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课堂实录

时间:2019-05-15 06:3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桂花雨》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桂花雨》课堂实录》。

第一篇:《桂花雨》课堂实录

《桂花雨》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的第二十六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写童年生活的文章,也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师生合作。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课件打出字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桂花雨

出示课件:背景是开得繁茂的桂花,在背景上是“桂花雨”三个黄色的字。

2、齐读课题。(出示课件)

3、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生:先读阅读提示,再根据提示自学课文,然后讨论交流学习收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课文。(板书,读,学,议,再读)

[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注意停顿,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会合作学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2、读书交流。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我想检查同学们的书读得怎么样了?现在我们“开火车”朗读课文。

学生“开火车”读书。读完之后进行评读。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你们认为谁读得最好? 生甲:某某读得好,因为他读得很流利。生乙:某某读得好,因为他读得很有感情。生丙:某某今天有进步。师:谁愿意代替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范读课文。老师指名一位同学范读课文。读完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师:你们认为他的朗读有示范作用吗?

生甲:有示范作用。他读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生乙:他还读出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师:你们愿意像他一样再把课文朗读一遍吗?学生再读书。出示课件上的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甲:课文主要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

生乙: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摇桂花”的事,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就是激活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让学生代替老师范读课文,给了学生以极大的鼓舞。无论是“开火车”朗读,还是学生范读课文,都读得很好,可见平时训练是非常到位的。]

三、细读课文,探索解疑

1、作者对桂花有着很深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作者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学生从书中找出答案回答。老师板书:喜欢桂花。)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落桂花时的乐趣。出示课件:“摇桂花”是课文的重点内容,请同学们把写“摇桂花”的段落多读几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一边读一边结合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想象作者是怎样把桂花的飘落与雨联系起来的。想好有与同学交流。

学生想象后回答。

生:因为桂花飘落时很密,很轻,就像下雨一样。所以作者把桂花的飘落与雨联系起来了,称为“桂花雨”。这个比喻很恰当,表现了作者欢乐的心情。(板书:“摇花乐”)

师:谁能用朗读的方式把作者摇桂花时的欢乐表现出来呢?指名朗读。

3、师:家乡的桂花不仅我对它十分怀念,母亲也一样。课文中哪句话表现了母亲对家乡的桂花也十分怀念,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这里的桂花再多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我的理解是:并不是这里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仅仅是个比喻而已,可能是母亲太思念家乡了,才这么说。

[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让学生细读品味,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采用讨论交流的办法探索解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四、课堂小结,内容拓展。师: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限怀念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板书:怀念童年生活

热爱家乡

师: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是丰富多彩的,你们正处在人生最快乐的时代——童年,请你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把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在小组里讲给大家听听。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学生回答略。

师:你们的讲述也勾起了老师对家乡、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出示最后一张课件: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将永驻心间。学生齐读这句话,结束教学。

[此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趋事,学生想表达的欲望就像泄闸的洪水,立即说开了。这样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桂花雨

喜欢爱桂花

摇桂花

怀念童年生活

热爱家乡

第二篇:《桂花雨》课堂实录

薛法根《桂花雨》课堂实录

一、检查预习

1.老师在黑板上出看拼音写词语:

(糕)饼(尤)其新(鲜)

(谢)落(吩)咐挑(拣)

2.请学生上黑板写。

3.齐读词语。师相机纠错,并教授意思

(1)“尤其”的“尤”这个字要写好不容易,“尤”的脚写得长一点就更好看了。师示范。自己核对自己的答案。对的举手。

(2)读第一行词语。老师在后面加个句号,三个词成一句话。齐读

这里的“尤其”相当于哪一个词的意思,看谁聪明。

① 非常

不是很准确

② 十分

“十分”和“非常”都表示程度的。

③特别

对了

有“特别”、“格外”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请写在词语的下边。对意思的理解要准确。

