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别具一格的评课精彩范例
出的是有特色有个性。特色与个性从哪里来?来自于自己的个性的阅读,老师先做忠实的读者。丰富的参考资料是条件也是限制,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教师没有旁骛地、心境澄明地、独立地与文本对话,完全地进入文本,你的最自然最本真的阅读状态是怎样的,你就怎样与学生交流,你只是一位阅读的先行者。
初中语文新课改以来,我们的赛课、观摩课、展示课,对外在形式的关注太多,课件精彩纷呈,形式眼花缭乱,但内心感动体悟却不多。老师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上得成功的课,必定是自己静心进入文本,浸润其中,找到感受,积蕴内力,自己情绪饱满,才有可能让学生为课文陶醉。也只有这样的课不仅生动,还能与学生一起心动,情感不是轻易可以演出来的,做出来的,它应该是内心充溢的自然外露。
这几天,我们享用了一道道精美散文的精神大餐,欣赏了20多节风格不同的各显精彩的好课。这20多位老师便是一批优良的种子,将在九江语文教学的沃土生根发芽蔓生,营造出绿意盎然的九江语文教学的春天。
纵观22节课,让我们惊喜的场景不断涌现
一、参赛的老师们都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构建自己的课堂,具体表现为:
1、民主教学之风吹拂
张曦、刘咏絮、曾映星老师都以亲切的语调,耐心的态度与学生对话,对学生的观点,不作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商量,鼓励;沈
海峰老师,让学生朗读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老师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这样,教师便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阅读活动;陈高强老师与学生合作阅读,为表述特殊的句子断句,是示范也是参与。
顺便说说,有些老师习惯说“你给我把诗念一下”,“你给我划一下”、“这不是我要的答案”、“这个答案已经讨论过”,是否可以换个说法:“你还有什么新的说法吗?”这种习惯,从小处说是语言习惯,深究起来却是教学理念。
2、开放的元素逐渐提高
在对文本的解读中,教师们都尊重学生的多元化个体体验,认可,鼓励。有的老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你们说谁来朗读?”“照你们的意思,先解决哪个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张海燕老师授《站立的平原》让学生就文章质疑,然后学生自己解答。
冷冰老师的课堂很独特,他近乎强迫地让学生动起来,强迫若成了习惯,便是自觉的行为了。他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挤墙脚”来体会冬天让人感受的亲情友情,让学生自“得”,自去涵咏。
3善于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兴奋起来,激动起来,心动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的老师很能煽情,湖口二中学生认真,热情,有精神,有灵气。课堂气氛热烈,高潮迭起。李喜平老师授《矶鹞带来欢乐》,整体把握时提问:海滩相遇的两人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的回答准确风趣;彭谦老师授《母亲这样的女人》,学生对母亲一生概括的四句
话,让听课的老师大为惊异;邱晓昱老师授《爱孤独如爱自由》师生的配合默契和谐;陈高强、江波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使课堂轻松活跃;而赵世恩老师开篇那一番夸奖,既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上进心,又于瞬间缩短了师生距离。那堂课,学生的朗读、回答都非常精彩。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什么是欢喜绿人”有些难度,但处于兴奋中的学生不要老师的提示,超常发挥。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学生潜藏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不是我们可以预料的,能让学生由外到内地真正动起来,课堂就是有效的,成功的,它甚至可以弥补教师功力不足造成的某些缺陷。赵老师是一位走上讲台还不到一年的年轻教师,虽然教学功力、机智、学识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历练,但以调动学生为基础创设氛围,是一个极好的开端,学习,说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若你的调动语言与下面的课有必然的联系,一石二鸟,则是更高境界了。
这里想顺便提出的是,由于外在条件的限制,我们的课堂既有了新课程观的指导,又避免了初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问题,一些近乎弱智的热闹,一些花哨的形式,一些将语言文字还原为生活图景的精致的课件,老师和学生都本真地实实在在地进行阅读。
二、参赛的老师都表现了较高的语文文学素养
1、课堂语言与朗读
张曦老师的课堂语言堪称典范,音色甜美,普通话标准,语言美而精练,更难得 的是,不仅是预设的课堂用语,在课堂对话时,脱口而出的现场语言也规范优美,有着浓浓的书卷味和淡淡的诗意。(年青老师备课可以写翔实的教案,甚至设计好自己上课的用语)。
如果说女老师的语言有些出于己于天赋,而男老师的代表肖鲲老师则是后天努力的结果。下课后我与肖老师聊过,因为曾经受过短期专业训练,我对普通话语言比较敏感,读不准的字音或是夹杂在普通话里的一些乡音,一般逃不过我的耳朵,但我没听出肖老师的方音。他是宜春人,母语是客家话,他说自己是下了番功夫练的。而且他的课堂堂用语干净,准确,没有一句赘言,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
曾轲老师的朗读指导非常有效,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学生朗读在老师指导前后的变化。
冷冰老师范读课文,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朱自清先生文章的那种清新自然的风格,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2、充满激情。语文老师本就该具有一些诗人的气质,只有老师精神饱满,激情四溢,才能让学生与你一起激荡起来。熊池老师,曾映星老师,邱晓昱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都很强,他们以饱满的 激情,引发了学生高涨的情绪。我颇为感动的是张海燕老师,他的乡音很浓,普通话不规范,但他的朗读很有激情,情感的把握比较准确――但语言是要力求规范的,尤其是,语文老师,希望张老师能下一番苦功提高普通话水平。
3、我们的老师才华横溢。独立的阅读能基本把握文意,课堂上更是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即兴创作,有诗有文――虽然这里有一
个值得商榷的地方:旁证博引的目的是什么?你掉的书袋学生听得懂吗?你的即兴创作是不是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你是否占用了学生阅读领悟的时间?
