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教案学案

时间:2019-05-15 06:1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捕蛇者说》教案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捕蛇者说》教案学案》。

第一篇:《捕蛇者说》教案学案

《捕蛇者说》教案

主备课:张红梅

2015.9.教学目标

一、本文在于揭露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二、背诵第4、5段,注意语调,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了解“乎”和“而”的多种用法。

四、理解并掌握“对比”的写法。教学设想

一、课文第4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蒋氏自陈心曲的话是全文主体,要着重领会。(重点)

运用对比的写法,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难点)

二、紧扣课文的“阅读提示”和课后有关练习读课文。

三、采用“读读、议议”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回忆学过的“说”,讲清这一文体的特点。

引导学生看课文“阅读提示”,了解背景和写作目的。

二、指导预习参照课文注释,阅读全文。弄清“永州之人争捕异蛇”的原因。了解“黑质而白章”和“得而腊之以为饵”两句中“而”所表示的关系。

掌握实词“质”“章”“啮”“当”“已”“得”“赋”等含义;了解“可以”的古今不同用法及“腊”的活用。

三、研析新课

指导学生朗读第1段并疏通文义。

(1)让学生试译,师生共同研讨。

明确

①“黑质而白章”中“而”表南并列关系。

②“得而腊之以为饵”中“而”表示承接关系。

③“可以已大风”中的“可以”,是“可以用来”,今义“可以”是“能够”的意思,是一个词。

④“腊”,干肉,名词,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把肉晾干”。

⑤找出写“蛇毒性之剧”的句子。(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⑥找出写“蛇的医疗功效”的句子。(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杀三虫。)

(2)提问:蛇毒性如此剧烈,永州人为何“争奔走焉”?

明确:因为“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可以“当其租入”。

(3)小结:文章一开始叙述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效是为下文作铺垫。关键是“当其租入”和“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两句——捕的蛇可抵交租税,永州的人才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这就暗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作者字字都是客观叙述,而全文主旨已寓其中。

四、布置作业 翻译第1段,结合语境理解记忆这一段的有关实词。

预习课文第2—5段。完成课后“辨析·比较”题四第2题。

第二课时

课堂目标 检查第一课时所学的知识。体会“蒋氏大戚„„则久已病矣”这段话的思想感情。

了解怎样运用对比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的写法。

理解互文的修辞手法。(“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思考研讨课后“辨析·比较”题三、四。

体会第5段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研析新课 概括第2—4段的内容:叙述了蒋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

第2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使人认为可羡;待到蒋氏述说祖、父俱死于捕蛇,本人也多次险遭不测,却又使人感到可悲。这样由羡慕入悲伤,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加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

第3段写作者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作者鉴于蒋氏三代人的遭遇之惨所以才问蒋氏“若毒之乎”。

第4段写蒋氏不愿更换差役,其答话则句句都落在“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点上,是全文的主体。

提问:“蒋氏大戚,„„则久已病矣”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蒋氏明白作者的好意,但他确信作者不了解自己的处境,更不了解地方上的情形,所以用揣测的语气问作者:“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接着就用十分坚决的陈述语气和极为沉痛的语调自述:“我干这个差役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哪”,“假如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这是蒋氏几十年痛苦遭遇的高度概括,是全篇答话的纲。这段话表达了蒋氏“哀而不伤”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提问:文章接下去运用对比的写法,用捕蛇之“利”来反衬赋敛之毒,试分析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学生思考、讨论。(用图表表示)

明确:回顾过去,则以乡邻们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能“以捕蛇独存”作对比;谈到现在,则以悍吏来乡索租跟自己“弛然而卧”作对比(图表见“板书设计”)

理解“互文”的修辞手法(复习已学过的“互文”的句子)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译为: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

完成“辨析·比较”题三、四。

第三题有些常用词在特定的语境中都有特定的含义。试据上下文解释下面各组句中的加点字。

第四题辨析“乎”和“而”的多种用法:

(1)下面四句话中,“乎”的用法有什么异同?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语气助词“呢”)

②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语气助词“吧”)

③吾尝疑乎是(介词“对”)

④等死,列国可乎(语气助词“吗”)

(2)“而”在两个词语中间,可以表示前后词语的并列、承接、转折和修饰等关系。试指出下面各句中的“而”各表示哪一种关系。

①黑质而白章(并列)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承接)

③吾恂恂而起(修饰)

④人不知而不愠(转折)

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修饰)总结:第4段通过蒋氏申述不愿换差事的理由,深刻揭露了统台者横征暴敛的罪恶。在层层衬托,反复对比中揭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并为下文议论提供了充足的事实根据。

