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共5篇)

时间:2019-05-15 06:5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第一篇:论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当前是:全文显示

论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湖南商学院经济学系 曹秋菊

Inquiry into the Advisable Way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Economics

Cao Qiu-ju(Hunan Business College, Hunan 410205, China)

[内容摘要] 西方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经济学入门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本文从四个方面探索了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 键 词] 西方经济学;学识水平;兴趣和创新意识;习题;多媒体

Abstract: Economics is not only a basic course of specialty for those students who major in economics, but also an entrance course of economics.To what extent students master this course directly affects the study of the specialty courses.This paper probes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economics from four aspects.Key Words: Economics;Level of Knowledge;Interest and Creative Sense;Test-Item;Multimedia

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它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经济类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也是一门经济学入门课程,学生学得好坏与否,对今后学习专业课程有较大的影响。尽管西方经济学涉及的理论深度不大,但它涉及的范围广泛,且其间概念、计算题、模型较多,要使初涉经济学的大一学生在有限课时的情况下学好这一门课程,对老师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人在从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投入了不少的精力和时间,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本人就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有如下体会。

一、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先决条件

作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他一定是站得高,望得远,教给学生的一定是最真、最新的东西。如果作为一名老师,自己还处于一知半解、迷糊状态,谈何教好学生呢?要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教师必须具备学而不厌,才能不断激发创新的热情,闪现智慧的火花。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不断钻研业务,力求精益求精,除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外,还要掌握有关技术信息和学科发展动态,不断填充新知识,“学而不厌”然后“乐为人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我孜孜不倦地阅读相关书籍,如《Microeconomics》(Third Edition)Michael L.Katz Harvey S.Rosen, 《Economics》(Sixteenth Edition)Paul Samuelson, 《Economics》 Stiglitz, 《微观经济学解析》 钟茂初 编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博弈论教程A course in Game Theory》[加] 马丁 J• 奥斯本 [美] 阿里尔 • 鲁宾斯坦著,《西方经济学复习指南---经济学硕士入学考试》 姚开建,《Macroeconomics》(Second edition)Mankiw等等。这些书也是我备课时的案头书,对其中的最精彩的内容我都有作了笔记,并成为教学的好参谋。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要使学生抱负远大,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有热情,有兴趣才能有创新与发明,有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兴趣是学生知识增长的发动机(engine),有了它学生才会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兴趣是成材的基础,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地吸收新观念、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而且要在讲课时采取高超的讲授艺术,准确在把握学生的求知焦点,把科学性、艺术性、知识性、超前性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认真调查研究与准备,在课中要善于控制和合理引导,在课后要进行经常的不间断的行为信息反馈。

我是通过如下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1、要使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明确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目的,学生就能下决心克服困难,努力学好这门课程。现在的学生实用主义观念较强,喜欢艺术类和可操作性的课程,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商科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不大,因此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缺乏对理论的探求精神。针对这一情况,我向同学们谈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我打了个比方:学可操作性的课程是短效投资,它可能使你受益立竿见影,但它告诉你的是怎样做(How to do);学理论课程是长效投资,期间可能会花费你不少时间但又不能马上产生效应,但它告诉你的是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What to do or Why do so.),并在基础上产生创新的火花,使你终生受益,让学生感觉到有必要学好这门课程。

2、要使学生有兴趣,教师首先要有兴趣,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讲究教学艺术,上课时要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尽量用幽默、通俗的语言,多采用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能给学生以丰富的准确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讲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了解有关分支学科科研的最新进展,对所讲的问题有研究。对所讲内容有研究的教师能够更容易地打开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在西方经济学的大海里遨游,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研究性的学习。如我们所用教材是《西方经济学》高鸿业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版),其间有几处错误,如在Page 515 上说“如果税收是比例所得税,则平衡预算乘数就会小于1”,但在Page516上又说“在税收随收入而变化的模型中虽然各种乘数值变小了,但是平衡预算乘数仍等于1。”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查阅了不少的资料,终于给学生一个准确而满意的答案。这样同学们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3、学进去就会产生兴趣和主动性。为了让学生学进去,要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让学生课前习,求得对内容的概括了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真正懂得大纲规定的重点和难点,准确掌握基本概念,清楚了解基本理论的来龙去脉。提倡好学深思,力求弄通,充分理解,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避免死记硬背,要融会贯通,心知其意,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课间和课余跟班上同学多沟通,善于发现、了解学生的各种特长和优势,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如我所教班级有个班的班长,学习非常认真,课堂练习时,她总是做得又快又好,我经常鼓励和激发她,说她是未来的博士后,我建议她在大三时就考研,要成为商学院的佼佼者。班上其他同学自然而然有所感染。所以这个班的同学学习热情极高,上课睡觉、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极少。另外一个班有位同学,因心理问题休学了一年,他跟我谈了他的实际情况,他说他现在还在看心理医生,如果西方经济学考试不极格的话,他会受不了的,于是我就鼓励、开导他,并课后给他补课,这样期终考试他得了70多分。这样,学生觉到老师是真真切切地关心、爱护他们,他们对学好这门课程自然也就产生了动力。

