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备课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备课
一、学生情况分析:
A、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唱歌。合唱的歌曲声音协和、节奏准确、并带一定的感情,部分学生声音嘹亮、悦耳。
B、器乐方面:能辨清中华民族乐器的名称、种类、外形特点、演奏姿势、音色。个别学生在演奏方面较突出。
C、欣赏方面:能说出演奏乐器的乐器名称、构造、音色特点;节奏上、力度上、速度上的变化发展;能讲出曲调的结构、情绪等。
D、表演方面:能精心设计编排一组动作,表演时认真持久,效果较好
E、视唱、节奏练习方面:能按一定的步骤,准备视唱或节奏练习的内容,有些同学稍作准备,便能准确的表达出来,部分学生还借用指挥来进行练习。
F、存在的问题:a、音准还不够要求,有些同学音符间的关系尚未明确,唱歌时很白,无感情,b、完成作业不及时,字迹较差。课本没好好爱护。
二、本年级认知目标:
(一)、读谱知识
1、认识:保持音记号、上滑音、下滑音记号、切分音节奏、弱起小节、6/8拍子的含义及基本的强弱规律。
2、认识:上波音、下波音记号、前倚音、后倚音记号。
(二)、音乐常识
1、了解民族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及其作品。
2、了解我国著名音乐家刘天华生平及作品
3、知道怎样挥四拍子的指挥图式
4、知道抄写简谱
5、了解民族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及民族乐队舞台演出常见排列图式
6、了解我国著名儿童歌曲作曲家生平及主要作品
三、技能目标:
(一)、听
1、听辨八度以内c1__c2基本音阶的各音
2、培养主音感
3、听辩大、小三度、纯
四、纯五度和声音程
4、听记2——4小节旋律
(二)、唱
1、用气息支持唱歌,学习顿音唱法
2、视唱2/4、3/4、4/4、3/8、6/8拍和包括已学过知识在内的四小节旋律
3、学习二、三拍子的指挥图式,有感情地背唱歌曲6——8首
(三)、动
1、律动综合练习
2、继续学习简易乐器的演出法,能演奏简单乐曲2——4首
四、思想感情目标:
通过对健康音乐的接触,培养对音乐,特别是对祖国的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乐于参加健康活泼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性趣和完美的人格。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北京的孩子逛北京》《驯鹿》《冬猎》,让学生感受到 北国的美好风光,了解月琴、柳琴的基本音色和表现手法。
2、用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律的行进 特点以及二声部的和谐。
二、教学准备: 录音机和磁带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用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注意旋 律的行进特点以及二声部的和谐。
2、熟悉月琴、柳琴的音色和表现手法。
难点:在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二声部合唱时,声部要准确,声音要和谐。
四、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北京的孩子逛北京》。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在《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5.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认为最好听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说出原因,教师总结。
6.请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
第一单元
北国之声
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第三、四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欣赏《驯鹿》《冬猎》。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4.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6.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和幽默风趣的情绪 演唱《阿喽喽》.2、通过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熟记音乐主题。
3、认识马头琴,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4、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花儿”高亢、明亮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 录音机和磁带
PPT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民族风格。
难点:在读谱教学中学习《阿喽喽》的歌谱。
四、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介绍羌族。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2)集体朗读歌词,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3)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4)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5.小结
第二、三课时 《嘎达梅林》《上去高山王平川>>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蒙古歌曲的长调与短调。(2)歌曲的正确演唱(3)歌曲的背景知识
2、过程与方法:讨论法、视唱法学习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准确表达歌曲感情,长音的保持。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音频、视频资料。
2、印制歌曲的乐谱。
教学过程:
(-)发声练习。
1、连音练习:
2、跳音练习:
(二)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大屏幕显示:蒙古草原风情图片)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民族――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族又是个善战的民族,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英雄人物之一。
1、找一个学生讲述历史上一件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第一课时
2、放电影《嘎达梅林》片段。
(三)新歌学唱。(大屏幕显示:歌名《嘎达梅林》,背景是骑马善战)
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跟琴视唱1、2段歌词。(注意长音唱够拍)
3、视唱3段,注意换气的地方唱得要准确。
4、视唱4段,分析有几个乐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
5、完整演唱歌曲。
6、听录音,体会歌曲情绪。
7、再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四)巩固新课
1、用比较的方法讨论长调与短调的区别。
2、用讨论的方法得出正确的演唱歌曲的方法。
3、有感情的再演唱一遍歌曲《嘎达梅林》。
(五)拓展
分组讨论,介绍有关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共分4个组,课前每个组已准备好了自己的内容,并制作成课件)
每组派一名代表到电脑前展示课前准备的内容。
一组:内蒙古的风光片。
二组:蒙古族是怎样待客的?并表演。
三组:蒙古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四组:蒙古族的音乐(歌曲、乐曲、乐器、音乐家等)、舞蹈。(带动全班学生跳蒙族舞蹈。)
(六)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上去高山望平川》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舞蹈、风土人情等,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到内蒙古看看,和蒙古族人民结成朋友。促进民族大团结。
第四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歌曲《阿喽喽》。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2.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3.学唱歌谱: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了解流行于本地区 的主要戏曲的相关知识。
2、通过实践活动——查找相关资料、欣赏、模唱、模奏等方式,感受我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具准备:录音机和磁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戏曲的历史发展以及相关剧
目和部分优秀演员。
难点: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了解我国部分主要戏曲的特点,同时欣赏部分唱段。
四、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唱大戏》。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里的民歌?(2)哪一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3)你都知道哪些民歌? 2.新授部分(1)朗读歌词
(2)欣赏《唱大戏》。
(3)总结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
3.拓展性作业模拟演唱,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报花名》。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并交流评剧的有关内容: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3.欣赏《报花名》: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感受音乐风格,介绍演唱者。
第三课时
第三单元
学戏曲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欣赏《花木兰》。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3.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并了解河北梆子这种艺术形式。6.背诵古诗《木兰辞》
7.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第四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唱歌《看大戏》。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看大戏》,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2.学习歌曲《看大戏》
(1)初听: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
(2)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3)学生自主设计念白的节奏。(4)完整演唱歌曲。
3.欣赏教师提供的音响材料 4.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第四单元
影视音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中外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有初步的了解。
2、能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时做到二声部谐和。
3、进一步提高欣赏乐曲的能力,能注意到乐曲在配合画面时相辅相成的作用,并能创造性地进行包括模拟“音效”在内的配音。
4、能用弹性的声音和乐观情绪演唱歌曲《啊!朋友》。
二、教具准备:录音机和磁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和曲谱的理解与掌握,演唱
时需要注意生情并茂,二声部要和谐。
难点:为画面配乐的活动。
四、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二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1.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影视音乐。
2.初步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过程
1.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欣赏:播放录音影视音乐《英雄儿女》《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闪闪的红星》等选段,听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2、介绍影视音乐的分类。
3、再次播放有关音乐,请同学们复听。并请同学说说有关电影的剧情,教师补充。适当介绍一下这些电影音乐的词曲作者。
4、巩固练习:再次播放录音,请同学把听到的音响与歌曲、词曲作者一一对应起来。
5、拓展练习: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影视音乐。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1)教师简要介绍。
(2)播放录音(或电影画面),教师范唱一遍。
(3)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学唱乐谱,注意弱起节奏的准确性,强调进入时的整齐。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唱熟歌曲第一段。(5)学唱其余两段歌词。
第三、四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欣赏电视剧《大宅门》音乐选段《迎春》《纸风车》,电影《英雄》音乐选段。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二声部歌曲的能力。
2.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音乐小编辑,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能注意到乐曲在配合画面时的相辅相成作用,并能创造性地进行包括模拟“音效”在内的配音。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欣赏《迎春》《纸风车》
(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
(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配乐,介绍《大宅门》剧情。
(3)播放《大宅门》片段,边看边欣赏音乐。
(4)请学生谈一谈这两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
视剧中所起的作用。(5)教师总结。3.欣赏《风》
(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
(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影《英雄》的配乐,介绍《英雄》剧情。(3)播放《英雄》片段,边看边欣赏音乐。
(4)学生谈谈这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视剧中所起的作用。(5)与《迎春》《纸风车》相比,这三段配乐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首作品?
(6)教师总结。
第五单元
环球风采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卡普里岛》.2、能分辨管弦乐合奏《羊肠小道》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 段的情绪,通过音乐要素联想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3、能分辨电子合成器的音色,初步感受现代音乐的风格特 点。
4、能知道一些有关美国的大峡谷、希腊的桑托尼岛、意大利 的卡普里岛等自然景观的知识。
5、能用学生已有的世界音乐知识,组织《环球之旅》的音乐 活动。
二、教具准备:录音机和磁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卡普里岛》。
2、过欣赏《羊肠小道》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启发学生组织好《环球之旅》的音乐创造活动。
四、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歌曲《卡普里岛》;反复记号:D.C.Fine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明朗的声音演唱《卡普里岛》。2.初步了解意大利民歌的特点。教学过程
1.欣赏《我的太阳》等意大利歌曲,感受《我的太阳》等意大利歌曲热情、明朗的特点。2.学唱《卡普里岛》
(1)教师出示卡普里岛的图片或录像感受风景。
(2)欣赏歌曲并回答(参考答案:情绪欢快、热情、明朗)。(3)视唱第一乐段歌谱。
(4)完整地演唱第一乐段,然后唱歌词。(5)对比一、二月段,认识反复记号。
3.介绍意大利的音乐文化
4、欣赏《图兰多》、长笛独奏《威尼斯狂欢节》片段。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管弦乐合奏《羊肠小道》; 电子合成器与乐队《桑托尼》。教学目标
1.能感受管弦乐合奏《羊肠小道》各乐段的情绪并能联想到乐曲所描绘的情景。
2.初步了解现代音乐家雅尼和他的音乐《桑托尼》。3.初步了解美国大峡谷和希腊的小岛桑托尼。教学过程
1.欣赏管弦乐合奏《羊肠小道》
(1)初听乐曲,交流音乐模仿的声音以及自己的感受。
(2)复听乐曲,初步记忆“行进”“歌唱”主题,分辨乐曲三部分的音乐结构。
(3)完整地欣赏全曲,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感想? 2.欣赏电子合成器与乐队《桑托尼》(1)学生欣赏并回答他的演奏乐器。
(2)再欣赏一遍,听一听,两个乐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乐段辉煌,好像在叙说着桑托尼的悠久历史,第二乐段很优美,好像在表现桑托尼面临大海的优美风光。
3、小结。
第四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复习有关世界各地的音乐,组织音乐活动《环球之旅》。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已知的世界各地音乐。2.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教学过程
1、引入:全体同学演唱《环球之旅》。
2、第一站我们先去日本和澳大利亚。
(1)介绍日本和澳大利亚,演唱《红蜻蜒》和《剪羊毛》,了解日本、澳大利亚的著名音乐。
日本:著名的民歌有《樱花》《四季歌》《拉网小调》等。澳大利亚:民歌有《剪羊毛》《和玛蒂达跳舞》等。(2)演唱《红蜻蜓》和《剪羊毛》。
3、第二站将带我们去看看法国和英国的著名建筑,听听他们的音乐。(1)介绍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和英国的大本钟。(2)介绍法国著名音乐:《马赛曲》及法国的民歌《在阿翁大桥上》。(3)欣赏风笛曲《勇敢的苏格兰人》。
4、第三站为大家介绍俄罗斯和意大利的音乐和名胜。(1)介绍俄罗斯莫斯科的教堂和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出示两组图片)
(2)介绍意大利音乐作品如亨德尔的《弥撒曲》、莫扎特的《安魂曲》、贝多芬的《D大调庄严弥撒》等。
(3)介绍俄罗斯的音乐《伏尔加船夫曲》《三套车》、《天鹅湖》《胡桃夹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灯光》等。
5、独唱《红蜻蜓》《卡普里岛》《剪羊毛》《桑塔露琪亚》等歌曲,结束我们今天的环球之旅。
第二、三课时
第二篇: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备课全册
1 家乡美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2、学习图案的设计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2、掌握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
1、课前信息收集:到家乡各个有特色的地方走一走,用文字、速写、拍照、摄影等方式记录下来。
2、知识问答:
a、“穿靴套袜洋上行,世间唯见此奇景。”(是描写白水洋的词句)请同学们回答相关景点。
b、家乡有多座木拱廊桥矗立水面,引以为毫!你能说出哪些桥的名称?
c、你还能说出哪些家乡的名胜古迹?
3、交流感受:
a、欣赏家乡的风光图片。
b、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 c、你喜欢的家乡美景是什么?都有哪些特点?
二、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
2、教师总结:
a、构图的处理。(前主后次,前实后虚,前大、多,后小、少)b、特定的内容。(房屋、街道、田野、树木等)c、内容的取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
3、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提出作画要求:
a、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景物,将家乡的主要特点表现出来,不必完全写实。
b、注意有主次,有取舍,注意构图的完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家乡的景色特点。c、绘画工具不限。
三、创作
1、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工具作画,把家乡最美的景色画出来。
2、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1、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2、视频展示,学生互评。
五、拓展
1、欣赏录制好的学生快板表演《家乡好》。
2、课后通过网络、书籍或民间搜集有关家乡各方面文化的资料(传说、民歌、戏曲、特产等)。
反思:家乡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模拟情境:邀请外国朋友到家乡来做客,学生为他们当小导游。
2、带领外国朋友观赏四季杜鹃。
3、景点介绍:引导学生丰富景点的知识介绍,突出对杜鹃花的祥细描述。
4、出示杜鹃花图片,引导认识其形象特征。
5、老师小结:对图简要概括特征。
二、欣赏认识
1、出示两张杜鹃花图形(其中一张为图案化造型),让学生欣赏比较。
2、引导学生找出其造型风格差异。
3、教师概括,明确图案画的特征。
三、学习制作
1、图案化方法:概括提炼、变形美化。
2、尝试制作:为杜鹃花设计一个图案化形象。(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反思:家乡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3
逛大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记忆、想像,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表现出逛大街的热闹场景。
2、能较好的掌握画线的基本方法,并用线条较准确的描绘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征。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理解物体的远近关系和画线的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教师设置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环节,逐一出示四张范画。(1)立式广告牌的几何形。(2)平面的立式广告牌。(3)立体的立式广告牌。
(4)添画了细节的立式广告牌。最后出示这张立式广告牌的摄影照片。
2、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从平面到立体,从简略到细节的过程。(1)课件或挂图 (2)师生交流
(3)师生之间交流所见街边的小设施。在记忆和叙说中唤起学生对美丽街市的留恋,以及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
二、欣赏、发现与交流
1、分小组欣赏各自带来的街边小设施的图片(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备几张)。能说出它们的出处及造型可爱之处。
2、说一说所带来的图片哪一张你认为最难画?难在哪里?
