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蛇》教学资料
徐玉诺的《跟随者》赏析:
徐玉诺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诗人之一,它的诗都体现了“为人生”的创作理想。在《跟随者》这首诗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将烦恼比作“蛇”。“蛇”往往被视为阴毒邪恶的象征,而烦恼是人所共有的负面情绪,这两者之间表面上没有直接联系,但它们却有内在的相似性——都是人们避之不及的“跟随者”,诗人抓住这一特点,以“蛇”作为烦恼的“符号”,准确地描绘了“烦恼”这种抽象的感觉。在第一节中,“烦恼是一条长蛇”,诗人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场景——“走路时”、“割草时”、“睡觉时”,概括一天的生活,一天当中的每一时刻都只看到“长蛇”的一部分,夸张地表现了烦恼之长。第二节“烦恼又是红线一般无数小蛇”,烦恼之蛇“红色黑斑的腰部”已在诗歌第一节中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这里“麻一般”的“红线”,再次突出这种令人生厌的“红色”跟随者“普遍在田野庄村间”,给人以视觉的压力,也形象地表现了烦恼的多与密。无论是时间的变换还是空间的转移,诗人似乎都无法摆脱“烦恼”的追随,“开眼是他,闭眼也是他了。”简单的两个动作,流露出人生活于烦恼之中的绝望。第三节,诗人在语义和情感上运用了一个转折,否定了前两节烦恼的象征符号“蛇”,进而感叹“呵!他什么东西都不是!”,诗人跳出比喻的圈子看烦恼,将烦恼从有形化为无形,更显出烦恼之苦的不确定性,诗人认清“他只是恩惠我的”无影无形的“跟随者”,表明了诗人对烦恼开始持接纳的态度,然而褒义的“恩惠”正是以反笔写出接纳烦恼的无奈,诗人再用“尽职”描写烦恼,加深了被烦恼跟随的痛苦。
以往写烦恼的诗篇着眼于对内心愁绪的抒发,徐玉诺的《跟随者》更多地描绘了烦恼本身,诗人没有将笔墨放在自己的感受上,但是读者却能身临其境地体会诗人孜孜求索而终陷于烦恼之境的苦闷心情,同时也联想到自己的种种烦恼。这正是《跟随者》的高超之处。
一、诗人借助“蛇”这个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渴望?
这首爱情诗围绕“蛇”这一冰冷的、使人悚惧的中心意象展开。诗中借“蛇”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乡思、归来,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我”对“姑娘”怀有热烈的单恋情思。
由于诗人在自然界中找到了可以充分暗示自己心灵世界的恰切的喻物,这里的“蛇”是诗人采用“远取譬”的手法为单恋的寂寞寻找到的“客观对应物”,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的同义语。这“蛇”并非“蛇”,而是诗人“寂寞”情绪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剪不断、理还乱”,难以言表的单恋单相思。可以想见,在“蛇”这一冰冷寂寞的对象物上,沉淀、蕴含、寄托了当时才二十出头的年轻的诗人何等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因此,“蛇”这一形象喻体不仅被诗人赋予美好的感情,而且它始终成为诗人进行艺术构思和想象的触发物。诗人的感觉和想象是美好的,这条长蛇作为诗人寂寞心绪的外现,成了通人情、有灵性,让人信赖和传递爱情信息的“忠诚的伴侣”。这首诗具有一种内向的、沉思型的美。
二、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有什么特点?
