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1-5章复习
中国近代史纲要1-5复习
第一章
1.外国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一)军事侵略
首先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中俄《瑗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签订《中法新约》。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与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
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大片领土。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勒索巨额赔款。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侵华战争中,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
(二)政治控制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天津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中国政府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无权干涉。中国海关的高级职员全部由外国人充任。
(三)经济掠夺
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一,是形成了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二,是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以还赔款,并以关税、盐税担保。三,是在中国设立银行,使之成为对华输出资本的枢纽。四,是控制中国近代的交通运输业。五,是给中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四)文化渗透
外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诬蔑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2.怎样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一)主要矛盾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到主要矛盾。三是当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近百年来不屈不挠的英勇战斗,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前进。
3.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进行反侵略斗争的?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的斗争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便掀起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1884年中法战争时期,香港的中国造船工人和码头工人举行罢工,拒修法国舰艇,拒送法货,商人也举行罢市。台湾人民也曾多次反抗侵略者。1900年义和团和部分清军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在外国列强侵略面前,清政府的爱国官兵也同全国人民一道英勇抗击侵略者。鸦片战争开始后,清朝的许多爱国官兵英勇奋战,拼死抵抗。近代中国人民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士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永不灭亡。
4.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腐朽的清王朝统治者为了自身的权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总是把防止人民的反抗放在首位,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危及自身的统治,宣扬“防民甚于防寇”,压制、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导致反侵略失败。甚至在反侵略斗争取得一定胜利的时候,腐败的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力主避战求和,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而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局面没有改变,经济总量较小,工业技术落后,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没有改变这种局面,必然导致被动挨打。经济技术的落后,又使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列强。
第二章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一个新旧交替时代的一场伟大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所消耗的战费、战争赔款都摊派给各省负担,其结果便层层转嫁给农民。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发生前十年,正是全国自然灾害频发时期,大量灾民流离失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第三,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交易。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既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腐化现象的滋生。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 性质: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当时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内忧外患一起袭来,面对统治危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自救”活动。洋务派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其目的首先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同时,也是为了加强海防、边防,抵御外国侵略。
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自身的缺陷限制了它的发展,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目的是要维持行将毁灭的清朝封建统治。然而新的生产力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是不能相容的,洋务派只注重西法练兵和办企业,而不去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只是在封建制度的母体上,嫁接西方近代生产技术的枝芽,其结果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第二,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洋务派官员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利炮”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西方列强表面上积极扶植洋务派,实际上是要以此为手段,巩固并扩大其在华特权,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洋务派仰仗西方列强来达到“求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造出的武器不少质量低劣。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冲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局限,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第四,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却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原因和教训:戊戌维新远东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而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君主立宪制,让资产阶级及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政权。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却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维新派提倡学习西方,但却仍要借古代圣贤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维新派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一直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第三,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朝气,表达了这一新兴阶级的政治追求。
第三章
1.如何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民族主义的纲领的提出,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清朝统治者,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利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的提出,为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一套建国方案。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基本方案是:在革命胜利后,所有的土地所有者均要向国家申报自己的土地数目,由国家核定地价,按地价征税,土地价格上涨之后,收入增加部分应当归国家所有,为国民共享。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3.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匣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第三,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第四,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的精神解放。第五,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4.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第二,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第三,没有建立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遭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救不了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5.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捍卫辛亥革命果实进行了哪些斗争?
