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 半截蜡烛教学案
6.半截蜡烛
主备人:韦丽 审核人:韦丽 【教材分析】
课文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三名德国军官巧妙周旋、化险为夷的故事,表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勇敢机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依靠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也身处其境,感受到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整篇课文始终让我们关注着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她们强烈的心理活动。这是课文着墨比较多的地方,也是课文的重点所在。因此,我们在读课文时,要把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那感受会更深。
【学习目标】
1.学会7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词语、句子的朗读,抓住“似乎”等重点词语,感受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人物细节描写,演一演故事。【学习重难点】
1.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词语、句子的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感受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魅力和表达技巧。
【资料链接】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从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因法西斯政权的迅速崛起,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从欧洲到亚洲,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第一段,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生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填空。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眼睛()的东西()的孩子()的心情()的主意()的小姑娘()的桌子()的儿女()的光
一()主意
一()油灯
一()眼睛
2.自学生字,画出文中生词。独立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bàn jiã lóu tī xī miâ zhú xīn chú fang nuò yán()()()()()()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厄运: 摇曳: 4.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你还知道还有哪些二战时的故事,写出三个故事名字。
二、课堂研讨 1.导入。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2.预习反馈。3.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合作探究
▲根据提示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根据以上交流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随机板书:一吹二端、外静内急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学习第一段。
(1)第一自然段中哪些字眼让你有感受?
家庭主妇 只有 幼小的儿女 秘密情报——身为家庭主妇,带着幼小的孩子参加危险的秘密情报传递工作,这说明法国人民有多么的爱国,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径让普通的法国人都奋起反抗了。(2)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绝密 绝妙 两个词中都有“绝”,都表示“最、极”的意思。妙在藏情报的地方绝——半截蜡烛,是正在使用的日用品,且是可以燃烧的;蜡烛放的地方绝——显眼的地方,有时候最危险的地方恰恰是最安全的地方。5.教师小结
三、当堂训练
1.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①()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②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她手中的蜡烛()熄灭了。③()蜡烛烧到金属管处,()会自动熄灭。④伯诺德夫人为了情报的安全,()想了许多办法,()始终放心不下。
2.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绝:①断绝; ②完全没有了; ③走不通的; ④气息中止; ⑤独一无二的;⑥极,最; ⑦绝对。(1)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2)马路上行人车辆络绎不绝,热闹极了。().(3)东北失陷、平津失陷„„爱国军民悲愤欲绝。().(4)翠鸟生活在悬崖绝壁上。().
四、巩固练习
1.按要求改写句子。①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缩句)
②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大的小女儿。”(改为间接叙述形式)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品读“似乎”等重点词语,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表演,培养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温故预习。1.听写词语。
2.伯诺德母子三人中,你最佩服谁?她(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并熟读描写她(他)的相关句段。
二、课堂研讨 1.导入。
同学们,70多年前那一场几乎席卷整个人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无数国家染上战火,人民饱受煎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课文中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一天晚上,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闯进屋子的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2.预习反馈。3.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①当德军把蜡烛点燃②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③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2)感知情节的一波三折。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4.合作探究
伯诺德母子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伯诺德夫人
(1)用曲线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心理活动,用直线画出描写她动作神情。(2)出示: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这小小的半截蜡烛关系着一家三口的性命,更重要的是与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带着这样的心理感受,我们再回过来读读刚才画出的那句,指名读,现在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中又体会到什么呢?(镇定机智、从容不迫)抓住哪些词读好?(急忙,轻轻)
(3)出示:想一想带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准确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逼真地反映了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
▲杰克
(1)交流: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里顿时暗了许多。
指名读。你体会到什么?(内心紧张外表镇定)
(2)交流: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坐待什么?(机会、厄运)联系上下文,说说即将到来的厄运是什么呢?指名说
出示、引读: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面对即将到来的厄运小男孩是如此从容镇定,真让人佩服呀!谁再读读这一句?(3)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气氛的紧张?
