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

时间:2019-05-15 06:3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

第一篇: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考纲要求】

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1)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2)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4)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6)国共政权对峙: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7)抗日战争:九--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8)解放战争: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原表述为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复习指导】

1.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更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注意这三条主线的交融与影响,准确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内容。

2.注意理清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等时间概念与近代化历程的关系。

3.本专题以近代化(现代化)史观为指导,整合中国近代史知识,揭示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学习时,应了解近代化(现代化)史观的基本内容,加深对专题内容的理解,提高复习效率。

4.近代化(现代化)史观认为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近代化的实质是实现社会的转型,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化为现代工业社会。

一、中国近代史前期(晚清、民初)1840——1919年

(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两次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背景:

①清朝开始衰落,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政治腐败、国防废弛、财政拮据、阶级矛盾激化。②工业革命的开展是西方列强由为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结果。③英国为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结果: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略。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背景:①鸦片战争及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未能满足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需求(为什么?);②西方列强的“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③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处于困境。

2.简况:1856年英国进攻广州,战争爆发,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叶名琛被俘,柏贵投降。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大沽,随后清政府先后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1859年6月,战争再起。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签定中英中法《天津条约》,规定:(略)。签定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规定:(略)。签定中俄《北京条约》,规定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共84万平方公里土地。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清统治集团内部分化出“洋务派”,洋务派开展的“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同时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形成。

二、鸦片战争后半个世纪的中国:1840—1894年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兴起的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的出现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2.准备:①洪秀全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②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撰写宗教理论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③冯云山到广西紫荆山发展信徒;④形成前期六人领导核心。3.前期斗争(1851—1856年):`①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②永安建制,初步建立了政权;③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都,正式建立政权;④1853—1856年,北伐、东征和西征,太平天国运动达到全盛;⑤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土地和产品分配办法(评价?)。

4.后期斗争(1856—1864年):①天京变乱;②重建领导核心;③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评价?);④安庆和天京的先后陷落。

5.特点:处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同时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把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发展到顶峰;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1.洋务派的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

2.洋务运动是指洋务派在19世纪60—90年代,先后以“师夷长技以自强”和“师夷长技以求富”为旗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建近代海防、创办近代教育的活动。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置,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并成为推动洋务运动开展的中央机构。1895年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3.洋务运动具体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机器制造局等。

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兴办的直接目的是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和运输的困难。主要有李鸿章和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造局。这些民用工业的特点是①机器生产;②采用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有商人投资入股,带有部分资本主义的性质。筹建近代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到80年代中,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创办近代教育: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4.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和近代工业生产方式,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推动了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为西学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瓦解;洋务运动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②洋务运动是清统治集团的自救运动,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不可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洋务运动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三)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的背景:

①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表现在: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开始分离。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商品化程度增强,传统手工业遭到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沦为剩余劳动力;欧美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生产方式也随之传入中国。这一切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原料、市场、劳动力和生产技术的条件。

②在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下,一些中国官僚地主和商人将剥削所得投资创办近代企业。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对民办企业也起了诱导作用。

2.产生情况: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区:沿海通商口岸一带;代表性企业:方举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的广东南海继昌隆巢丝厂、朱其昂的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3.影响:改变了中国近代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四)向西方学习思想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向西方学习思想的萌发:

① 1840年前后,林则徐在广东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还仿制西方战舰,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之后,魏源编写《海图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科技和政治制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受林则徐、魏源思想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的思想,成为60-90年代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

3.早期维新思想。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19世纪60年代以后从洋务派分化出以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主张推行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与外国“商战”。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未付诸行动,但为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背景:

①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迅速向帝国主义过渡,要求通过对外扩张进行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②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具有极强的对外扩张性,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③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并控制了朝鲜政局。④慈禧太后采取避战求和方针,不做战争准备。

2.简要战况: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半岛海面挑起战端。8月清被迫对日宣战。9月中清军在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中相继失利,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10月日军进攻辽东,制造旅顺大屠杀。1895年1月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日议和。3.结果: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规定①②③④略

4.失败原因:清统治的腐败和实行避战求和的方针;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欧美列强对日本侵华的纵容。5.影响:

①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洋务运动宣告破产,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资源、商品和投资市场,基本上完成了“大陆政策”

