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 奥运与天气》教案
《10 奥运与天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研究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运动项目受天气影响的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
对数据分析,筛选,整理,综合应用的过程,制定运动会的合适时间。
三、教学难点
并能利用气候数据,根据天气情况制定运动会的时间表。
四、教学准备
教师:运动的影片,各届奥运会时间表,广州的天气资料 学生:课前收集天气与运动有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播放一段运动的影片创设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选择1:一段足球比赛的片段; 选择2:一段中国申奥的片段;
2、通过影片过渡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引导他们回忆天气与自己平时运动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创设情境:
1、人们都很喜欢运动,今天先让我们观看一段运动的影片。(播放申奥的影片)
2、运动令人振奋,运动让人快乐。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
3、你们喜欢什么运动 喜欢在怎样的天气中运动 ⑴请小组内交流,讨论
⑵请学生汇报
我喜欢在晴朗在天气下游泳; 我喜欢在阴天时打羽毛球; 我喜欢在刮风的天气下跑步„„
在教学设计之前,我考虑到这堂课的内容比较沉闷,如何才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呢 我想到了利用影片创设情境这个环节。经过三间学校,四个知识能力水平截然不同的班级教学,我发现当一播放申奥的片段时,那矫健的选手,跳动的音乐,拼搏的精神都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让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实践证明这样做确实能够达到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二)进入新课
1、从一些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运动引申到奥运会。
2、通过出示历届奥运会举办时间,地点一览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产生为什么每届奥运会举办的月份都不同 这可能与什么有关 等的疑问。
3、让学生猜测答案后再让他们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本课要着重学习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各种资料解决①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哪些天气因素有关 ②为奥运会选日子两个问题。
※其中为奥运会选日子有两种方式:
其一是提示北京已经定下在8月这个日子。问: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在8月举行,请你从运动与天气的关系考虑这个日子选得好不好?
其二是不提示北京选定的日子。问:请你从运动与天气的关系考虑,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选哪个月合适?
在学生发言时注意引导他们具体分析数据,学会综合各类资料,辩证分析数据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比赛时间。
1、大家喜欢的运动可真不少!如果把你们喜欢的运动集中起来,就可以开一个小小运动会了,你知道代表体育界最高水平的运动会是什么吗?
2、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这是历届奥运会的举办时间,通过这个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每届奥运会都在不同的地点举行; 每届奥运会举办的月份各有相同„„
3、为什么每届奥运会举办的月份都不同?这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可能是每个地方的气候不同。
4、气候是一个很大的范围,里面包括许多具体的因素,例如:温度,湿度,降水,风速,风向等等。你估计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天气中的哪些因素关系最大?
学生发言:可能与降水,气温,湿度等有关。
5、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的估计对不对 我们以往都是通过实验验证猜测的,但不能做实验时又怎么办呢 其实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中,可以通过各种办法收集信息,并对它们进行整理,概括,从中找到我们想要的知识,这就是科学课中所说的整理,概括能力。
6、让我们通过各种资料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①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哪些天气因素有关?
②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在8月举行,请你从运动与天气的关系考虑这个日子选得好不好 ⑴请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收集的有关运动与天气的资料,并把研究后的成果记录下来。⑵学生汇报:北京8月举行奥运会气温适合,风速低,降水影响不大,所以适宜比赛。教师提问:你从什么依据知道这个温度适合比赛 风速低有什么好处 北京8月的降雨天数这么多,为什么还选它进行比赛?