三、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流程的设计能恰当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肖鲲老师讲《跨越百年的美丽》,以第二段为切入点,紧扣“美丽”,纲举目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美丽”的丰富内涵,直至最后升华“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赵世恩老师《寻找心灵的梦田》,是一篇序言,这种文体一般要交待书的写作缘由,赵老师抓住第七段“《拜访大自然》是在这样的心情写成的”一句,设问“‘这样的’是什么心情?”,分读前后段落,整节课的层次清晰有序。
刘界老师的课堂设计非常灵活,抓住文章第一句“魂不守舍”设问,中间开花,研读6——7段,带起全篇。
《寒风吹彻》是一篇蕴涵丰富的文章,汪家龙老师由解题入手,以“寒风”“彻”两词为抓手,突出了重点。
王泽阳老师授《伤怀之美》,确定三个教学目标:伤怀的含义是什么?伤怀之美体现了作者何种追求?你曾有过和作者一样的体验吗?
邱晓昱老师授《爱孤独如爱自由》设计了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为什么爱孤独?人在孤独中有什么体会发现?为什么孤独能带来自由?
计昂老师井井有条地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将文章两方面的材料加以对照。
梅秀风老师授《祈求》,把文章的最后一句作为经线串起整节课的流程,“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灵魂”指什么?哪些内容体现“高飞”?鹰的“沉沦”又表现在哪里?三个词,文章重点难点要点一并突出。
四、课堂更多的注意了“语文味”
什么是课堂的“语文味”?咬文嚼字,品读语言,反复阅读。老师不是把自己的思考简单的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验感悟——即便这感觉是零碎的,不清晰的,有时朦胧的感觉更令人舒心。
章梅林老师讲《湖泊》,让学生寻找描写小动物的生动的词语;彭谦老师抓住“天地缩小”一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江波老师所授《在乡下》是一片篇幅不短的小说,最好的方式当然就是复述。曾轲老师也是通过重点段的朗读了解文意理清线索的。
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自然也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
在提倡多元解读的今天,我们不能说哪一种解读是不正确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接近文本,无论有多少角度,林黛玉总是林黛玉,不会变成薛宝钗。
选文中有一些文质兼美、含蕴深远的散文,可以让我们长久地咀嚼回味。
刘亮程的《寒风吹彻》,“寒风”一词有多少丰富的含义?自然界的寒风,寄寓着生存艰难的社会寒风,在这种社会状况中表现出的亲情的寒风,人的衰老亦如寒风——作者对种种寒风都有感触体味,却并不抱怨,特殊的环境中,人的多种存在都有其合理性,父亲自己就是在这样的劳苦中长大的,不是不心疼孩子,只是更关注的是柴火的多少,冬天缺柴,一家人怎么活?生活本身就是如此冷酷、无奈。
《秋天的钟》写到了情感,但所写却是在生命的流逝中感受的亲情、爱情;对生命寿夭无法把握的一种悲哀。旧的生命消亡了,新的生命在成长,人们就在这轮回中体验喜怒哀乐。
《母亲这样的女人》,母亲是个怎样的女人?“孝”“贤”“良”是对母亲这样的女人的绝对赞颂吗?作者借助对母亲一生的描述,要传达的是与传统的歌颂母爱文章的不同的认识,“母亲”这样一个神圣的被赋予了特定含义的名词,不该成为泯灭母亲人的本性的借口,作者要表现的是人本意识的觉醒,人的独立意识,人的自我需要,人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人的意义在于精神的至高无上,以此唤醒我们对人、对人的本性的认识。
《矶鹞带来欢乐》,故事情节简单,但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小女孩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她那么懂事,那么可爱,却被疾病早早的夺取了生命。一个孩子病了,如果她叫痛,说难受,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她却寻找欢乐,并以自己的纯真带给别人欢乐,这种反差,加重了我们的沉痛感。小女孩把自己的生存价值演绎给人看,引发我们对美好生命的珍视。
《桥边的老人》,人物对话出现了交错并行的情形,老人和“我”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对话,老人需要的不是对话,而是倾诉。海明威描写战争的小说,从不渲染战争的惨烈,他惯用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纯粹以动作表现情绪,电文式的对话,经过锤炼的日常用语,一切丰富的含义都在这“冰山文体”之中。
选文中有不少长文难文,可以突破重点,集中解决一个问题,曾轲老师讲《三棵树》就是选择重点段落赏读,遗憾的是对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探究不够。
浅文则须深讲。《越过路牌走下去》,“路牌”喻指什么?这么浅显的文字是否不必铺开一节节讲述,而以演讲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表述对文章的感悟。
二、一节课教法的设计要依文体而定。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必须采用认读解读的方式。写景状物的文字,可以赏读,重点揣摩语言。朱自清是写景状物的能手,他往往且选择最具特点的景物落笔,《瑞士》,就写依山而筑的铁路,冰河公园,古老的塔桥;他的语言,平实而妥帖,清新而自然,在准确的描摹中,让我们轻轻的感受景物,感受异国的文化情调,感受人文,感受自然的恩赐。
三、教师要从兴奋的演讲者变为积极地倾听者。
老师们都注意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但你倾听学生的朗读了吗?对他们的朗读进行指导了吗?能不能指导他们把自己的感悟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再有,对朗读如何评价?只要声音大就是好吗?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调语气,老师自己的表达准确吗?课堂中不断
听到老师们的催促“读完了吗?”“好了吗?”为什么要问?学生读书的时候你不在观察吗?在这般的催促中,学生有可能静心读书吗?