指导学生朗读第4段,体会其中的感情。提问:第5段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

明确:用“余闻而愈悲”一句结束上文的叙事,并自然转入议论。先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的根据并用跌宕的笔法,由表“疑”而后表“信”,为文章蓄势。再用“呜呼”领出全文中最重要的一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点明文齐主旨。最后语势再趋平缓,以寄希望于“观人风者”收住全文,交待写作意图。这个结句虽反映了作者的阶级局限但却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布置作业。翻译4、5段并背诵。【附】板书设计

一、写永州之人争捕异蛇的原因——“当其租入”。

二、叙述蒋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

三、作者对上述事实发表感慨,点明文章主旨和写作意图,表达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捕蛇者说》学案(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一、基础驿站

1.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而乡邻之生日蹙(cù)蹙:窘迫。B.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食:吃 ..C.曩(nǎng)与吾祖居者曩:从前。D.蒋氏大戚(qī)戚:悲伤 ..2.解释下面加粗的字。

(1)然得而腊之

()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苛政猛于虎也()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①则久已病矣

古义:

今义:

.②可以已大风 古义:

今义:

..③以尽吾齿 古义:

今义:

.4.翻译句子。

(1)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译文: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文:

5.《捕蛇者说》选自________,这篇文章是柳宗元被贬到________时写的。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中唐朝有________,宋朝有、、、、、。

二、综合园地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下面 7.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乡邻之生日蹙/黑质而白章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D.虽鸡狗不得宁焉/故虽有名马 ....8.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 吾恂恂而起 ..其真无马耶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C 岂若若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D 又安敢毒耶 ..桓侯故使人问之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9.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10.根据提供意思从学过课文中找出八个带“然”的形容语。例: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坐落在泉边(翼然临于泉上)①眼泪汪汪的。()

②放心地躺下(睡着)。()③被吓得哭天叫地的。()

④醉醺醺的倒在众宾当中。()⑤高高兴兴,自得其乐。()⑥房屋整齐美观。()

《捕蛇者说》学案(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一)课内阅读

(2006年,常州市,12分)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问题。

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岁赋其二()(2)几死者数矣()()...(3)更若役()(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4.阅读下面短文,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之,!”

(选自《礼记·檀弓》)

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1)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

(二)课外阅读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选自《柳河东集·三戒》)

注释:①畏日:对日辰的迷信忌讳。②直:通“值”,正当着。③椸(yí):衣架。

1.解释文中带点词的意义。

(1)甚:________________。(2)悉:________________。(3)故:________________。(4)购:________________。2.翻译划横线上的句子。

(1)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什么道理?

(三)创新体验

(2007,山东省威海市,2分)根据语境,在划线处填上与“马”有关的成语。

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建功立业的战具,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与之有关的成语。如:比喻富有经验,熟悉情况,称为 ;喻光阴迅速,谓 ; 说年老雄心在,称为 ;祝事业有成,则言。

③①②

《捕蛇者说》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B 食:喂养 2.(1)腊:把肉晾干

(2)俟:等待,含有“希望”之意

(3)于:比3.①古义:困苦不堪 今义: 生病②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 连词,可以③古义:年龄

今义:牙齿4.(1)(我)现在即使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死在后面了(或晚多了、活得长了等),又怎么敢怨恨呢?(2)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呢!5.(1)《柳宗元集》 永州 韩愈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苏洵 苏辙 曾巩 6.B 7.D D中的“而”都是即使的意思。而A中的“而”一个表转折,一个表并列;B中的“其”,一个是代词“他们的”,一个是语气词“难道”;C中的“之”,一个是不翻译,一个是代词。8.B 9.蛇

蛇 草木 蛇 人 10①汪然出涕 ②弛然而卧 ③哗然而骇 ④颓然乎其间 ⑤怡然自乐 ⑥屋舍俨然

第二课时

(一)1.(1)每年(2)几乎、多次(3)更换(4)冒着 剖析:注意“数”在这里应读“shuî”是多次,好几次的意思。

2.(我)现在即使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死在后面了(或晚多了、活得长了等),又怎么敢怨恨呢?剖析: “虽”、“安”、“毒”等关键词,注意翻译准确,它们的意思分别是即使、怎么、怨恨。