第四章
1.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第一,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第二,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壮大起来。第三,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五四运动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吧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第二,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了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3.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第五章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第二,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潮准备了条件。长征结束后,随中央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了。第三,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这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第四,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民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第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即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总之,红军长征的胜利,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纲要1-4章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上编综述及第一章
单选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标志是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洋务运动
D中华民国建立
3、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5、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中英《南京条约》
B 中英《北京条约》
C 中日《马关条约》 D《中法新约》
6、近代中国,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太平天国起义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义和团运动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7、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中国的实力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义和团运动
8、以下哪个人物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林则徐
B魏源
C郑观应
D康有为
9、较早通过翻译西方著作向国人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的学者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严复
10、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
A康有为
B严复
C孙中山
D梁启超
11、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A主权不完整
B领土被割占
C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12、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3、在下列不平等条件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内容的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14、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军备落后 B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C道光帝犹豫不决 D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15、下列哪一个条约并非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定的?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16、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
A.商品市场
B.原料产地
C.劳动力市场
D.殖民地
17、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 A先于中国资产阶级
B晚于中国资产阶级
C同时于中国资产阶级
D几乎同时于中国资产阶级
18、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
A是完全对立、坚决反对的B是完全依赖、坚决追随的 C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D只反对本国封建主义,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19、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20、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要出发点是
A.反对贪官污吏
B.发展资本主义
C.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D.争取民主
21、割占我国九龙半岛南端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马关条约》 22、1898年把我国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23、火烧圆明园的侵略军是
A.鸦片战争时的英军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英法联军 C.甲午战争时的日军
D.八国联军
24、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的英国人是
A.普鲁斯
B.赫德
C.金登干
D.李提摩太
25、在中法战争期间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爱国将领是 A.关天培
B.陈化成C.冯子材
D.邓世昌
26、在甲午战争中英勇殉国的爱国将领是
A.关天培
B.陈化成C.邓世昌
D.海龄
27、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B.清朝政府的顽强抵抗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世界舆论的反对
28、“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哪一篇著作?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夷情备采》
D.《筹海篇》
29、哪一次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中国人开始普遍有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战争后
多选题
1、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A民族独立
B人民解放
C国家富强
D人民共同富裕
3、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什么手段对中国进行侵略? 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4、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军事侵略的主要表现为 A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B侵占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C勒索赔款,抢夺财富
D控制中国内政、外交
5、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手段包括
A划分势力范围,侵占领土
B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C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扶植、收买代理人
6、近代中国,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是
A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B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D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7、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在
A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B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C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D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8、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当时的实力弱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帝国主义过于强大 D经济技术落后
9、鸦片战争后新产生的阶级有
A工人阶级
B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地主阶级
10、近代以来,许多知识分子提出一些救国的新思想,意图唤醒国人,如: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C与西方“商战”的主张
D“振兴中华”
11、近代以来列强没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在于
A列强不想瓜分中国
B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清政府的顽强反抗
12、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13、割占我国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有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北京条约》
C.中日《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是非判断题
1、孙中山在《救亡决论》中提出“救亡”的口号。
2、王韬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中主张与西方国家“商战”。
3、严复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4、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主要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
5、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
6、只有通过革命获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7、近代中国诞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8、近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9、近代中国的半封建化主要指中国丧失了部分主权。
10、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主要指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11、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能够比较典型反映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特点的是:
A《资政新篇》
B《万大洪告示》
C《劝世良言》
D《天朝田亩制度》
2、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天京事变
B石达开西征
C李开芳北伐
D天京陷落
3、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领导层的腐败
B领导层的内讧
C以宗教组织发动群众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4、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外敦和好
D全盘西化
5、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A戊戌政变
B北洋水师的覆灭
C中法战争的“不败而败”
D福建水师的覆灭
6、维新派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建立
A民主共和制度
B君主立宪制
C开明君主专制
D汉族皇帝的新王朝
7、最早向中国介绍西方进化论的是
A严复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8、清末倡议变法的维新派领袖是
A康有为
B谭嗣同
C康光仁
D梁启超
9、太平天国政权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
A全盘否定
B全盘接受
C先全盘否定后来保留其封建纲常
D先全盘否定后全盘接受
10、洋务运动最先从哪入手的?
A兴办民用企业
B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C建立新式海陆军
D兴办军工企业
11、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者是
A韦昌辉
B石达开
C洪秀全
D杨秀清
12、太平天国定都于何处?
A.广州
B.武汉
C.南京
D.天津
13、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太平天国和捻军
14、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哪一支舰队?
A.福建水师
B.广东水师
C.北洋水师
D.南洋水师
15、维新派代表了哪一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地主阶级
16、在维新派推动下实行“戊戌变法”的清帝是
A.咸丰皇帝
B.同治皇帝
C.光绪皇帝
D.宣统皇帝
二、多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文告有
A《天朝田亩制度》
B《万大洪告示》
C《劝世良言》
D《资政新篇》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领导阶层的内部分裂
C清政府的全力镇压
D外国列强支持清政府
3、洋务运动的事业包括
A兴办近代军工企业
B兴办近代民用企业
C建立新式海陆军
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B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C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D洋务运动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5、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议题包括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C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
D要不要兴西学
6、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B对列强抱有幻想
C光绪皇帝太软弱
D局限于官僚士大夫,脱离了人民群众
7、近代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是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维新运动 D洋务运动
8、下列人物中,属于洋务派地方代表的有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林则徐 D奕訢
9、卷入天京事变的太平天国领导人有
A.东王杨秀清
B.北王韦昌辉
C.干王洪仁玕
D.翼王石达开
10、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郑观应
11、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有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金陵机器局
D.福州船政局
12、洋务民用企业有
A.开平矿务局
B.上海机器织布局
C.福州船政局
D.天津电报局
13、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冯桂芬
D.谭嗣同
14、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哪些问题?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民共主 C.要不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15、戊戌维新运动具有哪些性质?