三、学好西方经济学应要多做习题

题目是把概念、原理转化为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做题目是打开西方经济学知识库的金钥匙。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主编),国外的经济学课本,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外国出版社在国内共同出版的现代经济学原版课本,都有许多由易到难的练习引导学生走上研究道路。不做习题,训练不出合格的经济学学生。是否能把西方经济学的要领掌握好,不能只凭感觉,一定要能运用西方经济学原理解决千变万化的题目。如我在讲古诺模型(Cournot Model)、斯威齐模型(P.M.Sweezy Model)时,学生对反应函数、弯折的需求曲线和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不甚理解。于是我就引用了有关资料的一道题让同学们做,通过做题,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都表示理解了。

附题:两企业生产有所差别的产品,市场需求分别为d1=200p1+0.5p2, d2=200+0.5p1p2, 两企业的成本函数分别为c1=100x1+30, c2=100x2+30,(1)各企业以对手价格给定为前提决定自身产品价格时,求两企业的价格反应函数,并求各自的生产量及价格。(2)在(1)的市场均衡下的企业1自己提高产品价格时企业2维持原价格,企业1下调价格时,企业2下降同样幅度价格。这时企业1的需求曲线是什么形式的?

四、将Powerpoint 多媒体引入西方经济学教学中

多媒体这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大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法是由文字、动画来表现知识点,其表现手法比传统的纸面文字要生动得多,不但可以将其中的重点内容根据学习者的视觉特点突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将一个知识点展现为一个过程,让学习者慢慢体会其中的内涵。另外,多媒体教法也省去了教师的板书,使授课的信息量大大提高。西方经济学的内容繁多、模型、图形多、上课的学生多,为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形象生动地将最精华的内容介绍给学生,提高课程的教和学水平,我将多媒体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加以运用。我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备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数码影像等技术手段,建立了一套内容丰富、使用方便、易于更新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资源系统,以提高备课效率、增大信息量。我对所备课件的画面顺序了如指掌,在课堂教学中,随着即刻转换的画面流畅自如地讲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何时详细讲解,何时板书,何时使用课件等都做到心中有数,不照“机”宣科。利用上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篇:力求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

力求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

[摘要]《西方经济学》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文章结合调查问卷,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提出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程;以学生为本;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张钦,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1)09-0107-0003

《西方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专业课的基础课程和先开课程,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状况,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调查问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相关对策。

一、对大学生《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11年7月,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部分学生在学年实习中,对本校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包括书面问卷和网络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0份。问卷的基本情况可以从以下方面反映。

1.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感兴趣的占76.24%,不感兴趣的占23.76%。

2.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数据表明,43.24%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27.93%的学生是为了学习新的知识;15.32%的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1.8%的学生是为了考研的需要;而选择“没兴趣,是学校开的,不得不上”及“其他”的学生所占得比重达到了11.71%。

3.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获得知识的方式。调查表明,有39.6%的学生是“主动获取”的,而52.48%的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而选择“反正没兴趣,不知道”的学生所占比重达到了7.92%。

4.影响《西方经济学》学习效果的因素。调查表明,有41.9%的学生觉得老师讲得枯燥,15.24%的学生觉得是自己本身不感兴趣,20%的学生觉得是自己的基础不好,15.24%的学生觉得是《西方经济学》本身难学。选择“其他”的学生所占比重达到了7.62%。

5.对小班授课和大班授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方面。数据表明,有66.02%的学生选择“小班授课,便于管理,提高学习效率”;有17.48%的学生选择“大班授课,可以多跟其他同学交流”;选择“无所谓”的学生所占比重达到了16.5%。