学生回答:根据资料介绍,运动会中的田赛要求20℃;径赛要求17—20℃;射箭,拳击,网球,柔道,射击等项目的适宜气温17℃左右„„北京8月的平均气温为24℃左右,这个温度挺适宜比赛。
学生回答:因为8月的北京风速低。根据田径比赛规则:“距离200米和200米以下的径赛以及跳远,三级跳远等项目,凡顺风时平均风速超过每秒2米者,所创纪录不予承认。”
学生回答:北京的八月是夏天,夏天的雨一般都是阵雨,雨过就天晴,不会严重影响比赛。
学生小结:所以我们认为8月的北京温度适宜,降水时间短,风速低于奥委会要求,对一些敏感如田径,自行车赛等项目影响小,综合来看是最适合运动员发挥水平,最适合比赛的时间选择。
教师小结:8月的北京温度适宜,降水时间短,风速低,虽然天气不是十全十美,但已经是北京12个月中最适合比赛的日子了。通过以上的例子,请你们解决第二个问题: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哪些天气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降水,气温,风速与举办大型运动会关系较大。
在“从运动与天气的关系考虑,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日期”这个探究活动中,在设计时我考虑了两种方式:一是事先提示了北京已经选择了8月份举办比赛,再让学生查找资料,通过资料分析这个日子选得好不好 二是不提示北京已经选好了8月,直接就让学生独立地为奥运会选日子。在设计时,我考虑到两者各有优劣,具体如下:
事先提示8月的设计: 优点:
1、不会和拓展活动中为亚运会选日子的活动重复;
2、在学生对运动与天气关系没有太多了解的情况下,从这个8月的选择可以知道专家们选择日子的方向。能够顺利地在资料中找出天气与运动关系最大的几个因素。
缺点:学生思路受到一定的限制,容易将眼光着重放在了8月的北京气象资料上,而忽略了其它气象数据和资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不提示8月的设计:
优点: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充分的研究资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缺点:
1、和拓展活动中为亚运会选日子的活动重复;
2、面对众多的资料,学生对运动与天气关系没有太多了解的情况下找到正确的比赛日子会比较困难。
通过不同班级授课后我发现,其实两者都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如果班级的学生事先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找,收集工作,对运动与天气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用“不提示8月”的设计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更充分的研究资料后得出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而如果班级的学生课前工作进行的不充分时,则选择“事先提示8月”设计会让孩子们更容易的进入到学习中来,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新课标强调探究式学习,倡导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而不是通过验证理论获得知识的教学方式,因此有些人认为不应选择“事先提示8月”的设计方案,但是我个人认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情况,如果离开了具体学生的知识能力,认识水平,盲目地让学生进行全开放式自主探究的话,学生的探究就会像老鼠拉龟一样——无从下手,这时的探究就会令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从而令教学中最重要的探究部分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令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学方式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只有相对于学生合适不合适的差别。事先对教材,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教案,对于一个面对课程改革,践行新课标的科学教师来说,这是一个绝对要重视的问题。
(三)拓展活动
通过对运动与天气关系的研究,让学生举一反三,开阔思路,联系身边的实际,为亚运会选一个日子。让学生作为市长上台发言介绍,同组同学作为智囊团补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团结协作精神。
第二篇:四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奥运与天气
第十课:奥运与天气
教学内容
1.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数据得出某些结论。
2.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运动也会受到天气的影响。 2.学习从各种途径查阅资料。
3.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重点难点
对信息筛选、整理、综合应用的过程中,如何针对天气与运动的关系,制定运动会的合适时间。教学准备
运动的影片、各届奥运会时间表、广州的天气资料。课前收集天气与运动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 出示各种运动一 二 三 四的图片,介绍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的盛况。
问题 为什么要选择在8月份举办北京奥运会呢? 猜测 学生猜测可能的原因,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引导 举行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气象状况对运动员的成绩有较大的影响。
目的 创设情景,导出主题。
二、活动一:关心奥运
导入 在一些大型的运动比赛中,由于运动员的水平高,竞争激烈,天气状况对运动员的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是运动员,你希望在哪个季节、什么天气情况下进行比赛?
媒体 出示各种天气情况一 二 三 四 五 的图片和运动的图片。
讨论 如果你是田径运动员,你喜欢在怎样的季节,怎样的天气下比赛?
如果你是羽毛球运动员、划艇运动员呢? 为什么你会这样选择?
分析 分析各种运动所需的天气条件,并整理、交流。
小结 不同的运动所需要的天气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确定大型运动会的举办日期时,应尽量兼顾各种情况。北京奥运选定在8月举办,合适吗?