A.爱国救亡运动
B.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C.思想启蒙运动
D.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变革运动
三、判断题
1、中国近代最早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方案是《资政新篇》。
2、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起义特色的是《天朝田亩制度》。
3、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
4、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
5、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6、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中法战争中清政府的“不败而败”。
7、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的资本主义制度。
8、维新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9、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是《资政新篇》。
第三章
一、单选题
1、科举制是清政府在下列哪次活动中废除的?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预备仿行宪政”
2、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是
A资产阶级工商业者
B华侨
C会党
D留学生为骨干的青年知识分子
3、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共同纲领》
D《建国方略》
5、辛亥革命与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不能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
B列强的敌视和反对
C没有自己的纲领
D没有一个自己的政党
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严复翻译《天演论》 B 孙中山创立《民报》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7、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仿效欧美政体 B发展资本主义 C延续清政府的统治 D缓和阶级矛盾
8、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华兴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9、热情讴歌革命的文章《革命军》的作者是
A.章炳麟
B.邹容
C.陈天华
D.孙中山
10、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民丛报》 11、1911年4月在广州发生的起义所以被称为“黄花岗起义”是因为 A起义是在黄花岗发动的B起义军去进攻设在黄花岗的清军要塞 C起义中牺牲的烈士后被葬在黄花岗
D起义是在黄花岗失败的
12、袁世凯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后,孙中山发动了 A.护国运动
B.“二次革命”
C.护法运动
D.中华革命党的起义
13、为了让对方支持他复辟帝制,袁世凯与哪个国家签定严重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14、1917年悍然拥立废帝溥仪,复辟清朝的封建军阀是 A.袁世凯
B.张勋
C.段祺瑞
D.张作霖
15、组织“护国军”,发起护国运动的人是
A.孙中山
B.黄兴
C.蔡锷
D.宋教仁
二、多选题
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
A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D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过于强大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
A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B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
C给中国人带来了一次思想的解放
D促使了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粹主义
D民生主义
4、发生在辛亥革命期间的起义有
A金田起义
B武昌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南昌起义
5、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与改良派争论的议题包括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废除科举制度
D要不要社会革命
6、下列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人物有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秋瑾
D黄兴
7、下列运动中,孙中山亲自参加或领导的是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法运动 D护国运动 8、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包括下列哪些?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强学会
9、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主要围绕下列哪些问题?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废除科举制度
D.要不要社会革命
10、筹划武昌起义的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共进会
D.文学社
三、判断题
1、科举制废除于洋务运动时期。
2、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谭嗣同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革命者。
4、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
5、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革命党的妥协退让和袁世凯的势力强大。
6、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的。
7、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第四章
一、单选题
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A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B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C民主与科学
D民主与法制
2、宣传新文化的主要刊物是
A《新青年》
B《共产党》
C《民国日报》
D《工人月刊》
3、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A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D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的发表
4、“问题与主义”争论的双方主要人物是
A陈独秀与胡适
B李大钊与张东荪
C李大钊与梁启超
D李大钊与胡适
5、中国共产党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方法做出正式决定的是在哪次会议上?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6、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二大”
D中共“三大”
7、中共创立时的领导人是
A李达
B张国焘
C毛泽东
D陈独秀
8、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新文学运动 B民主、民权运动 C反封建礼教的运动 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
9、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哪一时期?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0、大革命开始时的革命根据地在何处?