“烛焰摇,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师叙述:是呀!时间每过去一秒,危险就增大一分,空气中弥漫一股火药味,从微弱的烛光中我们感受到危险迫在眉睫,此时的蜡烛就像是屋子里的一颗定时炸弹。
通过朗读,将紧张的气氛读出来。
▲杰奎琳(1)分角色朗读(2)评价“娇声”
(娇声读好了有什么作用?)
▲整体回顾
多么了不起的一个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在这场战斗中凭着他们的镇定与机智最终战胜了敌人真让人敬佩。
三、当堂训练
1.课文中运用了大量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腻地刻画,当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杰奎琳把蜡烛拿上楼去,一家三口心理又会怎样想呢?
展开想象的翅膀,选择一个人物,写出他(她)此时的内心独白。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来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1)从加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2)“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指,说它是“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是因为
四、巩固练习
1.将故事讲给父母听,或者和自己的伙伴分角色演一演故事。2.拓展阅读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雨来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小英雄,他虽年纪不大,但非常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八路军,非常痛恨日本鬼子,他用自己的行动,积极支持八路军抗战,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日军要来扫荡了,村里的人都慌慌忙忙赶着牛、驴和猪,肩扛手提着东西往沟里跑。民兵也都集合了起来,武装班长申俊福领着十五六个民兵,个个扛着地雷,拿着铁锹,急急忙忙奔向村外的大道上去埋地雷。任务很快完成了,民兵和雨来以及小伙伴们都迅速躲了起来。
雨来和小伙伴们跳下一个土坎,等了半天也不见日军的影子,决定去侦察一下。雨来想从草垛上跳到院子里,他的脚刚伸下去,觉得不对劲,踩着一个人脑袋,是一个日军在那儿藏着呢!雨来赶紧喊:“里边有敌人,快跑!”
小伙伴们跑了,雨来的双脚被那特务一拽,摔了下去,落到了敌人手里。一个满脸大胡子的日本军官,瞪着眼睛对雨来嚷道:“小孩!带路!”雨来心想,跑是跑不掉了,不是带路吗?我把他们带到地雷阵里,对,就这么办!
到了村东大道上,日军问雨来:“这儿真有地雷?”雨来说:“不信拉倒,你踩踩试试!”可日军没一个敢踩。雨来领着200多个日军在假地雷阵里转了半天。转来转去,终于要到地雷区了。雨来琢磨着想个办法逃走,于是领着日军走上了河堤,距离第一个地雷不远了,可雨来却大声嚷着:“前面,没有地雷!”
离第一个地雷两丈远了,一丈远了,再往前走就踩着地雷了。这时候,雨来故意一脚迈空栽到河里去了。他在水里扑腾着,故意从水里伸出脑袋喊道:“救命啊!”不一会儿,雨来好像被水冲走了,不见人影了。日军军官以为真的到了无雷区,迈着大步往前走。没走几步,地雷响了。轰!一个个地雷接连不断地响了起来,这里是地雷区啊!没有多长时间,200多个日军死的死,伤的伤,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还有不少做了俘虏。战斗胜利了,雨来从水里冒了出来,混身是水,抱着湿衣裳的他笑了。
1.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课文“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来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我们可以看出杰克是一个在危险面前非常机智、镇定的孩子。模仿这一答题方法,联系这篇短文的具体内容,说一说雨来是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反思】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第二篇:半截蜡烛教学案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乔官镇北展小学 李忠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绝密”“绝妙”“厄运”等词。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
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面对敌人的从容、镇定、机智以及紧张的心理活动,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
【预习学案】
1.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画出生字词语,读准生字字音,理解词语。
【导学案】
一、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交流: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吗?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破坏性最强、伤亡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武装战争。1940年5月,德国纳粹只用短短的三个星期就闪电般地占领了法国。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法国这块国土上。
二、交流预习收获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预习课文,我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期间,()国的()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情报同德军巧妙周旋,最后保全了情报站。
2.读准生字字音
半截
伯诺德
熄灭
厨房
烛芯
好嘛
楼梯
三、理解课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爱国精神
(一)初步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勇敢机智。1.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从事的工作。(1)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从事什么秘密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全家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自己的军队派人前来取走”。(2)指点:这是非常机密、绝对不能被敌人发现的情报,从中体会他们的勇敢和爱国。