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捕捉闪光的思想,敏锐地察觉学生的困惑,迅速作出反应,给以适当的评价点拨。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对学生的回答只作简单的敷衍的肯定:“对”“很好”,而后顾自接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讲述,为什么不顺着学生的讲述探讨一下,对在那里,好在哪里?你的教学机智往往就表现在这个时刻。
四、不少老师开始突破以往“分析式”解读文本的窠臼,尝试课堂对话。对话,自然有设问,设问应有疑而问,你的问题应该根据文章内容由浅入深有梯度地呈现,以引导学生逐步体验理解文章,而不是为制造课堂气氛的简单的是非问,不必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
五、课堂拓展不要超越文本的规定性
在初中新课程实施中,受一些观摩课展示课的影响,我们的课堂有了一些新的模式,似乎每节课都必须挤出一些时间进行拓展延伸。我以为,拓展延伸必须是真正的“豹尾”,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游离之外的为形式的拓展。
有的老师的拓展给人画蛇添足之感,不停地给人已经结束又添加了什么的感觉。《寻找心灵梦田》,重点是自然对人的心灵的陶冶,现代生活对自然的吞噬只是附带的一笔,老师结尾的反复强调恰恰冲淡了主旨的突出。
《海之美》一课,老师用了近8分钟时间让学生倾听海涛声,听完了,又没能警醒有效的活动。可不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作些细腻的处
理,品味语言感情?完全忽略文章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有没有计算课堂成本?
配乐朗读,是不是应有所选择?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配乐朗读吧?音乐能促进学生的感悟理解吗?有些文字,是需要心静才能感受的。
今日所谈问题不少,有挑刺之嫌,但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任何一堂课都是有缺陷的课,发现个人的不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发现九江市语文教学的不足,可以开拓九江语文教学更广阔的空间。
九江市2005年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点评
[日期:2006-05-18]
来源: 作者:张青云
[字体:大 中 小]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代表这次活动的评委对这次的优质课谈一点简单的感受。
一、总体印象良好。
作为一次市级赛课活动,参赛选手达二十二个之多,听课教师少长咸集,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能挤出时间来参赛、听课,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现象,这反映了我市语文教师迫切要求提高自身素养,扩大视野,积极探索的强烈愿望。许多参赛教师心态平和,动机纯正,不在乎荣誉得失,而在乎有所得,不少青年教师上完课后与评委探讨语文课程理念、一堂课的成败,这是令我十分敬佩的。
在新课标制订两年后的背景下对照这次活动,我们的活动促进了我们对语文的思考,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探索,都促使我们更理性地面对语文教育的现状,尤其是这次赛课是临时定课题,更
能真实地显现语文教育的本真状态,对这种原生态式的语文课进行思考,我们的探索更富有现实意义。这些应该就是这次活动的成果,聚焦于这样的成果,我们会得到更多的启示。
二、具体启示丰富 第一,基本功的喜与忧
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展现出来的基本功总体良好,比如注重学生兴趣,结构明朗,尽量用多媒体,都能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本,没有跑题的现象,教态自然。
这次讲课普通话大有进步,都比较标准。
当然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茶几”的几jī读成jǐ,“比bì及三年”的比读成bǐ,“礼乐”的 乐yuè读成lè,“梅以曲qū为美”的曲读成qǔ。女教师的基本功普遍弱些,要多读书,积累知识、思想、情感、语言词汇。另外有些老师语言过于平淡,没有热情,没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还有些老师朗读技巧不够理想,自己读得很累又没有感染力,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张颂写的《朗读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
第二,教学语言问题
许多老师的教学语言富有表现力,富有启发性,比如秦昌峰老师在上《胡同文化》时,他戏剧性的语调就很有表现力,富有鼓动性。江亲华老师在讲《宽容序言》、王萍老师在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所用的教学语言都极富有启发性,他们用一种平静的、清晰的、平等对话的语气提出让孩子们思维活跃的问题。比如江老师问:“有没有跟他们不同的呢?”接下来又问:“品味哪些字眼?”学生回答:“总是。”之后又问:“是不是绝对的呢,是否有人内心深处还有一些另外的思考呢?”是环环相扣的。王萍老师讲“不吾知也”这个
倒装句时,轻轻地问:“主语在哪里呢?”这些提问具体又不难为学生,又能衔接下一个环节,是富有启发性的。
教学语言的雅俗问题。比如汪少春老师讲到《项脊轩志》中的枇杷树时,一般解说为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等,汪老师却说:“我思念的人啊如今在哪里。”变雅为俗,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现场语言与教案语言。教师上课是要运用教案预设语言的,但要自然灵活,有些老师在说一句幽默话时也要去看教案,这就消解了幽默效果。
还有一些课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一般只说“好”、“非常好”,缺少具体的赞美,还有的老师让学生找中心句,学生找不出,老师便自己说出来了,老师没有进一步的引导,不能利用现场的教学资源,急于完成教案预设,现场语言不够丰富、精炼,这启示我们还要加强平时的积累,扩大阅读量,多思考。
第三,教案预设与现场机智
老师的教案预设有很多成功的地方,比如朱喻老师《六国论》的课件选材精当,问题层次分明,教学过程师生交流合理,气氛热烈,一气呵成,是一节很成功的语文课,但也有些小地方可以更好些。比如一位女生评点老师的朗诵时说:“老师的朗读节奏没有跟上音乐的旋律。”这时老师没有接过这句话作点具体的讨论,这句话如果接得好,可能带出对下一个环节的理解,加深情感的体验。
第四,只注重对思想的解释,语言品味不够
语文的学习就是语言的学习,要训练学生实现信、达、雅的语言表达,驾驭文本时往深处开掘都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比如我们在教《项脊轩志》时都要对项脊轩的特点进行疏理,如果让学生一一找出,既费时,又得不到思维训练,流于简单化。九江市教研员吴丰强老师提出为什么“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呢?这么一问学生就明白项脊轩的特点了。
玩味文本的语言就是玩味作者的感情、思想内涵、审美趣味、价值取向。比如《我有一个梦想》《项脊轩志》就遍布诗化语言,生动、形象、诗兴勃发是《我有一个梦想》语言的特色,《项脊轩志》如意境优美的诗作,如果我们从语言入手去触摸作者的情感,可能学生会有更美的感受。
披文入情,缘文显义,情也好,义也好,都是通过文来承载的。而文则是语言文字不同排列组合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多注重语言的品味问题。
第五,深度问题