(3)谢落的“谢”生写两点水,自己上来改正,这个字写对的举手。

(4)吩咐,读轻声。齐读—指名读。

我和你,是你吩咐我,还是我吩咐你?(你吩咐我)为什么?(因为同学不能吩咐老师)(因为“吩咐”相当于“命令”)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爸爸妈妈)还有吗?(长辈)对了,凡是长辈都可以吩咐你。你能吩咐谁?(晚辈)你有么?你可以吩咐你的宠物。所以“吩咐”这个词是长辈对晚辈,领导对下属。这个词很重要,一起读。吩咐,两个口。

(5)挑拣的拣写得对吗?错,生改正。哪几个字的右边也是这样的?(炼、练)齐读。考考你:

①我从地上捡起一块鹅卵石。这个捡怎么写?写在黑板上。这个捡什么意思?(拿起)更准确一点。(拾起)

②我从一堆鹅卵石中拣出一块。哪个拣?这个拣是挑选的意思。

两个字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区分。

4.齐读第二行词语。全写对的举手。今后预习课文时要认真、仔细。

5.齐读词语。读一个,老师擦一个。所以要认真看,用心记。

二、导入课文

1.这些词语选自课文„„生:《桂花雨》。

2.这篇文章是台湾一位著名的作家叫琦君(板书作者名字),这是她的笔名,原名潘希真(板书),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读这样的文章就像在翻阅她儿时的旧照片一样,要静静地读,静静地看。

3.自读课文,读时想想作者对桂花雨有怎样的感受。

三、新授

1.作者回忆起儿时摇桂花的情景,那阵阵的桂花雨给人的感受是怎样的?如果用一个字形容一下,你觉得哪个字最恰当?(美、香、乐、甜、急、奇)分别板书

读像《桂花雨》这样的散文,一定要从课文描绘的情景中读出个“情”字(板书“情”)也就是作者在这阵阵桂花雨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这是我们阅读这种散文需要注意的。

2.我们读了课文知道,这一阵阵桂花雨是香的,课文2——4自然段集中写了摇花时的情景。请你读这三个部分。那些语句写到了桂花的香,是怎么描写出桂花的香?关键的句子划出来,关键的词圈出来。

3.交流

(1)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关键词是 “沉浸”。如果桂花不香,全年整个村庄怎么会沉浸在桂花香中呢?)(板书“沉浸”)桂花是八月飘香,怎么会一整年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呢?这不可能吧?(村里的人把它做成了桂花卤和糕饼)做了糕点,不仅自己吃还会送给邻居,这个就叫全村都沉浸在桂花香中。(用桂花泡茶。)所以整个村庄都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一年四季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这里的沉浸不仅讲村庄沉浸在桂花香中,你还从这里体会到作者的情是怎样的?(开心)想起分享糕饼的情景。(想起来就忘不了了)忘不了的除了桂花的香,还有邻里的这种浓厚的感情。糕饼甜不甜?心里甜不甜?心里甜是什么甜?

请你读好这个句子。指名读。沉浸,不仅沉浸在香气中,更沉浸在甜蜜的感情中。

(2)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我高兴地喊起来:“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雨,桂花雨,好香的雨啊!

这段话中怎样写桂花雨的?(“啊,好香的雨啊”)

“好香的雨啊”,作者在回忆好香的雨是心情是怎样的,感情是怎样的?用这里的一个词来说说。(乐)这个香中还有一种感情,就是乐,你能把这种“乐”给读出来吗?生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你也喊一下。一起来。那就是桂花雨,直接写出桂花的香、乐。

(3)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及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这里写出了桂花的香、甜,美,还有乐。)她把桂花的香、乐、美、甜都……写在了一首诗中。指名读—齐读

父亲口占一绝,什么叫“口占一绝”?(口头编的诗)不能说编,应该说„„(吟)他是即兴的,随口一说就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用诗来讲花之香,乡之情。