2.理解词语“绝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交流:为了完成任务,更为了打击德国强盗,赶走侵略者,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保护这绝密情报的?(要点:情报藏在小金属管内;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烛台摆在显眼的桌子上。)
(2)小结: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可能最安全。这真是一个绝妙主意。
(二)品读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保护情报同德军巧妙周旋。1.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品悟伯诺德夫人的殷勤安排。
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危险,伯诺德夫人想出了什么巧妙的办法,保护蜡烛,保护情报,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沉着、机敏、勇敢)
你是从哪些关键语句体会到的?认真读读文章,自己圈圈划划。如果有疑惑,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1)指导朗读,加深体会:“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从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中体会情势危急,后果严重。)
学生练习:用“万一„„就会„„”说一句话。
(2)是啊,半截蜡烛中藏着的秘密一旦暴露,整个情报站会遭到彻底破坏,就连法国战局都极有可能受到影响,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太紧张了!这里不是战场,但比战场更严峻!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应对的?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地把蜡烛吹熄。”
“脸色苍白” 是什么描写?你能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福德的话应该怎样读?(读出一位表面殷勤巴结德国强盗的家庭妇女,强盗被麻痹了,根本不会有任何觉察!读出伯诺德夫人的机敏和镇定,读出对伯诺德夫人的崇敬。)
从“轻轻”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轻轻”——急而不慌,镇定自若!多么勇敢!)她为什么“轻轻地把蜡烛吹熄”?(“轻轻地”!就连狡猾的敌人也根本没有察觉!)(3)“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从“似乎”我们能体会到什么?(“似乎”准确的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
(4)结合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带着对伯诺德夫人的崇敬,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5)师生概括这一部分的学习方法。A.边朗读边勾画,写下自己的理解。
B.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C.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特点。
2.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杰克、杰奎琳是怎样同德军巧妙周旋的。(1)出示合作探究问题,小组自主探究。
运用上面总结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解决以下问题。A.杰克和杰奎琳是怎样同德军巧妙周旋的?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两个孩子?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2)班内交流探究问题。A.杰克的主动服务。
a.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面对母亲的失败,面对依然存在的危机,杰克,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挺身而出。
“‘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里顿时暗了许多”。杰克主动为德国强盗搬柴生火,让他们取暖,表现了他的沉着冷静。面对如此凶暴的德国强盗,杰克还能如此从容、冷静,确实是了不起的小英雄!(指导学生朗读)。
b.杰克心急如焚,为什么还会“慢慢地站起来”?是呀,杰克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否则,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也会招来灭顶之灾。
c.“默默地坐待着”。杰克在坐待什么?(他在等待着下一个机会;他在思考着秘密一旦暴露,要怎样与敌人作最后的殊死搏斗,以保护秘密。这沉默的背后,是生与死的较量,是临危不惧的勇敢,是正义与邪恶的搏斗!)
理解词语“厄运、摇曳”
d.“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饿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似乎”逼真地反映了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
B.探究杰奎琳的巧妙请求。a.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女儿杰奎琳又是怎么做的呢?她的请求巧妙在哪儿呢?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杰奎琳镇定地把蜡烛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杰奎琳带着商量的口吻,说了短短的23个字,虽然简短,但说清了要蜡烛的原因:因为天晚要睡觉,因为天黑要蜡烛,要求合情合理,怎么能拒绝呢?方法真巧妙!
学生练习朗读杰奎琳的话。b.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c.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计策都很巧妙,为什么只有杰奎琳成功了呢?