一堂课如果仅从字面上去概括、归纳、讨论,不从多维角度深思,容易流于表面,不能深化对文章的理解。要把文章的深层意蕴显现出来,是要费一番功夫的。我曾经发过一篇课外阅读材料给学生,是上海作家周佩红的《母亲这样的女人》,学生要求讨论,读了以后学生讨论热烈,有的学生认为母亲崇高、伟大,有的学生认为母亲很可悲。文章的内容是写母亲一人照顾婆婆、孩子,几十年如一日,她离不开家,家也离不开她,这不是崇高、伟大吗?这不也是可悲吗?我说歌颂母爱伟大的文章多矣,这一篇一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母亲的抽屉里不是有一支口红吗?母亲不是有过路过芭蕾舞学校时步态轻盈的青春岁月吗?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挚爱和伤痛,还有一份痛定思痛之后的理性思考。我给学生讲解题目,为什么题目不是《母亲》呢?为什么不是《母亲这样的人》呢?作者先想到母亲应拥有的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人的广大生活空间,而女人缩小了这一空间,作为母
亲的女人又进一步缩小了这一空间,作者是在为母亲扳着指头数母亲的奉献牺牲了多少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应该拥有的东西。
这次活动不少老师的深度处理上是很好的,比如蔡红卫老师在《胡同文化》结尾讨论时,就对胡同文化的价值作了理性的引导,他让孩子们的讨论出现了三种结论,一种是胡同文化是危房,无价值;一种认为胡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应保留;第三种认为可保留一部分。老师对这三种都给予了具体有力的肯定。
相反有一些课可能就没注意到这些深化的问题,如《六国论》的结尾有的老师只让学生作了一些趣味性的讨论,缺少深入思考,有的老师上《胡同文化》结尾时,不能引导学生作多元的有力的思考,反方的证据始终不力时,没有引导学生从更深广的层面去思考问题。
深度问题还表现在问题的设计上。许多老师对学生的提问总是让学生说后半句,如让那些人怎么样啊。还有前后问题重复,前边说到了梅是托物言志,有象征意义,后面又让学生概括主旨,而不是把问题引向深处。问题设计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步骤,它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关系到我们把教学过程引向何方,怎样启迪学生思维,能否把学生引向文本深层的隐含的层面,它应该精炼,概括力强,或环环相扣或多元并峙,它应该起到激疑的作用。
第六,教材取舍
我们的一篇课文,就如一枚闪光的宝石,从哪个角度看都可能有价值,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含义,我们应有所取舍,否则一堂课下来什么都想教给学生,结果学生什么也没得到。
怎样取舍?取你最想教给学生的那一点,取你认为最闪光的那一点,大胆舍去其余的东西。比如文言文的教学,每一篇都涉及文言文知识,但有的文章以情韵胜,有的启迪人心,如《项脊轩志》《劝学》这样的文章,学生结合注释都能懂,那么我们就可以大胆地去和学生
体味文中最闪光的东西,而不是纠缠人云亦云的翻译,否则了无生气。《我有一个梦想》不必着眼于句段的解释,一节课时间有限,我们可以抓住闪光的后半部分,后半部分直到结尾全是排比、诗化的语言,是形象而有气势的演讲,激奋人心。可让学生先学习如何将抽象的民主自由观念化为形象的诗化的演讲词后,展开演讲训练。我是这样讲的:我先演讲一遍,然后用英语演讲一遍,然后让学生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作一次即兴演讲。
第七,何为尊重主体意识
我们上课大多安排了拓展、讨论、交流等活动,但这是不是就是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呢?如果这些活动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教学的需要,不能叫做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我们不能满足于表面的热闹,应引起学生深层的内部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不能形成话语霸权。新课标提倡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不能独尊接受性学习。我们有时好像是在讨论、提问,但学生心中已经装满了老师引入的既定结论,所以这个时候的讨论也往往是一边倒的,即使是引导,也还是抑制了学生的自由思考,话语霸权已经形成了。
语文课的教法因文而异。情感的体验、性灵的启迪、理性的分析都要建立在学生的心理图式上,调动学生的已有感知,让学生产生共鸣,与作者的情怀对应起来。重体验、重性灵的启迪,少概念化的先入为主结论,理性分析要恰到好处,可喜的是,我们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第二篇:精彩评课语句
精彩评课语句
1、文本与情感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创设的情境真实,把学生引入了一个美好的情境,进入了课文中,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进行了情感双方的内心体验,进入了课文丰富的感情世界。
2、以读为纽带,贯穿整篇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为后面的说、写打下基础。但读的形式主要是以齐读为主,显得有些比较单调。
3、整个识字过程,始终注重儿童中心,识字讲方法,词语理解生活化。
4、学生自由读与默读,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都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
5、建立“大语文”观念,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必然蕴涵了各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做做小科学找出大自然的语言,从而培养学生浏览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做做小诗人、小作家,从而养他们的转化能力与体验力。
6、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开放的课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7、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读课文,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
本人从教十几年来,积极向各位优秀教师学习,校内外听课近千节。除了学到许多课堂教学经验以外,还积累了一些关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以及习作指导、口语交际等课型的评课语言,现将拙评整理出来,还望各位多加指点。
语文评课:
1、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
2、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3、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
4、老师对感情基调、重轻音、读音的细化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5、通过学生自由读与默读,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
6、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
7、教态自然,语言亲切,组织教学的能力很强,是一位素质较高的教师。
8、教学思路清晰,开课时教师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揭示了课题。
9、文本与情感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创设的情境真实,把学生引入了一个美好的情境,进入了课文中,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进行了情感双方的内心体验,进入了课文丰富的感情世界。
