操作:把小朋友分成三组,分别为蝴蝶、蜜蜂、蜻蜓找翅膀。请个别幼儿为背景图上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配对。
3.幼儿展示配好对的翅膀,并说明配对的理由(从颜色、形状、花纹的角度)。
4.教师小结:蝴蝶、蜜蜂和蜻蜓的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们把这种形式叫轴对称。
二、找对称
1.幼儿分成三组分别进入植物角区观察树叶和花瓣,进入生活区观察门、窗、玩具柜、衣物等物品,进入美工区观察脸谱、窗花、工艺品等美术作品,找找都有哪些物品是对称的。
2.师生分享:大家找到什么物品是对称的?为什么?
3.师:人体有哪些器官是对称的?动作可以对称吗?(请小朋友指出并做动作。)
4.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对称的事物?(飞机的翅膀,汽车的车轮,树叶的叶脉等。)
5.师:为什么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呢?(平稳、美丽、协调。)
三、观察和比较
1.老师请小朋友欣赏圆形的花盘子,盘子上的图案有什么特点?(中心有一圆点,周围有许多大小、颜色相同的图案。)
2.师:它和轴对称的图案一样吗?(不一样。)
3.教师小结:这种也是对称的图案,它以圆点为中心点,周围的图案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完全相同,叫点对称。
四、做对称
1.每个幼儿一套不同形状的纸,一把小剪刀,请幼儿自己动手做对称的图形,看看谁做的对称最多。(教师提示幼儿可以用折、剪等不同的方法。)
2.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互相分享经验。
五、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数学活动:
(1)对称物品的分类。请幼儿将环境中的对称物品,按轴对称和点对称进行分类,并展示在分享区。
(2)统计家里对称的物品。
2.美术活动:剪窗花、画脸谱、印染、剪贴画等。
智力游戏
游戏目标:
1.能正确区分10以内数的相邻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游戏准备:
1~10的数字头饰每人一个。
游戏玩法:
1.幼儿戴上数字头饰并相互观察,知道自己是几号数字娃娃。
2.以数字娃娃5为例:幼儿拉手围成圆圈,老师按一个固定位置点数:“一、二、三”,被点到“三”的数字娃娃5,立即跑到圆心处站好并拍手,其他幼儿按顺时针方向边走边朗诵儿歌:“一二三.我是5;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朗诵完毕,数字娃娃4和6迅速跑到圆内.并拍手一起说两遍儿歌:“三二一,我是4(6);七六五四三二一,我是你的小(大)朋友。”
3.游戏可反复进行。
游戏规则:必须是被老师点到“三”的数字娃娃才可以跑到圆心处。
用的是哪堆积木
活动目标:
1.比较两组造型中相同形状相对应的位置。2.体验不同图形间的组合变化。
3.认识几种常见的立方体图形(正方形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4.与同伴友好地进行游戏,采取轮流、协商等方法协调与同伴的关系。
活动准备:各种积木、教材 活动过程:
一、导入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用积木搭建成的建筑物图片:“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搭建一座可爱的城堡呢?你们知道搭建一座城堡都需要什么材料吗?它们都有什么形状呢?”你能找出这些建筑物是由哪些图形组合的吗?
