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沅江 湖乡民俗文化一方神奇的沃土
沅江 湖乡民俗文化一方神奇的沃土
刘建斌
沅江市,湘资沅澧四水滋润、被洞庭湖怀抱着的水乡泽国,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古朴天然的生态环境,这里的人民质朴、勤劳,内心燃烧着对江河湖泊挚爱与美好生活憧憬的火焰,从来不曾熄灭过。沅江是湖乡民俗文化一方神奇的沃土。
渔樵水寨 不老的神话
今天的洞庭湖由于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活动,与几百年前、上千年前的洞庭湖相比,已是面目全非了。而沅江却还留住了“往日神韵”。这里江河交汇,烟波浩渺。尤其难得的是湖汊、岛屿、苇洲、柳岸、草滩,这些洞庭湖古老的生态符号,在这里依然随处可见,自然天成,为洞庭湖古老的农耕民俗文化传承保留了一块原生态的土壤。这里的“渔樵水寨”,是农耕文化不老的神话。
和全国各地一样,沅江市行政区划的“撤改分合”,已是反复数次了。沅江乡镇村建制中,还保留了一个专业渔业乡——万子湖乡,两个芦苇场——漉湖芦苇场和南洞庭湖芦苇场,16个专业渔村。东洞庭湖漉湖芦苇场,苇洲一望无际,是亚洲最大的“芦苇荡”。南洞庭湖芦苇场在南洞庭湖中,境内河网纵横,洲水交错,是唯美而神奇的“湿地生态迷宫”。南洞庭湖已被国 家列为“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这里生活着多种珍稀濒危水禽和其他野生植物。据了解,南洞庭湖有118个人迹罕至的湖洲和湖岛,有植物863种,鸟类164种,鱼类11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中华鲟、白鲟、白头鹤、中华秋沙鸭等10种。
芦苇是造纸的原料,沅江曾经有二十来家纸厂,造纸业是沅江传统的支柱立业,为了保护好母亲湖,沅江市在2009年对排放没达标的16家纸厂一律关闭取缔,芦苇产业风光不再,智慧的沅江人应运而生一个关于芦笋的梦想。“沅江湖洲三仙草,芦笋野芹和野蒿”。知道沅江这个地方的,就知道沅江民间有一句这样的俗语。芦笋、野芹、野蒿,是沅江人餐桌上三道美味。芦笋是芦苇出土时的嫩芽,香脆可口,又有清排毒抗癌的功效,沅江人看到了芦笋市场前景,几年的时间,“沅江芦笋”已成长为野菜中艳压群芳的地标性品牌,从事芦笋加工农户和企业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洞庭樵村三月天,家家户户芦蒿香”。现在正值采集加工芦笋的旺季,“樵村水寨”又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万子湖乡的渔村分布在湖中十多个岛屿上。这里的“渔村水寨”可谓是世外洞天,蓬莱仙境。我曾与沅江民俗研究会的几位老师一同去莲花坳、明朗山几个渔村考察过几次,村子的房舍依水而建,门前的码头几棵老杨树守着,树下停泊着几条带桨的“渔划子”,上岸青瓦木架的老房子间或可见,家家户户 摆放着渔罾、渔网、渔叉好多捕鱼的工具。有一次我们正好从一个渔村出来上船回城,十几条鸬鸬鹚船排成长龙从我们眼前划过,恰好听到了从湖面远处飘来的歌渔,那种神奇的美感和惊喜般的幸福,只有得到了上苍的恩典才会有的。
橘岛恋歌 美丽的传说
赤山岛,因红壤丘陵且四面环水而得名。位于沅江市城区西北沅水北岸,沅、澧二水注入洞庭湖汇合处,与城区隔江而望。赤山岛是洞庭湖的一个耀眼的生态地标。岛南端沅水蜿蜒而过,北端直抵澧水,西临西洞庭湖,东临南洞庭湖,民间有“二龙腾空,两湖映月”的比喻。岛域面积120平方公里,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个。是洞庭湖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湖岛,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岛。岛上古树参天,橘柚芬芳,山岚叠翠,碧水涟漪,溪流潺潺。赤山岛名胜古迹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