目的 让学生了解举办运动会与天气情况的关系。
三、我给奥运选日子
导入 2008年北京奥运定在8月份举行,是气象学家根据大量的资料来确定的。老师现在就为大家找来了一些当时科学家所使用过的资料,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气象学家分析资料。
分析 出示课本提供的资料,请各小组的同学进行分析,交流、讨论自己收集的有关运动与天气的资料。哪种气温适合什么比赛?如何确定风速?
北京8月的降雨天数这么多,为什么还选这个月份进行比赛? 指导 如果学生只考虑了一个因素,就应提示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小结 在制定运动会举行的时间时,必须有科学依据,要参考很多资料,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8月的北京温度适宜、降水时间短、风速低于奥委会要求,对一些敏感的如田径、自行车赛等项目影响小,综合来看是最适合运动员发挥水平,最适合比赛的时间。
目的 学会根据数据进行分析的科学方法。
四、拓展:给地区运动会选日子
导入 运动会的举行和天气有密切关系,我们在挑选日子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这一点。学校准备召开校运会,你们可以为学校选择一个举行运动会的日子吗?
问题 大家需要哪些资料帮助确定运动会举办的日期?(运动与天气的资料、运动比赛规则、当地天气情况资料等)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资料。
交流 交流确定校运会时间所要考虑的因素。目的 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五、小结
教学反思:
1、教给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本课的能力培养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搜集信息与分析信息的能力。所以,让学生掌握足够多的信息量是上好本课的关键。为此,课前我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运动与天气的材料,掌握有关运动与天气的信息,补充和增加学生已有的信息量。如果没有条件上网的学生。老师课前也准备了通过网络收集的信息资料,该信息资料中不仅清楚地介绍信息搜索的方法,并标明信息的出处,初步教给了学生信息收集的方法。为了让学生切实掌握收集信息的能力,在“讨论运动与天气因素的关系”的环节中,还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出示可爱贝贝,并从贝贝口中向学生介绍信息收集的方法,教学中发现学生很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
2、、教给学生信息分析的能力。
在教给学生信息分析的方法时,我让学生运用图表分析影响天气的几个因素,根据各个因素确定最适合举办奥运会的时间,然后让学生综合分析各个因素,最终得到最适合举办奥运会的日子,本环节是将数学知识引进科学课堂,解决科学问题,教学中,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了信息综合分析的方法,教学效果很好。
3、存在的问题。
教学流畅程度还不够,细节处理没做好,往后应在细节处理上加以改进。教学反思:
第三篇:天气与气候教案
气候与天气
二、说教学重难点
1.1.重点: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学会阅读简单的天气预报图。1.2.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天气预报图。
3.2、能力目标:通过区别“天气”和“气候”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通过双边活动,学会看天气预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5.说教法、学法 6.7.说教材:
8.本节教材把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关心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别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达、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基础。本节教材特色之一就是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8.1.教法指导 8.2.以教无定法,以学定法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8.2.1.联想法: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把些理性的知识化为感性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形象生动的印象,深化理解。
8.2.2.多媒体图像比较法:利用图像比较法来阅读不同地理景观图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化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8.2.3.问题解决法: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问题解决法,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此法能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8.3.学法指导:
从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这些特点,主要采用以下的学习方法。
8.3.1.比较法:利用比较法来阅读不同地理景观图片,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分析的能力。
8.3.2.快速记忆法:带着一定的目标在有限的时间里,紧紧抓住教学时机,集中了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保持很好的课堂节奏。
8.3.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五、说教学程序:
8.4.基于以上的思路,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一)由课题疑问法导入新课:(5分钟)
9.教师首先由课题导入疑问,展示一些描述天气与气候的成语或诗句。如风和日丽、终年炎热、长夏无冬、暴风骤雨、四季如春、阴转多云、雨过天晴、雷电交加、清明时节雨纷纷、东边日出西边雨。提问“哪些是天气,哪些是气候?”由学生以小组讨论之后,请代表来回答。得出不同的答案,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带着这些疑问来学习今天的天气与气候。
9.1.理由: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的,但如果能采取利用课题线索来提出疑问导入,往往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学时会更具有针对性,教学实效性将得到增强。同时激发初中的兴趣与求知欲。带这明确的目标来学习更有效。9.2.(二)、讲授新课
10.由天气预报活动导出“什么是天气?”(8分钟)
10.1.请两位同学给大家预报今天的天气。(可以请班里声音比较洪亮的同学)。教师抛出“预报天气主要预报什么?的问题。得出“阴晴风雨”答案。接着设计“天气预报是预报几天的短时间还是几的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得出短时间的答案)通过这些循序渐进且简单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导出“天气的概念?”
