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鱼游到了纸上》观课报告 文档
《鱼游到了纸上》观课报告
王玉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体现了高效课堂。
《鱼游到了纸上》是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聋哑青年,发现他所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纵观王老师的课,头绪简化,直奔主题:围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就我个人认为,本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讲课伊始,王老师就出示“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段,让学生在此处质疑,学生提的问题很到位,“为什么聋哑青年能练得如此高超的画技?”透过这个问题就自主性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我觉得在高年级的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当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因势利导,学生水到渠成理解了本文的主旨。
2、提倡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阅读感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素养的基本举措之一,在课堂上,老师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通过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感悟课文内容。
3、抓重点词句,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教学中,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一开始学生体会不深,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是怎么看鱼的?”,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这“静”不只是嘴静,更是心静,从而体会到了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4、围绕主线,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例: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因为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是两者的关系。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又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因为看鱼时的入神,痴迷,坚持不懈。心中有了鱼清晰的轮廓,生动传神的形象,才有跃然纸上的惟妙惟肖的鱼,活灵活现的鱼,这样很自然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总之,我感觉王老师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体现高效课堂,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以学定教,这节课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尚欠很大的火候,今后,我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篇:《鱼游到了纸上》观课报告
《鱼游到了纸上》观课报告
谷淼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课堂教学设计新颖深入,“看鱼”、“画鱼”、“赞画”环环相扣,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
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谷淼老师在设计本课的教学的时候,所提问的问题都紧紧围绕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逐步化解。在教学“看鱼”这一环节时,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笔画出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多读几遍,抓住重点词语用心体会。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出示关键语句:“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 引导学生认真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青年神态的词语,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青年一年四季坚持不懈看鱼,学生谈感想,体会青年的忘我境界。在教学“画鱼”这一环节时,教师提出关键问题“青年是如何画鱼的呢?”从青年画鱼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呢?学生发挥想象,这段话通过对青年的动作描写,写出了青年的画技高超,画的怎样?然后,紧紧联系“赞画”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这一连串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尤其是在理解“先游到心里”的意思及与“鱼游到纸上”的关系时,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因为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是两者的关系。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鱼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因为他看鱼时的入神,痴迷,坚持不懈。心中有了鱼清晰的轮廓,生动传神的形象,才有跃然纸上的惟妙惟肖的鱼,活灵活现的鱼。板书的设计相当巧妙,把因果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
二、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体现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在这堂课中,谷淼老师多次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每一次学生的学习都不是盲目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的放矢。
三、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体现在时刻为学生情景创设上。
在教学“看鱼”这一环节时,学生找出描写青年忘我看鱼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用心体会。找出描写青年神态的词语,思考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学生深入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春到夏,从秋到冬,无论何时,我们总能看到这个青年老是一个人„„学生通过想象延伸,体会到了青年的“忘我”,从而做到胸有成竹。
四、教师组织和引导作用体现在建立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上。
在这堂课中,谷淼老师始终面带微笑,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始终是鼓励赞赏多,否定少。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学生不抱有偏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使学生的个性不受任何约束,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教师的评价语言多种多样,鼓励、引导居多,使学生倍感亲切,信心十足。教师的褒扬非常自然、亲切、发自内心,没有一点做作之感。
本节课,学生练笔的机会不多。如果老师在教学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时,再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他们赞叹什么?议论什么?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看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猜一猜图中观鱼的小男孩、女孩、老人、小伙子都会说些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练笔,既深入理解课文,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三篇: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华中师大附属惠州大亚湾小学