赤山又叫蠡山,相传春秋末著名谋士范蠡携美女西施曾隐居这里。范蠡助越王勾践复国雪耻后,携西施远游隐居。驾舟溯长江而上,来到洞庭湖,至沅水澧水交汇处发现了这个山岛。岛上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山民以种植橘柚和捕鱼营生,与世隔绝,民风纯朴。范蠡西施便不想离开,在岛上定居下来。范公教书,西施纺纱,乐善好施,在小岛上安度晚年。他们死后,这里山民们又将他们葬在一起。为纪念这对生死相依的夫妻,人们在岛上修建了范蠡祠、娘子庙。也许山民虔诚的祭拜感动了范蠡西施在天之灵,在他们的合葬处,长出一棵奇特的古树,一棵香樟的主干上长一棵腊树,樟树已有1500多年树龄,腊树也有500多年的树龄。这里村民称之为“夫妻树”,年轻人称之为“爱情树”。相传,恋爱的男女祭拜这棵树,就会缘定终生,白头偕老。有说的更神,祭拜这棵树,夫妻相就出来了。
赤山岛又叫“橘岛”,因相传屈原在此作《橘颂》而得名。屈原被奸臣所害,流放江南,遍游洞庭湖,以排遣他空怀一腔报国热情的痛苦。听说洞庭湖中有一岛,范蠡携西施隐居的地方,慕名来到蠡山。时值深秋,漫山遍野的果树挂满彤红的果实,果子又香又甜,果色恰似这里的红壤,山民们叫它“洞庭红”。屈原知道这属于橘类,但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美的橘子,兴奋不已,触景生情,借物抒怀,吟成了千古《橘颂》。因橘生于南,又是木本水果,屈原便为这种橘子取了一个名字,叫“楠橘”。这个词在词典和词源中确实找不到,但这里的村民至今是这样叫它,这样写它。
水衢商埠 写荆楚繁华
沅江市汇集湘资沅澧四水,沅水、资水、澧水均于在沅江南部境内进入洞庭湖。沅江城区西依沅水,东伴资江,与洞庭湖呈“接吻”之势,两江大湖润泽这里的繁荣富庶,流淌着2000多年湘楚文明。这里自古就是沟通湘楚腹地和大湘西茶马古道 的通商要塞,市城东的琼湖古镇,始于唐,兴于宋,明清鼎盛,因“水衢要塞,商贾云集”而闻名荆楚。
城东南有一古老的湖泊——石矶湖,呈月牙形,两端连洞庭湖。一端在资水入湖口处,清乾隆五十八年至嘉庆二年在此建凌去塔。一端在城东,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在此建魁星楼。城中有一湖比石矶湖更负盛名,叫琼湖,呈东西走向,西接沅水,东联石矶湖,四面环山,水域宽广,有“碧水洞天”之称,琼湖因此而得名。石矶湖与琼湖是过往商客船只天然的避风港湾,明清时的琼湖古镇就在城东石矶湖与城中琼湖交接地带。
琼湖古镇距城郊三眼塘境内的南北朝建置的药山县古城遗址五公里,距澧水入湖口六公里,距湘江入湖口十五公里,是商客理想的歇脚处。沅江自古物阜民丰,盛产稻谷、柑橘、茶叶、干鱼和麻布,当地人也特别喜欢外地运来的瓷器和丝绸。当时这里桅杆如林,商客比肩,吆喝不绝,呈现出一派滨水街市的繁华景象,有“小南京”之称。
据老人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石矶湖沿河路魁星楼两侧,还保留了一条老街,叫下河街。沿湖一排吊脚楼,还有几处船码头。合面街,磨石路,店铺和作坊全是青瓦、青砖、木结构的老房子。可惜1996年沅江遭遇百年一遇洪水,老街被冲毁,几乎荡然无存。魁星楼依然矗立在这里,如往日一般庄重华丽,只是带着几分岁月的沧桑,仿佛在诉说远去的繁华。
古寺梵音 润一方净土