3、学生互相交流,再师生交流。
三、学生作业
1、提出作业要求。
(1)根据拍摄的照片或自己的记忆,画一画街头的小设施,要
求用线流畅,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并能进行一些细节描绘,可以适当地填上一些色彩。
(2)作业完成后沿轮廓剪下来贴在作业展示板上。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议作业
反思;说一说哪一段街道“设施”最完善。看一看这条“大街”,你有什么感受?还可以增添什么设施?使之更具人文性。4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声音(人的喧哗声)
2、提问:
(1)刚才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人的喧哗声)(2)通过听到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地方?(大街上)(3)这些声音会给你带来什么感受?(人多,非常热闹)(4)大街上,你能看到些什么?(街头小设施、建筑物、人物)
二、图片欣赏
1、街头小设施
2、建筑物
3、人物
4、街市图片
三、介绍相关知识
1、认识不同视角及构图类型
2、透视知识 (1)近大远小 (2)近清楚远模糊
3、遮挡关系
四、画法指导
1、确定内容,突出重点。
2、定好构图,灵活、新颖。
3、大胆描绘:先画近处的,再画远处的;近处的画大一些,远处的画小一些;近处的物件总是遮挡远处的一些物件。
五、学生作业
1、提出作业要求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六、欣赏评价
1、欣赏学生作品
2、谈感受
3、讲评作业
4、总结、拓展
反思;说一说哪一段街道“设施”最完善。看一看这条“大街”,你有什么感受?还可以增添什么设施?使之更具人文性。 聪明的机器人
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
2、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造型活动。
3、发展空间想像力,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培养探索科技的兴趣和热情。教学重点:
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
2、引导提问:你了解机器人吗?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的?学生自由交流,谈论机器人。
3、认识机器人:你认为机器人是什么呢?是人吗?是机器怎么又叫机器人呢?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人类
不可接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活动的特殊功能。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板书课题:聪明的机器人。
二、认知结构,尝试训练。
1、了解机器人的作用。引导思考: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来看一看机器人的类型有哪些,分别都能做什么。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机器人的类型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
2、认识机械手的造型特征。一般讲的工业机器人,就是机械手臂,代替人类进行一些特殊性工种的工作,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机械手图片,说一说机械手臂的外形特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节状的手指组成。教师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的“多指灵巧手”。
3、自主尝试机械形体画法。看书分析机械形体是怎么画的,试一试螺丝帽的立体形的画法。
4、学生尝试练习,展示作业,教师反馈,进行技法指导。
三、创意设计
1、机械手功能探讨。你准备设计一个具备什么样功能的机械手?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2、参照资料或展开想像.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只机械手。注意将关节的连接部分交待清楚,画出机械手的立体形效果。
四、展示创意,评价小结
1、学生自评,将设计意图和机械手的功能进行设计发表。
2、互评。
反思;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造型活动。发展空间想像力,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培养探索科技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引导提问:通过观察,机器人在造型上都像人形吗?都有哪些外形特点呢? 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机器人模型的图片,感受模型制作的材料和有趣的造型,引出本课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机器人模型制作。
二、分析讨论
1、引导思考:这些机器人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运用了哪
些制作方法?
2、学生讨论,分组进行总结发言。
3、小结:运用了各种纸张、泡沫、纸盒、蔬菜瓜果等材料。运用了卷、折、贴和切制、削制、插接等方法。
4、分析教材范作。这件作品的制作是怎样巧妙利用材料来制作的? 自主学习说说它的制作过程。
小结:机器人的不同部分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
三、尝试制作
1、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做机器人的形体组件。学生自由尝试练习。
2、小组策划机器人模型制作方案。学生小组讨论,画示意图,派代表发表模型制作的构思,说明小组内的分工。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协调各组制作情况。
四、作品发表
小组各自展示模型作品,分小组分别进行自我评价,表达设计意图和功能特点。
五、学习拓展
科技发展很快,需要我们去发现与学习,通过今天的美术学习活动,希望同学们更加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会用科学知识为人类造福。反思;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造型活动。发展空间想像力,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培养探索科技的兴趣和热情。欢乐陶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陶艺作品的赏析,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今陶文化的发展过程,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个人文化素养。
2、运用陶艺制作的多种方法,创作造型有特点、形象生动有趣的作品。
3、增强学生的想像表现能力和动手造型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相关知识,学习制作方法。难点:造型的设计与制作。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媒体展示。
二、赏陶
1、欣赏彩陶文化。(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三、玩陶
1、欣赏认识。出示教材范作,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尝试练习。学生动手试做一个造型。
3、反馈小结
(1)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2)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3)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泥条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4)泥板的拼接有什么困难,怎样才能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5)都有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4、学生修整展示作品
四、用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反思;通过对陶艺作品的赏析,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今陶文化的发展过程,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个人文化素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小组间交流,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三、验证方法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四、作业展评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2、教师小结全课。
反思;通过对陶艺作品的赏析,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今陶文化的发展过程,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个人文化素养。 9
同一幅画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
3、增强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休验成功的快乐,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教具准备:
水粉颜料、水彩笔、毛笔,调色盘,小水杯、挂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品。引导提问:你见过这些画吗?特别是最后这一幅《向日葵》,也就是课本所展示的是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
二、探索思考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那些颜色?(学生观察与识色,教师提问与引导)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要做到切实的交流探讨。)
三、尝试体验
1、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教师演示重点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2、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演示小结: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了。
3、出示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G5),这一格是有24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的颜色对号入座。(学生也可参与部分)
4、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四、分工合作
1、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这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将横排的A-J与竖排的1-5交叉组成编号,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
2、临摹涂色。按照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注意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再换蘸颜色。
五、组合展示
1、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按照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部分作品。
2、引导学生眯眼睛看看,欣赏评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反思;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要认真的研究与探索,今天你有收获了吗? 10
团扇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古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2、欣赏团扇的扇面画,提高审美能力。
3、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难点: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
1 .教师演示课件。
2 .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3 .教师板书课题。
多媒体:古诗、古画欣赏。
二、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1 .提出活动要求:分组交流团扇的资料,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
2 .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
3 .继续演示课件,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多媒体: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三、讨论分析,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
1 .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
(1)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
(2)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3 .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评述。
4 .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四、制作团扇,根据扇面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
1 .指导学生剪出团扇的形状。
2 .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说说哪个扇面更美 ? 为什么 ? 3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
4 .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 .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2 .自评、互评。
3 .多媒体欣赏折扇的扇面画。 反思
初步了解古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欣赏团扇的扇面画,提高审美能力。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11
我的藏书票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藏书票的有关知识、应用价值。
2、掌握藏书票基本的设计、制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创造表现意识,使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2、扩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与欣赏
1 .提问:你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书 ? 对你最喜爱的书你用什么办法来保护它 ? 你有没有想过给你喜爱的书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志 ? 概念:藏书票作为书籍收藏者的藏书标志,贴在书籍扉页上,通常是小幅版画形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艺术性和装饰性,增添了书的珍贵和美感。其作用如同中国传统的藏书印章,有“纸上宝石”、“版画珍珠”之誉。2 .在解释藏书票概念的同时给学生播放一些藏书票的欣赏图片,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交流与探讨
1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的藏书票,你认为一张小小的藏书票有什么作用 ? 作用:是夹(或贴)在珍藏的书籍里的小纸片,既是书主人的凭据,也是对书本的美化,它体现出藏书者的性格修养与审美品位。2 .这些藏书票上面的图形与生活中见到的形象有什么差
别 ? 区别:藏书票上面的图形概括、简洁、单纯,构图灵活多变,是藏书者审美趣味的综合体现。3、通过以上观察与学习,你认为藏书票有哪些特点 ? 特点:藏书票大小不超过一个手掌,正面一般由图画与字母构成。
三、尝试与设计
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对它进行藏书票的画稿设计,设计时要尽量做到图形简洁、构思新颖、能代表自己的个性偏好。
四、互评与反馈
1 .把刚才设计好的图形草稿与同学交流,首先介绍自己的作品有什么特点,然后同桌之间进行相互点评,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小结。2 .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对藏书票草稿进行适当修改。反思
初步了解藏书票的有关知识、应用价值。掌握藏书票基本的设计、制作方法。
我的藏书票 第二课时
一、探索与方法
1 .学生根据藏书票草稿进行版画的制作探索活动,让学生尝试去使用一些方法进行吹塑纸版画的制作,从实践中总结经验。2 .根据探索学习总结如下:吹塑纸版画藏书票的制作首先要把工具
和纸张准备齐,纸版拓印时的颜料要尽量少掺水,保持颜色的纯度。3 .拓印欠佳,还可以视情况加以补救,可揭起拓印纸观察效果与进行分析。
二、帮助与指导
1 . EX — UBRIS 是国际通用的藏书文字,要在藏书票上有所体现。2 .文字的处理:可用薄纸上写好后背面朝上印画到吹塑纸上,这样拓印出来时才是正确的。3 .在拓印过程中拓印纸与底版吹塑纸之间不能随便移动,如果拓印时产生移动,拓印效果会很不理想。
三、创造与表现
运用制作吹塑纸版画的方法。为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制作一套藏书票。要求构图内容以书中的主人公、情节或自己喜好而定,在藏书票上标上“ XX 藏书”和“ EX — LIBRIS ”。
四、评价与扩展
1 .学生的藏书票作品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对学生的藏书票作品进行评价,评价“我的藏书票”可以采用学生谈构思、作品观摩、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等共同完成。2 .小结:同学们学习了藏书票的设计,可以把藏书票贴在自己喜爱的书籍扉页上,以后,当我们每次看到喜爱的书籍、心爱的藏书票时,心里一定会很高兴。同时,我们不仅要设计好属于自己的藏书票,也要学会爱惜自己的书籍,更要学习怎样看书与读书,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情操修养。反思
初步了解藏书票的有关知识、应用价值。掌握藏书票基本的设计、制作方法。 13
大地飞虹
教学目标
1、欣赏立交桥的艺术美,感受立交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运用裁、剪、切、粘贴等手法,将纸材加工为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改造生活的热情,播下建设美丽家乡的理想种子。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参与改造生活的热情,播下建设美丽家乡的理想种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立交桥欣赏
1 .欣赏桥:水面有桥,沟通隔水两岸;陆地有桥,连接四面八方的立交桥,方便了往来,繁荣了经济,也可沟通心灵。2 .揭示课题:立交桥。
二、立交桥分析 1 .提问:
(1)你能想像一下,在城市中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什么条件吗 ? (2)你还能想像一下,真正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做些什么吗 ? 2 .图片欣赏:立交桥的种类:
一、跨线桥;
二、地道桥。3 .欣赏跨线桥,提问:你能将这座跨线桥用绳线表现出来吗 ?
三、了解本地交通现状提供设计指导
1 .我市某地交通拥挤,是交通事故高发地段„„ 2 .你们能为此地设计一架立交桥,舒缓其交通压力吗 ? 1 .你们能尝试先用手中的绳线来设计吗 ? 2 .教师巡视指导。
四、设计立交桥
提出要求:将用绳线设计的立交桥雏形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反思
欣赏立交桥的艺术美,感受立交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运用裁、剪、切、粘贴等手法,将纸材加工为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大地飞虹 第二课时
14
一、确立、完善方案
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小组成员、设计方案。
二、方法指导
教师模拟桥梁设计师的身份,示范、讲解制作立交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根据方案,各自分工完成桥面、桥墩、附属设施等的制作。(2)根据方案。齐心将各部分粘贴合成。
(3)根据方案和实际情况,对立交桥模型进行修整。
三、实物和视频展示台
四、制作立交桥
学生们动手制作立交桥,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评析
1 .将学生的作品陈列在展台上,由小组推荐 1 — 2 位组员对自己的作品作简单的陈述。
2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座立交桥 ? 说说你的理由。3 .同学们设计和制作的每一座立交桥都有各自的特点,课后让“小车”在上面跑跑,检查检查你的设计合理吗 ? 如果存在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 ? 反思
欣赏立交桥的艺术美,感受立交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运用裁、剪、切、粘贴等手法,将纸材加工为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15
编花篮
教学目标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1、如何让学生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如何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到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欣赏实物竹篮和书上的各种竹篮。2.展示、欣赏一个圆底小花篮。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把这种美进行延续和扩展,做一个可爱的圆底的小花篮。4.板书课题 :编花篮
二、对比激趣
1.同时欣赏蜘蛛编网和手工简易篮筐编织(按书中步骤图)的录像。
2.从刚刚见过的录像里你发现了什么 ? 两种编织的效果有何不同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 学生讨论交流。
3.提、压是编织的基本方法,但要做成一个立体的小篮,还需要一些小技巧。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呢 ? 课件演示编织过程。
三、晋级游戏
我们一起进入编织竞技。游戏规则:每学到一定程度顺利过关就可以获得升级机会。
1.开始的级别为杂工。编织篮筐从哪一部分开始 ?(底面)各组欣赏自己带来的筐篮的底面。底面编织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 它与
侧面编织有什么关联吗 ? 试试看,还有没有新的编织方法。全体编织完篮底,过第一关。
2.升级为制造工人,回主菜单——花篮。接下来我们要进入侧面编织。你们先用 2 分钟时间试试编侧面。有什么问题吗 ? 如何才能让侧面竖立 ? 说说你们各自的方法。教师小结:底面剩余材料弯折缩编、纬线圈按从小到大顺序套起„„欣赏各种造型的花篮。怎样才能做出特别的造型来 ? 教师小结:纬线圈的形状变化、借助外物造型„„修改你的设计。
3.升级为设计助手。回主菜单——花篮。一个好的设计师不光要了解制作方法,还应该掌握多种可用材料及其用法,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篮筐。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来编织篮筐 ? 教师小结:纸条、纸藤、枝条、软铁丝、软家用电线、细麻绳、彩泥„„这些材料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 怎样更好利用 ? 师生交流、讨论。师:非常棒。祝贺你们再次升级——设计师。4.进入主菜单——花篮。这一关会有什么展现给我们呢 ?