二、玩一玩
让小朋友们分组后自由地用积木搭建建筑物,并在搭建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他们搭建的物体是由什么图形组合在一起的。
三、讲解 在孩子们自由搭建完成后,老师马上引导幼儿回归到所要学习的知识中来。
将幼儿分成两组,请第一组先选10块积木(各种形状),第二组找与第一组一模一样的积木。
四、请两组幼儿互相分享作品。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两件作品的相同与相异处,寻找相同的形状,比较对应的位置,并引导幼儿用形状、数量、位置比较两件作品。
再请另一组幼儿,第一组先选取出10块积木,自由搭建造型。
第二组观察第一组造型,从积木中找出第一组所选的积木,并请幼儿搭建出一模一样的灾星。
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正方体、几个三角形、几个圆柱体。
五、读教材
老师:好了,大家都知道搭建的城堡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了吧!现在我们请翻到教材的第23页,小动物们正在搭积木,你能看出它们用的是哪一堆积木吗?请用线将它们连起来。
左右我知道
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2.通过活动,使幼儿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活动准备:
1.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2.幼儿每人1套图片。活动过程:
一、举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客人,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谁知道,一共来了几位客人? 刚才你回答时举的哪只手?右手还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对好朋友吗?(左腿、右腿;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二、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踩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 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三、按方位说名称
(1)教师将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好,让幼儿说出文具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看一看,放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文具,放在最右边的又是什么文具?”“谁来告诉老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文具?尺子的右边又是什么文具?”
(2)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把图片摆出来。先找出老虎图片,把小兔子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左边,把小猫图片摆在小兔子图片的左边,把熊猫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右边,把小鸭子图片摆在熊猫图片的右边。请幼儿跟自己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老虎图片的左边是什么图片?右边又是什么图片?(1)教师和幼儿面对面站着,教师请幼儿举起右手,教师自己也举起右手。教师举的右手和幼儿举的右手怎么不同呢?(2)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举的右手就和教师的刚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样,教师举的手就和小朋友举的手一样了!
四、练习(课本24页)
1.看一看,四只小兔分别住在哪间房子里? 2.圈一圈
量一量
活动目标:
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
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环境创设: 1.户外。
2.长短绳子、各种尺(长短直尺、卷尺、三角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目测)
2.有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粗?××有多细呢? 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 1.粗细:(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在记录纸上记录)?什么方法测量的?(2)(选择用绳子测量的)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有的测底部、有的测中部)
2.高矮:(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有多高?你怎么知道?(目测:用尺无法测量高度时可目测)怎么记录?
(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直接测量)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
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量一量操场有多长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 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统计图表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并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活动过程:
一、尝试,探索统计的方法
设置悬念,以神秘客人让老师考考小朋友引题。请幼儿 用自己的方法在白纸上记下自己篮子里的游戏棒、三角片和圆片的数量,尝试统计的方法。
师:(用神秘的口吻)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有一位你们非常非常喜欢的客人要来和你们玩,想不想知道是谁呀?我先不告诉你们,不过,他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看看你们能不能将篮子里的各种物品的数量点数清楚并用又整齐有清楚的好办法记录在白纸上。然后他就会来和我们玩的,想不想见到他呀?那我们就赶快行动吧。
二、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1.交流与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来的?并一一展 示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教师适当评价幼儿记录方式的优缺点。最后展示表格记录,说明表格记录的优点。2.指导幼儿完成课本第21页的统计图表内容。