6.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互动性满意度评价。调查表明,有8%的学生选择“满意”;有27%的学生选择“比较满意”;有44%的学生选择“一般”;有18%的学生选择“不太满意”;另有3%的学生选择“不满意”。

7.对教师授课方式的评价。数据表明,有42.16%的学生选择“灵活多样,按学习需要来制定课程安排”;有44.12%的学生选择“单一,只按自己的方式授课”;选择“其他”的学生所占比重达到了13.72%。

8.对作业量是否适度的评价。调查表明,11.83%的学生觉得多,27.96%的学生觉得不多,32.26%的学生觉得刚好,23.65%的学生觉得一般,4.3%的学生觉得有点少。

9.对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的调查。数据表明,有30%的学生认为应该先解决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的问题;有28%的学生认为应该先解决教学资源单一的问题;有20%的学生认为应该先解决所学原理与实际情况相脱离的问题;有15%的学生认为应该先解决教材滞后知识陈旧的问题;选择“其他”的学生所占比重为7%。

10.对于学习《西方经济学》自信心的调查。数据表明,针对“一上《西方经济学》课,我就对自己没信心,其他课堂上并不这样”这一问题,有64%的学生选择“不同意”;有27%的学生选择“完全不同意”;只有9%的学生选择“同意”。

11.对于学习《西方经济学》积极性的调查。数据表明,针对“无选择的情况下,只好硬着头皮去上《西方经济学》课” 这一问题,有61.17%的学生选择“不同意”;有20.39%的学生选择“完全不同意”;只有18.44%的学生选择“同意”。

12.对于课堂发言的调查。数据表明,针对“《西方经济学》课上,我想回答问题,但害怕老师当众纠正我的错误” 这一问题,有68%的学生选择“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另有32%的学生选择“同意”。

13.对理想的《西方经济学》课的设想。对这道开放式的问题,学生从许多方面进行了设想。一是教师讲课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好;三是加强案例教学,除经济学经典案例外,多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介绍相关案例;四是适当进行课堂讨论;五是能适当介绍本课程的前沿动态。

(二)存在问题

1.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待提高。问卷显示,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不感兴趣的比例超过20%;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比例超过50%;有18.44%的学生是硬着头皮去上课的。

2.教师的授课方式亟待改进。问卷显示,只有42.1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方式灵活多样;超过40%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枯燥影响学习效果。

3.师生互动较薄弱。问卷显示,只有35%的学生对教学互动的现状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有32%的学生害怕老师在课堂上当众纠正错误。

4.案例教学仍显不足。在问卷的开放式问题中,学生对案例教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5.对本课程的前沿动态介绍还显不足。在问卷的开放式调查中,学生希望能适当体现本课程的前沿动态。

二、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对策分析

(一)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理论联系实际。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外引课程,许多理论与我国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差异比较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样学生们不仅会开阔视野, 而且感受到经济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的兴趣无疑会大大增强。

2.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一个认同差异的时代里,教师应树立全面发展的学生观,课堂关注的目标应该是全体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群体协作和智慧共享。教师需要注重每个学生主体价值的实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要千方百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仅通过语言,更通过行动告诉学生: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了百倍的信心。

(二)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1.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式教学, 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公平与效率”问题至今也没有一个最终的答案。上课时教师可首先提出问题――公平与效率谁为先, 然后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2.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语言至关重要。要做到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教师的课堂语言做到了流畅简明,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索和参与。此外,还应力求丰富多彩,富于变化。教学语言的创新可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主动学习。

(三)加强师生互动

1.以学生为本,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可通过自由发言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如讲解机会成本的问题时,教师可给学生五分钟自由发言时间,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理解机会成本含义。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就会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锻炼学生开放式思维。

2.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入手,营造课堂平等的氛围。由于学生成绩的考核中平时成绩占到一定的比重,教师不妨从此入手。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平时成绩的量化标准征求学生的意见,涉及面可较广,包括出勤、作业、课堂及课间表现、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度等。由于是在平等的氛围中商讨,学生就会消除与老师的距离,在课堂上就会表现得积极主动。