(三)总结升华
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与德军斗智斗勇,非常巧妙地化解了危机,秘密保住了,情报站保住了,同时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他们的大智大勇,为我们所崇敬,面对他们母子三人,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交流自己想说的话)。
四、延伸拓展
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课堂检测】
1.这节课,我认识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他们为保护情报同德军巧妙周旋,表现了他们()()(),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精神。
2.书写生字。
附:
板书设计
6半截蜡烛
沉 着 伯诺德夫人 杰克 杰奎琳 热 爱 勇 敢 机 敏 巧 妙 周 旋 祖 国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在昌乐县外国语学校六〃一班执教了《半截蜡烛》一课,总觉有许多值得反思之处。《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围绕“半截蜡烛”与三名德国军官巧妙周旋、化险为夷的故事,表现了这位法国家庭妇女及其儿女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和热爱祖国的可贵精神,读来十分感人。
执教这一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注重学法的概括与运用。
在指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反复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描写,了解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同德军巧妙周旋的,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沉着机智;然后,让学生概括这一部分的学习方法,1.边朗读边勾画,写下自己的理解2.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沉着、勇敢和机敏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特点;最后,运用以上的学习方法,出示合作探究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了解杰克、杰奎琳是怎样同德军巧妙周旋的,体会他们的沉着、勇敢和机智。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及时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注重指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
通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智,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文本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学习人物热爱祖国的精神,并从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学生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理解分析,把握物的特点。
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充分进行朗读,在读中感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朗读。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通过充分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准确地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四、注重写字指导与训练。
在课堂检测环节,安排了写字训练。写字前,对生字的书写进行指导。如“截”,着重帮助学生练好贯穿整个字的斜勾,其它上下、左右结构的生字,注意指导学生把握好比例。
一点不足: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课堂伊始,同学生了解课文相关背景以及体会伯诺德夫人隐藏秘密情报主意的绝妙,这两个环节用时较多,以致在后面小组合作探究杰克和杰奎琳同德军巧妙周旋时,时间所余较短,处理稍显仓促,未达预期效果。
第三篇:半截蜡烛教学案11
半截蜡烛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学习重难点:
通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面对敌人的从容、镇定、机智和勇敢以及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链接】
第二次世界大战 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世界性侵略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这场空前规模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和中国、法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军的胜利而结束。
课堂研讨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去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位勇敢的家庭妇女和她的两个孩子,知道他们是谁吗?
(指名生回答,指导读好“伯诺德、杰克、杰奎琳”。)
2、这个故事发生在那个一个漆黑的夜晚,三个强盗似的德国军官,闯进了伯诺德夫人的家,并点燃了放在桌上的“半截蜡烛”(出示课题,齐读,指导“截”字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导学1—3题
三、初读课文:
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请同学们将课文打开,快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4.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同学们在读课文,口头完成填空。
当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当____时,儿子杰克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当____时,女儿杰奎琳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指导概括:
1、事情发展的时间是 ,地点在
2、故事中的人物有哪几个?分别做了什么事?
点拨:面对突然闯进家中的德国军官,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熄蜡烛。她的儿子、女儿又是怎样做的?
一家三口的表现可以这样归纳: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想出各种巧妙的办法,与德国军官周旋。
3、结果
小结概括方法:要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要交代清楚4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学生按要求组织语言,说说课文所写的事情。
四、理清脉络:
这样,你把课文分为几段?说说你的理由。
第一段(1-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端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五、精读感悟(1—2节):
1、同学们,伯诺德夫人全家三口是怎样船队秘密情报的?默读课文1、2小节,找出其中的答案。
出示1:“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
出示2:“最后,她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绝密”是什么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绝妙的主意”指什么主意?这里的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 从这句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可以看出伯诺德夫人为了保证绝密情报的安全,想尽了办法,费尽了心思。这句话体现了伯诺德夫人高度的责任感和聪明智慧。)
指导学习第3小节
为了保护情报,伯诺德夫人一家不计任何代价。自己小声阅读第3小节,伯诺德夫人一家遇到了怎样的危机?伯诺德夫人又是如何与敌人周旋的呢?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写写感受,作好批注。
出示批注范例: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一个“亮”字,为伯诺德夫人吹熄蜡烛找到了恰当的理由,从中可以看出伯诺德夫人急中生智、临危不乱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她由衷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1、学生仿照范例,作批注
2、交流:
伯诺德夫人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语言: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心理:万一„„结束
神情:镇定沉着,临危不乱
预设1(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急忙”(快,蜡烛短必须抓紧时间,也说明反应迅速,应对及时。临危不惧,急中生智)
“轻轻”(临阵不乱,沉着镇定,内心着急,动作从容是为了不让德军怀疑)
“急忙” “轻轻”这两个词语都是修饰伯诺德夫人的动作的,在句子中能不能调换?