吴倩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文中记叙的是作者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围观的人都说他画的鱼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随着作者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在这次分班授课实践过程中,华中师大附属万科金色城市小学的李佩佩老师所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是我认为最精彩的一节课,她不仅教态自然大方,而且声音明亮清晰、抑扬顿挫,让人感觉和蔼、亲切,非常的具有吸引力,并且创设了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们都积极发言。在课堂中,佩佩老师能够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所以说,佩佩老师的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接下来我将对这节课进行一个评价。
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笔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激疑导入,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
在课文开始时,李老师书写课题“鱼游到了纸上”,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纷纷提出自己问题,然后李老师整合出“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纸上的?”两个问题,再围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纸上?”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
二、老师用好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因为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有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无论语文教学任务的内涵如何丰富,外延如何扩大,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学习语言,也就是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如:在教学句子“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在纸上游动。”问:从哪看出青年画鱼认真?学生找到“一丝不苟”,佩佩老师让学生通过猜词法理解词语,重点解释“苟”,然后学生说出整个词语的含义。
又如:在教学句子 “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时,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个句子中的“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这3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来表明青年非常的喜爱鱼,所以才能把鱼画的如此逼真。
李佩佩老师不仅重视读,还重视运用,从积淀转化为运用,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了写作指导、说话训练,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并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两大特点。
在向李佩佩老师学习的同时,对这节课也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1、要利用好课文插图,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教材的编排内容非常丰富,我们除了要用好预习阅读提示思考练习外,也不应该忽视课文插图。这也是教学的内容。比如:佩佩老师在教学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时,我觉得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看到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他们赞叹什么?议论什么?。
2、朗读的形式可以再丰富一些:
佩佩老师的课堂书声朗朗,有自由读、齐读等形式。如果在段落的朗读形式上多一些,我觉得会让课堂增色不少。齐读效果不是很好的时候,可以让大家在位置上练好之后再单个同学来尝试或者两个同学来赛读。
此外,通过其他老师的精彩发言,我也从中收获良多:
1、备课要很细致,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时间,做足充分的准备。
2、语文课非常重视“读”,教师要恰当地指导学生朗读,以“读”代讲,运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懂内容、读出感情、读出方法,所以在语文课上一定要多进行朗读训练。
3、语文课必须充分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两大特点,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联系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适当开展说话训练、写作指导。
4、要学习掌握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更好的为教学活动服务。
5、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指向性要明确,不能过于宽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多进行小组或同桌之间的讨论交流活动。
6、板书要中规中矩,书写端正,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7、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多方面涉猎知识,给学生正确的指引。
8、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要进行适当评价。教师的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评价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评价基于你的教学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
9、作为新教师,注重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语言应干净简洁,不要过多的重复学生的话语。
10、学会主动与学生互动,走进学生。
虽然在这次分班授课实践活动中,我没有机会上台展示授课或说课,但是通过观摩别人如何上课,聆听各位老师对每节课的评价,我学到了关于备课、上课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四篇:《鱼游到了纸上》微课教案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微课教学设计
——同心县第一小学
杨艳
教学目标:
1、体会聋哑青年的忘我。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体会聋哑青年的忘我。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鱼画到了纸上(齐读),有什么发现吗?引起学生的质疑。师:鱼不是在水里游的吗?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是什么原因?(学生快速看完书或讨论后给出答案)
因为画的鱼太逼真了,就像是鱼游到纸上一样。(注:这是一种通感的修辞手法)
来,我们做个小练习:
PPT出示:把鸟画活了,应是:鸟()了纸上。
把青蛙画活了,应是:青蛙()了纸上。
把
画活了,应是:
()了纸上。
小结:青年的画技高超。
二、学习“画鱼”
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青年是如何让鱼游到纸上的,自由读课文第7自然段。
1、这位青年正在做什么?
板书(画鱼)
2、他是如何画的呢?(老师摆动作)是:这样?是这样?(找出关键词告诉我)
(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一丝不苟)
什么叫工笔细描?(PPT)——学生判断,女生读。什么叫挥笔速写?(PPT)——学生判断,男生读。
什么叫一丝不苟?(PPT)——:像一条狗一样,没有一根毛吗?那是什么意思?
3、小结:这些文字,从什么角度描写青年画鱼的?(动作、神态)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年画画时非常认真、细致,而且还画得快(教师手势),那么你能这样画出游到纸上的鱼吗?为什么青年能呢?你能从书本上找出答案吗?(过渡)
三、学习“看鱼”
1、这么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第5自然段)
列举文中句子: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青年在做什么?(板书:看鱼)
2、哪些词让你觉得最能体现出他的认真专注?(抓住“老是”体会到青年爱看鱼;“呆呆”写出了青年看鱼看得入神,着迷;“静静”体会到青年在用心记鱼的样子。)
你体会的真好,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是呀,青年看鱼就是这样专注,这样忘我。(板书:忘我)
(引读)PPT:春天,柳绿花开时,他——
夏天,荷叶田田时,他——
秋天,红叶似红时,他——
冬天,寒风剌骨时,他──
3、小结: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为了画好鱼,青年都要来看金鱼。他
这样观察金鱼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想到哪个词?