3.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剖析:紧扣课文内容,联合课文主旨来思考。

4.(1)苛政猛于虎也。(2)为逃苛政宁可山野伴猛虎。剖析:意思相近即可,“目的”(躲避苛政),不避“危险”(猛虎伤人)。

(二)1.(1)厉害

(2)全都

(3)原来

(4)悬赏

剖析:注意“购”是一个古今异义词,意思是悬赏。

2.(1)他认为,自己出生的那年正好是子年,而老鼠是子年的神灵,因而很爱护老鼠。(2)结果杀死的老鼠堆积如山,扔到偏僻的地方,臭味过了几个月才散尽。剖析:“以为”解释为因为,“已”解释为停止。

3.对于害人的东西,不能姑息养奸,否则就会猖狂、横行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只有彻底将它们消灭,才能杜绝祸患。剖析:从鼠的角度:讽刺钻了时机空子的恶人,以为可以永久饱食无祸,结果情势一变,灾祸便难免了。从人的角度:告诫人们对敌人不能仁慈,而恶势力无论怎么猖狂,只要坚决斗争,就能取得胜利。

三、1.老马识途

白驹过隙

老骥伏枥 马到成功

第二篇:《捕蛇者说》学案

十九《捕蛇者说》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培养理解并翻译课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突出主旨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蒋氏一家的悲惨遭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的本质。

4、理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中心文句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2、体会柳宗元关心民生疾苦、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来谈一谈。想到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说,是古代文体名,与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表达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简洁、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作者: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河东(今永济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3、学生自读课文,给生字注音:

啮()腊()挛()踠()瘘()疠()嗣()几()死者数()矣 莅()蹙()殚()踣()死者相藉()曩()隳()恂()缶()谨食()之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合作交流

(一)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二)小组合作交流,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比一比,看看谁更快?)

(三)文言知识积累(1)实词总结 为:①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甚:①很。“貌若甚戚者”。

②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②厉害。“末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③写。“故为之说”。③超过,胜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赋:①征收。“岁赋其二”。入:①交纳。“当其租人”。

②赋税。“孰知赋敛之毒„„” ②收入。“竭其庐之入”。岁:①每年。“岁赋其二”。已:①止,治愈。“可以已大风”。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②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若:①好像。“貌若甚戚者”。得:① 捕得。“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你。“若毒之乎?” ② 得到。“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观:①看。“今以蒋氏观之”。毒:①痛恨,怨恨。“若毒之乎?”

②考察。“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②有毒的。“呼嘘毒病”。食: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通“饲”,喂养。“谨食之”。(2)虚词总结 之:①的。“永州之野产异蛇”。

②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吾乡”。③代词。“问之,则曰”(代人,他)

“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毒)

“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而:①表并列。“黑质而白章”。以:①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表承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用,拿。“太医以王命聚之”。③表递进,并且。“君将哀而生之乎?” ③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④表转折,但是,却。“而吾以捕蛇独存”。④根据。“今以蒋氏观之”。⑤连接状语和谓语,表修饰。“号呼而转徙”。⑤表目的,来,用来。“故为之(3)重点句子翻译

①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③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④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⑤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⑦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⑧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⑨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第二课时

一、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第一自然段是如何写异蛇之异的?

2、如何看待“蒋氏者,专其利三世”?

3、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答:蒋氏的两次“戚”:

第一次:

第二次:

作者的两次“悲”

第一次: 第二次:

4、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原句:第一组:蒋氏: 乡邻:

第二组:蒋氏: 乡邻:

第三组:蒋氏: 乡邻:

作用:

二、合作探究

1、当听到“余将告知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时,蒋氏为什么“大戚,汪然出涕”?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三、师生交流课文内容

1、文章结构: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交待人们捕蛇的缘由。可分二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杀三虫”):说明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医疗功效。在结构上的作用:为下文作铺垫。第二层(“其始”到段末):叙述捕蛇来由。永之人争奔与蛇毒形成对比,要害是“当其租人”暗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全文主旨已寓含其中。第二部分(2~4):文章主体部分,借蒋氏之口说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第2自然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先说蒋氏三世专利,使人以为可羡;再由蒋氏说出三代人的遭遇,却又使人感到可悲。这样由羡入悲,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

是用生命换来的。本段可看作是下面所要说到的社会悲剧的序幕。

第3自然段:叙述作者向蒋氏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

这是作者的劝慰之辞。作者既要求蒋氏在“役”和“赋”之间进行选择,则蒋氏不能不道出其难言之隐。这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第4自然段:蒋氏自陈心曲。可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而吾以捕蛇独存”):回顾过去,以乡邻们在重赋逼迫下非死即徙以致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以捕蛇独存”的情形作对比。第二层(“悍吏之来吾乡”到段末):叙述现在,以悍吏来乡索租闹得鸡犬不宁的情形,跟自己“弛然而卧”“甘食其土之有”和“熙熙而乐”的情形作对比。第三部分(5):点明文章主旨。