A.湖南
B.广东
C.广西
D.江西
11、大革命中哪一城市的工人阶级接连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A天津
B武汉
C广州
D上海
二、多选题
1、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下列哪些军阀? A孙传芳
B张作霖
C段祺瑞
D吴佩孚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A列强对蒋介石集团的支持
B蒋介石、汪精卫等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C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共产党没有发动工农群众
3、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有
A梁启超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包括 A平均地权
B联俄
C联共
D扶助农工
5、大革命中革命政府收回了哪些地方的英租界? A.汉口
B.天津
C.广州
D.九江
6、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
A.自由
B.民主
C.创新
D.科学
7、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有
A.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B.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8、迫于五四运动中人民群众的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罢免了哪些官吏的职务? A.梁士诒
B.曹汝霖
C.章宗祥
D.陆宗舆
9、在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中宣扬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 A.胡适
B.黄凌霜
C.区声白
D.张东荪
10、作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经济基础的国家垄断资本的首要人物包括 A.蒋介石
B.宋子文
C.孔祥熙
D.陈立夫
三、判断题
1、北洋军阀是在清末由袁世凯一手培植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
2、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三大政策”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中共“一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4、中共建党之初主要成员是工人。
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其主体是知识分子。
8、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中共二大的召开。
9、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的。
10、大革命后期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P16;11;13-14)(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说第一个任务为第二个任务创造了前提?(P17-18)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这两大任务既存在着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P21;22;27)
承认朝鲜为“独立”国实际为日本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属岛屿和彭湖列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并可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日本人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设厂制造,产品依进口货纳税,免征其它杂税,并可在内地设栈寄放;日本以占领威海卫保证赔款兑现和条约落实。
4、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P35)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5、《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P43)。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制定的带有施政纲领性质的文献,要求在中国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进行一些上层建筑的改革,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反对封建制度,改造中国,虽然未得到实行,但是它毕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救国方案,为以后的革命斗争,提供启示和借鉴。
6、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P47)
(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7、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P48)
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第四,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8、戊戌变法时期颁布的政令主要有哪些内容?(P52-53)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农会,注重发展农业,提倡西法垦殖;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等。
军事方面: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筹设武备学堂等。
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设译书局,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等。
9、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P53-54)
这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仍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运动是严重民族危机下的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变法运动更是一场学习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
10、清末新政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第一,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第二,裁撤绿营,建立新军;第三,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第四,废科举,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P58)
11、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P60-61)
12、简述二十世纪初年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意义是: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
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由于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革命派未能对中国民主革命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完全正确的回答。第一,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第二,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
第三.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P62-64)
13、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主体,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P66)
1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P67)
15、在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学:狭义指自然科学,广义指社会科学。(P98)
16、简述十月革命是如何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P101-102)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民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17、试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特点:
⑴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⑵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与希望,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⑴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⑵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总之,正如毛泽东指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P114-115)18、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P134)
19、西安事变。
1936年蒋介石虽然调整了内外政策,但是对日本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12月初,蒋介石飞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地区的红军。张学良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与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与张、杨以及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的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P146)
20、列举历史事实说明,国民党与抗日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1937.7.7-1938.10,日本进攻,中国防御,与日本正面作战的基本是国民党军队。国民党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系列大会战,其中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大胜日军,其余的会战基本失败。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P149-151)
2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
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原因:(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copyright e21cn
基本经验:(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P166-167)22、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的意义如何?
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P171-172)
23、简述《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1)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2)关于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3)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4)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P189)
2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P191-193)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南京条约:
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割香港岛给英国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危害:
社会性质的变化。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马关条约: 1895年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 二万万两
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
危害:
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总之,《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美国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亚太战争后。中美望厦条约:1944 《望厦条约》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还扩大了侵略权益。如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
中美《望厦条约》是比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及其附件更细致更完备的不平等条约。它是加在中国身上的又一道更为沉重的枷锁,并成为尔后中法《黄埔条约》及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中美天津条约》,是1858年(咸丰八年)6月18日清朝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与《中俄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构成了《天津条约》的主体。
《中美天津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在该条约的签订过程中,美国利用英、法武装侵略给清政府造成的困境,不费一兵一卒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侵略要求。通过这个条约,美国获得了远比《望厦条约》更广泛的侵略权益,同时以周详严密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坐享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攫取的一切特权。《中美天津条约》既是美国对中国主权进行粗暴践踏的历史罪证,也是美国推行合作侵华政策的典型产物。
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19世纪列强为什么没有实现对中国的瓜分?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 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目的: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冰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企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校分庐抗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60——90年代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中国最初向西方学习,学习什么?