四、作业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集体制作一个花篮,看谁的造型独特有创意。学生组内制作。 课件: 展示游戏规则。展示花篮编织过程。
展示各种材料制作的花篮。反思
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16
第二课时
一、交流信息,主动学习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插花资料,在课堂上采取各组之间相互问答的方式进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2.简要了解插花艺术的历史和种类。
多媒体呈现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教师准备的资料。
二、命名游戏,感知归纳
1.欣赏一组插花作品,感悟花的语言。在欣赏过程中: (1)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器,了解到花器有深浅之分。(2)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枝的整体造型,了解到插花造型有直立式和横卧式的区别。
(3)了解到花和花篮之间的不同色彩搭配能营造不同氛围。2.学生讨论,根据花的数量、色彩、疏密、姿态等变化给作品命名,赋予插花以生命色彩。 课件展示插花作品。
三、演示观摩,拓展思维
1.出示一个深度适中的花篮和一束花,请学生上台试摆造型。(1)花束首先以未经造型的形象出现,和刚才欣赏的插花作品形成视觉反差,使学生产生动手欲望。(2)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
(3)试摆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花泥的妙用,并启发学生寻找其他能固定花枝的替代材料。
教师小结:每枝花的高低错落、疏密、斜正、俯仰姿态都会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
2.出示一个矮花篮,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1)用花泥等材料固定花枝,做出直立造型的插花作品。(2)用花泥等材料固定花枝,做出横卧造型的插花作品。(3)先将花枝包装成束,再和花篮组合造型。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 ”
教师小结:花篮的形状特点各异,插花的方式也有相应变化。3.小组内讨论交流,根据各自所带花篮的结构和特点,适合设计哪种造型,选择哪种花材? 课件展示同一组花篮和花枝的各种造型。结合课件观看相应的插花 步骤图。
课件展示更多的插花方法。
四、小组合作,自主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
(1)选择合适的花材,制作 1 — 2 个造型独特的插花作品。小组内材料可以共享。
(2)固定花枝的方法可以自由选择,但是要注意巧妙地隐藏花泥,尽量不要让花泥裸露出来,影响整体的美感。2.小组合作利用材料,学生自主表现。3.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显示作业要求。教师用相机拍下优秀作品。
五、师生共评,展示个性
1.请摆出生动造型的同学上台展示作品,并向同学们讲述创意。2.师生共同评议优秀作品,选出最优秀的作品美化教室。 反思
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刘红文 李晓梅 2011.5.10
生命的甘露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和水的多姿多彩,欣赏珍视生命之水。
2、学习用线描、色彩表现雨景,制作保护水的招贴画。
3、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对水的绘画表现养成在生活中关心水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用线描、色彩的方法来表现雨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人
1.教师设问:同学们,下雨是自然现象,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描述一下雨天上学的情景好吗?(学生发言描述之后看影像)2.看下雨的影像。
3.小结:烟雨朦胧,湿漉漉,空气清新,到处像洗过一样很漂亮。
二、深人理解
1.下雨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景物、人物)2.你注意到雨点落下来时是什么样子?(在空中、在地上)3.下雨时你是什么心情?有什么感觉?(喜欢、不喜欢)
学生回答后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下雨了,雨点从天上争先恐后往下落,风把雨点吹得往一边斜,所以,人们打伞总要斜一点。有时雨越下越大,好像一串串银珠从天上掉下来,雨水把地面淋得透湿。人们打着伞、穿着雨鞋、披着雨衣,在路上匆匆忙忙地走着。当乌云密布时,大地变得阴暗,景物也失去了光彩。每当下雨了,很多同学就有一种好奇、兴奋的心情,有的还喜欢在雨中行走玩耍。大人们也不例外,在炎热的夏天,若是下一场大雨,人们会觉得非常舒畅。美国影片《雨中情》中的男主角在雨中手舞足蹈,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情绪。雨,原来也是欢快的。
教师:怎样画雨景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开。(画雨的小训练)课件:雨景的照片和电视、电影中有关雨景的片断
三、方法指导
1.介绍画雨的表现方法:勾法、刷法、刮法、蜡笔水彩法。2.教师着重介绍蜡笔水彩法。示范并讲解: (1)先画好雨中的人物、景物; (2)用浅色蜡笔点线画雨,注意用线;
(3)最后用重色水彩(如:紫灰色、蓝色、深绿等)涂画天空地面和空白处。乌云、闪电、树、飘落的雨点、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还有映在水中的影子等等的表现,使画面线条模糊,给人感觉好像是画中景物被风吹得在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方法。画雨方法的课件,多媒体演示
四、作业观摩
1.教材上的三幅学生作业,内容情景不尽相同,工具材料各不相同,表现形式方法也不相同,但都是非常优秀的作业。
2.本校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若干。作具体的情景与形式美评价分析。
五、自由表现
1.布置学生作业:画一幅雨中行或雨中景的画。2.学生动手作业。3.教师巡视、协助、提示。
提示:把雨天见到的印象最深的场面画下来。表现雨不一定就是画雨,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态、衣物在雨中的形态等来表现雨;雨点不像雪花,要注意用线。有些颜色调不出,如蓝黑色、蓝灰色、蓝紫色等,教师可趁机把方法告诉给学生。
六、教学总结 反思
进一步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和水的多姿多彩,欣赏珍视生命之水。学习用线描、色彩表现雨景,制作保护水的招贴画。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18
飞天畅想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2、运用易拉罐、铁丝等材料进行人造卫星的立体造型表现训练.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描绘人类去太空旅行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课件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
2.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神奇美丽的太空,然后出示课题。
二、交流
1.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参观了解。
(1)资料收集: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火箭、飞船、卫星、探
测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
(2)讨论怎样游太空。e突出“游”的方法)a、坐上各种飞行器。
b、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3)去航天发射中心。(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a、了解航天发射中心。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课件展示图片)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课件展示我国三个航天中心的图片。
b、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c、了解“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探测器。(出示图片)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d、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遨游太空的精彩片段。2.乘坐飞船游太空——指导构思,引发奇想。
(1)一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游太空(播放音乐和游太空录像)(2)说说在太空见到什么?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3)说说在太空出现什么情况?(没有大气,会失重,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
3.画太空——欣赏作品,评价学习。(1)课件展示多幅学生作品。
(2)说说这些小朋友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
三、创作
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表扬想像奇特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五、拓展
了解卫星是怎样传送电视节目的——外国的新闻内容就是通过卫星传播过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 反思
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我们去旅行 教学目标
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
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
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
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课件展示要准备的物品
二、观赏背包
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 (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 (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 2.了解背包的结构。
(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
(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
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包 1.旅行包 2.会议、公务包 3.购物的手袋 4.时装包 5.书包
课件展示背包的结构、构 成、材质、样式
三、绘画指导
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2.小结表现方法:
(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
CAI课件演示步骤:
背包摄影图片----背包的剪影----与背包近似的立体形----背包的线描作品----添加生活用品
四、作品欣赏 1.欣赏学生作品。
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1)背包的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3)注意了细节描绘。
(4)生活用品的摆放有紧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 展示学生作品
五、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摆放自己的书包和水壶。2.学生进行观察性绘画。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六、评析交流 1.学生作业展示。
2.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
3.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活动二的学习资料。反思
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
复习 1 家乡美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2、学习图案的设计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2、掌握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
1、课前信息收集:到家乡各个有特色的地方走一走,用文字、速写、拍照、摄影等方式记录下来。
2、知识问答:
a、“穿靴套袜洋上行,世间唯见此奇景。”(是描写白水洋的词句)请同学们回答相关景点。
b、家乡有多座木拱廊桥矗立水面,引以为毫!你能说出哪些桥的名称?
c、你还能说出哪些家乡的名胜古迹?
3、交流感受:
a、欣赏家乡的风光图片。b、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 c、你喜欢的家乡美景是什么?都有哪些特点?
二、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
2、教师总结:
a、构图的处理。(前主后次,前实后虚,前大、多,后小、少)b、特定的内容。(房屋、街道、田野、树木等)c、内容的取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
3、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提出作画要求:
a、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景物,将家乡的主要特点表现出来,不必完全写实。
b、注意有主次,有取舍,注意构图的完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家乡的景色特点。c、绘画工具不限。
三、创作
1、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工具作画,把家乡最美的景色画出来。
2、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1、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2、视频展示,学生互评。
五、拓展
1、欣赏录制好的学生快板表演《家乡好》。
2、课后通过网络、书籍或民间搜集有关家乡各方面文化的资料(传说、民歌、戏曲、特产等)。
反思:家乡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21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模拟情境:邀请外国朋友到家乡来做客,学生为他们当小导游。
2、带领外国朋友观赏四季杜鹃。
3、景点介绍:引导学生丰富景点的知识介绍,突出对杜鹃花的祥细描述。
4、出示杜鹃花图片,引导认识其形象特征。
5、老师小结:对图简要概括特征。
二、欣赏认识
1、出示两张杜鹃花图形(其中一张为图案化造型),让学生欣赏比较。
2、引导学生找出其造型风格差异。
3、教师概括,明确图案画的特征。
三、学习制作
1、图案化方法:概括提炼、变形美化。
2、尝试制作:为杜鹃花设计一个图案化形象。(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反思:家乡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22
逛大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记忆、想像,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表现出逛大街的热闹场景。
2、能较好的掌握画线的基本方法,并用线条较准确的描绘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征。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理解物体的远近关系和画线的基本方法。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教师设置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环节,逐一出示四张范画。(1)立式广告牌的几何形。(2)平面的立式广告牌。
(3)立体的立式广告牌。
(4)添画了细节的立式广告牌。最后出示这张立式广告牌的摄影照片。
2、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从平面到立体,从简略到细节的过程。(1)课件或挂图 (2)师生交流
(3)师生之间交流所见街边的小设施。在记忆和叙说中唤起学生对美丽街市的留恋,以及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
二、欣赏、发现与交流
1、分小组欣赏各自带来的街边小设施的图片(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备几张)。能说出它们的出处及造型可爱之处。
2、说一说所带来的图片哪一张你认为最难画?难在哪里?
3、学生互相交流,再师生交流。
三、学生作业
1、提出作业要求。
(1)根据拍摄的照片或自己的记忆,画一画街头的小设施,要求用线流畅,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并能进行一些细节描绘,可以适当地填上一些色彩。
(2)作业完成后沿轮廓剪下来贴在作业展示板上。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议作业
反思;说一说哪一段街道“设施”最完善。看一看这条“大街”,你有什么感受?还可以增添什么设施?使之更具人文性。23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声音(人的喧哗声)
2、提问:
(1)刚才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人的喧哗声)(2)通过听到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地方?(大街上)(3)这些声音会给你带来什么感受?(人多,非常热闹)(4)大街上,你能看到些什么?(街头小设施、建筑物、人物)
二、图片欣赏
1、街头小设施
2、建筑物
3、人物
4、街市图片
三、介绍相关知识
1、认识不同视角及构图类型
2、透视知识 (1)近大远小 (2)近清楚远模糊
3、遮挡关系
四、画法指导
1、确定内容,突出重点。
2、定好构图,灵活、新颖。
3、大胆描绘:先画近处的,再画远处的;近处的画大一些,远处的画小一些;近处的物件总是遮挡远处的一些物件。
五、学生作业
1、提出作业要求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六、欣赏评价
1、欣赏学生作品
2、谈感受
3、讲评作业
4、总结、拓展
反思;说一说哪一段街道“设施”最完善。看一看这条“大街”,你有什么感受?还可以增添什么设施?使之更具人文性。24 聪明的机器人
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
2、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造型活动。
3、发展空间想像力,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培养探索科技的兴趣和热情。教学重点:
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
2、引导提问:你了解机器人吗?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的?学生自由交流,谈论机器人。
3、认识机器人:你认为机器人是什么呢?是人吗?是机器怎么又叫机器人呢?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人类不可接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活动的特殊功能。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板书课题:聪明的机器人。
二、认知结构,尝试训练。
1、了解机器人的作用。引导思考: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来看一看机器人的类型有哪些,分别都能做什么。机器人分
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机器人的类型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
2、认识机械手的造型特征。一般讲的工业机器人,就是机械手臂,代替人类进行一些特殊性工种的工作,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机械手图片,说一说机械手臂的外形特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节状的手指组成。教师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的“多指灵巧手”。
3、自主尝试机械形体画法。看书分析机械形体是怎么画的,试一试螺丝帽的立体形的画法。
4、学生尝试练习,展示作业,教师反馈,进行技法指导。
三、创意设计
1、机械手功能探讨。你准备设计一个具备什么样功能的机械手?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2、参照资料或展开想像.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只机械手。注意将关节的连接部分交待清楚,画出机械手的立体形效果。
四、展示创意,评价小结
1、学生自评,将设计意图和机械手的功能进行设计发表。
第三篇: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备课全册
湘教版美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
目 录
1家乡美...................................2 2.逛大街..................................4 3.聪明的机器人............................7 4.欢乐陶吧................................9 5.同一幅画................................11 6.团扇....................................13 7.我的藏书票..............................14 8.大地飞虹................................16 9.编花篮..................................18 10.生命的甘露.............................21 11.飞天畅想...............................23 12.我们去旅行.............................25
资料搜集
资料整理
资料编辑
忠县拔山镇庙垭小学
美术教师:丁德华
2011.02.14.1
湘教版美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
忠县拔山镇庙垭小学丁德华 1 家乡美
教材分析
本课以表现家乡美为情感激发点,让学生将对家乡的情感融入到绘画表现、图案设计和宣传刊的制作中。
教材的主图为一幅摄影作品,暖暖的色调和隐隐约约的如梦画面,让大家似乎看到家乡那熟悉的小景。教材中还提供了一幅以表现现代化大都市为主题的摄影图片和两幅分别表现城市和农村美丽风景的学生作品,为不同生活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活动提供一定启示。不管你的家乡在哪儿,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树木花草,当我们认真凝视它时,我们就会对其形状结构、色 彩搭配的奇特与完美产生一种感觉留下一种美好的印象,它将会在装饰设计中激发我们的灵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形态作素材,采用简化、夸张等方法,来变形、变色创作出美丽的图案。活动二即为利用家乡常见的植物进行图案设计。
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添加装饰的小训练,让学生尝试运用点、线添加的方法来装饰图案。图案用色宜单纯,从单纯中求丰富。主体形色与底色的关系,两者互为主次。因此选用底色不能太鲜艳,应适当灰暗、淡雅一些,而主体的形色就要鲜艳明亮。
在完成记忆画表现和图案设计后,本课安排了一个综合应用的活动。即将绘画作品、介绍性文字、图案组合起来办一期介绍家乡的宣传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活动充分利用前两节课的习得,和语文学习结合,提高学生组织排版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习屋”安排了一个课后延伸的作业,回家向长辈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历史、传说、民歌等,并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同学们互相交流,以进一步增加对家乡的了解,起到传承美术文化的作用。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2、学习图案的设计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
1、课前信息收集:到家乡各个有特色的地方走一走,用文字、速写、拍照、摄影等方式记录下来。
2、知识问答:
a、“穿靴套袜洋上行,世间唯见此奇景。”(是描写白水洋的词句)请同学们回答相关景点。
b、家乡有多座木拱廊桥矗立水面,引以为毫!你能说出哪些桥的名称? c、你还能说出哪些家乡的名胜古迹?