“蛇蝎之心”这句成语典型地反映了人们对蛇痛恨、鄙夷的态度。诗人跳出了关于蛇的古老的思维定势,以浪漫的笔触描绘出一条通灵的寂寞之蛇。它带给读者的是柔情、爱、美。
《蛇》在艺术上的特点,既有中国古典诗歌那种优美的意境,又在表现手法上融入了象征派诗歌的一些东西,使这首爱情诗饱含着象征性。在格律形式方面,这首诗注重语言的整饬和内在的音节美,在一定形式的约束下而又舒卷自如,流动着一种柔缓的旋律。每节四行,二、四行押脚韵,各行字数大体相近。
另一个特点是感受的深挚和比喻的新颖贴切。象征主义诗人主张摈弃自然主义注重外在描写的方法,要求通过具体物象来感知或喻示抽象观念,并把表达内心作为“最高真实”来追求。这首诗曲折地表现诗人对姑娘思念时异乎寻常的特殊心理情感。诗人的思念之情被久久地缠绕着,但他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静静地没有言语”“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的“蛇”来揭示自己的某种经验。其寂寞而又热烈向往的情感体验正是在冷与热、静与动、梦境与现实的交汇之中细细地表现出来。诗的最后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作比,是诗人审美感觉的快意和喜悦的些许透视。
三、语言品味
这首诗在词语使用上,注意细微的差别。
蛇代表丑陋、凶残、冷漠的形象,可作者用蛇来比喻相思时的寂寞、郁闷、沉默,用“静静地没有言语”,把一种自我咬噬、自我折磨的心态,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这种情感显得更加触目,更具有张力。采用“悚惧”写出人们突然看到蛇时的惊惶、恐惧并且引起厌烦、回避的心理反应。使用“乡思”而不是“相思”,诗人使用了谐音这一修辞手法,“乡思”可谐音为“相思”,而作者之所以使用“乡思”,又是与上下文的意思相联系的,因为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似乎是是作者寂寞的心情的替代物“蛇”,“蛇”的“乡思”自然是在“那茂密的草原”。紧接着,诗人又使用了一个隐喻,将“茂密的草原”比喻为“浓郁的乌丝”。对于自己爱恋的姑娘的容貌,诗中没做具体的描绘,只提到她有着“浓郁的乌丝”,像“茂密的草原”,是“蛇”的故乡,是“蛇”渴望归属的乐土,让“蛇”害着“乡思”,这也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心有所属的强烈渴望。
下一节中还将“你的梦境”比喻为“绯红的花朵”。这些丰富的修辞手法的使用,都很好地向我们暗示出作者想在诗中表达的“寂寞”这一人生体验。作者希望“蛇”能衔来姑娘的“梦境”,意指自己的感情能与姑娘获得心灵上的感应,至于把姑娘的梦境比喻成“绯红的花朵”,则意味着姑娘的应许,会一改自己郁闷的状态,换来醉心的欢喜。在词语的选用上注重情感上的抑与扬、冷与热,色彩上淡与浓的对比,欲扬先抑,欲热先冷,欲浓先淡,从而反衬出情感的痴迷和浓烈。
四、紧承导读第一段
于是诗人将少年对爱情“寂寞”而纯真的向往融入这条“静静地没有言语”的蛇之中,借蛇“热烈的乡思”暗喻痴情的相思,又用“茂盛的草原”比附恋人“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只这一层比喻已经使诗歌奇崛不凡,但诗人意尤未尽,更进一步使蛇活动起来。它从恋人的梦中出来,“从你那儿轻轻走过”,仿佛爱的使者,“把你的梦境衔了来”,“绯红的花朵”也成了爱的羞涩与热烈。我们知道,爱的抒情诗极易变得夸张,直抒胸臆常会显得激昂有余而深情不足,那么这首构思精巧,结构完美而意象新颖的诗当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我国传统的欣赏习惯,一般对蛇总是怀着厌恶、恐怖的心理。而冯至笔下这“蛇”的形象,却使人感到亲切、可爱。这是由于诗人只取蛇的某些特点加以描写的缘故。
“蛇”的冰凉、阴沉、无声的潜行,给予人的只能是恐惧而神秘的感觉联想。冯至在这首诗中,却竟然说“蛇”是“我”忠诚的伙伴!还“潜潜地”向“你”走去,把沉睡中“你”的“梦境衔了来”,这些表现潜在地反映着《蛇》里没有正常人怀春的艳美,而是心灵严重受损者阴郁的病态抒情。但问题还不是这么简单的。想把人郁积的心力发泄于适当的行动就是欲望;人心成为欲望同社会影响的激斗场,而当后者取得了胜利,就会造成欲望的压抑。为了摆脱这种压抑,欲望只得逃入隐意识里躲起来,但它又随时要想乔装一番,通过检查作用而闯到意识中去,以求得满足。可是又毕竟出不去,这时它只有通过求梦或白日梦——幻想来获得满足。于是,这些以具体的意象为标志的梦或白日梦,作为一种欲望的满足,以显象代表隐义,就出现了象征。现在对《蛇》要进一步考察的,就是白日梦中一个蛇的显性意象究竟象征什么意义或者情绪。不妨注意一下诗人写“蛇”对“你”的示爱:“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如果承认梦中的图像都是睡眠中器官状态的象征,梦中的“戏剧化”都是以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欲望的,那么《蛇》中这些图像和“戏剧化”表现就可以解释成某种白日梦中性行为的象征,而隐义则是追求超文化的动物本能这一主体怪异情结的泄露。
一个冲动——寂寞,也就是单相思,附丽于一个意象——蛇,在两种情境——幻想与现实之间抒发一回,全诗就告结束。