本文议论仅此一段,却是全文的核心。开头用“余闻而愈悲”结束叙事,由此自然转入议论。接着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根据,并用跌宕笔法,先表“疑”而后表“信”,为主旨句出现蓄势。最后卒章显志,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点明全篇主旨即揭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2、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对捕蛇者蒋氏宁愿捕蛇而不愿受苛税之苦的记述,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遭受的苦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四、课文的写作特点小结

1、文章紧扣中心,层层深入,先叙后议,篇末点题。中心是写“赋敛之毒”甚于毒蛇,一个“毒”字,贯串全文。全文由叙事写起,因事而生感,由感而发议,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说服力很强。

2、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突出中心。反衬:以蛇之毒反衬赋敛之毒,突出赋敛对人民的毒害程度之深。对比:(1)以异蛇之毒与永州人竞相捕蛇进行对比,暗示了苛税之毒甚于蛇毒。(2)以乡邻在苛捐杂税下,民不聊生、非死则徙、十室外九空与“吾以捕蛇独存“进行对比,说明捕蛇优于纳税,表现出赋敛之毒有甚至于蛇毒的主题思想。

(3)以悍吏来吾乡催逼租税闹得鸡犬不宁的情景与蒋氏的“弛然而卧”、“熙熙而乐“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主题。

3、语言精练。极富文彩。对偶句的精彩(找出文中的对偶句)

五、课堂小结: 《捕蛇者说》通过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不愿受苛政之害的事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文章的核心是最后一段,从孔子的名言引出全篇主旨,前面四段依次叙述了捕蛇的缘起、作者跟蒋氏的对话和蒋氏自陈心曲,都是为了表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个主旨的。前人评论此文说:“必先得孔子‘苛政猛于虎’一句,然后有一篇之意”。是说得很中肯的。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三课时

《捕蛇者说》中考试题集锦

一、阅读《捕蛇者说》,回答问题

1、选择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而乡邻之生日蹙(cù)蹙:窘迫。B.谨食之,时而献焉(sì)食:吃 C.曩与吾祖居者(nǎng)曩:从前 D.蒋氏大戚(qī)戚:悲伤

2、文中“殚其地之出”的“殚”的意思是

,“则久已病矣”的“病”的意思是。

3、“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中的“斯役”指的是

(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4、把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号呼而转徙

(2)以尽吾齿

5、(1)依据选文内容,把下列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A.蒋氏以捕蛇独存 B.乡邻之旦旦有是 C.乡邻鸡犬不宁

D.乡邻非死则徙

E.蒋氏弛然而卧 F.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

()()()(2)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文中的哪一句话展开的?

6、“余”问蒋氏:“若毒之乎?„„”蒋氏在叙述了60年来乡邻们和自己的遭遇后说:“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从这句话来看,蒋氏是否怨恨捕蛇这差事?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是进也忧,退.也忧

人不知而.不愠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9、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

10、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11、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

诗词两首

主备:张洪润 辅备:九年级语文组

相见欢 ◇李 煜

教学目标

1、把握词作主旨,体会李煜词作写愁情的绝妙之处,并积累这些写愁词句。

2、学会品字析句,鉴赏诗词。体会词作中写愁情的绝妙之处,能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3、理解作者的身世,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教学重点和难点

1、品字析句,鉴赏诗词。

2、体会词作中写愁情的绝妙之处。教学过程

一、以《虞美人》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身囚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忍屈负辱过了三年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李煜不是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李煜词以被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后期词作多倾泻亡国之痛和失国之思。

三、朗诵词作,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诵。

2、师生共读课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词叙述出来。

四、有感情地朗读,品字、析句赏析词作

1、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写仰望之景的句子是:,写俯视之景的句子是:

2、“剪不断,理还乱”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来比喻什么?