琼湖的东端,又叫下琼湖,临湖有一座古木参天的名山,叫庆云山,与古镇比邻。琼湖东岸的庆云山脚,有一座千年古寺——景星寺。古寺建于唐贞元年间,是钦敕佛庙,据说由大将军尉迟恭监修。昔日的寺庙,规模宏大,雄伟华丽。古刹名寺,又有青山碧水辉映,来朝拜的商贾官宦、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寺庙香火旺盛,船只云集。民间盛传昔日的景星寺,“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
自古名寺出高僧。这里清末民初出了一位全国有名的方丈——海印法师。海印二十一岁即卓锡沅江景星,之后四十二年没有间断,圆寂于景星寺,下葬庆云山南麓。他博学多才,在佛学方面很深造诣,曾任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还善长书画诗赋,古诗极为工致,其绝句尤妙,著有《碧湖集》,在民间广为盛传。历史往往因为一丝微妙的联系而有惊人的巧合。现在景星寺主持是一位中国佛教界年轻杰出的高僧——大愿法师。大愿法师1971年出生在沅江市南洞庭湖芦苇场。大学其间接触佛学,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在湖南岐山仁瑞寺出家。法师以“普度众生,启迪心智”为理念,大力弘扬佛教文化,主持兴建的寺院有二十多座,遍及湖南、湖北、广东、浙江、香港等地。
景星寺文革时期遭破坏,后陆续修复。近几年在大愿法师 主持下,按照原来的风貌和格局新建楼殿,增其旧制,并拓展地盘,为香客游人提供便捷的设施和舒适的空间。寺院内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等十来处殿楼,金碧辉煌,庄严肃穆。殿堂安放有佛象、天神、罗汉,全部用上好木材精工雕成,饰以金箔,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工艺之精湛,工程之浩繁,令人叹为观止。院内树木成荫,枝叶婆娑,香樟、橘树居多,生机勃勃。寺庙西依琼湖,东边捱着庆云山。琼湖碧波依旧,柳岸如烟。庆云山虽没有昔日草木丛生的山野风光,但这里的古樟群落让人心旷神怡,依偎着千年古树,看那古寺升起的袅袅轻烟,听飘过来的天籁梵音,真有“不在五行中,置身三界外”的美妙感觉。
船网天下 激水梦飞翔
沅江人亲水而悦,激水而歌,敬水而达,水是沅江人精神文化的图腾。一九九六年,沅江遭遇百年一遇洪水,这场浩劫没有动摇他们深爱这一片水的感情,没有埋怨,只有积极的行动。几年的时间,垸堤加修得更高更坚固,河道整治得更畅通,湖泊呵护得更美丽。并在沅澧二水交汇处、资水入湖处,临湖建了“琼湖阁”与“安澜阁”,这不只是两个亭阁,这是虔诚的沅江人为养育自己的这片深情的水,在心灵深处筑起的两座神圣的祭坛。
沅江集市因水而兴,村庄依水而建,人家临水而居。上街 搭客船,上学坐渡船,打鱼荡渔船,打柴撑樵船,采莲划莲船,喜庆赛龙船——这是沅江人依恋的那个唯美的“渔樵耕读”年代真实写照。水把沅江人与船联系在一起,船又把沅江人的生活与梦想联系在一起。船,是沅江人精神文化图腾上美妙的符号。太阳鸟公司董事长李跃先,就是被图腾上的符号吸引并破解了其中的密码的智者。他作为一个“本土人”创办了一家生产游艇的“本土企业”,他把“本土”作为企业文化的底色,并赋予她“全球”的内涵,企业如洞庭湖升起的一轮太阳,照亮了世界,产品如美丽的神鸟飞向五洲四海。万子湖乡鑫海绳网董事长刘放军,是从渔船上走来的企业家,他的血液里继承了世代渔民的基因,从小在渔船上看父亲在湖里撒网,被小小渔网的魔力迷住。他把在渔船上织网的乡亲们召集起来编织一个渔村的神话,一个作坊式企业,成长为一家世界级渔网明星企业。
沅江人世代生活在这片美丽富庶的水乡泽国,水,滋润着沅江人的文化,也成就了沅江人大善大美的性格和品质,沅江人豪放而友善,包容而大气,豁达而执着。沅江,这方湖乡民俗文化神奇的沃土,养山山青,养水水秀,养人人更美!这里,还在孕育更多美丽的神话!