3、交流感受:
a、欣赏家乡的风光图片。b、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 c、你喜欢的家乡美景是什么?都有哪些特点? 4.教师小结:家乡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二、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
2、教师总结:
a、构图的处理。(前主后次,前实后虚,前大、多,后小、少)b、特定的内容。(房屋、街道、田野、树木等)c、内容的取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
3、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提出作画要求:
a、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景物,将家乡的主要特点表现出来,不必完全写实。
b、注意有主次,有取舍,注意构图的完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家乡的景色特点。
c、绘画工具不限。
三、创作
1、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工具作画,把家乡最美的景色画出来。
2、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1、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2、视频展示,学生互评。
五、拓展
1、欣赏录制好的学生快板表演《家乡好》。
2、课后通过网络、书籍或民间搜集有关家乡各方面文化的资料(传说、民歌、戏曲、特产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模拟情境:邀请外国朋友到家乡来做客,学生为他们当小导游。
2、带领外国朋友观赏四季杜鹃。
3、景点介绍:引导学生丰富景点的知识介绍,突出对杜鹃花的祥细描述。
4、出示杜鹃花图片,引导认识其形象特征。
5、老师小结:对图简要概括特征。
二、欣赏认识
1、出示两张杜鹃花图形(其中一张为图案化造型),让学生欣赏比较。
2、引导学生找出其造型风格差异。
3、教师概括,明确图案画的特征。
三、学习制作
1、图案化方法:概括提炼、变形美化。
2、尝试制作:为杜鹃花设计一个图案化形象。(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作业
2、逛大街
教材分析
现代社会的发展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了一片繁华的景象。大马路上人来车往,热闹非凡;两旁的商店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是人们生活购物的场所,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课即以城市中的“大街”为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活动的设置一为画街头的小设施,二为想像画大街的场景,三为画橱窗商品陈列的设计图。活动一的教学,教师应该促使学生养成收集、利用资源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一方面教师要安排学生课前在双休日去大街或商业步行街去逛一逛,看一看,可以采取用DV摄像或数码照相,也可以画速写的方式记录下大街两旁供人们休息使用的小设施或供人们观赏的小景物,以及方便人们的电话亭及各种宣传广告牌等,为课堂教学的实施作准备。另一方面,教师本人也要收集更多关于城市街道以及各种小设施的资料供教学用。
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想法解决“平面到立体”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置几个环节:
一、出示不同角度的同一物体供学生比较,让学生感受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有什么不同。
二、让学生尝试着画一画不同角度的物体,从而理解、认识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过程,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三、三是如何教学生掌握用“线”来造型的基本方法。线的画法,线的组织搭配,物体结构、前后空间的处理,细节描绘与整体感如何表现,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认知掌握。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画面构图的美感,掌握好用线绘画的要领,做到线条要流畅,画线要准确,构图要简洁,画幅要整体,通过线的表现能表达出个人对物体的认识和感受。
活动二的教学,是以观察、记忆、想像为主画大街的活动。大街包括的内容很广泛,道路、车辆、商店、行人等,他们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热闹、生动的画面,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大街热闹的景象对学生而言很难真实完整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对空间关系中的景、人、物等的处理,也只能通过上下、左右、大小表现出景物和人物,所以,怎样帮助学生对立体空间进行认识和表现是本活动的重要内容。教材呈现的两幅作品从不同角度再现了大街的热闹场景,一幅是从平视的角度表现了人与街道建筑,体现出了人与景的前后关系和大街的感觉。
另一幅是从俯视的角度看街景,体现了人们在大街上活动时的场景,街道呈T形,街中的雕塑非常醒目,街边的建筑、商店、路灯、行人由近到远,由大到小,有高有低,较好地表现了大街的景象。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既体现大街丰富的内容和热闹的场面,又能抓住人物、景物前后、大小的空间关系,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记忆,认识大街各种各样的景物、场面,理解景物相互之间的关系
(空间、距离、前后、大小、形状),将这些因素合理地安排、表现,教材中的“添画”小训练,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试着感受这其中的变化,通过小训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学生在后面的创作表现中能较好地把握作业的效果。
活动三的教学是体现设计意识的活动——橱窗设计,以平面的形式来设计商品的摆放。橱窗的设计包括了外形、色彩、商品、展台等几方面,要做到既美观又合理,能吸引人们的视线,起到宣传的作用。教材中的两个橱窗以不同的形式陈列了所展示的商品,一个是服装,一个是精品,通过橱窗的色调,商品的摆放,展示了各自的风格特点,商品前后、大小的搭配使人感觉错落有致而且协调,既有对比又很和谐,体现了较好的视觉效果。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功能,给学生提供有关橱窗设计的资料和实物图片让他们认识、感受设计橱窗的要领,例如橱窗色彩的运用与商品色彩的搭配,商品摆放位置的高低变化,大小商品的搭配摆放,商品展台的设计等等。教材通过商品摆放的小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学习,认识物品怎样摆放才合理,了解简单的构图原理。活动中要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摆放,力求用多种摆放的方法,寻求多种结果,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记忆、想像,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表现出逛大街的热闹场景。
2、能较好的掌握画线的基本方法,并用线条较准确的描绘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征。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理解物体的远近关系和画线的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教师设置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环节,逐一出示四张范画。(1)立式广告牌的几何形。(2)平面的立式广告牌。(3)立体的立式广告牌。
(4)添画了细节的立式广告牌。最后出示这张立式广告牌的摄影照片。
2、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从平面到立体,从简略到细节的过程。(1)课件或挂图 (2)师生交流
(3)师生之间交流所见街边的小设施。在记忆和叙说中唤起学生对美丽街市的留恋,以及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
二、欣赏、发现与交流
1、分小组欣赏各自带来的街边小设施的图片(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备几张)。能说出它们的出处及造型可爱之处。
2、说一说所带来的图片哪一张你认为最难画?难在哪里?
3、学生互相交流,再师生交流。
三、学生作业
1、提出作业要求。
(1)根据拍摄的照片或自己的记忆,画一画街头的小设施,要求用线流畅,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并能进行一些细节描绘,可以适当地填上一些色彩。(2)作业完成后沿轮廓剪下来贴在作业展示板上。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议作业
五、小结全课
1、说一说哪一段街道“设施”最完善。
2、看一看这条“大街”,你有什么感受?还可以增添什么设施?使之更具人文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声音(人的喧哗声)
2、提问:
(1)刚才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人的喧哗声)(2)通过听到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地方?(大街上)(3)这些声音会给你带来什么感受?(人多,非常热闹)(4)大街上,你能看到些什么?(街头小设施、建筑物、人物)
二、图片欣赏
1、街头小设施
2、建筑物
3、人物
4、街市图片
三、介绍相关知识
1、认识不同视角及构图类型
2、透视知识 (1)近大远小
(2)近清楚远模糊
3、遮挡关系
四、画法指导
1、确定内容,突出重点。
2、定好构图,灵活、新颖。
3、大胆描绘:先画近处的,再画远处的;近处的画大一些,远处的画小一些;近处的物件总是遮挡远处的一些物件。
五、学生作业
1、提出作业要求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六、欣赏评价
1、欣赏学生作品
2、谈感受
3、讲评作业
4、总结、拓展
3、聪明的机器人
教材分析
对“机器人”我们并不感陌生,“铁臂阿童木”就是我们较早熟知的机器人动漫形象。现实中见到的机器人以及它的频频研制面世和趣事是我们常常谈起的话题,如“精彩的机器人足球赛”、“活灵活现的机器人动物园”等。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对人类有危害的环境中进行工作作业活动的特殊功能,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实际上我们所见所闻的机器人只不过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但它的特殊功能、智能能力和独特的造型美仍然令我们时常感到神秘和好奇,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题材内容。
本课学习的设置是探索机器人的独特造型与功能作用。教材编排了各种造型和功能各异的机器人图片。学习活动方式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通过设计和制作的美术活动,了解机器人的造型美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审美评价能力,感受各种材料制作模型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它的意义在于关注社会科学技术的发达与进步,在设计与制作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美术学习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社会责任感,反过来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励学习行为,体现出本单元设置的关注学生成长需要的理念,即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一为机械手臂设计。该课时的教学,既能使学生了解机器人手的形体结构特点,学习机械形体的画法;又能使学生对设计产品的功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特征得到直观认识,领会“物以致用”的美术设计理念,形成正确的审美情感态度与价值标准。让机器人拥有一双灵巧的手是无数机器人设计者的梦想。教材编排了称为“三指灵巧手”的机械手,能轻轻拎起一个易碎的鸡蛋,可见它的灵敏度与人类已无差别了。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节状的手指组成,机械手的设计也就是根据基本的机械形体,整合关节传动部分进行造型的活动,因此基本的机械形体的画法是设计机械手时要掌握和解决的基本技能技巧。教材编排了灵巧手一个节状体的画法与过程,对异形的立体形与螺丝帽的表现过程进行步骤分解,为本课作业的完成提供了绘画技巧上的指导,也是在教学时需要让学生尝试训练的重点内容。两幅学生作业为学习效果的表现提供了样式。
活动二为制作机器人模型。该课时的教学,旨在利用各种媒材制作模型,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技能,针对机器人的不同造型特征合理寻找和运用媒材,提高学生的制作工艺和欣赏审美水准,促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型的制作是根据已知的机器人造型来进行模仿,在制作机器人模型的不同局部时,选择适合的媒材和采用相应的方法是制作活动中的教学重点。教材编排了三件学生制作的范式和文字提示,对选择媒材尝试方法及机械连接,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其中对一个范式进行媒材运用、制作方法及制作步骤的提示,如泡沫包装物的割锯方法,对机器人结构之间的固定方法,以及泡沫、纸盒、蔬菜瓜果等材料的运用,暗示了应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技能训练基本要求提出,通过尝试训练并进行动手体验,发现规律方法。机器人虽有仿人形机器人类型,但并非所有机器人都是人形的样子,从外观造型来分析还只是一台机器的模样。通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完成一个机器人的模型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
2、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造型活动。
3、发展空间想像力,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培养探索科技的兴趣和热情。教学重点:
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
2、引导提问:你了解机器人吗?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的?学生自由交流,谈论机器人。
3、认识机器人:你认为机器人是什么呢?是人吗?是机器怎么又叫机器人呢?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人类不可接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活动的特殊功能。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板书课题:聪明的机器人。
二、认知结构,尝试训练。
1、了解机器人的作用。引导思考: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来看一看机器人的类型有哪些,分别都能做什么。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机器人的类型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
2、认识机械手的造型特征。一般讲的工业机器人,就是机械手臂,代替人类进行一些特殊性工种的工作,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机械手图片,说一说机械手臂的外形特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节状的手指组成。教师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的“多指灵巧手”。
3、自主尝试机械形体画法。看书分析机械形体是怎么画的,试一试螺丝帽的立体形的画法。
4、学生尝试练习,展示作业,教师反馈,进行技法指导。
三、创意设计
1、机械手功能探讨。你准备设计一个具备什么样功能的机械手?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2、参照资料或展开想像.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只机械手。注意将关节的连接部分交待清楚,画出机械手的立体形效果。
四、展示创意,评价小结
1、学生自评,将设计意图和机械手的功能进行设计发表。
2、互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引导提问:通过观察,机器人在造型上都像人形吗?都有哪些外形特点呢? 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机器人模型的图片,感受模型制作的材料和有趣的造型,引出本课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机器人模型制作。
二、分析讨论
1、引导思考:这些机器人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运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2、学生讨论,分组进行总结发言。
3、小结:运用了各种纸张、泡沫、纸盒、蔬菜瓜果等材料。运用了卷、折、贴和切制、削制、插接等方法。
4、分析教材范作。这件作品的制作是怎样巧妙利用材料来制作的? 自主学习说说它的制作过程。
小结:机器人的不同部分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
三、尝试制作
1、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做机器人的形体组件。学生自由尝试练习。
2、小组策划机器人模型制作方案。学生小组讨论,画示意图,派代表发表模型制作的构思,说明小组内的分工。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协调各组制作情况。
四、作品发表
小组各自展示模型作品,分小组分别进行自我评价,表达设计意图和功能特点。
五、学习拓展
科技发展很快,需要我们去发现与学习,通过今天的美术学习活动,希望同学们更加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会用科学知识为人类造福。
4、欢乐陶吧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对古今陶文化的欣赏、认识,加深学生对中国陶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动手制作陶艺作品,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
本课教学的欣赏活动是通过对我国古代陶艺作品的欣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不同时期陶文化的特征和陶艺作品的风格特点。
本课前半部分展现了不同时期创作的各种类型、不同风格形式、用不同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有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鱼纹盆,有大汶口文化的白陶瓷,还有现代的人物、建筑、动物等。它们的造型是那样的别致有趣,极具丰富的想像力,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前人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一部分同时还介绍了手工制陶的流程和步骤,能使学生对制陶的全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本课的后半部分是学生陶艺作品的展现,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制作的人物——《二泉映月》、动物——《羊》、器皿——《壶》、日用品——《提包》、物体——《船》,他们运用了泥板、盘条、卷折、拼接、切挖、手捏等多种不同方法综合造型,并通过刻划、粘贴、肌理压印等手法来进行装饰美化物体,使这些不同类型的物体形状各异,各有特点,生动有趣,充分展现了学生们丰富的表现力和动手造型的能力。
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时期的陶艺作品进行认真地比较、认识、分析,发现这些作品之间的不同之处,从它们的造型特点、装饰手法来谈个人的认识、感受和看法。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陶艺创作时,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思维想像,要想像得与别人不一样,有个人的特点和个性。同时要鼓励学生运用学习过的多种方法来综合表现造型。
本课的内容是对小学阶段陶艺教学的一个小结,通过对陶艺作品的欣赏,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古今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是让学生对陶艺制作的方法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因此,教学中教师对陶艺的赏析要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想像,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分析,用他们的语言来谈自己的看法、认识和感受,谈作品的风格特征和造型特点。在创作实践中,让学生回顾和温习以前学习过的做陶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较熟练地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运用。教学目标:
1、通过对陶艺作品的赏析,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今陶文化的发展过程,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个人文化素养。
2、运用陶艺制作的多种方法,创作造型有特点、形象生动有趣的作品。
3、增强学生的想像表现能力和动手造型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相关知识,学习制作方法。难点:造型的设计与制作。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媒体展示。
二、赏陶
1、欣赏彩陶文化。(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三、玩陶
1、欣赏认识。出示教材范作,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尝试练习。学生动手试做一个造型。
3、反馈小结
(1)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2)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3)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泥条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4)泥板的拼接有什么困难,怎样才能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5)都有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4、学生修整展示作品
四、用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小组间交流,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三、验证方法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四、作业展评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2、教师小结全课。
5、同一幅画
教材分析
世界美术丰富而精彩,应让学生对世界美术文化的精华有所接触,从中了解美术生动的艺术语言。欣赏同一幅画,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感受,但色彩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设置特挑选了美术史上以色彩表现见长的印象派画家凡·高的名作《向日葵》,进行一次有趣的赏析、临摹与组合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方式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训练学生调色涂色的技能和色彩画的表现技巧,提升对美术名作的鉴赏水平,提高美术绘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它的意义在于运用色彩这一美术语言来与美术大师对话,体会美术语言的魅力,获得艺术情感的熏陶,在临摹与组合游戏中感悟和体验艺术带来的美感与快乐。一般多数学生对世界名画《向日葵》曾经耳闻目睹。
《向日葵》占据了教材较大的版面,并配上富丽堂皇的画框,显得特别珍贵
而富有视觉感染力,诱发学生崇尚美和珍视世界文化的强烈意识,从而对美术学习充满热情,学生自主的视觉愉悦需要也得到满足。学习活动为临摹练习与组合成画。本课的教学分两部分进行,这里的临摹并非写实地临摹《向日葵》的原始模样,而是临摹《向日葵》的色彩。所以教材右页上有一幅对原画进行了马赛克处理的作品,眯眼远看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向日葵》,该画上分出五十个方格,每小块内呈现出不同的色块,这里的色块就是世界名画《向日葵》所用颜色。临摹这些颜色,需要进行涂色练习和色彩临摹的学习,临摹颜色实际是局部临摹,学习效果完全可以达到。只有将涂好色的方块按固定的位置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完成世界名画《向日葵》的整体临摹。本教学将枯燥的涂色练习置于有趣的组合活动中,使学习变得轻松了,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力,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意识,获得成功感。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
3、增强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休验成功的快乐,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教具准备:
水粉颜料、水彩笔、毛笔,调色盘,小水杯、挂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品。引导提问:你见过这些画吗?特别是最后这一幅《向日葵》,也就是课本所展示的是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
二、探索思考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那些颜色?(学生观察与识色,教师提问与引导)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要做到切实的交流探讨。)
三、尝试体验
1、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教师演示重点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2、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演示小结: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了。
3、出示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G5),这一格是有24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的颜色对号入座。(学生也可参与部分)
4、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四、分工合作
1、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这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将横排的A-J与竖排的1-5交叉组成编号,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
2、临摹涂色。按照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注意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再换蘸颜色。
五、组合展示
1、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按照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部分作品。
2、引导学生眯眼睛看看,欣赏评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
六、教学拓展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要认真的研究与探索,今天你有收获了吗?