一、二期的目标,助长了日本扩大对外侵略的气焰。

③推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有利于帝国主义通过借款掌握中国经济命脉和控制清政府。

④在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世昌等壮烈殉国的精神和反割台斗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四、甲午战争后的中国:1895—1900年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5—1898年 1.原因:

① 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 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 洋务运动的破产使洋务派垄断近代工业和国内市场的局面被打破,出现“实业救国”的主张。

2.情况:1895—1898年间,中国出现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商办厂矿企业数和投资金额数均有很大的增加。主要是棉纺织业。

3.影响: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二)民族危机的加深

1.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①俄法英德的三次大借款;②获取铁路修筑权;③开设工厂;

④开设银行

2.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三)戊戌变法:(广义、狭义)

1.背景:

①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产生。

②甲午战败,清政府面临统治腐败、财政危机、连年灾患、阶级矛盾激化等严重问题,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③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迫切需要实行政治改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④早期维新思想逐渐形成为社会思潮,为维新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2.康有为、梁启超等实施维新变法的活动: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学说和中国儒家经典相结合

①撰写理论著作:康有为写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②创办报刊学堂:主要报刊有北京的《中外纪闻》,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主要学堂有长沙的时务学堂。③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论战焦点是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学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实质)

④组织政治团体:主要有1895年的北京强学会、上海强学会,1898年的保国会和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 ⑤上书光绪帝:1888年第一次上书,1895年“公车上书”,1897年第五次上书,1898年《上清帝第六书》。

3.百日维新:自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至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内容:

政治方面:广开言路,举荐人才,精简机构,取消旗人特权。

经济方面:设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务总局,奖励创新发明,改革财政,兴办邮政。

文教方面:废八股,设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创办学堂、报馆、学会、设译书局。

军队方面:建立新式军队,增添海军。

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传播,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政,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4.戊戌变法的失败:(1)失败原因:

①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破坏。(史实)②袁世凯的背叛和出卖

③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且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表现)④处于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列强不允许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2)历史教训: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②中国近代化路程漫长、坎坷。(3)历史意义:

①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运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殖民地化的企图。

②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为终极目标。它打击了中国封建势力,动摇了封建制度的基础,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③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开了中国社会风气之先。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背景: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1898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在“扶清灭洋”旗号下,势力迅速发展。1900年——控制京津地区,形成反帝斗争高潮。

2.简况:1900年6月,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组成联军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遭阻击,7月攻占天津,8月攻占北京。

3.结果: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规定①②③④⑤略。

4.影响: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六、二十世纪初的中国:1901年——1919年

(一)辛亥革命:(广义、狭义)20世纪初——1912年 1.背景:

①20世纪初,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新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使他们认识到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并未收到实效,统治危机更加严重。

③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大量传入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壮大。

④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创立兴中会、策划广州起义、流亡海外发展革命力量等)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2.革命进程:

A、辛亥革命的兴起:

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以上海和日本东京为中心,以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和孙中山等为代表人物。

②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国内的相继建立。主要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B、辛亥革命的发展:

①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基础、成立地点、成立大会内容、同盟会的性质、成立的意义。②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内容和核心,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③组织与保皇党(康有为等)的论战。中心是要不要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政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④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C、辛亥革命的高潮:

①发动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12日,文学社和共进会,熊秉坤和金兆龙。

②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以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元。③颁布《临时约法》。主权在民,保障民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性质和意义。

D、辛亥革命的失败: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接着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位,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3.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①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在于: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③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在于: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中国封建势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列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④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弱小和软弱性、妥协性,辛亥革命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改变。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是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二)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1.反袁斗争:

①袁世凯的黑暗统治:“善后大借款”、复辟帝制、签订“二十一条”。② 反袁斗争: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1915年参加护国运动。2.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①1917-1918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 ②1920-1922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③1924年发动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

(三)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912-1919年)1.出现的原因:

①辛亥革命扫除了我国一些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激发了投资的热情。

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特别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的运动,有力的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发展的表现:

①实业救国成为两大社会思潮之一,成立了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发展实业的团体,涌现出张謇,周学熙,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等一批著名实业家。

②厂矿和投资数有很大增长,其中以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其次为烟草,火柴,榨油和化工等行业。

3.影响:壮大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四)新文化运动:1915—1918—1919年 1.兴起的背景:

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主要社会思潮,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②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军阀统治,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③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2.兴起情况: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即《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和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序幕。蔡元培在北大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方针,《新青年》迁到北大,与北大一道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和活动基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概况:

①前期:1915-1918年

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评价:

a.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中国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历史作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科学的发展。

c.局限: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②后期:十月革命以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向西方学习开始转变为向俄国学习走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反思】

二、中国共产党斗争史(1919-1949年)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19—1923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1)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革命运动,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加之军阀之间不断混战,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3)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给中国人民指明解放道路。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斗争情况:

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至6月4日,以北京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力,采用游行示威和罢课的形式,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果遭到镇压和逮捕。

第二阶段:1919年6月5日至6月28日,以上海为中心,工人阶级为主力采用罢工、罢课、罢市的方式,运动波及全国。迫使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免除曹、章、陆三人职务,拒绝在巴黎和会和约上签字。4.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

(2)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3)在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向俄国学习,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2.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潮流。主要表现在:(1)发表文章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出版中文版《共产党宣言》。

(2)与反马克思主义者进行论战。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与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3)有计划的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办适合工人的通俗理论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办补习学校和识字班,组织“五一”纪念活动。

(4)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华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壮大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潮流,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3)干部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8个)(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

2.中共一大: 1921.7.23,上海-嘉兴南湖 主要内容;(1)通过党的纲领(2)规定党的中心工作(3)成立中央局 意义:(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中共二大: 1922.7,上海 内容;(1)分析当时中国国情(2)制定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3)决定加入共产国际。意义:中共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二、开展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这一时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称为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时期。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

①20世纪初“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国共两党在这一阶段主要的斗争目标。

②国共两党在过去斗争的教训中都认识到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建立统一战线。③共产国际努力促成国共合作,指示中共召开三大,作出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和方针。2.实现: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广州)

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国内各民族平等的主张和实行“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的政策。由于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因此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②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是一种党内合作的形式)。

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

(二)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的发展

1.五卅运动掀起全国反帝爱国斗争的高潮;

2.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举办和农民运动的开展(毛泽东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组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根据地。

(三)北伐战争的进行

1.时间:1926.7——1927.7 ;

2.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4.成果: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主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1国民政府迁往武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湘鄂赣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大革命局部失败;

2.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后失败。3.失败原因:

①客观方面: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镇压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主观方面:中共缺乏斗争经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和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4.大革命教训: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力量和革命领导权。

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927-1937年,这一时期称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称为工农武装割据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十年内战时期。

(一)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

1.发动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南昌起义,后转战湘南和海陆丰。

意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召开“八七会议”: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①实践斗争: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领导经济建设。②理论研究:撰写《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要素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意义: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①到1930年夏,在全国十多个省建立了大小十多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十万人。②在毛泽东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指导下,连续粉碎了敌人三次大规模“围剿”。③1931年冬在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

(三)红军的长征:1934.10-1935.10-1936..10 1.长征的原因: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以王明、博古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掌握了党中央领导权,反对和排斥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领导权;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李德和博古 犯了冒险主义错误,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受严重损失。2.遵义会议的召开:1935.1 内容:①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②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会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军事领导小组)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最高领导地位,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完成长征。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会师,长征最后胜利结束。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长征精神,推动了革命的不断发展; ③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南方转移到了北方,开创了抗日救国斗争新局面。

四、进行抗日战争:1937-1945,这一时期称为抗日战争时期,也称八年抗战。(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背景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成为最富有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国家;

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使日本政局法西斯化。为转嫁危机,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占有了东北三省,并控制了华北地区; ③中国内战不断,为日本侵略提供了有利条件。2.侵略情况:

①1937年7月7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进占北平、天津;同年8月13日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12月攻陷南京。此后先后攻占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②在占领区制造南京大屠杀,成立“七三一部队”,用活人做细菌实验,研究细菌战,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合作的条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中共从民族大义出发,放弃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2.情况:国共两党达成协议、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为陕甘宁边区,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

3、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三)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

1.抗战前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官兵(姚子青、谢晋元为代表)英勇奋战,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在徐州会战中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但由于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丧师失地。

2.抗战后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坚持抗战,1942年还派远征军赴缅甸同日军作战,救出了被围英军并确保了滇缅公路,1945年在英美军队的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中共的抗日斗争

1.与国民党达成两党协议,促成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聂荣臻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