智力游戏
活动目的
1.进一步巩固10以内各数的加减运算,会看图列式,并懂得算式中各数的实际含义。
2.通过情景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相互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书一本,画有实物的卡片若干张,音乐。2.每人一套1-10的数字卡片及+、-、=符号,一张大灰狼的涂色纸(分成四份),蜡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书,引出故事。
师:小白兔被大灰狼抓走了,我们一起想办法,动脑筋,救出小白兔。但在营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要我们去解决,你们有信心吗?(有)好,我们出发。
二、选择小路——复习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师:我们来到了交叉路口,该走哪条路呢?瞧,这里有个指示牌,要我们完成这些数的组成,它就告诉我们走哪条路。(如图1)(幼儿接龙回答各数的组成,完成后画外响起告诉我们走哪条路。)
三、过城门——看图列式,并能说出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城门前)可是城门关着,要想打开它,必须为这些图片列出算式。(教师口述各题,幼儿用数字卡片摆出算式,并请个别幼儿讲讲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师:小朋友真聪明,列出了所有算式,你看城门打开了,我们赶快走吧。(教师操作打开城门)
四、踩木桩过河——将算式中的错误改正。
师:你们看,大灰狼就住在河对岸,但是狡猾的大灰狼在过河的木桩上设置了陷阱,每个木桩上都放了一道错的算式题,我们只有将错改正才能安全过河。(请个别幼儿操作)
师:你们真棒,错误都改正了,现在我们可以安全过河。
五、涂色找出大灰狼——进一步巩固10以内各数的加减运算。
师:大灰狼的家到了,可是它却躲起来了,那让我们齐心合力把它找出来。现在我们分四个小组,每组桌上有一张纸和一个数字,纸上有许多算式,请你把得数与桌上的数字相同的空格涂上颜色,涂完后四张图画拼起来,到时大灰狼就会出现。(如图4)(幼儿分组操作)
六、赶走大灰狼,救出小白兔。
师:你们看大灰狼出现了,我们用石头将它赶走。(幼 儿扔纸团)师:大灰狼逃了,小白兔得救了,我们将它送回家吧。
一样大
活动目标
1.复习6—1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并将重复的记录去掉。
2.会看一组分和记录读出两组分合记录。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主动地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6-10的组成2.物质准备:记录纸和笔、操作用书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各数的组成1.师:我们已经学会那些数字的组成?它们各有几种分法?是哪集种呢?
2.请2-3名幼儿自主选择一个总数,介绍它的分合方法,教师进行记录,师幼共同检查。引导幼儿说说这些分合记录是有序还是无序的?按什么顺序记录的?
二、找相同
1.师:看看谁的眼睛象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发现9的分法中有相同的吗? 引导幼儿找出相同的分法,如9和 9
2.师:9有8种分法,其中许多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些相同的分法去掉一个
3.引导幼儿去掉相同的方法,然后观察发现记录结果少了,更方便看了。
4.引导幼儿看一种记录读出两种分合方法,使幼儿感受到,虽然记录少了,但分法没少,可以看一种记录就想到两种分法。
5.再出示一组幼儿的组成记录单,请幼儿比赛找到相同的,并去掉相同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1.找相同
观察数字组成记录单,圈出相同的分合式,读一读其他分合式的两种分法。
2.组成填空
请幼儿先读一读总数,在看一边的部分数是几,想一想缺少的部分是几,在方格上填上该数字。
2.把年龄一样大的动物圈起来。(见课本24页)
分一分
活动目标:
1.发现物品的不同特征,并根据特征设计分类标志。
2.能根据标记进行二次分类,能正确表述分类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具:PPT课件《分一分》
2.学具:操作材料两份;粉、蓝蜡笔;油性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师:最近幼儿园里新买了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要请小朋友帮忙来分一分整理好。
二、复习一次分类,能通过仔细观察根据物品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1.观察图片,发现物品的特点。
师:看一看这些物品都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铅笔有红的、蓝的;剪刀有大的、有小的)
2.根据以往经验,请幼儿对物品进行一次分类。
三、学习二次分类,能够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 类,感受类包含的关系
(一)集体学习二次分类,了解二次分类的概念及分类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皮球图片的特点。
2.教师出示大操作图,请幼儿尝试进行操作示范。提问:我们先根据皮球的大小不同,可以怎样分成两份?如果我们把已经分好的皮球再按照颜色不同,该怎么分呢?、3.教师小结分类结果。
4.概括二次分类的含义。将物品按照它们不同的特征,经过了两次分类,这种方法叫做二次分类。
(二)幼儿操作练习二次分类。、1.提问:除了先按大小分再按颜色分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进行二次分类呢?
2.教师讲述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集体交流与评价 指导鼓励幼儿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介绍分类过程。
5.播放PPT,再次熟悉二次分类的方法。
(三)二次分类的巩固与提升,尝试自己设定分类标准,1.教师讲述要求。(1)两次分类都要先设计好分类标记放在小格内,再进行分类(2)分的方法要不一样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3.集体交流与评价:你是怎么分的?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4.教师小结:
第四篇: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橘子的特征。
2、用橘子皮制作出美丽的花田。
活动准备: 橘子皮,圆珠笔盖,木工胶
活动过程:
1.用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橘子。
-我是一种橘黄色的水果。我酸甜可口,果皮有点硬邦邦的。
-果皮里面都是半月形的果肉,我是谁呢?