(4)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怎么写出桂花香里的?哪个词?(香飘十里)夸张的手法。还有吗?“没有不”是个双重否定。(浸,板书)读下这个字。一般花香是用鼻子闻到的,一般我们说香是飘的。桂花香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看看这个“浸”是什么旁(三点水)原来是什么意思?(浸在水里)一个人浸在水里,看得见吗?摸得着吗?那为什么这里要用“浸”在桂花香中?这里让人感觉桂花的香浓,浓得像水一样,好像让人看得见,摸得着了。感觉是相通的,所以这种写法叫“通感”。(桂花特别特别的香,村里的人都能闻得到,所以用“浸在”。)整个村子都被香气包围着,(迷住了)(笼罩住了)笼罩还是外在的,这里桂花香已经到了人们的心里。把它读好。指名读—范读—齐读

(5)摇桂花,我们闻到的是桂花的(香),摇桂花的(乐),体会到的是它的(甜)。还记得父亲吟的那首诗么?齐读。

4.读这篇散文从香中我们要体会到隐藏在里面丰富的感情,这叫会读文章。作者除了写小时摇桂花时写出了感情以外,课文的第一、五、六自然段也写了桂花的香。这三个自然段表达的桂花香的感情又是不一样的。透过这个香来体会作者的感情,自己读一读。

5.交流

(1)第一自然段。注意句子中直接表达的词语,“最”,圈起来。喜欢它什么?接下去。桂花树好看么?哪个词?(笨笨拙拙)但“知识满树茂密的叶子”好看吗?(不好看)藏在绿叶丛中好看吗?(不好看)什么花长得大,好看?(牡丹、菊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但

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为什么桂花那么多不好看,还要写?(为了突出香)就是为了突出最后一句。这叫什么?衬托。(板书)

这里主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

(2)第五自然段。

这里有两个字,“外地”(板书)。琦君和她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金桂。他们全家迁往杭州,离开他们的老家再也没回来过。

杭州有个地方,叫“满觉垅”,那里种满了桂花,真的是香飘十里。杭州有两样东西最香,一样是满觉垅的桂花,还有一样是龙井的茶。但是母亲说的,难道杭州满觉垅的桂花真的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吗?他比的是什么?是香味么?(是感情)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于浅。这感情来自于哪里?(家乡的桂花是他们亲手种的;这里蕴涵了喜爱家乡的情感;美好生活的回忆)

那种浓浓的感情叫什么情?(乡情,板书)在母亲看来,她的家乡是最美的,她对家乡的感情是最深的。不管外面的桂花怎么样,但家乡的桂花最香。谁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一起读。

(3)齐读第六小节。作者在台湾闻到桂花香,可能会想起什么?作者写这句话时,是在台湾,远离自己故乡整整30几年。对家乡的浓浓的感情这时变成了浓浓的“愁”(板书“愁”),这种感情叫“乡愁”。

最后一句它是这样写的,想起了桂花,你猜她当时的表情会是怎么样的?

所以她写下了这篇文章,叫……(桂花雨)

四、写话练习

1.课文中写母亲表达自己感情时说到,(板书)桂花还是故乡的香。齐读。

如果有朝一日,你会怎么表达自己的乡情呢?就像母亲的这句话:桂花还是故乡的香。你能不能再写另外的句子:还是故乡的;还是故乡的。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对家乡的思乡之情时会想到家乡的哪些事物来触动自己的情怀的?请每个同学来写几个这样的句子。

2.请若干学生上台写

3.指读,讲评

(1)糕点还是故乡的甜。

(2)辣椒还是故乡的甜辣

(3)鱼还是故乡的鲜虾还是故乡的肥

“鲜”和“肥”换一下

(4)茶还是故乡的浓

(5)酒还是故乡的浓

“浓”字已经用过了,改成哪个字更好?(醇)

(6)山还是故乡的青(秀)

(7)人还是故乡的亲

4.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

5.连起来就像一首小诗。这首诗可以取一个什么名字?(我的家乡、故乡情、思乡情、乡愁)

6.桂花雨,作者要表达的是淡淡的乡情,她要表达的是淡淡的乡愁。

7. 让这阵阵桂花雨留在大家心底,也让这淡淡的乡愁留在大家心底。记住这散文题目„„桂花雨

第三篇:桂花雨课堂实录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桂花雨》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怀念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童年》

谈话: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二、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桂花雨是天上掉下来的雨

吗?。。)