3.取得平型关战役(林彪)、百团大战(彭德怀)等重大胜利,取得反“扫荡”的胜利。4.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首次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建立。

5.召开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作了重要准备,七大规定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五、进行解放战争:1945~1949年。这一时期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8~1946.6 1.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但未解决军队和人民政权地位问题。2.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二)进行解放战争:1946.6~1949.4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8,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主力决战和胜利阶段:1948.9~1949.4,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敌军主力,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三)实行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四)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 1.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①内容:

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工作中心是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的政治、经济、外交的基本政策和中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告诫共产党人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②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对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2.1949.3河北西柏坡追歼残敌,解放全国领土 3.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规定了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为建国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4.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性质和各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

②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意义:①为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组织准备工作;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既是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最高权力机构;又是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因而标志着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建立。【教学反思】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复习线索

--

复习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两次鸦片战争------------------------1. 1839年3月,林则徐在广州下令虎门海滩硝烟。2. 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3. 1842年8月,英军攻至南京,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南京条约》。4. 《南京条约》:(1)割让香港岛

(2)赔款2100万元“商欠和战争赔款”

(3)开放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商定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了严重破坏。从此,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5. 1856年10月,英法等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6. 1858年,英法及俄国、美国分别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天津条约》。7. 《天津条约》:

(1)开放琼州、汕头、九江、江宁、汉口、镇江、烟台、营口、淡水、台湾(2)规定了更多特权和战争赔款

8.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天津,火烧圆明园。英、法、俄三国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北京条约》。9.《北京条约》:

(1)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2)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3)割九龙给英国

(4)对英、法战争赔款增加到各800万两白银。

10.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先后从中国割去15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太平天国运动------------------------11.1853年,以洪秀全为领导的太平军攻占南京,以此作为太平天国都城,改号为“天京”。12.太平天国依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思想”建立了《天朝田亩制度》。13.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

14.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洋务运动-------------------------15.19世纪60年代,要挽救危局必须“师夷长计”。洋务运动兴起。16.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17.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只学技术,不学制度。------------------------中日甲午战争-----------------------18.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甲午战争爆发。19.1859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20.《马关条约》

(1)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给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3)开设重庆等4处为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维新变法-------------------------21.1890年,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宣传变法维新 22.1898年6月11日年光绪皇帝下令正式实行变法。

23.9月21日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捕杀维新志士。变法失败---------------------------义和团--------------------------24.19世纪末,山东、河南、直隶一带的民众举起“扶清灭洋”旗帜,掀起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5.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八国联军发动对华战争。26.1901年9月,列强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向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付清,本息合计达10亿两左右(2)拆除大沽炮台

(3)禁止中国人民一切形式的反帝斗争(4)划定使馆区并由各国驻兵保护

《辛丑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亥革命-------------------------27.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宣告成立,推举孙中山担任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革命党人将其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

28.1911年10月,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

29.1911年12月,起义各省代表齐集南京,一致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并组建临时政府,中华民国宣告成立。30.南京政府成立后,参议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2)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3)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4)参议院由行使立法权、弹劾总统权。(5)确立了新国家为共和国的性质.31.1912年2月12日,溥仪皇帝宣布退位,清朝统治随之结束。从此,中国历时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袁世凯--------------------------3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6年,袁世凯自任“中华帝国”的“皇帝”。宣布该年为“洪宪”元年

33.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实际上要把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袁世凯全部接受。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1)要求中国承认日本从德国手中获取的山东权益(2)中国应允日本在“南满及东部蒙古享有优越地位”(3)中国中央政府由日本人充当政治、财政、军事顾问(4)中国须将“必要地方”之警察作为中日合办。(5)中国一定数量的军械由日本采办。

--------------------------军阀割据-------------------------军阀派系 代表人物 所投靠的帝国主义国家 直系 冯国璋 曹锟 吴佩孚 美、英 皖系 段祺瑞 孙传芳 日本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滇系 唐继尧 美、英 桂系 陆荣廷 美、英

--------------------------五四运动-------------------------34.1915年,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出了“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5.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场革命对中国产生深刻的影响。36.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北京高校学生拥向天安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的建立---------------------37.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随后,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都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38.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章程,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39.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40.“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出任校长,共产党员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41.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与世长辞。孙中山的逝世,是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42.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高举“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旗帜,出师北伐。主要进攻目标: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