3、下阕中,作者怎样抒写“离愁”?试简析。

4、“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5、“锁”字是传神之笔,试赏析。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 殊

学习目标

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诗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教学过程

一、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作者。

二、朗诵词作,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诵。

2、师生共读课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词叙述出来。

三、有感情地朗读,品字、析句赏析词作

1、全词妙用对比,上片中将 与 对比,下片将 与 对比,表达了作者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乃流传千古的佳句,请从修辞、用语、含义、哲理中任选一个角度作点赏析。

3、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中学生美文摘抄大全 名篇中的经典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毕淑敏,《我很重要》

我送你4句话。其一,这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暂时没成功。其二,改变世界之前,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其三,改变从决定开始,决定在行动之前。其四,是自己的决心,而不是环境在决定你的命运。你不妨先改变自己的习惯,试着用友善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快乐。”

——《知识窗》马国福

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人生有所造就,就必须懂得在关键时刻把自己带到人生的悬崖,给自己一片悬崖其实就是给自己一片蔚蓝的天空啊。——《知音》王新文

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耸立?——《感悟春天》朱国良

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感悟春天》朱国良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

——周国平《最合宜的位置》

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朱自清《秦淮河月色》

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而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季羡林《清塘荷韵》

我相信,骄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一样,大骄傲往往谦逊

平和,只有小骄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有巨大优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周国平《智慧和人品》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鲁迅《雪》

今天是你搬来的一块砖,虽然朴素不足道,却垫起了你明天的一段高度。今天是一件披在身上的棉被,虽然不够阔气,却能挡住寒气,使你明天不会感冒。今天是拧开水龙头流出的清水,可以濯足,可以洗衣,可以变为香茶一杯。——鲍尔吉·原野《今天最好》

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刘墉《攀上心中的颠峰》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汪国真《只要明天还在》

即使命运从不发芽,我不惋惜千百次播种;即使花朵结不成果实,我不遗憾千百次凋零。信念告诉我的人生:没有比脚再长的道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即使永远找不到大海,我不停息寻觅的歌声;即使脚印被风雪掩埋,我也珍爱走过的路程。无愧无悔才是人生:朝着地平线匆匆走去,让世界评说我的背影。——沙叶新《我的人生》

紧紧抓住梦想,因为一旦梦想消亡,生活就像折断翅膀的小鸟,无法自由翱翔。紧紧抓住梦想,因为一旦梦想离开,生活就会变成贫瘠荒芜的土地,只有冰雪覆盖。——兰斯顿·休斯《梦想》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向两脚而是要问向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向双手而是要问向意志。于是,我想用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

——汪国真《我喜欢出发》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平凡的世界》

要永远坚信这一点,一切都会变的。无论受多大创伤,心情多么沉重,一贫如洗也好,都要坚持住。太阳落了还会升起,不幸的日子总有尽头,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美]曼迪诺《永恒的变化》

把石头背在肩上,只能成为一种重负,只能增加前行的艰难;把石头垫在脚下,就会成为登攀的台阶,就会增添成功的力量。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有人一味地悲观抱怨,有人则积极乐观地行动。两种不同的选择,两种不同的结果,诠释出一种做人处世的智慧。——《把石头垫在脚下》

有句话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成了垃圾,而垃圾放对了位置就能成为宝贝。是种子,遇到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就会发芽生根;是花朵,到了如期的花季,总要绽放美丽和芬芳;是果实,到了收获的季节,必结出累累的硕果。不要叹息,也不用抱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吧,让生命长成苍天大树。

《找到场合,自然会变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摘自《做人的学问》

第三篇:捕蛇者说学案

《捕蛇者说》学案

赵霞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解对比的写法。

3、了解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及老百姓的痛苦生活,从而增强对新社会的热爱。

★学习重点

1、理解文章对比的写法

2、唐代中期的赋税之毒。

3、作者所处的政治环境。

★学习设想

以“毒”为线索,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以情致导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冬,孔子因鲁国内乱,北行入齐。途中经过泰山之麓时,只见一个妇人伏于坟头上痛哭不止。孔子便命子路前去,询问她何以这般悲伤。妇人含泪答道:“先前,我公公被猛虎所食;后来,我的丈夫又被猛虎所食;现在,我的儿子又被猛虎吞食了。”孔子问:“那你为何不远远离开这里呢?”妇人道:“因为这里没有暴政啊!”孔子听罢,长叹一声,对身边的学生言道:“你们须记住,暴政远比猛虎还要凶残啊!”