6、团扇
教材分析
本课以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精华的团扇为学习内容,进行欣赏、评述、设计等活动。教材主图是清朝画家任熊的传世杰作《瑶宫秋扇图》,是对扇文化书画艺术的印证。此图工笔写一仕女手执鹦鹉纨扇(即团扇),姿容秀丽,衣纹线条刚劲、飘洒,时出方折之笔,笔致细腻,设色浓丽,有更多的世俗趣味。人物描写着重刻画动态,造型略带夸张。图中的纨扇扇面描绘了一景——树梢上,鸟儿鸣,扇中的诗情画意犹如一股清泉流入观者的心田。教材呈现了扇面以山水、人物、花鸟等为题材的团扇欣赏。
《杂技戏孩图》中杂技艺人正施展绝技,口中唱词,手中击节敲鼓,两个小儿不觉被深深吸引住。人物情态刻画得真实自然,表现出画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游刃有余的艺术表现力。作者是南宋画家苏汉臣(1094—1172),汴梁(今河南省开封)人。《杨柳乳雀图》 是宋代的作品,作者不详。南宋的马远(1140一1225),钱塘(今杭州)人。他画山水,水墨苍劲,风格独特。他的《柳岸远山图》颇具代表性。《书画团扇》一面画山水一面写行书,书画俱精。作者王同愈(1856—1941),晚清民国年间著名学者、藏书家、书画家、文博鉴赏家。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的作品《有所思图》,兰花的形精简而意远,图中大面积的留白,更好地衬托了画面的主题,使得构图清新而独特。他的另一作品《墨石水仙》,画面中水仙用笔利落秀逸,叶片穿插,参差有致,色调淡雅、清秀,而石的墨韵浓、重、焦、淡,互相渗叠,更衬托出水仙素洁、优雅的风姿。教材安排的小训练,强调画扇面时一定要考虑扇形,教材通过呈现两把物象相同,大小、布局安排不一的团扇,提出问题:哪个扇面更美?为什么?让学生通过对比欣赏了解到根据扇形合理安排画面,能使之更美。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古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2、欣赏团扇的扇面画,提高审美能力。
3、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难点: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 1 .教师演示课件。
2 .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3 .教师板书课题。
多媒体:古诗、古画欣赏。
二、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1 .提出活动要求:分组交流团扇的资料,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2 .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
3 .继续演示课件,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多媒体: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三、讨论分析,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 1 .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
(1)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
(2)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3 .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评述。
4 .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四、制作团扇,根据扇面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 1 .指导学生剪出团扇的形状。
2 .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说说哪个扇面更美 ? 为什么 ? 3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
4 .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 .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2 .自评、互评。
3 .多媒体欣赏折扇的扇面画。
7、我的藏书票
教材分析
藏书票是藏书者的标记,以示书的所有权。一般贴于书的扉页,也是书籍主人对所藏书的一种装帧手段。藏书票始于欧洲,据说1480年左右开始流传,迄今有五百多年历史。大约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我国传播,80年代起发展较快,成立了“中国藏书票研究会”等民间团体,有的大、中城市举办过藏书票展览,不少著名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都喜欢自己动手制作藏书票。
我国自古就有使用藏书印章的习惯,与藏书票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凡读书人都珍爱书籍,收藏书籍,为了表明书所属的主人,并防止被盗,故印上藏书印于封面、扉页等处。有的藏书印不仅有姓氏,还以名言警句告诫自己或后人。
藏书印章大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肖形印章却很难见到。而藏书票则不然,以图文并茂为特色。图的内容极广,往往出自主人所好,文字为“XX藏书”,而且大多按国际习惯加上拉丁文“EX—UBRIS'’,即“我的藏书票”。
藏书票的面积较小,通常周长不超过20厘米,藏书票和邮票类似,从出现之日起,就演变为收集和收藏的对象,甚至有时其收藏的功能还盖过了藏书的标志功能。原因是,藏书票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的价值,它图文并茂,色彩斑斓;
小小票面不仅可以传递某种思想,还适应各种画种和制作方法,变化无穷,趣味无限。由爱书而藏书,由藏书而有藏书票,由藏书票而衍生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并培育出一支收藏爱好者队伍,终成大气候。本课选编了近十枚藏书票供欣赏和参考,其中主要是用吹塑纸刻印出来的,称之为吹塑纸版画。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藏书票的有关知识、应用价值。
2、掌握藏书票基本的设计、制作方法。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创造表现意识,使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2、扩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爱。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与欣赏
1 .提问:你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书 ? 对你最喜爱的书你用什么办法来保护它 ? 你有没有想过给你喜爱的书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志 ? 概念:藏书票作为书籍收藏者的藏书标志,贴在书籍扉页上,通常是小幅版画形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艺术性和装饰性,增添了书的珍贵和美感。其作用如同中国传统的藏书印章,有“纸上宝石”、“版画珍珠”之誉。
.在解释藏书票概念的同时给学生播放一些藏书票的欣赏图片,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交流与探讨
1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的藏书票,你认为一张小小的藏书票有什么作用 ? 作用:是夹(或贴)在珍藏的书籍里的小纸片,既是书主人的凭据,也是对书本的美化,它体现出藏书者的性格修养与审美品位。.这些藏书票上面的图形与生活中见到的形象有什么差别 ? 区别:藏书票上面的图形概括、简洁、单纯,构图灵活多变,是藏书者审美趣味的综合体现。、通过以上观察与学习,你认为藏书票有哪些特点 ? 特点:藏书票大小不超过一个手掌,正面一般由图画与字母构成。
三、尝试与设计
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对它进行藏书票的画稿设计,设计时要尽量做到图形简洁、构思新颖、能代表自己的个性偏好。
四、互评与反馈
1 .把刚才设计好的图形草稿与同学交流,首先介绍自己的作品有什么特点,然后同桌之间进行相互点评,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小结。2 .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对藏书票草稿进行适当修改。 第二课时
一、探索与方法
1 .学生根据藏书票草稿进行版画的制作探索活动,让学生尝试去使用一些方法进行吹塑纸版画的制作,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根据探索学习总结如下:吹塑纸版画藏书票的制作首先要把工具和纸张准备齐,纸版拓印时的颜料要尽量少掺水,保持颜色的纯度。.拓印欠佳,还可以视情况加以补救,可揭起拓印纸观察效果与进行分析。
二、帮助与指导
1 . EX — UBRIS 是国际通用的藏书文字,要在藏书票上有所体现。.文字的处理:可用薄纸上写好后背面朝上印画到吹塑纸上,这样拓印出来时才是正确的。.在拓印过程中拓印纸与底版吹塑纸之间不能随便移动,如果拓印时产生移动,拓印效果会很不理想。
三、创造与表现
运用制作吹塑纸版画的方法。为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制作一套藏书票。要求构图内容以书中的主人公、情节或自己喜好而定,在藏书票上标上“ XX 藏书”和“ EX — LIBRIS ”。
四、评价与扩展
1 .学生的藏书票作品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对学生的藏书票作品进行评价,评价“我的藏书票”可以采用学生谈构思、作品观摩、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等共同完成。
.小结:同学们学习了藏书票的设计,可以把藏书票贴在自己喜爱的书籍扉页上,以后,当我们每次看到喜爱的书籍、心爱的藏书票时,心里一定会很高兴。同时,我们不仅要设计好属于自己的藏书票,也要学会爱惜自己的书籍,更要学习怎样看书与读书,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情操修养。
8、大地飞虹
教材分析
在交通高速发展的今天,旧的交通网络已无法承载车流的重负,为了适应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在高速公路或城市道路中的交通繁忙地段建造立交桥,分流南来北往的车流,让长蛇阵从此不见,红绿灯偃旗息鼓,人流、汽车流、自行车流自成体系,互不干扰。城市立交桥按跨越形式分为:
一、跨线桥。在既有线路之上跨越。跨线桥又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前者只保证上下层线路的车辆各自独立通行;后者能使上下层线路的车辆相互通行,在平面和立面上修建复杂的迂回匝道。
二、地道桥。穿越既有线路,由桥洞、引道和附属结构组成。本课教材中呈现的立交桥图片和作品均为互通式跨线桥,其占地面积大,造型独特,气势磅礴,其中渗透有很强烈的设计和城市规划意识。教材提供了两张立交桥的图片,一张为夜景,立交桥在灯火的辉映下显得格外璀璨,宛若长袖善舞,分外妖娆。另一张为日景,阳光下的立交桥显露出它理性的一面,它有条不紊地分流东西南北往来的车辆,如清晰的思绪流动。教材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提供了相关的参考图片。如教材中呈现了六位学生在立交桥模型前用模型汽车和行人穿越立交桥的场景照片,启发学生在选择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完成立交桥模型作品后,可用橡胶泥、小树枝、汽车模型等装饰、美化立交桥,在合作中强调统一(设计方案、装饰整理)和分工(各部分的制作)。
教材为了强调立交桥的设计的重要性和关键性,还为学生安排了一个尝试练习:用简洁流畅的线条画一画立交桥的样式’,即对立交桥进行初步的设计,理顺制作思路。教学目标
1、欣赏立交桥的艺术美,感受立交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运用裁、剪、切、粘贴等手法,将纸材加工为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改造生活的热情,播下建设美丽家乡的理想种子。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参与改造生活的热情,播下建设美丽家乡的理想种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立交桥欣赏
1 .欣赏桥:水面有桥,沟通隔水两岸;陆地有桥,连接四面八方的立交桥,方便了往来,繁荣了经济,也可沟通心灵。2 .揭示课题:立交桥。
二、立交桥分析 1 .提问:
(1)你能想像一下,在城市中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什么条件吗 ? (2)你还能想像一下,真正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做些什么吗 ? 2 .图片欣赏:立交桥的种类:
一、跨线桥;
二、地道桥。
3 .欣赏跨线桥,提问:你能将这座跨线桥用绳线表现出来吗 ?
三、了解本地交通现状提供设计指导
1 .我市某地交通拥挤,是交通事故高发地段„„
2 .你们能为此地设计一架立交桥,舒缓其交通压力吗 ? 1 .你们能尝试先用手中的绳线来设计吗 ? 2 .教师巡视指导。
四、设计立交桥
提出要求:将用绳线设计的立交桥雏形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课时
一、确立、完善方案
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小组成员、设计方案。
二、方法指导
教师模拟桥梁设计师的身份,示范、讲解制作立交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根据方案,各自分工完成桥面、桥墩、附属设施等的制作。(2)根据方案。齐心将各部分粘贴合成。
(3)根据方案和实际情况,对立交桥模型进行修整。
三、实物和视频展示台
四、制作立交桥
学生们动手制作立交桥,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评析
1 .将学生的作品陈列在展台上,由小组推荐 1 — 2 位组员对自己的作品作简单的陈述。
2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座立交桥 ? 说说你的理由。
3 .同学们设计和制作的每一座立交桥都有各自的特点,课后让“小车”在上面跑跑,检查检查你的设计合理吗 ? 如果存在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 ?