10、运用课件创设识字,朗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感情朗读的训练;语言文字训练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并扎实有效;理解词语的方式灵活多样。
11、善于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2、分角色朗读也是一大亮点,指名让学生上台朗读,其他学生当评委,注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这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13、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
14、抓住了本年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学法与写法上注重了指导,把课文当作了写作的范例,教学落实、清晰。教学过程平实,虽然不精彩,但很扎实。
15、以读为纽带,贯穿整篇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为后面的说、写打下基础。但读的形式主要是以齐读为主,显得有些比较单调。
16、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弄清楚每一段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17、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18、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
19、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0、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1、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学生把课本上学习的语言内化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也是规范学生语言的一个途径。
22、创设愉快环境,和谐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恐惧,非常轻松。
23、小小的探索意在激发学生研究文章的兴趣。
24、引导初读,渐渐深入,教师精心设计,符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5、由整体感知,品味课文,研读课文。
26、以读为主线,把读层层引向深入,让学生体验,探究。教师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27、以活动形式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同时把口语交际的方法引到阅读教学中去。
28、展开想象,让学生自由说说。并且设计活动性作业,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体会。
29、设计基础性作业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传统教学和发展性研究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主,自由,老师充分重视学生体验。
30、以“演”入情境。朗读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利、有感情”、要轻重起伏,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地朗读。
3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表演能很快地让学生进入情境,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人物。
32、教师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凭借教材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真正、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愿意、主动和别人交流的习惯。
33、教师创造的良好情境,开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不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说的水平、参与讨论的热情,并懂得与人交往的礼貌。
34、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做得很好,学生应该自己做的事能交给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不包办代替,把课堂交给学生。
35、在本课的教学中教者没有过多分析,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到了自己感受比较深刻,比较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通过交流加深印象,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36、教师在组织交流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指导整体感知,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背一两部分,积累词句。
37、安排小导游活动,进行迁移训练,促进学生积累内化语言。整节课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有活力。
38、情境营造,激发兴趣。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教者较好的利用多媒体营造情景,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调动了学习
39、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形象的思维和抽象的思维相结合。指导朗读,播放音乐,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0、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读课文,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
42、整个教学过程立足课文本身,让学生从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方式,边读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变机械地读字为开动脑筋地读文。
43、内外知识,新旧知识相结合,相贯通。不局限于课文中的内容,而是有机的结合课外知识,从而也将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
44、老师丰富的教学语言也推动了教学的高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学,在思考中有所学,更好地接受知识。
45、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人文熏陶。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
46、教师和学生有一种心灵上的沟通,通过平等的交往学生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受到鼓励、赞赏,使思维更加活跃,增强语文的学习积极性。
47、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融入到学生中间,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激励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充满师生平等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宽容、信任和民主。