二、背景介绍

唐朝中后期,战争频繁,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对吐蕃战争等。全国户口锐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没有限制,使人民负担日益加重。尽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缴税,即课文中说的“岁赋其二”),但各类苛捐杂税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多。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已重者愈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非死则徙尔”。

柳宗元因主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在这个荒僻落后的地区生活了近10年,目睹当地人民“非死则徙尔”的悲惨景象,感到有责任用自己的笔来反映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希望最高统治者能借此体察民情,推行善政。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1、充分利用书上的注意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扫除阅读障碍。

2、自己边读课文边看书下注释,试着理解文章的意思。

3、同座互相口译课文,找出书中有疑难的词句,以待交流。

四、朗读课文,讨论交流

1、组内分段朗读,注意点评。

2、讨论文章的句读,每组派代表示读,请其他组指正。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做到发音准确,节奏鲜明。不多读一字,也不少读一字,更不错字一字

4、全班齐读。

5、学生质疑并讨论

注意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虚词用法及词的古今异义变化。

五、作业:在书中把课堂上的讨论结果标注出来,然后把文章抄写一遍。

第 二 课 时

一、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同学注意订正。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触。

2、找出文章的抒情句和中心句。

3、分析

(1)在第一段中画出表现蛇毒的语句。

分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觉一下黑色地底纹上布满了白色的花纹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如果我们碰到这种蛇会怎么办?永州的人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争”字说明了什么?

(2)有多少人能得到这个差使呢?

(3)蒋氏三代“专其利”,按理来说,应该感到很高兴才对,事实上是不是如此呢?这又说明了什么?注意从蒋氏的神态变化(“貌若甚戚者”“蒋氏大戚”)和矛盾心理(捕蛇虽不幸却又比缴赋税幸运的种种生活状况的对比)来感悟文章的主旨。

(4)文章结尾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试想:如果察民情的人得到了它,会不会采取措施减轻农民的负担,让人民过上比较安定的生活?

(5)讨论:文中“呜咽!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一句应该怎么读。

4、、全班齐读课文。

三、作业:认真读一遍文章,在你有感触的地方写两句点评的话语。

《捕蛇者说》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dàng)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xī)C.吾嗣为之十二年

(sì)D.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jí)2.辨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A.已经

B.停止

C.使„停止,引申为痊愈

A.居住

B.过,停

A.连词,相当于“来”

B.介词,靠

C.介词,相当于“因为”3.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生病

B.痛苦

C.困苦不堪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A.鼻涕

B.眼泪

C.鼻涕和眼泪 ③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A.牙齿

B.年岁

C.年月

4.选出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A.君/将哀而生之乎?

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C.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D.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5.选出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A.吾祖死于是,吾父也死于是。

B.今虽死在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C.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D.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居于今六十岁矣。

6.选出对句子大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A.因为他说的这些话的缘故,而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以便告诉他们。

B.所以写下了蒋氏说的一番话,用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了解蒋氏的遭遇。C.所以我为蒋氏的遭遇说了一番话,用来期待考察民情的人,告诉他们。D.所以我为这件事写了这篇文章,用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二.阅读理解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回顾过去,六十年以来,乡邻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如何?

②从现在的情况看,乡邻们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如何?

3.“吾恂恂而起”中的“吾”指谁?

4.“谨食之”的目的是什么?

5.蒋氏不以捕蛇为苦,反“熙熙而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②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③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7.下列各句中的“而”与“而乡邻之生日蹙”中的“而”用法不同的是()A.攻之而不胜 B.而吾蛇尚存 C.黑质而白章 D.度不中而轻发

第四篇:《捕蛇者说》导学案

《捕蛇者说》导学案

一 认识各种蛇,导入新课。二 明确学习目标 三 常识了解 蛇的有关知识

作者介绍 有关背景介绍

文体知识介绍 四 朗读 听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学生熟练朗读

师生共同正音

五 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义,从而疏通文义。六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你知道他们的含义吗? 永洲之野产异蛇

若毒之乎

君将哀而生之乎

悍吏之来吾乡

谨食之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故为之说

七 请你辨别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的不同含义

1.呼嘘毒疠

2.又安敢毒耶

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4.谨食之.时而献耶

5.若毒之乎

6.更若役.复若赋

翻译下列各句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岁赋其二

若毒之乎

则久已病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

隳突乎南北

则煦煦而乐

又安敢毒焉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吾祖死于是

若毒之乎

未若复吾赋之不幸之甚也

殚其地之出

曩与吾祖居是乡

以尽吾齿

貌若甚戚者

更若赋

竭其庐之入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苛政猛于虎

赋敛之毒有甚于蛇

悍吏之来午乡

吾恂恂而起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几死者数

深入理解文本

读第一节.思考:第一小节主要叙述什么内容

文中提到的毒蛇主要异在何处

自己低声读2——4节.边读边思: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矣”,看来令人羡慕,请问“利”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看这个“利”字的?

结合三.四两节的内容,思考:从蒋氏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什么问题?

蒋氏面对作者提出的“更役”“复赋的建议为何还会“汪然出涕曰”?