43.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江浙财阀和帮会势力支持下,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4.7月15日,汪精卫正式宣布与中国共产党决裂。

45.张学良“东北易帜”表示投靠蒋介石后,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十年内战-------------------------46.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军在南昌起义。

47.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第一块革命根据地。48.1930年夏天,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红军主力打到10万人。

49.1933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因“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政策失败。1934年10月。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50.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判了当时的军事领导人的严重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51.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长征顺利结束。--------------------------抗日烽火---------------------------52.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向沈阳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53.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数千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八一宣言)”“反对华北自治”的口号,游行示威。此后,学生纷纷组织南下宣传团,到农村、工厂、军队中宣传抗日

54.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极力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反遭蒋介石斥责。为逼蒋抗日,12二日清晨,张、杨二人,扣留蒋介石及其他军政要员,进行“兵谏”。这就是“西安事变”。

55.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蒋介石被迫答应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开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6.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日军投入20多万兵力,中国参战军队约70万。双方战斗了近3个月,毙伤日军5万多人。粉碎了日本“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57.上海失守后,南京沦陷。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全城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血腥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耻大辱。58.1937年8月,西北地区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各省的红军主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新编第四路军。

59.1940年3月,以汪精卫为头子的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60.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动员100多个团的兵力,组织了“百团大战” 61.18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举行了受降仪式。

6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解放战争---------------------------63.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为争取民主和平,飞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64.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30万兵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65.1948年,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新中国成立---------------------------6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召开。(1)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当选副主席。(3)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新中国首都,并改名为北京(4)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5)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中华民族从此走上独立、统一的道路。

67.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68.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69.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70.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6年 西藏自治区成立。

71.1959年—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困难时期。也叫做“三年自然灾害”。--------------------------十年**---------------------------72.1966年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估计,毛泽东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73.随着“文革”的深入,林彪野心膨胀,企图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在阴谋败露后仓皇逃出,机毁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74.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四人帮” 加紧篡党夺权。10月,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和叶剑英等人采取紧急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66—76)**。

--------------------------改革开放---------------------------75.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D革开放。(3)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标志着我国的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7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它知识要点---------------------------76.两弹一星指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为代表的核工业和航天工业。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科技人员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邓稼先、钱学森是他们的杰出代表。77.1930年初,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鲁迅、矛盾、田汉等先后担任左联领导。

78.1931年,左联青年作家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及与左联有密切工作联系的青年作家李伟森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秘密处决。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复习重点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本章重点]: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教训。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章重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教训;

2、洋务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

3、戊戌维新运动意义和失败原因、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本章重点]:

1、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失败原因、教训。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本章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意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点]:

1、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2、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连续出现 “左”倾错误的原因;

3、遵义会议的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章重点]

1、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2、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本章重点]

1、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本章重点]

1、过渡时期总路线内涵;

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3、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P16;11;13-14)(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说第一个任务为第二个任务创造了前提?(P17-18)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这两大任务既存在着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P21;22;27)

承认朝鲜为“独立”国实际为日本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属岛屿和彭湖列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并可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日本人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设厂制造,产品依进口货纳税,免征其它杂税,并可在内地设栈寄放;日本以占领威海卫保证赔款兑现和条约落实。

4、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P35)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5、《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P43)。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制定的带有施政纲领性质的文献,要求在中国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进行一些上层建筑的改革,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反对封建制度,改造中国,虽然未得到实行,但是它毕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救国方案,为以后的革命斗争,提供启示和借鉴。

6、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P47)

(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7、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P48)

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第四,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8、戊戌变法时期颁布的政令主要有哪些内容?(P52-53)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农会,注重发展农业,提倡西法垦殖;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等。

军事方面: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筹设武备学堂等。

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设译书局,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等。

9、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P53-54)

这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仍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运动是严重民族危机下的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变法运动更是一场学习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

10、清末新政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第一,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第二,裁撤绿营,建立新军;第三,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第四,废科举,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P58)

11、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P60-61)

12、简述二十世纪初年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意义是: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

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由于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革命派未能对中国民主革命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完全正确的回答。第一,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第二,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

第三.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P62-64)

13、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主体,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P66)

1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P67)

15、在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学:狭义指自然科学,广义指社会科学。(P98)