9、编花篮
教材分析
本课以“编花篮”为题,设置了两个相关联的学习活动:编花篮和插花。前者是编织立体形态作品的训练,后者则是利用自编花篮进行基本的插花练习。这是一次设计制作并加以应用的完整体验,通过这两个活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享受制作成功的愉悦。
用各种材料编织而成的筐篮因其取材天然、造价低廉、可随意造型等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编织这门古老的手工艺历经上千年的演进,不仅工艺与造型日趋完整、精美,材料加工也日益改进,新材料不断涌现,现在已有各种各样的编织机器,甚至可由电脑设计与控制生产程序。不过,手工操作仍然不可缺少,因为它是先进手段的本源。从学校教育角度来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手段。
插花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本课从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家庭日常插花入手,将插花艺术应遵循的基本造型规律浅显地渗透到学生的游戏制作中。
活动一:学习内容是用合适的材料编织花篮,可以选择纸条或有韧性的条状材料,如纸绳、纸棒、铁丝、电线、橡皮泥等。在四年级下册第10课《编纸条》中学生已掌握了“一提一压”的基本编织方法进行平面编织练习,本课则要在此基础上学习构成立体形态的筐篮。编花篮的制作难度在于从平面到立体的编织过程,也就是从花篮底面到四周围边的转换环节。为了降低难度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个环节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允许不按常规出牌,只要能编出立体形态的筐篮就行。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提示协助解决难点。
1.对比分析各种小篮的不同构成形态,是拓宽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比如:有的小篮底面和侧面是分开制作再组合而成,有的小篮的侧面则是用编完底面后的剩余部分穿编而成的。
2.呈现了三种底面形式,供学生观察和动手尝试。比如方形小篮的四个侧面可以是先分别编好,再竖起来粘贴在一起。不一定要按常规把四边竖起来编,可在编的过程中逐步呈现立体形态。
活动二:学习内容是配合自编的小花篮做一件插花作品。根据地域和学生情况,选用的花材可以是野花、野草,也可以蔬菜、工艺花等。本课时学习内容主要定位于选择同种花材的插花,体验花与花之间的位置变化产生的美感。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插花的基本知识和形式美法则:
1.花和花篮之间的不同色彩搭配能营造不同氛围。
2.每枝花的高低错落、疏密、斜正、俯仰姿态都会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3.花篮的形状特点各异,插花的方式也相应变化丰富。根据花器的深浅,一般有直立式和横卧式两类插花造型。插花实用小技巧:专用花泥或橡皮泥等材料能固定花枝,方便造型。
一般的插花步骤是: 1.根据花篮形状、色彩特征设计插花造型,选择花材及相关材料(主要花材、辅助花材、花泥)。
2.逐个固定花枝,使花枝呈现错落有致的姿态,富有韵律感。教学目标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1、如何让学生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如何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到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欣赏实物竹篮和书上的各种竹篮。2.展示、欣赏一个圆底小花篮。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把这种美进行延续和扩展,做一个可爱的圆底的小花篮。
4.板书课题 :编花篮
二、对比激趣
1.同时欣赏蜘蛛编网和手工简易篮筐编织(按书中步骤图)的录像。2.从刚刚见过的录像里你发现了什么 ? 两种编织的效果有何不同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 学生讨论交流。
3.提、压是编织的基本方法,但要做成一个立体的小篮,还需要一些小技巧。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呢 ? 课件演示编织过程。
三、晋级游戏
我们一起进入编织竞技。游戏规则:每学到一定程度顺利过关就可以获得升级机会。
1.开始的级别为杂工。编织篮筐从哪一部分开始 ?(底面)各组欣赏自己带来的筐篮的底面。底面编织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 它与侧面编织有什么关联吗 ? 试试看,还有没有新的编织方法。全体编织完篮底,过第一关。
2.升级为制造工人,回主菜单——花篮。接下来我们要进入侧面编织。你们先用 2 分钟时间试试编侧面。有什么问题吗 ? 如何才能让侧面竖立 ? 说说你们各自的方法。教师小结:底面剩余材料弯折缩编、纬线圈按从小到大顺序套起„„欣赏各种造型的花篮。怎样才能做出特别的造型来 ? 教师小结:纬线圈的形状变化、借助外物造型„„修改你的设计。
3.升级为设计助手。回主菜单——花篮。一个好的设计师不光要了解制作方法,还应该掌握多种可用材料及其用法,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篮筐。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来编织篮筐 ? 教师小结:纸条、纸藤、枝条、软铁丝、软家用电线、细麻绳、彩泥„„这些材料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 怎样更好利用 ? 师生交流、讨论。师:非常棒。祝贺你们再次升级——设计师。4.进入主菜单——花篮。这一关会有什么展现给我们呢 ?
四、作业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集体制作一个花篮,看谁的造型独特有创意。学生组内制作。
课件:
展示游戏规则。
展示花篮编织过程。
展示各种材料制作的花篮。
第二课时
一、交流信息,主动学习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插花资料,在课堂上采取各组之间相互问答的方式进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2.简要了解插花艺术的历史和种类。
多媒体呈现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教师准备的资料。
二、命名游戏,感知归纳
1.欣赏一组插花作品,感悟花的语言。在欣赏过程中: (1)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器,了解到花器有深浅之分。(2)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枝的整体造型,了解到插花造型有直立式和横卧式的区别。
(3)了解到花和花篮之间的不同色彩搭配能营造不同氛围。
2.学生讨论,根据花的数量、色彩、疏密、姿态等变化给作品命名,赋予插花以生命色彩。
课件展示插花作品。
三、演示观摩,拓展思维
1.出示一个深度适中的花篮和一束花,请学生上台试摆造型。
(1)花束首先以未经造型的形象出现,和刚才欣赏的插花作品形成视觉反差,使学生产生动手欲望。
(2)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
(3)试摆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花泥的妙用,并启发学生寻找其他能固定花枝的替代材料。教师小结:
每枝花的高低错落、疏密、斜正、俯仰姿态都会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2.出示一个矮花篮,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
(1)用花泥等材料固定花枝,做出直立造型的插花作品。(2)用花泥等材料固定花枝,做出横卧造型的插花作品。
(3)先将花枝包装成束,再和花篮组合造型。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 ” 教师小结:花篮的形状特点各异,插花的方式也有相应变化。
3.小组内讨论交流,根据各自所带花篮的结构和特点,适合设计哪种造型,选择哪种花材? 课件展示同一组花篮和花枝的各种造型。结合课件观看相应的插花 步骤图。
课件展示更多的插花方法。
四、小组合作,自主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
(1)选择合适的花材,制作 1 — 2 个造型独特的插花作品。小组内材料可
以共享。
(2)固定花枝的方法可以自由选择,但是要注意巧妙地隐藏花泥,尽量不要让花泥裸露出来,影响整体的美感。
2.小组合作利用材料,学生自主表现。3.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显示作业要求。
教师用相机拍下优秀作品。
五、师生共评,展示个性
1.请摆出生动造型的同学上台展示作品,并向同学们讲述创意。2.师生共同评议优秀作品,选出最优秀的作品美化教室。
10、生命的甘露
教材分析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形态,雨雾冰雪,江河湖海,到处都有它的身影。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露,人类每天都离不开水的滋养。在太空中观看,地球也被蔚蓝色的海水包裹着,美丽,神奇。而科学家发现,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几乎都是水做的。水不仅是生命的源泉,它还是生命的甘露。没有了水,生命就会终结。在此背景下编写《生命的甘露》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本课为单元课。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并安排有两个必须的学习活动。第一部分是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水的认识:离开了水就离开了生命,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第二个部分是对水的雨形态的审美与表现,并安排有画雨景的学习活动。第三个部分是让学生以实际行动爱护和珍惜水资源,做环保卫士,安排有设计制作招贴画的学习活动。三个部分相辅相承,前后贯通。有了深入的认识和感受就会有强烈的愿望:既然生命离不开水,我们就要保护好水。教材在呈现上是按以上内在联系而合理安排的。
体例上有三种形式:
1.最具视觉冲击的照片(直接、明白)。2.学生作业(不同样式的参考)。
3.前导语和提示(启迪思考)。不同形式力求体现出水对于生命的重要以及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有利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第一部分有四幅照片。《地球》选自卫星太空拍摄的照片,图中的地球上美洲大陆与海洋的轮廓清晰可见。人类还从来未有能够如此观赏美丽、温馨的地球家园。图中的白色部分不是海浪,而是大气中的气旋云团。《织锦》(葛克平先生拍摄)表现了山区农民在农田(梯田)里扯秧插秧的情景,画面的构图、动态和色彩生动鲜活。《渴》(陈钢摄)表现的是儿童渴了之后大口畅饮洁水的情景。与另一幅斑马饮水的照片一样均直接体现了人、动物不能没有水的事实。安排这些图片的用意在于从宏观上和从具体的生活中体现生命个体与水的密切关系:和谐、自然。
第二部分是围绕画雨景的主题而展开的。为了从情景进入,选用了《多彩的雨季》(苏林重摄)和《都市雨景》(平龙画),雨意浓重,情景交融。意在引导学生去欣赏、体会雨的清新和美丽。另外三幅学生作业分别选用了不同的画雨方法表现人在雨中行的生活场景,较好地表达了作者对下雨的好感和愉快。雨中上学 的情景,有自己撑伞的,有穿雨衣骑单车的,人物表现得生动充分,表达出对雨的高兴,也是学生都有过的体验。教材中特意安排了画雨的小训练,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完全能取得学习好效果。
第三部分是为倡导环境保护,开展爱护水资源的行动而设计的。共有五幅图片,三幅学生作业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节水爱水的理念,告诫人们要去保护水,关注水。来源于生活,富有童趣。另两幅摄影作品分别呈现了干涸与缺水所带来的艰难与可怕。最后,通过具体设计制作一幅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来表达同学们的想法与做法。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和水的多姿多彩,欣赏珍视生命之水。
2、学习用线描、色彩表现雨景,制作保护水的招贴画。
3、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对水的绘画表现养成在生活中关心水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用线描、色彩的方法来表现雨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人
1.教师设问:同学们,下雨是自然现象,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描述一下雨天上学的情景好吗?(学生发言描述之后看影像)2.看下雨的影像。
3.小结:烟雨朦胧,湿漉漉,空气清新,到处像洗过一样很漂亮。
二、深人理解
1.下雨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景物、人物)2.你注意到雨点落下来时是什么样子?(在空中、在地上)3.下雨时你是什么心情?有什么感觉?(喜欢、不喜欢)学生回答后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下雨了,雨点从天上争先恐后往下落,风把雨点吹得往一边斜,所以,人们打伞总要斜一点。
有时雨越下越大,好像一串串银珠从天上掉下来,雨水把地面淋得透湿。人们打着伞、穿着雨鞋、披着雨衣,在路上匆匆忙忙地走着。当乌云密布时,大地变得阴暗,景物也失去了光彩。每当下雨了,很多同学就有一种好奇、兴奋的心情,有的还喜欢在雨中行走玩耍。大人们也不例外,在炎热的夏天,若是下一场大雨,人们会觉得非常舒畅。美国影片《雨中情》中的男主角在雨中手舞足蹈,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情绪。雨,原来也是欢快的。
教师:怎样画雨景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开。(画雨的小训练)课件:雨景的照片和电视、电影中有关雨景的片断
三、方法指导
1.介绍画雨的表现方法:勾法、刷法、刮法、蜡笔水彩法。2.教师着重介绍蜡笔水彩法。示范并讲解: (1)先画好雨中的人物、景物;
(2)用浅色蜡笔点线画雨,注意用线;
(3)最后用重色水彩(如:紫灰色、蓝色、深绿等)涂画天空地面和空白处。乌云、闪电、树、飘落的雨点、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还有映在水中的影子等等的表现,使画面线条模糊,给人感觉好像是画中景物被风吹得在动。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方法。
画雨方法的课件,多媒体演示
四、作业观摩
1.教材上的三幅学生作业,内容情景不尽相同,工具材料各不相同,表现形式方法也不相同,但都是非常优秀的作业。
2.本校同年级学生的优秀作业若干。作具体的情景与形式美评价分析。
五、自由表现
1.布置学生作业:画一幅雨中行或雨中景的画。2.学生动手作业。
3.教师巡视、协助、提示。
提示:把雨天见到的印象最深的场面画下来。表现雨不一定就是画雨,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态、衣物在雨中的形态等来表现雨;雨点不像雪花,要注意用线。有些颜色调不出,如蓝黑色、蓝灰色、蓝紫色等,教师可趁机把方法告诉给学生。
六、教学总结 、飞天畅想
教材分析
太空是个无限而遥远的空间,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奥秘,认识、利用和征服宇宙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幻想。
“嫦娥奔月”的故事是中国最古老的神话传说之一,几乎人人皆知,这个传说反映出了中国古代对月球构造的朦胧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梦想。
现在我们畅想在那浩瀚苍天里的亿万颗星球上会有其他生命的存在,能找到外星人活动的蛛丝马迹,探索宇宙中人类的知音;我们畅想宇宙将会出现形状各异、星罗棋布的太空城。在太空城里,将是一个“世外桃源”的欢乐世界,每年将有数万人往返干地球与太空之间,进行别有情趣的旅行;我们畅想„„。
本课扣住小学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比较喜爱的题材和富于幻想的特征,进行绘画创作、造型表现方面的训练,借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与探索。
在教材的版面安排上,特选用了一张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载人飞机上,高举国旗,从太空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的图片作为主图。杨利伟已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英雄,这次航行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揭开了迈向“太空文明”新时代的序幕,中国一跃成为国际“太空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借用此图意在激励儿童的航天梦想,成为未来航空航天事业的设计者和探索者,造福人类。
活动一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像,运用已有绘画知识与技能,进行太空旅行与探索为主题的绘画制作。教材以美国科幻画家保罗的电脑绘画作品到太空旅行为范围,同时还展示了三幅学生作品,它们分别表现了不同的主题:第一幅以太空运动会为主题,描绘了孩子们在土星光环上进行溜冰大赛时欢快、激烈的场景;第二幅图表现了孩子们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翻跟头、尽情地玩耍,感受失重带来的乐趣;最后一幅画以探索为主题,地球上的儿童驾着宇宙飞行器旅行并来到神秘的太空博物馆参观学习,听取外星讲解员的介绍,并进行不同语言的交流。
活动二中所指的卫星是人类地球卫星。人类地球卫星是人类发射到地球轨道的人造天体,不同的人造卫星担负着不同的职责,有些人造卫星用来转播电视节目,有的为船舶和飞机导航,还有些为人类探测矿藏。无论什么卫星,它们都是由许多系统组成:结构系统、温度控制系统、能源系统、天线系统等等。要制作
卫星先要了解它们的结构特征。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掌握卫星的结构特征,教师可将卫星结构分成两大部分:卫星主体部分航天器、卫星展开部分太阳能电池板和天线。用废弃的易拉罐制作的人造卫星,造型逼真,金属感强,易拉罐随处可找,便于儿童进行加工改造。以易拉罐为主体材料,辅之细铁丝等附属材料,运用剪切、插接、粘贴、折叠、穿孔等简易的工艺加工手段,实现小作者们的创作意图,达到新颖独特的造型效果。在制作中,细铁丝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卫星各个部分靠它来连接完成。透明胶和双面胶用来粘贴。也可使用其他胶类,注意不要使用安全系数不高的胶类。
我们每天安静地坐在家里,欣赏着丰富的电视节目的同时是否会注意到电视节目是通过卫星发送的呢?学习屋中介绍了卫星转播电视信号的过程:卫星地球站把电视台制作好的节目处理后变成数字信号发射给通讯卫星,通讯卫星就相当于一个反射镜把接收到的电视信号再发送到地球上,然后地球上的卫星电视接收站把收到的电视信号处理后,通过电缆线传送到各家电视中。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2、运用易拉罐、铁丝等材料进行人造卫星的立体造型表现训练.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描绘人类去太空旅行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课件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
2.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神奇美丽的太空,然后出示课题。
二、交流
1.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参观了解。
(1)资料收集: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火箭、飞船、卫星、探测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
(2)讨论怎样游太空。e突出“游”的方法)a、坐上各种飞行器。
b、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3)去航天发射中心。(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a、了解航天发射中心。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课件展示图片)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课件展示我国三个航天中心的图片。
b、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c、了解“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探测器。(出示图片)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d、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遨游太空的精彩片段。2.乘坐飞船游太空——指导构思,引发奇想。
(1)一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游太空(播放音乐和游太空录像)(2)说说在太空见到什么?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3)说说在太空出现什么情况?(没有大气,会失重,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3.画太空——欣赏作品,评价学习。(1)课件展示多幅学生作品。
(2)说说这些小朋友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
三、创作
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表扬想像奇特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五、拓展
了解卫星是怎样传送电视节目的——外国的新闻内容就是通过卫星传播过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
12、我们去旅行
教材分析