10.2.(板书天气概念:天气是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11.理由:
12.活动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条件。接着根据循序渐进和直观性的原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什么是天气?”印象深刻且深化理解。
13.用图片比较法理解天气的特点(4分钟)
14.展示不同天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天气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一样吗? 15.由学生得出天气特点:(短期)(多变)
16.理由: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层次较低,智力发展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利用图片比较联系法,变接受学习为发现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图片中学习,在学习中掌握,在掌握中提高。17.用快速记忆法与联想法来认识天气符号(8分钟)
17.1.联想法:为加深对天气概念的理解,接着介绍体现天气的符号。比如说风向符号时教师引导学生联想 “为什么用F来表示风向?”引导学生思考得出风跟F相通。形象生动的记住。17.2.快速记忆法:由于天气符号比较简单。在这里采用快速记忆法。放映:风向标的识别,并作简单说明:第一,什么是风杆、风尾、风旗;第二,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即在风杆上标有风尾、风旗的一端;第三,风级的表示方法,即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为2级,简单介绍之后。通过1分钟分快速记住课本上的 “主要的天气符号”1分钟后,教师放映不同风向标、天气符号让学生自己辨别,由同学抢答。得出最佳记忆队。给出适当的奖励。
18.理由:教育心理学指出,由于中学生注意力的稳定并不很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我注意到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抓住教学时机,由于时间有限,又有了确定的目标。每位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再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控制课堂的节奏。
19.解决问题法引出气候(9分钟)
20.引导学生回到课前的问题,让学生找好描写天气的词语,老师提问“剩下的就都是描写气候的词语吗?”有助于发现学生是否对天气的理解透彻。便于查漏补缺。再提出如“长夏无冬”和“四季如春”这些词语是否也有天气多变特点?”从而引出“气候相对稳定的特点?”(板书气候特点:相对稳定)由于之前已经详细地讲了天气的概念,引导学生对照天气来认识气候。最后再由教师总结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然后由学生对照天气与气候的特点来区分两者的差别。再由教师总结天气与气候的差异。这时再来验证之前关于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词语是否正确。这时课前的疑问就得到了圆满的答案。
21.理由:这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所以回归问题法与比较法结合来讲解会更具体、透彻。便于学生掌握,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该课的重点。21.1.归纳总结:(5分钟)
21.2.让学生合上课本或者教师适当的遮挡板书来展示出多名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基础的学生知识结构图也有多样。让学生自己叙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与内容,再让其他学生加以补充、评议。有利于学生自己查漏补缺,强化知识框架,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最后教师在小结。21.3.布置作业:(1分钟)21.3.1.21.3.2.让学生利用天气符号、风向符号自制天气预报图。
收集描述天气、气候的四字成语或诗句,俗语等。再次巩固学习重难点
六、板书设计
21.4.利用纲目式的板书方式,使整节课的知识框架简单明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与整理。21.4.1.1.天气与气候 21.5.天气 21.5.1.21.5.2.概念 特点
21.6.(二)天气预报 22.天气符号 22.1.(三)、气候 23.概念 24.特点
24.1.(四)、天气与气候的异同
课堂师生活动过程流程表:
25.教师由课题疑问法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区分天气与气候的问题来学习,接着由天气预报活动导出“什么是天气?”再用图片比较法来理解天气的特点用快速记忆法来认识天气符号,再回到课前问题来认识气候,以及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这个问题解决,这节课就基本圆满了。再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查漏补缺,以强化理解,最后再由教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5.1.七、教学反思
26.本堂课的教学有三大特点:
1、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以学生主体活动为突破口,逐步引导多渠道学习,采用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发现学习。形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2、体现激励教育的原则。如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在教学中不断肯定、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激励中不断进步。27.把学法与教法、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在课件中,把各种有代表性的图片引入教学中,提出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在当中担任引导作用。由于自身的不足,造成种种缺陷,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四篇:锋与天气教案