预设2(语言):“脸色苍白”:是的,孩子们都吓坏了,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可怕的危机。
预设3(内心活动):“万一„„”:情况危急,气氛紧张。
3、品析人物形象
透过这些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让你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伯诺德夫人呢?
(机智、勇敢、果断、镇定、临危不惧、爱国„„)
4、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让我们把对伯诺德夫人的崇敬送入句子,读一读!
5、出示: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去掉“似乎”行不行?
6、小结学法。
六、精读感悟(4—6节):
探究1: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出场顺序能不能颠倒?说说理由。探究2:为什么小女儿杰奎琳的办法成功了?
1、提示:比较三个人物的语言: 出示: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伯诺德夫人的语言 “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杰克的语言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在德国军官看来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的语言属于“先斩后奏”型,女儿杰奎琳的语言属于“征求意见”型。)
2、解析杰奎琳的语言:““司令官先生”“ 天晚了,楼上黑”“ 一盏灯”“ 上楼睡觉”
3、除了杰奎琳在说话方式上取胜外,你还可以从杰奎琳的哪些表现进行分析?
语气“娇声”,神态“镇定”,还有“道晚安”等。
引导:同学们,杰奎琳表面上彬彬有礼,但她心里绝不是这样想的。一家三口的心里都极度痛恨德国强盗,但为了保护蜡烛中的秘密,为了带走蜡烛,他们只能殷勤巴结,主动服务,只能违心地与强盗道过晚安。这是忍辱负重!
4、齐读杰奎琳的表现。
4、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杰克和杰奎琳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用几个词语来夸夸他们。
5、为了体现情况的危急,作者多次抓住了人物内心的活动进行描写。
出示:“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似乎”一词能否去掉?(情况已经紧张到令人窒息的程度,此刻,德军的眼睛并非一定盯着蜡烛,但随着烛光摇曳,即将盯上蜡烛。后果是“情报站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似乎”一词逼真地反映了此刻紧张的心理,不能去掉。)
小结:是呀,此时此刻,不仅仅是蜡烛越来越短,而是情报站越来越危险,所有情报员的生命将越来越危急!你最想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危急的情况?(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十万火急、危在旦夕„„)
4、分角色朗读四——七自然段
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后凭着他们的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他们的大智大勇,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向往自由、向往幸福,正义的力量。
其实,这只是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为了争取民族解放,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民,经历了无数个这样的惊心动魄,谱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生命乐章。在我国反抗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也出现了这样的小英雄,放牛娃王二小、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他们也一样留在民族解放的里程碑上,也一样活在我们的心中。所以,让我们牢牢地记住它——半截蜡烛,因为这是智慧、勇敢、忠诚的象征,它是全世界正义力量的最强音!巩固练习
1、用四字词评价文中的人物。
2、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猛然、突然),小女孩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镇静)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①、划去括号里使用不当的词。②、照样子写词。
瞧了瞧 :____
____
____
____
③“娇声”的意思是 甜美可爱的声音,杰奎琳“娇声”对司令官说话是 为了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当她提出请求时才不会遭拒绝。
④从杰奎琳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什么?机智 勇敢,临危不惧。⑤当杰奎琳把蜡烛拿到楼去,伯诺德夫人心里可能在想:危机终于解除了,情报站终于保住了。
3、、搜集有关爱国的小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6 半截蜡烛(热爱祖国)
(点燃)---->熄灭 伯诺德夫人 机智勇敢(重点燃)---->端走 儿子杰克 沉着镇定(夺回)---->端上楼 女儿杰奎琳 聪明智慧
第四篇:半截蜡烛教学案
温馨提示:次学案是老师的教案,又是你的学案,也是你复习资料,请妥善保存
12半截蜡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2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第一段(1-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一、辨字组词。
惜()截()佬()
蜡()裁()姥()
插()厉()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1:孤零零
乐 金 阴 沉
例2:小心翼翼
人影 天网 生机 神采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的风()走()的光线()地去()的表情()地看()的吹欠()地说
四、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照样子写出五个表示“看”的词语。
伯诺德夫人凝视着烛台喃喃自语。
五、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笑容像 一样。2.眼睛像 一样。3.脸蛋像 一样。4.身体像 一样。
六、将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2.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七、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杰奎琳问:“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2.杰奎琳说:“妈妈,我懂。我真讨厌德国佬。”
八、读课文,回答问题。
剧本与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
九、课外阅读。
传口令
1910年,美军部队在一次传递命令中的情况这样的:
营长对值班军官说:“明晚8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一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将为他们放映一部有关彗星的传世影片。”
值班军官对连长说::“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出现,这种现象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前往礼堂,这个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
连长对排长说:“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雪彗星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如果下雨的话,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排长对班长说:“明晚8点,营长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会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话,营长将命令哈雷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去。” 班长对士兵说:“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穿野战服开着那辆‘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传()将()()()2.按原文内容填空。
()的现象()的命令
()的影片()的彗星
()的事情()的将军 3.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被传错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会传错呢?
5.用一个成语来总结这个故事:。
十、在我们上课的教学楼中经常会看到一些非常温馨美妙的标语:如“用尊重的态度对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如果让你为教室拟一个大意为“禁止大声喧哗”的标语,你会怎么写?请写出两条。
第五篇:半截蜡烛教学案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乔官镇北展小学李忠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绝密”“绝妙”“厄运”等词。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面对敌人的从容、镇定、机智以及紧张的心理活动,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
【预习学案】
1.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画出生字词语,读准生字字音,理解词语。
【导学案】
一、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交流: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吗?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破坏性最强、伤亡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武装战争。1940年5月,德国纳粹只用短短的三个星期就闪电般地占领了法国。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法国这块国土上。
二、交流预习收获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预习课文,我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期间,()国的()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情报同德军巧妙周旋,最后保全了情报站。
2.读准生字字音
半截伯诺德熄灭厨房烛芯好嘛楼梯
三、理解课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爱国精神
(一)初步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勇敢机智。
1.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从事的工作。
(1)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从事什么秘密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全家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自己的军队派人前来取走”。
(2)指点:这是非常机密、绝对不能被敌人发现的情报,从中体会他们的勇敢和爱国。
2.理解词语“绝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交流:为了完成任务,更为了打击德国强盗,赶走侵略者,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保护这绝密情报的?(要点:情报藏在小金属管内;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烛台摆在显眼的桌子上。)
(2)小结: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可能最安全。这真是一个绝妙主意。
(二)品读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保护情报同德军巧妙周旋。
1.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品悟伯诺德夫人的殷勤安排。
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危险,伯诺德夫人想出了什么巧妙的办法,保护蜡烛,保护情报,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沉着、机敏、勇敢)
你是从哪些关键语句体会到的?认真读读文章,自己圈圈划划。如果有疑惑,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1)指导朗读,加深体会:“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从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中体会情势危急,后果严重。)
学生练习:用“万一„„就会„„”说一句话。
(2)是啊,半截蜡烛中藏着的秘密一旦暴露,整个情报站会遭到彻底破坏,就连法国战局都极有可能受到影响,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太紧张了!这里不是战场,但比战场更严峻!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应对的?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地把蜡烛吹熄。”
“脸色苍白” 是什么描写?你能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福德的话应该怎样读?(读出一位表面殷勤巴结德国强盗的家庭妇女,强盗被麻痹了,根本不会有任何觉察!读出伯诺德夫人的机敏和镇定,读出对伯诺德夫人的崇敬。)
从“轻轻”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轻轻”——急而不慌,镇定自若!多么勇敢!)她为什么“轻轻地把蜡烛吹熄”?(“轻轻地”!就连狡猾的敌人也根本没有察觉!)