《天朝田亩制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内容)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内容)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辛亥革命为什么爆发: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烈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壮大
清王朝为什么崩溃: 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三民主义学说:
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 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局限: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给了他们可乘之机。
二 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
局限: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使人民民主权利得到真正保证。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社会革命: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群众的理论武器。
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三权分立——国务总理 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论文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一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反帝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应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在民生主义中,概括为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这个三民主义与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国民大革命 失败的原因:
客观: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主观: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中国共产党如何探索革命新道路?
一 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汉口八七会议(清算右倾,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选出瞿秋白为首中央临时政治局)——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 27.8.1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9.9 秋收起义 12/11广州起义
二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以农村为工作重心,到农村去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28/10《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2)28/11《井冈山的斗争》(3)30/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 1930-1932四次反围剿胜利
1928年毛泽东井冈山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29年,第二个
1931年,和邓子恢 制定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办法: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中国共产党 就在中国历史上制定了可以付诸实践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三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2土地革命严重挫折
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长征(34年10月)1 遵义会议 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A、内容:(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B、意义:
1、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2、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3、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结束的标志:会宁会师 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认真贯彻实现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战和争取胜利的坚强阵地。A.三三制的民主政权的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阶级阶层。B.土地改革的政策: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他们的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C.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以及中间势力: 发展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争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鼓励顽固势力(地主大资产阶级)
抗战胜利后中国存在哪几种建国方案?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民族资产阶级方案: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为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而奋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为什么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
如何看待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事实?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P16;11;13-14)(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基本特征。,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说第一个任务为第二个任务创造了前提?(P17-18)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这两大任务既存在着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P21;22;27)
承认朝鲜为“独立”国实际为日本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属岛屿和彭湖列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并可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日本人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设厂制造,产品依进口货纳税,免征其它杂税,并可在内地设栈寄放;日本以占领威海卫保证赔款兑现和条约落实。
4、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P35)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5、《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P43)。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制定的带有施政纲领性质的文献,要求在中国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进行一些上层建筑的改革,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反对封建制度,改造中国,虽然未得到实行,但是它毕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救国方案,为以后的革命斗争,提供启示和借鉴。
6、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P47)
(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7、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P48)
第一,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第三,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第四,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8、戊戌变法时期颁布的政令主要有哪些内容?(P52-53)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农会,注重发展农业,提倡西法垦殖;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等。军事方面: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筹设武备学堂等。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设译书局,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等。
9、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P53-54)这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仍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运动是严重民族危机下的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变法运动更是一场学习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
10、清末新政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第一,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第二,裁撤绿营,建立新军;第三,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第四,废科举,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P58)
11、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P60-61)
12、简述二十世纪初年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意义是: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
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由于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革命派未能对中国民主革命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完全正确的回答。第一,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第二,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
第三.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P62-64)
13、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主体,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P66)
1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P67)
15、在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学:狭义指自然科学,广义指社会科学。(P98)
16、简述十月革命是如何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P101-102)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民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中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17、试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⑴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⑵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与希望,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⑴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⑵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总之,正如毛泽东指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P114-115)18、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P134)
19、西安事变。
1936年蒋介石虽然调整了内外政策,但是对日本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12月初,蒋介石飞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地区的红军。张学良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与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与张、杨以及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的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P146)20、列举历史事实说明,国民党与抗日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1937.7.7-1938.10,日本进攻,中国防御,与日本正面作战的基本是国民党军队。国民党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系列大会战,其中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大胜日军,其余的会战基本失败。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P149-151)
2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
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原因:(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基本经验:(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P166-167)22、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的意义如何? 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P171-172)
23、简述《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1)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2)关于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3)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4)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P189)
2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P191-193)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25、简述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P215)
26、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什么?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P221)
27、简述中共八大路线的主要内容。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在政治建设上,大会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P232)
28、简述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评价:把赶英超美作为预期的目标,并没有什么原则性错误。但是,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必须以物质技术为基础,并受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的制约,离开综合平衡,盲目追求高速度,必须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欲速则不达.其次,用阶段斗争的方法推动经济建设,是总路线的方法论错误,也是总路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重要表现.经过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党在重新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观点的同时,还强调要“进行彻底的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把在反右派斗争中普遍采用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作为新的革命形式加以广泛使用。(P237)
29、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强调,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P276-277)30、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P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