(四)加强案例教学

1.穿插式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可适当穿插一些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理解基本原理。穿插的案例尽量简洁明了。例如,在2011年3月,全国很多地方出现食盐涨价**,教师给学生上西方经济学的需求理论时,就可由这个案例入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经济问题,进而引出该章要介绍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理论。

2.课堂讨论式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某一章节或某一问题系统讲授后,提出一个案例,提前把案例资料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预习案例。上课时每个小组先进行5到10分钟的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发言,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3.专题辩论式案例教学方法。对于一些综合性重大案例,可将学生分为正反两组,以专题辩论会形式进行案例教学。例如,在讲授完福利经济学理论后,就“我国劳动力工资性收入比例下降是否导致整个社会福利水平下降?”问题进行专题辩论。通过专题辩论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经济理论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去查找资料、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五)及时介绍本学科的前沿动态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能准确把握西方经济学的前沿动态,并及时地将相关内容介绍给学生。如格拉汉姆?鲁姆斯的实验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及新增长理论等有关内容,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动态性思维。

[参考文献]

[1]王海侠.对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认识与思考[J].中外企业家,2007,(10).[2]谭建新.影响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今日南国,2009,(10).[3]刘大勇.关于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商界,2010,(10).[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的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在课的准备和设计方面比较重视,注重最大限度的强课件园“提供的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力倡导“质疑”,“探究”的精神,但在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方面却是一片空白。著名的孙启民老师曾经在《说反思》一文中这样说道:反思是中小学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其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成功的课堂教学在的重要性。

什么是教学反思?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的途径。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意识,是很难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

从反思的时间上来说:分为教学后的即时反思和阶段反思。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当年在执教《记一辆纺车》时有这样一个导入的情景:

师:今天学习第十一课《记一辆纺车》。昨天请同学们预习了,说说看,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

生:我们不喜欢(异口同声)

(随堂听课的二十几位老师惊讶,于老师也感到意外,稍停,笑着说)

师:不喜欢?那就说说不喜欢的原因吧!谁先说?

针对这一教学中出现的“语文事件”,于漪老师在教后记中进行了反思:“备课时考虑欠周密,原以为学生会喜欢散文,想由此激发兴趣,引入课文,未考虑到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的差异。课堂上发生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当即因势利导,先听取学生的意见,然后强调该篇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实际应作充分的了解和估计,不可再犯闭塞眼睛捉麻雀的毛病;要继续提高驾课堂教学的能力,力争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教学的即时反思,在自己上完一节课后,处理一个教学情况后,随即进行一种反思,在时间上强调这种即时效应,以便有目的地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剖析自己的教学状况,提出并修正下一步的教学主张,从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还有一种反思就是阶段性反思。

笔者经常在执教一个专题性教学后进行一种教学反思。这种反思是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事实,依据这一个阶段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深刻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提出比较合理的修改措施,从而使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近来,笔者正在进行作文专题训练,在练—改----评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意识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化,这种模式化既有利又有弊,利表现在功利的教学下,能见到一些教学实效,而弊在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于是,在经过了一阶段的作文教学后,笔者写下了如下的教学反思:“作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解除心灵枷锁,抒发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情意心智,而作文教学的模式化,恰恰异化了这种写作的真正意义,使其成为一个纯技术,纯功利的写作教学的模式,要多动脑,采取多样的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在写作方面一定要多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知道学生关心什么,喜欢什么,有什么困惑等。”

从反思的内容上来说,笔者认为可以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可以是对经验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教训的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有: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反思,对学生实际情况预估的反思,对备课的反思,对教师自身把握课堂的反思,对课堂实效的反思等等。

拿以上列举的于漪老师对自己的《记一辆纺车》教学的反思中可以看出:于老师在她的教后记中也写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己备课的反思,认为自己备课欠考虑,未考虑到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差异,二是对自己课堂应变情况的反思,应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因势利导,三是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继续提高驾课堂教学的能力,不但激励自己。这就是于老师自觉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使自己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事实上,在课堂教学的反思中,反思的内容是比较灵活的,如: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学生无动于衷,教师就要想:是不是我的问题太难,或者是学生没有很好听课;学生的落实情况不好,老师就要想:课堂教学过程是否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落实。