(3)“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从“似乎”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似乎”准确的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
(4)结合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带着对伯诺德夫人的崇敬,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5)师生概括这一部分的学习方法。
A.边朗读边勾画,写下自己的理解。
B.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C.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特点。
2.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杰克、杰奎琳是怎样同德军巧妙周旋的。
(1)出示合作探究问题,小组自主探究。
运用上面总结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解决以下问题。
A.杰克和杰奎琳是怎样同德军巧妙周旋的?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两个孩子?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2)班内交流探究问题。
A.杰克的主动服务。
a.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面对母亲的失败,面对依然存在的危机,杰克,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挺身而出。“‘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里顿时暗了许多”。杰克主动为德国强盗搬柴生火,让他们取暖,表现了他的沉着冷静。面对如此凶暴的德国强盗,杰克还能如此从容、冷静,确实是了不起的小英雄!(指导学生朗读)。
b.杰克心急如焚,为什么还会“慢慢地站起来”?是呀,杰克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否则,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也会招来灭顶之灾。
c.“默默地坐待着”。杰克在坐待什么?(他在等待着下一个机会;他在思考着秘密一旦暴露,要怎样与敌人作最后的殊死搏斗,以保护秘密。这沉默的背后,是生与死的较量,是临危不惧的勇敢,是正义与邪恶的搏斗!)
理解词语“厄运、摇曳”
d.“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饿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似乎”逼真地反映了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
B.探究杰奎琳的巧妙请求。
a.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女儿杰奎琳又是怎么做的呢?她的请求巧妙在哪儿呢?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杰奎琳镇定地把蜡烛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杰奎琳带着商量的口吻,说了短短的23个字,虽然简短,但说清了要蜡烛的原因:因为天晚要睡觉,因为天黑要蜡烛,要求合情合理,怎么能拒绝呢?方法真巧妙!
学生练习朗读杰奎琳的话。
b.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c.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计策都很巧妙,为什么只有杰奎琳成功了呢?
(三)总结升华
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与德军斗智斗勇,非常巧妙地化解了危机,秘密保住了,情报站保住了,同时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他们的大智大勇,为我们所崇敬,面对他们母子三人,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交流自己想说的话)。
四、延伸拓展
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课堂检测】
1.这节课,我认识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他们为保护情报同德军巧妙周旋,表现了他们()()(),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精神。
2.书写生字。
附:
板书设计
6半截蜡烛
沉着伯诺德夫人 杰克 杰奎琳热爱
勇敢
机敏巧妙周旋祖国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在昌乐县外国语学校六〃一班执教了《半截蜡烛》一课,总觉有许多值得反思之处。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围绕“半截蜡烛”与三名德国军官巧妙周旋、化险为夷的故事,表现了这位法国家庭妇女及其儿女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和热爱祖国的可贵精神,读来十分感人。
执教这一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注重学法的概括与运用。
在指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反复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描写,了解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同德军巧妙周旋的,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沉着机智;然后,让学生概括这一部分的学习方法,1.边朗读边勾画,写下自己的理解2.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沉着、勇敢和机敏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特点;最后,运用以上的学习方法,出示合作探究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了解杰克、杰奎琳是怎样同德军巧妙周旋的,体会他们的沉着、勇敢和机智。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及时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注重指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
通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智,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文本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学习人物热爱祖国的精神,并从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学生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理解分析,把握物的特点。
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充分进行朗读,在读中感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朗读。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通过充分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准确地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四、注重写字指导与训练。
在课堂检测环节,安排了写字训练。写字前,对生字的书写进行指导。如“截”,着重帮助学生练好贯穿整个字的斜勾,其它上下、左右结构的生字,注意指导学生把握好比例。
一点不足: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课堂伊始,同学生了解课文相关背景以及体会伯诺德夫人隐藏秘密情报主意的绝妙,这两个环节用时较多,以致在后面小组合作探究杰克和杰奎琳同德军巧妙周旋时,时间所余较短,处理稍显仓促,未达预期效果。