48、注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验,倡导自主学习。老师注重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述自己见解,不强求学生按自己的意思表达,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49、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通过学生的情绪体验来展现不同的心理感受。
50、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开放的课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51、体验了课文的内含,又让学生在课文原有材料基础上进行拓展,使得生成与发掘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使得教材内容和体现的内含在课堂上得以延伸,使得课堂教学的功能出现了倍增效应。
52、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的学习转变为个性主动参与探究、参与创造、参与发现的过程。
53、对学生评价标准的改变,注重发展与提高。
54、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
55、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56、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这篇文章就知识来说,其实并不难。但是,作为这种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来说,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如何使学生融入文章,则显得更重要。657、这位老师发挥了朗读体会的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件的泛读,强调了字词音韵的把握与情感的渲染。老师对感情基调、重轻音、读音的细化指导,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58、学生自由读与默读,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都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
59、建立“大语文”观念,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必然蕴涵了各方面的知识让 学生做做小科学找出大自然的语言,从而培养学生浏 览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做做小诗人、小作家,从而养 他们的转化能力与体验力。
60、简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的思想,而且思路清晰。
61、教学手段多样化,整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62、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63、识字讲方法,词语理解生活化。64、整个识字过程,始终注重儿童中心。
65、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表演体验,这时课堂教学是生成性的,动态发展的。
66、精心的教学设计,不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词语,而且让学生回到文本再一次感情朗读,增强体会。
第三篇:别具一格的英语视听说课
别具一格的英语视听说课
作为兼职教学督导员,同时也抱着去学习的态度,笔者去听了王国聚老师给12级商务翻译1班学生上的英语视听说课。
首先是学生上台演讲,内容自定,学生可将内容做成PPT以提示演讲内容。一般情况,台下的学生都不会认真听演讲,觉得不关自己的事。可是在这堂课上我感觉学生们个个都很认真,原来王老师要求台下的学生听完演讲后复述演讲内容,并根据演讲内容给演讲的学生提三个问题,然后老师点评、打分。接着,王老师自己演讲,学生针对王老师的演讲内容提三个问题,老师回答问题。最后学生听英文材料,复述主要内容,再将主要内容用中文翻译出来。
王老师的英语视听说课方式独特,对学生和老师都具有挑战性。传统的视听说课,通常是只注重听的训练,而忽视了说的锻炼,即使是说也是听了之后回答问题,再模仿着说,教学内容基本拘于书本,虽然有时也补充些课外听力材料。王老师的视听说课,注重对学生听说两种能力的培养,以说促听,以听促说,不拘于书本,并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效果好,值得借鉴。此外,结合翻译专业的特点,王老师除了要求学生复述所听内容,并且将内容翻译成中文,培养了学生的翻译能力。
总之,王老师的英语视听说课有一定的改革创新之处,值得其他老师学习。其实每个老师都有他自己的教学方式,因此老师之间,特别是上同一门课的老师之间可以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外语与商贸系:许 洪(兼职教学督导员)2013年12月26日
第四篇:别具一格自我介绍
别具一格自我介绍
别具一格自我介绍1
这就是我
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叫孟令玉,已经度过十四个儿童节了!我相貌平平,一双大大的、水汪汪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并且很能吃的嘴巴,嘻嘻,正是因为这么能吃,所以才养成现在这“亭亭玉立”的身材!真是悲哀啊!
我有很多爱好,比如读书、弹电子琴、写作文,我样样都非常喜欢!!我最、最、最喜欢弹琴了,妈妈给我买了电子琴,我一般写完作业,就会弹上那么几曲“美妙”的音乐,眼前又浮现出那些优美的画面:炫丽、豪华的舞台上,一个小女孩坐在美丽的钢琴前,用自己那纤纤玉手,触动着那些黑白相交的琴键,弹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那声音是那么的悦耳、那么的悠扬,场下一片掌声,那位女孩显得如此的有气质、那么的有修养。此时此刻,我幻想着,如果自己是那个有气质的女孩的话,简直是太完美了!可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努力呀,要记住,机会是留给那些勤奋、努力的人的,而不是留给那些懒惰的人的!加油吧!努力吧!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其次我还非常喜欢看书,有时候书看完了,又没来得及买新书,我就拿着那药盒里的说明书,或者街上发的宣传单津津有味地读!!妈妈总是说我:“你看你整天就知道读书,也不帮我赚点钱,那买书不需要钱啊!”我把妈妈的话当作了耳旁风,随口答应了一句:“知道啦!”接着又若无其事地读上了书!记得有一次因为我读书着了迷,差点发生交通事故,还被司机骂了一顿呢!
我还把写作当作我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以前,我的作文水平不是多么的理想,总是前言不搭后语,语句也不通顺,很少用一些好词佳句,弄得整篇作文都干巴巴的,很没劲!但是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现在作文水平谈不上好吧,但总比以前进步了,“进步了”对于我来说,算是一个比较高的评价!
这就是我,我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女孩!
别具一格自我介绍2
我是一个拥有着多重身份的女孩!
快乐的我
有时的我,很容易快乐。一个笑话,往往让痛哭中的我,破涕为笑;父母答应我一个小小要求,我也能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和朋友一起聊有趣的事,看着他们的笑容,我也毫不保留的笑了起来,和他们一起分享……
难过的我
有时的我多愁善感。感人的画面;感动的故事;悲伤的歌曲……这些都会让我痛哭流涕。为他们而感到悲伤或欢喜。
坚强的我
有时的我,很坚强。摔了一跤,没关系!摔破了膝盖,没关系!因为我谨记着妈妈对小时候的我说的话:“坚强点,无论发生什么事!”我强忍着疼,一拐一拐地走回家去!