“一己暗恋之情思”——“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年轻的生命萌动出正常的生命渴求,因此对心中美好的异性怀着亲近的愿望,然而“种族记忆”里的民族性格决定了诗人不可能将热烈的相思化作热烈的表白,这里面更有诗人怯懦的性格、节制的古典追求。于是,他只能“静静地没有言语”。
“我”如此想知道“你的心里怎么想”,于是代“你”造一个“梦境”。诗人在这里显然是寄有厚望的:在“我”的眼里,“你的梦境”是“像一只绯红的花朵”的。“你”是抒情的对象,没有具体的形象,但两个重要的意象,却令人浮想联翩:浓郁的乌丝、绯红的花朵,这真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月影”这个用作比喻的意象,主要突出了轻悄、柔美的特点。
周斌
第二篇:蛇教学反思
27、《蛇与庄稼》教学反思
完成了《蛇与庄稼》一课的教学活动后,我回顾整节课,几许感慨,几分兴奋,此时的心中仍然无法平静。从教学之初的设计理念,到整个设计过程的实施,从学生学习效果到作者思想的升华,本节课可以说是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首先,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对作者观点的阐述方法、对认识规律的兴趣和环保意识的加强都已证明本节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透过了文中的典型事例,理解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复杂的这一科学道理。
其次,学生对本文哲理性、逻辑性的语言理解有一定难度,但通过朗读、讨论、发表意见和感想,学生也已基本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有了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的态度。
再次,课后的延伸及拓展也很有现实性,接近生活并不失科学意义,把学生由课文引向了生活中的事物、身边的科学,使学生感悟到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篇二:青蛙和蛇教学反思
《青蛙和蛇》教学反思
光谷九小 张华杰
这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童话故事,它告诉了我们自然界中青蛙和蛇是一对天敌,蛇吃青蛙是其本性。让学生知道,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是不能做朋友的,这也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而文中的小青蛙和小蛇在一次相遇中成为了“朋友”,天真可爱地建立了真诚的友谊,度过了美好而难忘的一天,这是不能长久的。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有趣,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对话很有趣,贴近儿童生活,适合引导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本篇课文的四、五、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紧扣“惊呆、浑身颤抖、脸色苍白”等关键词,帮助学生从青蛙妈妈表情为惊讶、惊恐万分到内心愉怕不已,去体会青蛙妈妈谈虎色变的紧张、惧怕、担心和为小青蛙捏把汗以及暗自庆幸的复杂心情,从语言中抓“坏人、远离”和“?”来进一步体会母亲的担忧。
指导朗读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感受母爱的伟大,借此体会母亲为儿子生命安全揪心、着急、担忧的情景来感受青蛙妈妈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反应是因为蛇是青蛙的天敌,青蛙与蛇呆了一天却能平安回来,大出它意料之外。借此也提醒学生每天在上、放学的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父母会担心着自己的孩子每天能否安全到校,安全到家。篇三:《捕蛇者说》教学反思
《捕蛇者说》教学反思
作者: 加入日期:09-11-07 《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教学中始终要注意这点。
本文词语量大,实词以数十计,虚词“之、以、而、乎、焉”等均各有多种用法。讲明词义(实词、虚词),这是本文教学中要用相当时间来完成的重要任务。学生在学习时难度有点大,在教学中我为了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就逐句、逐段讲解。另外加强诵读、背诵练习。这节课上下来,我感到学生还不能深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主要症结在于学生对文本读得不透。后来,我仔细思量了一下,我决定做以下改进:
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认知性默读,要求:
1、全班同学认真阅读全文,阅读中注意读课文注释。
2、粗知全文大意。
二、激情诵读,要求:
1、全班同学大声、自由地诵读全文。
2、每人至少诵读二遍。
3、力争读得顺口,上口。
三、质疑性朗读。要求:
1、从课文第一段起,同学们提出自己不懂的内容,请老师解答,同学们做好课文旁批。
2、教师答疑,每解决一段,同学们便朗读一段。
四、巩固性复读。要求:
1、学生分为四人学习小组。
2、每组同学从课文第一段起复述课文,复述一段,诵读一段。
3、每个同学都必须参加复述。
五、比赛性竞读。要求: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四段。
2、请同学们自告奋勇起来朗读第四,看谁读顺畅,有情感。
3、在“竞读”过程中,其他同学要小声地跟读。
六、体验性背读
1、教师介绍文言文快速、准确背诵的方法:如分层背译法、语言标志法、尝试抢记法、诵听背诵法、整体反复法等等。告诉学生不管用哪种方法背诵,都要理解文意,理解文路,都要抓住文章表达的突出特征。
2、学生试背课文第四、五两段。篇四:《可爱的玩具蛇》反思
《可爱的玩具蛇》教学反思
教研室老师对《可爱的玩具蛇》一课作出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指导: 教师的教态较好,语言幽默风趣,有亲和力,有自信。《可爱的玩具蛇》一课中,课程结构较为完整,但内容太少(可添加环节:多欣赏学生作品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的启发不够(造型的启发,如:汽车,飞机等等);学生作品和教师示范的作品几乎一样,没有学生自己的创新;蛇的比例失调和绘画是的构图偏小;缺少练习要求(没有明确的作业要求学生的作品就会比较混乱,有时甚至会离题)。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课堂教学中应该教师应该自信,因为只有教师自信了,学生才会更加自信。
2、学生思维的启发,美术要求学生有更加活跃的思维,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启发学生,如:作品、教师示范、影片等等。
3、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抓住重点难点,欣赏——练习——再欣赏,反复的强调重点难点,从而突破重点难点。今后,我想我应该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及目标:
1、向石岩中心小学的教师学习,抓好自我的基本功(美术基本功、普通话、板书)。
2、课堂教学继续加强课程结构完整性,同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活跃学生思维,多欣赏同学作品、教师作品、大师作品等等。
4、美术作品的颜色档次进行提高,多运用灰色高档次的颜色或多参考名师作品,运用他们的颜色比例。
5、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美术基础。
6、要多走出校园,多听课,多看展览,多与其他学校交流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多多学习,提高自身绘画能力及艺术修养。篇五:《捕蛇者说》教学案例
《捕蛇者说》教学案例与反思
房县姚坪初中 胡昌保
内容摘要:
九年级语文上册学习主题都是“学会读书”,文言文的要求是“借助注释学文言”,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处于“导”的位置。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里让年轻的思维火花迸发,使他们自主自愿地上好每堂语文课,是构建新型语文课堂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在教学文言文的过程中,结合我校大力推行的学马安“三环六步自主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精神,我尝试了一种愉快的开放的导读教学方式,在教授《捕蛇者说》这篇经典文言文时,我改变了传统文言教学乏味的一边释义一边解意的教学模式,尝试创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新的眼光解读经典,用“三环六步”自主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请看《捕蛇者说》的教学片断。
关键词:愉快教学 自主学习模式改革 【片段一】创设情境,导入激趣,:
古代有一种职业,叫做猎人,是专门捕杀野兽的,现代已不存在。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兄台就是一位“猎人”,不过他既不捕猎老虎、熊一类凶猛的动物,也不捕猎野兔一类可以裹腹的小型猎物,而是捕猎一种更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动物——蛇。首先我们来认识这位特殊的猎人:
(一)身份证
籍贯:永州
姓氏:蒋氏
职业:捕蛇
世家:捕蛇
蒋氏是一位资深从业者,那么,蒋氏所捕之蛇是何种类?