第三小节主要是作者的议论,作者为何要引用孔子的话?本节中哪两句能点明文章的主旨.写作意图?这表明作者有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文中是怎样将蒋氏与乡邻的生活情况进行对比的?这些对比说明了什么呢?

第五节主要是作者的议论,作者为何要引用孔子的话?本节中哪两句能点明文章的主旨.写作意图?这表明作者有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第五篇:《捕蛇者说》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毒、赋、食”等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等文言虚词的多种用法。2.理解本文用衬托、对比衬托中心的写法。

3.把握文章“赋敛毒于蛇”的主题和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本文用衬托、对比衬托中心的写法。

2.把握文章“赋敛毒于蛇”的主题和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回到曾经繁盛但已经衰落的唐朝,此时,我们面对一个这样的景况:朝廷苛征重赋,人民不堪负担。这时,出现了一种新的缴税方式:用捕捉的毒蛇抵税,捕蛇要冒生命危险,甚至有可能丧失生命。你会作怎样的选择?(让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的《捕蛇者说》中就具体地叙述了永州人民的选择。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他们为什么这样选择。(板书课题、作者)

二、了解作者、作品

1、了解作者:柳宗元(773—819),唐代杰出的文学家。20岁起步入仕途,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这次革新很快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10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7岁。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较有成就的是《永州八记》。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从这些诗篇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理想的正直的人在不合理的黑暗社会里遭受到怎样残酷的迫害!在柳诗中成为特有的新颖题材的是对西南地带少数民族生活进行多方面描绘的作品。其中洋溢着非常浓厚的地方情调和气氛。至于刻画自然景物的小诗,如《江雪》、《渔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2、了解作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是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如《马说》说明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道理;《爱莲说》说明了“莲,花之君子者也”的道理。《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章显其志”。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3、了解写作背景:文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这里说到的“六十岁”指的是唐玄宗天宝中期到唐宪宗元和初期这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战争频繁,造成全国人口锐减,而朝廷为了维持大量的花费却大量增加各种税收,造成人民负担日益加重,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留存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

三、预习交流,朗读全文

1、落实下列字词的读音(PPT投影):

啮(niâ)御(yù)得而腊(xī)之挛踠(luán)瘘(lòu)疠(lì)当(dàng)其租入嗣(sì)几(jī)死者戚(qī)莅(lì)事者日蹙(cù)殚(dān)转徙(xǐ)顿踣(bó)呼嘘(xū)

曩(nǎng)悍(hàn)吏隳(huī)突恂恂(xún)而起 缶(fǒu)谨食(sì)之苛(kē)政孰(shú)知 以俟(sì)夫观人风者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要求:(1)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2)反复朗读课文,做到琅琅上口。(3)读准下列句子的停顿: 永州之野/产异蛇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学生分段朗读,同伴评价

四、小组合作,理解阅读

(一)指导学生自主研读第1节并思考以下问题:

1、对照注释,圈画重点词句,同桌讨论解释翻译

2、全班交流难点词解和翻译

3、既然题目叫“捕蛇者说”即说一说有关捕蛇人的事作者有没有开头就指明这个捕蛇人是谁,他是怎么捕蛇的?那作者从什么写起的?

4、第1节从哪几方面写了蛇的“异”?

5、为什么文章开篇就描写蛇之“毒”呢?

6、永州人争捕毒蛇的原因是什么?体会“争”字的表达效果。

(二)指导学生自主研读第2、3节并思考以下问题:

1、对照注释,圈画重点词句,同桌讨论解释翻译

2、全班交流难点词解和翻译在学生回答的过程当中穿插重难点字词句的讲解。

3、第2、3段写了什么?

第二段段的段意可概括为写蒋氏悲哀地叙说他一家三代都干这捕蛇以抵租赋之事的悲惨遭遇。第三段这段写作者怜悯,同情蒋氏的不幸,并告诉蒋氏打算用“更役复赋”的办法为他解除不幸。

4、这段首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对蒋氏作介绍,是否还有别的意思? 首句不只对蒋氏作介绍,更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悲愤之情,“专其利三世矣”,语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段解:

第1段:写异蛇的性状和永州人冒死争捕这种蛇的原因。太医聚蛇承特殊医疗功用,永之人争相捕蛇与蛇之剧毒形成强烈反差。“争”字很关键。既然蛇有剧毒,为什么还“争”着去捕蛇?是为了免受苛征重税之苦。一个“争”字反映出赋敛之毒比蛇的毒还要厉害。“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句话,在结构上承上启下。

第2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由羡入悲,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格外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是以生命换来的。本自然段是下面将要说的社会悲剧的序幕,这样写凸现文章虽短而波澜横生的特点。

第3段:写作者听了蒋氏诉说三代人遭遇后的感情和态度,反映了他对人民深重苦难的关心和同情。“更若役,复若赋”的建议,引出了下文蒋氏大段催人泪下的苦诉。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具有过渡的作用。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

2、指名口译第一段重点词句。

二、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齐读4节,蒋氏一家的遭遇如何?你对此的态度如何?作者对此的态度如何?