2、师:同学们可真会思考,那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并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3、(投影生词)问:这些生词朋友你们都认识吗?(让学生个别读,齐读。找出本课容易写错的生字,提醒怎样记住)

4、那谁来告诉老师,桂花雨到底是什么?(生答)

5师:再把课文美美的读一下。思考:这场桂花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交流,板书。,7、师:同学们读书读的真不错。那你们见过桂花吗?(投影桂花)让学生说出看到桂花树的感觉。

8、生:(回答自己看到桂花树的感觉)

9、交流。

10、过渡: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

12、生回答,从而引出是因为桂花香的原因。

13、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14、交流。出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1)“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师:桂花的样子很普通,可最让作者着迷的是它那迷人的香气味。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浸是什么偏旁?妈妈洗衣服时把衣服浸在水里是把衣服怎样?那这个句子里的浸是什么意思?从这个字里你感受到什么?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桂花的香吗?

生:(回答)

(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这好香的雨就是桂花,读出桂花的香。

(4)“全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这个句子里也有一个浸,你怎样理解?

生:(浸指陶醉,整个村子里的人都被这浓浓的桂花香陶醉了)师:同学们,桂花的香气太浓了,我们不由得都陶醉了,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的感觉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感受一下桂花那浓浓的香。

三、享受“摇花乐”和“花雨美”

1、过渡:桂花的确很香,让作者一直魂牵梦萦,但是,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你认为更重要的是什么?

生:(最重要的是作者摇桂花的快乐)

师:你是从课文的那个句子中知道的?

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2、师:文中的那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作者摇桂花的情景,找到读一读。边读边想: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摇桂花对作者来说是快乐的?一边读一边想,把能体现作者快乐的句子画下来。

3、生答,师投影(“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让生看大屏幕,自己小声的读一读。问:看你从这话中感受到什么了?

生:(小作者想摇桂花)

师:从那个词知道的?(缠着)缠是角丝旁,像丝线一样缠着,谁愿意当小琦君,老师当琦君的妈妈。我们来缠一缠。

(师生表演)

师:是啊,这就是缠着,那小作者缠了一次吗?(生答很多次)从那里知道的?(老是缠着)说明作者非常非常的想摇桂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把作者特别想摇桂花的心情读出来,缠缠母亲,催催母亲赶快摇桂花好吗?

生齐读

4、师:小作者多么想摇桂花啊,可母亲却说()我们从作者特别想摇桂花的心情中感受到摇桂花对作者来说是(生答是快乐的)那么除了这句之外,你还从那句话中感受到摇桂花对作者来说是快乐的?

生:读句子。

师:你从这句话中的那个词语感受到作者的快乐?大屏幕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让学生齐读。想作者在铺竹席,摇桂花做这些动作脸上的表情一定是(),脚底下的动作一定是快的还是慢的?(师读让生表演动作。鼓掌)

师:表演的好不如我们读的好,让学生读把快乐的心情读出来。

5、、让学生想:当我摇桂花时心里会想些什么?(生回答)此时的作者很激动很兴奋,因为终于可以摇桂花了,也可以吃到香甜的桂花糕,喝到香喷喷的桂花茶了。(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兴奋)

6、此时此刻,桂花纷纷落下来,落的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引导学生喊)问:此时此刻作者是一中怎样的心情?(生答)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作者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欣喜若狂,心花怒放,笑逐颜开,欢呼雀跃。引导学生多次朗读,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当时那种激动那种兴奋)

7、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沐浴这场桂花雨?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桂花纷纷落下来,忽而落到你的头上,忽而落到你的手上,忽而落到你的笔尖,忽而落在你的肩头,忽而扑入你的怀中,你感觉到了吗?在这美妙的时刻你想说些什么?(生回答)

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喊出作者的兴奋。

师:沐浴着这场飞飞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阵阵飘逸的桂子香,作者永生难忘。怪不得他在课文的最后写道:投影齐读。

这场桂花雨如诗一般美如梦一般让人着迷,怪不得作者如此的想念它,那感受着这种快乐的仅仅是作者一个人吗?读读课文,看他们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快乐的?从课文中找出来。

