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语言《一双有蝴蝶结的鞋》活动反思
中班语言《一双有蝴蝶结的鞋》活动反思
中班语言《一双有蝴蝶结的鞋》活动反思
活动记录:
《一双有蝴蝶结的鞋》是一个语言活动,语言活动大多以说为主,为了活跃气氛,我给孩子们每人都准备了一截红色的丝带,是想着让孩子们体验扎蝴蝶结的快乐。可是活动中大部分幼儿并不会扎蝴蝶结,刚开始,我想不会扎蝴蝶结很正常,因为大多数孩子可能没有学过。于是我便用故事的原话教孩子们扎:先绕一个圈儿、再绕一个圈儿、两头交叉起来、从中间绕一绕再拉拉紧。就这样一变又一遍,很多孩子就是不会„„就为了学习扎蝴蝶结,我还把孩子们吃水果的时间给耽误了„„
活动反思:
其实无论是《纲要》还是《指南》都强调了生活经验的重要性。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这就需要我们从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主动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从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兴趣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相应的活动。我想蝴蝶结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特别是女孩都很喜欢蝴蝶结。当孩子们穿系鞋带的鞋子时就会接触到蝴蝶结。可是生活中孩子们只是接触到,并没有自己参与系蝴蝶结,而我课前也没有跟孩子们提到蝴蝶结,因为想保持活动中的新鲜感,想给孩子们一个惊喜,所以等活动时孩子们才知道要自己要学着系蝴蝶结。我想活动前我要是把蝴蝶结给孩子看看,或者让孩子们试着自己学系蝴蝶结,活动效果可能大不一样。
活动调整:
因为孩子们都不太会系蝴蝶结,我就把系蝴蝶结的红丝带放在了美工区,还提供了系蝴蝶结的步骤图,供孩子们游戏时继续尝试,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
第二篇:语言: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大班上学期语言教案
嵩阳西关幼儿园:
2012年11月
活动内容
语言《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感受诗歌所展现的想象情景,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是个运用的想象手法、格式仿编诗歌。
3、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发展想象、创造能力。活动重点
学习诗歌,感受诗歌所展现的想象情景,有表情的朗诵诗歌。活动难点
尝试根据是个运用的想象手法、格式仿编诗歌。活动准备
诗歌配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假如你有一双翅膀,你会怎么样?
二、欣赏诗歌,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主题。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老师把你们的这些想象变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语言回答。
3、教师再次有表情的朗诵诗歌,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学习诗歌。大班上学期语言教案
嵩阳西关幼儿园:
2012年11月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学习朗诵诗歌。
2、教师示范朗诵诗歌,尝试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四、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初步学习仿编诗歌。
1、假如你有一双翅膀,你会飞到哪里去呢?你会看到什么?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2、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编诗歌。
3、教师将幼儿仿遍的诗歌完整朗诵。
第三篇:幼儿园语言活动反思中班
3月幼儿园语言活动反思:桃树下的小白兔
大二班
案例:
散文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刚结束,部分孩子还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但有的幼儿早就已经将故事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陆诗怡忽然问我:”老师,那些小动物去了小兔的家里,向它说了谢谢后,后来怎么样了呀?“
”没有了,他们可能回家了吧!“我微笑着回答。
她还是不肯放弃:”小白兔不和他们一起玩吗?”