“旅游”是一步一步走,一站一站换,一个一个故事接龙似地过,给人们以视觉的冲击,心灵的感动。本课以”旅行”为主题,吸引孩子们寻访自然之美,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本课涉及到“综合、探索”的学习领域,强调激活各科(社会、地理、自然、历史、文学、艺术)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科技能知识涉及到以线造型的基本技能和平面设计知识。本课以出发——旅行——回顾为时间线索,将学科知识与情感、体验相结合,设置了相关的两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主要是观察性绘画,内容为画旅行包及生活用品。通过写生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以线造型的绘画表现能力。回顾小学中年级阶段的绘画课,已涉及到认识物体空间、描绘简单立体形的知识,本课继续从形体入手,从不同方向、位置观察旅行用品,让学生学会整体观察,精确描绘。整体的观察标示着对视觉信息处理方式优化性的抉择。在描绘物体组织画面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看由线构成的形体,看整个动向和各种关系。本课重点介绍了一种构图的基本表现手法:突出造型表现的中心,重点塑造旅行包的形态和体积,将其作为构图处理上的焦点。要达到中心突出的效果,可将旅行包放在前景上,参见教材中学生作业;还可以放在画面的几何中心位置,如长方形的画面对角线相交的地方就是画面的几何中心。此外,画面上线条疏密处理所形成的黑白色调组织也可以用来突出中心。解决物体造型难点不仅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还要经过理性分析,深入认识物体内部结构。教材中的添画立体形小训练就是让学生进行形体分析,了解将物象抽象为几何形体的一种造型方法,学会概括与简化后,可让学生适当了解比例关系、透视关系,最后进行局部细节的刻画,使画面更生动。
活动二的学习内容是集体制作一个《我们去旅行》的集锦本。让学生学习收集、整理、归纳信息和分析研究问题的学习方法,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学习指导时,建议先确定内容,再分工合作进行设计,制作内容可在教材设置的旅游景点特色的填空题中确定,选择风景名胜、风俗习惯、当地特产、名人故事、纪念收藏等内容。小组合作分工的目的关系处理应明确,组内一位同学负责设计封面,封面上必须有标题,大部分同学负责设计内页,其内容主要包括旅行地的地图(或图片)、地名、文字介绍及插图。
设计前应先预留装订线的位置,完稿后,注意分类整理,把地方相近的旅游景点的内容连续装订,最后集体设置《请你留言》观众栏目,具体问题可参见教材学习屋,也可以新的方式设置评价栏。本课涉及到平面设计的内容,版面构成主题应鲜明突出,在追求形式美感与设计个性的同时,要求保持元素之间的和谐统一,文字、图形、图片的大小、位置、色彩应合理。
为了强化个性,可以从版面的空间构成、文字的设计与编排方法、视觉中心的位置等途径来表现,一个版面不宜多个中心,应主次分明,活泼而不失童趣。教学目标
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
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
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
课件展示要准备的物品
二、观赏背包
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
(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 (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 2.了解背包的结构。
(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
(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包 1.旅行包
2.会议、公务包 3.购物的手袋 4.时装包 5.书包
课件展示背包的结构、构 成、材质、样式
三、绘画指导
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2.小结表现方法:
(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
(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
(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 CAI课件演示步骤:
背包摄影图片----背包的剪影----与背包近似的立体形----背包的线描作品----添加生活用品
四、作品欣赏
1.欣赏学生作品。
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1)背包的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3)注意了细节描绘。
(4)生活用品的摆放有紧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 展示学生作品
五、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摆放自己的书包和水壶。2.学生进行观察性绘画。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六、评析交流
1.学生作业展示。
2.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
3.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活动二的学习资料。
第四篇: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北国之声 《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驯鹿》 《冬猎》 《鸿雁》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三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2.介绍这三首作品的出处、作者。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 《鸿雁》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三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三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师总结。《长城放鸽》
教学目标:
1.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以聆听前奏导入
学生聆听歌曲前奏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学生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3、教师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二、歌曲教学
1、出示曲谱
2、听琴试唱歌谱。
3、有感情的读歌词。
4、学唱歌曲。
5、完整演唱。
6、用竖笛吹奏。
7、师生小结
三、下课小结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学唱歌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用多种艺术形式体验冬天在雪地里锻炼的欢乐情景.2.在听赏与跟唱歌曲<<踏雪寻梅>时.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冬天的情景,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
学会快乐演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学难点:
感受与理解音乐,大胆地进行演唱与表现。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冬之景
1.师生律动《铃儿响叮当》
师:欢快的音乐中,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四十分钟吧!2.名言: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源泉。——冼星海
3.生 猜 谜 语: 小小白花天上栽,千变万化六个瓣。一夜北风花盛开,飘呀飘呀落下来。
师:大家猜猜,这是哪个小天使? 生:小雪花
4.欣赏视频《雪花的快乐》
师:雪花蕴含着我们的热情与渴望,浓缩着人类艺术的精华。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诗人—— 徐志摩的音乐诗歌《雪花的快乐》吧!
5.板书《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师:片片雪花从天而降,它像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师板书)
(二)、冬之礼——学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1、听赏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师:想一想冬爷爷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歌曲的情绪怎样?
2、朗诵歌词
师:你们喜欢冬爷爷送的礼物吗?冬爷爷为什么要送礼物给你们呢?他有什么愿望?请大家一起朗诵歌词吧。
3.师热情范唱 4.掌握节奏
师:你们发现旋律中,那种节奏用得最多?(学生讨论)2/4 X ||
恩(Nu)
②连音练习
| 5 4 3 2 | 1-||
Mi
Ma 练习提示:
练习一: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
练习二:注意口腔打开,母音在腔体内变化,感受气息的支点作用。
二、讲授新课:
1、新歌教学
①欣赏示范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多媒体播放音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②母音跟唱,熟悉曲调(哼鸣,U)
③朗读歌词,将歌词带入,咬字正确。
深入学唱歌词,从中找出发音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效的练习加以解决。(“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④完整演唱歌曲
⑤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
1.演唱提示:
1、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控制气息的过渡流失。
2、“道”“拂”“浊”“声”“之”“涯”“角”“余”高音用相应的母音逐一解决。
3、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4、表达出歌曲婉转,抒情的情感。
2、拓展训练
①小组成员分别演唱《送别》
②演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③教师做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方案。训练提示:
1、要求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
2、开展互评时,可再次聆听示范曲,找差距,建立好的声音回响。
3、歌曲综合练习
①《故乡的小路》
②《半屏山》
③《我有玩具大家玩》
④《小篱笆》
进行儿歌表演。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巩固练习了气息、哼鸣、连音等几种基本的发声方法,并且运用
这几种发声方法演唱了歌曲《送别》,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发声方法的同时体会歌曲的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再唱一次《送别》。
第五单元 古韵新声 《梅花》
教学目标:
1.深情的背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并用歌声加以表现。
2.使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有进一步了解,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难点:
1.深情的背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并用歌声加以表现。
2.十六分音符切分的节奏及演唱时旋律的音准。3.结合古诗的韵律表现歌曲的情感。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听歌曲,感受意境。
配乐读诗导入:看图: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梅花)你们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梅花呢?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所以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无数的诗句,或咏梅言志,或借梅寄情,比如: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2.聆听歌曲,有感情朗读诗句。
(二)歌曲教学
1.看曲谱听旋律,学习歌谱。
导言:刚才的背景音乐就是我们要学习歌曲的旋律,我们一起看着曲谱聆听一遍歌曲的旋律。(默唱一遍旋律——试识乐谱)
2.解决难点:
导言:同学们,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冬天非常寒冷,一阵风吹过,有两朵梅花随风飘落,我们一起来听老师弹奏的旋律,听一听梅花落到哪个音上了?
指导:两个音的音高不一样,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唱一唱)
3.唱曲谱:
导言:这段旋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自己对旋律的感受再来演唱一遍曲谱。
4.加词演唱:
导言:这样好听的曲子加上这样有韵律的诗,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我们来唱一唱。
5.演唱歌曲(演唱第一乐段)
学生看曲谱演唱,听完后看到问题解决。① 注意咬字清晰,每一个字的归韵 如“墙”字的ang,“寒”字的an...老师演唱第一、二乐句,学生模仿演唱。
导言:诗已经唱完了,我们听听作曲者是如何表现的? ② 完整听歌曲,为歌曲划分乐段
导言: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为什么?(同学们展开议论)
导言:大家认为谁的表述最准确?教师总结。③ 自己学习第二乐段
导言:同学们自己来把第二乐段唱一唱。6.对比旋律线:
① 分析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旋律线,进行旋律线对比,体会情绪不同。② 从旋律线中感受音乐情感,唱出感情。
指导:气息的连贯、语气的亲切,特别注意高音的气息支持,把声音送出去,再送回来的感觉。
③ 找出最能表现梅花坚强性格的一句? “凌寒独自开”
读这一句诗并演唱。指导:在唱“凌寒”时不要把声音冒出去,而要借“数枝梅”的音高唱出,这句主要是抒发出情感,唱出赞美之情。
7.介绍曲作者:
导言:听了同学们的演唱,然我感受到了,你们都像一个一个古代的小诗
人,你们想知道这么动听的曲子是由谁来作曲的吗?
介绍曲作者——郑秋枫
结合我们刚刚学过的歌曲,我们来说一说郑秋凤作曲家作曲的风格是亲切,自然,真实的反应艺术作品,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冬天美丽的画面,在雪白的雪中出现了好多鲜艳的梅花......(三)拓展
【阶段目标】有感情的朗诵学过的梅花的诗词,在学习梅花坚强的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喜爱。
师:正是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性格,使得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和梅花有关的艺术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下面让我们在欣赏梅花绘画作品的同时,朗读一首我们曾经学过的描写梅花的诗词。有很多诗歌都是赞美梅花的,我们来欣赏一首由毛主席谱写的诗词《卜算子 咏梅》
1.同学配乐朗诵
2.同学小结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通过唱梅、颂梅你们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预设: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坚强不屈,这也正是同学们所要学习的品质。结束语:同学们: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文化,古诗新唱正是对我们民族音乐和文化的传承,在以后的音乐课中我们还会学习到更多好听的古诗歌曲,最后让我们再来演唱一遍《梅花》来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梅花三弄》《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欣赏古曲《梅花三弄》
2、使学生了解古琴音乐的特点、风格等知识。
3、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5、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教学重点
1、欣赏古曲《梅花三弄》,了解相关文化。
2、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教学难点:听辨音乐的结构及音乐表现的意境、内涵。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2、提问:中国的民族乐器有哪些?导入课题。
3、介绍有关古琴的知识引入新课 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二、欣赏古曲《梅花三弄》
(1)播放《梅花三弄》音乐,让学生欣赏一组有关梅花的视频。(2)听录音,让学生说说古琴音色有什么特点?曲调有什么特点?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意境?
(3)聆听《梅花三弄》的主题音乐,想象一弄、二弄、三弄所表现梅花的形象。
(4)唱一唱《梅花三弄》音乐主题,让《梅花三弄》主题音乐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5)讨论:“三弄”指什么?
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
(6)分段欣赏《梅花三弄》,引导学生想象各乐段表现的意境。(7)全曲欣赏,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内涵。
三、欣赏古曲《渔舟唱晚》
(一)理解乐曲:
(1)纯听音乐,初步感受,充分想象。(2)反馈、讨论
(3)板书课题,分析,介绍题目来源、作者及背景
(4)前部分欣赏,细节分析。
(二)小结: 结构、音色、指套
(三)开端部分讲解 :
(1)体会古筝技巧:滑音、颤音、刮奏,分别让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弹奏,出示投影片,边听乐曲边分辨技巧并体会技巧的意境。
(3)讨论速度、力度、旋律
(四)师总结。
《静夜思》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学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
2、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创造能力。
3、使学生体会歌曲思乡的情感。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及学会打四四拍指挥手势。教学难点:
了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装饰音,并演唱准确。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了晚上看到圆圆的月亮时,会想些什么?古代有一位诗人,在月圆之夜,不仅思念自己的亲人故乡,而且还写了一首诗——《静夜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根据李白的《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板书课题
二、初听歌曲,整体感知。
1、放录音,听歌曲《静夜思》。
2、师: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配乐朗诵,体会感情。
四、教授歌曲,学习指挥。
1、师范唱,生小声跟唱。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速度—较慢、节奏—舒展、声音—柔和、力度较弱,并使学生了解4/4拍)
2、师教唱歌曲。师一句,生一句。
师适时讲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装饰音,并多加练习巩固。
3、生随师琴声唱,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区分第二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和第三乐句的第一个音的不同,及表现感情的
4、集体唱,师弹琴伴奏。
5、指名唱。
6、分组唱,并分组用乐器伴奏。
7、学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1)师示范,生模仿。(2)师带着边指挥,边唱歌。
(3)指名指挥,两边的学生乐器伴奏,老师弹琴伴奏。共同表演唱歌曲《静夜思》。
五、结束
同学们,唱得真好,可以当小歌星。“每逢佳节倍思亲”希望你们回去把这首歌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和远方的亲人朋友,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和思念。
第六单元 小小音乐剧
《东郭先生与狼》
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分段落模唱歌曲,为创作《东郭先生》的角色表演做好准备。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音乐剧的主题音调,为演唱打下基础。教学难点
创编对话、选配音乐、表演。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讲《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
二、范听歌曲:
在欣赏完乐曲之后,我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组织孩子进行角色分析为表演做准备,而是请学生总结了这个寓言故事的道理:不要被畜生的花言巧语所蒙骗。
三、反思质疑:
问:为什么东郭先生会被郎的花言巧语所蒙骗,而农夫却没有上狼的当呢?