三、疏通文意

学生同桌之间或四人小组展开互译,有疑问的地方借助工具书或交流解决,待质疑。教师巡视答疑,重点词句重点讲解,指导学生掌握。

四、问题讨论,各抒己见

1、你认为捕蛇者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

提示:蛇的毒性之大,致使蒋氏祖父和父亲都因捕蛇而死,可见捕蛇者是“不幸”的,然而他与乡邻们比却又是“大幸”了。

适时指导学生分成蒋氏和乡邻们两组,比较他们的生活状况。可以形成表格。

蒋氏 乡邻们

生存状况 以捕蛇独存 号呼„„十室九空

生活状况 弛然而卧,熙熙而乐 悍吏„„不得宁焉 危险次数 一岁之犯死者二 旦旦有是 死亡先后 后 先

2、作者用“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对蒋氏作介绍,有何深刻含义?(这句话不只是对蒋氏作介绍,更是抒发作者内心的悲愤之情,“专其利三世矣”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原来所谓的“利”是用祖父、父亲的生命和自己的九死一生换来的。)

3、在和作者对话的过程当中,蒋氏的心情反常而复杂,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捕蛇随时有生命危险,但与交赋税相比,这个危险却又小得多了,因此蒋氏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交赋税)

4、作者在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有何作用?(对比衬托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五、疏通研读第五段

1、指导学生口译第5段,明确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2、分析下列句子在本段中的作用。①余闻而愈悲。②苛政猛于虎。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六、总结回顾课文内容,形成完整的板书。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简要叙述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能,并交代了永州之人争相捕蛇的缘由。

第二部分(2--4):通过写蒋氏自述,揭露苛捐杂税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及农村十室九空的惨状。第一层(2):概写蒋氏三世捕蛇的遭遇。第二层:(3、4):写作者的建议和蒋氏的诉说。第三部分(5):引用孔子的话结束全文,点明题旨,并简明交代写作意图。

2、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对捕蛇者蒋氏宁愿捕蛇而不愿受苛税之苦的记述,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遭受的苦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3、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突出中心。

(1)以蛇之毒反衬赋敛之毒,突出赋敛对人民的毒害程度之深。

(2)以异蛇之毒与永州人竞相捕蛇进行对比,暗示了苛税之毒甚于蛇毒。(3)以乡邻在苛捐杂税下,民不聊生、非死则徙、十室外九空与“吾以捕蛇独存“进行对比,说明捕蛇优于纳税,表现出赋敛之毒有甚至于蛇毒的主题思想。

(4)以悍吏来吾乡催逼租税闹得鸡犬不宁的情景与蒋氏的“弛然而卧”、“熙熙而乐“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主题。

3、语言精练,极富文彩。

对偶句的精彩(请学生找出文中的对偶句)

4、质疑之声:

柳宗元作为封建时代的一名官吏却写出如此“大逆不道”之文章,有人认为他是为百姓之生活困苦而疾呼,但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他被贬官后的失意所为,对朝廷之不满更多的是一种私心,你如何看待?(可结合其经历及当时社会背景来谈)

刘如君

下载《捕蛇者说》教案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捕蛇者说》教案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柳宗元的文学常识及“说”的体裁特点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3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

    《捕蛇者说》——教案

    教学目标 一、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二、读,读懂内容 三、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我们身边常见的毒蛇导入 二、检查预习作业 (一)查阅资料,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捕蛇者说》教案

    捕蛇者说 教学目的 1 了解“说”的特点。 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虚词的意思。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中考题集锦 一.2004年浙江省上虞市 柳宗元笔下的“永之人”为何要争着去捕蛇呢?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1 ~ 4题。(9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背景 1 .《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被贬永州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

    捕蛇者说优秀导学案

    捕蛇者说 学习目标 : 1、 2、 掌握文中部分实、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理解文中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 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 理解对比、......

    捕蛇者说 教案1

    19、捕蛇者说 教学目标: 1、了解“说”的特点。 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本文的词语。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理解第四段对......

    《捕蛇者说》教案7

    捕蛇者说 教学目的 1 了解“说”的特点。 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本文的词语。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