(二)猎物:毒蛇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未有能御之者----毒性大!
师:这么毒的蛇蒋氏捕它是为“谋生”还是“致富”?何以见得?
有了这个导入设计,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言文朗读教学环节。
【自我评析】
激趣导入从心理上克服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把原本枯燥的文言文变得和电视剧本一样有趣,让学生有了一个探疑的开始和求职的欲望。
【片段二】自学体验,我会读文言
1、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2、第二遍,要求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
3、第三遍,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片段三】交流展示,雅俗共赏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情境再现表演:柳宗元微服私访记(主要再现柳宗元与蒋氏对话)。【自我评析】
文言文朗读教学一定要目标明确,我通常是让学生朗读三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熟悉了教材,分角色朗读是让学生感悟人物思想感情的好方法,我觉得熟悉文本教材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要特别加以重视。
【片段四】小组讨论,合作质疑
师:同学们的读书感受真是丰富多彩!但是,老师相信好戏一定还在后头。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其实我们同样可以用挑剔的眼光去挑战课文,一会儿开始。
(学生开始“搜索”文本,三分钟后,再次交流)生:这篇文章是真实的吗?如果是那为什么不告诉我们捕蛇者的真实姓名,而以蒋氏代替? 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后总结归纳)根据课文的时代和文章看本文不应该是虚构的。蒋氏不用真名的原因可能有四点:1.古代劳动人民文化水平较低,没取正式的名字,柳宗元只好以蒋氏代替;2.此文发表后,作者怕“观人风者得焉”,一怒之下而殃及蒋氏,不用真名是对蒋氏采取的保护措施;3.避讳,有可能蒋氏的名字和某些权贵相同,为避讳作者只好以蒋氏代替;4.应蒋氏的要
求,请柳宗元不写出其真名。
生:从《捕蛇者说》的插图上看,那个躬着腰、蓬头垢面的蒋氏年龄应该在五、六十岁左右,可文中说“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证明他们在那个地方三代已经住了60年,蒋氏的爷爷、父亲都死于捕蛇,他才干了12年,怎么推算蒋氏都应该正值青壮年呀!
师:你真是太棒了!老师在备课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说实话,我已经向我校全体语文教师请教过,也向我的老师刘国庆老师请教过,但他们都没有给我一个圆满的答案,现在我只能解释为年轻的蒋氏显得如此衰老,是因为他过早地被生活压弯了腰,就像中年闰土红活圆实的手却变成了松树皮。
【自我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初中学生性格较为叛逆,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辨别能力,因此,我放开话题,让学生挑战课文,以激发他们研读文言文的兴趣。说实话,学生有几个问题我备课时没准备,让我措手不及,但因为我积极引导学生在教材的“头”上“动土”,沉闷的课堂被激活了,学生悄悄融入语文学习的“轨道”之中。确实,课堂“动”起来了,教学也就“美”起来了![片断三]主题拓展,联系生活
生1:孔子说“苛政猛于虎也”,我真为蒋氏生活在那个年代感到悲哀,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应该还是一个盛世,老百姓生活仍然如此艰难,可想而知其它朝代老百姓是怎么过的日子。生2:是呀!我父母种田一不缴税,二不缴费,也不交公粮,每亩地国家还补贴10元钱呢!