第二篇:演讲稿:坚守心灵的一方沃土(推荐)
坚守心灵的一方沃土
又是一年的金桂飘香,又是一年的长空鸣雁,又是一年的桃李芬芳,我永远忘不了今年的九月一日,我怀揣着一颗忐忑的心,望着教室里四十多双新奇的眼睛,开始了我石厦学校的从教生涯,回首过去两个月的点点滴滴,虽然很辛苦,但我收获了为人师者的幸福。
每当我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走向校园的时候,我知道这又将是繁忙而充实的一天,每当我带着学生踩着落日的余晖走在归家的路时,我知道孩子们期待我明天的表现。这是我第一次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为了一节课的出色表现,我常常备课到深夜。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我们的教学管理也不可能天天顺心顺气,教室里,孩子们的调皮让我尴尬;走廊中,孩子们的淘气让我心烦;操场上,孩子们的放纵更让我伤心。当我在懊恼烦心之时,是前辈们帮助了我,给了我鼓励和指导,给了我信心和决心。记得黄老师曾对我说过:“从教的道路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学生理解你,你就必须先透彻地了解他们”。我才明白,我必须以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以孩子的心理去和他们沟通。
班上有一个最矮的小男孩,他常常为自己的小个子而苦恼,也有同学为此而取笑他。于是我在班上的故事会中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你一定会长高》,小男孩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想长高,最后他明白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快乐比长高更重要。另一个故事是《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原来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都是上帝撒落在人间的一颗美丽珍珠。那天我发现小男孩听得特别认真,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下课了,他眨着眼睛告诉我,他一定会长高的,声音中透露着自信,我知道自己在他的心里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被信赖的种子„„
在每个人的心里,总有那一方沃土。春天,你去播种、犁地、插秧;夏天,你去浇灌、施肥、耕耘;秋天,你去采果、打扬、收获;冬天,倾听窗外的天籁之音,盘算着一年的好收成,期待下一个春天的来临。坚守一片心灵的沃土,需要用执着的汗水、坚贞的泪水浇灌,这样你一定会收获属于你的幸福。每当我看着可爱的学生们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听到那一句句热情的问候“老师好”时,一股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将我包围,将我融化,于是心里一次又一次庆幸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
如果说生命是山,则坚守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如果说生命是海,则坚守为帆,扬帆入海,方知海之壮观; 如果说生命是歌,则坚守为曲,依歌唱曲,方知歌之悠扬; 如果说生命是云,则坚守为风,风起云涌,方知云之洒脱。坚守你的三寸讲台,坚守你的春夏秋冬,坚守你心灵的一方沃土!
第三篇:情系一方教育沃土的演讲稿
镇是扬中的历史名镇,地处长江中下游扬子江畔,圩田成方,树林繁茂,港河沟渠纵横交错,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在这个风光绚丽的地方,有一批教育工作者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教育事业非常发达,人才辈出,建功立业。在这批为党的教育事业勤政廉洁、敬业工作的教育者队伍里,有一个人当地老百姓有口皆碑,他就是镇教育助理同志。
修炼志高存远
“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而清正廉洁的基础,是应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他于1955年2月出生,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84年担任市镇中心初中校长,1998年担任市镇教育助理至今。自从他由初中校长升至镇教办任教育助理以来。本来注重积累知识的他,在学习上更加刻苦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了胜任工作,他的勤奋工作的同时勤奋学习,勤奋调研。加强教育理论和管理知识方面的学习,经常读书看报,关注时事政治。反复研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一本,撰写读书笔记1本,利用业余时间读《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撰写读书心得12篇。通过学习,努力使自己思想靠前,观念领先,不辱使命,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担当起历史的重任。
由于经常读书、写文章,他落下了颈椎炎的毛病,但是,他不以为意,有时哪怕去医院治疗颈椎,也不忘带上一本《人民教育》或《教育研究》,躺在病榻上全神贯注地看着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水平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功夫不怕有心人,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和转化成20多篇教育论文。其中《提高课堂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两篇文章在扬州市素质教育试点校会上做交流发言,后者还获得市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省心理学会学校管理心理专业委员会评比二等奖,并被经济出版社《当代教育教学文论》收编;《快速阅读及其能力培养》获得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谈如何把握洪氏教材的结构和体例》获省第五届“五四杯”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二等奖,并于2002年获得省读书活动先进个人。
情怀春蕾绽放