孩子们对提到的问题很感兴趣,因为《东郭先生与狼》这篇课文他们在三年级就学过,只是没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千奇百怪:
如:因为农夫知道不能相信畜生的话。如:因为农夫知道狼是吃肉的。
如:因为东郭先生太仁慈了,心地太善良了。等等„„
学生回答这个答案时,我接受了这个意见,但同时提出疑问:你说东郭先生仁慈,很善良,难道农夫不善良吗?农夫还救过蛇呢,只是在被蛇反咬一口,经历这个血淋淋惨痛的事实教训之后,农夫再也不相信畜生的花言巧语了。还打了这样的一个比方:一只蚊子落在东郭先生的胳膊上拼命的吸血,东郭先生发现了:哪怕这只蚊子长得很漂亮,哪怕这只蚊子也会人言,哪怕这只蚊子也是苦苦哀求,38
你们说东郭先生会不会放过这只蚊子?(学生纷纷发笑,说肯定会打死蚊子)
师问:那这个时候东郭先生为什么会狠心地打死蚊子呢?他不是很善良,很仁慈吗?
四、此时又结合音乐剧,边问一边模仿东郭的书呆子气,让学生领悟„„
问1:东郭心肠软,赶紧跪下地,说一句,别客气,把那老狼呀嘛忙扶起,藏进书袋里。东郭先生还跟狼客气„„
问2:他自己做的决定,救了一个畜生,那么他就得自己承担后果。可东郭先生尽管两腿抖得急,认为好心没好报,说老狼不仗义,实在没教育。说狼没教育„„
问3:如果你在生死关头碰到人了,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而东郭先生呢,他是咋做的?——拉着农夫评理。在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的时候,他还在想着要评出个是非曲直来,(摇头)真是愚顽不灵„„提醒学生:遇到了危险我们该怎么办?
死读书,读死书,不晓得联系实际,不晓得灵活变通、活学活用,典型的“高分低能”儿。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亦是,语文亦是,就连唱歌跳舞都是„„(举例证明:做一个舞蹈动作——它是插秧;做一个双手前推——来源于洗衣服„„)——只知道理论,文字,不知到联系实际,缺乏生活实践,这种人是最容易受骗上当的。
五、师总结:
1、不要做一个高分低能儿。要把我们学到的东西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习和生活不是分离的。
2、做一个感恩图报的人,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
3、不要被畜生(包括类似于畜生的人)的花言巧语蒙骗,对这种人我们要毫不留情,坚决消灭,不能心慈手软,否则受害的轻则可能是我们自己,重则——有可能祸及家人。
六、带着对故事近一步的理解,跟录音机一起模唱歌曲。
第五篇:2018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大垛庄小学
音 乐 教 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
《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驯鹿》《冬猎》《鸿雁》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三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2.介绍这三首作品的出处、作者。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4.欣赏《冬猎》 《鸿雁》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三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三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教师总结。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长城放鸽》
教学目标:
1.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2.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以聆听前奏导入 学生聆听歌曲前奏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学生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3、教师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二、歌曲教学
1、出示曲谱
2、听琴试唱歌谱。
3、有感情的读歌词。
4、学唱歌曲。
5、完整演唱。
6、用竖笛吹奏。
7、师生小结
三、下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学唱歌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用多种艺术形式体验冬天在雪地里锻炼的欢乐情景.2.在听赏与跟唱歌曲<<踏雪寻梅>时.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冬天的情景,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学会快乐演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学难点:感受与理解音乐,大胆地进行演唱与表现。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冬之景
1.师生律动《铃儿响叮当》 师:欢快的音乐中,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四十分钟吧!2.名言: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源泉。——冼星海 3.生 猜 谜 语: 小小白花天上栽,千变万化六个瓣。
一夜北风花盛开,飘呀飘呀落下来。师:大家猜猜,这是哪个小天使? 生:小雪花 4.欣赏视频《雪花的快乐》
师:雪花蕴含着我们的热情与渴望,浓缩着人类艺术的精华。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诗人—— 徐志摩的音乐诗歌《雪花的快乐》吧!
5.板书《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师:片片雪花从天而降,它像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师板书)
(二)、冬之礼——学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1、听赏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师:想一想冬爷爷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歌曲的情绪怎样?
2、朗诵歌词
师:你们喜欢冬爷爷送的礼物吗?冬爷爷为什么要送礼物给你们呢?他有什么愿望?请大家一起朗诵歌词吧。3.师热情范唱
4.掌握节奏 师:你们发现旋律中,那种节奏用得最多?(学生讨论)2/4 X ||
恩(Nu)
②连音练习
| 5 4 3 2 | 1-||
Mi
Ma 练习提示:
练习一: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
练习二:注意口腔打开,母音在腔体内变化,感受气息的支点作用。
二、讲授新课:
1、新歌教学
①欣赏示范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多媒体播放音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②母音跟唱,熟悉曲调(哼鸣,U)
③朗读歌词,将歌词带入,咬字正确。
深入学唱歌词,从中找出发音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效的练习加以解决。(“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④完整演唱歌曲
⑤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
1.演唱提示:
1、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控制气息的过渡流失。
2、“道”“拂”“浊”“声”“之”“涯”“角”“余”高音用相应的母音逐一解决。
3、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4、表达出歌曲婉转,抒情的情感。
2、拓展训练
①小组成员分别演唱《送别》
②演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③教师做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方案。训练提示:
1、要求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
2、开展互评时,可再次聆听示范曲,找差距,建立好的声音回响。
3、歌曲综合练习
①《故乡的小路》
②《半屏山》
③《我有玩具大家玩》
④《小篱笆》
进行儿歌表演。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巩固练习了气息、哼鸣、连音等几种基本的发声方法,并且运用这几种发声方法演唱了歌曲《送别》,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发声方法的同时体会歌曲的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再唱一次《送别》。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古韵新声
第一课时
《梅花》
教学目标:
1.深情的背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并用歌声加以表现。2.使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有进一步了解,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难点: 1.深情的背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并用歌声加以表现。
2.十六分音符切分的节奏及演唱时旋律的音准。3.结合古诗的韵律表现歌曲的情感。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听歌曲,感受意境。
配乐读诗导入:看图: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梅花)你们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梅花呢?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所以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无数的诗句,或咏梅言志,或借梅寄情,比如: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2.聆听歌曲,有感情朗读诗句。
(二)歌曲教学
1.看曲谱听旋律,学习歌谱。
导言:刚才的背景音乐就是我们要学习歌曲的旋律,我们一起看着曲谱聆听一遍歌曲的旋律。(默唱一遍旋律——试识乐谱)
2.解决难点:
导言:同学们,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冬天非常寒冷,一阵风吹过,有两朵梅花随风飘落,我们一起来听老师弹奏的旋律,听一听梅花落到哪个音上了?
指导:两个音的音高不一样,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唱一唱)3.唱曲谱:
导言:这段旋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自己对旋律的感受再来演唱一遍曲谱。4.加词演唱:
导言:这样好听的曲子加上这样有韵律的诗,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我们来唱一唱。5.演唱歌曲(演唱第一乐段)
学生看曲谱演唱,听完后看到问题解决。① 注意咬字清晰,每一个字的归韵
如“墙”字的ang,“寒”字的an...老师演唱第一、二乐句,学生模仿演唱。导言:诗已经唱完了,我们听听作曲者是如何表现的?
② 完整听歌曲,为歌曲划分乐段 导言: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为什么?(同学们展开议论)
导言:大家认为谁的表述最准确?教师总结。
③ 自己学习第二乐段 导言:同学们自己来把第二乐段唱一唱。6.对比旋律线:
① 分析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旋律线,进行旋律线对比,体会情绪不同。② 从旋律线中感受音乐情感,唱出感情。
指导:气息的连贯、语气的亲切,特别注意高音的气息支持,把声音送出去,再送回来的感觉。
③ 找出最能表现梅花坚强性格的一句?
“凌寒独自开” 读这一句诗并演唱。指导:在唱“凌寒”时不要把声音冒出去,而要借“数枝梅”的音高唱出,这句主要是抒发出情感,唱出赞美之情。
7.介绍曲作者:
导言:听了同学们的演唱,然我感受到了,你们都像一个一个古代的小诗人,你们想知道这么动听的曲子是由谁来作曲的吗? 介绍曲作者——郑秋枫
结合我们刚刚学过的歌曲,我们来说一说郑秋凤作曲家作曲的风格是亲切,自然,真实的反应艺术作品,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冬天美丽的画面,在雪白的雪中出现了好多鲜艳的梅花......(三)拓展
【阶段目标】有感情的朗诵学过的梅花的诗词,在学习梅花坚强的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喜爱。
师:正是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强性格,使得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和梅花有关的艺术作品更是数不胜数,下面让我们在欣赏梅花绘画作品的同时,朗读一首我们曾经学过的描写梅花的诗词。有很多诗歌都是赞美梅花的,我们来欣赏一首由毛主席谱写的诗词《卜算子 咏梅》
1.同学配乐朗诵
2.同学小结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通过唱梅、颂梅你们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预设: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坚强不屈,这也正是同学们所要学习的品质。
结束语:同学们: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文化,古诗新唱正是对我们民族音乐和文化的传承,在以后的音乐课中我们还会学习到更多好听的古诗歌曲,最后让我们再来演唱一遍《梅花》来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梅花三弄》《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欣赏古曲《梅花三弄》
2、使学生了解古琴音乐的特点、风格等知识。
3、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5、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1、欣赏古曲《梅花三弄》,了解相关文化。
2、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教学难点:听辨音乐的结构及音乐表现的意境、内涵。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2、提问:中国的民族乐器有哪些?导入课题。
3、介绍有关古琴的知识引入新课
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二、欣赏古曲《梅花三弄》
(1)播放《梅花三弄》音乐,让学生欣赏一组有关梅花的视频。
(2)听录音,让学生说说古琴音色有什么特点?曲调有什么特点?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意境?(3)聆听《梅花三弄》的主题音乐,想象一弄、二弄、三弄所表现梅花的形象。(4)唱一唱《梅花三弄》音乐主题,让《梅花三弄》主题音乐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5)讨论:“三弄”指什么?
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6)分段欣赏《梅花三弄》,引导学生想象各乐段表现的意境。(7)全曲欣赏,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内涵。
三、欣赏古曲《渔舟唱晚》
(一)理解乐曲:
(1)纯听音乐,初步感受,充分想象。
(2)反馈、讨论
(3)板书课题,分析,介绍题目来源、作者及背景
(4)前部分欣赏,细节分析。
(二)小结:
结构、音色、指套
(三)开端部分讲解 :
(1)体会古筝技巧:滑音、颤音、刮奏,分别让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弹奏,出示投影片,边听乐曲边分辨技巧并体会技巧的意境。
(3)讨论速度、力度、旋律
(四)师总结。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静夜思》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学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
2、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创造能力。
3、使学生体会歌曲思乡的情感。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及学会打四四拍指挥手势。
教学难点: 了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装饰音,并演唱准确。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了晚上看到圆圆的月亮时,会想些什么?古代有一位诗人,在月圆之夜,不仅思念自己的亲人故乡,而且还写了一首诗——《静夜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根据李白的《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板书课题
二、初听歌曲,整体感知。
1、放录音,听歌曲《静夜思》。
2、师:听了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配乐朗诵,体会感情。
四、教授歌曲,学习指挥。
1、师范唱,生小声跟唱。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速度—较慢、节奏—舒展、声音—柔和、力度较弱,并使学生了解4/4拍)
2、师教唱歌曲。师一句,生一句。
师适时讲解八分休止符,全音符,装饰音,并多加练习巩固。
3、生随师琴声唱,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区分第二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和第三乐句的第一个音的不同,及表现感情的
4、集体唱,师弹琴伴奏。
5、指名唱。
6、分组唱,并分组用乐器伴奏。
7、学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1)(2)师示范,生模仿。师带着边指挥,边唱歌。
(3)指名指挥,两边的学生乐器伴奏,老师弹琴伴奏。共同表演唱歌曲《静夜思》。
五、结束
同学们,唱得真好,可以当小歌星。“每逢佳节倍思亲”希望你们回去把这首歌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和远方的亲人朋友,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和思念。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小小音乐剧 《东郭先生与狼》
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分段落模唱歌曲,为创作《东郭先生》的角色表演做好准备。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音乐剧的主题音调,为演唱打下基础。教学难点
创编对话、选配音乐、表演。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讲《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
二、范听歌曲:
在欣赏完乐曲之后,我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组织孩子进行角色分析为表演做准备,而是请学生总结了这个寓言故事的道理:不要被畜生的花言巧语所蒙骗。
三、反思质疑:
问:为什么东郭先生会被郎的花言巧语所蒙骗,而农夫却没有上狼的当呢?
孩子们对提到的问题很感兴趣,因为《东郭先生与狼》这篇课文他们在三年级就学过,只是没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千奇百怪:
如:因为农夫知道不能相信畜生的话。如:因为农夫知道狼是吃肉的。
如:因为东郭先生太仁慈了,心地太善良了。等等„„
学生回答这个答案时,我接受了这个意见,但同时提出疑问:你说东郭先生仁慈,很善良,难道农夫不善良吗?农夫还救过蛇呢,只是在被蛇反咬一口,经历这个血淋淋惨痛的事实教训之后,农夫再也不相信畜生的花言巧语了。
还打了这样的一个比方:一只蚊子落在东郭先生的胳膊上拼命的吸血,东郭先生发现了:哪怕这只蚊子长得很漂亮,哪怕这只蚊子也会人言,哪怕这只蚊子也是苦苦哀求,你们说东郭先生会不会放过这只蚊子?(学生纷纷发笑,说肯定会打死蚊子)
师问:那这个时候东郭先生为什么会狠心地打死蚊子呢?他不是很善良,很仁慈吗?
四、此时又结合音乐剧,边问一边模仿东郭的书呆子气,让学生领悟„„
问1:东郭心肠软,赶紧跪下地,说一句,别客气,把那老狼呀嘛忙扶起,藏进书袋里。东郭先生还跟狼客气„„ 问2:他自己做的决定,救了一个畜生,那么他就得自己承担后果。可东郭先生尽管两腿抖得急,认为好心没好报,说老狼不仗义,实在没教育。说狼没教育„„
问3:如果你在生死关头碰到人了,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而东郭先生呢,他是咋做的?——拉着农夫评理。在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的时候,他还在想着要评出个是非曲直来,(摇头)真是愚顽不灵„„提醒学生:遇到了危险我们该怎么办?
死读书,读死书,不晓得联系实际,不晓得灵活变通、活学活用,典型的“高分低能”儿。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亦是,语文亦是,就连唱歌跳舞都是„„(举例证明:做一个舞蹈动作——它是插秧;做一个双手前推——来源于洗衣服„„)——只知道理论,文字,不知到联系实际,缺乏生活实践,这种人是最容易受骗上当的。
五、师总结:
1、不要做一个高分低能儿。要把我们学到的东西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习和生活不是分离的。
2、做一个感恩图报的人,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
3、不要被畜生(包括类似于畜生的人)的花言巧语蒙骗,对这种人我们要毫不留情,坚决消灭,不能心慈手软,否则受害的轻则可能是我们自己,重则——有可能祸及家人。
六、带着对故事近一步的理解,跟录音机一起模唱歌曲。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