生3:我还享受了国家的“两免一补”,爸爸再也不用为我的学费发愁了。昨天,班主任还让我提前领取了住读生的生活补贴费625元。
生4:我妈妈暑假得阑尾炎开刀花了1000元,通过农村医疗保险报销了550元。师:同学们,的确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学会感恩,才会使我们饮水思源。其实,你们的努力就是回赠给国家、社会最好的礼物
【自我评析】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这则教学片断中,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联系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将一千多年前发生的事情与自己现今的环境作对比,在学生们的畅所欲言中,《捕蛇者说》这篇文言文与学生们拉近了距离。有了学习兴趣后,生涩的文字不再是学习的障碍,学生在语文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其感恩的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片段五】总结反思
在以往的文言文学习中,教师总是习惯于一开始就把“精心”设计的问题抛出来,让学生据此展开思考、刻意求答,这一做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面对生涩的文言文更加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乐趣。而这一节课,我一改往日的教法,尝试以开放的自主的导读策略进行教学,在帮助学生读懂课文的前提下,放手让他们自己提问,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引导他们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并结合文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使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也能够思维激发、灵性涌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文言文到底怎么教?“三环六步”自主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得到兴趣与快乐,这只是我自己在这今年的语文课改中的一点探索与小小成果,在此作为引玉之砖,以求教于大家的指点。
第三篇:蛇与庄稼-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一批、糟蹋、放肆、吐痰、肺结核、呻吟、研究、规律。
2.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学生读一读。
一批、糟蹋、放肆、吐痰、肺结核、呻吟、研究、规律。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1)正音:呻吟 吐痰
(2)写法:肆(左半部);肺(最后一笔是竖);吟(不要多一点)
3.解词。
二、谈话导入课文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说说课课文讲了哪些事物的联系,这些事物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蛇与庄稼,猫与苜蓿,下雨与地面,太阳与地面上的东西,火与水,吐痰与肺结核)
边说边板书:蛇——田鼠——庄稼
猫——苜蓿
吐痰——肺结核
3、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画出文中不懂的地方。
(1)把找出的重点段指名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读后试着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质疑(简单问题随机解决,重点问题进行梳理,下节课解决)
三、听写本课的词语
附:板书设计 蛇与庄稼
蛇——田鼠——庄稼
猫——苜蓿
吐痰——肺结核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3.初步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认定目标
1.弄清蛇能保护庄稼的原因。
2.猫与苜蓿有什么关系?
3.事物之间有哪些联系,掌握了事物之间的这些联系之后有什么作用?
过渡:蛇是动物,庄稼是植物,它们会有什么联系呢?
三、学习第一段
1.投影出示
(1)这段中提到了哪些事物,他们有什么联系呢?
(2)连续几年庄稼都歉收,老农想出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
(3)为什么田里有了蛇,庄稼就丰收了?说说蛇与庄稼的联系。
2.学生快速默读后讨论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三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小结:蛇把田鼠吃了,从而保护了庄稼。这是老农经过一番研究后,发现田里少蛇是庄稼歉收的原因。现在田里有了蛇,庄稼就丰收了。
4.说话练习: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看看图示说说蛇与庄稼的关系。
(1)先分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2)归纳:因为蛇能捕捉糟蹋庄稼的田鼠,所以蛇保护了庄稼。因为蛇保护了庄稼,所以庄稼就获得了丰收。
5.小结:这段课文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了蛇与庄稼之间的联系。
四、学习第二段
1.投影出示问题。用第一段的方法并根据下面的问题自学第二段。
(1)故事中提到了哪些事物?
(2)为什么说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关系?
(3)试用箭头图表示出来。
2.学习小组讨论,同时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摆出猫与苜蓿的关系图。
3.订正。学生口述四者的联系。
4.小结:猫和苜蓿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因为有了田鼠和土蜂,他们的关系便密切起来。
五、学习第三段
1.投影出示问题:
(1)说说什么是简单联系,文中举了哪些例子?
(2)什么是复杂联系?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复杂联系的?
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
3.讨论。
(1)解释“显而易见”的意思。(露在外面的,容易看出来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简单联系。)
(2)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不是一下子看出来的联系是复杂联系,也就是多动脑筋才能想到的。文中举的例子是:一个人不讲卫生,在马路上吐了一口痰,也许会使许多人得病,甚至染上肺结核。
(4)指名读这句话,说说“也许”和“甚至”各是什么意思?
(5)吐痰是怎样让人得病的呢?用箭头图表示出吐痰与肺结核之间的关系。
4.前面讲的“蛇与庄稼“、”猫与苜蓿“是简单联系还是复杂联系?