爱哭的我
有时的我,很爱哭鼻子。父母轻轻的说了我一两句,我就鼻子一红,咧开嘴。“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连父母也那我没办法。
恶魔的我
有时的我,很邪恶。别看我是个安静的女孩,在小时候的我,可是很调皮的!在老师的座位上,放上假的蜘蛛;趁人不注意,跳出来吓他一跳;带着恐怖的面具,在认识的人面前吓他一下……真怀念小时候!
善良的我
有时的我,很善良。看到小猫小狗没东西吃,我都会把手上的东西给他们吃;看到小鸟从树上掉下来,我都会先把小鸟安置在安全的地方再说……
这就我!有着多重面孔的女孩。但是,我还有着许多面孔呢,想知道吗?那就跟我慢慢相处,我细细的表现给你看……
别具一格自我介绍3
记的那次,老师分下了试卷,我看见了一下试卷,发现那都是老师讲过的。于是我新里暗高兴。过了一会儿,我把试卷写好了。马上就交上去。回家的路上,我高兴极了。明天,妈妈就可以给我买一辆自行车了,我高兴的朝家里走去。
到了第而天,试卷发下来了,我看见了那些血红的“错“,我愣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滚,啊!这些都是错在小数向前或向后移动.因为粗新,我把题目看错了.我因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
虽然我有粗心的缺点,但也有让我感到自豪的优点.
那天,我正要去姑妈家,正好在车站里等车.等了一会儿,车来了,我马上就上了车,这时,也要一群人要上车,他们一拥而入,他们当中一个有过七旬的老爷爷,他被挤在最好,等到他来到车是时,已经没有座位了,他只能拿着拐杖站在那里,我看见了他一声声的咳嗽,想起老师说过,我们都是少先队员应该帮助老人.这时,我毫不犹豫的站了起来说:”老爷爷您坐吧!老爷爷说:“这,这怎么可以呢?”我说:'没关系,我作为少先对员应该助人为乐!“老爷爷笑眯眯地点点头,有一位叔叔他竖起了大拇指说:”了不起."还有被的叔叔阿姨都用赞叹的目光看着我.我的脸象苹果一样红.
这就是我!
别具一格自我介绍4
1、虎口拔牙,与狼共舞是我的职业,人说我胆大,其实我胆小,没办法,我是动物园兽医……
2、不是和大家吹,我那职业老有地位了,多大的官见到我,都得点头哈腰的,我让他低头他不敢抬头,我让他抬头他不敢低头,你不信呀,我可是国家特级理发员……
3、手拿屠刀,双手沾满鲜血,我的每一天都是在刀光斧影中度过的,想想那些惨死在我手下的生命,我真的无话可说。就我这样,人家公安局居然不抓,法院也不判,还说我这事太小,他们不想管,你说气不气人,我是肉联厂的屠宰工……
4、都说我有钱,我咋一点感觉也没有呢?不过我的工作确实是天天数钱,忙的时候成箱成捆地数,隔三差五还数点美元、英镑、欧元等外国钱。不瞒你说,有时候数钱都数到手抽筋儿呀,你说我吹,我吹啥吹呀,我是银行的出纳员。
5、我做的可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工作,我的顾客清一色都是皇帝和公主,说出来你也许不信,我是幼儿园的数学老师,我每天都会教那些小皇帝小公主们数数:1、2……
别具一格自我介绍5
她那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着,乍一看炯炯有神,其实鼻子上却扛着“二饼”。如果你推断她是白脸的话,那么,恭喜你,回答错误!她的脸不白也不黑,即黄中透一点黑,就跟她家不吃油似的。她很爱写作文,更爱看书。书对于她来说,就是一大块柠檬糖,里面既有酸,也有甜。因为她喜欢书,所以只要一闲着,就找几本书解解“馋”。但是,她的妈妈不让她看,因为怕影响学习。“也不给我买书,’犒劳‘一下眼睛。哎,真小气,连个书也不让看!人家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我倒希望父母能‘可怜天下儿女心’!”她总是这样说。
有一次,她待在屋里津津有味地“啃”着《红楼梦》,在“书海”遨游。突然,耳边传来了她妈妈的狮子吼:龙慧,你干什么呢?快出来,谁让你玩那么大会电脑的!你长那耳朵好看的?”被妈妈这么一吆喝,她一下子从“书海”到了“书摊”。“啊?!我才不出来呢!我一出来你肯定让我吃饭!才不!除非有时间!哼!我偏看书!”她抗议道。“我说你干什么呢!原来在偷看书呢!快吃饭的干活!”妈妈开炮了。她却说:“我看你倒像当年对小孩连哄带吓的日本鬼子!”说完,她就一溜烟跑了。在我眼里,她是个书呆子。
别看他看书正儿八经,但在生活上,就吊儿郎当了,好像得了健忘症似的.。记得有一次,她往库房运玉米,出来的时候却忘了关门,还好妈妈提醒,她才把门关上。不过,她关上门却将钥匙丢到了桌洞的角落里,谁也不知道。后来,她爸爸出海要用钥匙开库房的门。但钥匙却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莫非,钥匙不愿意在我们家,长翅膀飞了?”她自言自语道。但很奇怪,当她的姐姐翻桌子时却找到了。“不对呀!为什么我们把家都翻过来了,就连桌洞也找了,怎么我们没找到,却被你找到了?”妈妈疑惑的问。姐姐一边斜眼看了看她,一边说:“没有翅膀呀?难道是隐形的?这么高科技?”“就是呀!连人类也没这么发达呢!”一旁的妈妈也来插嘴。“切,你们合伙呀!以大欺小,也太不公平了吧!”她不服气的说。在我眼里,她是一个马大哈。
虽然他很粗心,但对音乐和美术却情有独钟。在小学里,她都是两个领唱中的一个;参加“六·一”节目,绝对少不了她。她画画,可是在小学里数一数二的。每次手抄报.黑板报都少不了她。
其实,她也有很多的小缺点:急性子,爱赖床……对了,说了半天,忘了告诉你她是谁了。她就是我,我就是李堉蕾。一个性格多变,又很活泼的人。
别具一格自我介绍6
我,中等身材,炯炯有神的眼睛,不高不矮的鼻梁,善听知识的耳朵,参差不齐的牙齿。下面就请看看几个关于我的故事——
登龟山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登龟山。来到雄伟的龟峰前,我和爸爸决定去一睹龟峰风采,体会诗中“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而我的妈妈却怎么也不让我们去登山峰,因为通往峰顶的阶梯十分危险,非常笔直陡峭,像是从空中垂下的链子。但是,我和爸爸仍然坚持要去登山峰,我们小心翼翼地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往上爬,虽然在登山的过程中,我和爸爸都十分累,还感觉到前面的道路难行和危险,可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不前。我们一路上相互搀扶互相鼓励,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爬到了山顶。我们终于感受到了“会当临绝顶,以览众山小”的境界,领略到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生在最高层”的景观,体会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哲理。