8、问:母亲为什么洗净双手?(怕弄脏桂花)为什么是搓不用抓和拿(怕弄坏了)为什么放在漂亮的水晶盘里(放在水晶盘中更漂亮)同学们,你们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母亲怎么样?(喜爱桂花)读出母亲的喜爱之情。

师:母亲是用这种朴素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那父亲呢?(生答)

投影父亲的诗句。

(让一生吟诵诗句,然后一起吟诵,)

问:在吟诵诗句的时候你感受到父亲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高兴,快乐)让学生带着快乐的语气吟诵诗句。师:从诗句里你感受到了父亲的快乐,父亲写的这首诗美吗?那我们就美美的甜甜的读读这首诗。

师:琦君一家三口的品性不同,但内心涌动着的都是同一个字,那就是(乐),所以,作者在课文的最后说(投影最后一句话)

同学们你们动情的朗读,不仅让老师感受到了一家人的快乐,也让在座的老师感受到了摇桂花的快乐。还有谁也感受到了这种快乐?(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问从那一句感受了给全村人带来快乐?生读)

问:全年可以换成那些词?(整整一年,每月,每天)说的真好,桂花刚刚开时,全村都是香的,不开花为什么还是香的?(做食品)同学们,桂花盛开时,花香飘逸,令人着迷,不开花时人们用它做什么?(生答)

师:不管是收获桂花还是享用桂花,人们心中都涌动的是同一个字(乐)所以作者在最后说(投影 齐读)

四、体悟思乡情怀

师:同学们,这种快乐让作者终生难忘,然而如今这种快乐却再也感受不到了,在作者12岁时,他跟随他的父亲母亲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了桂花树,去杭州的一所中学读书。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以后,琦君从外地回家,总要捧回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出示母亲说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齐读)

问,真的是外地的桂花都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香吗?(生回答不是,问:为什么这样说?)母亲思念家乡的桂花,思念家乡。母亲想家了,母亲爱家乡,所以她觉得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

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令母亲难忘,那么如果如果我们来到母亲身边对母亲说:这个橘子真红,母亲一定会说:()如果我们对母亲说:这里的水真甜呀,母亲一定会说:()师:母亲想家了,琦君也想家了,琦君写家乡的桂花雨其实就是在表达自己的那种(思乡情)板书。琦君不仅是思念这场桂花雨,他还思念什么?(家乡,家乡的亲人)那这场桂花雨还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很香的,难忘的,思乡雨)

让我们一起读出作者内心的思乡情,让这场缤纷的桂花雨在我们的心头绽放吧。(配乐读每到这时男,女分读 后齐读)

五、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奶奶的童年生活,伴着阵阵花香,品味着桂花雨给我们的乐趣,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也感受到了作者那浓浓的思乡情。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记录下来,把你的这份美好回忆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第四篇:《桂花雨》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桂花雨》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反思

《桂花雨》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情感。我从“品味桂花香”——“感受摇花乐”——“体会思乡情”三大板块依次展开教学。

在“品味桂花香”这一环节中,桂花的香,需要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品,才能品出花香,品出语言文字的味儿来。所以,我采用让学生自主阅读,读中感悟的方法,再通过老师适当引导、点评,以感受作者用字的准确和富有表现力。由于教学不够紧凑,用时多了些,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感受摇花乐”我从“缠”字入手,“我”缠着母亲问什么?这句的标点符号难道是作者用错了吗?学贵有疑,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感叹号,也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这儿采用“以疑导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悟出作者急切希望摇桂花的心情。让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感受摇花的乐趣,更能引起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接着放手让学生读,尽情地“摇”,并将“摇”字融入到个性化的阅读中。在“摇”中,学生眉飞色舞,教师眉开眼笑;在“摇”中,学生体会情感,享受快乐,品味花香。又以“桂花纷纷落下”为切入点,一步步深入文本。在阅读中,在对话中,在想象中,在画面中,学生的情感恣肆飞扬——促使他们以最佳心境投入到学习中。缤纷的桂花雨落进了孩子们的心田,陶醉桂花之意境,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