5.谁还能举几个事物之间复杂联系的例子。用课件出示几个事物之间复杂联系的实物例子,学生说说联系。
6.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投影出示下列句子)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
(1)齐读这两句话,理解“它们”、“规律”、“这样”等词语。
(2)掌握了它们的规律有什么作用?(把事儿做得更合乎咱们的意愿,说明了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它们规律的重要性。)
7.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六、总结全文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事物之间有简单联系,也有复杂联系,生活当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联系。像老农一样经过研究掌握了它们的规律,就能把事情做好,为人类造福。说明了掌握事物之间联系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不怕麻烦,去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
七、练习说话
1.投影出示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
简单联系: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干;水可以灭火。
复杂联系:猫与苜蓿;吐痰与肺结核;蛇与庄稼。
2.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做总起句,举两个例子。最后用“所以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做结尾句说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蛇与庄稼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蛇能保护庄稼,猫有利于苜蓿的生长,吐痰会使肺结核等疾病传播开来等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告诉我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好些。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问题,弄清课文讲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之间有哪些联系,在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后,教师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蛇、田鼠、庄稼之间的复杂联系。学生读懂课文,理解上述事物间的关系后,再阅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在全文中的作用,并再次体会这句话的含义,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或说明,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着总结全文的作用。最后教师启发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举出相应的例子,说明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然后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做总起句,举两个例子。最后用“所以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做结尾句说一段话。从而加深对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的理解。
第四篇:《蛇与庄稼》教学设计
《蛇与庄稼》教学设计
第一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11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一批、糟蹋、放肆、吐痰、肺结核、呻吟、研究、规律。
2、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文,理解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文,理解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学生读一读。
一批、糟蹋、放肆、吐痰、肺结核、呻吟、研究、规律。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1)正音:呻吟吐痰
(2)写法:肆(左半部);肺(最后一笔是竖);吟(不要多一点)
3、解词。
二、谈话导入文
大自然充满了神奇与奥妙,探索和了解大自然,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乐趣。作者从自然界一些事物的联系中发现了一些道理。快速读读文,想想文讲了哪些事物的联系,这些事物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1、指名按自然段读文。
2、读后说说文讲了哪些事物的联系,这些事物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蛇与庄稼,猫与苜蓿,下雨与地面,太阳与地面上的东西,火与水,吐痰与肺结核)
边说边板书:蛇——田鼠——庄稼
猫——苜蓿
吐痰——肺结核
3、默读文,找出的重点段落,画出文中不懂的地方。
(1)把找出的重点段指名读一读(的最后一段)。读后试着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质疑(简单问题随机解决,重点问题进行梳理,下节解决)
三、听写本的词语
板书设计:
27蛇与庄稼
蛇——田鼠——庄稼
猫——苜蓿
吐痰——肺结核
第二时
教学目的: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文,理解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理解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3、初步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理解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文主要讲了哪些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认定目标
1、弄清蛇能保护庄稼的原因。
2、猫与苜蓿有什么关系?
3、事物之间有哪些联系,掌握了事物之间的这些联系之后有什么作用?
过渡:蛇是动物,庄稼是植物,它们会有什么联系呢?
三、学习第一段
1、投影出示
(1)这段中提到了哪些事物,他们有什么联系呢?
(2)连续几年庄稼都歉收,老农想出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
(3)为什么田里有了蛇,庄稼就丰收了?说说蛇与庄稼的联系。
2、学生快速默读后讨论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三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小结:蛇把田鼠吃了,从而保护了庄稼。这是老农经过一番研究后,发现田里少蛇使庄稼歉收的原因。现在田里少了蛇,庄稼就丰收了。
4、说话练习: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看看图示说说蛇与庄稼的关系。
(1)先分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2)归纳:因为蛇能捕捉糟蹋庄稼的田鼠,所以蛇保护了庄稼。因为蛇保护了庄稼,所以庄稼就获得了丰收。
、小结:这段文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了蛇与庄稼之间的联系。
四、学习第二段
1、投影出示问题。用第一段的方法并根据下面的问题自学第二段。
(1)故事中提到了哪些事物?