我点点头回答说:“可能会玩吧。”
“哦!”她若有所思地走了。其他幼儿却热闹地谈论起故事来了。
我想,既然她对故事后来的情节发展那么感兴趣,为什么不尝试自己去创编呢?孩子们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在思维上总是力求完整性,这个散文故事意犹未尽的结尾方式,激发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遐想。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又根据幼儿谈论的内容,我即兴组织、创编了一个故事情节:小兔和好朋友们一起玩——小兔邀请大家一起吃桃子——小动物们互相谦让,都要小桃子——大家一起吃桃子。这样,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也经受了一次情感的洗礼,感受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关心,互相谦让等美德。
分析:
在这次学习活动后,教师及时地发现了孩子们的需要,捕捉到了孩子们的兴趣,及时地作出了回应,在使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创编,又将基本的中华美德巧妙地融合在了故事之中,使幼儿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又得到了熏陶,感知体验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使教材和活动的教育价值得以提升。
通过这次活动,我同时也感受到:
1、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不仅要以幼儿为本位,使用好教材,而且更要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创编,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价值,使教材更加符合幼儿的需要。
2、在组织活动时,教师也要灵活、机动,不能一板一眼地安排时间,只要幼儿有兴趣,可以适当地延长学习活动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感兴趣程度,组织幼儿进行分组活动的形式来组织活动,使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3、这次活动的组织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可挖掘余地,如: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来创编故事的结尾,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可能会更高,也可以和美术表现相结合,让幼儿自己来画画故事的结尾,然后再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同时培养幼儿表达与表现的能力。
崖子镇中心幼儿园
2011.3
第四篇:中班语言《梳子》活动反思
中班语言《梳子》活动反思
中班语言《梳子》活动反思
这首诗短小精悍,想象新颖奇特。诗歌从母女互相梳头谈起,用比拟的手法,将风拟为树的梳子,船拟为海的梳子,在幼儿面前展现了一副生动美丽的画面。当风吹动的时候,树枝叶飞扬起来,仿佛被风这把梳子梳顺了长发,当船航行的时候,大海被李开层层波浪,好像是梳理过的头发。在这样的想象美好又充满温情的前景中,幼儿能不为之快乐吗?同时,也增长了幼儿对诗歌的兴趣,欣赏诗歌展示的画面,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情感脉络和作品的表现手法。
活动一开始,教师告诉幼儿所学诗歌的名字,并有表情地朗诵一遍诗歌后,提问:“你从诗歌里听到了什么?听这首妈妈和我用梳子相互梳头的诗歌时,你心理感到怎样?”幼儿回答:“很高兴、很幸福、很舒服、很快乐„„”。幼儿对诗歌的后面四句。如风和船真的是梳子吗?为什么说风是树的梳子,船是海的梳子呢?引导幼儿理解风和船像什么样的梳子,为什么说风和船像这些东西的梳子?从而帮助幼儿理解诗歌表现的内容,为幼儿学习仿编诗歌打好基础。理解诗歌的比喻手法是活动的难点,经过层层的递进引导,幼儿掌握了诗歌的句式,能够利用小图片来尝试仿编诗句,并能大胆的朗诵诗句最后,放音乐,请幼儿和教师一起随音乐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朗诵时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演诗歌内容,这样即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将活动推向高潮。
第五篇:语言活动《有朋友真好》中班
语言活动《有朋友真好》活动反思(5月)
中 二 班
语言活动是所有集体活动的基础,因为语言活动需要老师对提出的问题深思熟虑,同时教学现场对孩子的回答和问题给出恰如其分的反馈,因此,上好语言课是我这学期重点要学习和反思的。
语言活动中,以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是比较能吸引孩子兴趣的,但其实故事性的语言活动又容易使孩子囿于故事的情节,而老师的提问也容易仅仅停留在对故事内容的回忆上,或者从故事中生硬地拉出一些大道理。那这样的语言活动肯定是不能体现孩子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往往老师的故事讲完,也意味着很多孩子这节课已经上完了。
在这节课上,老师给孩子的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故事,要听完这样一个长故事,首先就考验了孩子集中注意力长度。活动开始少不了要问一些问题,以帮助孩子们熟悉故事总结出关键要素,问题的给出是有层次的,先问故事中给出现成答案的,再问需要孩子从故事中提炼和理解的;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
在语言活动还有一个要素,就是材料的出示是不是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这次故事中的两个主角一个是青蛙一个是蛤蟆,正巧,前几天我们学过折纸青蛙,于是,在这次语言活动。我分别用绿色纸和黄色纸折了青蛙和蛤蟆,在老师左手操作青蛙,右手操作蛤蟆,表演蛤蟆连珠炮似的发问过程时,孩子们显然被吸引住了。这也为孩子课后的自我表演提供了可能,往往一些课后表演不能进行,正是幼儿无法得到表演需要的材料的缘故。但这次表演所需要的材料幼儿可以自己制作,这也给幼儿一个复习折青蛙的机会。
在提问与老师的片段表演过后,孩子其实已经按捺不住了,老师此时也应该给他们一个动一动的机会了。事实上,在之前的两个环节,老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蛤蟆焦急、关切的心情,了解故事角色的思想,从而对自己的交往行为产生影响,还需要孩子在表演时,自己细细品味。
在幼儿表演环节,老师重点指导小演员要表演出蛤蟆焦急的模样,从而让孩子感受关心朋友的感觉,但幼儿觉得表现着急的神态很好玩,都大笑不止,这与老师的目标是相悖的,所以老师便对小演员说:你表演得不好,别人一点都不为你着急,反而觉得好笑,要让观众感觉到你真的在为朋友担心。于是我又请了其他的幼儿来表演,这次笑的人少了,孩子们开始关注演员要表演的感情。
总的来说,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但如何将孩子在故事中得到的启发幻化到自己的行动中,这还需要老师在以后的点点滴滴中追加强化。
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