勇于攀登、坚持不懈的我。
探究公式
记得我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每次听讲都非常认真,因而六年级的练习题几乎没有我不会做的。然而,有一次做一道有关平方数减法的奥数题时,却难住了我。于是,我抱着“不解开此题,永不罢休‘的想法,我苦苦地计算着,努力地寻找答案。我经过冥思苦想,推来翻去,不断地推敲,我终于发现了平方数减法的公式——两数平方的差等于两数和与两数差的积。
勇于探究、盘根问底的我。
痛失考分
虽然我有许多优点,但我也有许多缺点。不信你听听——
记得在前不久“博达学校”招生考试中,前面的题我都很顺利地解决了,因而我很高兴,得意忘形,就很马虎的做完了最后一题。等我走出考场时,我突然意识到我最后一题做错了,那正确的答案我想出来了。结果,我距第八名仅差2分。
粗心大意、得意忘形的我。
听完上面的几个小故事,你对我应该有了一些了解吧!你一定会说:“你是一个勇于攀登、坚持不懈、勇于探究、盘根问底、粗心大意、得意忘形的人。”
想必你一定会问,我是谁?告诉你吧,我乃X中学七(2)班也。
第五篇:《糟糕透了,精彩极了》评课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评课稿
第一节课,我们聆听了汪老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堂课。在课堂上汪老师泰然自若,深入浅出地讲解,教学思路清晰,紧围绕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展开。体现了汪老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认识。
一、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独特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汪老师着力构建了“读中悟,悟中读”的教学法。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中,汪老师经常说:“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课堂气氛较活跃。
二、注重朗读指导
整堂课,汪老师都以饱满的情感调动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动着学生。在这节课,汪老师特别注重朗读指导,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是阅读教学必要的手段和重要形式。对学生读的指导很扎实、朴实。学生的朗读也切实得到了提高。比如:汪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即巴迪母亲对小巴迪的评价语时,老师示范读以后,然后提出要求:“透过这些描写,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用朗读表现出来。”这样在品读词句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把句子读的很好。还有一处,那是当巴迪听了父亲“糟糕透了”评价以后,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之时,教师的评价也及时跟上,汪老师说:“你们能抓住巴迪的动作走进他的 内心世界,一名男生把自己的感受送进去,读父亲的评价语很精彩。带着理解与体会去朗读,学生才能读有所感,读有所悟。整堂课,我发现汪老师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下,为学生创设着,变换着各种形式的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默读等。就这样带着学生触摸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共呼吸。同时也让课堂的读变得厚实起来。还有最后两个小节中那几句富有哲理的话,因为有前面很好的铺垫,教师只做了些点拨,将较多的时间花在读上。所谓读其言,悟其理。
三、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准确、到位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代母亲和父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飞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两种不同的爱,使学生明白表扬和批评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汪老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准确到位,抓重点词句,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品析了父母的不同评价吗,使学生明白了“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种极端的断言,都是一个共同的出发点_______那就是爱。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懂得感恩
通过教师的激情总结以及师生配乐朗读,学生经过本节课的熏陶感染,懂得并理解了母爱与父爱。对父母的评价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达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之,汪老师把握住语文教学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这几点,让这堂课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的爱语文、懂语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是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