锋与天气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在整个高中自然地理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天气系统是把对大气的学习从全球范围的宏观把握具体落实到具体的天气变化上,是对前面所学习的大其运动的知识的具体运用。本节内容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密切,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重要的天气系统,每年冬季的寒潮是我们同学都能够切身体会到的,因此,利用天气预报及其寒潮等视频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锋面系统产生的机制及其规律,是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锋面系统的主要方法。
锋面系统包括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许多自然灾害都与其有很大的相关性。冷锋和暖锋是本节的重点,冷锋和暖锋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天气的关系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过程必须把握冷暖气团的性质、冷暖气团是谁主动向谁移动、在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和冷暖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在系统的讲解了锋面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后,因及时利用我国受锋面系统影响的大量案例,分析锋面系统对我国的影响,找出其中的规律。在讲解的过程中,版画的运用和动画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理解。
本节内容与我国自然灾害相关的主要是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春季的沙尘暴,在讲解时,要结合时政发动学生的思维,分析讨论其对我国的影响,树立学生科学的环境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气团、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
知道气团的分类及能够区分冷暖气团的物理性质差异 掌握并能分析锋在过境迁、过境时和过境后天气的变化 能够云用锋对天气的影响分析锋面系统对我国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利用天气图分析解释天气变化的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锋面系统对我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播放锋面系统对我国影响的视频,引入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通过利用生活案例分析锋面系统对我国的影响及其规律,培养学生的唯物观,关注我国环境和发展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冷锋和暖锋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冷锋和暖锋的对比;锋面系统对我国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 冷暖锋的对比
五、教学方法 本节知识为大量的原理分析、案例分析,因此,本节知识以多媒体辅助讲解和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为辅。
六、教学过程
观看福州近期天气变化视频,请学生注意播报员描述天气现象的专业术语。(学生回答略)
在天气预报里面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接下来几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好,首先我们来看“锋与天气”,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41页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什么是气团,什么是锋?(回头板书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
同学们都看完了吗?我们大气中的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都与天气系统的活动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影响天气变化的一种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锋面系统的主角,气团。
请同学们看书说说什么是气团?(回头板书一:气团
1、定义)气团是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我们说气团是水平方向上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那么,气团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呢?一般而言,其水平范围从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同一个气团内的温度水平梯度一般比较小。这就充分说明气团内部的稳定性。
一般而言,我们根据气团的热力性质差异把气团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好了,老师想问一下大家,什么是冷气团,什么是暖气团?(生:温度度比较低的是冷气团,温度高的就是暖气团。)