“体会思乡情”中,以一个大问题“真的是外地的桂花都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香吗”为突破口,以“小练笔”作铺垫,以层层引读的教学方法,深刻体会母亲的思乡情,自然化解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刚好直抒胸臆。

“语文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的最大遗憾就是教学不够紧凑,“前松后紧”,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课堂的高效性。

第五篇:《桂花雨》语文课堂实录(写写帮推荐)

《桂花雨》课堂文字实录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花的图片,你认识它们吗?(出示桂花图片)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花?(指名回答)

生:桂花。

师:很好,这是桂花。(板书:桂花)老师很佩服同学们的眼力。下面就让我们去看一下桂花的资料。(出示桂花资料),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生自读)

师:好,通过这一段资料,相信同学们对桂花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走近桂花,去进一步了解桂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

12、桂花雨)

(生齐读课题)

2、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呢?(指名回答)

生:桂花雨是什么?

生:为什么会有桂花雨?

生:桂花雨是什么样子的?

师:同学们都有一个聪明的小脑袋,你们的脑袋里装着很多的为什么。老师想告诉大家,提出问题才是第一步,关键是怎样解决问题,老师相信,随着我们走近桂花,我们的问题都会一一解决的。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

3、师:再走近桂花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出示作者资料)本文的作者是(多媒体出示作者的资料,让学生读一读)

(生读)

二、认识作者,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桂花雨,走进作者琦君的故乡,一起去欣赏那美妙的花雨。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回家预习了课文,并且画出了生字词,并自学了生字词。不知道同学们学的怎么样了,下面我们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指名读)

师:字正腔圆,而且非常准确。请同学们齐读一下。

(生齐读。)

师: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巧妙的办法把它们记住?可以提出来分享一下。生:十个工人就是左。

师:非常巧妙。

生:尤,一只犬,左腿撇,右腿弯。

生:小羊羔吃米不吃草。

师:这只小羊真奇怪,只吃米来,不吃草。

生:吃一口鱼,喝一口羊汤。

师:啊,味道真鲜美!这就是结合我们的生活实例来记住生字,结合生活实例来记住生字,是一种很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生:都,左边一个者,右边一个双耳刀。

师:我发现有一个生字被冷落了,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我。就是“拣”我们要怎么记忆呢?

生:“练”去掉绞丝旁换上提手旁。

师:加一加,减一减也是我们识字的好方法。小小的生字里面有大学问我们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结合生活的实例来记忆它们,真是非常的奇妙。

2、师:同学们再看看这些生字,还有两个生字的读音与众不同,你发现了没有?

生:鲜,第一个读音是xiān,第二个读音是xiǎn。

师:你能把它组成词语吗?

生:鲜xiān(新鲜),鲜xiǎn(鲜见)。

师:这是一个多音字,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生:都,dāu(都有),dū(首都)。

师:很好,这也是一个多音字,我们应该重视它。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多音字,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老师已经布置了让你找出来了吗?

生:找出来了。

师:请同位交流一下你找出来的多音字,看看它有几种读音,应该读什么?交流完毕请做好。

(同位交流)

师:很多同学已经坐好了,看来这些多音字已经被同学们消灭掉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为我们准备的多音字,看看是不是和你的不谋而合呢?(出示多音字)自由的读一读,哪一个有问题你就读读那一个。

(生自由读)

师:老师还要告诉大家,课文中还有一些字只需要你知道它的读音就行了,那就是二类字,是不是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容易忽视它呢?(出示二类字)对照课文,来读准它。

(生自由读、齐读)

3、师: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么短短的时间我们就消灭了学习中的拦路虎,而且学习了这么多好的学习方法,相信再读课文的时候,你就能读得更准确,更流利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回想老师之前讲过的“六要素归纳法”,想一想课文中主要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课文)

师:找出来的同学请举手。你的每一次举手都让老师心花怒放,看谁能给老师带来这种幸福。

(指名回答)

生:写了作者小时候摇花乐的一件事情。

师:非常的简练概括。还有谁想说?能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你已经进步了一大步。

生:文章主要说了“我”小时候摇桂花“乐”的事情。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呀!这么短短的时间,就把这么长长的一篇课文读的这么明白,而且概括的这么简练,相信随着我们深入的学习课文,我们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的。

三、精读感悟,以读悟情。

1、师:是的,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桂花给我带来的乐趣——摇花乐。下面请同学们快速的、小声的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句子写了“摇花乐”?