(2)为什么说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关系?
(3)试用箭头图表示出来。
2、学习小组讨论,同时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摆出猫与苜蓿的关系图。
3、订正。学生口述四者的联系。
4、小结:猫和苜蓿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因为有了田鼠和土蜂,他们的关系便密切起来。
五、学习第三段
1、投影出示问题:
(1)说说什么是简单联系,文中举了哪些例子?
(2)什么是复杂联系?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复杂联系的?
2、指名读文,其他学生思考。
3、讨论。
(1)解释“显而易见”的意思。(露在外面的,容易看出来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简单联系。)
(2)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不是一下子看出来的联系是复杂联系,也就是多动脑筋才能想到的。文中举的例子是:一个人不讲卫生,在马路上吐了一口痰,也许会使许多人得病,甚至染上肺结核。
(4)指名读这句话,说说“也许”和“甚至”各是什么意思?
()吐痰是怎样让人得病的呢?用箭头图表示出吐痰与肺结核之间的关系。
4、前面讲的“蛇与庄稼“、”猫与苜蓿“是简单联系还是复杂联系?、谁还能举几个事物之间复杂联系的例子。用出示几个事物之间复杂联系的实物例子,学生说说联系。
6、学了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投影出示下列句子)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
(1)齐读这两句话,理解“它们”、“规律”、“这样”等词语。
(2)掌握了它们的规律有什么作用?(把事儿做得更合乎咱们的意愿,说明了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它们规律的重要性。)
7、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六、总结全文
通过这篇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事物之间有简单联系,也有复杂联系,生活当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联系。像老农一样经过研究掌握了它们的规律,就能把事情做好,为人类造福。说明了掌握事物之间联系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不怕麻烦,去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
七、练习说话
1、投影出示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
简单联系: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干;水可以灭火。
复杂联系:猫与苜蓿;吐痰与肺结核;蛇与庄稼。
2、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做总起句,举两个例子。最后用“所以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做结尾句说一段话。
板书设计:
第五篇:《蛇与庄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培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3、认识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懂得只有掌握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4、使学生了解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所举事例,认识掌握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蛇又不吃庄稼,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是啊,把两种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组成这样一个奇怪的题目,课文会讲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读书来寻找答案吧。
[意图:从题目人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咸知-
1、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你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做一做标记。
2、交流读懂的内容,初步知道课文讲了有关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和简单联系,通过蛇与庄稼、猫和苜蓿、吐痰和肺结核病人之间发生的事情,说明了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板书三个复杂联系。)
3、交流不懂的内容,简单的随机解决,对最后两句话的含义的理解留待下面的教学中解决。
三、细读课文,感悟明理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2)创设情境,同桌讨论:假如你是一个过路人,听说这一奇怪的现象,你会想些什么,问些什么?假如你是当地那位有经验的老农,你又会怎样向别人解释?
(3)班内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弄清令人奇怪的有两点:一是即使风调雨顺,庄稼也得不到好收成;二是把蛇放到田里,庄稼就获得大丰收。通过回答,理解蛇与庄稼是怎样通过田鼠联系起来的。)
(4)画出蛇与庄稼之间的联系图,总结认识。
2、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学生自主读课文第2、3自然段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猫与苜蓿、随地吐痰与患肺结核之间的联系(可选择画图、语言表述、表演等不同形式帮助理解。)
(3)学生自选方式和内容,上台讲解,共同评价。
3、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
(1)学生读第3自然段最后两句话: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才能把事儿做的更合咱们的意愿。
(2)讨论交流:举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意图: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发挥了自主探究的意识;举例理解后两句话,使学生明白掌握事物间的联系能给我们带来益处。)
四、总结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事物之间既有简单联-系,也有复杂联系。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会把事情办得更好一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最后两句话。
2、练习写生宇词。
第二课时
一、交流收获,课外延伸。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知道自然界中哪些事物之间的联系,人们是怎样利用这种联系解决问题的?
二、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1.同学之间交流书写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2.自主练写生字新词。要求:书写正确、规范。
三、布置作业。
你还发现了哪些事物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先想想,再写下来。在语文活动课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