生:废寝忘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板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勤奋)
4、小结:(这让我想了一个古代成语:有一个人,看的竹子多了,画出了竹子也很逼真,这个成语叫做——胸有成竹)是呀,正因为如此,这位青年才让鱼游到了他的画纸上。
总结:那么,这样的一位青年,给了你什么启发呢?说说看。。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看鱼(忘我)
画鱼(游到了纸上)
启示:坚持不懈
第五篇: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高坑小学 卢 杏
一.说教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但自学能力、读书习惯、写作技巧还需进一步培养和训练。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我确立了本课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我心里”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自学和写作能力。情感目标:学习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青年画鱼、观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的品质。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新课标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佳句品读法、写作点拨法,读写结合法来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学法:根据新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法、以读悟文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法、观察想象法来理解课文,培养能力。
五.说教学设计:
本文教学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如下:
(一)情境导入
学生欣赏西湖图片,我再分别说说西湖的著名景点“断桥残雪”、“雷锋夕照”、“花港观鱼”,自然引出本文“玉泉观鱼”。揭示课题。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中,在美的感受中拉开新课的序幕。同时西湖景点的介绍,也是对课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二)检查预习
齐读课题导入新课后,学生自由读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扫清生字词障碍。于是我顺势让他们汇报自学情况,展示读课内新字词。既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又是自我能力的张显,更让我了解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在学生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后,再让同桌之间互相读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再次深入理解生字新词。
(三)整体感知课文
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其他的学生边听边想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感受青年的形象
出示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句子,词语,朗读汇报。在引导学生说描写青年外貌词句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只是通过对青年外貌的简单勾勒,便能让我们头脑中浮现出一个“高大、秀气、眼神清澈如水”的青年形象。为后面的写作教学做铺垫。
第二课时主要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主要设计如下:
(一)复习导入
我设计了一道口头填空题,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填描写青年外貌的词句;他观鱼、画鱼到了“忘我境界”;小女孩称赞“鱼游到了纸上”和他写的话“鱼游到了自己心里。”《新课标》指出:三四年级阅读教学,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在开始新课之前,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既符合课标的要求,又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到课文几个关键之处。因为接下来的教学,就要围绕“忘我境界”和“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这两个方面进行。
(二)感受青年的画技精湛
由开课的填空题自然引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让生想象假如你当时就在金鱼缸边儿看鱼,你的耳边突然传来这么一声惊叫,你心里会怎样想?学生可能会觉得奇怪、惊讶。从而关注到一个“游”字,表现出青年画技高超。接着主要通过学习七自然段,抓住 “一丝不苟”“细致”“静静地”“很快地”“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等关键词,感受青年画鱼认真细致,技艺高超,进一步体会“鱼游到了纸上!”
(三)感受青年的勤奋专注。
《新课标》指出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品味关键词句,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出以下几个句子:
1、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2、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3、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4、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所以,我采用多种形式地品读这些句子,使孩子们对文本的感受丰富起来,紧紧抓住呆呆地、静静地等描写聋哑青年的神态、动作的词语,感受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着追求的品质,受到感染,并体会到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刻画人物的表达方法。进一步体会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四)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通过点出几个“忘记了”,突出青年心中只有“鱼”,从而理解了青年的话“鱼先游到了心里”,再回扣表现青年画技高超的语句,体会到是因为“鱼先游到了心里”,所以才会“游到纸上”。其实通过前面两个板块的学习已经明了,只是没有点破而已。至此本课的难点问题,迎刃而解。我还设计了一个想一想的环节,让学生当堂完成。
(五)抓住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完成小练笔
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与写的结合不可忽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为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创造有利条件。为此,我们把课后的小练笔引入到教学中来,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孩子们看图,观察围观的人的外貌、神态、动作,想象他们会如何赞叹和议论。再与同桌之间说一说。六.说作业设计:
完成习作《围观人的议论》
七.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主板书,一个是副板书。主板书主要体现的是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副板书主要是引导孩子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八.说反思:
我们的语文课,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语言,同时还要让他学会运用语言,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永远都有遗憾,但有遗憾就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进步。我愿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让课堂真正成为提高语文素养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