(学生自读课文)

师:你找到的关于“摇花乐”的句子有哪些?

生:“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凉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

生:“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凉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师:看来同学们真是心有灵犀啊,找到的句子都是一样的。老师也找到一处:(大屏幕出示课本中图和段落)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凉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生自由读。

2、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很轻松的读完这一段,其实啊,不是那么简单,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现句子和问题)

学生读一读

师:细心的同学发现了,“帮着”用的是红颜色,两个“帮着”你体会出什么?

生:我很喜欢摇花。

生:还体会出作者焦急的心情。

师:是啊,正因为喜欢所以才感到焦急。你读懂了作者的真心。从两个“帮着”体会出了作者很喜欢摇花,而且还很焦急。我们接下来看第二个,从使劲你体会出什么?

生:作者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没有一丝的保留。

师:他是把所有的热情都放在了摇桂花这件事情上。

师板书。

师:同学们在生活实践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你在什么活动中也使劲了全身的力气?

生:我在拔河的过程中也使劲了全身的力气。

师:你使劲的时候都有哪些表现呢?

生:咬着牙,脸憋得通红。

师:是啊,他是在使劲啊。小作者摇桂花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这样啊?就是因为喜欢所以使劲的摇。摇桂花这件事情你累不累啊?

生:累。

师:对啊,累并快乐着!是啊,因为喜欢,所以累也要去尝试,就是因为使劲的摇,所以桂花纷纷地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读一读课文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大声使劲的读。

(生再读)

3、师:正是因为之前我们使劲的摇,所以桂花纷纷的落下来了。落下来的桂花就像,就像,落在哪里?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大屏幕出示拓展练习)

生:桂花纷纷落下来,像雨点,像雪花,落在我们头上。

师:好,很会想象。

生:桂花纷纷落下来,像棉花糖,像雨点,落在我们头上。

师:恩,从她的回答中我感受到这场桂花雨非常的甜,非常的香,非常的大,来势汹汹,就是因为我们使劲的摇呀。还有谁想说?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说一说。

生:我看到桂花纷纷落下来,像蝴蝶,像秋叶,落在我的肩上。

4、师:同学脑中想到的画面真的很美,老师也想给随小作者和同学们一块到桂花树下摇一摇。下面,请同学们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在这样的花雨里,你有什么话想说?

师:从同学们的喊中,我感觉到很多同学意犹未尽,我们再来喊一喊。

(生大声喊出来)

师:“摇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心头。请同学们自由的再喊一喊,把你的欢乐与你的激情留在此时此刻。

(生自由“喊”)

5、师:是啊,摇啊摇,摇桂花,桂花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在其中,我们分明闻到了浓浓的花香味,孩子们,你们闻到了吗?

生:闻到了。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桂花香”。

(师板书:桂花香)

6、师: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桂花香”的语句。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的都非常认真、非常仔细。“三分文章,七分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的读书收获。谁来说一下,文中哪些语句说了“桂花香”?

(生朗读自己找到的相关语句)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下面就让我们来集中的交流一下同学们刚从读书的所得。

(出示2句“桂花香”的语句,生自由读)

师:从第一句话中,你想研究什么?我们知道,在理解句子的时候,可以就某一个词语来理解。还可以针对它所描绘的情境来理解。仔细看,你能发现什么呢?

生:为什么是“香飘十里“?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桂花实在太香了。

师:实在太香了,十里啊。“十里”在你头脑中有没有这个概念?我们有许多同学都坐校车远道而来是不是?可以说“香飘十里”可以看出桂花的香气确实是很迷人。大范围之内都是它的香气。你还从哪里看出桂花香的范围很广?