1、谈谈橘子。
橘子尝起来怎么样?
(橘子有点儿甜又有点儿酸,有淡淡的香气。)
-橘子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橘子一开始是绿色的,当成熟之后就变成橘黄色了。)
-橘子在什么地方成长?
(橘子在暖和的地方成长。)
-橘子有什么用途?
(橘子除了可以当水果食用以外,由于它有清新的香气还被用来做香水和化妆品的原料。.)
-像橘子一样有香气的水果还有哪些?
(橙子,柠檬,柚子,枸橘)
3、用橘子皮装饰出庭院并研究制作材料。
-用橘子皮怎样制作出庭院呢?
4、用活动纸中的橘子皮装饰出庭院。
① 把橘子扒开,准备好橘子皮。
② 用圆形的圆珠笔盖印在橘子皮上,做出小圆形状的橘子皮。
③ 用不同大小的圆珠笔盖可以做出不同的圆形橘子皮。
④ 用做好的橘子皮装饰出美丽的花朵。
⑤ 把做好的花朵粘在活动纸上。
1、让孩子们把装饰完的庭院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跟随音乐玩《捏泥人》的游戏。
2、通过倾听音乐和观察教师的表演学习游戏的玩法;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3、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的任务,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民乐“喜洋洋”的音乐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喜洋洋》,感受乐曲的情绪,感知音乐的节奏。
(1)随乐曲进教室,完整听音乐。
教师:听了这首乐曲,你们有什么感觉?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喜洋洋》。
(2)看图谱,感知乐曲的结构,做动作感知乐曲的节奏。
教师:大鼓怎样敲?
教师:舞彩带的样子是什么样的(3)教师指图,幼儿做敲鼓和舞彩带的动作。
(4)表现其它的喜庆动作。
教师:过节的时候,我们除了敲鼓、舞彩带还做什么?(放鞭炮,舞龙)2.学习玩捏泥人的游戏。
(1)示范《捏泥人》
教师:过节的时候,非常的热闹,我们敲鼓、舞彩带……,还有玩一些游戏呢?我请梁老师和我玩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仔细地看,看看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
两教师合作《捏泥人》。
教师: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
我捏了一个什么?
请小朋友做××泥人的造型。
(2)教师再次示范《捏泥人》。
教师:想不想再看一次游戏?这次又任务了,仔细看看小泥匠是怎样随着音乐捏泥人的,先捏了什么?又捏了什么?最后捏了什么?泥人又是怎样随音乐做动作的?
教师:小泥匠先捏泥人的……,又捏泥人的……,最后还用画笔画了泥人的眼睛、嘴巴,(3)重点练习捏泥人的四肢。
教师:我们一起来当小泥匠试一试,随着音乐来捏泥人的膀子和腿(4)两个小朋友玩《捏泥人》的游戏。
现在我们捏超人,男孩子变油泥,女孩子站在男孩子的身后教师:我刚才看见小泥匠团捏泥人头的时候,泥人还随着音乐摇动头真好看,小泥匠画眼睛、嘴巴的时候泥人眼睛、嘴巴还有节奏地动呢。
3、创造新的泥人造型,玩《捏泥人》游戏(1)玩捏泥人的游戏(捏不同造型的泥人)教师:我们除了捏超人还想捏什么?两个人轻轻地商量一下,别让别人听见,给大家一个惊喜。
男孩子找一个空地方做造型,女孩子看一看,记住了吗?
(2)女孩子当油泥,男孩子小泥匠,女孩子做造型,男孩子看一看,记住了吗?
4、想看一看你们捏的泥人吗?