“为什么的我的眼里,总是饱含泪水,因为我们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这句诗,吟出他的心声。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为了回报养鱼他的这方土地,回报勤劳而善良的父老乡亲,他有一段时间始终在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如何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带领一班人认真分析镇教育现状:即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子女不满足现有的学习条件,外到江都、无锡等地贵族学校求学。他看到了先富起来的农民盼望优质教育的心情是多么迫切。他及时把握机遇,积极创新,形成创办公办民助学校的想法,以实施优质教育。这种想法和建议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2000年9月,镇春蕾小学正式诞生,通过一年的实践证明,特色教育的优势比较显著,社会评价较好。在镇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下,又将这一办学形式延伸到初中,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2002年,市政府撤并中学,将原八中资产并入镇中心初中,为民办春蕾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2003年,春蕾学校正式改制为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真正实现“独立校园、独立法人、独立核算。”现在,春蕾学校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特色明显,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必将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紧接着,有效保证学校集中精力办学,他带领中心初中一班人,乘热打铁,经过反复论证,启动了学校后勤社会化工程。先后投资改建了初中的宿舍、食堂,吸引民资兴建了中心小学宿舍、食堂。实践证明: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效缓解了办学投入不足的矛盾,加快了学校建设的步伐,探索出了一条多元办学的新途径。而竞争机制的引进,激发了学校内部管理的活力,极大地提高了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赢得了社会及家长的充分肯定。
2002年,助理针对中心幼儿园房屋陈旧、教学设施老化、政府投入较难的现实,经镇党委政府批准,引进民资200多万元,对中心幼儿园进行了改建,这既使现有教育资产得到优化整合,提高了办学品位,又满足了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还缓解了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现在,中心幼儿园已经创建成为“示范园”。2014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政策的出台,助理又审时度势,积极主动地向幼儿园老板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组建一套专门的班子,经过三轮谈判,以低于老板要价近千万元的价格成功回购了幼儿园,此举不仅成了教育的一段佳话,而且为其它乡镇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清廉勤俭朴实
“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待人要诚,诚生信;工作要勤,勤生效。”身为一个基层教育管理领导干部,他修心正行,恪守为官之德;秉公用权,忠心尽责,践行“天下为公”的理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明德惟馨的领导者,成为一个整体前进的推动者,为促进和谐社会作贡献。勤政为民、服务为先、廉洁从政、淡漠名利。经常深入基层学校、师生中,体民情、解民忧,为基层办实事,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认识,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自觉遵守党规党纪,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注重廉洁自律,发挥表率作用。工作中自觉执行《党内生活基本准则》,维护班子团结,尊重领导,尊重下级,注意协调好同志间关系。坚持民主集中制,个人服从组织,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办事不独断,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人诚恳、热情,办事公正,敢于承担责任。生活中,始终保持朴实的作风,不攀比,不浪费,提倡勤俭办事,严格控制学校招待费用,不得不招待的,则必须严格按照教育局和党委、政府规定的标准,不得突破。另外,在其他支出上也严格把关,把钱省下来用在改善办学条件上。对自己要求严格,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有失教师形象的话不说,不利的事不做,保持一个党员应有的党性原则。同时,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在财务工作管理上,认真履行经济管理职责,按照国家及地方财经法规和上级的有关政策及制度规定,积极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教育区域现代化创建过程中,全镇中小学、成人中心校通过政府采购一次性投入30.50万元购置教学设备,为促进教育公平,投入8万元用于村园校舍维修和设备购置,投入2.5万元,用于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所有经费投入都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局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相关程序,严格执行招投标和审计制度,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展现我镇中小学、幼儿园精神风貌,多次承办了现场会,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关爱体贴入微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为先。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关心职工生活。以人为本,关心群众。在平时工作中,能做到脑勤、口勤、腿勤,不怕苦,不怕累,力求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为解决外地教师和特困教师住房难的问题,他多方努力协调,四处筹措经费,兴建了一幢1500平方米的教师安居楼,解决了16个教师家庭的住房问题,使他们安居乐业;凡教师生病、住院,他都忙中抽闲,前往探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退休教师他更是十分关心,每逢节日,总会带上礼品登门看望,把组织的关心送给每一个老同志。他还找年轻教师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恋爱、生活、家庭,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安心工作,更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他的心中永远是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都能正确对待,牺牲小我。例如:去年春节期间他患心肌炎,先是忙于工作,不肯休息,后不得已住进市人民医院治疗,病情稍有好转后,就立即出院回到了工作岗位;2002年暑假,全市实行了教职工岗位全员聘用,学校需要辞退部分临时工,他首先做好爱人(当时在初中文印室工作)的思想工作,将她辞退,保证了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正是这种严于律已,质朴坦荡的人品,赢得了全体教职工的尊敬,换来了教师们对学校工作的最大支持。