生: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步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对啊。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步浸在桂花香里的。我们都在农村住十几家应该知道是什么概念吧。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这里面有一个词“浸”。我们在生活中一定帮妈妈洗衣服,我们洗衣服要把衣服全都浸在水里。那我们联系一下生活实际,没有不浸在桂花乡里的也是说?

生:范围很广。

师:对,范围很广,也就是说方圆十里之内全都是桂花的香味。香不香啊? 生:香。

7、师:香的还在后头呢!请同学们读第二句话。

生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没有什么疑问?众人拾柴火焰高,老师想把机会留给更多的同学。

生:为什么整个村子全年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为什么是全年?

师:老师也有这样的问题,桂花花开一季,为什么全年都有它的香气呢?它不开花的时候,为什么也有它的香气呢?人们是如何保存这种香,储存这种香的呢?其实文中自有答案。很多同学非常聪明,已经浏览课文,快速的找出了答案,真会学习。

生找出人们保留桂花香气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

师:自己先读一读。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生回答

师:从这一系列的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保留桂花香气时要有很多的工序。

师:这样一来,没有桂花的时候自然也能保存到桂花香。人们真是非常聪明,而且利用桂花可以做很多的美食。比如,做桂花糕,泡茶,喝一口桂花茶香气扑鼻,吃一口桂花糕唇齿留香。我看到同学们都垂涎欲滴了,下面我们就让学生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读。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到家里去保留桂花了。桂花非常香,桂花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更香甜了我们的口福。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桂花做成的美食。(大屏幕出示桂花糕)这就是桂花糕。所以我们说全年我们的村子都浸在桂花香里。不仅是它的香气,还有它做的美食。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课件桂花香的歌)

师:好了,我们就让桂花的余香萦绕在我们的周围。下面让我们齐读这一句。生读。

师:真的是别处的桂花都比不上家乡旧宅子的金桂吗?我们知道文中作者在杭州求学曾经采过杭州的桂花带给母亲,可母亲总是说别处的桂花比不上家乡旧宅子的金桂?

生:因为母亲思念家乡。

因为家乡旧宅子的桂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句话呢?现在你就是母亲,带着你的感情读一读。

生读。

8、师:因为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让我们深深的思念。这句话里面显示出了母亲浓浓的思乡情意。(板书:思乡情)难怪母亲会说:生齐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金桂树。

师:那么此时此刻,母亲再次看到这颗桂花树心里有什么感受?她会说什么呢?请同学们帮她填完整。

课件出示:拓展练习题

生口头填写。

师:(评价)这是一位怀旧的母亲。

生:外地的水再好喝也比不上自家的水好喝,外地的花再香,也比不上自家的花香,师:好一句外地的花再香,也比不上自家的花香,无论走到哪里,母亲思念家乡的情结是不会变的。这个小练笔请同学们课后写下来进一步体会母亲思念家乡的情感。(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

总结拓展

师:家乡的桂花给我们带来了摇花乐,桂花香。让我们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再一次齐读课题。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出课文,走近摇花人。这是作者琦君在《烟愁》里面的一段请同学们读一读,进一步对学生加深了解。(大屏幕出示《烟愁》的片段)

生读

师:从诗歌里我们知道作者从小就到了台湾,他对家乡非常的思念。作者曾在文中这样写道:(配乐朗读作者的诗歌片段)

师: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欣赏琦君的作品。(大屏幕出示作者的作品)

课文已经接近尾声,下面就让我们用父亲写的一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齐读这首诗。

作业:(大屏幕出示作业)

下载《桂花雨》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桂花雨》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桂花雨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透过语言文字,体味桂花雨的“香”和作者童年的“摇花乐”。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

    桂花雨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姜堰市实验小学康华校区 陆芳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桂花香”“摇花乐”,体会“思乡情”。理解“外地......

    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 孟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桂花雨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商州城关第二小学 赵淑艳 一、教材分析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

    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 泗洪县雪枫学校 任 勇 223900 教材简析: 《桂花雨》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琦君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桂花“香”, 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课后练习......

    桂花雨

    搜索 桂花雨 教案教学设计 桂花雨 教学时间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3、通过重点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