今天我们听了《喜洋洋》的音乐,而且还跟着音乐玩了《捏泥人》的游戏,我们除了捏大力士、……,今后还可以捏许多不同造型的泥人呢!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课题生成:
在以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为重点的《卖玩具》的社会彭动中,幼儿会不会算账成了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的前提。女幼儿为了付给别人9元钱,好不容易从自己的口袋里数出九7元钱”(以圆片代替),结果,因为“钱”太多,对方没拿好,撒了。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幼儿的思维似乎迢留在“l”和“许多”的水平上,对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肚糊,不能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本课题。
活动目标:
1、了解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复习10以内的组成。
活动准备:
教具:小猪木偶一个、磁铁教具猫一只(身上标有7元)、磁铁数字卡片若干(1、2、5);
学具:贴有价钱的玩具若干,游戏用的硬币和纸币若干(元)、挂袋人手一只。循环游戏的作业单若干(作业单里的不同)。
活动过程:
1、复习数的概念。
(1)拍手数数: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一五个五个数;
(2)复习顺数、倒数游戏“打电话”;
(3)复习lO以内数的组成游戏“碰球”。
2、学习用几个小数组合成大数的方法付钱。
(1)情境表演“小猪买玩具”,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
①出示木偶小猪,创设情景,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挚热。
教师边操纵木偶小猪边说:“我是小猪,自从上次小我卖掉旧玩具,我就经常卖掉旧玩具,去买新玩具。瞧,了,我去买新玩具啦!”
②设计小猪遇到困难的情节,激起幼儿积极思考的:
买卖对话:
“卖大狗,我的大狗9元一只。”(卖方配班老师)
“这只狗我喜欢,我有钱,我买了。”(买方小猪)
“这是1元,这是2元,这是5元,嗳,怎么没有9元起,我没有9元钱,便宜点卖吗?”(买方)
“不能便宜,你的口袋里有九元钱,你动动脑筋想一想?
老师:“小猪口袋里的钱够吗?它应该怎么付钱?”
③个别操作,集体验算。(引导幼儿思考几种不同法,如两个l元、一个2元和一个5元合起来是9元等。)
(2)出示磁铁教具猫(标有7元)、数字卡片(标有1的圆形卡片若干,代替钱),和幼儿共同讨论并演示数的分的关系。
提问:“买价格7元的玩具猫可以怎么付钱?”(鼓励多种组合的方法。)
重点:理解总数都是由几个部分组成。
(3)幼儿玩循环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的要求及玩法:“你们想去买玩具吗?要买玩具首先要学会算账。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有的需要你右分合里添数字,有的需要你根据玩具的价格在要付的钱上打勾,小朋友要仔细想一想,算一算,比如作业单左边的玩具卖多少钱,如果你要买,应该怎么付钱呢?你就在右边要付的钱上打上勾。”
3、尝试用组合付钱的方法买玩具。
(1)“现在老师是营业员,你们想来买玩具吗?”(请3~4个幼儿尝试买玩具。)
(2)“你们想当营业员吗?这次,不仅买玩具的小朋友要算账,卖玩具的小朋友更要动脑筋,可不能收错了钱。”(将幼儿分成两组,轮流买卖玩具。)
(3)交流付钱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题评价:
一、效果分析
因为在此活动前曾经开展过“卖玩具”的活动,因此,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买卖经验,对“卖玩具”很感兴趣。在“卖玩具”的活动中,一个一个数硬币付钱的方法也让幼儿感到不方便,他们迫切需要学会方便、快捷的付钱方法,以满足他们买卖玩具的需要。所有这些,为数学活动“买玩具”打下了良好的铺垫,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活动中,通过看情景表演、帮小猪解决难题、学算账及要玩具,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尝试了多种组合的方法。他们和
投入,思维也很活跃,活动环节的一步步深入将幼儿的情绪逐步推向高潮,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专家点评