16、简述十月革命是如何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P101-102)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民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17、试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特点:

⑴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⑵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与希望,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⑴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⑵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总之,正如毛泽东指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P114-115)18、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P134)

19、西安事变。

1936年蒋介石虽然调整了内外政策,但是对日本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12月初,蒋介石飞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地区的红军。张学良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与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与张、杨以及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的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P146)

20、列举历史事实说明,国民党与抗日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1937.7.7-1938.10,日本进攻,中国防御,与日本正面作战的基本是国民党军队。国民党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系列大会战,其中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大胜日军,其余的会战基本失败。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P149-151)

2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

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原因:(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copyright e21cn

基本经验:(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P166-167)22、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的意义如何?

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P171-172)

23、简述《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1)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2)关于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3)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4)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P189)

2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P191-193)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南京条约:

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割香港岛给英国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危害:

社会性质的变化。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马关条约: 1895年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 二万万两

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

危害:

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总之,《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美国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亚太战争后。中美望厦条约:1944 《望厦条约》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还扩大了侵略权益。如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

中美《望厦条约》是比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及其附件更细致更完备的不平等条约。它是加在中国身上的又一道更为沉重的枷锁,并成为尔后中法《黄埔条约》及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中美天津条约》,是1858年(咸丰八年)6月18日清朝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与《中俄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构成了《天津条约》的主体。

《中美天津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在该条约的签订过程中,美国利用英、法武装侵略给清政府造成的困境,不费一兵一卒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侵略要求。通过这个条约,美国获得了远比《望厦条约》更广泛的侵略权益,同时以周详严密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坐享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攫取的一切特权。《中美天津条约》既是美国对中国主权进行粗暴践踏的历史罪证,也是美国推行合作侵华政策的典型产物。

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19世纪列强为什么没有实现对中国的瓜分?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 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目的: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冰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企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校分庐抗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60——90年代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中国最初向西方学习,学习什么?

《天朝田亩制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内容)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内容)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辛亥革命为什么爆发: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烈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壮大

清王朝为什么崩溃: 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三民主义学说:

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 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局限: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给了他们可乘之机。

二 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

局限: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使人民民主权利得到真正保证。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社会革命: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群众的理论武器。

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三权分立——国务总理 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论文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一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反帝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应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在民生主义中,概括为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这个三民主义与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国民大革命 失败的原因:

客观: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主观: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中国共产党如何探索革命新道路?

一 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汉口八七会议(清算右倾,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选出瞿秋白为首中央临时政治局)——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 27.8.1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9.9 秋收起义 12/11广州起义

二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以农村为工作重心,到农村去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28/10《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2)28/11《井冈山的斗争》(3)30/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 1930-1932四次反围剿胜利

1928年毛泽东井冈山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29年,第二个

1931年,和邓子恢 制定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办法: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中国共产党 就在中国历史上制定了可以付诸实践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三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2土地革命严重挫折

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长征(34年10月)1 遵义会议 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A、内容:(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B、意义:

1、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2、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3、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结束的标志:会宁会师 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认真贯彻实现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战和争取胜利的坚强阵地。A.三三制的民主政权的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阶级阶层。B.土地改革的政策: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他们的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C.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以及中间势力: 发展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争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鼓励顽固势力(地主大资产阶级)

抗战胜利后中国存在哪几种建国方案?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民族资产阶级方案: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为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而奋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为什么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

如何看待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事实?

下载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P16;11;13-14)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复习题目总结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复习题目 第一章 1、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可以理解为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 3PL),是指提供物流服务的经营者是由货物的提供方和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试卷2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 )A.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 B.达到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 D.提出了......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摘要2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摘要、 辨析题 1,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根源是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得到充分发展 错误。 因为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

    中考中国近代史复习专题资料

    中考中国近代史复习专题资料 考点1:侵略与反抗 一、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硝烟 (1)背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 (2)过程:1839、6,缉拿烟贩,缴获鸦片110多万千克,在广州......

    中国近代史重点复习(五篇模版)

    中国近代史重点复习1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1-5章复习

    中国近代史纲要1-5复习第一章 1.外国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一)军事侵略 首先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1840年英国发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范围-1-2016.6.10

    2015-2016第2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如何理解清朝是中国专制社会的顶峰,却依然无法抵挡西方列强的侵略?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近代中国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