我们很多同学都说温度高的是暖气团,温度低的是冷气团,其实冷暖气团的划分是相对的。我们知道气团会移动,当气团从一个地区移动到另一个地区时,凡气团温度高于流经地区下垫面的温度,就称为暖气团,凡气团温度低于流经地下面的温度就称为冷气团。很明显冷暖气团有温度上的差异,除了温度上的差异外,在湿度、气压、重量上都有些什么差异呢?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前面学习过的气压上的知识,对比分析冷暖气团的差异。(呈现冷暖气团的对比表格)我们请一个同学来填写表格。
好了,我们同学都已经填完了,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填的对不对。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温度,冷气团温度较低,暖气团温度较高。接着我们来看一下密度,冷气团密度较大,暖气团密度较小。我们说冷气团和暖气团相比冷气团比较重是因为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相同体积下的两种气团相比明显冷气团质量大些。我们再来看冷暖气团的湿度,一般而言暖气团温度比较高,蒸发就比较强,湿度比较大,而冷气团温度低,蒸发弱,湿度就比较低。所以冷气团比较干,而暖气团比较湿。
我们分析了冷暖气团的物理性质差异,那么,受单一的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有什么样的差异呢? 我们说气团是物理性质均一的大范围空气,气团内部比较稳定,说明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大气结构很稳定,天气一般都是晴朗。气团是会移动的,那么,当两个物理差异比较大的气团(也就是冷暖气团)相向而行并相遇时,会发生什么状况呢?(生:成云致雨)
现在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发生什么状况呢?(边演示ppt边讲解)我们假设这是冷气团,这是暖气团,两个气团相向而行,在这里相遇,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接触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锋。两个气团相遇的地方就会有一个倾斜的过渡的界面。我们就把这个冷暖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锋面。由于锋的宽度同气团的宽度相比比较狭窄,因而常把锋区看成一个几何面,也就是锋面。我们可以看到,锋面与地面之间有一个相交的的线,我们称为锋线。锋线和锋面我们统称为锋。
同学们发现锋两侧的大气的有什么样的特点?(生:差异很大)
对,锋附近,是冷暖气团的过渡区,冷气团比较重,所以在下面,暖气团比较轻所以在上面,由于冷暖气团之间性质差异,所以锋两侧的大气无论在温度、湿度、气压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锋面附近常常是冷暖气团的活跃地带,常常出现大风、降温和雷雨等天气。
好,学完了锋,接着我们看一下锋的分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冷锋顾名思义,就是冷气团主动想暖气团移动的锋。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分析,冷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边演示ppt边讲解)当冷气团的势力强大,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的下面,较轻的暖气团在上方被迫抬升。我们前面学习过,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温会降低,因此,暖气团在被迫抬升的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暖气团中的水汽就会凝结成云,如果水汽含量充足,就会带来雨雪天气。
锋前,锋后是按照锋的移动方向来判断的。假设锋自西向东移动,东就为锋前,西为锋后(边演示ppt边讲解)。
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在天气预报图上冷锋怎么表示呢?在我们日常的天气预报中,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就用简单天气符号来代表冷锋。(展示冷锋的符号)冷锋符号表示了锋线和锋的移动方向。横线代表的锋线,一对一对的齿状三角形的尖端代表锋的移动方向。冷锋的符号就像是鲨鱼锋利的牙齿,我们可以类比形象的记忆。
我们知道了冷锋的冷成过程,那么,冷锋在移动过程中会对经过的地区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就从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三个阶段来分析。(边播放冷锋过境的视频边讲解)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刚讲过的单一气团控制下和冷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来分析。
假设某城市,在冷锋过境前,该城市受暖气团控制,天气状况是什么?(生:晴朗)
冷锋过境时呢?(生:大风、降水等)
冷锋过境时,会产生雷雨大风天气。在我国的春季,北方地区由于空气湿度小,但由于冷锋两侧气压差很大,在冷锋向东移动的过程中,易产生大风天气,把西北地区的沙尘吹起,形成沙尘暴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地破坏。
那么,在冷锋过境后,该城市受什么气团的控制(生:冷气团)
在冷气团的控制之下,气温会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我们把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称为寒潮。寒潮是冷锋影响我国的典型的天气现象。
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分析了冷锋的形成过程以及冷锋过境时对天气产生的影响,以同样地方法,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暖锋的形成过程以及暖锋过境时对天气产生的影响。
我们知道冷锋是冷气团实力强大,主动向暖气团运动,那如果是暖气团实力强大,主动向冷气团运动,形成的锋叫什么锋呢?(生:暖锋)