孩子都有介入成人生活的愿望,而买卖常是发生于成人之间的活动,幼儿只是旁观者。当老师把“买卖”引入幼儿的活动,有场景、“商品”、有“钱币”、有“交易”时,幼儿的需要被激活了,于是,他们很投入地进行“钱币”与“货物”的交换,进行钱币的计算。老师们不妨再大胆些,在班级或幼儿园搞一个小“市场”,让幼儿把自己不想玩的玩具带来,带上10元钱(由不同面值组成),让幼儿进行“交易”,以体验一次真正的钱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可以断言:当数学活动与幼儿的内在需要联系起来时,他们的数学活动会非常投入。
三、反思与讨论
你了解孩子的问题和需要吗?试着也从孩子的问题和需要生成教育活动。
资料卡——有关幼儿学习数学活动的关键经验。
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
分类。
*探究和描述事物的特征。
*注意并描述事物的异同,进行分类和匹配。
*用不同的方式使用和描述物体。
*描述事物所不具有的特征或不归属的类别。
*同时注意到事物的一个以上的特征。
*区别部分和整体。
排序。
*比较:哪一个更大(更小)、更重(更轻)、更粗糙(更平滑)、响(更轻)、更硬(更软)、更长(更短)、更高(更矮)、更宽(更窄)、更暗(更明)等等。
*根据某种特征来排列物体,并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最长的、最短的等)。
数概念。
*比较数量:多/少,等量:更多/更少,数目一样多。
*用一一对应匹配的方式来比较两个数群的数量。(如:饼干和小朋友的数量是否一样多?)
*点数物体和唱数。
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关键经验。
空间关系。
*装拆物体。
*重新安排一组或一个物体的空间位置.(折叠、弯曲、铺开、堆积、结扎),并观察由此产生的空间位置的变化。
*从不同的空间角度观察事物和场景。
*体验和描述物体的相对空间位置(如:在中间、在旁边、上去、下来、在顶上、在上面、在……以上)。
*体验和描述物体和人的运动方向(去、来自、进去、出来、朝向、远离)。
*体验和描述事物之间和地点之间的相以距离(靠近、邻近、远、紧靠、相隔、在一起)。
*体验和表征自己的身体:有什么样的结构,身体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学习确定教室、幼儿园以及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
*理解绘图和图片中所表征的空间关系。
*识别和描述各种形状。
时间。
*制定计划和完成计划。
*描述和表征过去的事件。
*用语言推测将要发生的事件,并为此作好适当的准备。
*按信号开始或停止一个动作。
*识别、描述和表征事件的顺序。
*体验和描述不同的运动速度。
*在讲述过去和将来的事件时,学习使用惯例的时间
*比较时间的间隔(短、长、新、旧、年青、年老、一会儿 间)。
*注意观察把钟表和日历当作时间消逝的标记。
*观察季节的变化。
第五篇:大班幼儿数学教案
大班幼儿数学教案
大班幼儿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并理解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1套、学具袋、羊羊数字头饰、灰太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随音乐进入教室
1、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数字王国里,和数字宝宝交朋友好吗?看小汽车来了,我们快快出发吧!
2、放音乐《去郊游》师生一起做开车动作,随音乐进入教室。
二、谈话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旁边和你挨住坐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指名说)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急着要和我们见面了,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出示数字卡片1--10)。
2、教师打乱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小朋友认读。
3、请小朋友给数字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课件出示)
三、初步认识相邻数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给数字宝宝找邻居吧!