从反思的态度上来说,这应是每一位教师的自觉的行为,如今许多学校的备课本上都设有“教后记”这一内容,然而许多教师要么熟视无睹,要么“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敷衍塞责,这种对待教学反思的态度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停滞不前,“教后记”是教学反思的一种外在的形式,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及师生交流结果的反思,而这种反思应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酝酿,思考,琢磨的结晶,绝不能只是肤浅地笼统地随意待之,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既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实验,因此只有认真,端正,执著地对待教学反思,才能早日拨开遮在课堂上的迷雾,踏桑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反思是要求教师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情景,通过实践与反思的不断循环逐步解决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应变能力,关注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效果,从而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进步。

第四篇:2018年考研: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效用论

2018年考研: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效用论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每一位考研学生都应树立几个基本思想:1.建立清楚的、可以达到的目标。2.确立目标的优先权。3.找出与目标有关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的工作。4.确定完成较小目标的日期。考研复习设立的目标一般都是中短期的目标,通常我们都是应该把它们分为更加实际的任务。每周都应该树立可以达到的具体的目标。现凯程为考生朋友提供重要信息。

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即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基数效用:把效用用基数1,2,3……等来度量,并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比较运算。基数效用不仅可以表示出组合A的效用是大于还是小于组合B,还可以表示出组合A比组合B效用大/小多少。

3.序数效用:把效用按偏好大小从低到高排列,并标号。这样可以表示出组合A比组合B效用大还是小,但并不能知道大/小多少。序数效用论有三大假设: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

4.边际量: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化的量。

5.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购买一定量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的总和。用字母TU表示。

6.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用字母MU表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时,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消费者均衡: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即MRS12=P1/P2

9.商品的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对一定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付出的价格。

10.保留价格:消费者为每一单位的商品所愿付出的最高价格。11.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量的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量和实际支付的总量的差额。用字母CS表示。

12.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无差异曲线有3大特征:1)假定效用函数连续:两条无差异曲线间还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位置距原点越远的效用越大。2)无相交: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3)凸向原点。

13.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公式:MRS12=-dX2/dX1。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14.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

15.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能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

16.价格—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收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均衡点的轨迹。

17.收入—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不同收入相联系的,消费者均衡点的轨迹。

18.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下,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

19.收入效应:当价格变小时,会引起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会改变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20.替代效应:假设价格下降时,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为保持原有效用水平而改变对两种商品的购比例。

21.补偿预算线: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和效用不便的分析工具。

22.正常物品: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动的商品。

23.低档物品: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商品。

24.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商品。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需求曲线正斜率。

25.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并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只要经济行为者所做出决策的结果不止一个,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26.期望效用:消费者不确定的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27.风险厌恶者: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资产期望值的效用大于在风险条件下持有资产的期望效用的经济主体。

第五篇:西方经济学读后感

西方经济学读后感

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它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

《西方经济学》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

一、西方经济学分类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稀缺性假设、利己主义假设、理性假设。

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 — 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与实验

观察与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开始,其中,“观察”是指在不进行人为干预的前提下,将实际发生的经济现象及其过程客观地记录下来。“实验”则是在某种人工控制条件下,小范围模拟现实经济现象,并据此对现实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推断。

一般来说,经济现象是不可逆的随机过程,因此,经济学研究只宜使用观察法,而不宜使用实验法。例如,一个农民率先栽种苹果发了财,于是推而广之,号召广大农民群起效仿,结果并不会使所有农民都发财,而是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大家都赔钱。不过,有时候经济学家也进行实验。例如,一个农民率先栽种苹果发了财,于是在周围局部范围内推广,结果许多农民都跟着富了起来。奥妙在于,一个较小的局部范围内,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比较相似,外部大环境相对稳定,从而经济过程的可重复性比较大。

2.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是假定经济变量的运动总是趋向于均衡状态,据此研究经济现象如何达到均衡。如西方经济学均衡价格理论,就是假定商品价格总有成为均衡价格的趋势,然后用“价格调节供求,供求影响价格”这一市场机制来阐明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变量并不一定趋向于均衡,均衡是偶然的,非均衡才是经常的。据此研究非均衡条件下,各种经济变量的变化和运动规律。其基本分析方法被概括为“短边法则”:即经济变量的数值取决于最短缺的因素。仍以商品价格为例,按非均衡分析方法,并不一定会成为均衡价格,在多数情况下,商品不是供过于求,就是供不应求,只有偶尔情况下,才会实现供求均衡,达到均衡价格。当商品供过于求的时候,其价格由需求来决定,即所谓“买方市场”;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由供给决定,即所谓“卖方市场”。