“诗一般的事业,火一样的激情”是从事基层教育工作多年的感悟。他总是心怀一颗感恩之心,他很感谢各级领导对她工作的认可,让他拥有诸多荣誉,而他所得到的这一切皆缘于他对人生的热爱以及他对职业教育事业的热爱,缘于他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大爱无疆。未来的征途上,他将继续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第四篇:给我一方沃土,报以满园桃李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首先感谢您给予我展示自我的舞台 和施展才华的机会!我叫徐惊涛,今年32岁,中国共产党党员,中文本科毕业。今天,我竞争的职位是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我认为自己很适合这个职位,从我近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就足以看出我的优势: 1999年市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第一名;2000年江苏省优课评选一等奖;2000年江苏省多媒体课件制作一等奖。1999—2000学分别被评为县“优秀教师”、“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师德模范”。2001年我被推荐上报为 “市骨干教师”、“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10月份还将赴西安师大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这一切足见我的教学能力。而身为“县优秀教务处”的教务处主任,怀文中学三年来获得数十个学科竞赛一等奖,首届初三有133名学生考取省沭中公费生,语文学科被评为“县语文学科教研示范基地”,成功地承办办了市素质教育研讨会,从这里中您也能看出我的教学管理能力。优势固然重要,但那已经成为过去。如果我能够实现我的理想,我将坚持“一个原则”,实现“两个转变”,抓好“三项工作”。坚持“一个原则” 就是坚持“为校长分忧”的原则。要及时准确地向校长反馈信息、献计献策,并坚决贯彻落实校长安排的各项工作。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既要当好校长的助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要当好战斗员,带领全体老师,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干。二是加强教师业务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载体。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勾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抓好教学工作。
1、教学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如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等。
2、构建教学教研网络。形成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学科组—备课组的教学、教研的纵横双向网络。
3、开展特色教育、特长教育。在原有教学特色基础上逐步实现计算机教学实用化。即,教师自制课件,上网集体备课。英语教学要实现口语校园化、生活化。还要带领各学科开发潜课程,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形成怀文新特色,新优势。
4、确立“面向全体,狠抓中下,提优补差,大面积提高”的教学目标,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怀文中学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二是抓好教育科研工作。
1、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直接为校长决策服务。要抓好课题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培养一批能够自己开展教科研的骨干力量,提高教师和学校的自身发展的能力,促进教师更新观念,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2、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开发课程,努力开拓创新,形成有效、可行的经验。如语文学科的课外阅读欣赏课,体育学科的武术课等。三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1、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为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2、启动名师工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已有名师要提供一切机会让他们在省市甚至更大的范围内占领教学至高点。另外,还要善于通过一些活动,不断地发现新苗子形成一个更大的名师群体。各位评委,我想用一句诗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给我一方沃土,报以满园桃李!谢谢大家!
第五篇:玉田乡民俗文化调研
汽车学院“三下乡”总队前往玉田镇进行彝族民俗文化调研活动
7月23日一早,汽车学院“三下乡”服务总分队在团委书记龙俊如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甘洛县玉田镇对当地彝族的民俗文化进行调研活动,当地党委及政府对志愿者服务队的到来表示十分欢迎,并在当地永久村罗书记的带领下进入当地彝族居民家中开展活动。
通过与罗书记的交流,队员们得知:当地居民多居住在山腰位置,汉彝两民族杂居,交通运输不便,但是具有非常浓厚的少数民族气息,农作物种植是当地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地计农田700余亩,在退耕还林之后当地政府对村民进行了大力的补助及扶持,这使村民收入及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随后总队队员前往当地居民家中进行走访调研,走访过程中队员们对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名族服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村民们也热情地为队员们讲解当地的民族文化,并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彝族婚丧嫁娶、传统节日等的民族风俗习惯。村民还热情地向队员们展示了彝族名族服饰,并且让队员们试穿,以更加深切的感受少数名族的文化内涵。汉彝两族友谊悠久流长,这样的彝族村落之行不仅让总队队员们了解到了彝族居民的生活现状,也让队员们对彝族民族文化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