(1)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呀?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2)数字宝宝5也想找邻居了,小朋友们快帮帮他吧!(把5贴在黑板上,让幼儿给5找邻居)
(3)出示卡片9让幼儿给9找邻居。
小结:刚才小朋友给数字宝宝们找到了邻居,我们的宝宝们真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相邻数,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小朋友们可要记清楚了。
四、拓展活动,加深幼儿理解
1、给小动物找邻居。
教师课件出示小动物图片,让幼儿数一数它的个数,并说一说它邻居的个数。
2、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请10名幼儿扮演羊羊,给他们戴上写有编号的羊羊头饰,并请幼儿记住编号。教师扮演灰太狼。播放音乐《我只是一只羊》,音乐响起羊羊们在欢快的玩耍。音乐一停灰太狼就抓住一只羊羊。并告诉其他的羊羊,要想救走这只羊羊就要他的邻居来才行。(游戏数遍)
五、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大班幼儿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奇妙的书”课件(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图片几组(从儿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从树芽到小树再到大树;从鸡蛋到小鸡再到母鸡,等等)。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在排队呀?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队伍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呢?它们的队伍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 AB 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2)出示范例条○□□○□□○□□,提问:看看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它们的队伍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B ABB AB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 ABC ABC排列的规律。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页码猜水果的个数,按照彩虹的颜色来猜水果的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地阅读大书,发现书中的规律。(水果的个数跟书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的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色到紫色。)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2)按照排列规律粘贴图形。
(3)按照动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4)按照植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简单的规律,这些简单的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规律,好吗? 大班幼儿数学教案管子变形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在探究管子不断变形的过程中,丰富几何形体等相关数学经验。
2.愿意交流不同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相互竞争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管子的经验;
2.教学准备:课件、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管子若干(直管、十字管、弯管)、教师用管子、图文“秘密提示卡”6张等;活动过程:
(一)启发幼儿回忆玩管子积木的经验,激发参与兴趣。
1.幼儿交流经验,在相互分享中激发玩管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框里是什么积木?平时你能用管子积木变出什么好玩的?
2.交代分组情况。(按管子颜色分四组)——师:今天,我们要分组来玩“管子变形闯关”游戏。
(二)动手动脑,在探究管子变形中不断丰富几何形体等相关数学经验,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
1.第一关:管子变长棒——在自主探究中丰富比较、等量等相关数学经验,愿意交流。
(1)(图一)在观察、相互交流中了解闯关任务一:管子变长棒(师:你能看懂第一关任务吗?)
(2)幼儿操作。(重点:两根小棒一样长。数数每根小棒有几个管子?)
(3)交流比较。师:你们的小棒都一样长吗?怎么比?(发现秘密一:管子插时用力)提示卡2.第二关:管子变方框——两人合作探究管子变方框的方法。
(1)(图二)师:第二关任务是什么?你发现要完成方框还需要什么?(十字管、两人合作;方框有几根小棒?几个十字管?)(发现秘密二:两人合作;发现秘密三:粗头找细头)提示卡(2)幼儿两人合作。讨论:每组可以完成几个方框?(重点:两人合作情况、管子插接方法等)
(3)分享讨论。请幼儿交流搭建困难或介绍好办法。
3.第三关:管子变方架子——在与同伴合作探究中讨论交流,不断丰富立体几何形体的相关数学经验。
(1)(图三):观察图片,了解几何形体的结构特点。
——第三关:这是一个什么?(方架子)——师:可以怎么搭?和大家讨论一下。(发现秘密四:六人分工合作)提示卡——幼儿交流小组意见。师: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有几根小棒?几个十字管子?几个弯管?重点讨论:原来三个方框拆掉几个?六人怎样合作才能最快完成?)
(2)第一次尝试。师重点关注遇到什么问题。
(3)交流讨论失败的原因。
——师:闯关时出现什么问题?谁有好办法?
——视频与实物解析,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几何形体结构特点。重点观察:方架子由两个方框、四根小棒组成。
(4)第二次尝试。根据讨论经验继续完成闯关任务三。
(5)幼儿交流成功经验、交流好办法。(发现秘密五:弯头方向)提示卡
(三)管子畅想:在猜测想象、对比观察中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愿望。
1.管子游戏畅想。师:猜猜第四关的任务是什么?
2.管子闯关拓展。师:看看比比,第四关任务和第三关有什么关系?回到教室我们再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