是的,暖锋就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当暖气团想冷气团移动的过程中,暖气团比较轻在上方,冷气团比较重在下方,由于暖气团占主导,从上方压制着冷气团,冷气团势力小,无路可走的冷气团,只能在下方产生回旋。暖气团在主动爬升的过程中,爬升的坡度较冷气团较小,速度比较慢,在锋面上缓慢滑行的过程中到达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当水汽足够多时,便产生连续性的降水。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到,暖锋的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前,且由于暖锋的锋面坡度比冷锋小,所以暖气团在爬升过程中常常出现广阔的降水带。暖锋在天气图上我们也是用符号来代表,暖锋的符号与暖锋一样,代表了暖锋的移动方向和锋线。暖锋符号就像是馒头,我们可以说是暖馒头。
我们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分析一下,暖锋过境对当地的天气产生的影响,按照我们分析冷锋的思路来分析。假设A地现在受冷气团的控制,请同学们分析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A地的天气变化。(请一个同学起来分析,教师做出总结)
我们同学分析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对比总结一下冷暖锋,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之前学系的知识,填写冷暖锋对比的表格(呈现ppt表格,请同学回答教师用设置好的ppt填写)。
好,对比完冷锋暖锋过境前、时、后,还有准静止锋,准静止锋就是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是两者都不占上风的情况下形成的锋。锋面的坡度介于冷锋和暖锋之间。准静止锋形成的天气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锋上有明显的降水,如我国的华南准静止锋,大多数是由冷锋在南下的过程中,冷气团的温度升高,势力减弱,暖气团的温度增加,势力增强形成的,和慢行冷锋比较相似,只是锋面的坡度更小,降雨却更为宽广,降水强度较小而已。另一类是无明显降水的准静止锋,如昆明准静止锋,它是由于南下的冷空气被山脉阻挡,暖空气比较干燥且爬升缓慢造成的,暖空气一侧由于水汽不足,所以产生不了降雨,南下的冷空气如果流经潮湿的下垫面,就会受到下垫面的影响而含有一定的水汽,在沿山脉爬升的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连续性的降水。我国的华南、西南及天山的北侧,在冬半年常受这种准静止锋的影响。
在我国,受准静止锋影响的典型就是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地区长达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梅雨季节。我们简称为江淮准静止锋,它移动缓慢,且常常来回摆动,在摆动过程中使得阴雨天数增加,长达十天甚至半个月,一个月以上。我们说的黄梅时节家家雨,是江淮准静止锋作用的结果,每年夏初,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大陆上南下的冷空气交锋、对峙,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出现了一种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这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梅雨”。
今天我们学习了锋的三种类型,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的天气系统,其中,影响我国最主要的锋面系统是冷锋系统。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练习。(学生做完练习后,教师给予讲解)。
好,我再问一个问题:你们是怎么判断冷、暖锋呢? 我们判断冷锋和暖锋可以从1.根据符号判断、2.根据移动方向判断、3.根据雨区位置判断、4.冷气团箭头方向、5.锋面坡度、6.降水范围和符号等方面来区分。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学的内容,(边演示ppt边总结)。
第五篇: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环节
一、歌曲引入新课(幻灯片1~2)。
幻灯片1:观察屏幕上的图片,哪些和今天的课堂内容有关?
幻灯片2:欣赏海尔兄弟动画片主题曲。引入本节课堂的话题——天气与气候。
环节
二、天气的概念及与人类的关系(幻灯片3~8)。
幻灯片3~4:天气的概念以及表现形式。
幻灯片5:思考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幻灯片6~8:天气与气候概念的区别,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描述天气与气候的术语。
环节
三、天气预报(幻灯片9~23)。
幻灯片9:过渡与转折引入天气预报的概念。
幻灯片10~11:知识拓展——过去民间了解未来天气的主要依靠天气谚语,了解常见的天气谚语。并在11片转折提问,这样能正确预知未来的天气吗?引入天气预报的概念。
幻灯片12~15:获得天气预报信息的几种主要的形式:电视、广播、电话、报纸、网络。在15片引导学生阅读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内容。
幻灯片16~17:掌握几种主要的天气预报符号。
幻灯片18:学生活动,模拟电视城市天气预报过程。
幻灯片19~22:电视天气预报中卫星云图的识别。
幻灯片23:了解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
环节
四、我国的气候特点(幻灯片24~34)。
幻灯片24~25:为26片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提供知识铺垫。
幻灯片26:我国气候特点之一——气候类型多样。
幻灯片27:通过做练习、复习旧知识(气温与降水)来总结我国气候特点之二——季风气候显著。(问题答案:1.广州、2.北京、3.海口、4.武汉、5.哈尔滨。共同之处是气温高时降水多,季风气候显著)
幻灯片28~33:季风气候的成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其特点——高温期与多雨期同期,季风气候对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也有影响。
幻灯片34:我国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
五、知识小结(幻灯片35)。
环节
六、课堂练习(幻灯片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