目前西方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均衡分析方法。但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结构是相当松散的,并且经常处于变动中,包括各因素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也都在不停地变化,因而非均衡分析的思路也很值得引起重视。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在假定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以某些经济变量为自变量(不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研究作为函数的另一些经济变量随自变量的经济变量取值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它是一种组合选择分析,其中自变量与函数的不同取值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不存在时间先后顺序和前后演替关系。这种分析体现的是机械论思维方式,它假定其它因素都不变,只有一种或几种可变因素,在此前提下,孤立地研究可变因素对经济现象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看作是某种铁定不变的精确关系。

如以需求定理为例,假定其它条件都不变,只有价格与商品需求量在变化,其中价格为自变量,商品需求量为函数。一般的规律是,当商品价格比较高时,商品需求量就比较少;当商品价格比较低时,商品需求量就比较大。这就属于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则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研究各种经济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是一种过程演化分析,其中不同的变量状态之间是一种生长生成、演替进化关系,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前因后果关系。这里体现的是系统论和随机概率论思维方式,它将各种相关因素看作一个系统整体,考虑这些相关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它们各自以及它们共同对经济现象的影响,并认为这种影响并非铁定不变,而呈一种概率关系。例如,仍以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来讲,若用动态分析,就是首先搜集若干时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销售量)数据,建立商品价格和商品需求量的时间序列,从中可以看出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轨迹,然后进一步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看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最后再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商品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可能使人大吃一惊:当商品价格较高时,商品需求量也较高,当商品价格较低时,商品需求量也较低,二者呈同方向变化,民间俗语称之为“买涨不买跌”,与上述需求定理正好相反。那么,我们应该相信哪个结论呢?其实,这两个结论都没有错,只是分析方法不同,结论也不同罢了。

目前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普遍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如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以及凯恩斯关于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原理等,都是静态分析方法的杰作。

4.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目前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普遍应用的基本方法,其要点是把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看作一种函数关系,研究“自变量的增量”所引起的“函数的增量”的变化,其目的是要确定一个最佳的自变量值和函数值。例如,在小麦地里施用化肥,施肥量少了,产量上不去,施肥量多了,同样也可能使麦苗致病,甚至可能将麦苗“烧死”,导致产量下降。那么,施多少化肥才合适呢?这就需要进行试验研究。一般的做法是,将一块试验田分成若干试验小区,各试验小区其它条件保持一致,只是施肥量分别从少到多,逐渐增加,然后观察比较各试验小区间小麦产量的变化,看一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小麦产量的增加呈什么规律,最后确定一个最佳的施肥量和最佳的小麦产量,这就是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方法是贯穿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分析方法。如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边际产量、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概念,宏观经济学中的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等概念,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一系列“边际”原理,都体现了边际分析方法。

三、总结

从个人来说,我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分析方法,培养个人的经济触觉,学会利用知识、理论去分析、解释问题,学会理性的决策。但却不可一味地抄书、搬书,要在实际中运用、理解、拓展我们的经济思想。

下载论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它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

    西方经济学作业★

    《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大学生家教市场调查分析 学院: 学号: 姓名: 授课教师姓名: 论文提交日期: 学期:生物工程学院 08045224 孙超慧 赵雅玲 2009年12月22日 2009-2010-1 大学生......

    西方经济学论文

    [摘要]低碳经济体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就在于它是对工业文明的黑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否定和扬弃,创造出生态文明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低碳文明在本质上是生态和谐、......

    西方经济学教案

    课题:第一章导论第二章供求理论 教学目的:让学员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供求理论的基本内容 重点:需求机制供给机制弹性理论 难点:市场均衡 教学过程: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 白银电大 张永芳 第一讲 需求与供给及弹性理论 课前导学内容: 自主学习重点内容提示:(已挂接在嘉峪关电大在线) 第一章: 1、稀缺性 2、什么是微观经济学与宏......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2.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名词解释: 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就是在法律意义上和有形的意义上的转移发生时所产生的各种金钱的和非金钱的代价。 产权清晰:所谓产权清晰,指的是不同产权主体之间产权权属关系的清......

    西方经济学 试题

    试卷代号:214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各专业西方经济学试题 2005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